高中语文:《雷雨》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必修3教案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导入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段。
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2.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3.出示周朴园有关图。
4.学生谈初读对周朴园的印象。
生1答:残酷、狡猾。
生2答:虚伪、阴险。
生3答:有文化、挺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
生4答:感情不专一。
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进而提出几个问题:1.剧中让你看到希望的人物是谁?2.你认为剧中活得最累的人物是谁?3.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问题一出,学生像炸开了锅,议论起来。
这几个问题应该是他们潜意识中存在但没有明确思考的问题,所以都又回到了电影和剧本中,试图再清晰、直接地感受一下每个角色,并不时交流看法。
看到时机成熟,我就问:就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生1:我从周冲身上看到了希望。
师:为什么从周冲身上?生1:他身上有种正义感,不歧视四凤这样的人……反正他和他家的人不一样。
师:那能说说从他身上看到什么希望吗?生1:(沉默,思考)生2:周冲是个好人,但是他死了,我觉得还是鲁大海让我看到了希望。
生3:鲁大海头脑简单,动不动就动拳头,素质不高。
生2:你这是看表面现象。
鲁大海是工人代表,说明他在工人中的威信很高,有一定的能力,不然,大家不会推选他做代表。
生3:他被其他人骗了还不知道,没一点经验,特别是在周朴园面前像个小孩子……像个傻帽儿。
(学生笑)师:请大家举手表示一下你支持哪位同学!(大部分学生支持选鲁大海的同学)生4:老师,我认为周冲和鲁大海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觉得在周朴园家这个散发着霉气腐朽味道的大宅子里,周冲是一束阳光,一缕清风。
看电影时,周冲一出场,顿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他不死,我想,他最终很有可能会冲破这个家庭。
5《雷雨(节选)》课堂实录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话剧2.走近作者,梳理情节,把握冲突3.品味鉴赏戏剧语言【任务一】了解话剧的基本特点。
一、话剧在中国1907年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人组织春柳社。
1928年洪深提议统一定名话剧。
20世纪30年代是话剧发展的高潮时期,涌现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
建国后,话剧事业蓬勃发展。
二、话剧鉴赏1.把握戏剧冲突:由于舞台演出时间和空间限制,戏剧冲突尖锐而集中。
2.品味戏剧语言:戏剧语言的主要作用是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交代和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展开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
怎样才能在舞台上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描述一件事,展现一段历史,突出人物的特征,反映社会反映时代,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舞台演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只能把矛盾集中起来表现。
所以我们鉴赏戏剧首先要把握尖锐而集中的戏剧冲突。
第二是品味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可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交代、推动情节的发展,展开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可以说。
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是戏剧鉴赏的两把钥匙。
【任务二】走进作者梳理情节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下注释对作者和作品的介绍,通读课文,梳理概括本文的情节。
一、曹禺曹禺(1910—1996)著名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原籍湖北,生长在天津。
1928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主要作品有《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有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上演。
二、理清人物关系周家:周朴园——蘩漪——周萍——周冲鲁家:鲁贵——侍萍——四凤——大海雷雨写了两个家庭、八个人前后30年复杂的纠葛。
这八个人物是周家的周朴园、繁漪、周萍、周冲,鲁家的鲁贵、侍萍、四凤,还有鲁大海。
为什么说雷雨写的是两家八个人的复杂纠葛呢?请大家看这张人物关系图。
刚才比较清晰的两家人。
在这张人物关系图中,就变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趣,激情导入师:这两天天气变化无常,昨天还是阳光灿烂,今天咱们就没法春游了,谁给我们播报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
生:播报天气情况师:你真是个有心人。
看来关注天气,真是有好处,今天也就免受淋雨之苦了。
从你的播报中我们知道了,今天有阵雨和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二、初读课文、识字师: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
如果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1。
最新《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一、课例背景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苏教版)把《雷雨》编入“人性世界”的单元,而且删去了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要求从“心灵对话”的角度来解读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
“心灵对话”,也就是灵魂的对话和冲突,具体表现为言语的冲突。
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言语冲突中,我们看到了周朴园的虚假和伪善。
因此,我把“言语真假判断”作为教学的主题。
表面上,周朴园的话好象都是真实的,都是发自肺腑的,他也好象就是一个注重情感,情真意切的谦谦君子。
实际上,周朴园却是一个惯于说假话的人,特别是面对鲁侍萍,他满口假话。
认识到他的谎言,就能认识到他的伪善、残忍、怯弱和无情无义。
学生在人物性格的探究过程中,学会了鉴别谎言,具备了这种判断能力,无疑就是增长了言语智慧,提升了生存智慧和能力。
实质上,这种智慧的增长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
于是,在简单地了解剧情之后,我把主要力量放在引导学生对言语真假的判断鉴别上,以此来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过程描述(一)谎言的特点之一:隐瞒事实,歪曲事实(投影)师:我多次给同学们说过,语文学习,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许许多多的难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呢?了解别人的方法有很多,过去,我们常常说“听其言,观其行”,就是说,了解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说的和做的是不是一致。
今天,我们学习话剧《雷雨》。
话剧主要是人物语言。
从人物的语言中我们就可以学习如何来判断一个人讲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懂得了判断言语的真假,就能够准确地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本性。
同学们都观看了由《雷雨》这部话剧改编成的同名电影,也懂得了什么是话剧语言。
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对话。
(投影下面的对话)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
《雷雨》教学实录参考整理

《雷雨》教学实录参考整理《雷雨》教学实录参考一、揭题(一)学习“雨”,积累好词语(板书:雨)师:来说说关于雨的词语。
生:大雨。
师:最好能说四个字的词语。
生:狂风暴雨。
师:(出示该词语)再来,你说。
生:和风细雨。
生:蒙蒙细雨。
师:(出示该词语)哦,蒙蒙细雨。
还有吗?生:枪林弹雨。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师:这里还有两个关于雨的好词,来读一读吧。
齐读:风雨交加。
师:还有一个,把它请出来吧。
齐读:风调雨顺。
师:小朋友们这么多,这么好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
同学齐读。
(二)揭示课题,明确自学要求师:说下雨就下雨。
(展现课件)师:这场倾盆大雨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雷雨》。
(板书:18、雷雨)生:齐读课题。
师:那么是怎么来写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打开语文书认仔细真地来读一遍课文,听清晰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是遇到不熟悉的字就请教拼音老师,难读的地方划出来多读几遍。
要是你读完一遍,那就请你骄傲地站起来,连续读其次遍。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压、摆、垂”,用口诀学写“垂”师: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问了几个小朋友,有的小朋友都会读了,很厉害。
(一)读句子师:有几个小朋友指出这三个句子比较难读。
(课件出示三句话: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生:同学个读第一句。
师:这个词真难读,一起读。
(老师出示词语卡)黑沉沉,前鼻音,读。
生:同学个读。
(老师出示词语卡“乱摆”)生:同学个读其次句。
生:齐读。
师:第三句谁来读?生:同学个读。
师:这个翘舌音读得多准啊,谁想来读准它?(老师出示词语卡“垂下来”)生:同学个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准这句话,起。
生:同学齐读。
2、正确区分三个动词师:调皮的生字宝宝从句子里逃走了,你还熟悉它们吗?把它们送回家吧。
师:几号生字住哪里?同学齐回答。
师:一起读,让我们再把这三句话读通顺了。
齐读。
3、学写“垂”师:认真看看这三个生字,哪个字最难写?生齐答:垂。
【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高中 雷雨 课堂实录

【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高中雷雨课堂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雷雨是一篇有名的话剧,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同学们需要从中学习什么道理?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用。
高中课文雷雨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的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学习重点】1、记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课前准备】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见过雷雨吗?生:见过。
师:那谁来说说雷雨是怎样的?生:有乌云。
生:有闪电。
生:有雷声。
生:有彩虹。
生:有风。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好不好?生:好!师:仔细地听。
生:听。
师:这就是雷雨的声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我们来齐读课题。
生:雷雨。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0页,自由地读课文。
1、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3、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多读几遍。
等会儿老师要请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4、边读边想雷雨来临之前天空发生了什么变化师: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可要听牢哦,读完之后要请你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对不对,读得好不好。
生:1 2 3 请学生评价。
师:你们的耳朵真尖。
雷雨公公为同学们带来了礼物谁来读读。
生:压乱垂虹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生:认识。
师:这些生字婴幼儿跑到词语中去了,你们还认识吗?生:认识。
师:那谁来读读。
师:同学们,雷雨前的天气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先请大家读一读这三段。
生:生读第一二三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导入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段。
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2.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3.出示周朴园有关图。
4.学生谈初读对周朴园的印象。
生1答:残酷、狡猾。
生2答:虚伪、阴险。
生3答:有文化、挺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
生4答:感情不专一。
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进而提出几个问题:1.剧中让你看到希望的人物是谁?2.你认为剧中活得最累的人物是谁?3.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问题一出,学生像炸开了锅,议论起来。
这几个问题应该是他们潜意识中存在但没有明确思考的问题,所以都又回到了电影和剧本中,试图再清晰、直接地感受一下每个角色,并不时交流看法。
看到时机成熟,我就问:就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生1:我从周冲身上看到了希望。
师:为什么从周冲身上?生1:他身上有种正义感,不歧视四凤这样的人……反正他和他家的人不一样。
师:那能说说从他身上看到什么希望吗?生1:(沉默,思考)生2:周冲是个好人,但是他死了,我觉得还是鲁大海让我看到了希望。
生3:鲁大海头脑简单,动不动就动拳头,素质不高。
生2:你这是看表面现象。
鲁大海是工人代表,说明他在工人中的威信很高,有一定的能力,不然,大家不会推选他做代表。
生3:他被其他人骗了还不知道,没一点经验,特别是在周朴园面前像个小孩子……像个傻帽儿。
(学生笑)师:请大家举手表示一下你支持哪位同学!(大部分学生支持选鲁大海的同学)生4:老师,我认为周冲和鲁大海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觉得在周朴园家这个散发着霉气腐朽味道的大宅子里,周冲是一束阳光,一缕清风。
看电影时,周冲一出场,顿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他不死,我想,他最终很有可能会冲破这个家庭。
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揭露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黑暗和残酷,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威胁。
雷雨课堂实录则是将雷雨这一经典剧目搬上课堂,用教育的方式来深入探讨剧中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下面是雷雨课堂实录的详细记录。
第一节:导入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雷雨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曹禺。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重要作品,曹禺通过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揭示了旧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对话剧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角色分析在本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雷雨中的主要角色。
通过讨论崔莺莺、崔麟、崔秀英、嵩山和荔香等人物的言行举止,学生们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第三节:社会背景接着,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雷雨背后的社会背景。
老师通过大量资料的展示,向学生们展现了旧社会的封建礼教体制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学生们对于这种残酷的社会现象深感震惊和愤怒。
第四节:人性的探讨在这个部分,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剧中人物的行为背后的人性原因。
学生们积极发言,辩论各种观点。
其中一位同学认为,作品中的人物的行为是社会环境所迫,而另一位同学则认为个体的选择和道德标准也是影响人性的重要因素。
第五节:道德与伦理在本节课中,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学生们针对作品中的婚姻背叛、家庭伦理和性别歧视等问题进行讨论,展现了对道德价值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第六节:现实意义最后,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雷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雷雨中的封建礼教和人性扭曲的问题,在当代社会仍然存在,学生们看到了现实社会中令人痛心的种种问题。
同时,他们也明确了个体选择和道德价值的重要性,决心积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结语:雷雨课堂实录旨在通过对雷雨这一经典剧目的深入研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这样的课堂实录,学生们更加了解雷雨的内涵和意义,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雷雨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是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展现了曹禺先生的文学才华和社会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雷雨》课堂实录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是顺应国家新课程改革之潮流应运
而生的一支生力军!短短一年来,在广大作者和用户的支持下,本站以面向广大教师提供新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资源服务为宗旨,旗下三大网站已初步形成规模——
初中站——全面提供新课标初中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等主流教材的相关教案、练习、论文、精讲、教参等系列资源。
所有练习均附有详尽答案。
目前,初中站已经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三大主流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提供了相关的配套资源,并在不断地更新中。
高中站——全面提供新课标高中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等主流教材的相关教案、练习、论文、精讲、教参等系列资源。
所有练习均附有详尽答案。
相关资源正在不断更新之中。
课件站——全面提供新课标初中、高中主流版本教材的配套PPT精美课件。
“非凡课件”是专门为初中站和高中站收费会员提供免费课件下载的专业网站。
下载精美PPT课件所需的点数是免费赠送,永久有效,绝不作废。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师:大家知道雷雨吗?请大家看一个电影片段。
(播放《雷雨》最后的片段)
师:一个雷雨之夜,三个年轻人踏上了不归路,两个女人
变成了疯子,傻子,这都与一个人有关,他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周朴园,他是一个复杂的人。
生:他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
生:他是一个资本家。
师:大家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课文中看出来的。
师: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生:语言。
师:在戏剧中,我们要从语言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性格。
让我们从语言出发,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文本找出答案,说明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
(生讨论)
生:他是一个复杂的人。
他说:“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
”这说明他心中对鲁有美好的憧憬。
他又十分暴虐,“你来干什么?”“谁让你来的?”这些语言都说明他卑劣。
生:他对鲁也有真实的一面。
他穿破衣服。
生:鲁大海说:“你故意淹死了。
”说明了他的贪婪。
师:还说明他的自私。
师:周对梅的感情真实吗?
生:“你看这些家具都是旧的,;;;记着你的生日,。
说明很想念她。
生:不真实。
仅仅是为了掩饰自己,弥补自己的罪过,为了摆脱那种情感。
(此处老师应该抓住机会深挖)
生:鲁在周心中有位置。
师:周穿旧衣服,用旧家具,放“梅花”。
鲁是他的初恋,他后来婚姻不幸。
所以我们不能怀疑他对鲁的思念,他确实有真情流露。
生:他在家中奉行“父父子子”等级关系,他是一个专制的人!
师:周的复杂性还表现在那些方面?现在我们已经分析出他的虚伪,贪婪,专制,残忍,还有哪些方面我们没有看出来?
生:他问候鲁的话很礼貌,很文雅。
生:“谁指示你来的?”说明他很绝情。
他怕自己的事情被别人发现,而有损自己的地位。
师:看出来自私。
生:冷酷。
他知道大海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还说:“矿上的工人昨天已经出工,你当代表还不知道吗?
师:他是站在什么角度对待大海的?
生:资本家的地位。
师:(指着板书)虚伪,贪婪,自私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资本家的本性。
师:但人物性格不可能是单一地,看他的另一面。
(多媒体文字与对白,内容是周与鲁30多年后的初次会面的情景)
师:他为什么说“我们那时还没有洋火呢!”
生:强调“我们”是说明是一家人。
师:“三十年前”在文中提到了12次。
(多媒体图表:人物表)
师:“生第二个儿子是什么时间?27年前。
师:那么为什么反复提到“30多年前”?是作者记错了吗?每一个人在回忆往事的时候,都喜欢把最美好的记住,而把最不愉快的忘掉。
生:27年前是他们最痛苦的回忆,而30多年前是最美好的时候。
作者并没有搞错。
师:说明了30年前他们确实有美好的爱情。
但后来因为什么事而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生:为了与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结婚,把鲁赶出了周家。
师: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
把“你们”该成“你”有和不同?
生:你们说明可能是周家的父母家长把鲁赶出了家,说明周朴园也可能是受害者。
(文字:曹禺的话---鲁被周家赶走,周朴园也是不情愿的,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
何况在鲁被赶走之前,周
家始终未让他与鲁见上一面。
)
生:说明周也是被压迫者,是受害者。
师:周在鲁被赶出去后,他自己干了什么?假如你是导演,设想一下。
生:他很痛苦,绝望和无奈。
他到处去找,在河边发现了血衣,血书,他在河边跪着。
生:他泪流满面,他想跳河自杀,但转念想到自己的未来,他向河流摇摇头离开。
师:他有真情。
他曾经留学德国,他曾经在20多岁的时候有过自己美好爱情并且有了爱情的结晶----孩子。
师:他们相见后,鲁对周是什么情感?
生:只有恨。
因为自己的孩子现在受着他的压迫;还因为27年一点点积存的怨气。
师:他们以前为什么不采取另一种方式?
生:私奔。
师:这里可以看出他性格的另一面?
生:软弱。
师:他钟情,但由于软弱,他们都成了受害者。
而他自己也受到自己父母的影响,最后也成了一个压迫者。
(文字: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这是他的人性,为钱,淹死很多工人;爱他的人,生活中需要温暖也是他的人性。
)师:作者是从哪一个角度来揭示人性的?
生:辨证法。
师:这对我们以后阅读作品有什么启示?
生: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
进行辨证的看待。
师:周朴园的性格如夏天的雷雨一样变幻莫测,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要学会从语言角度来分析人。
大家在课下用这种方法分析鲁侍萍的形象。
板书:冷酷虚伪贪婪残酷专制自私人真情软弱文雅
总体评价:
设计目标集中,整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学习通过分析剧本语言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老师屏弃了以往许多老师条分缕析的烦琐,而是从分析人性的高度去分析人物,可谓抓住了分析人物形象方法的“牛鼻子”。
作者对文本的钻研比较透彻,所以能够深挖文本的内涵,深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入之深,才见之奇。
作者在文章的深度挖掘上有很深的功力。
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这种深挖一点的做法值得借鉴。
老师很善于诱导和启发学生,教态自然,语言娓娓道来,引导循循善诱,很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探险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建议:也可以抓住矛盾冲突的高潮----鲁大海与周朴园相见这个特定的场景,集中展示每一个人物内心的挣扎,痛苦......展示人性的悲哀----周朴园被父母迫害,而最终也成了一个迫
害自己孩子的人,这是一种带有宿命色彩的结局。
这是哲学高度的解析。
以一颗露珠来展示太阳光辉,以一个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一个点来牵出每个人这一条条线,来形成以周朴园为圆心这个封建社会的立体的大家庭,大社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顺着层层浪花的水流追溯到它们的源头,追溯那形成雷雨人性悲剧的根源----充满压迫的阶级社会。
关于周朴园不愿与鲁侍萍相认的原因,传统的看法是,因为他怕有损自己作为一个资本家,一个有身份没有地位的人的脸面.其实,我们不妨从他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去理解他.如果他的大儿子周萍知道了他的事情,知道了他那被父亲说已经死去的母亲还屈辱的活着,他的父亲在他的心中的美好形象将荡然无存.周朴园根本无法面对自己的大儿子周萍.这不仅是作为一个资本家,作为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更是作为一个父亲,他都无法去面对真相大白后的一切.所以,周朴园选择了不与鲁侍萍相认.我们应该真正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