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
除四大名著,你看过《三言二拍》吗?为什么叫“三言,“二拍?能算名著吗?

除四大名著,你看过《三言二拍》吗?为什么叫“三言,“二拍?能算名著吗?看过,应该算是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段)必读书目,因此想来说说这个问题。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后,我国的通俗文学创作进入一个繁荣时期。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三言》《二拍》他们都是东方的启蒙文学。
如果说四大名著是中国长篇章回体小说的经典之作,那么《三言》《二拍》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三言》《二拍》的内容,展现了宋元明时期市井生活长卷,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何为三言?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年)前后、天启四年(1624)、天启七年(1627)。
作者冯梦龙,其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在创作而成。
三言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何为二拍?二拍是在三言的影响下形成的,三言出版后,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出版商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于是有的书商也借助商机,找到凌濛初,希望他也对通俗小说进行编辑。
二拍是凌濛初自己独立创作的结果。
其朋友在看后,激动的拍着桌子说,这真是一部奇书,朋友的反映给了冯梦龙灵感,于是拍案惊奇的名字就这样产生了。
二刻拍案惊奇出来后,为了区别,冯梦龙把前一个叫做初刻拍案惊奇,后一个叫做二刻拍案惊奇。
二拍是一部个人白话小说的创作专辑,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创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二拍反映的思想特征和三言大致相似,故文学史上将两书并称。
一部奇特的名著人们常说的名著,是指成就显著具有声誉的作品。
什么是“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部各收40篇短篇小说,现共存198篇。
社会上婚姻爱情观的变化、商人的经营与生活、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处境等,是这些作品较集中表现的主题,描写赞誉的同时又常见对官场百态与世风浇薄的描绘。
“三言二拍”在形式上类似宋元话本,故称为拟话本。
明清小说创作曾经历从改编转向文人独创的过程,“三言二拍”则是这种转变中的典型过渡形态。
“三言”中有较多作品根据宋、元、明三代的话本,即说书人的底本改编而成,故而显示出浓厚的说书艺术特色:善于以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注重生动情节与完整故事;语言质朴生动。
“三言”是明代最早的拟话本集,此后仿效者日众,拟话本也因此成为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
“三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早年才华为众人敬佩,但科举却名落孙山。
年轻时曾与妓女侯慧卿海誓山盟,不久慧卿却另嫁他人。
这段经历使冯梦龙有机会收集许多民歌,辑为《挂枝儿》出版,他因此也为正统舆论所不容。
冯梦龙曾增补、编辑并发行过《北宋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与“三言”等通俗小说,以及《古今谭概》、《智囊》、《情史》等笔记小说,是明末重要作家。
他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明亡后曾抗清,不久病逝。
“二拍”是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集原收短篇小说40篇,现存共78篇。
当时书贾眼红于“三言”的畅销,在他们的恳求下,凌蒙初根据前人的笔记、戏曲等敷演成篇,同时借此发挥其思想与艺术见解。
这些作品以描写市民的生活为主,从各方面反映明末的社会危机。
“二拍”的创作遵从了话本小说的传统,但它毕竟是文人的自创,故而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这对后来的拟话本创作具有明显影响。
凌蒙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三言二拍”是哪三言哪二拍?

[键入文字]“三言二拍”是哪三言哪二拍?《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其作者为明朝冯梦龙。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其作者为明朝凌蒙初。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 篇,共120 篇。
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 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 年)各40 卷,人称“二拍”。
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18 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
55 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
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
“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 种成《今古奇观》。
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中每一章都讲了一个道理,但有的章节秽语甚多,而有的则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比如《醒世恒言》中有一章《卖油郎独占花魁》讲了油郎秦重寻父、花魁娘子寻1。
什么是三言二拍

什么是三言二拍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拟话本”。
一、拟话本的体制1.题目。
一般上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四个字。
2.篇首。
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
3.入话。
入话是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引出正文。
4.头回。
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
5.正话。
故事主体。
6.篇尾。
往往有诗词或题目。
二、拟话本体制的特点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
拟话本小说也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三、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四、《三言二拍》(一)《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1574—1646)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作品,包括冯梦龙本人的作品。
文学思想: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
主要表现的思想有:1.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
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与代表封建社会意志的“理”相对峙和抗衡。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
4.“适俗”的思想,艺术上追求“雅俗共赏”。
艺术追求:由于拟话本的性质与话本有了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艺术是也呈现出新的追求。
《三言》是比宋元话本雅,而比文人传奇小说俗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
其具体手法是:1.在编织故事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其情节结构或是单线式的纵向发展,故事脉络分明。
2.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杜十娘等。
即使是同一类型,也很少雷同。
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二是通过富裕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三是心理描写,四是白描手法,五是运用对比。
3.语言使用方面更能体现其雅俗共赏的特征。
第五章“三言”“二拍”

第五章“三言”“二拍”学习提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延续和发展。
所不同的是:宋元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是以诉诸听觉为主要目的的,作者主要是民间艺人,间或由文人作过润色。
到了明代,话本这种文学体裁,引起更多文人的注意,除整理、润色、加工宋元遗留下来的话本外,又仿照话本进行创作,文学史上把仿话本的创作称之为“拟话本”。
真正能代表明代对宋元旧篇的整理和拟作新篇的水平,反映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写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三言”和“二拍”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的总汇。
学习本章,重点要掌握“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思想内容方面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特征,对重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例如在杜十娘、婴宁、席方平等,要能联系作品进行分析。
第一节“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三言”、“二拍”中所收明人作品,虽不少亦有来历,或出于旧时传说,或采自唐人小说,但更多的是摹写民间,能够反映出明代社会现实,其中一些优秀篇章还能够比较及时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意识中某些新的变化,通过对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愿望、思想感情的细致描写,以表现他们的一种新的道德原则:即对财富的追求与肯定。
重义轻利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原则;到了时代,进步思想家李贽就毫无掩饰地宣扬:好货好利乃是人的本性。
他公然提出“如好货,如好色,如勤学,如进取,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这些都是“真迩言也”。
“三言”、“二拍”中某些篇章与当时的这种进步思想相一致,以同情、欣赏的态度描写了商人们的辛勤创业和发家致富。
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和《叠居奇程客得助》,都充分表达了新兴市民渴望发家致富的心理。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商人向外发展的思想,《叠居奇程客得助》表现了当时商人的经营思想。
它们都把发财致富当作一种美好理想来追求。
《施润泽滩阙遇友》真实地描绘了当时江南一带织织业的繁荣情况和小手工业者勤劳致富的过程,《刘小官雌雄兄弟》,赞扬了刘公两义子“勤苦经营”致使家业隆兴,这些都是以前文学中不曾有的,它反映了明代市民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的异动。
三言二拍最好看的几篇

三言二拍最好看的几篇
《秋海潮歌长》
春去叶,秋来雁。
江上寸寸潮水悠,捎来落日余晖。
风波微澜,一片潋滟。
夜来碧湖岸,月影弯弯记心中。
静听浪声柔,看遥远潮歌长。
潮声褪落,潮色空洒。
苍海卷地,隐约波光。
深夜苍蝇,闲游细思。
岛渔夕照,森林竹色苍暗。
月色渐暗,潮声依旧久。
早晨湾口,潮水拍碧灶。
海鸥一飞,波光点点。
涌起惊雷,浪花续续。
瞬间天明,艇影若隐若现。
曙色泄漏,金菊芳草晨馨。
秋潮吟思,潮色变缘。
枫叶漂泊,独步潮声。
去来客船,苍蝇低吟抑扬。
岸边黄尘,潮头拨扰。
鱼唱欢歌,诉说明月夜晚。
轻轻歌尽,潮色苍老。
满满意思,记忆浅浅。
无限思量,悠长梦境。
今生许情,不诉落日波光。
轮回那段,如行云海,潮歌长!。
三言二拍ppt课件

凌濛初
❖ ❖ ❖
地州崇 ,,祯 呕凌十 血濛七 而初年 死竭, 。尽李
全自 力成 争义 夺军 徐逼 州近 要徐
擢五 徐十 州五 判岁 官授 。上
海 县 丞 , 后 又 因 功
向十 著八 述岁 。补
廪 膳 生 , 科 场 不 利 , 转
( 今 吴 兴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初刻拍案惊
奇》),商人文若虚出海经商的故事,反映 了商人向往海外冒险赚大钱的幻想,也表 现了明后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 发达现象。
❖《叠居奇程客得助》,利用囤积居奇的
手段发大财的经商活动。作品表示了肯定 和赞扬。不管投机取巧,囤积居奇,只要 能发财致富都是本事,体现了新的生产观 念和道德观念。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喻世明言》)
❖据文言小说《珠衫》改编,表现了对女性失 节的宽容态度。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的理学背道而驰。
❖蒋兴哥得知妻子有了外遇,气愤伤心之后有 一段检查:“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 著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 如今悔之何及!”
真渲 挚染 而了 深二 厚人 的分 感手 情过 基程 础中 。内
❖出身书香门第,其兄冯梦桂是画家,弟弟 冯梦熊亦有诗名,冯梦龙是享誉当时的通 俗文学家,兄弟被时人称为“吴下三冯”。
冯梦龙
❖ ❖
覆抗颇崇 亡清有祯 ,活政年 忧动声间 愤,。做 而至清过 死南兵福 。明渡建
政江寿 权,宁 相参知 继与县
,
生试热少 。不心有
第科才 ,举名 五,, 十然行 七科止 岁场颇 才蹭为 选蹬风 为,流 贡屡,
❖常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 要求“礼顺人情”,提出了对传统道德的大胆 挑战,意味着道德规则只有建立在满足人的正 常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其合理性。
三言二拍(全本珍藏版全5卷)

第二十四卷玉堂春 落难逢夫
第二十六卷唐解元 一笑姻缘
第二十七卷假 1
神仙大闹华光 庙
第二十八卷白 2
娘子永镇雷峰 塔
3 第二十九卷宿
香亭张浩遇莺 莺
4 第三十卷金明
池吴清逢爱爱
5 第三十一卷赵
春儿重旺曹家 庄
第三十二卷杜 1
十娘怒沉百宝 箱
第三十三卷乔 2
彦杰一妾破家
3 第三十四卷王
娇鸾百年长恨
目录分析
第二卷陈御史巧勘 金钗钿
第一卷蒋兴哥重会 珍珠衫
第三卷新桥市韩五 卖春情
0 1
第四卷闲云 庵阮三偿冤 债
0 2
第五卷穷马 周遭际卖缒 媪
0 3
第六卷葛令 公生遣弄珠 儿
0 4
第七卷羊角 哀舍命全交
0 6
第九卷裴晋 公义还原配
0 5
第八卷吴保 安弃家赎友
0 1
第十卷滕大 尹鬼断家私
0 2
第二十一卷临安里 钱婆留发迹
第二十三卷张舜美 灯宵得丽女
第二十四卷杨思温燕 山逢故人
第二十五卷晏平仲二 桃杀三士
第二十六卷沈小官一 鸟害七命
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 打薄情郎
第二十八卷李 1
秀卿义结黄贞 女
第二十九卷月 2
明和尚度柳翠
3 第三十卷明悟
禅师赶五戒
4 第三十一卷闹
阴司司马貌断 狱
5 第三十二卷游
酆都胡母迪吟 诗
第三十三卷张古老种 瓜娶文女
第三十四卷李公子救 蛇获称心
第三十五卷简帖僧巧 骗皇甫妻
第三十六卷宋四公大 闹禁魂张
第三十七卷梁武帝累 修成佛
第三十八卷任孝子烈 性为神
第三十九卷汪信之一 死救全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鉴赏论文题目:说不尽的“三言”和“二拍”副标题:生动鲜活的明末社会市民风情画作者:姚明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学号:200731580141指导老师:吴光正说不尽的“三言”和“二拍”———————生动鲜活的明末社会市民风情画摘要:“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用目的。
“三言”的出现,代表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些优秀篇章还写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新变化,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及封建婚姻制度等。
“二拍”的出现,开创了文人拟作话本专集的先例,在古代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商人,婚恋自主,女性意识,清官的市民化,情与礼,心理刻画,曲折工巧的情节,淳朴语言冯梦龙的“三言”堪称中国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二拍”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些优秀篇章还写出了当时的一些新变化,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及封建婚姻制度等。
“三言”“二拍”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封建婚姻制度对青年的迫害,表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爱情观点。
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三言”的书名带有浓厚的道教训诫色彩。
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通俗小说的惯例,即通过标榜道德训诫来提高小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需要注意到这里所表现的道德观,往往具有新的时代特点,而与旧道德传统相悖。
在“三言”中,写恋爱与婚姻的题材占据了很大比重,成就也最高。
这类小说常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要求“礼顺人情”。
这意味道德规则只有建立在满足人们的正常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其合理性。
冯梦龙是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人,出身名门世家。
自幼接受儒学的熏陶,但又生活在商业经济十分活跃的苏州,年轻时常出入青楼楚馆,正是“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
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卓吾的推崇备至,曾去李贽生活过20年的湖北麻城讲学,深受李氏思想的影响,这就使他成为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其代表作“三言”主要是宋元明以来话本的改编和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进行的在创作。
凌濛初是乌程人,自幼聪明好学,成人后长期抑郁不得志。
崇祯七年因拔副贡授上海县丞,63岁升徐州通判。
次年苏北山东一带爆发农民起义,凌濛初进见淮徐兵备何腾蛟进“剿寇十策”,后又趁农民军新败,单骑入农民军劝说接受招安。
十七年,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对抗,忧愤呕血而死。
其“二拍”是在“三言”的影响下由凌濛初编写的,其目的如其所言:“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
”与“三言”不同的是,“二拍”基本上是凌濛初个人的创作。
“三言二拍”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堪称明末最为鲜活的市井画卷,从中可以了解到明末的社会思潮,生活情境,市井民情。
通观这上百部作品,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不同于以往小说的特点,正是这些构成了“三言二拍”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在传统的观念中,商人被看成不正当的职业,居于末端,而在“三言”中已是另一番光景。
《杨八老越国奇遇》中的杨八老在三十岁时读书仍不就,遂改行经商,其妻亦劝其不必迟疑,可见其时读书已不是唯一的出路。
在《赠芝麻识破原形》中,时人多以儒业为正途,而将经商看作辱没门风的业途,而马少卿却大胆的喊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
而在《叠居奇程客得助》中更让经商俗人取代传统的文人雅士得到与海神仙女结缘的契机。
这说明商人正在取代读书文人成为时代的宠儿,他们开始瞧不起官宦士大夫和文人雅士,门第和仕途在钱财面前显得不足为道。
这种社会心理变化,表现了晚明鲜明的时代特点。
不仅如此,商人的感情故事也与传统大相径庭。
“三言二拍“中提到的商人大多是一些善良正直有道德的正面形象,而非以往的为富不仁的凶恶嘴脸。
《徐老仆义愤成家》中就着重表现了商人们经商的努力、勤苦、智慧。
“三言”里这些作品里的商人大凡都是好人致富的模式,他们所获得的利益被蒙上了道德的面纱,看起来显得天经地义,好似人之常情。
相较而言,“二拍”里的商人倒是本色许多,直接描写商人逐利的本性,但他同时也肯定了商人出海冒险以求利的行为。
如《乌将军一饭必酬》中,凌濛初就赞美了杨氏及其侄子为追求巨额利润而不怕挫折敢于冒险的商业活动。
只是凌濛初是从经商获利的角度去赞美,更加接近商人的本性,而非冯梦龙的道义上的美化。
可是,不管如何,商人在这些故事里的地位亦非往日可比。
描写爱情婚恋的故事在“三言二拍”里的比重不小,同时也是口口相传的部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间流露出的男女平等的意识和婚恋自主强烈呼唤。
在故事情节极其类似《西厢记》的《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当莺莺闻知张浩为父母所逼而另娶他人后,并没有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大胆的指控张浩背弃前盟,要求判决依顺人情,结尾是富有喜剧性的,实际上肯定了情而委屈了礼。
而《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乔太守持有这样的观点:青年男女之间的接触相爱好比干柴近于烈火而不怪其燃。
这是对情的肯定,针锋对立于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三言”里有一则精彩的此类故事,那便是《卖油郎独占花魁》,卖油郎秦重对花魁娘子莘瑶琴一见倾心,瑶琴先是感受到秦重的忠厚体贴,进而看到他不同于富家子弟的那种特殊魅力,终于突破门第枷锁,向秦重主动示好,然而此时的秦重开始担心养尊处优的瑶琴无法承受素衣粗食的苦涩生活,直到瑶琴发出重誓,秦重方才与之两心相通,二人终结良缘。
诸如此类的男女婚恋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不是传统的门当户对,也不是一见钟情,而是自主的婚恋观。
贞节是传统女性的重负,而突破贞洁观念转而尊重女性的观念在“三言”里可谓比比皆是。
如“三言”里《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王三巧被陈大郎诱引失去贞节,丈夫蒋兴哥知道后痛苦的休去了她,但他还是对三巧旧情不减,责怪自己“贪着蝇头微利,撇她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
三巧被休后听从母亲的劝导改嫁,然而故事结尾时,蒋兴哥没有嫌弃三巧二度失贞,与之重续前缘。
由此可见传统的三从四德和贞操守节的观念在这些市民身上已然失去了约束力,而在“二拍”里对于此类问题似乎表现得更加宽容。
“如今为官做吏的人,贪爱的是钱财,奉承的是富贵,把那正直公平四字撇却东海大洋。
”这是初刻里的一段话,可谓对其时社会官场现象做出了一个生动的刻画。
其实,揭露官场的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其中最惹人注意莫过于《硬勘案大儒争闲气》,凌濛初将朱熹写成一个心胸狭窄,卑鄙无耻,诬陷无辜的势利小人,可谓是胆色不浅。
“三言二拍”中的清官形象多半掺杂着市民化的价值取向。
这些贤明的青天往往重视人的价值,承认人情、人欲的合理性。
因而在精明公正、为民做主的过程中,也同时为自己攫取钱财。
有的则不拘礼法,公开娶妓,或者以“官府权为月老”,去成全有情人的越礼行为。
“三言二拍”表现了晚明新思潮下广泛的社会内容,然而在描写情欲时往往有过多直露淫秽的内容,向来为人所诟病。
同时,“三言二拍”有着明显的教化意图,大谈因果报应和忠孝节义,有时不免流露出陈腐的气息。
这些缺点是显而易见的,而二拍表现更甚,所以历来“三言”的评价要好过“二拍”,可以认为“二拍”是“三言”这个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高峰后走的下坡。
“三言二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作者还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前因后果都交代分明,各种矛盾冲突一定当场解决,这是适应我国民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心理而形成的,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所独具的民族形式。
“三言二拍”中的优秀作品已能初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
与以粗笔勾勒见长的宋元话本相比,“三言二拍”既有了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也有了具体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体现出白话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新进展。
同时,作者从宋元话本那里承继了以行动表现人物的写人手法,有时把人物置于与外部世界的激烈冲突中来显示其内心矛盾,有时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突出强调、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三言二拍”在艺术上也有许多新的突破。
与宋元时期的话本相比较,它的描写更为细腻,并注重心理刻划,结构也日臻完整,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许多佳作成为中国小说宝库中的珍品。
为了便于阅读和流传,姑苏抱瓮老人将“三言”“二拍”加以选编,成为《今古奇观》,是当今流传最广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三言二拍”的语言既汲取了宋元话本“谐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的润色、创作,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合。
作者将宋元话本粗具形态的白话变成了流畅生动的文学语言,较为纯净,少有杂质;叙述语言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人物语言描摹逼真,具有个性化;达到了不事雕琢而自然曲尽事物之情的境地。
“三言二拍”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语言艺术已经跨越了通俗化的初级要求,开始进入更高的规范化和艺术化阶段,为白话短篇语言树立了典范。
“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既从话本母体中继承了“说话”艺术的特质,又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营养,形成了更适应于书面阅读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特点,同时在包括情节设置、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也形成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独具的艺术特色空间。
“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用目的。
“三言”的出现,代表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冯梦龙的“三言”堪称中国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二拍”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些优秀篇章还写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新变化,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及封建婚姻制度等。
“二拍”的出现,开创了文人拟作话本专集的先例,在古代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在“三言二拍”的推动下,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喷涌崛起,繁盛一时,这些作品随着明末严峻的政治形势,人文思潮的变化,大致从侧重于主情到倾向于重理,虽然更加关心现实,但说教气味转为浓重,总的艺术水准呈下降的趋势。
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还是“三言”和“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