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政治 经济
措施
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 立殿试制度
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 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 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 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宰相的过错!”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爱惜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三、女皇帝武则天
我开创的
唐玄宗像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措施 政治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经济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教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以下材料体现了唐玄宗怎样的 治国方略 唐玄宗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 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 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 不合格而被撤职。 重视吏治 注重对官吏的考核……
——《旧唐书》
女皇帝武则天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号为周, 。(地位)
姐就是女王
14岁,初入宫廷,为太宗才人 26岁,太宗驾崩,入寺为尼 28岁,再度入宫,为高宗昭仪 32岁,高宗废后立武则天为后 5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临朝
武则天像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以下材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 治国方略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说说
唐朝建立及“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隋的暴政
农民起义
李渊起兵反隋
浏览教材,完成以下关于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填写 ➢建立时间: 618年
➢建立者: 李渊
唐高祖(李渊)
➢都城: 长安(今陕西西安) 随后,李氏父子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 势力,逐步统一了全国。在这期间, 李世民表现非凡……
姚崇
宋璟
归纳总结三任统治者的共同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②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例子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 著名的宰相。
房
谋
杜
房玄龄
579年-648年
杜如晦 585年-630年
断
这两个人是李世民的亲信智囊。房玄龄擅长为一个问题设计出一堆
解决方案,而杜如晦擅长在这一堆方案中找出最合适的。
政治上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 决策程序
4.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
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C
5.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
这表明唐太宗( )
C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6.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罚
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
贞观时期,执法铁面无私,量刑时太宗慎之又慎。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
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
即可以不用刑罚。
政治上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 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唐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
朝
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 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
著名的唐太宗。
太
玄武门之变
宗
李 598年-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
世 人。少年从军,后晋封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626年即位,开创了中国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共24张PPT)

5.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C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6.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 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 位皇帝是( C )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7.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 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B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 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房谋杜断”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 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唐太 宗 1、杜如晦:其父祖曾为隋朝高官。 2、房玄龄:出身寒门,曾隋朝进士。 3、秦琼:原是农民起义的将领。 4、魏征:原太子李建成部下,曾劝其除 掉李世民。唐太宗登基后,官至宰相。 5、阿倍仲麻吕:日本留学生。
0
0
唐玄宗走马任姚崇
0
姚崇
0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实行一系列改革: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唐玄宗统治的影响:
0 0
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
0 0 0
唐玄宗李隆基
0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 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试讲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题目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贞观之治”:
师:(课件出示“贞观之治”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位君主开创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客观,很到位;
三、“开元盛世”:
师:课件出示“开元之治”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位君主开创了“开元之治”?
谁为“开元之治”奠定了基础?开元盛世形成的历史原因。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也羡慕进士,曾以“乡贡进士李道龙”自称。这说明
(
C
)
A. 殿试制度在唐朝成为定制
B. 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 进士身份在唐朝受到尊崇
D. 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
9. ( 2022 宜 昌 ) 杰 里·本 特 利 在 《 新 全 球 史 》 中 记
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
拓,为后来“⑪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治国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影响:唐玄宗在位的⑫ 前期 ,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
唐高宗时又加考《老子》及其他“杂文”题,形成三场
考试。唐玄宗时转为兼考诗赋,并采取了“作诗赎帖”
的通融办法,允许考生不考帖经,以作诗代替。这样一
来,更加提高了诗词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唐诗在中国
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了空前的成熟和繁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统治前期
出现的鼎盛局面的名称。(2分)简述出现该局面的原
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前提下,
同时也承认了普通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
的巨大作用,杰出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杰出人物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但能加速历史的进
程,他们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杰出
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任
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诗词作品: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等诗集,感受唐朝诗歌的魅力,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
-文物展览: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观赏唐代文物,感受唐朝的艺术成就。
-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历史专家的讲座,如“唐朝的治国方略”、“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等,拓宽知识视野。
(2)视频: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影视作品片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场景。
(3)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历史地图、在线文献等,辅助学生进行史料实证和自主学习。
(4)实物教学:展示与唐朝相关的文物、图片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上传关于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相关PPT和视频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唐太宗的一个治理故事,引起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结合实例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异同”,进行角色扮演“武则天的政治决策”,通过实验“唐代科举考试体验”等活动,加深学生理解。
- ②武则天的政治才能与贡献: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武则天如何成为一代女皇?”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③唐玄宗与开元盛世: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唐玄宗如何开创开元盛世?”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贞观政要》、《武则天传》、《唐代诗歌选读》等,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唐朝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唐朝历史。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21张)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37年14岁 入宫为太宗才人
650年27岁 高宗复召入宫,封为昭仪
655年32岁 册立为皇后
675年52岁 皇太子(长子)李弘暴卒 680年作5为7岁中国废历黜史上皇唯太一子的(女次皇子,)有李贤 人68说3年她6倒0岁行逆高施宗,有卒人,说中她宗知(人三善子用),李显 有人说她昏庸无即道位,有则人天说临她朝明称察制善 断68…4年…6时1岁至今废天李啊显,,仍立众睿说宗纷(纭四。子)李旦 688年65岁 加尊号“圣母神皇” 690年67岁 称帝,改国号为周
唐玄宗李隆基,712年至753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他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 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5
1.基础:武则天的统治 2.唐玄宗励精图治 (政治、经济、文教)
唐玄宗在位前期,开元年间
1.唐太宗朝中人才济济,有以敢于直言闻名的__魏__征__,有号称“房谋杜断”的宰相_房__玄__龄__和_杜__如__晦_; 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_姚__崇__和__宋__璟__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6
7
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 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太宗尝谓公卿曰:“……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材料四:“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哪些治国理念?
阅读教材P8归纳唐太宗除了以史为鉴、勤于政事、重视百姓、虚心 纳谏、知人善用之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进士科最重要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完善法律与刑罚;严格吏治 经济:轻徭薄赋,重视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崇
宋璟
“开元盛世”
(
)是武则天的孙子,他即位后,稳
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
(
)(
)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
改革:
整顿(
),裁减( )发展
(
),改革(
);注重
(
),编修(
)。
“开元盛世”
鼎盛
唐朝的衰亡
衰亡:唐玄宗统治后期,渐渐贪图享乐,
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 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 爆发。
3、唐玄宗时期的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名臣是:
A.杜如晦 B.房玄龄 C.姚崇 D.魏征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 治前期的相同点是( )
A. 不理政事 B. 重用贤臣 C. 大兴土木 D. 诛杀异己大臣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D )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时间: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
民大起义。
907年唐朝灭亡。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原因:
1.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 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 民;
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大臣要廉于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科举 制度
李渊
建立 唐朝
的“镜子”。
房谋杜断
贞观政要 卷二·论任贤
十六年,进拜司空,仍总朝政,依旧监 修国史。玄龄复以年老请致仕,太宗遣 使谓曰:“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 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 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闻。”玄龄遂止。
贞观政要 卷二·论任贤
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 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 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 可。”太宗自此弥加礼重,寄以心腹,遂奏 为府属,常参谋帷幄。
)逐渐成为最重要
贞观时期的措施
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 (
)。
)鼓励发展
贞观之治
(
)统治期间,(
)比较清明
,(
)得到进一步发展,(
)增
强,文教昌盛,
历史上称之为(
)。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 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 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 制度。。 三省指中书省、
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 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 部 、兵部、刑部、工部。
完善三省六部 制;减省刑罚
抑制旧士族,打 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减轻人民劳役 负担;鼓励发 展农业生产
增加科举考试科 目;严格考查各 级官吏的政绩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 负担的政策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
大力发展科举制, 创立殿试制度,不贤能;重视 官吏考核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
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 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 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意在注意调整统治 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得到持续
(
),人口持续增长,边
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位后来(
)局面的
出现奠定了基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如何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 的墓碑上不刻一字? 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 休,众说纷纭。那么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 评价她呢?如果请你 来为武则天的墓碑撰 写碑文,你会怎样行 文呢?
的(
)。
唐
唐
高
太
祖
宗
李
李
世
渊
民
唐太宗都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
1.唐太宗吸取(
)的历史教训,
勤于(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 唐玄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
济济,(
)善于谋略,(
)
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
)敢于直言,前后进谏二百多次,他
死后,唐太宗深觉自己痛失了一面可以知得失
及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的作用。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建立
前
时间: 581年 建立者: 杨坚
情 都城: 长安
回
统一时间: 589年 二.隋朝大运河
顾: 中心: 洛阳
南北起止点: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全长: 2000多千米
隋朝的衰亡
滥用民力
•大业元年,修筑东都(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死者十 之四五。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
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 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 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唐高祖 (李 渊)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
建立唐朝
发
公元(618年) 展
继续 贞观之治
发展
政启开元 鼎 治宏贞观 盛
开元 盛世
内容
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经济 用人
从善如流,知人 善任
武则天
执政过程:她是(
)的妃子,
后成为皇后,高宗去世后,相继废
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
己取而代之,晚年称帝,改国号
( )。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
僚贵族;大力发展(
),
创立( )制度,亲自面试考
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
统治基础。
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
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
魏
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
——唐太宗
他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政策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 局面的形成?
措施:政治上:
1.进一步完善了(
),
明确(
)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2.制定(
)减省(
);
3.增加( 的科目;
)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4.严格考查(
)的政绩。
•大业三年四月,北巡,随行甲士50万,马10万匹。……七 月,筑长城,发丁男百万,死者十之五六。
•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发河北郡民百余万,丁男不足, 以妇女供役。……七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
隋朝的衰亡
劳师远征——三征高丽
•大业七年,初征高丽。调兵征粮,集中军队 113万、民夫200万,举国骚动。大业八年,征 高句丽大败,被迫退兵。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 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 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 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 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 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 齐划一为三省六部。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 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
——唐太宗
贞观名臣
魏征 房玄龄 杜如晦
女皇武则天
评价历史人物方法
• 评价历史上封建统治者的是非 功过,最主要的是看其统治是 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 进步。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客 观,史论结合。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唐玄宗认为社会风俗日益趋于奢侈 腐化。秋季,七月,乙未(初十), 玄宗颁布制命:“天子使用的金银 器物,都应由有关部门负责销熔, 以供军国财政支出的需要;凡属珠 宝玉器、锦绣织物,均在殿前焚毁; 宫中自后妃以下,一律不得使用以 珠玉锦绣制成的物品。”
时间 都城
唐 高 祖
618 长安
三省 六部制
统治
唐朝
措施 作用
唐玄宗
贞观 之治
措施
626
唐太宗
隋亡 教训
作用
姚崇 宋璟
武则天
唯一 女皇
作用
措施
课堂练习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大业九年,再征高丽。因礼部尚书叛乱,隋 炀帝迅速撤兵。
•大业十年,三征高丽。高句丽遣使请降。
暴 君
滥用民力 隋 炀
和劳师远征是 帝
导致隋朝灭亡
的直接原因。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高祖。
)称帝, ),他就是唐
2.(
)年,(
)即位,
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
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3.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
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5.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