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唐诗歌对盛唐诗歌的影响 √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一、初唐:唐诗的准备阶段。
试探总的趋势由齐梁旧风向盛唐气象过渡。
两个重要现象:1.一大批宫廷诗人承袭齐梁绮丽的风气。
追求诗歌的词藻和声律,而最终导致了律体的完成。
2.为数不多的卓杰之士,批判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强调诗歌的风雅兴寄,从而导致试探风起的转变。
初唐诗人的特点:继承加变革二、盛唐:唐代诗歌的鼎盛期、顶端充满“爱国主义和爱国热情”反映在文坛:积极浪漫的诗歌成为创作主流。
代表人物:李白安史之乱使开唐以来的矛盾集聚,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歌得到发展。
代表人物是杜甫。
总结盛唐,开启中唐,杜甫应运而生。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边塞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高适以乐府歌行见长,风格苍凉雄健,岑参后期诗歌磊落奇骏。
三、中唐:再盛期。
大历时期是一个低谷时期,但也是对盛唐诗歌的继承,多沿袭他们的文风。
》大历十才子;山水田园诗: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刘禹锡、李益;奇崛派诗人:代表韩愈、孟郊,又称“韩孟诗派”,孟郊独创风格是古拙瘦硬用语奇险;“山水诗人”:柳宗元、刘禹锡。
刘禹锡诗歌风格:“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古文运动:领导者:韩愈、柳宗元。
是一场以复古为旗帜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的重点在于对文体的改革,同时也兼及文风、文学语言的改革。
特点:1.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古紧密结合,具有政治革新意义;2.文体改革与进步的文学观点紧密结合。
四、晚唐:夕阳期。
感情情绪十分浓厚。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的代表作家。
,有的刻苦沉吟,追求“清新奇僻”,代表贾岛、姚合;有的着力艳丽,写闺中女儿之情思,如温庭筠、韩偓;有的淡薄诗风,如司徒空、陆龟蒙;有的讽喻时事,表达动离之感,如皮日休、罗隐。
在散文上出现小品文创作,继承韩柳的古文传统,用尖锐的笔锋,讽刺时事。
唐传奇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初唐四杰诗风对唐诗的贡献

艺术海岸线Artistic Coastline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无论是国力还是文化都达到鼎盛的朝代,涌现出了众多文人墨客,为唐诗的兴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在初唐时期,最为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初唐四杰”,对前朝历代糜丽诗风进一步改革,有别于隋唐诗风,继承和发扬了齐梁诗风,关注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诗风,带给人们新奇的感受。
初唐四杰凭借独特的诗风特点,成为了唐诗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成就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歌颂。
文章就初唐四杰诗风对唐诗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探究,分析初唐四杰诗风渊源,综述初唐四杰做出的文学成就。
初唐是新旧诗歌交替发展的重要时期,绮错婉媚为主的诗风风靡一时,成为初唐时期的主流诗风。
随着唐朝经济飞快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精神文化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但是原有的诗风却过于靡丽,与当时的朝代发展相背离,这就为新时期的诗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初唐四杰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积极承担起诗歌改革发展重任,挣脱齐梁浮艳诗风桎梏,力求塑造清新健康的诗风,在初唐宫体诗泛滥的整体氛围中脱颖而出,成为初唐的清流诗人。
其丰富的诗歌创作题材为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提供了艺术再创造的空间,为初唐的诗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充实的思想有机结合,将唐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
一、初唐四杰的思想渊源“初唐四杰”的思想渊源深刻,并非是无源之水,主要是受到了初唐时期政治文化所影响,尤其是唐朝国力兴盛,对于唐诗精神风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使诗风朝着壮大昂扬方向发展[1]。
李泽厚在《美学三书》中,还从文化角度来分析,指出初唐时期文化变化深刻,对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如初唐书坛,由于唐太宗对书法的喜爱和介入提携了一百余年的书风,促进了书法的繁荣,还使得楷书字体走上法则自律性轨道。
这些都与初唐四杰的诗歌风气相契合,在侧面揭示了当时那个朝代人们的趣味标准和审美理想。
二、初唐四杰对文学体裁的新拓展初唐四杰对初唐诗歌做出的贡献,在体裁方面,对骈文、宫体诗、赋、歌行与律诗起到了重要开拓作用,呈现新的发展活力。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下面将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形成(618年-712年)唐朝初期,文人们开始借鉴古代文学的经验,形成了初唐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初唐诗歌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同时融入了汉乐府和魏晋乐府的元素。
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为特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第二阶段:盛唐诗歌的繁荣(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致力于追求艺术的完美和个性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王之涣、杜牧、杜甫、王维等。
他们的作品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第三阶段:中唐诗歌的变革(755年-820年)中唐时期,唐朝遭遇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元稹、杨炯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四阶段:晚唐诗歌的衰落(820年-907年)晚唐时期,唐朝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代表作家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
他们的作品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
总结: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诗歌形成于唐朝初期,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盛唐诗歌繁荣于唐朝的鼎盛时期,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中唐诗歌变革于唐朝社会动荡的时期,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晚唐诗歌衰落于唐朝逐渐衰落的时期,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
这些不同阶段的唐诗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共同构成了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诗研究总复习

启动成本低。
提供需求量大的商品。
提供重复购买的商品。
是流通而不是制造。
能杠杆他人的力量。
最终能自动运转。
能够接触到成功的导师。
生活而不是生存。
能够发挥天赋与激情。
能够得到赏识。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选择题1、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多家。
2、有唐一代三百年间,遗留下将近五万首诗歌,比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间遗留下的诗歌多出三倍以上。
3、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本于清人焦循的“夫一代有一代之胜”的说法。
4、唐代“以诗取士”的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为省题之诗,一为行卷之诗。
5、唐王朝一反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思想统治政策。
6、僧人、道士本身就是诗人的是寒山、拾得、灵一、皎然、灵澈、贯休、齐己等。
7、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梵语拼音学的传入,对汉语音韵学和诗歌格律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8、元稹《乐府古题序》将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乐以定词”,一类是“选词以配乐”。
9、对音乐摹写出神入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王维《扶南曲》、李颀qi《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bi栗歌》。
10、唐代诗人王维既是山水诗的大师,又是南宗山水画的宗师。
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11、盛唐山水画的兴起,使诗与画在本质上趋于同步,重写意而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12、唐代许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来评画论画,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曹将军画马图歌》是其中的精品;还有白居易《赠协律郎萧锐画竹》。
13、明确提出划分唐诗为初、盛、中、晚四期,肇始于严羽的《沧浪诗话》,定型于高棅的《唐诗品汇》。
14、高棅《唐诗品汇》划分唐诗的大致时间和代表诗人:(1)初唐:武德至开元初,近一百年,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2)盛唐:开元初至大历,五十余年,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3)中唐:大历至大和末,近七十年,诗人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4)晚唐:开成至五代,近七十年,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唐朝历史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唐朝历史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初唐时期是整个唐诗萌芽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著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其中,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直被我们作为形容友情的重要诗句。
(一)初唐初唐时期就是整个唐诗原始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知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其中,王勃《送来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直被我们做为形容友情的关键诗句。
杨炯《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大胜搞一书生”彰显了报效祖国的宏大理想。
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助鸳鸯只道仙”形容的幸福爱情。
骆宾王《咏鹅》一直被我们做为我们关键的启蒙运动诗歌。
除此之外,初唐还有一位诗人的诗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盛唐盛唐时期不仅是唐朝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我们诗歌高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两个流派和两个诗人最为有名。
两个流派分别就是:一个就是描绘山水风光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存有王维和孟浩然;另一个就是描绘边塞风光的边塞诗人,存有元稹、岑参、王昌龄等。
其中,王维不仅讨厌写诗,还讨厌画画,他的诗和画,被后来的苏轼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N53SI241SV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岑参两次去往边塞,所以描绘了很多边塞风光的诗句,比较出名的就是《白雪歌送武推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上开”。
两个伟大诗人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李杜。
李白,被人们成为诗仙,他的诗句我们熟悉的有很多,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因为反应了安史之乱之后人们的生活被称为“诗史” ,比较有名的就是他的“三吏”和“三别”。
(三)中唐中唐时期是我们刚刚经历安史之乱之后,因此诗歌发展相对缓慢,最为有名的诗人是我们的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或诗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简述初唐诗歌在诗史上的成就

简述初唐诗歌在诗史上的成就
初唐受南朝文风影响较大,隋唐之际的王绩善写陶然自乐的田园生活诗,风格清新朴素,为盛唐田园诗的先驱人物,代表作为《野望》。
唐太宗及其大臣们的文学主张比较务实,反对浮华,但在创作中绮丽之风与通脱朴实并存。
宫廷诗人上官仪,其诗即所谓“上官体”风格婉媚,但声律严整。
《全唐诗》现存上官仪诗20首。
其中12首为应制、宴游、酬答之作,这类诗多是逢场应景,点缀升平的寻乐轻歌;4首为挽歌;只有《春日》、《入朝洛堤步月》、《咏画障》和《王昭君》为有感而作之诗。
另外据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所载,上官仪在总结齐梁时期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和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的“言对、事对、正对、反对”之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六对”之说,(“八对”,其孙女上官婉儿)并把对偶的技巧运用于诗歌创作。
如《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早春桂林殿应诏》用了多种对偶形式,对唐代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善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从声律上看,“对时行宫庭中应制、应诏诗的优劣衡定,和以后以诗取士的评定标准,定了一个具体的尺度”。
初唐诗人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诗人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开启了唐代壮丽的文学时代。
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他们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腾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
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
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
“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
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
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这些初唐诗人在诗歌形式和艺术风格上的探索,为后来的唐诗创作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他们各自独特的贡献使得初唐的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发展的四个时期和艺术成就

唐诗发展的四个时期和艺术成就你们知道过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是哪些吗?因政治环境的不停转变,唐诗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慢词的发展,里头的词句引入了很多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喜欢的话就随小编一起来认识下吧唐诗发展的四个时期和艺术成就篇11.初唐(618~713),为唐诗繁荣的准备期前五十年是南朝形式主义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上官体”可视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后五十年,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突破了宫体诗题材,沈佳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陈子昂提倡建安风骨,痛斥齐梁诗风,为唐诗开辟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2.盛唐(713~766),为唐诗发展的鼎盛期大诗人涌现,风格纷呈,题材广泛,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以李白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是盛唐诗的主流。
杜甫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战乱后的现实,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中唐(766~836),为唐诗的继续繁荣时期这一时期诗歌数量、流派最多。
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歌的主流转向现实主义,以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贯穿整个中唐。
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端,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
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韩孟诗派借个人遭遇反映现实的黑暗,艺术上追求奇险;李贺的浪漫主义想象瑰奇,颇多伤感;写山水抒发忧愤的柳宗元和学民歌颇有成就的刘禹锡诗歌独具一格;元结、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诗歌也各有特色。
4.晚唐(836~907),为唐诗发展的夕阳晚照时期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皮日休、杜荀鹤等人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在艺术上缺乏创造性。
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诗里充满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
温庭筠代表了浓艳纤巧的形式主义诗风。
唐诗兴盛的原因主要可从两个方面理解:1.社会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初唐诗歌对盛唐诗歌的影响
初唐诗歌为盛唐诗歌的鼎盛做出了许多准备和贡献。
其一,是诗歌题材方面的开拓。
以“初唐四杰”为代表,力求摆脱齐梁诗风,
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
诗歌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在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其二,是诗歌体式的发展。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特别是卢照邻、骆宾王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
而王勃、杨炯工于五律,是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其三,是唐诗体制的定型。
贞观诗坛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
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对诗歌对仗技巧加以程式化;沈佺期、宋之问使唐诗在音律的体制上得到了定型。
其四,是诗歌健康发展的理论指导。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就提倡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健康的诗歌美学风范,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最后,是纯美意境的开拓。
代表作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的进展,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