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合集下载

微生物课件_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

微生物课件_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

预防和治疗
预防
1、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及储存宿主 2、特异性:鼠肺疫苗(全细胞灭活疫苗)
斑疹伤寒
治疗
氯霉素、四环素,禁用磺胺类药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种类 普氏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
传染源 人
媒介昆虫 人体虱 鼠蚤 鼠虱 恙螨
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皮疹
免疫力 持久 持久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
始体 [ 网状体(RB)] 大
致密,有胞壁, 发育成熟
高度感染性 无繁殖能力
疏松,无胞壁
无感染性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培养特点
专性寄生,可在鸡胚、小鼠和细 胞中繁殖
抵抗力

对热敏感 对消毒剂敏感 耐低温 抗生素
致病机制

内毒素样物质——抑制细胞代谢,破坏细胞 主要外膜蛋白——与吸附、侵入及阻止吞噬
泌尿生殖道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性接触 血清型与包涵体结膜炎相同
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
血清型(L1、L2、L2a及L3) 致病性
传染源:人 传播途径:性接触 侵犯淋巴组织 男性→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 性淋巴肉芽肿→瘘管。 女性→会阴、肛门和直肠→肠皮肤瘘管,会 阴-肛门-直肠狭窄和梗阻
肺炎衣原体
有独特的发育周期,行二分裂方式繁殖
营专性细胞内寄生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第一节 概述
生物学性状

发育周期
原体(elementary body,EB) 始体(initial body)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
包涵体: 易感细胞内含繁 殖的始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
原体(EB) 小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培训课件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培训课件

包涵体结膜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免疫性
▪ 抗体持续时间短 ▪ 免疫力不强,易再受感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 直接涂片镜检 采用Giemsa、碘液或荧光抗体染色镜检,检查上皮细 胞内有无包涵体。
衣原体(chlamydia)
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种与亚种:沙眼衣原体
沙眼生物亚种 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 鼠亚种 肺炎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 兽类衣原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发育周期 原体(elementary body, EB): 感染性,小而致密 始体(initial body)/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 繁殖体,大而疏松
(二)培养
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 适宜生长温度为28~30℃ 钩端螺旋体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 需氧或微需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抵抗力
热抵抗力弱,60℃1min即死亡 0.2%来苏、1%石炭酸经10~30min被杀灭 对青霉素敏感 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
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亦可长达10~15年的。病变可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 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局部组织坏死。损害常进展和消退交替出现。皮 肤、肝、脾和骨骼常被累及,可危及生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Ⅰ期(初期)梅毒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纲 支原体纲 螺旋体纲
立克次氏体目 衣原体目
第一节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是一类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胞内寄 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单细胞微生物。介于细菌和 病毒之间,较接近与细菌,原核,专性寄生,不能通 过细菌过滤器。为纪念发现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的美 国医生H·T·Ricketts而命名。他因研究该病原体而 殉职。此类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立克次体病 (如Q热、 斑疹伤寒、悉虫病等)的病原体。它在形态结构和繁殖 方式等特性上与细菌相似,而在生长要求上又酷似病 毒,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立克次体 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性。
支原体细胞中含有固醇,这也是其他生物罕有的。细胞内 有核糖体及类似原核细胞的核。
支原体广泛分布在土壤、污水、昆虫、脊椎动物及人体中,除可 引起胸膜肺炎病外,尚可引起猪喘气病、鸡呼吸首慢性病,现已 发现人、畜、禽、植物的支原体多种,大多数为致病性,少数为 腐生性。
螺旋体 形态、运动机理独特的细菌,介于细菌与原生动物之间,具
繁殖方式 二均分裂 二均分裂 二均分裂 二均分裂 复制
培养方式 人工培养基 人工培养基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
核酸种类 RNA和DNA RNA和DNA RNA和DNA RNA和 DNA RNA或DNA
对抗生素 敏感
敏感 敏感 敏感
(对青霉素不敏感)
不敏感
细胞构造 有 有

有无
核糖体 有 有

有无
7·主要寄生于上述节肢动物的肠壁上皮细 胞中,兼或能进入它们的唾液腺或生殖道 内。人畜主要经这些节肢动物的叮咬或其 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立克次体。
人和动物感染立克次体后,可产生特异性体液免 疫和细胞免疫。前者可中和立克次体的毒性物质, 但同时也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加重晚期 立克次体病。细胞免疫一方面可使机体产生迟发 型变态反应,另一方面致敏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淋 巴因子可抵御疾病发生和发展。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mycoplasmology. Vol II. New York, Academicpress, 1996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rickettsia)
重点内容
立克次体的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 特性;
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 虫病东方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所致 疾病及防治原则。
遗传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在遗传上与细菌相关
培养
需加胆固醇
一般不需要胆固醇
两者相同点?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相同点
−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菌 器。 −固体培养—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 −临床表现相似—间质性肺炎、泌尿生 殖道感染、不育等
二、致病性
名称
肺炎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殖器支原体 穿透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临床以咳嗽、发热、头痛、咽痛和肌 肉痛为主,可并发支气管肺炎、皮疹、 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
2、解脲脲原体: (1)经性接触,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2)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早产、 死胎和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3)与不孕症有关
三、免疫性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 抗膜蛋白的抗体包括IgM、IgG和SIgA。
致病类别
➢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 ➢ 人型支原体 (M.hominis) ➢ 生殖器支原体 (M.genitalium) ➢ 穿透支原体 (M.penetraus) ➢ 溶脲脲原体 (U.urealyticum)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形态:呈多形性 可通过细菌滤器(最小,0.2~0.3μm ) 无细胞壁,细胞膜含胆固醇较多 繁殖方式:二分裂,出芽等 特殊结构:荚膜,顶端结构 染色方法:姬姆萨(Giemsa )染色-淡紫色 G-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第19章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

(2)掌握衣原体的生活周期,掌握沙眼衣原体的微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熟悉衣原体所致疾病。

(3)掌握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和微生物学检验。

二、教材内容精要(一)支原体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群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

支原体因其缺乏细胞壁归属于柔膜体纲的支原体目。

下分三个科:支原体科生长时需从外界环境摄取胆固醇;无胆甾原体科生长时不需外源性胆固醇;螺旋原体科虽生长需要胆固醇,其特点是生长到一定阶段呈螺旋形。

支原体科中又分支原体和脲原体二个属。

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对人致病的主要是肺炎支原体(Mycopasma pneumoniae,,MP)、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

1(肺炎支原体(1)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呈高度多形性,常见形态为球形、杆形及长丝形,有时可见分枝与星状体。

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常用姬姆萨染色,呈淡紫色。

2)培养特性对低渗透压敏感,营养要求高于一般细菌,需加入20%马或小牛血清,多数支原体还需添加新鲜酵母浸液、组织液等。

支原体繁殖较慢,在固体培养基上35?培养2,3d,菌落中央的核心部分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由透明颗粒组成的薄薄的一层贴在琼脂表面,呈油煎蛋菌落。

3)生化反应肺炎支原体可根据是否能利用葡萄糖、水解精氨酸来与其它致病支原体进行鉴别。

4)抗原结构支原体的抗原性主要来自细胞膜,胞膜外层蛋白质是支原体的主要型特异性抗原,其抗原性常用生长抑制试验(growth inhibition test,GIT)与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sm inhibition test,MIT)鉴定。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支原体的基因组是环状的DNA 分子,大小通常在500kb到 700kb之间。
支原体的分类
01
支原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解脲 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和人型支原体( Mycoplasma hominis)。
02
解脲支原体主要引起人类泌尿生 殖系统感染,而人型支原体则主 要引起人类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感染。
立克次体的感染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药物、大环 内酯类药物等,但必须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指导下使用。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
院治疗。
预防立克次体的感染主要通过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 生等方式。
04 螺旋体
螺旋体的定义
螺旋体是一种细长、柔软、有动 力的微生物,具有多个旋转的细 胞壁结构。它们通常呈螺旋状,
支原体的感染症状及治疗方法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可以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尿道疼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道 口分泌物增多等。
对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 素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有些抗生素是不适用的,需要在 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02 衣原体
衣原体的定义
立克次体的分类
立克次体可分为两个属:立克次体属和柯克斯体属。
立克次体属包括多种病原体,如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和贝纳柯克斯体等, 它们分别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和恙虫病等。
柯克斯体属包括柯克斯体和查菲柯克斯体等,它们主要引起人或其他动物的恙虫病 。
立克次体的感染症状及治疗方法
立克次体的感染症状因病原体不同而异,但通常包括发热、头痛、皮疹 、淋巴结肿大等。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知识点整理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知识点整理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知识点一、螺旋体1.概念1)⼀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利用细胞壁和细胞膜间的轴丝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物2)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2.螺旋体的科和属3.钩端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属⼀属钩端螺旋体科,简称钩体。

2)常⼀的有问号钩端螺旋体、双曲钩端螺旋体、亚历⼀⼀钩端螺旋体及其他13个新种。

3)代表菌种为问号钩端螺旋体4)形态结构a)螺旋盘绕细致⼀规则,形似细⼀珍珠排列的细链。

⼀端或两端呈钩状。

b)电镜下钩端螺旋体为圆柱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鞘膜、胞壁和浆膜。

鞘膜由脂多糖和蛋⼀质组成。

胞壁与浆膜之间有⼀根由两条轴丝扭成的中轴,位于菌体⼀侧。

钩端螺旋体是以整个圆柱形菌体缠绕中轴而成c)运动活泼,常呈C、S或8字型d)Fontana镀银染色法背景为淡棕色,钩端螺旋体染成棕褐色e)其胞壁成分与革兰阴性杆菌相似,革兰染色为阴性5)培养&抵抗力a)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b)适宜生长温度28~30°Cc)人工培养基生长缓慢,液体培养基中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

d)水或湿土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e)对干燥、热、日光直射的抵抗力较弱,56 °C10min或60°C1min死亡6)抗原a)与分型有关的抗原存在于螺旋体表⼀的表⼀抗原(P抗原),为蛋⼀质多糖的复合物,具有型特异性,是钩端螺旋体分型的依据。

b)存在于螺旋体内部的内部抗原(S抗原),是类脂多糖复合物,具有属特异性,为钩端螺旋体分群的依据7)致病性a)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内毒素样物质(ELS)或脂多糖样物质(LLS)●溶血素细胞毒性因子(CTF)●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b)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细胞免疫为主c)人兽共患:传播途径经破损⼀肤或粘膜进⼀d)进⼀⼀液⼀量繁殖,引起钩体败⼀症,随后钩体侵⼀肝、脾、肾、肺、⼀、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关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和体征e)临床上常⼀流感伤寒型、⼀疸出⼀型、肺出⼀型。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

第二期梅毒:梅毒疹(syphilid)
5、细胞免疫为主 抗心磷脂抗体(reagin)
抗体分为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非特异:USR、RPR 6、诊断上
特异:FTA-ABS\TPI 7、治疗上主要选用PNC
治愈的判断标准:
治疗3m~1y后血清学指标阴转。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p. 185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生物学性状类似细菌,常以节肢动物为寄生 宿主或传播媒介。 1、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间,0.6-2.0 m,形态多样,主 要为球杆状,G-,Gimenza染色呈红色。
三、微生物学检查 1. 查找硫磺颗粒 2. 培养:血平板或沙保培养基
四、防治原则 注意口腔卫生,治疗牙病及牙周病。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也可用SMZ、红霉素等。
诺卡菌属 Nocardia 1、属外源性感染:多经呼吸道或外伤引起 2、常见菌:星形诺卡菌(N. asteriodes)
巴西诺卡菌(N. brasiliensis)引起。 3、所致疾病:星形诺卡菌主要引起肺炎、肺脓肿等,
放线菌属 Actinomyces 一、生物学性状: 1、为G+非抗酸性的丝状菌,有分枝生长的趋势。 2、可体外培养,但初次分离应加入5%的CO2,且
需血平板和含糖肉汤。 3-6天可形成灰白或淡黄的粗糙菌落。 3、病灶组织或脓样物中可查见硫磺样小颗粒,压 片镜检见颗粒呈菊花状,由棒状长丝放射排列 而成(菌丝末端膨大)。
疾病: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
2. 免疫性 以体液免疫为主, SIgA有保护作用。 细胞免疫也起作用。
其他支原体
1. 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 菌落微小,称T 株。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 和不孕症),为性传播疾病(STD)的病原体。 2. 穿透支原体: 为条件致病菌,多与HIV感染有关,可促进HIV的复 制。形态为杆或烧瓶状,可在RBC、CD4T细胞等细 胞内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在遗传上与细菌相关
培养
需加胆固醇
一般不需要胆固醇
两者相同点?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相同点
−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菌 器。 −固体培养—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 −临床表现相似—间质性肺炎、泌尿生 殖道感染、不育等
二、致病性
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Pathogenicity and Strategies for control.CRC press, 2005 [3] Rottem S. Interaction of mycoplasmas with host cells. Physiol Rev, 2003,Apr;83(2):417-432 [4] Tully JG, Raz S. Molecular anddiagnostic procedures in
临床以咳嗽、发热、头痛、咽痛和肌 肉痛为主,可并发支气管肺炎、皮疹、 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
2、解脲脲原体: (1)经性接触,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2)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早产、 死胎和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3)与不孕症有关
三、免疫性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 抗膜蛋白的抗体包括IgM、IgG和SIgA。
致病类别
➢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 ➢ 人型支原体 (M.hominis) ➢ 生殖器支原体 (M.genitalium) ➢ 穿透支原体 (M.penetraus) ➢ 溶脲脲原体 (U.urealyticum)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形态:呈多形性 可通过细菌滤器(最小,0.2~0.3μm ) 无细胞壁,细胞膜含胆固醇较多 繁殖方式:二分裂,出芽等 特殊结构:荚膜,顶端结构 染色方法:姬姆萨(Giemsa )染色-淡紫色 G-
解脲脲原体最适pH5.5~6.5
※ 形成“荷包蛋”样菌落,有鉴别意义。 ※ 液体培养基不易形成混浊。
3、抗原结构 ♣ 补体结合试验可检测糖脂类抗原 ♣ ELISA试验可检测蛋白质类抗原 ♣ 血清抗体可用生长抑制试验
(growth inhibition test, GIT)和 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 inhibition test,
•细胞免疫: 主要是特异性CD4+Th1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四、微生物学检查
(一)分离培养鉴定:耗时、阳性检出率64% (二)血清学试验 1、冷凝集试验:辅助诊断 2、生长抑制试验(GIT)和代谢抑制试验
(MIT)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
(快速、特异、敏感 )
PCR技术
思考题
细菌L型与支原体在生物学性状方面有何相 似之处?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MIT)鉴定
生化反应
支原体 葡萄糖 精氨酸 尿素
肺炎支原 体
+
-
-
人型支原 体
-
+
-
生殖支原 体
+
-
-
穿透支原 体
+
+
-
解脲脲原 体
-
-+
吸附细胞
致病性
红细胞 肺炎、支气管炎
-
泌尿生殖道感染
-
泌尿生殖道感染
红细胞 CD4+T细
胞 巨噬细胞
条件感染 多见于艾滋病
-
泌尿生殖道感染 流产及不孕不育
4、抵抗力 较弱
医学微生物学
第十八章----第二十一章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
第十八章 支原体(Mycoplasma)
重点内容
1.生物学性状 支原体的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L型的区别。
2.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1) 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 (2) 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及生殖支原体所致疾病。
支原体 (mycoplasma)
所致疾病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支气管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 泌尿生殖道感染 多见于艾滋病 泌尿生殖道感
传播
呼吸道
条件致病 性接触 多种途径 性接触、垂直传播
1、肺炎支原体: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 所致疾病: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1)主要经飞沫传播,但大多数发生于夏 末秋初,5~15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2)特殊的顶端结构:P1表面蛋白(170 kDa)和 P30(32 kDa)为主要的粘附蛋白,使肺炎支原体黏 附于呼吸道上皮。
(3)具有超抗原作用,能刺激炎症细胞在感染部 位释放大量的淋巴因子(如TNF-α、IL-1、IL-6) 引起组织损伤。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
简述支原体形态结构的主要特征。 简述致病性支原体的种类及其致病性。 名词解释:支原体(mycoplasma)、冷凝集试

课外阅读资料
[1] 吴移谋,叶元康. 支原体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 Blanchard A, Browning G. Mycoplasma: Molecular Biology,
mycoplasmology. Vol II. New York, Academicpress, 1996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rickettsia)
重点内容
立克次体的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 特性;
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 虫病东方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所致 疾病及防治原则。
结构:
最外层为细胞膜,三层结构,内外层为 蛋白质及糖类,中间层为脂质;少数有荚膜, 有的有特殊的顶端结构。
特殊的顶端结构: 粘附宿主上皮细胞表面,与支原体的致
病有关。
2、培养
※ 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必须在含血清、
酵母浸膏和胆固醇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生长缓慢。
※ pH:适宜7.6~8.0(<7.0易死亡),但
不耐干燥、热,耐低温;对β-内酰胺类 抗生素(影响细胞壁合成)不敏感;对作 用于胆固醇、干扰蛋白质合成、阻碍DNA 合成的药物敏感。
5、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主要区别
主要性状 来源 返祖
支原体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 独立微生物
在任何情况下 不能变成细菌
细菌L型
细菌胞壁缺陷的 变异型
除去抗生素等物质可 回复为细菌原有形态
概念:
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形态上呈多形性 能通过细菌滤器 二分裂繁殖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独立生长繁殖的最小 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分类
柔膜体纲 支原体目
支原体科 无胆甾原体科 螺原体科
支原体属
脲原体属
肺炎支原体,人型支 原体,生殖支原体, 穿透支原体,发酵支 原体,梨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