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综述

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综述
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综述

2012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79期)

Total No .279

收稿日期:2011—11—12

作者简介:毛文娟(1985—),女,四川自贡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高淳海(1987—),男,吉林延吉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郭成(1963—),男,四川达县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综述

毛文娟,高淳海,郭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摘要:刻板印象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热点,刻板印象是存在的,而刻板印象中比较集中的焦点是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不同研究者对性别刻板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性别刻板印象的主要测量方法、

四个研究内容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未来努力的方向。关键词:性别;刻板印象;综述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102—02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认知图式,刻板印象是有关某一群体成员特征及其原因的比较固定的信念或

想法。[1]

刻板印象往往不以客观经验为依据,而是

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些固定看法和观念,是与性别角色有关的刻板化认知。它是社会生活中为人们

广泛接受的对男性和女性的固定看法。这种固定看法会影响人们看待男性或女性的观点,并由此而产生偏见。

一、性别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

目前对刻板印象的测量主要还是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来考察。直接测验的方法诸如自由反应法、

Gadener 法、Bighham 法等。间接测验的方法有词汇决定测验、认知干涉测验、内隐联想测验等。目前应用最多的主要是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测量这两种方法。

(一)内隐联想测验(IAT )

Greenwald 等提出了内隐联想测验。[2]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种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反应时为

指标,

通过评估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来间接地测量被试的内隐态度。由于IAT 效度较高、

容易重复测量、容易施测、设计巧妙,越来越受到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青睐。

(二)刻板解释偏差测量(SEB )

刻板解释偏差测量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新的测量方法。SEB 是个体内隐态度的指标,把归因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人的内隐态度。SEB 是刻板印象对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内隐地发生作用、施加影响的结果。SEB 作为反映人的态度的指标,其实验在操作

上引进了很多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贴近现实、自然激发个体的内隐态度等特点,弥补了目前IAT 同类

测量方法的缺憾。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内容

(一)性别刻板印象的角色行为维度

角色行为维度在研究中常常出现,

对于男性和女性不同角色的行为,人们会出现对其性别的偏见,男性常常认为是一家之主,女性则往往和贤妻良母联系。Broverman 和Rosenkrantz 等人对性别偏见的研究中定义了男女性相联系的特质,男性比女性更

具有的特质如能力和理性;相反,女性则是热情和善于表达情感。

[3]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职业维度

性别刻板印象的职业维度考察普遍的结论是人们都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并且男性的刻板化程

度显著高于女性。[4]

Harris 和Satter 的研究证明了这

种现象。[5]

而Riley 用自由反应式的方法测量,

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男孩与女孩对不同职业的选择有

显著的不同。[6]

不同的性别特征对职业的期望也不

2

01

内隐联想测验综述

内隐联想测验综述 1.内隐联想测验的由来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是Greenwald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通过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评价性联系从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新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 众所周知,内隐社会认知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一种自动化的过程。正是由于其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很难通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测外显态度的方法来进行直接测量,而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传统的常用的用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较的间接测量方法如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反应时法、情景测验法、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某些方法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投射测验、传记分析法、情景测验法等存在难以定量分析、主观性太强、对实验者本身素质要求太高、说服力不够强等问题;也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则存在只能涉及社会认知的知觉层面而难以深入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由于所呈现的刺激多具有复杂的社会意义,其必然引起被试心理的复杂反应,这些刺激可能与内在需要或内隐态度相一致,也可能与之相矛盾,刺激所暗含的社会意义不同,被试的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就会不同,从而反应时的长短就会不同。在快速反应条件下,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形式是很难有意识控制的,在这种条件下所获得的社会认知结果通常认为是内隐的。并且,此前反应时法已经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Greenwald 等在既有的反应时范式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反应时方法加以改进和发展,于1998年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接测量方法——内隐联想测验。 2.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范式 2.1 实验原理与基本思想 内隐联想测验在生理上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认为信息被储存在一系列按照语义关系分层组织起来的神经联系的结点上,因而可以通过测量两概念在此类神经联系上的距离来测量这两者的联系。在认知上,内隐联想测验以

大学生性别刻板印象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征性别刻板印象的 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性别刻板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讨、研究性别刻板印象的这一问题存在情势的严重性,我们进行了此次研究。希望通过这次探讨性别刻板印象在人格特征形容词描述上上的表现,深刻了解大学生在哪些人格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并对不同性别的刻板印象的差异进行分析说明。 被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大学生中抽取被试128人。 方法:主要采用人格特性形容词7点量表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在7点量表中共包括有150个形容词,具体要求是当被试在填写7点量表的问卷时,分别评定每个形容词在多大程度上适合用来描述男性或者用来描述女性。 结果:(1)大学生在选择人格特征形容词的描述上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这是与传统观念一致的的结果。 (2)男性和女性在选择部分人格特征形容词上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有其 存在的理论依据。 结论:大学生总体表现出对自身性别认识的更多更深,符合提取理论;而男性和女性多把正性词赋予自己,负性词赋予对方,符合自尊理论。 关键词:人格特征形容词性别刻板印象

Investigation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tereotypes in Gender Abstract Objective:Gender stereotypes still exist widely in our daily life,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our lives, in order to better explore gender stereotypes, the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exist the seriousness of the situation, and we did the study.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gender stereotypes in the last of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on what personality exist gender stereotypes,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gender stereotypes. Subjects:The survey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 extract subjects from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in 128 people. Methods: Mainly USES the personality adjective scal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t 7. Sca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cluding 128 adjectives, asked participants on the 7 point scale, assess to what extent each adjective for used to describe the male or female. Resul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in personality adjectives describe gender stereotypes. (2) Gender adult gender differences on the part of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jectives. Conclusion:The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mor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gender, conform to the extraction of theory; Both sexes gives positive words to yourself, more negative words to each other, in line with the theory of self-esteem. Keywords: gender stereotyp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djectives

综述报告范本

计算机物理层的研究 (计算机学院xxxx班xxxxxxxxxx) 1前言 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计算机通信,而物理层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据传输通信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

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2 物理层的接口类型与特征 网络节点物理层控制网络节点与物理通信通道之间的物理连接。物理层上的协议有时也称为接口。物理层协议规定与建立、维持及断开有关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四个方面。这些特性保证物理层能通过物理信道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收、发比特流信息,即保证比特流能送上物理信道,并且能在一端取下它。物理层仅单纯关心比特流信息的传输,而不涉及比特流中各比特之间的关系,对传输差错也不作任何控制,这就象装御工只管装或御货物,但并不关心货物为何物和作一样。 ISO对OSI模型的物理层所作定义为: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比特流传输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另外,CCITT在X.21建议第一级(物理级)中也作了类似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通称,它们是数据的源或目的或既是源又是目的,例如数据输入/输出设备、通信处理机或计算机。DTE具有根据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或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前者为CCITT所用,后者为EIA所用。 物理层图2.1 物理层 DCE是对网络设备的通称,该设备为用户设备提供入网的连接点。自动呼叫应答设备、调制解调器及其它一些中间装置均属DCE。图2.1是DTE/DCE的接口框图,由图中可见,物理层接口协议实际上是DTE和DCE或其它通信设备之间的一组约定,主要解决网络节点物理信道如何连接的问题。物理层协议规定了标准接口的机械连接特性、电气信号特性、信号的功能特性以及交换电路的规程特性,这样做的基本目的就是便于不同的设备和制造厂家能够根据公认的标准各自独立地制造设备,使各个不同厂家的产品都能相互兼容。物理层图2.2

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综述

2012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79期) Total No .279 收稿日期:2011—11—12 作者简介:毛文娟(1985—),女,四川自贡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高淳海(1987—),男,吉林延吉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郭成(1963—),男,四川达县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综述 毛文娟,高淳海,郭 成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摘要:刻板印象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热点,刻板印象是存在的,而刻板印象中比较集中的焦点是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不同研究者对性别刻板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性别刻板印象的主要测量方法、 四个研究内容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未来努力的方向。关键词:性别;刻板印象;综述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102—02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认知图式,刻板印象是有关某一群体成员特征及其原因的比较固定的信念或 想法。[1] 刻板印象往往不以客观经验为依据,而是 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些固定看法和观念,是与性别角色有关的刻板化认知。它是社会生活中为人们 广泛接受的对男性和女性的固定看法。这种固定看法会影响人们看待男性或女性的观点,并由此而产生偏见。 一、性别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 目前对刻板印象的测量主要还是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来考察。直接测验的方法诸如自由反应法、 Gadener 法、Bighham 法等。间接测验的方法有词汇决定测验、认知干涉测验、内隐联想测验等。目前应用最多的主要是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测量这两种方法。 (一)内隐联想测验(IAT ) Greenwald 等提出了内隐联想测验。[2]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种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反应时为 指标, 通过评估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来间接地测量被试的内隐态度。由于IAT 效度较高、 容易重复测量、容易施测、设计巧妙,越来越受到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青睐。 (二)刻板解释偏差测量(SEB ) 刻板解释偏差测量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新的测量方法。SEB 是个体内隐态度的指标,把归因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人的内隐态度。SEB 是刻板印象对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内隐地发生作用、施加影响的结果。SEB 作为反映人的态度的指标,其实验在操作 上引进了很多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贴近现实、自然激发个体的内隐态度等特点,弥补了目前IAT 同类 测量方法的缺憾。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内容 (一)性别刻板印象的角色行为维度 角色行为维度在研究中常常出现, 对于男性和女性不同角色的行为,人们会出现对其性别的偏见,男性常常认为是一家之主,女性则往往和贤妻良母联系。Broverman 和Rosenkrantz 等人对性别偏见的研究中定义了男女性相联系的特质,男性比女性更 具有的特质如能力和理性;相反,女性则是热情和善于表达情感。 [3]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职业维度 性别刻板印象的职业维度考察普遍的结论是人们都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并且男性的刻板化程 度显著高于女性。[4] Harris 和Satter 的研究证明了这 种现象。[5] 而Riley 用自由反应式的方法测量, 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男孩与女孩对不同职业的选择有 显著的不同。[6] 不同的性别特征对职业的期望也不 2 01

内隐态度研究方法综述

内隐态度研究方法综述 黄霞妮 摘要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许多学者对内隐态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测量内隐态度的研究方法上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常用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有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 T)、ST-IA T、SC-IA T、AST、EAST以及Go/No-go联想测验(GNAT),最近几年发展出来的新方法有简式内隐联想测验(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BIA T)和SA-IA T。文章对以上研究方法的原理、操作和发展进行了探讨,虽然各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对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字内隐态度内隐联想测验Go/No-go联想测验简式内隐联想测验 1前言 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稳定性的内部心理倾向.它是社会心理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反应了一个人内部的心理特征,对行为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根据态度是否受到意识的控制,研究者把内隐态度分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1998)等人在分析了大量研究材料的基础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即过去经验痕迹虽不能被个体意识到或自我报告,但对个体当前的某些行为仍然会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内隐态度概念,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的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1]。在此基础上,Wilson和Lindsey 等人提出了双重态度模型[2]。随着内隐记忆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间接测量的方法被借鉴到社会认知领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Greenwald等人于1998年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在其之后,很多学者对其又进行了发展,产生了很多变式,如GNAT、ST-IAT、SC-IAT、SA-IA T以及BIAT。这些变式继承了内隐联想测验的一些优点,克服了内隐联想测验的部分缺点,为内隐态度某些内隐成分的测量隐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测量方法。同时,这些变式也存在着某些问题。 2内隐联想测验 Greenwald所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可能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测量方法。我们以Greenwald关于内隐联结测试的文章中所提出的“Flower一InsectIAT”为例,对其程序做简要介绍。该实验设计呈现出内隐联结测试的典型特征,此后的研究大都遵循该程序。实验中通过计算机分别呈现花的名字(Rose,Tulip,Marigold)、昆虫的名字(Bee,Wasp,Horsefiy)、积极词汇(Peaee,Freedom,love)和消极词汇(Rotten,Filth,Siekness),研究者要求被试对这些刺激进行分类,并按照实验要求按键做出反应。实验中主要考察被试在两个联合任务中的反应。在联合任务1中,被试对花的名字和积极词汇共同做出反应

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陈皎眉

性別角色與性別刻板印象 陳陳皎眉教授( 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教授 ) 壹、前 言 二次大戰後,德國開始將男女分班改為男女合班上課,目的是為了促進兩性自然互動,並實踐法律上保障﹁男女平等,不分 性別﹂的原則。但由於傳統上對男女性別的刻板印象一直存在,長期的合班上課,反而使得女性受到壓抑,自我發展受到限制。 研究指出教室內上課不公平的現象包括:老師叫男生回答問題的機率,比叫女生多一倍;由於男生的主動性,不論責罵或讚美,老師關注的焦點明顯的放在男生身上;女生發表意見較容易被打斷;女生的作業成果較易受到男生取笑;男生功課好,老師認為他天資聰穎有才氣,女生功課好,老師認為她用功守規矩。 奎思娜 (Lee krasner , 1908 -1984) 是美國一個出色的抽象畫派先驅,求學時便已展露出獨特的才華。但在那個充滿性別歧視的 年代,即使她所畫的畫再好,卻常常得到﹁畫得好極了,一點也看不出來是出自女人手筆﹂這類令人啼笑皆非的讚美。 台灣早期(例如日本時代) ,老師是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與醫生一樣,一般人都尊稱他們為﹁先生﹂隨著時代的變遷,國 民義務教育年限延長、國民所得增加、新思想的傳入,女性受教育的機會也隨之提高,教職這個行業相對的有愈來愈多的女性投 入。現在教師人數中,幾乎有一半以上是女性。令人不解的是,老師這個職業聲望,不但不如以前那樣的受人崇敬,反而常有被貶抑的傾向。這到底反映了什麼現象? 男生真的就比女生聰明,比女生特別嗎?女生做的事情或職業就比較不重要嗎?一個人的性別天生就決定了他做什麼比較適 合,或應該做什麼嗎?還是一切都只是社會傳統的偏見?因為兩性在不同方面受到不同的重視,而影響了兩性的發展,造成日後 明顯的差異?

记忆研究综述报告

记忆研究综述 摘要 记忆是大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大脑的记忆的机理进行大量地研究,取得很多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未知。海马是形成记忆的必不可少的组织,海马的不同部位在记忆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障碍。记忆形成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提取三个阶段。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和记忆阶段,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表现形式有外显式和内隐式。提出一些模型来解释,但并不完善。遗忘是记忆的一个特征,大脑某些结构损伤后,会产生遗忘症。 1.记忆的生理结构基础 1.1神经细胞 大脑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细胞分为树突、细胞体和轴突三部分。轴突于树突之间的相接处叫突触,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突触就会生长、增加,使之与相邻的神经细胞联结、沟通。接受同样的刺激次数越多,其联结就越紧密而形成了定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记忆。 1.2海马[1] 海马区是大脑皮质的一个内褶区,在侧脑室底部绕脉络膜裂形成一弓形隆起,它由两个扇形部分所组成。 早期科学家发现,因癫痫而行双侧颞叶包括海马结构切除的病人记忆发生障碍,表现为不能记住刚看过的文字内容,他们认为他对新知识经验的保持只能持续5秒钟,但切除以前已经保持的记忆没受影响。神经科学家们开始相信,不同的脑部结构在记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内侧颞叶系统是由海马及相邻有关皮层组成,包括内嗅皮层、外嗅皮层和海马旁回。海马是内侧颞叶记忆系统中与学习记忆最密切相关的结构。临床上也陆续发现,海马及边缘系统其他部位的一过性缺血,可导致一过性的遗忘症。海马及周围结构的很小损害,都可引起明显的记忆障碍。此外对动物的海马也进行了积极研究。 海马是正常记忆必不可少的结构基础。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的障碍,而且似乎主要是近记忆的障碍。海马区在脑中为发作阈值低的部位。因为几乎所有癫痫患者的发作皆由海马区所起始,像这类以海马区为主的发作,有许多的情形是很难以药物治疗的。而且,海马区中有一部分,尤其是内嗅皮质,为阿尔兹海默氏症最先产生病变的地方,海马区也显示出容易因贫血、缺氧状态而受伤害。 1.3杏仁核 1

刻板印象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综述

杨亚平1,王沛2 1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E-mail:yaping.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6816070135.html, 摘要: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自刻板印象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心理学界广泛而持久的研究兴趣,作为用以解释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过程的重要操作性构念,刻板印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认知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本文对刻板印象研究的理论进展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关键词:刻板印象,理论模型,研究方法 1.引言 刻板印象这一术语是1922年Lippman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的,它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刻板印象可以定义为“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1]。自刻板印象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心理学界广泛而持久的研究兴趣。作为用以解释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过程的重要的操作性构念,刻板印象一直是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早期的刻板印象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刻板印象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不同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评估。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刻板印象的研究开始从内容向加工转移,这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为一种认知结构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发生的,它又是如何影响后继的信息加工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知觉和行为的;研究视角也开始逐渐从意识代码的角度演变到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2.刻板印象的主要理论模型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刻板印象的理论模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刻板印象的理论解释,刻板印象的表征模型以及刻板印象的功效模型,下面从各模型理论进展的做一概述。 2.1 刻板印象的理论解释 刻板印象的理论解释,其研究进展的趋势是由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到社会环境影响理论。关于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较具代表性的有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近年来又有人对以上两种理论加以整合,提出了社会环境影响理论。 2.1.1 社会认同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Tajfel和Turner(1979年)提出的,它包括三个中心观点:分类(categorization)、认同(identity)和比较(comparison)(因此又被称为CIC理论)。 首先是分类,分类不仅帮助我们将众多的人简单化,而且也界定了某类人是怎样的。如果知道了某人属于某个类别,然后就可以推论出许多关于他的信息。同样,通过了解自己所属类别可以更好地发现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可见刻板印象是社会分类的直接结果。

工作记忆的训练研究综述

责任编辑:曹娜 刘翠珍(1968-),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钟建军(1974-),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工作记忆。 一、工作记忆训练对象 在工作记忆训练的文献中,如果按照训练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特殊群体为治疗而设计的训练研究;一类是针对健康群体为研究行为而进行的训练研究。 (一)特殊群体中的工作记忆训练:干预研究 工作记忆训练最早出现在Klingberg等人(2002)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治疗研究中。该研究选用了14名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各7名,控制组未接受训练,实验组接受工作记忆训练任务:视空工作记忆任务(visuo-spatial WM task)、数字广度任务(backwards digit-span)、词语广度任务(letter-span task)和选择反应时任务(choice reaction time task)。并且进行了前后测,包括视空工作记忆任务、Corsi积木模板任务、Stroop色词干扰任务、选择反应时任务和瑞文推理测验。训练持续至少5周,每周4-6天,每天至少20分钟。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显著提高了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并有相对的症状减轻记录。 Klingberg等人(2005)扩展了中一研究,采用了大样本(53人),训练后测出与上一研究相同的结论。Loomes等人研究提高酒精谱系障碍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能力时进行了工作记忆策略训练,研究中实验组儿童接受了工作记忆复述策略的训练,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实验组儿童显著提高了言语工作记忆广度。这些例证都是为特殊儿童的治疗而进行的干预训练。 也有对其他特殊群体的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例证。有一项研究将Cogmed作为中风患者康复的一个工具(Westerberg 等人2007),研究中9名患者完成5周在家中进行的适应性广度训练,每周由一名合格的心理学家电话反馈。研究中设有控制组(9名患者)不进行训练或5周内部反馈。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数字的快速求和 (Gronwall,1977)和各种干扰下找出数字2和7(Ruff 等人1992)上比控制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Westerberg将这解释为提高注意力的证据,但是这样的解释因为stroop任务的训练效果不足而被驳斥。这一研究被认为训练的预期效果不是很清晰,除此而外中风有关的客观症状也没有直接讨论。Vogt等人(2009),Holmes等人(2010)分别对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疾病,脑中风患者进行了工作记忆训练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后患者的记忆能力有所改 善,并且延缓了不良情绪发展,减轻了疾病症状。 (二)健康人群中的工作记忆训练:行为研究和生理研究针对健康人群的工作记忆容量适当广度训练以伴随训练的行为探索和心理改变为目标。这类研究分为工作记忆容量训练和以适应-记忆-更新为基础的训练。它们在技术和思想上有很多不同,所以需分别讨论。 Chein和Morrison(2010)使用严格的适当复杂广度对健康被试进行了训练,训练过程中有两个任务,一个是言语工作记忆任务要求被试记住一系列字母,在字母呈现时,要求被试进行字母串是否组成单词的判断。研究中设置无处理控制组,被训练被试在“瞬间记忆”分数上显示出明显提高。另一项研究是Shavelson等人(2008)进行的,随机挑选了37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3.5岁)完成25节适当Cogmed训练任务或不适当的控制任务(计算机化的科学课程),结果显示出实验组在简单广度任务(数字广度和广度板)上明显高于控制组,但这些效果没有扩展到复杂任务广度或瑞文推理测验上。 Thorell等人(2009)在健康的学前儿童中进行了研究,被试是从四个学校中选取的,训练五周,一个实验组进行适当广度训练,另一个实验组进行适当反应-抑制训练,控制组玩一些录像游戏。包含抑制训练组使得研究者能够探索工作记忆容量之外的认知机制possible pliability。这个训练组进行了三个特别设计的训练任务,包括:go/no go任务(如,只对特殊刺激做出反应,限制其他反应);信号停止任务(如,抑制正在进行的反应,Logan&Cowan,1984);还有flanker任务(如,对5个刺激的正中间刺激做出反应,而忽视其他刺激,Eriksen1974)。在抑制训练组,这项研究的结果是很明晰的,相对于控制组,适当-抑制组没有显示出在其他任务上迁移踪迹,但适当广度训练组显示出在其他任务上的迁移效果。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借助脑电和脑成像技术对工作记忆训练研究,这为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了认知神经方面的评价标准。有几项研究通过fMRI技术检测了适当-广度训练后于工作记忆相关的脑活动的变化。Olsen等人(2004)和Westerberg&Klingberg(2007)的研究中被试在两次扫描之间进行了数周适当的Cogmed任务训练。当完成一个工作记忆任务后发现训练组被试的额叶和枕叶皮层的激活增加。McNab等人(2009)利用fMRI和x射线层析照相术 工作记忆的训练研究综述 刘翠珍 钟建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工作记忆训练是针对低工作记忆容量个体而进行的言语和视空任务或执行功能成分训练以 提高其工作记忆能力的干预措施,特别是用于特殊儿童和智力低下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但是,训练 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儿童群体。为了研究工作记忆训练效果及其迁移程度,工作记忆训练被应用于更广泛的人群。例如用于多发性硬化(Vogt,2009)或脑中风(Holmes,2010)后的成年人康复训练就包含有工作记忆训练部分。还有以行为研究为目标而进行的健康人群的工作记忆训练。以下从工作记忆训练的对象、方法以及训练效果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训练 策略训练 核心训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19-02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_胡志海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 胡志海 (黄山学院教育系,黄山,245041) 摘 要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 )和刻板解释偏差(SEB )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研究。发现被试整体在两次实验中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对其行为归因已形成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EB 是一种测量内隐刻板印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内隐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刻板解释偏差 内隐社会认知 1 引言 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迅猛进展,研 究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使得人们能以新的视角对刻板印象进行考察。人们日益认识到: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不仅体现在外显过程上,而且还表现在内隐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中。刻板印象同样也有一个内隐成分,有时个体并未意识到自身存在着这样的刻板印象,但相应的社会类别联想却已被自动激活。如Trope (1991)认为,刻板印象影响着社会推理过程中的认同加工,它导致人们对同样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假设和结论,而且这种推理是自动进行的[1]。Devine (1989)发现:只要一遇到刻板印象,群体成员就会自动激活相应的刻板化加工[2]。因此认为存在着内隐刻板印象———“内隐刻板印象是指调节某一社会类别成员的属性的不能内省辨别(或不能准确辨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Greenw ald &Banaji , 1995)[3] 。 内隐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无意识成分是否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前人相关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影响了个体对相应群体成员的各种判断,如对模糊行为的解释、成败归因、与职业 有关的决定等[4-6] 。本研究主要针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人们常将性别与多种个人属性联系起来(如个性特征、角色、职业等),如将男性与强壮、自信、竞争 等相联,将女性与温柔、依赖、顺从等相联[7] 。这种刻板印象常与职业定位、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如近年来大学生在求职时常遭遇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难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本研究则试图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大学生在观念上是否也存在性别偏见,尤其是女大学生们是否存在着自我设置的主观障碍。这对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寻求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很有现 实意义。具体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 印象展开,即他们是否对男女两性存在不同的职业定位,在进行社会认知时是否会在无意识上受到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所左右,有无刻板化加工的现象。 在各类内隐研究方法中,内隐联想测验(IAT )由于其良好的心理计量学特征,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用于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之中。但内隐联想测验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可见的IAT 研究多采用个别施测方式,完成一次实验不仅耗时较长而且易受一些无关因素干扰;另一方面,IAT 的实验情景过于单纯,其结果与被试的社会认知未必都有密切的关联。而以刻板解释偏差(SEB )为指标的内隐态度测量方法则可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选择。它是基于Hastie (1984)提出的观点:个体在面对与自己期望值不一致的情境时,会做出更多的解释行为(归因行为),以使不一致得到合理化解释。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刻板印象对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发生内隐作用[8]。在实际研究中根据被试对问题的不同归因来计算SEB 值。SEB 的问卷编制较为复杂,但施测却较方便,所得结果的社会内 涵也较IAT 丰富[9] 。目前国内有关SEB 的实验还极为少见,本研究同时采用IA T 与SEB ,试图探讨SEB 能否有效揭示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它与IAT 的研究结果可否相互验证。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一 内隐联想测验(IAT )2.1.1 被试 随机抽取黄山学院一年级本科生54人,其中男女各半,年龄在17~19周岁之间。2.1.2 仪器 奔腾四系列微机2.1.3 材料 本研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来获得内隐效应。 通讯作者:胡志海。E -mail :hz hls @h s u .edu .cn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sk226)。1122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5):1122-1125

错误记忆的研究综述(整理版)

错误记忆的研究综述 【学号:H20814014 姓名:张政】 摘要 在记忆研究的历史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就是,人们会错误地回忆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件或者回忆出来的事件与其经历过的真实情况完全不同。大量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的记忆并非想象中那样可靠,不仅容易逝去,还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信息的误导,甚至更会自发地发生改变,记忆中的错误无时无处不在,它提醒我们记忆并非是对经历过的事件的精确复制。 关键词:记忆错误记忆记忆扭曲 DRM范式 绪论 人们会错误地回忆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件或者回忆出来的事件与其经历过的真实情况完全不同。任何经历过的事件都不是完全按照其最初的面貌进入人们头脑的,而是与个人的知觉、思想、态度、行为甚至想象等混合在一起。我们无法将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像录像机一样完整而毫无偏差的记录在头脑中,而只能根据个人的标准来保持着对事件的编码。可以说,记忆与经历过的事实有关,却又不是它的孪生物。这一方面标明了记忆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预示了记忆研究的独特魅力。为何我们无法对经历过的事实进行正确的复制?这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无数的实证研究的验证才能解答的问题,也正是记忆研究最吸引人的方面。 正文 一.错误记忆的早期研究 追溯错误记忆研究的历史,最早对错误记忆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的那个人就非Bartlett莫属了。F.C.Bartlett(1932)通过其系列实验研究的考察指出,记忆并不仅仅是痕迹的重新兴奋过程,而是可想象的重构或建构。这样,他第一次强调了记忆过程中的主动性作用,使得人们对记忆中存在的基本错误类型的认识从单纯的遗忘扩展到另一种—替代性错误,而替代性错误的表现即是,人们会错误地记住没有发生过的事件,或者对它们的记忆与真实情况不同。继Bartlett之后,Loftus等(1974)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干扰性信息所导致的记忆重构。 Bartlett(1932)的系列研究中最著名的是“幽灵的战争”实验。在实验中,他向被试阅读一个印第安民间故事—“幽灵的战争”,然后让被试在不同时间间

(完整版)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师范学院教育学院10级应用心理,,) 姓名: 学号:100210117 合作者: 日期:

摘要: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以安庆师范学院10级心理学专业的36位同学为被试,在心理学实验教学程序上进行内隐记忆的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得到内隐记忆是存在的。 关键词:内隐记忆(启动效应);知觉辨认;再认法 1 引言 所谓的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根本特征是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故这种记忆也被称作无意识记忆(或潜意识记忆)(unconscious mem-ory)或无察觉记忆(unaware memory)。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流露出先前经验的记忆而意识不到是在对这些经验进行回忆?这种内隐记忆的证据是什么?它们又以什么方式影响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动?内隐记忆的存在又向我们提示了些什么呢?近几十年以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在解答这些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

1985年Graf 和Schater 利用记忆测验,以能否有意识回忆为标准,正式提出“内隐记忆”一词。而1924年心理学家William M cDougall 在“Outline of psychology ”中最早使用“内隐的”(implicit )和“外显的”(explicit )这对术语来描述不同记忆形 式。只是在当时并未引起记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也未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1]。1968年,英国神经心理学研究人员Warrington 和Weiskrantz 在对遗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就发现了“内隐记忆”的现象:他们用Korsakoff 综合症和额叶切除后的患者作为健忘症被试,以无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发现健忘组被试不能有意识地提取已学过的单词,但仍然保存着关于这些单词的记忆痕迹,这些单词的痕迹可用补笔等测验间接测出。这就激发了人们对正 常被试无意识的,无察觉的记忆现象的研究兴趣,并找到了理解人类记忆本质的全新途径。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Schacter,1985 )[2]。 1.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 1.1任务分离范式 任务分离范式是由心理学家Tulving (1983年)提出来。他是指在内隐记忆研究中,通过改变测验 指导语,造成两种记忆任务(间接测验与直接测验),再通过考察两种记忆测验成绩间的关系来确定是否出现加工过程的分离。 在研究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实验性分离有可能只是任务外部形式上或内部心理操作上的分离,而不是深层加工过程的分离(M erikle,P.M .,1991)。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对此范式进行了一些改进。M erikle 和Keingold (1991)将匹配比较法运用于内隐记忆研究中,将间接测验表现出的比相应直接测 验更高的感受性作为内隐记忆存在的判定标准。杨治良等(1994)也使用匹配比较法对汉字内隐记忆 进行了研究。匹配比较法就是将直接测量任务和间接测量任务在形式上和心理操作上匹配起来,使他们只存在指导语上的差别。这时若出现实验分离,就有可能是深层加工过程的不同,而不是任务差异所引起。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 彭莉 作者简介:彭莉,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长沙,410205。 摘 要:近年来,内隐记忆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内隐记忆研究中两种主要的实验研究 范式:任务分离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同时,归纳与评价了四种主要的内隐记忆模型:阈限说、激活扩散理论、多重记忆系统理论和迁移恰当加工理论最后提出了四点内隐记忆研究对于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内隐记忆 任务分离 加工分离 内隐记忆 启发 社会心理科学第24卷总第101期2009年第1期总第003页 ·理论研究·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王 沛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摘 要 内隐刻板印象是存在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等方面 逐渐形成了判断潜伏期测量 关键词 内隐刻板印象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分类号 B849: C91 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长期令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 并且形成了社会文化学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 Greenwald[1]以及Banaji和Greenwald[2]对刻板印象的直接 测量进行了成功的整理几乎与此同时 无意识或内隐操作代码的不懈探讨 刻板印象可以定义为 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 或不能准确辨认虽然刻板印象研究往 往趋向于使用直接或外显测量 烙印式如性别的研究 自动化在Gaertner和McLaughlin [4]的实验中当两个都是单词时要求被试回答 否他们发现积极单词对的反应比黑人 如黑人白人如白人黑人Dovidio等人[5]利用伴随靶子 收稿日期

单词之后呈现一个启动刺激这样的程序 结果发现 并且反则反之Gaertner 和Dovidio解释为反种族主义与神圣的平等主义的观念系统相连的情感和观念与未承认的关于黑人的消极情感和观念之间 刻板印象的自动化运作提供了内隐刻板印象的基础阈下呈现一系列80?úò????ù3??T1?×÷òμ?D单词 由于在Devine的实验中因此将结果归咎于启动程序而非对黑人刻板印象的激活的某种结果则是有可能的 无意识 3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3.1 名望判断中存在的刻板印象性别偏差 性别与成就之间的刻板印象联系提供了将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内隐刻板印象的范例在其1天内分两个阶段的实验中24小时后 并且其中散布着新旧名人的姓名这个人有名吗 答案为或实验者假设如 外显的意识性回忆不过由于先期呈现的冗余知觉熟悉性 即被试可能会错误地将对姓名的熟悉性归咎于名望 与新的相比正如他们所预期的 而被Jacoby描述为使普通姓名的这种效应表明一种对记忆的潜在的无意识影响 Banaji和Greenwald[2]将第一个代表着性别的姓名后附加了一 个普通的姓名构成靶子的全名旧的男性新的女性正确判断的名人姓名比例错误判断为名人的普通姓名比例信号检测论的分析将击中率和错误 d` 2¢?ò??òò?aoó???ü?ó?üóú?yì?·?2? ?yè??°???ùìáμ?μ??è?ú3ê??μ???í¨D???′í±¨?êòa??óúD?μ???í¨D???D?o??ì2a??±í?÷d`?????? í??D??μ?±ê×?ê??éμ?μíóúD?μ??aD??á1??μ?÷ ?ò?üóD?é?ü2úéú′í?óμ???í??D?? óéóúD???ê?ò?万方数据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2010-11-3的 摘要: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以西南大学09级师范班36位同学为被试,在心理学实验教学程序上做内隐记忆的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得到存在内隐记忆。 关键词内隐记忆(启动效应)辨认再认外显记忆 1 引言 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 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 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