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板制备和点样
tlc薄层色谱法操作步骤

tlc薄层色谱法操作步骤
TLC薄层色谱法操作步骤如下:
1. 选取TLC板:选择一张标记编号的TLC板,并涂上一层固定相,常用的固定相包括硅胶和氧化铝等,这些材料通常被涂在玻璃板上,形成一个厚度为0.1-0.25mm的均匀层。
2. 制备样品:将待分析物质溶于合适的溶剂中,制备成适当浓度的溶液。
3. 点样:使用毛细管将样品“点”到左下角的板上。
该点应距离底部和边缘1cm。
4. 分离:将涂有样品的TLC板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使其在室温下进行色谱分离。
分离过程中,待分析物质会随着移动液向上运动,并在固定相上留下一系列的斑点。
分离时间取决于待分离物质的性质和所使用的移动液。
5. 开发:取出分离完毕的TLC板,将其放入一个开发槽中,用适当的溶剂进行开发。
开发液的选择取决于待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固定相的种类。
开发时间也取决于样品和开发液的性质。
6. 分析:开发完毕后,从开发槽中取出TLC板,将其放置在紫外灯下照射,观察样品斑点的颜色和形状。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图文

38
斑点异常与克服
边缘效应
3.预饱和
在薄层板上一般是边缘上的展开剂较容易挥发, 如果这几个有机溶剂的挥发性能差异比较大,那 么就会造成薄层板上边缘和中间展开剂比例的差
异而产生展开速度不一致的现象
克服方法:展开前要充分饱和
39
斑点异常
❖S形及波形斑点
波形斑点
14
薄层板的制备
黏合剂 cmc-na溶液的存放 注意放置时间太长的CMC-Na溶液可 能会发黄,而且可能有霉菌出现, 最好不要使用。
15
薄层板的制备
制板 操作:除另有规定外,是指 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溶液 ,研磨混合,置玻璃板上 使涂布均匀,平台上于室 温下晾干,活化后,置有 干燥器中备用。
16
22
薄层色谱的点样
❖ 点样的距离
自制板
高效板
直径不大于 4mm
宽度5-10mm
>8mm
10-15mm
23
直径不大于 2mm
宽度4-8mm
>5mm
8-10mm
薄层色谱的点样
❖ 点样的注意点
1.不要弄破薄层板 2.点样量大时,少量多次, 3.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吹干或 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24
薄层色谱的展开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_图文.ppt
薄层色谱
操作的流程
薄层 点样 板
展开
显色
结果 判定
2
薄层板的制备
❖ 固定相 ❖ 什么是固定相?
3
薄层板的制备
❖ 常用固定相
1、聚酰胺 2、硅胶 3、硅澡土
4、氧化铝 5、纤维素
6、其他
4
薄层板,跑版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法---跑板之杨若古兰创作1.点样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点样前,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2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汲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点的黑点较小,睁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色彩分明.如果要从头点样,必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存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再点),以避免点样黑点过大.普通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出5mm.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距离为lcm摆布,样点与玻璃边沿距离至多lcm,为防止边沿效应,2.睁开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睁开剂的睁开槽中,因为毛细管感化,睁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必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挪动速度分歧而彼此分离.①睁开室应预饱和.为达到饱和后果,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睁开剂,密封室顶的盖.②睁开剂普通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无机溶剂,而且临用时新配为好.强烈振摇使混合液充分混匀,放置,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大的一层作为睁开剂.绝对不该该把各构成溶液倒入睁开缸,振摇睁开缸来配制睁开剂.混合不均匀和没有分液的睁开剂,会形成层析的完整失败.各构成溶剂的比例精确度对分歧的分析任务有分歧的请求,尽量达到实验室仪器的最高精确度,比方:取1ml的溶剂,应使用1ml的单标移液管,③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睁开室中睁开.④睁开应密闭,展距普通为8~15cm.薄层板放入睁开室时,睁开剂不克不及没过样点.普通情况下,睁开剂浸入薄层下端的高度不宜超出.⑤睁开剂每次睁开后,都须要更换,不克不及反复使用.(睁开缸中得睁开剂弃去,密封在容量瓶中得睁开剂可在当天使用)⑥睁开后的薄层板用适当的方法,使溶剂挥发完整,然后进行检视.⑦,当Rf值很大或很小时,应适当改变流动相的比例.3.黑点的检出睁开后的薄层板经过干燥后,经常使用紫外光灯照耀或用显色剂显色检出黑点.对于无色组分,在用显色剂时,显色剂喷洒要均匀,量要适度.紫外光灯的功率越大,暗室越暗,检出后果就越好.睁开分离后,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地位用比移值(Rf值)来暗示.化合物黑点中间至原点的距离与溶剂前沿至原点的距离的比值就是该化合物的Rf值.留意事项:一.预饱和分为2部分:1、睁开缸的预饱和:在睁开之前,使睁开剂蒸汽在睁开缸内饱和,使睁开缸汽液形态达到必定的波动形态,此时尚未放薄层板.2、薄层板的预饱和:在睁开缸饱和后,放入曾经点样终了的薄层板,进行饱和,使薄层板全体差别性减小.具体做法是:在双槽层析玻璃缸内,将其中一个槽内倒入配好的睁开剂,另一个槽内放入薄层板,盖好上面的玻璃盖,这时候候就是在预饱和.关于饱和时间:根据睁开剂而定.1、睁开剂组分极性差别不大的且挥发性好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普通15-20分钟即可;2、极性差别大的,且挥发性差别大的,时间要长一些,普通要30-60分钟;3、极性差别大的,且挥发性差别不大的,时间要长一些,普通要20-30分钟;4、极性差别不大,且挥发性差不大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普通要10-15分钟;5、水饱和无机试剂或无机试剂饱和水的,时间普通都比较长,30-60分钟.6、另外,大家打开关闭睁开缸的速度要快,放板取板的速度也要快,否则预饱和的后果全被你后期的操纵给抹杀了!!二.睁开室应放在水平、波动的实验台上,不克不及有阳光直射,也不克不及在通风处放置,离开热源,防止温度动摇对分离晦气;光敏物资的分离应将睁开室置于暗处进行.三.点样时间不该超出三分钟.硅胶的硅醇基以氢键方式优先吸附水,物理吸附使硅胶的活度降低,影响了弱极性物资的吸附,化合物的Rf值响应地增大.硅胶薄层的吸水速度很快,当用事后经过活化的薄层板,在点样过程中干燥的薄层会立即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数分钟内达到平衡,吸附水蒸气的量决定于点样速度即流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和空气的绝对湿度.Dallas指出0.25mm 厚、20cm×20cm的硅胶薄层板在50%绝对湿度中放置约3min就失去活性的一半,而放置15min时吸附的水分已达到最大值.在用不异条件分离同一组化合物得到的结果不克不及重现时,必须考虑到绝对湿度对睁开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南北地区湿度相差很大;即使在同一实验室冬冬季节分歧湿度也有明显不同,如果不留意湿度的影响就得不到预期的结果.睁开时的最好绝对湿度范围决定于溶质和溶剂的极性,随溶质和溶剂极性的添加绝对湿度的范围也响应地增大,在用苯作睁开剂时,适宜的绝对湿度范围很窄,是以湿度对分离的影响十分明显;当用乙醚为睁开剂时,绝对湿度在20%-50%,时均可得到重现的结果;如用氯仿-异丙醇-25%氨水(45:45:10)为睁开剂时,则绝对湿度在20%-80%范围内可得到较好的重现性.这类不同来自睁开室中睁开剂蒸气有取代吸附在薄层上水分子的趋势,取代量决定于睁开剂蒸气的极性和量;苯为非极性溶剂,其取代感化小,因为苯与水极性相差很大,即使吸附水量有巨大的变更也能惹起Rf值的改变,甚至在薄层上构成“两个前沿”而使色谱畸形.而在用极性溶剂如乙醇、甲醇或氨水为睁开剂时,则吸附的水分子被大量取代,本来吸附的水分降低,这时候平衡次要决定于高浓度的溶剂蒸气.睁开剂极性越大,薄层上吸附水蒸气的影响越小,是以能在一较宽的湿度范围内得到重现性较好的结果.四.在点样前薄层板在110℃活化30min,然后用另一块玻璃板盖在活化后的薄层上,只要原点区露出以便点样.总之在绝对湿度50%-60%时,平衡后的硅胶含水量约13%,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范围:适用于薄层色谱法的测定。
职责:检验员,QC主管。
内容:1 简述: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
等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仪器与材料:2.1 薄层板:2.1.1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按固定相种类又可分为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硅藻土、氧化铝、聚酰胺薄膜等薄层板。
2.1.2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自制薄层板系指手工(或借助涂布器)将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或其他适宜载板上使成为有一定厚度的均匀薄层。
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等,其粒径一般为10~40um。
2.2 点样器:采用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点样器材,手动点样时一般采用微量毛细管。
2.3 展开容器: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平底或双槽薄层色谱专用展开缸,并配有严密的盖子。
水平展时使用专用水平展开缸。
2.4 显色与显色装置按各品种项下规定。
可采用喷雾显色、浸渍显色或蒸气熏蒸显色,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玻璃容器或适宜的展开缸代替;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2.5 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或紫外光(254nm及365nm)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色谱图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3 操作方法:3.1 薄层板制备:3.1.1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min,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或聚酰胺薄膜均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涂层不得有破损,如在储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甲醇、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在展开容器中上行展开预洗,取出,晾干,活化后使用。
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检测及应用

验一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检测及应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薄层板的制备及薄层层析的操作方法。
2.掌握吸附剂活度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3.应用薄层层析法检识中草药化学成分。
4. 了解薄层色谱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将吸附剂或者支持剂(有时加入固化剂)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上,形成薄层。
把欲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板的一端,然后将点样端浸入适宜的展开剂中, 在密闭的层析缸中展开,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
由于层析在薄层上进行故而得名。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
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
薄层层析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硅胶、硅藻土)、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
薄层层析中以吸附薄层为多用,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氧化铝的活化温度为150℃-160℃,硅胶的活化温度为105℃-110℃)。
吸附薄层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各成分吸附能力不同,及展开剂对它们的解吸附能力的不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
分配薄层层析在展开过程中,各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作连续不断的分配,由于各成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而可以达到相互分离的目的。
薄层层析选择展开剂视被分离物的极性及支持剂的性质而定。
如果薄层层析所用的支持剂是吸附剂,在同一吸附剂上,不同化合物的吸附性质有如下规律:1.饱和碳氢化合物不易被吸附;2.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易被吸附,分子中双键愈多,则吸附得愈紧密;3.当碳氢化合物被一个功能基取代后,吸附性增大。
吸附性较大的化合物,一般需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才能推动它。
选择展开剂的另一个依据是溶剂的极性大小。
极性大的化合物需用极性大的展开剂,极性小的化合物需用极性小的展开剂。
一般情况下,先选用单一展开剂如苯、氯仿、乙醇等,如发现样品个组分的R f值较大,可改用或加入适量极性小的展开剂如石油醚等。
薄层层析操作步骤

TLC操作步骤
1、配制展开剂
氯仿:甲醇:水=75: 35: 10
倒入层析缸≤1 cm,盖上盖子让层析缸饱和
2、准备薄层板
距离底边2 cm处用铅笔画线,间距1 cm标点,放烘箱30 min烘干
3、点样
拿出薄层板放到层析缸里没有展开剂的一侧,30 min,让板充分饱和;
用毛细管在铅笔标点处点一次样,用洗耳球迅速吹干,多次重复,样品直径不要超过3 mm 4、进行分离
放层析缸,盖盖子,分离约10 min,至顶端约4 cm处,拿出,用铅笔画出前沿线,吹干溶剂
5、显色
荧光板在试样展开后,在紫外灯下观察,背底发荧光,而试样组分点由于吸收了紫外光,就不发荧光或荧光较弱
6、计算Rf值
原点至斑点中心距离
原点至展开剂前沿距离。
简述采用硅胶板薄层色谱分离实验时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简述采用硅胶板薄层色谱分离实验时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一、实验操作步骤采用硅胶板薄层色谱分离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1.硅胶板的制备:选择合适的硅胶板,如硅胶G板或硅胶H板。
将硅胶与适量的黏合剂混合,搅拌均匀后涂在玻璃板上,制成硅胶薄层板。
薄层板制成后需干燥,然后活化处理,以提高分离效果。
2.点样: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硅胶板上,用毛细管或自动点样器进行点样操作。
点样时需注意控制点样量,过量的样品可能导致拖尾、边缘效应等。
3.展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展开,选择合适的展开剂,确保待分离的组分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
展开剂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进行优化。
4.显色:展开后的薄层板需进行显色处理,以便观察和检测组分的斑点。
根据待分离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显色剂,如荧光剂、金属盐等。
5.检测与记录:通过合适的方法对薄层板上的组分进行检测,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法等。
记录各组分的斑点位置、大小及颜色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6.薄层板的回收和处理:实验结束后,需对薄层板进行回收和处理。
对于有价值的组分,可进行进一步分离和纯化。
对于不再需要的薄层板,需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注意事项在进行硅胶板薄层色谱分离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硅胶板的选择与制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硅胶板类型(如硅胶G 板或硅胶H板)。
制备时需确保硅胶与黏合剂的比例合适,搅拌均匀,避免出现硅胶颗粒等杂质。
同时,制成的薄层板需干燥并活化处理,以提高分离效果。
2.点样操作:点样时需控制点样量,避免过量的样品导致拖尾、边缘效应等问题。
可以采用毛细管或自动点样器进行点样,提高点样精度和效率。
3.展开剂的选择与优化:展开剂的选择对于薄层色谱分离的效果至关重要。
应根据待分离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展开剂,并进行优化实验,以提高分离效果。
同时,需注意展开剂的配比和组成,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4.显色处理:选择合适的显色剂对展开后的薄层板进行显色处理,以便观察和检测组分的斑点。
薄层色谱点样方法

薄层色谱点样方法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它相对简单、快速、灵敏且经济实惠,因此在化学实验室中广泛应用。
薄层色谱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薄层)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而进行分离。
在进行薄层色谱时,首先需要准备一张薄层板,通常为玻璃、铝或硅胶薄片,上面涂有一层固定相,如硅胶或氧化铝。
然后,将待分离的化合物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称为样品溶液。
接下来,将薄层板浸入样品溶液中,使固定相完全湿润。
然后,将薄层板拿出并迅速放置到一个密封的盒子中,使其干燥形成薄层。
点样方法是薄层色谱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待分析物质数量较少的情况。
在点样方法中,可以使用微量管、试管或取样针等工具,从样品溶液中取出一小部分待分析物质,然后将其点在薄层板上。
待薄层板上的样品点干燥后,可以将薄层板放入色谱槽中,加入流动相(溶剂),然后以恒定速度让流动相上升或水平流动。
流动相通过薄层板上的样品点时,不同成分根据它们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而被分离。
最终,通过观察色谱板上斑点的迁移距离和颜色可以推断化合物的性质和纯度。
点样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对样品消耗较少,适用于少量样品的分析。
但是,它的缺点是对于待分离物质的选取有一定的局限性,分离效果可能不如扩展点样法和连续点样法等方法好。
总结起来,薄层色谱点样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和经济实惠的分析方法。
它适用于待分析物质数量较少的情况。
在点样方法中,通过将待分析物质点在薄层板上,并通过流动相的上升或水平流动将其分离。
这种方法在化学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并为化学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板制备和点样
主要内容:
◆一、薄层色谱原理和分类
◆二、薄层板制备和方法
◆三、点样
◆薄层色谱法是将固定相(吸附剂)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制成薄层板,试样中的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展开剂)之间不断地发生溶解、吸附的分配过程。
◆不同物质上升的距离不同而形成彼此分开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
◆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按涂层材料性质和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分为:
◆(1)吸附薄层色谱[硅胶、氧化铝]
◆(2)分配薄层色谱[硅胶、纤维素]
◆(3)离子交换薄层色谱。
[交换活性基团的纤维素]◆(4)排阻薄层色谱。
◆(5)聚酰胺薄层色谱
选择吸附剂薄层板的制备点样
展开
显色
◆(1)硅胶:微酸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酸性、中性物质分离。
◆(2)氧化铝:碱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碱性、中性物质分离。
◆(3)纤维素:含有羟基的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离亲水性物质。
◆(4)聚酰胺:含有酰胺基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酚类、醇类化合物的分离。
◆硅胶G(含有煅石膏作黏合剂)◆硅胶H(不含黏合剂或其他添加剂)
◆硅胶HF 254(含有荧光剂,可在254nm 紫外光下观察)
◆硅胶GF254(含有煅石膏和荧光剂)
◆1.载板:平板玻璃[常用尺寸为:20cm×20cm,20cm×10cm,5cmx20cm]
◆2.吸附剂:硅胶H F254[含荧光指示剂]
◆3.黏合剂: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10~15%煅石膏(CaSO4.2H2O)
A.糊浆的调制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配成0.5%溶液,将硅胶在搅拌下慢慢加入CMC-Na的水溶液中,调成糊状。
B.铺板
将糊浆液倒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手轻轻振动,使涂层均匀平整、无气泡。
涂层厚度保持在0.15-0.25mm以内。
C.干燥活化
室温下晾干,或者在105-110℃烘箱内活化0.5h。
干法制板
湿法制板倾注法平铺法涂铺法
铺
板方法倒在玻璃板上,用玻璃棒铺平并用手轻轻振动,使表面均匀并除去气泡。
玻璃板两边用玻璃框边,将糊浆倒在玻璃板上,用玻璃尺沿一个方向刮平,去掉两边玻璃框,再轻轻振动薄层板。
将玻璃板置于铺板器中间,在铺板槽中倒入糊浆,自左向右推,将糊状物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
涂铺法见下图:
◆1、吸附剂薄层,◆2、涂布槽,
◆3、玻璃夹板,
◆4、玻璃板,
◆5、玻璃夹板
❖点样基线距底边1-2cm,样点直径在1-1.5mm之间,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距边缘在5mm (以免边缘效应影响分离)。
◆点样一般有两种方式:点状和线状。
◆分析TLC多用点状,制备TLC多使用线状。
点状点样线状点样
毛细管点样微量注射器点样薄层色谱点样仪
应尽量控制各点样原点大小一致,
点样量较大时,为避免点样原点过
大,应分数次点样,为加快点样
速度,可边点样,边热风干燥。
点样原点小,直径可控制在1mm 左右;点样精确度高;重现性好;
可机械化甚至自动化操作,避免了冗
长烦人的点样手工操作。
1.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
过稠,板容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
过稀,水蒸发后,板表面较粗糙。
涂层薄,点样易过载;涂层厚,显色不明显。
2.尽量用小的点样管。
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
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