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电针结合透刺法治疗恢复期面瘫60例的临床观察

电针结合透刺法治疗恢复期面瘫60例的临床观察彭新;俞华【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透刺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取穴阳白、颧髎、丝竹空、颊车、地仓、翳风、下关等进行毫针透刺法针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电针刺激阳白、下关、颊车、地仓四穴,均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总体评分及局部评分表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均有一定疗效,可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功能障碍(P>0.05),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较好.【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05【总页数】3页(P691-693)【关键词】恢复期面瘫;电针;透刺法【作者】彭新;俞华【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医院针灸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医院针灸科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1.1 一般资料全部60例患者均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2010年1月—2014年11月间)患者,确诊为恢复期面瘫病的患者。
将符合标准的病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所收集的病例中治疗组(使用方法:电针结合透刺疗法组)30例;对照组(使用方法:单纯针刺组)30例。
其中在收集病例过程中发现,治疗组中有9例因各种原因(如住院时间不够或者费用等问题)不能坚持治疗而脱失,对照组原因同上,有3例病例不能坚持治疗而脱失,最后结果:有60例患者完成本病例收集,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神经病学》(贾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符合Hunt综合征面瘫标准:耳部疼痛、耳部疱疹、面瘫三大症状。
患者临床表现:面部表情肌肉达到一定瘫痪程度,额纹变浅或者消失是区分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主要临床表现,眼裂有一定程度的扩大,眼脸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失,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嘱患者做鼓腮、吹哨等动作不能完成,患者鼓气时口角漏气,饮水或吃饭时有流口水或者口中“留饭“等症状。
针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 20 07年 l O月第 l 6卷 第 l O期 J T M. c. 0 7 V 11 , o 1 E C O t20 , o. 6 N .0
・
l e t- l KJ 究 留, ;  ̄
・
针刺加 电针治 显效 1 例 , 1 有效 4例 , 无无效病例 ; 治疗 后患 者面部各肌 肉运动 电位显著提高。 结论 针刺
加电针对治疗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满意疗效 。 【 关键词 】 周围性面神经 麻痹 针刺 电针治疗
周 围性 面神 经麻痹 属 中 医学 “ 口僻 ” “ 、 口眼歪 斜 ” 等范 畴 , 临床 常见疾 病 , 中国针灸 协会 列 为我 国针 为 被 灸 临床 十大 疑难顽 症之 一 。 针刺 治疗 本病 历史悠 久 , 疗
应用 于 面神经 麻痹 的临床检 测始 于 14 94年 , 随后 多 在 年 的医学 实践 中可靠性 已被 公认 。针 肌 电图法 是按 面 神经 分支 ,将 针 电极依 次插 入至 面神 经麻痹 患 者 的额
效肯定。 石学敏院士根据《 灵枢 ・ 经筋》 的有关理论 , 结 肌 、 眼轮 匝肌及 口轮 匝肌 等 处 , 以检测 肌纤 维 的各 种 自 发 电活动 。 对包 括 面神 经麻 痹 、 侧 面肌痉 挛在 内的多 半 合 长期 临床实 践及 现代 医学研 究 , 出以 “ 提 祛外 邪 , 调 肌 较 气 血 , 经筋 ” 通 为治疗 原 则 的经筋 刺法 , 应用 于本 病 , 取 种病症 的临床研 究表 明 , 电图技 术是 一种 客观 的 、
法 , 穴施捻转泻法。阳白、 余 太阳、 地仓 、 颊车分别予两 组 电针 。各穴 均 留针 2mi。每 日针 刺 1 ,5次为 1 0 n 次 1 病程 1 0 , —9d 平均 1d 5 。全 部 患者分 别 于治疗 前 、 治疗 疗程 。治疗 2个疗 程后 评定疗 效 。 中( 治疗 1d 、 5 )治疗 后 ( 治疗 3 d进 行运 动 电位 电压 的 0) 15 检 测指 标 肌 电指 标应 用丹 麦 D N E . A T C公 司 生 测定 。 产 的 C naaM 型 双 导 四轨 迹 肌 电诱 发仪 进 行 检 测 , att T 12 诊 断标 准 根 据 《 、 实用 中西 医结合 诊 断治疗 学 》 采用 同轴单 芯 针 电极 , 极 置于 同侧腕 部 , 地 将针 电极 依 相关标 准 ¨, 围性 面神经 麻痹 的诊 断标 准如 下 : 1 1周 () 次刺 入患者 面 部受检 部 位 , 分别测 试其 患侧 面部额 肌 、 病 前 常有受 凉 、 受潮 、 吹风 史 , 数患 者 于病前 数 日可 少 上唇 方肌 、 下唇 方肌 的运 动 电位 。各组 数据 、 图表存 人 有 耳后 、 内疼 痛或 面部 不适 等前 驱症状 ; 2 急性 或 耳 () 计 算 机后进 行 分析 , 作统 计学处 理 。 以上 检测 固定 一人 亚 急性发 病 , 出现一 侧 ( 偶为 两侧 ) 围性 面瘫 , 周 可伴 舌 操作。 前 2 3味觉障 碍 ,少 数 可有耳 鸣 ,听觉 过敏 或 耳部疱 / 16 疗效标 准 参照 Hos . ue—Bam n ( rk anH—B) 面神 疹 等 ;3 已排 除其他 原 因所致周 围性 面瘫 ( () 如小 脑桥 经 功 能评价 系统 砼 , 定疗效 标 准 。全 部患 者于治 疗 ]确 脑 角病变 、 干病 、 脑 手术 损伤 、 腮腺 病变 、 格林 巴利 综合 3 d 进 行疗 效评 定 , 0后 若患 者在 3 d内痊 愈 , 0 则按具 体 征 等 ) 。 治疗 结 束 时评定 疗效 。痊 愈 : 面神经 功能评 价 为 7 % 5 1 3 针 肌 电 图在 本研 究 中的应 用价 值 肌 电 图技术 . 10 ; 0 % 面部所 有 区域 正 常 。 显效 : 面神经 功 能评价 为 5 % 一 5 , 1 总体 : 细观 察 时才能 看 出轻微 的功 0 7 % () 仔 1 津 中医 药大 学第 一附属 医院 ( 津 30 9 ) 天 天 0 13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治疗不当可遗留多种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容貌和面部机能,而且影响其社会工作和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
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在常规针刺手法的基础上,采用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8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85例均来自2004—2010年我院针灸科门诊及内科住院病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眼喎斜及皱眉、闭眼、鼓腮等功能障碍。
按照就诊时间向后顺序分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40.5岁;病程最短3d,病程最长26d,平均7.5d。
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38.3岁;病程最短2d,病程最长25d,平均7.8d。
1.2 诊断纳入标准依据《神经病学》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及本研究纳入标准进行诊断纳入:①发病前常有受累、受寒、受凉、吹风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②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蹙额皱眉提唇露齿鼓腮不能,漱口漏水,进食时食物滞留于齿颊之间,部分患者伴有患侧耳后乳突不疼痛,舌部2/3味觉消失等。
1.3 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如面神经核性瘫,手术损伤,腮腺病变等;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以及造血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疾病者;③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2 治疗方法2.1 观察组取穴:阳白、鱼腰、太阳、丝竹空、承泣、四白、巨髎、颊车、地仓、夹水沟(水沟旁开0.5寸)、夹承浆(承浆旁开0.5寸),急性有耳后乳突部疼痛着可加翳风、风池,口角歪斜较甚加下关,远经取穴选取对侧合谷。
操作:常规消毒皮肤,使用0.28㎜×50㎜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取患侧阳白向鱼腰方向透刺,针体穿行额肌,皱眉肌;丝竹空向太阳方向透刺,针体穿行眼轮匝肌;承泣向四白、巨髎方向透刺,针体穿行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颊车向地仓方向透刺或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针体穿行咬肌、笑肌;夹水沟、夹承浆分别向患侧水平透刺,穿行口轮匝肌、颧肌以及颏肌、下唇方肌;下关、风池、翳风对侧合谷均直刺。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观察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观察
兰翠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1(020)005
【摘要】@@周围性面瘫是因面部感受风寒,局部病毒感染,面神经缺血或水肿,或附近组织有炎症病变等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1].我们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右侧面瘫35例,左侧面瘫1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5岁,以25~45岁居多,病程最短1天,最长30天,多数在7天内来就诊.
【总页数】2页(P669-670)
【作者】兰翠
【作者单位】广西龙泉山医院柳州 545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暴海燕;李志平;秦慧芳
2.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 [J], 肖文举
3.巨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观察 [J], 彭莉君;张存权;李国徽
4.电针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0例的疗效观察 [J], 孙敏;汤合杰;尹靖宇;余拓界;徐敏鹏
5.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J], 屈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透穴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穴: 鼻唇沟平坦取迎 香透地仓 , 中沟歪斜取水沟透地仓 , 鼻 颏唇 沟歪 斜取承浆透夹承浆 。操 作:患者取仰卧略侧面位, 穴位常 规消毒 。 针具选用苏州医疗用 品厂生产 的华佗牌 0 3 m m . 0 X5 m m 0 不锈钢 毫针。 进针从上而 下依 次进 行, 透穴先直刺, 得气后针尖 略上提 , 然后沿 皮下平刺透穴, 行平补平泻手法, 力求达到较强
关键词 :周 围性 面瘫 ;透 穴针 法;针 灸疗法 中图分类号 :R 7 . 2 77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0 。3 42 0 )00 7 -1 0 55 0 (0 81・0 6O - ・ -
丝 竹 空 透 太 阳 , 白透 迎 香 , 髂 透 迎 香 , 仓 透 颊 车 。随 证 配 四 颧 地
针感 , 次用针 l 每 O支 。 常州 市 五 进 长 城 医 疗 器 械 有 限公 司 产 接
8 4 d 、恢 复期 ( ~1 ) 发病 1  ̄3 ) 5 0 d 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 透 穴针刺组和非 透穴针刺 组, 分别进行疗 效观察 , 现将 结果报
道如下 。
KD 01 W 8 8 脉冲 电疗仪, 选用 连续波, 频率 6 z 输 出强度 以患 ~8H , 者 能耐受为度 。 日 1 每次 3 i , 0 为 1 每 次, 0 n1 次 m 个疗程 , 共治
3个 疗 程 。
22 对照组 .
1 临 床 资 料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1 5例均为本 院针灸科 门诊患者, 8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 为透 穴针刺组 ( 治疗组) 和非透穴针刺组 ( 对照组) 。治疗组 9 3 例, 中男 5 例, 4 例 ;年龄 6 0岁, 均 3 . ; 其 1 女 2 ~6 平 13岁 病程 8 Od 平均 1 . ;分期 :静止 期 8 例, ~3 , O2d 1 恢复期 1 ;病 2例 变部位 :左侧 4 9例, 右侧 4 4例 ;损伤平面定位类型 :单纯性 面瘫 3 例 , 3 贝尔 氏面瘫 5 6例, 亨特 氏面瘫 4例。 对照组 9 2例, 其 中男 4 8例, 4 女 4例; 龄 7 O , 年 ~6 岁 平均 3 . 岁 ; 0 5 病程 8 ~ 3 , 0d 平均 1 . ;分期 :静止期 8 例, 0 1d 1 恢复 期 1 例 ;病变 1 部位 :左 侧 4 6例, 右侧 4 6例 ;损伤平 面定位类 型:单纯性面 瘫 3 4例, 贝尔 氏面瘫 5 , 3例 亨特 氏面 瘫 5例 。2组 病例基本 情 况经 。 检验 , 差异无 显著 性意 义 ( O 0 ) 组问具有 可 比 P> . 5 ,
透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临床观察

透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临床观察作者:李必军唐宇沙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观察透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和机理;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透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组30例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组25例。
常规针刺法治疗组采用常规进针刺入的方法,不使用电针治疗仪。
透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取穴基础上采用透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仪。
结果:常规刺法治疗组痊愈率为60%,透穴刺法配合电子针灸治疗仪治疗组痊愈率为90%。
结论:采用针刺透穴刺法配合电子针灸治疗仪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透穴刺法;电子针灸治疗仪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1-0056-02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伴(或不伴有)乳突区的疼痛[1]。
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往往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受限制。
中医认为是经络中风的一种症状,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颜面经脉,以致气血阻滞、筋脉失养,筋肉迟缓不收而致。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所说“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歪僻不遂”而发面瘫。
笔者采用透穴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本病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诊断及纳入标准诊断标准:依据《面神经麻痹》[2]中BELL麻痹诊断标准制定:突然其病,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向健侧牵引;排除其他病因引起者。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单侧麻痹,能接受治疗及各项检测者。
1.2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治疗中发生意外疾病或中途放弃治疗、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中枢性面瘫患者;以往患侧和(或)健侧三叉神经、面神经发生过病变者。
穴位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1例疗效观察

穴位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1例疗效观察范文昌;周磊【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6(024)006【总页数】1页(P39)【作者】范文昌;周磊【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中心卫生院,276812;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中心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起病突然,单侧患病,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或消失,嘴向健侧偏歪,鼻唇沟变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笔者2009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穴位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81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3岁;男性36例,女性45例;病程最短者2 d,最长者15 d。
治疗方法1.穴位透刺:取穴患侧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四白透巨髎,加针刺双合谷穴及患侧翳风穴、太冲穴。
操作方法:以上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
针后加TDP神灯面部照射,10次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穴位注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穴位注射甲钴铵注射液0.5 mg,两侧合谷穴交替注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评定。
痊愈:面瘫症状消失,面部表情功能恢复正常;显效:面瘫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谈笑时口角轻微歪斜,额纹和鼻唇沟未恢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本组81例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77例,占95.1%;显效3例,占3.7%;有效1例,占1.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患者,男,41岁。
2013年10月21日初诊。
自述3 d前因上网到凌晨2时,第二日醒后自觉左面部僵硬,口角漏水,照镜后发现左侧面部下垂,额纹及鼻唇沟消失,遂到我院针灸科就诊。
针刺透穴合电针二联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 关键 词 】 周围性 面瘫/ 针刺透穴;周 围性面瘫/ 电针治疗;临床 [ b tat O jcie T v sgt ee eto et gpr hrl ai aa s ymasgn n csco to s 7 A src] bet : oi et a t f c f ra n ei ea fca p rl i b saiga dau etEMe d : 0 v n i eh t i p l ys h
a u e t r a o d e e t n p rp e a a i l a ay i . c s c o sag o f c e i h r l c a r l ss h o f p
[ y r s Pr hrlai aa s / sa ig P r hrlail aa s /csc rC ii l Kewo d ] ei ea fc l r l imasgn ; ei eafcap l i auet ; l c p ap y s p r y s o na
治疗 组主穴取患侧攒竹透 阳白、夹承 浆透 颊车 、太 阳透 角
孙 、地仓透颧露 、百会 、翳风、足三 里 ( ) 双 、合谷 ( ) 双 。配 穴 :风寒袭络 配风 池 ( ) 双 、列缺 ( ) 双 ;风热郁 结配大 椎、 曲
穴手法用 中等度刺激 ,足三 里用平补平泻 法;治疗 l O天痊愈 , 随访 1 年无复发 。 5 讨 论
v r b i s P 0 1 a diie iet a a asse t nt a et o paels ta ncnrl ru . o c s n Masg ga d e o vo ( < . ) n vdn th y pn et n g u sh no o t o p C n l i : sai n y u 0 ts h t t d o r m r r e og uo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 翳风 、 对 侧 合 谷 穴 为 主 。接 通 D MT 0 1 一 ⅡA 型 电针 仪 , 用 疏 密波选 阳白、 四白、 颊车 、 承 浆 各 接 一 个 输 出 电极 , 选 同 侧 面 部 其
他 穴 位 各 接 一 输 出 电极 , 电 流 强 度 以 患 者 面 部 肌 肉 微 见 跳 动 而
3 2例 , 实 验组 给 予 头 面 穴 位 透 刺 配 合 电针 治疗 为 主 ; 对 照 纽 给 予 头 面 穴 和 体 穴 传 统 针 刺 治 疗 为 主 。结 果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后 神 经 功
能缺损程度评分 、 面神 经 功 能 分级 较 治 疗 前 明 显 改 善 , 差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1 ) , 但 改善程度 治疗组优 于对 照组( P< O . 0 1 ) , 且 实验 组 总 有 效 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P<O . 0 5 ) 。结 论 针 刺 以 头 面 穴位 透 刺 配 合 电针 为 主 治疗 周 围 性 面瘫 患 者 临床 疗 效 较 传 统 针 刺
穴 取 患 侧 印堂 、 鱼腰 、 丝竹空、 攒竹、 迎香 、 耳 门、 下关 、 地仓、 水
学 院 附 属 第 二 院神 经 内科 住 院及 门诊 治疗 的符 合周 围 性 面 瘫 标 准的患者 6 4 例 ,并 按 照 随 机 数 字 表 法 中产 生 随 机 数 字 序 列 分
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 每组 3 2例 。实 验 组 男 1 7 例, 女 1 5例 , 年 龄 1 9岁 ~ 6 4岁 , 病程 ( 2 0 . 9 1 士4 . 7 1 ) d ; 对 照组 男 1 9例 , 女 1 3例 , 年龄 2 1 岁~6 7 岁, 病程( 2 0 . 3 g ±4 . 8 3 ) d 。两 组 病 例 在 年 龄 、 性 别、 病情 、 文化 程 度 等 方 面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具 有
刺 组 比较 , 疗 效显著 , 现报道如下 。
l 资料 与 方 法
尿病 的患者及 合并 有严 重 的内科疾 病者 ; 存在糖 皮质激 素应用
禁忌证无法使用激素治疗 , 或 因 心 理 因素 拒 绝 使 用 激 素 者 [ 4 ] ; 颅
窝肿瘤或脑膜炎等 ; 影 像 学 检 查 有 颅 脑 病 变 者 及 中枢 性 面瘫 者 ; 无法进行 治疗或者 资料不全 者 ; 本 身体质较 差 , 易于晕针 , 不 适 合 于针刺治疗的患者 ; 参 与 其 他 研 究 的患 者 。 1 . 5 治 疗 方 法 两组 患者 早 期 均 给 予 西 药 常 规 治 疗 , 地 塞 米 松 1 0 mg , 每 日1 次静脉输注 , 维生素 B 1 ( Vi t B ) 1 0 0 mg , 每日1 次 口服 , 弥可保 0 . 5 mg , 每 日1 次 口服 , 进行 7 d的 基 础 治 疗 。 发 病7 d后 开 始 针 刺 治 疗 。 1 . 5 . 1 实 验 组 嘱 患 者 采 取 坐 位 或 仰 卧 位 , 局部常规 消毒 , 取 患 者 头 面穴 位 透 刺 配 合 电针 治 疗 为 主 。主 穴 取 患 侧 阳 白 透 鱼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9年 1 1月 一 2 0 1 1年 9月 在 山 西 中 医
腰、 阳 白 透攒 竹 、 太 阳透下关 、 四白透上迎 香 、 迎香透 睛 明、 颊 车 透地仓 、 承浆透地仓为主 , 选用 0 . 3 0 mm×4 0 mm 的 j i a n j i a n牌 针灸针 , 针与皮肤成 1 5 。 夹角 , 快 速 将 针 刺 人 皮 下 进 行 透 刺 。 配
中 西 医 结 合 心脑 血 管 病 杂 志 2 0 1 3年 2月 第 l 1 卷 第 2期
・l 4 1・
穴位透刺配合 电针法治疗周 围性面瘫 的疗 效观 察
李万 婷 , 赵立 新
摘要 : 目的 分 析 穴 位 透 刺 配 合 电针 治 疗 周 围性 面瘫 的 疗 效 。 方 法 采 用 随机 抽 样 法将 6 4例 患者 分 为 实验 组 和 对 照 组 , 每 组
能耐受为度 。前期 即发病 1周 内 , 使 用 电量 小 、 频率高 的 电流 ,
符合《 针灸学》 中关 于 面瘫 的诊 断标 准 : ① 以 随 着病 程 的 增 加 , 电量 加 大 , 频 率 减低 。 电针 持 续 时 间 为 2 0
治疗方法显著。
关键 词 : 周 围性 面瘫 ; 穴位透刺 ; 电针 ; 体 针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4 5 . 1 R2 4 5 . 9
文献标识码~1 3 4 9 ( 2 0 1 3 ) 0 2 —0 1 4 1 — 0 2
周 围性 面 瘫 , 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炎 , 最 常 见 于 贝 尔麻 痹 , 是 因茎 X g L  ̄ L 内 的 面 神 经 非 特 异 性 炎 症 所 导 致 的 周 围 性 面瘫 = 】 ] 。面 瘫 是 以 口眼 歪 斜 为 主 要 的 特 点 , 常 于 醒 来 时 发 现 一 侧 面 部 肌 肉板 滞 、 瘫痪 、 麻木 , 额 纹 消失 , 眼裂变大 , 露 睛流泪 , 鼻 唇 沟变浅 , 口角 下 垂 并 歪 向健 侧 , 病 侧不 能皱眉 、 蹙额 、 闭 目、 露 齿、 鼓颊 ; 部分 患 者 初 期 有 耳 后 疼 痛 , 可 出现患侧 舌前 2 / 3味 觉 减退 或消失 , 听 觉 过 敏 等 。病 程 日久 , 因瘫痪 肌 肉出现挛缩 , 口 角 反 牵 向 了患 侧 , 甚则出现面肌痉挛 , 形成“ 倒错” 现 象 ] 。临 床 采 用 穴 位 透 刺 配 合 电针 的 方 法 治 疗 周 围 性 面 瘫 , 同 时 与 普 通 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