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多音字的方法
怎样读准多音字

怎样读准多音字现代汉语里有一定数量的多音字,这是我们学习普通话的一大难点。
有的汉字多达五六个读音,如“和”字有hé、hè、hú、huó、huò、huo六种读法,要准确读出由“和”字组成的词语,就比较困难了。
怎样才能读准多音字呢?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从多音字的词性方面来判断读音有些多音字很难读准,我们可以从多音字的词性方面来辨别读音。
例如:“创”字有chuānɡ和chuànɡ两个读音,怎样分辨它们呢?我们知道,“创”读chuānɡ时是名词,因此,“创痕”“创口”“创面”“创伤”中的“创”字应读chuānɡ;“创”读chuànɡ时是动词,因此,“创办”“创建”“创立”“创业”中的“创”应读chuànɡ。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例如:“刹”字有chà和shā两个读音,读chà时是名词,读shā时是动词,所以,“古刹”的“刹”(名词)应读chà,“刹车”的“刹”(动词)应读shā;“荷”字有hé和hè两个读音,读hé时是名词,读hè时是动词,所以,“荷花”的“荷”(名词)应读hé,“荷锄”的“荷”(动词)应读hè。
二、从多音字的词义方面来判断读音有些多音字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其读音,我们可以从多音字的词义方面加以辨别。
例如:“劲”字有jìn和jìnɡ两个读音,怎样分辨它们呢?很显然,“劲”读jìn时是名词,意思是力气、力量,又引申为精神、情绪、兴趣等;所以,“劲头”“干劲”“松劲”“心劲”中的“劲”字应读jìn。
“劲”读jìnɡ时是形容词,意思是坚强有力;所以,“劲敌”“劲旅”“刚劲”“强劲”中的“劲”字应读jìnɡ。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多音字的学习方法总结5篇

多音字的学习方法总结5篇篇1学习多音字是一个较为繁琐且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
对于汉语中的多音字,正确掌握其发音和用法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多音字学习方法,以助力于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和得心应手。
一、认识多音字现象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多音字,即一个汉字具有多种不同的读音,这些读音往往与词汇、语境密切相关。
了解并认识多音字现象是学习多音字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了解常用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
二、掌握常见多音字对于常见多音字,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其不同读音的发音及对应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乐”,常见的读音有“yuè”和“lè”,分别表示音乐和快乐的意思。
我们可以结合实际语境,通过例句、短文等加深对多音字用法的理解。
三、注重语境分析多音字的读音往往与语境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重语境分析。
当遇到不确定读音的多音字时,可以结合上下文,分析其所在的语境,从而确定正确的读音。
四、勤于查阅工具书遇到不确定的多音字时,要及时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确认其读音和用法。
通过反复查阅,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拓展自己的词汇量。
五、练习与巩固学习多音字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巩固。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文章,注意其中的多音字,并进行模仿发音。
此外,还可以通过写作、口语练习等方式,运用多音字,以加深对其用法的理解。
六、联想记忆法为了更高效地记忆多音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
例如,将多音字与其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子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记忆链,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回忆起其读音和用法。
七、注意比较与鉴别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多音字进行比较和鉴别。
对于读音相似、意义相近的多音字,要特别注意其用法上的差异,以免发生混淆。
八、培养语感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学习多音字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量阅读、听力训练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感,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更准确地运用多音字。
九、保持耐心和毅力学习多音字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耐心。
【辨字是不是多音字】巧辨多音字

【辨字是不是多音字】巧辨多音字在现代汉语中,多音字处于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读音就会有所不同。
考察历年高考字音题,多音字的考查一向是“重头戏”。
这样,在高三复习迎考中,多音字的复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但是,多音字数量多,辨别起来颇为棘手。
这里,笔者提供一种巧妙的方法,例说如下。
1、意义不同,读音不同绝大多数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和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起来的,正所谓\音随义定\,如:禁表示“承受、忍受”义,音jīn,如:禁受、弱不禁风、情不自禁、忍俊不禁。
表示“不准许”义,音jìn,如:禁令、严禁、禁止、查禁。
累表示“堆积、积聚”义,音lěi,如:积累、危如积卵、日积月累。
表示“辛苦”义,音lèi,如:劳累、疲累、又苦又累。
这类多音字还有“鲜、载、艾、角、强、臭”等,只要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其读音也就容易辨别了。
2、词性不同,读音不同有不少多音字,因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不同,而导致了读音的不同。
如:粘作动词,音zhān,如:粘贴、粘连。
作形容词,音nián,如:粘液、发粘、粘性。
缝作动词,音féng,如:缝补、缝纫、缝衣服。
作名词,音f èng,如:缝隙、墙缝、无缝钢管。
这类多音字还有“畜、处、笼、宁、都、泊”等,只要搞清楚它们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词性,就可以辨析其读音了。
3、场合不同,读音不同这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于书面语还是用于口语。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体——在书面语中,即在复合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音;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又是一种读音。
如:熟在书面语中,音shú,如:熟悉、熟练、熟能生巧、深思熟虑。
在口语中,音shóu,如:饭熟了、熟透了。
差在表示“不相同、不相合”义上,有两种读音。
用于书面语,音chā,如:差别、差距、阴错阳差。
用于口语,音chà如:差不多、差不离儿、差一点儿。
辨别多音字的方法和技巧

辨别多音字的方法和技巧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以下是一些辨别多音字的方法和技巧:1. **根据词性辨别**:一般来说,读音不同,词性往往不同。
因此,可以根据多音字的词性来判断读音。
例如,“载”在表示“年”的时候读“zǎi”,在表示“装载”的时候读“zài”。
2. **根据语义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有时会因为语义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多音字在句子中的语义来判断读音。
例如,“薄”在表示“厚度小”的时候读“bó”,在表示“轻视、看不起”的时候读“bò”。
3. **根据习惯用法辨别**:有时候,多音字的读音并不完全遵循词性或语义的规律,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靠语言习惯来判断。
例如,“便”在表示“方便”的时候读“biàn”,在表示“排泄”的时候读“pián”。
4.**利用字典或词典**:遇到不确定的多音字时,可
以查阅字典或词典来确认读音。
通过查找多音字的各个读音,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含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辨别多音字的方法。
5. **多练习**: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来提高对多音字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
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频繁出现,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其用法和读音。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多音字的学习方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多音字的学习方法引言多音字在中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研究多音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要的挑战。
本文将提供几种简单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多音字。
研究策略以下是几种有助于研究多音字的策略:1. 通过听音辨字:播放包含多音字的录音,让学生辨别多音字并书写正确的字形。
这种策略可以加强学生对多音字的听觉感知和书写能力。
2. 利用字典研究:使用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配套的研究字典,学生可以查找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和字义。
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多音字的用法。
3. 组织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通过对话的方式使用多音字。
这可以促进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多音字,并加深对多音字的理解。
4. 创造练题:老师可以设计多音字的练题,包括填空、选择和解释等。
这种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多音字的理解和记忆。
5. 每日练:学生可以每天选择一个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多音字进行练。
通过坚持每天练,学生可以逐渐熟练掌握多音字的拼音和字义。
注意事项在研究多音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研究环境安静有序,避免干扰和打扰。
2. 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讨论,分享彼此对多音字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醒学生多阅读相关的教材和练题,加深对多音字的印象和掌握。
结论通过以上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年级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和掌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多音字。
学习多音字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对学生的多音字学习有所帮助。
10种方法巧记多音字

10种方法巧记多音字综观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多音字的考查力度有加大的趋势,如2006年的江苏卷和天津卷的字音题均为对多音字的考查。
如何正确记忆多音字,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据词义,辨多音字一般来说,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
如“殷”,指深厚、丰盛,读yīn;如果表示颜色(黑红色),读yān。
“哄”当表示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时,读“hōng”;当表示欺骗意时,读作“hǒng”;当表示吵闹之意时,读作“hòng”,词义不同,音也不同。
2(据词性,辨多音字词性不一样,读音也不一样。
如“处”,作名词时,读作“chù”;作动词时,读作“chǔ”。
3(据语体色彩,辨多音字有的字是书面语,有的是口语,不同的场合读音也不同。
如“给”,口语读作“gěi”,书面语读作“jǐ”。
4(郾据单用和合成词,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作单用时一个读音,作合成词用时又是一个读音。
如“剥”,当“剥”用于合成词或成语中时,读作“bō”;作为一个单个语素使用,读作“bāo”。
5(据人名地名,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作地名和姓氏时,读音是有所不同的。
如“单”,作姓氏或地名时,读作“shàn”,姓单,单县(地名);还有单(chán)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6(据语境,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可把它放入一个特定的语境中,以帮我们辨别记忆。
例如“载”字,可设计这样的语境:那是个十年八载(zǎi)也忘不了的载(zài)歌载(zài)舞的夜晚,我和他偷偷地在互联网上下载(zài)了一个游戏软件。
7(据多少,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有一种读音较少见,另一种读音较常见,可以用记少不记多法,加以记忆。
如“弄”字,跟“街道、小巷”义项有关的,读作“lòng”,其余均读作“nòng”。
8(据术语,辨多音字有的字属于专业术语范畴,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性质,来辨别它的读音。
如“万人空巷”为一般词语,而“巷道”为专业术语,应读作“hàng”。
常用多音字的辨别方法

常用多音字的辨别方法拗ǎo 折断或使弯曲(实际上是外物的一种不顺)。
ào 语言不顺。
拗口niù在性格上不顺从。
执拗外物不顺读ǎo,语言不顺读ào,性格不顺读niù。
背bēi 作动词,用脊背驮:背包袱bèi 脊背手背背井离乡背信弃义只作“驮”义时读bēi,其余时候都读bèi。
奔bēn 作动词,跟“赶、跑”等有关的义项,一般用于复合词。
奔跑奔丧私奔奔波bèn “朝一个方向走去”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表示“接近”等的意思。
投奔奔向记住读bèn时和“方向”有关,其余时候都读bēn。
绷bēng 作动词,“拉紧”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表示“拉紧的东西、结果”的意思,用于物品。
绷直绷带běng 用于脸色,表示“板着、勉强支撑”等意思。
绷着脸,绷住劲bèng 作动词,“裂开”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表示“直、硬、亮”等程度强烈的意思。
绷瓷绷硬绷脆读bēng用于物;读běng用于脸色;读bèng表示程度。
扒bā 作动词,“抓、挖拨、剥”等动作:扒住扒位扒皮pá 1偷窃的意思。
扒窃扒手2一种烹调方法。
扒鸡扒羊肉3一种家具。
扒子暴bào 突然、猛烈、凶狠、急躁。
暴露暴徒暴行pù同“曝”义。
一暴(曝)十寒通“曝”,而不作“曝光”讲时,都读pù。
炮bāo “烘、烹饪”等义。
炮烟叶炮羊肉páo 1制作中药的一种方法,引申为编造。
炮制炮炼2炮烙luò:古代的一种酷刑。
pào 火炮及类似物。
大炮炮仗花炮刨bào 刮平木料或钢材的工具及引起的相关表示“刮平”等的意思。
刨刀刨床刨桌面páo “挖掘”及其引申出的表示“除去、追究”等的意思。
刨坑刨除刨根读bào时是“刮平”之意;而读páo时是向下挖掘。
泊bó作动词,船靠岸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多音字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多音字的方法与技巧一、认识多音字的重要性和意义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以上的不同读音。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认识和掌握多音字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准确表达,提升写作水平。
因此,本教案将介绍一些认识多音字的方法与技巧,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对多音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辨别多音字的方法和技巧认识多音字首先需要学生了解多音字的识别方法和技巧。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1. 观察词义及上下文:多音字的不同读音通常与词义及上下文有关。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词义及上下文来推测正确的读音。
例如,“心”字可以读作“xīn”(表示心脏)或“xīn”(表示内心),学生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正确的读音。
2. 比较发音差异: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往往具有一定的发音差异。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读音的发音特点,来判断正确的读音。
例如,“发”字可以读作“fā”(表示头发)或“fà”(表示发射),学生可以通过听音辨别两个读音之间的发音差异。
3. 利用词性区分:多音字的不同读音通常与词性有关。
学生可以根据多音字在句子中的词性来判断正确的读音。
例如,“重”字可以读作“zhòng”(表示重量)或“chóng”(表示重复),学生可以根据多音字在句子中的词性来选择正确的读音。
4. 借助工具书和字典: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和字典来查询多音字的读音和释义。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多音字。
三、练习多音字的方法和技巧除了掌握多音字的认知方法和技巧外,学生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以下将介绍一些练习多音字的方法与技巧:1. 阅读练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故事或课文来练习多音字的识别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可以标记出出现的多音字,尝试理解和运用不同读音的含义。
2. 语境填空: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并在其中留下多音字的空白部分,让学生填写正确的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别多音字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只要进行阅读,就会遇到多音字。
据初略统计,《新华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收的3500个常用字中,多音字占13.65%。
个别字的读音有四五个之多。
如“差”有4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chā,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中读chà,在“出差、差遣、差旅费”这一类词语中读chāi,在“参差”中又读cī。
如“和”字有hã、hâ、hú、huï、huî五个音。
这给学习汉字的读音带来了困难。
因此,不少人难免读错。
从历年高考字音题看,多音字的考查一向是“重头戏”,因此,在高三复习迎考中,多音字的复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但是,多音字数量多,辨别起来颇为棘手。
怎么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呢?多音字的读音有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呢?从多音字的形成原因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义多音字,如“剥”可读作bāo,“剥花生、剥皮”,组成词后读作bō,“剥夺、剥削、剥离、剥蚀”。
两者的意义并没有多大区别。
一类是多义多音字如“相”作名词“相貌”时读作xiànɡ,作动词“相亲”时一般读作xiānɡ,作副词时也读作xiānɡ。
在辨别多音字时,分清类别不仅可以很快区分读音,而且可以加强记忆。
了解了类别后,我们可按类别来分析原因。
一、同义多音字同义多音字形成多音的原因有:1、单用与组成词,读法不同。
如前面提到的“剥”单用时读作bāo,“剥花生、剥皮”,组成词后读作bō,“剥夺、剥削、剥离、剥蚀”。
“削”单用时读作xiāo,如“削面、削铅笔、削苹果”,组成词后读作xuē,如“瘦削、削发、削减、削弱、削足适履”。
又如薄báo (限于单用)薄纸穿得太薄;bó(用于合成词)薄弱刻薄轻薄。
逮d?i (限于单用)逮老鼠逮蜻蜓;dài (用于合成词)逮捕。
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这类多音字数量很小,但使用频率很高,读错率也高,而且不容易从字义上辨别。
明白了应该从用法上去区别,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2、书面语的读音和口语的读音不同。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往往用在复音词和成语中一个读法,在口语中往往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的某些复音词中,又是一个读法。
例如:给 : 有两个读音,在“供给”、“给养”、“家给人足”中读jǐ,这是书面语;在“拿给他”、“让我给忘了”中读gěi,这是口语。
熟 : 有两个读音,在“熟悉”、“深思熟虑”中读shú ,这是书面语;在“熟透了”、“烧熟了”中读shoú,这是口语。
落: 有三个读音。
在“落差”、“失魂落魄”中读luî,这是书面语;在“落枕”、“没着没落儿”中读lào,在“丢三落四”、“落下一大截儿”中读là ,这些都是口语。
其他如:(1)薄(书)bï薄弱、单薄、淡薄、日薄西山、薄利多销(口)báo 被子盖的太薄了(2)剥(书)bō剥削、剥夺、盘剥(口)bāo 他干活儿没有说,褪毛、剥皮全不含糊(3)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错阳差、差强人意cī参差不齐、犬牙差互(口)chà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chāi 差事、当差、信差、受人差遣(4)澄(书)chãng 湖水澄清、澄清是非(口)dâng 这水不澄清了不能喝(5)逮(书)dài 逮捕、力有未逮(口)dǎi 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6)给(书)jǐ供给、配给、补给、给养、给予、家给人足(口)gěi 拿给他、给大家服务、让我给忘了(7)嚼(书)juã咀嚼、过屠门而大嚼(口)jiáo 细嚼慢咽、咬文嚼字、味同嚼蜡(8)壳(书) q iào 地壳、甲壳、金蝉脱壳(口)kã外壳儿、乌龟壳儿、脑壳(9)勒(书)lâ 勒令、勒索、悬崖勒马、勒石记功(口)lēi 把绳子勒紧一点儿(10)露(书)lù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口)lîu 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11)落(书)luî 落差、落点、着落、回落、失魂落魄(口)lào 落枕、没着没落儿là丢三落四、落下东西了、落下一大截儿(12)翘(书)qiáo 翘首以待、翘楚(口)qiào 翘尾巴(13)塞(书)sâ阻塞、不塞不流、敷衍塞责sài 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口)sāi 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得严严实实(14)厦(书)xià 厦门(口)shà高楼大厦、前廊后厦、巨宅广厦(15)熟(书)shú熟悉、成熟、深思热虑、熟视无睹(口)shïu 烧熟了、熟透了(16)削(书)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口)xiāo 削梨、削球、切削、削铅笔这类多音字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只要搞清楚它们是用于书面语还是用于口语,即可知道它们的读音。
这两种原因很多时候可以吻合,记住了一种也就记住了两种。
二、多义多音字多义多音字形成多音的原因有:1、意义不同,读音不同绝大多数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和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起来的,正所谓"音随义定"。
如:禁表示“承受、忍受”义,音jīn,如:禁受、弱不禁风、情不自禁、忍俊不禁。
表示“不准许”义,音jìn,如:禁令、严禁、禁止、查禁。
累表示“堆积、积聚”义,音lěi,如:积累、危如积卵、日积月累。
表示“辛苦”义,音lâi,如:劳累、疲累、又苦又累。
又如“与会”的“与”,指参加、加入,读作yù;“赠与”的“与”,指给,读作yǔ。
“熨帖”的“熨”有妥帖意,读作yù;“熨衣服”的“熨”指用烙铁或熨斗烫平,读作yùn。
这类多音字只要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其读音也就容易辨别了。
当然,这是多音字中最复杂的。
2、词性不同,读音不同有不少多音字,因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不同,而导致读音的不同,正所谓"破音异读"。
如:粘作动词,音zhān,如:粘贴、粘连。
作形容词,音nián,如:粘液、发粘、粘性。
缝作动词,音fãng,如:缝补、缝纫、缝衣服。
作名词,音fâng,如:缝隙、墙缝、无缝钢管。
又如:“相”作名词时读作xiànɡ,“相貌”;作动词时一般读作xiānɡ,“相亲”;作副词时也读作xiānɡ,“互相”。
“难”,作形容词时读作nán,“困难、难事、难听、难解难分”;作名词时读作nàn,“难民、难友、灾难”。
这类多音字还有“畜、处、笼、宁、都、泊”等,只要搞清楚它们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词性,就可以辨析其读音了。
3、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代而形成了多音字。
例如:隽juàn 隽永jùn 同“俊” 隽秀隽茂隽拔龟guī 乌龟龟缩龟鉴(喻借鉴)jūn 同“皲” 龟裂佃diàn 佃户佃农佃租tián 同“畋”(打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只有极少部分在白话文中继续使用,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中学生,掌握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并不困难。
4、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
例如:单dān 单位简单菜单单纯shàn 姓单单县(地名)chán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柏 b?i 柏树松柏常青柏油马路bï 柏林(地名)bî 黄柏(中药名)朴pǔ 朴实艰苦朴素俭朴piáo 姓朴pō 朴刀(一种旧式武器)pî 朴树(树名)厚朴(中药名)这种类型在文言文中叫作“古音异读”。
这类字的读音自古代沿袭下来,大多没有改变,因为专有名词具有固定性。
5.特殊读音:遂:只有“半身不遂”一词读suǐ ,其余读suì天遂人愿行:常见读音是xíng如行动,háng如银行;只有“树行子”一词读háng:“道行”一词读hãng扛:常见读音是káng,只有某些方言或表示用双手举重物时读gāng如力能扛鼎劲:常见读音为jìn如有劲,有“坚强有力”之意时读作jìng如强劲劲旅其他如:(1)阿ā当前缀用,如:阿保、阿根;ē迎合的意思,如:阿谀、刚直不阿、阿其所好。
(2)艾ài(书)尽、止的意思,如:方兴未艾;yì治理、改正,如:自怨自艾(已引申为悔恨义)。
(3)暴bào 突然而猛烈,如暴烈、暴饮暴食、自暴自弃;pù同“曝”,如:一暴十寒。
(4)着zháo 感受到,如:着急、着凉、着迷;zhuï挨上、使接触,如:着陆、着手、着眼、着想、寻找无着、无从着力。
(5)屏bǐng 抑止或除去,如:屏住呼吸、屏退左右、屏除成见;píng 与遮挡的意思有关,如:屏风、屏障、屏蔽。
(6)泊bï与行为表现有关,如:停泊、漂泊、淡泊明志;pō多与名物有关,如:湖泊、血泊。
(7)辟bì复辟、辟邪;pì开辟、辟谣、精辟。
(8)扁biǎn 扁平、扁担、扁豆;piān 扁舟(小舟,同“偏舟”)。
(9)宿sù寄宿、宿愿(义同“夙愿”)、宿将、宿儒、宿根;xiǔ三天两宿、一宿没睡;xiù星宿、二十八宿。
(10)称chēng 称呼、称道、名称、称许、称霸、称一称有多重;chân 相称、对称、称职、称心如意。
(11)乘chãng 有动作义,如:乘机、乘便、乘务员、乘风破浪;shâng,量词,如:千乘之国。
(12)处chǔ有动作义,如处分、处罚、处置、处理;chù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
(13)臭chîu 气味,香之反,如:臭味、臭氧、臭名、遗臭万年;xiù气味,如:无色无臭、乳臭未干。
(14)创chuàng 首创、创办、创举、创新;chuāng 创伤、创口、创痍满目。
(15)笼lïng 名物义:笼子、牢笼、笼屉;lǒng 动作义:笼统、笼罩、笼络、烟笼雾锁。
(16)当dāng 当地、当家、当代;dàng 恰当。
(17)供gōng 供应、供养、供给、供销、供求、供电、提供;gîng 供品、供奉、供职、供认、供状、招供。
(18)强qiáng 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qiǎng 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为笑;jiàng 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