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在磁性靶向药物转运中的应用

第29卷 第9期 核 技 术 V ol. 29, No.9 2006年9月 NUCLEAR TECHNIQUES September 2006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李贵平,男,1962年出生,1999年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2005-04-01,修回日期:2005-06-16

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在磁性靶向

药物转运中的应用

李贵平1 汪勇先2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核医学科 广州 510515) 2(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 201800)

摘要 以磁性纳米微粒为靶向药物的载体,可以将药物选择性地靶向肿瘤病灶,有效地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投递系统。本文综述了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磁性靶向药物传递中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磁性纳米微粒,药物投递系统,磁性靶向载体 中图分类号 R318

本文就磁性纳米微粒的基本制备方法及其在磁性靶向药物传递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情况进行综述。

1 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Fe 3O 4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尤以下列五种方法最为常用:共沉淀法[1]、氧化沉淀法[2]、微乳液法[3]、溶胶-凝胶法[4]、机械球磨法[5]。 1.1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Fe 3O 4的最广泛应用的方法。在含有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完全沉淀的方法称为共沉淀法。通常是把Fe 2+和Fe 3+的硅酸盐或氯化物溶液以1:2或是2:3的比例混合后,用过量的NH 4OH 或NaOH 在一定温度和pH 值下高速搅拌进行沉淀反应,然后将沉淀洗涤、过滤、干燥、烘干,制得大小尺寸为8—10nm 的Fe 3O 4纳米微粒。共沉淀法生成的纳米微粒具有较高的化学均匀性,粒度较细,颗粒尺寸分布较窄,且具有一定形貌。但采用该法制备出的Fe 3O 4纳米微粒在沉淀反应后进行洗涤、过滤、干燥时易产生团聚现象。 1.2

氧化沉淀法

氧化法是将Mn 2+盐溶液和Fe 2+盐溶液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再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然后通入

空气使之起到搅拌和氧化双重作用,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若干时间后可得到产物。该法中所加入碱量的多少对生成的铁氧体粒径大小、晶体形貌和产物的纯度都有明显的影响。该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粒度可控等优点,但反应条件如物料配比、反应温度、氧化时间等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需仔细选择反应条件。陈捷等人[6]用氧化沉淀法,在FeCl 2溶液中缓慢滴加H 2O 2和NaOH 溶液制备出强磁响应性纳米级磁流体,并通过聚乙烯醇包埋,获得磁性高分子载体。 1.3

微乳液法

微乳液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醇类)、油类(通常为碳氢化合物)组成的透明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微乳液中,微小的“水池”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构成的单分子层包围成的微乳颗粒,其大小在几至几十个纳米间。这些微小的“水池”彼此分离,就是“微反应器”。它拥有很大的界面,有利于化学反应[7,8]。这显然是制备纳米材料的又一有效技术。

Feltin 等人[9]用微乳液法以FeCl 2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反应生成的Fe(DS)2为反应物,通过控制SDS 浓度及反应温度制得了粒径大小为3.7—11.6 nm 的球形Fe 3O 4纳米粒子。在反应物浓度极低及室温时用该方法却可获得稳定的纳米粒子,反应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粒子的结晶程度及磁性。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