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内容详解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1、1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
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与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
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与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水文特征- 1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
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
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
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
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
国务院批准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

10 4 1 6 0 1 / ∞ m
改善水流条件 , 降低 侧墙 高度 , 充分 利用窄缝 式消能 工 的水 流导 向作用和消能效果。
≤ 阜鼻童—
( ) b V形 出 口
参考文献 :
[ ]肖兴斌 .窄缝 式 消能工在 高坝消 能中的应 用与 发展综述 [ ] 1 J.
水 电 站设 计 ,0 4,0 3 :6—8 . 20 2 ( )7 1 [ ]南 晓 红 , 源 宏 , 宗 祥 , .窄 缝 式 消 能 在 重 力 拱 坝 坝 面 溢 流 2 聂 梁 等 中 的应 用 [ ] J .中 国农 村 水 利 水 电 ,0 4 ( :4—5. 2 0 ,6)5 6 [ ]沙 海 飞 , 辉 , 3 周 陈惠 玲 .坝 身泄 水 孔 窄 缝 消 能 工 三维 水 动 力 特 性
学 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2 0 ,6( ) 29— 2 . ,0 8 3 2 :1 2 3
[ ]C ae p z l T o a asi 6 hd sSei a G, hm s t G k B,N asnFz rie naa・ esa i u .A nl ma c
yi o R G bs ruet o e rhm gn osser o [ ] s f N aet b l dl f o oeeu ha w J . s u nm so l f
图 l 水舌入水水平横断面图 O 模型试验 中矩形 出 口的窄缝 消能工一 部分水流 在窄缝 上端开始起挑 , 整体纵 向水 流挑距较 短 , 流抛射角较大 , 水 水
流 较 分 散 。 水舌 走 向朝 向溢 洪 道 轴 线 位 置 靠 拢 , 射 水 流 入 挑 水 点 靠 近 表 孔射 流 水 流 入 水 点 , 存 在 部 分 重 叠 , 深 了 坝 并 加 后 冲 坑 的 深 度 , 时 下 游 流 态较 紊 乱 。 试 验 测 得 流 态 和 数 值 同 计 算 较 为 一致 。修 改 为 V形 出 口后 , 中 孔 出射 水 流经 窄 缝 左 束 窄 后 , 舌 沿 纵 向拉 开 , 舌 整 体 的 抛 角 较 小 , 免 了 集 中 水 水 避 入 水 , 利 于 消 能 。数 值 模 拟 中 V形 出 口窄 缝 落 水 分 散 , 有 减
珠江洪水调度方案

珠江洪水调度方案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洪水调度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
为做好珠江洪水调度工作,根据国务院批复的《珠江流域综合规划》和《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结合珠江防洪形势和防洪工程状况,制订本方案。
一、防洪工程西江是珠江主流,自上而下由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及西江等河段组成,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及贺江等。
西江和北江在广东省三水市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
珠江流域现已初步建成东江中下游、郁江中下游、南盘江中上游和北江中上游防洪工程体系。
规划建设柳江中下游、桂江中上游和西、北江中下游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目前堤防工程和北江飞来峡水库已基本建成,龙滩水库一期工程已建成,西江大藤峡、柳江洋溪等防洪控制性水库尚未开工建设。
(一)主要堤防珠江流域建有江、海堤防15300多公里。
现建成1级江堤198公里,即北江大堤(现状防洪标准100年一遇)、广州市防洪(潮)堤(现状防洪标准200年一遇);2级江堤1159公里,珠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现状表包括柳州、南宁、贵港、梧州、惠州、东莞等城市防洪堤,三角洲地区景丰联围、沙坪大堤、江新联围、樵桑联围、中顺大围、佛山大堤、顺德第一联围、容桂大围等堤围,现状防洪标准约50年一遇;其它干支流堤防防洪标准10~20年一遇。
详见附表1。
(二)主要水库珠江流域建有柴石滩、鲁布革、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平班、光照、龙滩、百色、岩滩、西津、红花、长洲、京南、龟石、合面狮、爽岛、乐昌峡、湾头、飞来峡、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等大中型水库,其中龙滩、百色、乐昌峡、湾头、飞来峡、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为防洪重点水库。
详见附表2和附表3。
龙滩水库分两期建设,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对控制西江洪水具有重要作用,可将梧州站流域型、中上游型洪水由100年一遇削减为50年一遇。
百色水库是郁江控制性防洪工程,可将南宁市、贵港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近100年一遇,同时将右江沿岸市县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关于加强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水利部二○○二年九月三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号),加快珠江流域防洪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我部对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征求了有关专家和流域内各省、自治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关于加强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关于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一)加强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必要性。
珠江是我国洪灾多发性河流,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洪灾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西、北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1915年珠江曾发生特大洪水,洪灾损失惨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接连发生多次大洪水,尤其是199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和1998年的西江大洪水,洪峰流量的重现期分别超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洪涝灾害严重。
1998年以来,珠江流域的堤防建设力度加大,使整体防洪能力有所提高,但流域防洪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存在堤防标准低,病险水库多,入海水道淤积,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频发,非工程防洪措施落后,防汛抢险设施不足等问题。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珠江流域防洪建设十分紧迫。
(二)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目标。
珠江流域近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目标是:广州市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其中北江大堤与飞来峡水库联合运用可防御北江300年一遇洪水,城区防洪(潮)堤可防御200年一遇的内洪和潮水;珠江三角洲重点防护区和南宁、柳州、梧州等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其他重要地区的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一般防护区的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
(三)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要求。
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要继续贯彻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提出的“堤库结合、以泄为主、泄蓄兼施”的方针,采取“上蓄、中防、下泄”的工程措施,加快建设和完善西北江中下游、东江中下游、郁江中下游和柳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
珠江流域综合规划

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简要稿)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二〇一三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流域概况 (1)1.1 自然概况 (1)1.2经济社会概况 (3)第二章流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4)2.1 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4)2.2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6)2.3 流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7)第三章总体规划 (9)3.1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9)3.2 规划范围与任务 (9)3.3 规划目标 (10)3.4 规划控制指标 (10)3.5 规划总体布局 (11)第四章防洪减灾规划 (14)第五章水资源供给与保障规划 (19)5.1 水资源评价 (19)5.2 水资源配置 (19)5.3 供水规划 (21)5.4 灌溉规划 (23)第六章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24)6.1 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 (24)6.2 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 (25)6.3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26)6.4 水土保持规划 (28)第七章水力发电与航运规划 (29)7.1 水力发电规划 (29)7.2 航运规划 (32)第八章流域综合管理规划 (34)8.1 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 (34)8.2 流域水行政事务管理 (34)8.3 管理能力建设 (37)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39)9.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目标 (39)9.2 规划方案分析 (39)9.3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0)9.4 环境保护措施 (42)9.5 评价结论与建议 (43)第十章规划实施 (45)10.1 近期实施安排 (45)10.2 保障措施 (48)10.3 规划效益分析 (48)10.4 今后工作意见 (48)第一章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西江、北江、东江汇入珠江三角洲后,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释义-防洪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释义-防洪规划本章是关于防洪规划的规定。
本章从第九条到第十七条,共九条。
主要内容包括:防洪规划的定义及分类;防洪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防洪规划的编制机关及审批程序;编制防洪规划的基本原则;防洪规划的内容;受风暴潮威胁的沿海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防御风暴潮纳入本地区的防洪规划;山洪多发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易涝地区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除涝治涝规划,采取治理措施;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入海河口整治规划的审批程序;防洪规划保留区制度及防洪规划同意书制度。
第九条防洪规划是指为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涝灾害而制定的总体部署,包括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防洪规划,其他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规划以及区域防洪规划。
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区域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的流域防洪规划。
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
【释义】本条是关于防洪规划的定义、种类、作用及各类防洪规划之间的关系的规定。
一、防洪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防洪规划是为防治洪涝灾害而制定的总体部署。
其特点是:第一、防洪规划是一种安排或计划,它规定的是一个时期内的防洪工作。
第二、防洪规划是在深入研究有关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特点、水文气象资料、洪灾损失的历史经验和现有防洪能力等各种情况,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比较论证而制定的,它反映的是对某一流域或区域防洪工作的总体要求,对该地区的防洪工作具有普遍意义。
第三、防洪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拟定防洪标准和选择优化的防洪系统,包括对现有河流、湖泊的治理计划及兴修新的防洪工程的战略布署等等。
第四、相对于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而言,防洪规划是一项专业规划。
二、防洪规划的种类。
防洪规划包括流域防洪规划、其他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规划及区域防洪规划。
流域防洪规划是指黄河、长江、松花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太湖流域的防洪规划;以一个行政区、经济区或地理区为对象制定的水害防治规划为区域防洪规划。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就《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就《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07.05.18•【分类】法律问答正文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就《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有关问题答记者问(2007年5月18日)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这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专项组织编制的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之一,也是第一个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流域防洪规划。
就《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水利部副部长矫勇。
记者:《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国家专项组织编制的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之一,也是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中第一个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流域防洪规划。
请问,这一规划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矫勇: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我国洪涝灾害十分严重。
为兴修水利,防治水害,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组织编制了七大江河的流域综合规划,防洪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没有针对流域防洪减灾编制专项的防洪规划,对流域防洪除涝进行系统的指导。
1998年1月1日和2002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分别颁布实施,这两部法律都要求水利部门依法编制防洪规划,为防洪规划编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1998年长江、松花江大水以后,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强了防洪建设,主要江河流域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现有的流域和重要区域的防洪减灾体系还不健全,部分北方多沙河流,由于多年不来洪水,淤积严重,河道萎缩,过洪能力严重降低;南方主要江河汛期洪水峰高量大,需要安全合理安排洪水;蓄滞洪区建设滞后,病险水库数量多、隐患大;防洪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依法行政、依法防洪还缺少有效的社会管理基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不断出现,对江河流域的防洪保安带来深刻影响。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我国许多地区已经淹不起,不能淹。
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防洪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珠江河口规划管理控制方案

附件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管理控制方案水利部珠江河口海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2015年2月目录前 言 (1)一、珠江河口概况 (1)(一)自然特性 (1)(二)社会经济 (3)(三)规划概况 (5)二、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管理控制方案编制的必要性 .. 9 (一)珠江河口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9)(二)规划管理控制的必要性 (15)三、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管理控制原则与目标 (17)(一)规划管理控制依据 (17)(二)规划管理控制范围 (18)(三)规划管理控制原则 (19)(四)规划管理控制目标 (19)四、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管理控制方案 (21)(一)规划管理控制方案 (21)(二)规划管理控制意见 (29)前 言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四大水系组成,涉及滇、黔、桂、粤、湘、赣等6省(自治区)和越南东北部,流域总面积453690km2。
西江、北江于广东省三水思贤滘相汇后注入西北江三角洲,东江于东莞市石龙镇汇入东江三角洲。
珠江河口是珠江流域的入海口之统称,包括八大口门区(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以及河口延伸区。
珠江河口不仅涉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6市,而且涉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珠江河口地处粤港澳经济发达地区,人类活动频繁,水沙条件复杂,治理任务繁重。
珠江河口具有泄洪纳潮、水资源利用、航运交通、水生态保护、岸线滩涂资源储备等多重功能。
保护珠江河口对于保障流域防洪、供水及航运安全,维持河口生物多样性,促进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央和广东省十分重视珠江河口的治理、开发和管理工作。
珠江委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组织编制了《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并先后通过国务院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