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共18页

合集下载

非糖尿病功能性肠病老年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临床研究

非糖尿病功能性肠病老年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临床研究

=
表�
研究组和对照组 SSR 波 Am p 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上肢 下肢 组别 例数 � � � A� m p( m V , � ) 肢数 � 值 � 值 A mp ( m V , � ) 肢数 值 对照组 腹泻组 便秘组 60 � 2.70 0 .25 56 5.68 3 <0 .0 10 1.78 0 .26 3� 8 2.3 3 0 .28 30 5.0 4 2b <0 .0 10b 1.4 2 0 .3 0 4� 0 2.3 9 0 .19 31 4 .961c <0 .0 50c 1.3 8 0 .24
2 � , w ma n-Ke ul sT e st ), re Te s t ), . 0 5 为检验水 均数差异 � 两两比较用 检验( Ne � 构成比分析用行 列表的 检验( Ch i Squa 取 = 0
准� 二� 结果 1 . 研究组 SSR 波引出率的变化 : 两组共检测 1 3 8 条上肢, 1 7 个 SSR 波, 引出 1 其中 对照组 56 个, 引出 率 93.3 % , 研 究组 61 个, 引出率 7 8 . 2%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 0 1 ), 研究组引出率低于对照; 检测下 肢 1 38 条, 引出 10 8 个 SSR 波, 其中 <0 .0 1) �亚组分析显示, 腹泻组和便秘 > 0 . 0 5) , 见表 1� <0 . 0 1) �腹泻组� 便 � 7% , 8%, 对照组 52 个, 引出率 8 6. 研究组 56 个, 引出率 71. 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 � SSR 波引出率均显 著低于对照组( < 0 .0 1) , 组上下肢 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 ( (1 .36

皮肤交感反应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皮肤交感反应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支配 汗腺 , 前 后 均 为胆 碱 能 C类 纤 维 , 后 末 梢 节 节
上肢 S R 出现率 为 7 , S 3 下肢 仅为 5 。 2
2 2 性 别 .
释放 乙酰 胆碱呈 毒 蕈碱样 反应 , 奋 时泌汗 。 兴
1 2 S R获 得 . S
无 明 显 差 别 。有 文 献 报 道 男 性 左 右 侧 肢 体
传出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密切相关泌汗纤维不交叉在脊髓起于胸1以下胸腰段侧角上肢来自胸2至胸8或9节段下肢来自胸10至腰2或3节段循周围神经血管周围支配汗腺节前后均为胆碱能c类纤维节后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呈毒蕈碱样反应兴奋时泌汗
维普资讯
临 床 神 经 电生 理 学 杂 志 。 0 7年 6月 。 1 第 3期 . o r ao l i l lcrn u。 h s lg ( hn )J n 0 7 Vo.1 。 . 20 第 6卷 J un l f i c et。 e rp y i 。 y C ia .u e2 0 . 1 6 No 3 C n aE o
关, 主要 为 A 类有 髓 粗 径 纤 维 , 叶可 能 参 与 S R 额 S 引 出 , 叶参 与 波幅 调整 。传 出与 下丘脑 、 干 网状 顶 脑
2 S R 影 响 因素 S
S R是 多 突触 反射 , 激 方 法 多 , 响 因 素多 , S 刺 影
结构密 切相 关 , 泌汗纤 维 不交叉 , 脊髓 起 于胸 1以 在
下胸腰 段 侧角 , 上肢来 自胸 2至胸 8或 9节 段 , 肢 下 来 自胸 1 O至腰 2或 3节 段 , 周 围神 经 、 管 周 围 循 血
其 中皮 温 、 习惯 化影 响最 大 。
2 1 年 龄 .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附66例报告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附66例报告

新医学2008年4月第39卷第4期[2]张宝仁。

徐志云。

邢建iIII.单纯二尖瓣置换术3416例疗效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4):196-198.[3]C0xJL,sCHuEssLERRB。

BOINEAUJP,eta1.7n他devd.opmentoftIlema∞procedu弛f曲tIleh啪entof8ni8lfibrillati∞[J].sem.m7rhor∽cardiovascsuIg,2000,12(1):2一14.[41ABREUFILH0CA,USBOALA。

DALLANLA,etaLE伍∞.ti砌伪softllem矗跣pmcedu把啦ingc∞led硒pIadiolreql地ncyab-舢∞inpatientsw汕pe舯肋entahial6¨llali伽aIIdrheum日licmitralvalvedisea∞[J].circull岫彻,2005,112(9suppl):120一125.[5]KHARGIK,KEYHAN·FAIsAFlA,Hul’IENBA,elaLsurgi—cBl缸e曲memofatrmfi“lI撕∞[J].m脯∞IIril吼8chefth髓Elek.坤h埘ol(德文),2007,18(2):68_76.[6]丁平,李莉,徐志云,等.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预防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房颤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3):215之18.(收稿日期:200r7一12—25)(编辑:洪悦民)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附66例报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610031)陈兰赵新[摘要]目的:探讨检测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IIlp8tlleticskinre8pon∞,SSR)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6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A组26例(有自主神经功能症状患者)及糖尿病B组40例(无自主神经功能症状患者),对2组进行上、下肢的SSR检测;并与5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比分析。

皮肤交感反射及其临床应用 PPT课件

皮肤交感反射及其临床应用 PPT课件
3
由于SSR波形不稳定和多次刺激其波幅的适应 性,限制了该检测方法的广泛应用
九十年代初Rossini、Uozumi、等先后用磁刺 激头部和下颈或下腰部诱发出与交感神经节后 纤维有关的稳定、清晰的SSR,而未产生明显 的适应性,这样使SSR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4
二 . SSR 的 生 理 基 础 和 解剖 通 路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属B类纤维,传导速度快且 短;节后纤维属C类纤维,传导速度慢期且长。 因此,认为SSR主要反映的是交感神经节后C 类纤维的功能。
8
三.SSR的诱发方法及非 病理性影响因素
9
SSR 的诱发方法有多种,如电刺激掌心、食 指末端、腕部正中神经、肘部尺神经、下肢腓 总神经、双侧眶上神经或深吸气、听觉刺激、 电刺激和突发声刺激相结合等以及正在开展的 磁刺激。
33
尿毒症患者经常出现瘙痒,这是否与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有关?2001年Zakrzewska等对51例尿 毒症患者进行了SSR检测,经统计学分析,瘙 痒与少汗和病理性的SSR有相当大的相关性, 因此,Zakrzewska等得出结论:SSR在检测尿 毒症自主神经病变时是一有用的手段。
34
常见的周围神经病与SSR
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Hagbarth 开始使用微电极记录它,但因技术复杂,和 有创性,未能推广。
八十年代中期,Shahani等首先应用电刺激腕 部正中神经的方法,用表面电极在对侧掌心、 足心记录到SSR。其方法简便,且为无创性, 由此而逐渐在临床开始应用,特别是用于对 周围神经病的研究。
18
同年,Rossini等将磁刺激器置于C3、C4大脑 皮层运动区(按国际10-20电极安放法)行 经颅磁刺激,刺激强度为诱发出对侧手抽动 域值的20%以上,可在手掌、足底、会阴记 录到SSR,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39±0.09秒; 1.96±0.10秒;1.40±0.18秒。平均波幅为 454±201µV;126±55µV;136±97µV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进展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进展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进展关键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定量检测临床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是检测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电生理方法,是由内源或外源性刺激所诱发的皮肤瞬时电位变化。

它来源于交感神经传出纤维释放的冲动,诱发汗腺的同步活动,属于催汗运动[1]。

ssr检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临床植物神经检查方法诊断价值不太确切,虽然valsalva试验、心电图r-r间期变化的监测和体位性血压改变的测量等检查在神经科临床有一定诊断意义,但其敏感性、重复性和可靠性差,仍不能较全面反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ssr的研究和应用为临床诊断交感神经病变提供了一个敏感、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

20世纪70年代,ssr检测法用于精神生理学研究,以观察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相应的生理作用,这种生理现象称为心理电流反射。

80年代,shahani等首先应用电刺激腕部正中神经的方法[2],用表面电极在对侧掌心、足心记录到了一个双相电位,称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其方法简便,且无创性,从而逐渐在临床应用。

90年代初uozumit等用磁刺激头部和下颈或下腰部诱发出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有关的稳定[3]、清晰的ssr,而未产生明显的适应性,这样ssr 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ssr的发生机制目前ssr的解剖通路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它是一种多突触反射。

其中枢段包括:下丘脑、脑干、边缘系统、脊髓中间侧柱;下丘脑后部和中脑网状结构是产生ssr的最重要神经结构。

其周围段为交感神经节,节前、节后纤维及皮肤汗腺。

电刺激正中神经时,冲动经周围有髓感觉纤维传入,经中枢突触传递后,再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椎旁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传出,兴奋皮肤上的汗腺,在该皮肤表面即可记录到ssr。

在内、外源因素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上述通路产生ssr。

主要影响因素皮肤温度:皮温对无髓的交感神经节后c纤维有一定影响。

测定皮肤交感反应时,室温应22~25℃,皮肤温度应保持32~36℃,资料显示皮温<30℃时记录不到ssr。

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40例分析

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40例分析
b o l S a n r a SR s i i c n l o r l td t h u o n c n r e s mp o ,p t l gc h g s o e i h r m Wa sg f a ty c reae o t e a t mo i e y t ms ahoo i a c a e fp rp e a n i v l n l
n u o ah dtebo dgu o elv l b t a ohn owi i ee u ain Co cu in S R n e rp tya lo lc s e , u dn tigt d t da tsd rt . n h e h o h b o n lso s S ia s
ltn is a d a l u e fS R b t e n t o p ( <0O1 . S R a l eii d ce r n 3 e ty ae ce mpi d so S ew e wo g u s P n t r . ) S w s al l t lal i 0 h a h ce y l
An l s s o y pa h t c S i Re p ns n 4 t e s wi h a y i fS m t e i k n s o e i 0 Pa i nt t
Di be es a t
Z HANG Yu n—qa in, L I i C a E n, AO L n—fn J ag
b o l r s o s s i S n s o e r ln ai fl e c e r a e d c e s i a n r a e p n e n S R, a d h w d p oo g t n o t n y a d r ma k l e r a e n a p i d . T e m o a n b s m lu e h t

帕金森病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临床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临床分析

50’主垦塞旦韭丝壅痘盘查!!!!生!!旦箜!i鲞筮!!塑曼蔓!!!!』!!!!型生£!!笪!!!盥!!!业!垡!塑!塑堕!垫!!!∑!!:!i堕!:!!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的循环障碍,病变累及中脑、丘脑、小脑、颞叶内侧及枕叶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TO B S。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眩晕,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改变等。

有报道占脑梗死的7%[“。

3.1病因及危险因素本组均为急性起病,多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96.8%)。

主要病因为血栓形成、栓塞,其次为血管变异。

危险因素以高血压最常见,本组71.9%有高血压病史;本组9例为心房颤动患者,所以房颤是本病危险因素之一;其他为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等。

3.2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及幻觉:可表现为嗜睡、昼夜睡眠倒错、昏睡及昏迷。

其中以嗜睡最多见(40.6%),2例发病即昏迷,3例进行性昏迷。

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不能通过受累的上行网状结构激活系统将外界刺激上传大脑皮质,导致大脑皮质兴奋性下降。

本组视幻觉3例,幻觉的产生与大脑脚后部及上部桥脑被盖内侧纵束附近受累有关。

(2)眼球运动及瞳孔改变:是T O B S的主要表现之一[4],本组占78.1%;中脑导水管腹侧被盖内侧缺血时,E--w核受累,出现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动眼神经核或根受累,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中脑顶盖病灶(常为双侧),可出现垂直注视麻痹;内侧纵束受累可出现核间性眼肌麻痹。

(3)眩晕及呕吐:前庭神经核受损所致,本组12例(37.5%)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因此当患者眩晕就诊时应警惕T O B S,如果眩晕伴一侧肢体活动不利时,更要想到T O BS可能。

(4)偏盲11例(34.4%),皮质盲7例(21.9%),为单侧或双侧大脑后动脉梗死累及枕叶。

(5)运动障碍:可表现为偏瘫或四肢瘫,本组17例(53.1%),因病灶或水肿波及皮质脊髓束所致。

3.3影像学改变32例患者共有病灶数98处,平均每个患者病灶数为3.1个。

糖尿病者患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F波的观察

糖尿病者患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F波的观察
s c i l T h bn m iy r t owe i e w a gh h n uppe i b.The a or iy r t wav pe tvey; e a or t a e ofl r lm s hi er t a r lm bn m t a e ofF e
An o s r a i n o y b e v to fs mpa h tcs i e p ns S t e i k n r s o e( SR)i a e i n di b tc
ZHANG a q n, Xu n i ZHANG e y a CHU n, t l W n u n, I a e a
no tc m e ho o de lw ih au o m i r e dy f s i t d t a t t no c ne v s unci ton.
[ e od] Da ei n uo ah ;y ah t knrso s ; a e K yw rs i t e rp t yS mp tei s i ep n eF w v b c c
[ 摘 要 ] 目 的 : 讨 交 感 神 经 皮 肤 反 应 ( S 及 F波 在 糖 尿 病 周 围神 经 病 中 的 诊 断 价 值 。 方 法 : 探 S R)
对3 O例糖 尿病 患 者 进 行 常 规 S R 及 F波 检 测 , 与 3 S 并 O例 正 常人 的 检 查 结 果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 结 果 :与
7 (o r l s r s e tv l ;h mp i d fS R s 7 ( p e i b ) a d 7 ( o rl 5 1 we i mb ) e p c i e y t e a l u e o S wa 0 t u p rl m s ,n 5 1 we i ) e me r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