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脑卒中伴发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脑卒中伴发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t n in As a s p lme tlme o S R i ep u k n ig o i . e s . u p e n a t d, S s h l f li ma i g d a n s o h n s
lg ,in C t Jl rvn e 1 2 1 2 De at n f u oo , id n s i l n L n tn D sr tJl t ,i e e J i i in P o ic ,3 0 3; . p r l y, i me t rlg T e o gHopt o ga it c ,i nCi J— o Ne y ai i i y
关 键 词 :脑卒 中伴发 高血 压 ; 自主神 经功 能 ; 交感神 经皮肤反 应
文献标 识码 :A 中图分 类号 :R 6 . 9 51
A i g o tc v l f s m p t e i k n r s o s n sr k a i n s wih h — d a n s i a ue o y a h tc s i e p n e i t o e p t t t y e
ra f inCt,inCt,inPoic , 0 0 C ia euo l i Ji i Ji rvne 12 0 , hn ) Ji y l y l 3 A src :Ob ci T x l etedan scvleo m a e csi rso s ( S b ta t j t e oepo i ot au fs p t t kn ep ne S R)i p t nswt s k e v rh g i y h i n a e t i t e i h r o
120 ) 300
要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 ) S R 在脑卒 中伴发高血压患者 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0例脑 卒

皮肤交感反应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价值分析

皮肤交感反应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价值分析

皮肤交感反应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价值分析张云茜;杨晓平;罗丽华;刘姚;王建林【摘要】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10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1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进行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S)和 SSR检测。

结果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异常比例高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损害的程度重于上肢(均P<0.05);四肢NCS 正常的52例糖尿病患者中SSR异常率达67.3%(35/52)。

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SS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单独应用SSR 检测的总异常率为81.5%,应用 NCS检测的总异常率为74.0%,两种检测技术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 SSR联合NCS检测的总异常率高达90.0%,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联合检测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NCS检测的异常率(均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且以小纤维神经受累为主,随症状出现周围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

NCS是诊断 DPN的基本检查,将其与 SSR联合进行检测,能明显提高亚临床型DPN的早期检出率。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kin sympatheticresponse(SSR)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Methods Sensory and motor nerve conductionstudies(NCS),SSR in both upper and lower limbs were measured in 2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in which 100 cases had the symptom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symptomatic group),100 cases did not have the symptom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non-symptomatic group),and 60normal subjects were set up as controls.Results In the diabetic group,the ratio of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abnormal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otor nerve,and the severe extent of neuropathy in lower extremity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upper extremity (all P<0.05).The abnormal rate of SSR was 67.3%(35/52)in the 52 patients with normal neural conduction in their extremities.The abnormal rate of SSR in symptomat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symptomatic group (P<0.01).The total abnormal rate of SSR was 81.5% and that of NCS was 74.0% in the diabetic group,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abnormality rate between SSR and NCS used alone (P>0.05).The whole abnormal rate diagnozed by combining the SSR and NCS test together was 90.0% in the diabetic group,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with the NCS test used alone,and symptomatic group and non-symptomatic group also got the same detection rate (all P<0.05).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hold peripheral neuropathy to different extent in the early non-symptomatic stage.At this time,sensory,motor and automatic nerves may be sufferedfrom.Moreover,the small fiber is affected earlier than other nerve fibers.Along with the emerge of symptoms,peripheral neuropathy aggravated over time.NCS is a necessary test for diagnosing DPN.Early diagnosis rate of subclinical neuropathy will be obviously elevated owing to combination of the NCS and SSR tests.【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658-661)【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皮肤交感反应;神经传导【作者】张云茜;杨晓平;罗丽华;刘姚;王建林【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昆明 650021;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医院内科,云南昆明 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昆明 650021;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昆明 650021;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昆明 6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是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

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

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

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刘效巍;王洪志;许晶;高淑敏;宋春莉;周丽娜;李秀敏【摘要】[目的] 探讨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症状组(有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表现者)13例,无症状组29例,进行定量感觉检查(QST)[包括温度觉阈值检查(QTT)和振动觉阈值检查(QVT)]及交感皮肤反应(SSR)检测,同时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无论是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糖尿病患者QTT的异常率(分别为92.30%、72.41%及78.57%)均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异常率(分别为76.92%、37.93%及5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2) 无论是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糖尿病患者QTT 的异常率(分别为78.57%、92.30%及72.41%)均高于QVT的异常率(分别为42.86%、46.15%及41.4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3)无论是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QST联合SSR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6.55%及92.85%)明显高于单独使用QST(分别为72.14%及78.57%)、SSR(分别为48.27%及51.72%)或SNCV(分别为37.93%及5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QST联合SSR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最高,可用于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筛选检查.【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4页(P551-554)【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定量感觉检查;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作者】刘效巍;王洪志;许晶;高淑敏;宋春莉;周丽娜;李秀敏【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3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R741.04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其起病隐袭,发病率和致残率高。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R-R间期变化率联合检测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价值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R-R间期变化率联合检测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价值

分(63 ) 8 .7 略高 于 A B C D 3 2 1 3处 方 配 比的平 均 综 合 评分 (6 1 ) 故 A B C D1为 更 优 的选 择 方 8 .6 , 221
案。
3 讨 论
后的基质处方制备的地塞米松萘普生复方乳凝胶
基 质兼 有乳 剂 和凝 胶 的特 性 , 质量 稳定 , 合 药用 符
( 稿 日期 :0 1 一4 收 2 1 5D )
交 感神 经 皮 肤 反 应 和 R R间期 变 化 率联 合检 测 — 心 血 管神 经症 的 临床 价 值
袁 小 兰 杨四 清 , (. 汉市洪 山区磨 山社 区卫 生服 务 站 , 1武 湖北 武汉 407 2武 汉太 学 申南 医院 神经 内科 ) 304;
安徽 医科大学学报 ,0 0 3 ( ) 1 20 ,5 5 :9
[ ] 海敏. 剂型凝胶基 质的配制 [] 中国医院 药学杂 4蔡 乳 J.
志 ,0 12 ( ) 4 1 2 0 ,17 :3
在本实验中成为主要影 响因素, 而卡波姆用量则 成 为第 二 主要 因 素 。卡 波 姆 用 量 在 10 与 1 .% . 5 %差别 不 太 大 。乳 化 剂 在 本 实 验 中相 对 影 响少
标准。 参考 文献 :
[] 继华, 1刘 刘秋 莹. 类风 湿性 关 节 炎 的 药物 治 疗 现 状
卡波姆- 0 9 是常用的外用凝胶基质, 4 其分子中 含有大量的游离羧酸基团, 在碱性条件下羧酸基被 中和后 , 粘度增 大 , 可形成凝 胶 ( 粘度 在 6—1 l之间 最大) 。三乙醇胺的加入量随卡波姆- 0的量而相 9 4 应地变化 , 因此在本实验中未将 p H值作为考察 因 素, 采用三乙醇胺使其 p H保持在 70 . 左右。

皮肤交感反应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皮肤交感反应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支配 汗腺 , 前 后 均 为胆 碱 能 C类 纤 维 , 后 末 梢 节 节
上肢 S R 出现率 为 7 , S 3 下肢 仅为 5 。 2
2 2 性 别 .
释放 乙酰 胆碱呈 毒 蕈碱样 反应 , 奋 时泌汗 。 兴
1 2 S R获 得 . S
无 明 显 差 别 。有 文 献 报 道 男 性 左 右 侧 肢 体
传出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密切相关泌汗纤维不交叉在脊髓起于胸1以下胸腰段侧角上肢来自胸2至胸8或9节段下肢来自胸10至腰2或3节段循周围神经血管周围支配汗腺节前后均为胆碱能c类纤维节后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呈毒蕈碱样反应兴奋时泌汗
维普资讯
临 床 神 经 电生 理 学 杂 志 。 0 7年 6月 。 1 第 3期 . o r ao l i l lcrn u。 h s lg ( hn )J n 0 7 Vo.1 。 . 20 第 6卷 J un l f i c et。 e rp y i 。 y C ia .u e2 0 . 1 6 No 3 C n aE o
关, 主要 为 A 类有 髓 粗 径 纤 维 , 叶可 能 参 与 S R 额 S 引 出 , 叶参 与 波幅 调整 。传 出与 下丘脑 、 干 网状 顶 脑
2 S R 影 响 因素 S
S R是 多 突触 反射 , 激 方 法 多 , 响 因 素多 , S 刺 影
结构密 切相 关 , 泌汗纤 维 不交叉 , 脊髓 起 于胸 1以 在
下胸腰 段 侧角 , 上肢来 自胸 2至胸 8或 9节 段 , 肢 下 来 自胸 1 O至腰 2或 3节 段 , 周 围神 经 、 管 周 围 循 血
其 中皮 温 、 习惯 化影 响最 大 。
2 1 年 龄 .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附66例报告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附66例报告

新医学2008年4月第39卷第4期[2]张宝仁。

徐志云。

邢建iIII.单纯二尖瓣置换术3416例疗效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4):196-198.[3]C0xJL,sCHuEssLERRB。

BOINEAUJP,eta1.7n他devd.opmentoftIlema∞procedu弛f曲tIleh啪entof8ni8lfibrillati∞[J].sem.m7rhor∽cardiovascsuIg,2000,12(1):2一14.[41ABREUFILH0CA,USBOALA。

DALLANLA,etaLE伍∞.ti砌伪softllem矗跣pmcedu把啦ingc∞led硒pIadiolreql地ncyab-舢∞inpatientsw汕pe舯肋entahial6¨llali伽aIIdrheum日licmitralvalvedisea∞[J].circull岫彻,2005,112(9suppl):120一125.[5]KHARGIK,KEYHAN·FAIsAFlA,Hul’IENBA,elaLsurgi—cBl缸e曲memofatrmfi“lI撕∞[J].m脯∞IIril吼8chefth髓Elek.坤h埘ol(德文),2007,18(2):68_76.[6]丁平,李莉,徐志云,等.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预防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房颤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3):215之18.(收稿日期:200r7一12—25)(编辑:洪悦民)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附66例报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610031)陈兰赵新[摘要]目的:探讨检测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IIlp8tlleticskinre8pon∞,SSR)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6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A组26例(有自主神经功能症状患者)及糖尿病B组40例(无自主神经功能症状患者),对2组进行上、下肢的SSR检测;并与5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比分析。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进展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进展
3 1 波 形 .
语 , 中 以 S R更 多 被 引 用 。 其 S S R是 一 种 由内 源或 外 源 性 刺 激 诱 发 的多 突 触 交 感 神 S 经 反射 。 内源 性刺 激 如 咳 嗽 、 呼 吸 等 , 源 性 刺 激 如 电刺 深 外 激 、 刺 激 和 听觉 刺 激 等 。这些 刺 激 经 由粗 大 的有 髓 感 觉 纤 磁 维或 听神 经 传 人 , 由催 汗 的 交 感 纤 维 传 出 。 但 S R 的 中枢 S
维普资讯
实 用 临床 医学 2 0 0 8年 第 9卷 第 4期
P a t a C ii l dcn , 0 8 V l , o rc cl l c i n a Me i e 2 0 , o 9 N 4 i
交 感 神 经 皮 肤 反 应 的 研 究 进 展
感神 经 皮 肤 反 应 ( y ah t kn rs o s , S 等 诸 多术 s mp t ei s i e p n e S R) c
激 相 比 , 刺 激 为无 痛 性 刺 激 , 且 直 接 刺 激后 根 神 经 , 人 磁 并 传 冲动强 , 同步 性 好 , 明 显 的 适 应 性 , 目 前 认 为 诱 发 S R 无 是 S
处 胫 后 神 经 , 激 持 续 时 间 0 1 0 2ms 刺 激 强 度 1 ~ 刺 . ~ . , O
3 0 mA, 予 无规 律 刺 激 , 激 间 隔 >6 以 减 少 受 刺 激 部 给 刺 0s,
位 的 适 应 性 。 整 个 实 验 不 超 过 1 n 。 左 右 侧 记 录 的 S R 5mi S
文 就 S R 的反 射 机 制 、 测 技 术 、 S 检 主要 观 测 参 数 及 其 临 床 应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应用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应用


6例2 4 型糖尿病患 者进 行交感神经皮肤反 应检测 , 并与 6 例健康者对 比分析 。结果 0
论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是检测糖尿病 自主神经损害的敏感方法 。
两组 SR的潜伏期 、 幅 比 S 波
较 有非 常显 著性 差异 ( P<0O )T D .1 ,2 M组病程 <5 年与 > /5年 比较 , 潜伏期 、 波幅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P>00 ) .5 。结 关键 词 2型糖尿病 交感神经皮 肤反应 自主神经病变
控制 在 3 ℃ 以上 , 2 4对表 面 电极 进行 记 录 , 用 电极 作 分别 置于 左右 手 心 、 心 、 右 手 背及脚 背 , 激 电 脚 左 刺 极置 于右 上 肢 正 中神 经 腕 部 , 极 朝 向近 体 端 , 负 地 线置 于右 上 肢 。刺 激 电 流 3m 0 A左 右 , 描 速 度 为 扫 10m / , 00 sd带通 为 0 1 10 z连续 刺 激 2次 , 次 . 0H , 每 间 隔 1 2分 钟 , 最 小潜 伏 期 、 高 波 幅值 。测 量 ~ 取 最
维普资讯
逝 基 鳖 塑 堂
笙 :笙三塑 量
l9 6
交感神 经 皮肤 反 应 在 糖 尿 病 自主 神 经 损 害 中的应 用
王玲玲
( 州 医院 ,浙 江 台州 3 70 ) 台 100

要 目的 探讨 交感神经皮 肤反 应 (S 检测在 2型糖尿病 ( 2 M) SR) T D 自主神经 损害 中的价值 。方 法
潜伏期为起点到第一个阴性波的起始点 , 幅为最 波 大阴性波到最大阳性波 的峰值 。异常结果判定 : 波 形缺失 , 伏期 延 长 { 于对 照 组 的 ( +25 ) , 潜 大 .s }波 幅降低( 于对照组的最小值) 低 、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表示为( s, . 牙± )采用 t 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14卷第12期MMJC ,Dec 2012,Vol 14,No.12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 )是指人体在接受刺激后出现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射性电位,是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方法之一[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该项技术的逐步成熟,SSR 在脑梗死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疾病及失眠、抑郁症等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现把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1SSR 在脑梗死中的应用Korpelainen JT 等[2]通过58例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的对照性研究显示,大脑和脑干梗死患者SSR 幅度显著降低,潜伏期延长。

脑梗死急性期和缓解期SSR 幅度均降低,而只有脑梗死急性期的潜伏期延长。

刘萍等[3]对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SSR 异常率为40.4%,主要表现为SSR 波形缺失、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SSR 异常以基底节-丘脑最高(55.56%),皮质-皮质下次之(36.96%),脑桥最低(28.57%)。

其中,异常SSR 在皮质-皮质下及基底节-丘脑组绝大多数表现为双侧(82.35%、86.67%),而脑桥组则全部为双侧。

同时发现,波形缺失患者肢体瘫痪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严重,日常生活能力差。

陈寅等人同时发现[4],脑梗死组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MCAI )者单侧SSR 异常率明显高于脑干梗死组(P <0.05),但脑干梗死组双侧SSR 异常显著高于MCAI 组(P <0.01)。

提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可能是中枢交感神经催汗纤维的起点或者说交感神经催汗纤维接受来自对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传出冲动。

1.2SSR 在脑出血中的应用张福全等对38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显示[5],急性脑出血后脑心综合征患者SSR 异常率达86.8%,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波幅率增高和波形缺失,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01);同时,多数患者出现ST-T 改变和心律失常。

因此认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测定SSR 可能有助于脑心综合征的诊治及病情的判断。

1.3SSR 在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宋景贵等对55例脑卒中患者的对照性研究发现[6],卒中后抑郁症患者SSR 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异常率达87.3%。

进一步研究证实[7],卒中后重度抑郁患者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比较,SSR 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更为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 <0.01)。

因此认为,SSR 不仅可反映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损害情况,还能反映抑郁症的病情严重程度。

SSR 检测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1.4SSR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SSR 中枢传出部分包括延髓上结构、延髓、脊髓,最后通路为交感节后神经元C 类无髓鞘胆碱能纤维。

Nair KP 等[8]对37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常常参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信号的传入,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脊髓传入与膀胱感觉传入通路密切相关。

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脊髓受损部位、损伤严重程度都有极大关系。

彭超等研究发现[9],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刺激4个部位(左、右掌心,左、右心)记录SSR 引出率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 <0.05),提示SSR 可作为SCI 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评估的方法之一。

1.5SSR 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Deniz Yerde -len 等[10]对1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研究显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参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过程,SSR 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孙瑶等研究发现[11],格林巴利综合征组SSR 异常率占76.92%(20/26,其中波形消失5例、波幅减低15例),潜伏期均在正常范围。

26例患者中,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占42.31%,自主神经症状的出现率与SSR 的异常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

因此认为,SSR 可作为评价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能发现尚无临床症状的自主神经损害。

1.6SSR 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和Shy-Drager 综合征中的应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合并自主神经症状的作者单位: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宋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周艳英)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宋迎周艳英127··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14卷第12期MMJC,Dec2012,Vol14,No.12GBS患者病情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

临床研究发现,GBS患者SSR上下肢波幅显著降低,但SSR潜伏期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变化。

提示GBS患者交感神经受损多影响SSR波幅,而不影响SSR潜伏期[12]。

此外,Shy-Drager综合征患者SSR潜伏期较波幅受累相对较晚,SSR能够早于临床症状反映出汗腺活动受损,有助于发现亚临床病变[13]。

1.7SSR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于苏文等对62例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研究显示,多数PD患者(69%)SSR异常,表现为SSR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明显降低,与正常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

因此认为,SSR可作为评价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14,15]。

此外,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而加重,PD患者SCOPA-AUT评分与上、下肢SSR波幅呈负相关,SSR和SCOPA-AUT 可作为评价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量化临床指标[16]。

2周围神经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1SSR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糖尿病早期主要累及的是无髓小纤维,所以自主神经小纤维神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Nazhel等研究发现,70%临床无症状及体征的糖尿病患者SSR潜伏期异常,提出SSR潜伏期测定是评价糖尿病亚临床交感神经系统病变的客观方法[17]。

张燕等[18]对73例糖尿病患者的分析研究显示,SSR 异常率达75%,其中上肢SSR异常占36%,潜伏期延长占27%(同时伴波幅降低占11%);下肢SSR异常占62%,潜伏期延长占45%(同时伴波幅降低占15%),文献报道一致[19]。

因此认为,SSR不仅对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进行评价,还能发现亚临床病变,在周围神经疾病中SSR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是反映外周交感神经活性的可靠指标。

2.2SSR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杜好瑞等对32例失眠症患者的分析显示,失眠症患者SSR起始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健康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同时发现,失眠症患者SSR潜伏期与REM睡眠时间呈负相关,SSR波幅与总睡眠时间和REM睡眠时间正相关,而SSR测量值与其他睡眠参数无相关性[20]。

2.3SSR与惊恐障碍患者的关系刘效巍研究发现[21],惊恐障碍患者(PD)治疗前,SSR波幅高于健康人组;治疗后,PD患者SSR波幅渐下降,至治疗24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果提示:PD患者SSR 变化与临床状态有关,且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3展望随着近年来SSR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SSR作为一种简单、无创、敏感、客观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方法之一,其在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Neumann E,Blanton R.The early history of electrodeermal re-search[J].Psychophysiology,1970,6:453-4582Korpelainen JT,Tolonen U,Sotaniemi KA,et al.Suppressed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in brain infarction.Stroke,1993,24(9):1389-13923刘萍,王世民,张雪青,等.急性脑梗死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与临床相关性研究.J Apoplexy and NervousDiseases,2009,26(5):592-5944陆寅,刘运林,周广安,等.脑梗死部位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1):73-745张福全,孔德枝,刘恒方,等.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动态心电图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5):10-136宋景贵.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事件相关电位对照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论文,20007付秀全,张标,陈纯,等.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西部医学,2010,22(8):1489-14908Nair KP,Taly AB,Rao S,Murali T.Afferent pathways of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in spinal cord:a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J Neurol Sci,2001,187(1-2):77-809彭超,许光旭,王红星,等.脊髓损伤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变化.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9):716-72010Yerdelen D,Erol T,Karatas M.Selective autonomic screening in Guillain-Barrésyndrome.Neurol India,2010,58(3):398-40211孙瑶,谢炳玓,姚源蓉.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R-R间期变化率对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自主神经损害的意义.山东医药,2011,51(9):4-612常虹.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R-R间期变异率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应用.天津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1,413常虹.Shy-Drager综合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R-R间期变化的研究.天津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1,414于苏文,祝育青,赵建法,等.帕金森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4):328-33015石伟纲,李小静.帕金森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山东医药,2012,52(25):36-3716焦玲,王立侠,楚兰.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6):89-9117Nazhel B,Yetkin I,Irrkec C,et al.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in diabeticneuropathy[J].Electro-encephalogr Clin Neurophysiol,2002,42(3):181-18518张燕,李贺娟.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9,15(18):47-48128··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14卷第12期MMJC,Dec2012,Vol14,No.1219喻红霞.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对2型糖尿病植物神经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8320杜好瑞,穆俊林,赵洪.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结构改变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8):458-47621刘效巍,许晶,宋春莉.惊恐障碍患者交感皮肤反应检测的意义[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5,14(3):135(收稿:2012-11-05)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