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PPT课件

基因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基因治疗技术难度较高, 成本也相对较高。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策略
细胞治疗策略包括CAR-T细胞疗法、TILs细胞疗法等。这些策略可以通过培养具有抗肿 瘤作用的T细胞、改造肿瘤细胞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
细胞治疗的挑战
02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
对于单发或数量较少的脑转移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迅速减轻 肿瘤压迫,缓解症状。
手术联合其他治疗
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可联合放疗或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
通过高能射线对全脑进行照射,杀死肿瘤细胞,缓解症状。
立体定向放疗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剂量控制,对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 伤。
细胞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 细胞治疗技术难度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史等。
症状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等。
诊断过程
影像学检查(CT、MRI)及病理学诊断。
治疗过程解析
手术切除
手术适应症、手术过程及并发症处理。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或注射化疗药物,杀死肿瘤 细胞,控制肿瘤生长。
靶向药物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 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03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 瘤类型和位置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肺癌脑转移瘤病例分享

* NCCN, 2014 * * 2010年AANS CNS《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 * *RTOG90-05, 2000
1-3个病灶
>3 个病灶
NCCN建议>3个病灶行WBRT,对于瘤荷较小的患者也可考虑SRS。
Summary 1
• NCCN推荐WBRT标准剂量分割为 30Gy/10f, 此外对一般 情况稍差的患者也可考虑 20Gy/5f。
J Clin Oncol 31:895-902.
没有4级毒性反应,三名患者因3级皮疹需要减少剂量。
J Clin Oncol 31:895-902.
Summary 2
– TKI能穿透血脑屏障,对NSCLC脑转移患者具有
较好效果,且耐受良好。
– TKI已被证实可以延长总生存、改善生活质量,对
于传统治疗外提供新的选择。
• 对于单发病灶,可仅行SRS治疗,或术后加用WBRT,单 纯WBRT是不够的。
• 术后 WBRT 可以延长总生存。 • 1-3个病灶,局部治疗(SRS/手术)联合 WBRT有助于改
善局控率。 • >3 个病灶病灶应将WBRT作为标准治疗,SRS多应用于
肿瘤负荷较小的患者。
TKI用药
TKI
✓ TKI单药治疗 ✓ 全脑放疗后TKI巩固治疗 ✓ TKI联合全脑放疗同步 ✓ 进展继续续TKI用药 ✓ 原TKI加量—高剂量厄洛替尼 ✓ 改变用药方式—脉冲剂量厄洛替尼给药 ✓ 换用一种TKI—原吉非替尼换成厄洛替尼或ALK抑制剂
肺癌脑转移瘤病例分享
提纲
背景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结合靶向治疗病例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化疗复发结合替莫唑胺治疗病例
背景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脑”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脑转移瘤可与肺原发灶同时发现,亦可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进而发现肺原发灶。
因为肺癌脑转移是非常严重的病情,所以药代邮重点将其症状和治疗方案在本篇文章中详细进行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肺癌脑转移是患者常见的病症肺癌脑转移以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约60%的脑转移是由肺癌转移所致。
小细胞肺癌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而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病例尸检中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其中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较多见,鳞癌次之。
根据权威临床资料统计大约有40%的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
70%以上的脑转移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
肺癌脑转移的原因肺癌脑转移主要是由于脑血管与供应大脑的椎动脉、静动脉丛之间存在大量的吻合支,致使肺癌细胞可以不经肺毛细血管的过滤作用,直接经心脏、颈动脉至脑而发生血液转移。
造成了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
肺癌脑转移早期症状从临床早期肺癌脑转移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或少数病人表现为对外周(人或物)不感兴趣,即谓“无欲状”,亦可表现为嗜睡等非典型症状,易临床诊断时容易被忽视;肺癌脑转移中晚期症状一、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二、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三、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四、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五、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六、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该表现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脑膜转移瘤诊断与治疗PPT

预防措施和健康宣教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 治疗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 化学物质等
心理健康:保持乐观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家庭护理和康复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
放疗和化疗
化疗:通过药物杀死肿瘤细 胞,抑制肿瘤生长
放疗: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 杀死肿瘤细胞
联合治疗:放疗和化疗联合 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副作用:放疗和化疗都可能 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
脱发等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缓解症 状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微创手 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 损伤等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脑膜转移瘤诊 断与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脑膜转移瘤概述
脑膜转移瘤的诊断技术 脑膜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脑膜转移瘤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脑膜转移瘤的预防和护理
单击此处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章节副标题
预后和随访管理
预后:脑膜转移瘤的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类型、转移瘤的数量、位置和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随访管理: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预后因素: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转移瘤数量、位置、治疗方法、患者身体状况等
脑膜转移瘤的预防和护理
脑膜转移:肿瘤细胞在脑膜上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瘤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死亡
CSCO 乳腺癌指南骨转移脑转移等指南

来源:坏死、凋亡的肿瘤细胞或是肿瘤 细胞分泌的外排体。 长度:非常固定的几个片段,大约为60110bp1,2;主要以核小体的形式释放入 血。 半衰期:2小时 含量:约占整个循环DNA的1%,甚至只 有0.01%。
.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ER 和 PR 阴性、术后无病间隔期短、疾病进展迅速或激素受体阳性对内分泌治疗原发耐药者,
3
若单发骨转移或合并无症状内脏转移患者,应优先考虑单药化疗
4
对需快速控制症状或合并有症状内脏转移的骨转移患者可考虑联合化疗
5
对 HER-2 阳性骨转移患者治疗原则与其他部位转移患者相同,应优先考虑抗 HER-2 治疗
.
1.5
90-100 HER2阳/HR阴
-
90-100 HER2阳/HR阳
-
2.0
HER2阳/HR阳
-
-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GAP评分与预后
RTOG评分
0-1.0 1.5-2.0 2.5-3.0 3.5-4.0
总生存(月)
3.4 7.7 15.1 25.3
MDACC评分
0-1.0 1.5-2.0 2.5-3.0 3.5-4.0
使用前注意患者电解质水平,重点关注血肌酐、血清钙、磷酸盐、 镁等指标 ;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联合治疗时应每日补充钙和维生素 D (钙 1200-1500mg/d 及维生素 D3 每天 400-800IU );
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30ml/min) 的患者,应根据不同 产品的说明书进行剂量调整或延长输注时间;
2.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放疗主要包括全脑放疗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和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2024脑瘤NCCN指南解读

2024脑瘤NCCN指南解读前言脑瘤是指发生在脑部及脑膜的各种肿瘤,其种类繁多,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
脑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挑战性,因此,为了提高全球脑瘤治疗水平,制定了一系列脑瘤治疗指南。
本文档将重点解读2024年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脑瘤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脑瘤诊疗的最新建议。
指南概述NCCN脑瘤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脑瘤的分类及诊断2. 脑瘤的治疗原则3. 各种脑瘤的具体治疗建议4. 脑瘤的康复及护理脑瘤的分类及诊断脑瘤分类NCCN指南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将脑瘤分为以下几类:1. 胶质瘤2. 脑膜瘤3. 垂体瘤4. 神经鞘瘤5.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6. 血管源性肿瘤7. 其他罕见脑瘤脑瘤诊断脑瘤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程及既往史。
2. 体格检查: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水平、运动和感觉功能等。
3. 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4.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生物学特性。
脑瘤的治疗原则脑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脑瘤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大多数良性脑瘤,手术可达到治愈效果。
2. 放射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脑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
3. 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可用于脑瘤的治疗,尤其是对于胶质瘤等恶性肿瘤。
4. 生物治疗:针对某些脑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可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生物治疗手段。
5.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
各种脑瘤的具体治疗建议胶质瘤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瘤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可分为I-IV级。
1. 低级别胶质瘤(I-II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放射治疗或化疗。
肺癌脑转移的诊治PPT课件

诊断
• 鉴别诊断 • 原发脑肿瘤(良或恶性) • 脑脓肿 • 脑梗塞或脑出血 • 增强MRI鉴别
edema tumor
T1W
T2W
FLAIR
C+ T1W
??
T1W
M M
C+ T1W
治疗
• 手术治疗 • 立体定向放疗 • 全脑放射治疗 • 化学治疗 • 同步放化疗的应用
FIGURE 1. An axial, T1weighted MR image with double-dose 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 metastasis in a patient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size, demarcation, and location of this metastasis make it ideally suited for radiosurgery.
立体定向治疗
• 总疗效:局部控制率73-98% • Flickinger等(94年):剂量17.5Gy,
局控率85% • Shiau等:剂量≥18Gy,1年局控77-90%
立体定向治疗
• 尸检多发脑转移发生率高 • 单一病灶,应视为有多发微小灶 • 放射外科+全脑照射:局控率 ↑ • 多发脑转移灶潜在复发
概述
• 脑转移瘤是成人颅内肿瘤最常见的肿瘤 • 发病率比原发肿瘤高10倍 •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肿瘤发生播散,累及
脑组织,形成转移
概述
• 20~40%出现脑转移 • 肺癌18~64%、乳癌2~21%、黑色素瘤
脑转移瘤波谱诊断标准

脑转移瘤波谱诊断标准一、代谢物变化脑转移瘤的波谱诊断中,代谢物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磁共振波谱(MRS)中,脑转移瘤的代谢物主要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
正常情况下,NAA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中,其含量反映了神经元的密度和功能状态。
脑转移瘤发生时,由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浸润,神经元受损或破坏,NAA含量降低。
Cho和Cr含量的变化则与肿瘤的增殖和能量代谢有关。
一般而言,Cho含量增高提示肿瘤细胞活跃,Cr含量增高则可能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因此,通过分析脑转移瘤的代谢物变化,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二、血流动力学评估血流动力学评估也是脑转移瘤波谱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技术,可以评估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脑转移瘤通常表现为相对较高的血流灌注和血管通透性,在DCE-MRI图像上表现为早期强化和延迟强化。
通过分析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灌注量、血管通透性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恶性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分子标志物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脑转移瘤的波谱诊断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
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分子标志物,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肿瘤的性质和来源。
常见的分子标志物包括EGFR、VEGF、HER2等,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增殖能力和预后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这些分子标志物,可以为脑转移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方案。
四、影像学特征影像学特征是脑转移瘤波谱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过头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观察到脑转移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强化程度等信息。
一般来说,脑转移瘤多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缘模糊或毛刺状。
在MRI图像上,脑转移瘤通常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影,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强化。
通过分析这些影像学特征,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五、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脑转移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申文江北大医院100034恶性肿瘤脑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约20%~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脑转移,尤其是好发生在肺癌和乳腺癌患者。
临床、影像、和尸体解剖显示脑转移病例的一半是孤立性,另一半则为多发性。
多发转移病灶,70%在幕上。
脑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精神状态改变和限局性衰弱,大约一半以上病人有较明显症状。
接近一半的患者有明显脑转移体征,如癫痫发作,10%~20%的病人有步态共济失调。
脑转移的预后因素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一般都很差,最常用的预后分析系统是美国放射肿瘤协会(RTOG)根据递归分割分析(RPA)作出的分类。
根据患者确诊时的年龄、有无颅外转移灶、体能状态评分(KPS),及原发灶的状况,将预后分为3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表1)。
根据这个分析的结果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2.3个月~7.1个月。
Sperduto等根据RTOG脑转移数据库的分析结果建议用新的预后因子,另用3个指数,制定出修订版的预后评估量表(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GPA),用影像因子(转移个数)、中线偏移、全脑放疗(WBRT)后的反应,将预后状况分为0-4分,分值升高说明生存状况改进(表2)。
RTOG递归分割分析数据库认为,原发癌的情况对脑转移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对RTOG分级预后的评估量表的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1个,2-3个,或超过3个,对判断预后有价值。
两个评估系统都未提及原发癌的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表1.脑转移瘤RTOG RPA分级分级病例特点MST(月)1 KPS≥70 7.1<65岁原发肿瘤控制无颅外转移2 全部其他情况 4.2表2.脑转移瘤RTOG GPA预后评估分级分值0 0.5 1.0年龄(岁)>60 50-59 <50KPS <70 70-80 90-100CNS转移数>3 2-3 1GPA记分MST(月)病例数0-1 2.6 1431.5-2.53.8 6663 6.9 1683.4-4.0 11 102GPA:预后评估量表(Sperduto,2008)脑转移的病理生理学和疗效在全部脑转移中,肺癌占30%-60%,其他原发癌包括乳腺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结直肠癌及原发灶不明癌(表3)。
脑转移实质转移灶常发生在灰白质交界处,此处是动脉血源性播散易发生部位,较粗大的血管分散成管径较小的血管网,血中飘移的癌细胞容易在血管径狭窄处聚集,穿透血管形成转移。
血液供应量较大区域更易发生脑转移,大约80%的脑转移灶发生在大脑半球,15%转移灶在小脑,脑干约占<5%的比例。
由于MRI对脑转移的分辨率高于CT,因此,MRI是诊断脑转移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表3.脑转移瘤的原发癌原发肿瘤类型脑转移% 放疗敏感指数肺39%—NSCLC 24% 中—SCLC 15% 高乳腺17% 中黑色素瘤11% 低结直肠6% 低不明原发灶5% 中(Nussbaum,1996)治疗脑转移瘤的主要目的是消灭脑转移瘤的肿瘤细胞,因为血脑屏障(BBB)的存在,影响了化疗药物的作用,只有放射治疗不受BBB的限制,对脑转移有明显的效果。
放疗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还需尽可能保护正常脑组织,把正常脑组织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因为脑转移的肿瘤细胞有丝分裂频率高于周围脑细胞,所以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
放射治疗肿瘤脑转移常用WB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分次SRS,及常规放疗。
3种放疗方法均可能产生多种潜在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WBRT时因为放射线引起脑组织的水肿、神经细胞的变性甚至坏死,接受放疗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以及长期效应嗜睡、乏力、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甚至罕见的痴呆。
SRS的设计是将大剂量的放射线分为许多射线束,传输后聚焦在肿瘤病灶靶位上,同时尽可能减少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射线剂量,从而减少了副作用。
绝大多数的脑转移灶有明确的病理依据和清晰的放射影像轮廓,可能划出精确的治疗靶区。
因为放射线束聚焦在靶区,靶区周围的剂量分布,从90%或80%的等剂量区下降到20%以下的等剂量线区,通常仅为5mm左右,剂量梯度落差(dose falloff)如此巨大,可使治疗脑转移灶的处方剂量与治疗肿瘤的最大径成反比,较小的病灶(如<2cm)可能得到较高的剂量,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
SRS对肿瘤治疗的有效机制并未完全清楚,但很可能与放射线破坏DNA有关,提高剂量强度同时也增加了剂量密度,双击DNA相应部位断裂,造成DNA无法复制修复。
此外,放射线造成肿瘤血管损伤,SRS治疗后的肿瘤标本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微血管功能障碍,或诱导出一种针对肿瘤的T细胞应答反应。
全脑放疗文献报告,脑转移瘤中一半病例是多发病灶,WBRT是明确的标准治疗,WBRT后MST 是4-6个月。
WBRT有多种总剂量和分次方案,每个方案都在前瞻、随机、Ⅲ期临床试验中给予验证,这些方案试验后没有能证明一个方案在生存率或疗效上优于其他方案。
大约有一半病人可在放疗后神经症状改善。
美国最常用的剂量分次方案是3000cGy/10次和3750cGy/15次。
按照RTOG RPA分级标准,为个体病人选择合适的剂量分次方案应该很容易,对一般情况较差的病人(PS较差、老年、有全身进展病灶)应选用短程治疗较为合适(表4、例1)。
对于预后较好的病人,应当充分考虑WBRT的晚期作用。
1989年曾有文献回顾分析12例患者,用每次300 cGy放疗后,出现较大的晚期认知障碍。
因此,特别强调常规WBRT安全的特点(表4、例3)表4.美放射学院专家投票选择治疗措施临床样本一致意见(投票等级:1:很少使用;9:使用最多)例:1:男,70岁,新诊断有4个脑转移,无症状,MRI幕上肿瘤可手术,全部转移灶最大径1-3cm。
KPS 50,原发肺腺癌T3N2,同时有骨和肝转移。
治疗等级注释单用 WBRT 20Gy/5f30Gy/10f 37.5Gy/15f40Gy/20f 8862KPS低,有活动的颅外病灶,没有剂量多大能控制症状的证据,本例没有延长治疗方案的正当理由,所以适用较短时间的方案。
SRS 单用SRSSRS+WBRT 12不推荐SRS与任何治疗联合,根据病人和疾病情况,没有获益的证据支持。
单手术切除主要病灶切除所有病灶11结合病人情况在任何综合治疗方案中,手术都不合适。
放射增敏剂+WBRT 观察14无证据证明有任何疗效,只用于试验。
结合病人情况,给予最好的支持护理和最好的药物治疗,都是合理的。
灶3cm,侧小脑转移灶<1cm,无脑水肿,6个月前诊断为肺腺癌T2N0首选完全切除,无全身转移。
治疗等级注释单用 WBRT 20Gy/5f30Gy/10f 37.5Gy/15f40Gy/20f 3773某些临床状态和疾病情况单用WBRT有争议。
某些试验验证病人用分次短程放疗。
SRS 单用SRSSRS+WBRT 68使用试验资料推测,临床有明显争议。
目前临床资料权重的意见,认为有好处的是SRS+WBRT,得到证据局部控制率和复发率都有改进。
单手术切除主要病灶 2 还不知道单手术对无症状和多发病灶的好处。
放射增敏剂+WBRT 观察11没有证据证明有任何作用,只能进行试验KPS阻碍这项选择例3:男,50岁,新诊断有6个脑转移灶,无症状,MRI为幕上脑转移(能手术切除和不能手术切除各3个),KPS 90。
肺腺癌(T2N0)首选全切除。
无全身其他疾病。
治疗等级注释单用 WBRT 20Gy/5f30Gy/10f 37.5Gy/15f40Gy/20f 4882WBRT是多发脑转移有力的支持治疗,选择方案依赖于KPS,虽有随机证据,迄今未能证明有一个超过其他的。
SRS 单用SRSSRS+WBRT 12病灶数目和没有任何有力的疗效的证据,不能支持病人用SRS。
单手术切除主要病灶切除所有病灶11病灶数目,无局灶症状,无证据支持手术对这类病例的疗效。
放射增敏剂+WBRT 观察11没有任何有疗效的证据,只能用来试验病人无症状,KPS高,影响选择例4:女,35岁,新诊断有2个脑转移,无症状,幕上转移灶,能手术切除,MRI大小<3cm,KPS 100。
局部广泛切除术后1个月,黑色素瘤,Clark’sⅣ级,无其他转移。
治疗等级注释单用 WBRT 20Gy/5f30Gy/10f 37.5Gy/15f40Gy/20f 25522个黑色素瘤脑转移,单用WBRT是很不恰当的治疗。
SRS 单用SRSSRS+WBRT 78SRS+WBRT的作用有争议。
治疗少数黑色素瘤,结合年龄、KPS、无颅外转移、组织学、多发转移等某些权重,有远位脑内复发,支持增加WBRT。
单手术切除主要病灶切除所有病灶22因为病人无症状,不需受手术风险。
放射增敏剂+WBRT 观察11无任何有疗效证据,只能作试验一组在WBRT(30Gy/10次)中及放疗后,评估神经功能的前瞻Ⅲ期试验,得到结论是神经功能与肿瘤控制有关,如果WBRT能使肿瘤控制,神经认知可能较好。
肿瘤有明显消退时,神经认知获益,且有较好的生存时间延长。
Li等报告,长期生存者神经功能稳定或改进,相反肿瘤进展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超过放疗剂量的影响。
此外,原发病灶未控和全身有其他转移病灶,脑转移灶进展可能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大约占死亡病例的一半(26%-70%)。
对WBRT副作用的新的认识,早在1989年DeAngeles提出,成人WBRT后有11%出现严重的痴呆;Surma-aho在2001年提出低度胶质瘤病人术后放疗会引起认知障碍;Welzel在2008年报告WBRT后6-8周会出现亚急性认知障碍;Chang等(2010)报告SRS+WBRT发生神经认知障碍达49%。
;Bantzen等(2007)报告WBRT后3-5月记忆力明显降低。
已知海马区是在神经发生上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海马颗粒下层的神经干细胞发生新的海马细胞,在颅脑放疗后2个月,新生的神经元减少97%,小的神经胶质分化和活性增加。
在神经发生和胶质发生之间有相反关系,受到炎症机制调节。
在适形放疗时保护海马区,避免海马区发生放射诱发的炎性反应,及其后发生的神经干细胞变质,就会既控制颅内病灶,同时又不损伤认知功能。
RTOG 0933 二期试验将验证其可行性。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典型的定义是用单次剂量治疗颅内最大径3cm以下的病灶,且肿瘤作用最小(中线偏移<1cm)。
此时肿瘤体积一般<10cc。
2006年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和美国神经外科学会(AANS)和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CNS)一致同意SRS的定义不仅包括传统的单次剂量SRS,还包括2-5次的低分次剂量的SRS(HSRS)。
治疗脑转移瘤有两个困难:肿瘤广泛播散,形成许多微小转移病灶;正常脑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限制了治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