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摘录.

合集下载

萨提亚箴言录

萨提亚箴言录

萨提亚箴言录萨提亚箴言录Peace within, Peace between, Peace among.内在和谐,人际和睦,世界和平。

We are all unique manifestations of the same Life Force. 我们每个人都来自同一生命力,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展现。

Real control means YOU have CHOICES.真正的主权在于“你拥有许多选择”。

Change is always possible.改变永远是可能的。

EMPOWER people so they can do their work.当人们接触自己的力量,就能够做自己。

In our differences we grow; in our sameness we connect. 我们因彼此的相似而连接,因彼此的差异而成长。

World peace begins at HOME.世界和平由家开始。

Healing the family, we heal the world.治疗家庭,我们便治疗了世界。

Problem is not the problem, coping is.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Negative events don’t have to be responded to negatively.没有必要以负面的态度来回应负面的事件。

我和你的目标—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和你齐参与而不会伤害你;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离开你亦无须言歉咎;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并且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那么我俩的相会就是真诚的而且能彼此润泽。

”——萨提亚[机器翻译] You and me - I want to love you without clutching; appreciate you without judging; and your participation and won't hurt you; invite you withoutdemanding; leave you without guilt; criticize you but not blame you; and help you without insulting it. What I meet two is sincere and can enrich each other. "- Satir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HumanBehavior)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家庭治疗的哥伦布”。

萨提亚理论实录

萨提亚理论实录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1490080117郭于瑶【理论名称】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家庭重塑【代表人物】萨提亚【核心思想】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维吉尼亚·萨提亚创建的。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又称人性验证过程模型,是一种以经验人本为取向的健康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当事人的自来访者价值,整合其内外资源,帮助其做出选择,提高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实现表里一致的沟通,从家庭规则和父母的限制中培养个性化以及学习管理情绪,最终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萨提亚认为人具有自来访者实现的倾向,每个人都具有可以被充分发展的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养育条件,儿童会像种子一样,能够长成健康的成人。

萨提亚逐渐拓展了自来访者价值、家庭系统等概念的内涵,并形成了沟通姿态和转化历程等核心理念。

自来访者价值、家庭系统、沟通姿态三者息息相关,自来访者价值和沟通姿态是构成家庭系统的重要元素,家庭系统又是影响个体发展自来访者价值和沟通姿态的核心来源,而转化历程是自来访者价值、家庭系统、沟通姿态得以实现改变的途径。

【方法】家庭重塑是指摆出家庭成员的典型姿态,使家庭成员历经其生活中某一特定的过程,帮助当事人重新进入到原生家庭历史和心理的矩阵之中,为当事人提供一个看待自己和父母、现在和将来的新视角,这种新视角为其带来更多可能性,并提升其责任感。

家庭重塑采用雕塑的方法,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行动,协助当事人描绘家庭系统的互动,使家庭成员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对不断重复的模式产生洞察。

家庭规则可因此获得修正,新的行为也得到尝试的机会。

互动成分技术又称成分干预技术,关注人们在加工信息时所进行的一系列内部的精神和情绪步骤的模式或序列。

该技术可以鉴别出什么是当事人已经学到的,并将以前的学习经验替换为更新、更相关、更健康的互动方式,从而达到更加完善的功能状态。

在使用成分技术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学到改变应对模式,学会表里一致的沟通,提升自来访者价值,将规则更新为指南,降低防御。

萨提亚家庭治疗

萨提亚家庭治疗

一致性沟通
一致性沟通
我看到-----
首先,当事情发生时,你是否注意到你的内在在发生
我听到-----
什么?
我感受到-----
其次,你周围的现实环境是什么?你与环境的关系如
我想-----
何?
我打算-----
再次,对方的心情如何?对外界是否有兴趣?他们什
我是-----
么时候开始自我防卫?
最后,有意识地去做选择你的行动和反应。
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
维琴尼亚·萨提亚 萨提亚模式的治疗信念: 1、对人的信念 2、对应对的信念 3、对改变的信念
萨提亚模式对人的信念 (1)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透过这股生命力相联接。 (2)人类的历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应于任何情况、文化和环境。 (3)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连接,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4)父母常重复其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的功能不良的。 (5)大多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 (6)人性本善。人们需要寻找自己的宝藏,以便去联接并肯定其自我价值。 (7)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8)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都拥有它们,而且可以学习如何 驾驭它们。
如果在一家商店买不到想要选购的货品时,我们不一定要放弃购买,还可以到另一家商店去寻找。找出 达到期待的其它替代选择的一个简单例子如下:芳华本想和凯春做朋友,但凯春没有时间,所以芳华便转 而和小维做朋友。找出尚未满足的期待的替代方法,是我们处理日常生活的一个健康的方式。 3.决定依然保有一个尚未满足的期待
5
有没有想过,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冰体,才是被长久压抑并且忽略的“内 在”? 个人的内在冰山
冰山探索—从你的愤怒中学习 分享一件让你觉得很愤怒的事情。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的愤怒? 当你愤怒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 事后你做了什么让心情变好? 你觉得愤怒的感觉怎么样? 当事情发生时和发生后,除了愤怒你还感受到什么情绪? 当你生自己的气或生别人的气时,你的观点是什么? 你未完成的期待是什么?就这件事而言?就你自己而言? 你有什么憧憬? 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可以 控制你的身体反应?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你怎样才能避免自己生气?你不得不做些什么?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final【可编辑全文】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final【可编辑全文】

家庭雕塑的四种角色
一般而言家庭雕塑中常出现的角色为:雕塑者〔或个案〕、催化者〔或治疗师〕、角色扮演者〔被雕塑者选出来扮演原生家庭成员者〕、观众〔观察并给反响〕,假设团体成员很少而需扮演的角色很多,那么可以椅子、枕头或填充动物来充当角色。
雕塑的可能焦点
进展雕塑时要将雕塑扣住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如: 〔一〕特定的问题或难事, 〔二〕危机时期或事件 〔三〕家庭关系中的某一向度如:权利。
家庭雕塑
家庭雕塑意指在空间中摆置家庭成员的肢体,由其中一位家庭成员扮演导演,来决定每个人的位置,所形成的生动场面代表这个人对家庭关系的象征观点。 最明显的功能:增加对自我与家庭动力的觉察 优点:a.透过肢体行为的示范能将家庭沟通准确显现出来 b.将过去的家庭经历于此时此刻重现 steps: 1.建立物理的间隔 与隐喻的间隔 之间的图像 2.建构此雕塑 3.探究此雕塑的过程
人本主义与积极存在主义 认为人性本善 相信人类潜能 注重人的价值与人格的开展 强调人的成长
萨提亚家庭治疗形式的理论来源
萨提亚家庭治疗形式根本假设
人类可以成长和开展,可以进展各种转变;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成长的资源; 家庭是一个系统,成员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不能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某一个家庭成员; 与人本主义相似,萨提亚认为治疗是本人机所持有的理念比专业技术更重要,是有力的治疗工具。
冥想:由接纳而改变
家庭重塑
带出觉察 翻开冰山
目的:与过往连接 释放情绪 更新经历 发现未知 认出惯性形式 转化能量 运用资源 去除纠结 自我负责 整合 工具:家谱图 家庭生活编年史 影响轮 步骤: ①雕塑主角的原生家庭〔引导描绘离家前创伤性事件,询问感受) ②雕塑父母原生家庭〔引导接纳,分享深层感受、建立联结、触碰渴望〕 ③雕塑父母约会、求爱与婚礼场景(重演、询问感受) ④重新雕塑主角家庭〔成认、表达未实现的渴望与预期,接纳自己和父母,改变应对形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二、从自我价值角度分析 赵小姐是一个自我价值感较低 的人,表现为不能够清楚的表 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与他人 的沟通是含糊的、间接的。用 种种心理防卫方式保护自己, 不向父母透漏心思。
案例分析
三、从人的基本需求角度分析 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对孩子关 注度较低。父母对孩子的反应 没有可预测性,导致赵小姐建 立了负面的自我价值观。
萨提亚家庭
治疗模式
案例
一对夫妇到工作员面前,因为 他们的沟通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两个人为一点小事就会争吵, 并且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沟通方 式对于6岁的女儿影响很大,女 儿沉默寡言,也不与同学交往。
背景介绍
赵先生和太太家庭环境均十分良好,事业有成。 赵先生从小父母就经常吵架,而赵太太的父母对 赵太太十分溺爱。婚后两人经常在小事上吵得不 可开交,为了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他们 刻意回避孩子,没料想到造成了赵小姐沉默寡言 在入学后不愿与同学交往。
工作计划与方案
针对赵先生一家中出现的问题,我 们决定采取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来 为案主服务。初步计划为分6次进 行,每次90分钟,每隔3-4周一次, 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接触期、转 变期与巩固期。
工作计划与方案
第一阶段:接触期 家庭治疗的第一步,社工需要了解 赵先生一家的家庭结构,并与其建 立信任关系,在治疗期间观察案主 家庭的互动方式,与案主进行充分 的沟通。
案例分析
四、从家庭规则角度分析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基础,而家庭问题 也导致了个体成年后应对能力的缺陷。 在赵小姐家中的三角关系观察到的信 息与被告知的信息之间不一致,或者 是感受到的信息与听的不一致,而赵 小姐只能靠自己去想像,并且把父母 隐藏负面信息的行为认为是拒绝。
案例分析
三角关系的另一特征是,某些情境中个体 会感到被排除在外,即家庭互动的模式可 能是父-母、母-子、父-子。若孩子感到被 排除在外,他会认为这是一种拒绝,因而 产生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并在今后的人生 中充满挫败感。如孩子不是三方互动的中 心,他则认为父母关系更亲密,也易形成 较低的自我价值感。案例中赵小姐父母吵 架回避的态度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第四讲_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四讲_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四讲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1.Satir流派重要人物Karl Whitaker(卡尔●惠特克)出生在奶牛牧场害羞、有人情味,不受社会传统的约束着重情感和自我Virginia SatirVirginia Satir(维吉尼亚●萨提亚)Conjoint Family Therapy(联合家庭治疗)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萨提亚的家族治疗模式)The Satir Appproach to Communication(跟萨提亚学沟通)Peoplemaking(家庭如何塑造人)Self-Esteem(尊重自己)Making Contact(与人接触)Changing with Families(与家庭一起改变)Maria GomoriMaria Gomori(玛莉亚●葛莫利)Passion for Freedom(爱与自由)做了很多的工作坊(workshop)John BanmenJohn Banmen加拿大还有蔡敏莉、赖启丰2.总体介绍家庭治疗的一个流派又名沟通流派又名经验派家庭治疗,强调情感经验“爱”——深层情感强调即时的、此时此地经验的作用是反理论的,要尽可能快地成为自己存在主义-人文主义传统的一个产物对家庭全方位的一个治疗3.理论概念建立在人性基本上是善良的把个人看成一个完整的人,相信人们的目的是自我完善跟结构派家庭相对应得是不把家庭看成一个结构,而是强调灵活性和自由。

功能良好的家庭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和鼓励各种经验,而功能不良的家庭害怕面临那种场面4.行为障碍的发展否认冲动和压制感受是家庭问题的根源一般来说,人们的抱怨太多(是寻求安全感,并不是不满足),从而掩盖了情感和愿望。

低自尊,掩饰自己的感受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依恋受伤:不安全的依恋,体会不到被爱感和价值感,以愤怒来反应。

治疗强调人性中感性的一面—创造性、自发性和娱乐能力给予来访者各种鼓励和温暖的支持,帮助来访者敢于承担这些风险挖掘来访者内心的力量咨询师要开放和真诚善于运用触觉5.Satir的治疗信念•改变是可能的•每个人都拥有成长所需的内部资源•我们拥有很多选择,尤其在对压力作出反应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选择熟悉而非舒适的方式•希望是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或成分•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成为自己的决策者•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真正的问题•感受属于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人们在本质上都是好的•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却能改变过去对我们的影响•欣赏和接纳过去有助于我们对当前的掌控能力•迈向整合的一个目标——接纳我们的父母也是普通人•自我价值越高,应对方式越健康•在萨提亚模式中,表里一致和高自尊是最主要的目标•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价值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竭尽所能而为的。

萨提亚家庭治疗之沟通模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之沟通模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之沟通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来增强家庭的功能和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痛苦。

这种治疗方法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他们在沟通中所起到的角色。

在萨提亚家庭治疗中,家庭成员被视为一个整体,他们的问题被认为是家庭系统中的问题,而不是个体问题。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被视为治疗的关键。

在萨提亚家庭治疗中,有几种不同的沟通模式可供家庭成员使用。

这些沟通模式旨在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增进理解和共识,并改善情感氛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萨提亚家庭治疗中使用的沟通模式:1. 清晰直接的表达:家庭成员被鼓励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直接的表达可以帮助减少误解和猜测,并使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2. 积极倾听:家庭成员被鼓励积极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这种倾听可以通过非语言技巧如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来表达。

3. 分享反馈:家庭成员被鼓励分享对对方表达的观点和感受的反馈。

这种反馈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沟通中的表现,并有机会改进和调整。

4. 共同解决问题:家庭成员被鼓励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他们被鼓励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观点和需求。

5. 承担责任:家庭成员被鼓励承担自己在家庭系统中所起的责任。

他们被鼓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整个家庭系统有何影响,并积极参与到家庭治疗中来改进沟通模式。

以上的沟通模式只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使用的一部分。

在具体的治疗中,治疗师会根据家庭动态和问题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沟通模式。

治疗师还会与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和实践这些沟通模式,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总之,萨提亚家庭治疗法中的沟通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改善彼此之间的交流,增进理解和共识。

通过积极地倾听和表达,分享反馈,并共同解决问题,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从而增强家庭的功能和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痛苦。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改善家庭系统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

萨提亚的治疗理念.

萨提亚的治疗理念.

萨提亚的治疗理念(部分):1.治疗是有可能的。

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2.治疗需要把重点放在健康及正向积极地部分,而非病理负面的部分。

3.“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部分。

4.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个人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

5.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值。

6.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它。

7.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及成长。

8.人性本善。

他们需要找寻自己的宝藏,以便联结及确认自我价值。

9.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证明。

10.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平等上的。

1912年2月的一个夜晚,北大西洋里的一座普通的冰山,在一艘巨轮的船体上重重地划了一道,两小时之后,船断为三节,沉入洋底,1503人遇难。

一个世纪以来,那座冰山仍如沧海一粟,时隐时现。

而那艘名叫“泰坦尼克”的船,却成了人类灾难史上的雕刻。

人们也许不知道,人类个体也是一座座形态、质量各异的“冰山”,并且是永远不会消融的。

人类撞上冰山肯定是灾难,而人与人之间的碰撞,有时也会导致各种人际之间的不愉快、不和谐、造成轻重不一的伤害。

用冰山比作人的内心,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创始人萨提亚女士发明的。

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理解人的内心世界。

在生活中,当你同一个人有所关联时,你用不着花上多年时间,去探查对方内心的每个角落,去搞明白对方是怎样一个人,就像不必淘干大西洋的水才能看清那座冰山的全貌一样。

世界上的冰山都是一样的:一小部分露在水上,绝大部分隐藏在水下。

但是,既然它是冰山,就会有着同其他冰山相同的特征。

只要探查水下的这几个特征,冰山的整体面貌就会一目了然。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认为,有问题的应对姿态有四种: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关于应对姿态,萨提亚理论中有详解)。

这些都是忽略自己感受和低自尊的应对方式。

人们早年为求生存发展出这些方式,后来固定下来,被无意识地沿用。

这些统统被称作表里不一的应对方式,无效并有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究竟怎样看待世界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加以评估:我们怎样定义一段关系;我们怎样定义一个人;我们怎样解释一个事件;以及我们对于改变抱有怎样的态度。

在等级模式中,仅仅有一种关系存在:某些人处于优势,而某些人处于劣势。

这是一种支配—服从式的安排。

等级式的关系常常被描述为以下几种角色形式:父亲—孩子、老板—工人、老师—学生。

对于那些利用关系来达到支配他人目的的人来说,他人就是顺应和服从的个体。

人们的成长仍旧不断面临着许多外部的期待和对比。

标准和判断存在于人际、政治,以及家庭的层次中。

当接受了我们的价值来自于外部自我这一观点之后,我们将试图在长时间内保持顺从,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服从来获得别人的接纳。

那些以支配—服从模式为基准的的人,那些坚持顺从的人,以及那些寻找唯一正确答案不喜欢变化的出现。

人们有时宁可选择一种熟悉的功能不良的反应方式,也不会去选择未知的改进方式或是令人舒适的模式。

生存姿态
讨好
当我们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讨好是四种主要的反应方式之一。

讨好他人时,我们漠视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我们的权利拱手让给他人,并对所有的事情点头称是。

讨好者会对他们在交往中的人和情境予以充分的尊重,但却毫不在意他或她自己的真实感受。

讨好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现,因此在大部分的文化和家庭中得到高度的接纳。

然而,讨好与具有表里一致性的使他人愉快的尝试截然不同。

讨好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它否定我们的自尊,并传递给人们这样的信息:我们是不重要的。

当我们讨好别人时,即便自己感觉不好,也会对别人和颜悦色。

讨好者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忙于平息各种麻烦。

只要人们看上去有一点点痛苦,我们都把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献给对方,以减少他们的困扰和麻烦。

我们会表现得好像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决他们的问题。

除此以外,我们还会坚持为那些出错的事情背负责骂。

责备
责备是一种与讨好截然相反的姿态。

责备的姿态用不一致的方式反映了这样一条社会准则,即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借口、麻烦或辱骂。

我们决不可以表现得“软弱”。

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断烦扰和指责其他人或是环境。

责备意味着藐视他人,而认为只有自己和情境是需要考虑的。

由于具有爆发性的特点,我们当中那些经常责备他人的人,也会时常断绝自己与其他人的亲密关系。

我们将大量时间用于自我惩罚和自我放逐。

而当我们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又常常会酣畅淋漓地大哭,并声称如果不是因为其他人的缘故,我们就会一切都好。

超理智
超理智的沟通模式漠视自己和他人的价值。

表现得超理智意味着仅仅关注环境背景,并且通常仅限于数据和逻辑水平。

当人们与我们交谈时,我们滔滔不绝地发表看似绝对正确的意见,显得明智而善辩。

人们常常会混淆超理智和智慧。

作为超理智的沟通者,我们无论是说话还是思考都力求尽善
尽美,不断运用复杂的术语,琐碎的细节,以及详尽的描述。

我们通过变成一个学术上的沙文主义者来获得快感,从不为听众根本不能理解而感到困扰。

当表现得超理智时,我们退出人群,承受孤独。

人们将我们看做是严厉的、原则性的、令人烦闷的,或是强迫性的个体。

打岔
第四种生存状态被称为打岔,这种姿态常和搞笑或滑稽相混淆。

打岔模式是超理智的对立面。

与打岔者相比,那些超理智的人通常显得沉默而稳定。

对于打岔姿态的人们似乎一刻也不能保持静止。

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

打岔者不断变换想法,并且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

社会会给打岔者贴上自主和快乐的标签。

人们常常对他们的出现充满欢喜,因为他们总是可以打破各种绝望的氛围。

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客体上。

讨好怀有关心的种子;指责含有自我肯定的种子;超理智具有理智的种子;打岔则是创造力与弹性的种子。

因此问题不在于不一致的沟通姿态本身,而是人们如何使用它们以及是否具有弹性与觉察。

这种由失衡的模式中找到正面潜能种子的想法,运用转化而非全然去除缺点的介入角度,是萨提尔模式最极富人性的一部份。

三种防御机制
向他人投射意味着试图将我们自己的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

这样做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自己的内疚感,但是却让我们放弃了个人责任感。

由于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一责任,也没有人尝试进行改变,投射的做法强化了现状。

否认是人们熟知的一种防御机制。

如果我们否认有问题存在,就不用再关心它或是对它负责。

同样,这种防御机制也是生存模式的一部分,通常已经不再被需要。

然而在找到一种更加现实意义的知觉、期望和行为之前,我们不得不一直使用这种机制。

忽视是这样一种防御机制,指我们虽然承认某个情景或模式存在,却避免面对任何可能的改变。

拖延常常与忽视相关。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模式渐渐变得熟悉,让我们乐于接受,从而难以改变。

随着我们不断增强察觉,不断减少自己“扣帽子”的习惯,不断消除自己的刻板印象,我们也就逐渐能够与我们自己和别人形成更好的联结。

按照我们自己的印象来与别人打交道,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

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既然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也就很自然地不会选择从外部、通过相对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自己。

当我们往别人的头上扣帽子,并根据各自的角色来与他们交往的时候,我们自然也就无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全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力量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

举例来说,当你初识一个人时,你对他的第一印象便是一幅图像,或一张照片,高高瘦瘦,矮矮胖胖的,有点呆滞的,可是随着更深层的接触,你或许会发现他的性格根本不像你所想像的那样。

从最早接触开始,在从第三者或者其他渠道人们会间接了解某个人的职业,社会地位,给他贴上某种标签,如:科学家、管理人员、教师等等。

当关系拉近时才会发现“他”和“想像”中的形象完全不同,可能是和蔼可亲的,或者幽默大方的,当关系更近时,两人之间的了解会更深入一层,也更容易相处好。

萨提亚主张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亦是平等的,更是应该被尊重的个体,因此她发展了一套提升自我价值及自尊的学问。

萨提亚的治疗信念
1. 改变是可能的。

即使外部的改变是有限的,内部的改变仍然可能存在。

2. 在任何特定的时间,父母都要尽其所能的做到最好。

3. 我们拥有很多选择,特别是在对压力而不是对情境做出反应的时候。

4. 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应对和成长所需的内部资源。

5. 治疗需要关注健康和可能性,而不是病理学的方面。

6. 希望是变化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或是成分。

7. 人们在彼此相似的基础上建立联结,而在各具相异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成长。

8. 治疗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成为我们自己的决策者。

9. 我们所有人都是相同生命力量的展示。

10. 大部分人会选择熟悉而不是舒适的方式,特别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

11. 问题本身而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

12. 感受属于我们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它们。

13. 人们在本质上是好的。

要想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相联结并确认它们,他们就需要找到自己的内部财富。

14. 父母通常会重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便这种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15.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的事情,但是可以改变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16. 欣赏和接纳过去可以提高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

17. 迈向整合统一的一个目标就是接纳我们的父母是普通人。

在他们本身具有的个性水平上与他们交往,而不是仅仅与他们的父母角色沟通。

18. 应对是在我们自我价值水平上的展示。

我们的自我价值越高,我们的应对方式也就越健康。

19. 人类的过程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因此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情境、文化和环境当中。

20. 过程是通往改变的途径。

内容形成了改变得以发生的情境。

21. 在萨提亚模式中,表里一致和高自尊是最主要的目标。

22.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平等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