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库滨带植被配置模式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水库库滨带植被配置模式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水库库滨带植被配置模式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效应的研究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效应的研究 园林0901 姜文娟090480111 摘要:通过对城市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生态效应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乔灌草相结合的三元复合结构绿地,其生态效应明显优于单一结构绿地。在特定的人工环境条件下,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有效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不仅取决于绿色植物的植被类型,而且与其空间结构等各方面密切相关[1]。由于乔、灌、草结合建造的复层结构的绿地生态效应明显大于双层或单层结构的绿地,因此通过改善绿地种植结构和配置方式,可提高单位绿地的生态效应。在城市用地紧张,扩大绿地规模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植物种植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和草坪,以增加复层种植的垂直高度和单位绿地上的叶面积,可有效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2]。本研究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邯郸市不同植被类型对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地表温度的影响,并对城市绿地系统植被类型的规划和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植被类型、生态效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地表温度 前言: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哪种植被类型更能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从而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去,这个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的选择及植被现状 邯郸市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摄氏13度,最低温度在1月,极限约为摄氏20度,最高温度在7月,可达摄氏38度。年降雨量627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无霜期为235天。春季多干旱,夏季多雨。春秋季节较短,夏季较长,并且气温较高。邯郸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六种类型。邯郸市的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草丛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的沟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则遍布全境;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东部滞水洼地。亚热带树种漆树在西部山区有着广泛分布。 本实验在邯郸市丛台公园内进行。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360亩,是以武灵丛台为中心建成的一座大型园林,为邯郸人民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公园内茂林修竹,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植被分布的空间类型多样。结合邯郸市丛台公园的绿地现状选择植被类型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处理四、处理五,处理一代表乔灌草结构,处理二代表乔灌结构,处理三代表乔木结构,处理四代表灌草结构,处理五代表裸地。各种结构所选树种及林分状况如下。 表1 典型植被结构配置模式及林分状况 植被类型植物种类树高/m 胸径/cm 冠幅/m 面积/m2 乔灌草 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榆叶梅(Prunus triloba) 黄杨球(Euonymus japonicus) 混合草坪 25 2.5 1.2 43 -- -- 10 3 1.3 135 48 34 乔灌垂柳(Salix babylonica) 黄杨球 6 1 20 4 1.2 56 24

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家园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园林绿化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受损环境的生态修复、多样化的栖息地建设以及舒适的环境营造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园林绿化改善和保护生态圈 1、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城市环境中由于大量铺装和建筑形成的热 岛效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威胁。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消耗 城市空气中的大量热能,增加空气湿度,从而实现降低效益,缓 解热岛效应,为居民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 2、净化空气 园林树种冠大而浓密,叶片对粉尘有截流和吸附作用。此外,绿 色植物还通过降低风速而实现降尘效应,净化空气。 3、降低噪声 城市中由于拥挤的交通及各种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噪声污染。 利用园林绿化在居住区外形成一道隔声减噪的屏障。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树冠截流部分水量使得水分积蓄, 减少土壤流失。 5、防风固沙 在干旱地区,通过防风林减弱风对沙砾的搬运作用,减少对地表

土壤的破坏,避免沙漠化。 6、维护生态多样性 在园林绿化中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强调乡土树种的选择及合 理培植,协调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关系。 二、园林绿化美化生态圈 自古以来利用植物美化内外空间已经成为传统。植物与建筑搭配,与 山水搭配,突出居住环境主题,丰富建筑的艺术构图和色彩,活化建 筑物线条,赋予建筑以时间和空间的使命感。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着重园林绿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使之成为一门应用科学,在人居环境的建设中发挥其独有的美学视觉和健康生活标准。 2014级园林2班甘琪琴

水库生态区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样本

**水库生态区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样本 ***公司 二零一六年九月

一、项目背景 **水库位于**区西北部,总库容4000万m3,是东江引水工程的输水枢纽,担负着**区、**区两区数百万人的饮水任务。依据《**市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通知(*府…2015?74号)》,**水库水源保护区面积约28.12 km2,一级保护区面积 8.88km2,二级保护区面积19.23km2。果园是**水库水源保护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约占流域面积的50%。相关研究表明,果园面源污染是造成水库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其中N、P面源污染贡献率均占总污染量的80%以上,因此对面源污染进行有效治理是改善水库水质的关键。 根据相关研究,将**水库上游二级水源保护区,****三大子流域区划分为生态区和非生态区两大类型(图1-1)。其中,生态区面积12.38km2,包括三大子流域上游林地、草地、果园等生态植被覆盖区域;非生态区面积约4.11km2,主要包括水源三村居住、工业以及建设用地区域。经测算,生态区面源污染COD、氨氮和TP产生量分别为272.36t/a、49.52t/a、4.10t/a,分别占全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的53.78%、68.89%和39.35%,是**水库面源污染负荷的重要来源,严重威胁水库供水安全,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水库供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图1-1. **水库生态区、非生态区分布图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为积极落实国家“水十条”,“**市水十条”关于加强面源污染控制,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等相关要求,以**水库生态区面源为对象,以保障水库供水安全为目标,围绕农药化肥科学施用、残枝废弃物利用、生态沟渠系统、清水导排工程、宣传培训和长效保持机制等六大方面,实施生态区面源污染综合整治,为**水库面源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提供技术支撑和现实依据。 三、组织领导 成立以区环水、发改、城管、经促、规土、城改办、查违办等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区环水局牵头,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以治理目标为导向的工作责任制度,坚决完成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和任务。**街道水源三村(**、**、**)是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和业主单位,要负责配合调查、统计、整治、提供服务等各项工作,确保生态区面源污染整治工作有序展开。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果场提供办公地点,负责具体工作实施,日常监管、巡查等任务。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1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的主要背景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这一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一意识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园林生态效应的研究进程,使之成为园林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吸引了众多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的视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摆在面前,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科学家配合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并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一学科进入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2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21相关学科研究动态城市园林绿地生态问题,属于新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范畴。但由于园林生态学尚处于草创阶段,很难进行上述问题的分析。过去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应、研究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是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学术会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大致可概括为5个方面,即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生态过程;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景观的多重评价;景观规划和设计与景观社会经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等。其中,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是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应用逐步走向整合的基础。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或热点对象,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首先是重点自然景观,如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景观,独特生境或特殊物种栖息地等;其次为流域系统。如上游和下游的生态关系,高地景观与河岸带景现设计,高地景观与河岸植物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河谷湿地结构与功能等;再次是文化景观,包括文化景观安全保障,土地利用的社会基础和土地多项利用等;最后是城市景观,包括城市景观安全格局、城布绿地的有效配置,城乡过渡带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污染城市、超大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其中,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城巾化过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恶化加剧,引起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而在以往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满足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等城市决策管理的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empirenews.page--]22国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状况221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研究1913年康亨和拉斯顿在英国利兹用装有相同土壤的容器在不同的地方栽培植物,发现空气中的硫酸盐浓度和植物体内的硫酸盐浓度密切相关。自此以来,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一直受到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视,到20世纪末,已在植物的降温、增湿、吸收CO2及有毒气体、释放O2、抗污滞尘、杀菌和减低环境噪音等方面取得了—批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里,相关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从植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态功能、植物生态效应的生理机制等发展到定量研究这种作用和绿地定额的关系,尤其在研究植物对城市污染的净化能力方面,基本弄清了植物叶片污染物含量的积累途径,以及部分有毒物质降解或转移的生化机制。222城市廊道效应城市廊道(urbancorridor)作为沟通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主要途径,愈来愈受到重视。杜奈(1995)根据廊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巴黎和伦敦为例,对城市廊道进行分类,并论述了不同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格局。在对城市廊道的评价上,尤其是以植物为材料的绿色廊道(Greenway)效应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许

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

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 水生植物除了直接吸收、固定、分解污染物外,通常只是间接地参与污染物的分解,通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调控来进行环境的修复,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物理作用 覆盖于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使风速在近土壤或水体表面降低,有利于水体中悬浮物的沉积,降低了沉积物质再悬浮的风险,增加了水体与植物间的接触时间,同时还可以增强底质的稳定和降低水体的浊度。此外,植物的存在削弱了光线到达水体的强度,阻碍了植物覆盖下的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尤其是在浮萍类植物的湿地系统中比较常见。植物的存在对基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温带地区的冬季,当枯死的植物残体被雪覆盖后,植物则对基质起到很好的保护膜作用,可以防止基质在冬季冻结,以维持冬季湿地系统仍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植物对基质的水力传导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植物的根在生长时对土壤具有干扰和疏松作用,当根死亡或腐烂后,会留下一些管型的大孔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质的水力传导性。淹没于水中的水生植物的茎和叶形成的生物膜,为大量的光合细菌、藻类和原生微生物等在植物组织上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空间,埋藏于土壤中的根和根区也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巨大的物理活动表面,植物根系也是重金属和某些有机物的沉积场所。因此,植物地上和地下的生物膜对于湿地中发生的所有微生物过程都具有重要作用。 1.2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作用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离不开营养物质,水体中的相当部分的营养物被植物转化或保存在植物体内。对于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普遍认为漂浮植物吸收能力强于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最差。与木本植物相比草本植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则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如有芦苇的湿地对NH+4-N的去除率接近100%,而无芦苇时,仅为40%~75%。定期和持续地从湿地系统中收获成熟的植物,并能妥善处理收获的植物,是保证污水中的养分被有效去除和防止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唯一途径。植物的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植物的存在有利于硝化、反硝化细菌的生存。张鸿等研究表明,在种植水芹、凤眼莲的湿地中,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高于没有植物的湿地,水芹湿地的细菌数量多于凤眼莲湿地的细菌数量,但前者对氨氮的去除率却低于后者,说明人工湿地系统中对N的去除植物的吸收占主导地位。吴振斌等在进行的上、下行流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中,分别种植不同植物的湿地对COD、BOD5、TN、TP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没有种植植物的对照湿地。湿地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可利用态P,起到去P的作用,并且植物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去除效果,植物的良好长势是对P去除的保证。 1.3植物根系释放 湿地系统具有明显的缺氧环境,湿地中氧的传播速率约为陆地环境氧的传播速率的万分之一。水生植物则具有适合在缺氧条件下生存的结构与特征,包括茎肥大,茎和根的中心具有较大的组织,茎中空,具浅根系等。植物的这种特殊结构,有利于氧在其体内的传输并能传递到根区,不仅满足了植物在缺氧环境的呼吸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传递到根区,在根区的还原态的介质中形成氧化的微环境,根区有氧区域与缺氧区域的共同存在为根区的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提供了各自的小生境,使不同微生物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氧在植物根部的释放主要取决于植物内部氧的浓度、周围基质的需氧量以及植物根壁的渗透性。植物通过吸收而在根部释放氧是由其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植物的结构阻止了其在径向的泄露,并努力使释放到根区的氧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氧的释放率一般在根的亚顶端区域最高,并随距离根尖的增大而降低。水生植物具有对流型通气组织,其根区和根部都具有较高的内部氧的浓度,这种对流型的气体的流动明显增加了可供氧根的长度,同时还可以通过氧化和脱毒减少根部一些潜在的有害物质。除了根系可以释放氧外,根系还可以释放其它物质。一些植物的根系分泌物能杀死污水中的细菌

人工湖补水系统方案

湖水补水工程 技 术 方 案 编制单位:上海思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日期: 2015年11月

公司简介 上海思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联合相关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技术人员为基础,集科研、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管理为一体的专业化环保综合企业。前身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水处理课题组。公司具有完备的现代办公楼和近千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此外,公司自身还拥有独立、功能完善的实验楼。 我公司一直致力于完善景观水体的处理技术,通过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景观水体保护的水处理技术——物化处理结合生态处理,在国内景观水处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43641.1),(发明人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博士,任我公司顾问)与其它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相比较大优势。 生态方面公司与上海水产大学和西湖园林管理处有着紧密的合作,西湖园林管理处的李梅姿老师是国内最知名水生态技术的专家之一。曾主持国内许多经典案例,如西湖生态治理,长桥湿地治理,西溪湿地治理等。 生态湿地主要依托法国滤园有限公司,滤园公司在欧洲、南美、北非等地区的污水、污泥和河道治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很大成功案例。 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比较知名的客户并取得他们的认可。公司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处在行业的领先地位。主要客户有恒大集团、万科、招商局集团、绿城集团、中信地产、世茂集团、

华润置地、西安国际港务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世博局、中大集团、中国银联、江苏隆力奇等。

前言 首先感谢贵公司给予我们这么一个的机会,本公司是专业提供景观水处理、污水处理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维护管理的技术公司,在各种水体的处理工艺上有比较丰富的理论设计和实践经验,并且致力于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本次工程项目所针对的景观水处理上,本公司倡导使用高效加压部分回流溶气气浮的物化方法与生态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处理,以期达到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经济的效果。 有了水,生命才会繁衍;有了水,生命才会充满灵气。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美感……。水景不仅能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减少尘埃,提高负氧离子的含量,还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给人以新鲜自然的感觉。 作为一个高级度假公园,我们认为本项目水景丰富,水环境设计优雅,如何有效保持景观水系统的清澈、清新,对景观水进行恰当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方案着重就本项目景观水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现场实际现状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供贵公司参考、审定。

最新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

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 摘要:由于城市污染的异常严重,对扩大绿地面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中用地的紧张又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有限地扩大绿地的同时,提高绿地上的生态效益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从以下三个关键方面着手,即"覆盖率"、"绿地在城市中设置位置"和"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生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城市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 关键词:城市绿地;环境生态;生态效益;人口 Abstract: Because municipal pollution exceptionally serious, to expands the green space area the request to b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in the city the land intense is impossible to satisfy this request, therefore while is expanding the green space limitedly, enhances on the green spac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to become improves the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t mean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begin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essential aspects, namely " the coverag e fraction ", “the green space establishes the position in the city " and " enhances in the unit green space area the ecological benefit ", can display the urban green space fully the biggest ecological benefit. key word: Urban green space; Environment ecology; Ecological benefit; Population 前言 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已到了不

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_胡婵娟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9): 1640-1646 https://www.360docs.net/doc/689142447.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https://www.360docs.net/doc/689142447.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CB407200-5) 作者简介:胡婵娟(1981年生),女,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碳循环方面的研究。E-mail: huchanjuan1981@https://www.360docs.net/doc/689142447.html, 收稿日期:2012-07-26 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胡婵娟 1,2 ,郭雷1 1.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450052;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摘要:植被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生态系统的固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被恢复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封山育林或营造人工林、灌、草植被,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目前,植被的自然及人工恢复是改善脆弱生态系统及退化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现状最有效的措施。植被在恢复过程中对地上植被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通过凋落物及根系的输入,可以有效改善地下生态系统,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生物的生物量及活性。文章以地上及地下生态系统为出发点,综述了植被恢复过程中自然及人工恢复过程中不同的植被类型、不同的恢复时间下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植被的自然及人工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增加植物物种的多样性,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物种的组成发生改变且多样性呈增加趋势,但一些特殊环境下不当的人工恢复可造成植被演替向退化方向发展,降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植被类型由于其生长方式的不同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土壤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学指标呈现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稳的状态。针对已有的研究进展,提出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增加更多的对比研究,对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恢复物种,不同的恢复方式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另外一方面应增加不同尺度的研究,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样地尺度,未来应在更大尺度上进行分析;再者,地上及地下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机理一直是土壤学科研究的热点,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增加更多该方面的机理研究。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植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2)09-1640-07 引用格式:胡婵娟, 郭雷. 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9): 1640-1646. HU Chanjuan, GUO Lei.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 21(9): 1640-1646.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中枢,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固碳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植被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植被的破坏不仅影响了自然景观,同时带来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自然灾害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104 km 2, 其中:水蚀面积:165×104 km 2, 风蚀面积:191×104 km 2。据调查,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减少趋势的沙尘暴,90年代初也开始回升[1]。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植被破坏使得我国61%的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受到破坏,大量的珍惜物种面临灭亡 的威胁[2]。 研究表明[3],地面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理化性质严重恶化,抗冲蚀性能减弱,侵蚀由轻微变得强烈,而当植被得以恢复后,土壤侵蚀迅速减弱。Zhang 等 [4]对有植被和无植被覆盖 的两个小流域的研究也发现,植被覆盖可以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和养分的流失。Zheng [5]对黄土高原植被改变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也表明植被可以有效地遏制土壤侵蚀的发生。植被茎叶可以减少降雨雨滴动能,植物茎及枯枝落叶可以减缓径流流速,植物根系可以提高土壤抗冲抗蚀的能力,在特殊的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而有效的遏制水土流失也是植被恢复影响地下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植被恢复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改善脆弱生态系统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在植被恢复的开展过程中,我国已启动了“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 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两部分组成,且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植被恢复过程中对地上生态系统及地下生态系统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植被的生长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

认识城市园林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

认识城市园林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 摘要:文章主要是对绿化效益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园林工程绿化生态效益的方案,以及对如何制订好园林规划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绿化效益;园林工程;生态效益 一、分析当前城市现状及城市绿化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多和环境的恶化,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加强绿化生态建设对促进经济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化,在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地球上整个生命之网的一部分,在这个生命网中,植物和大地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植物和动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的给人类和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伴随着党中央推行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政策的实施,我国各地市纷纷拉大城市框架,加强道路、广场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是不可盲目乐观,与党和国家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专业的观点去分析,

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二、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当前生态需求是人们的主导需求,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向生态、绿色、环保型发展,园林绿化成为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实施对象大部分是活体 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本,通过各种彩叶植物的配置,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净化空气,吸尘降温,隔音杀菌,营造观光休闲与美化环境空间。 (二)养护管理的长期性 只有长期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和良好长势,否则,难以达到生态园林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长期的管护计划和必要的资金投入。 (三)营造工程的艺术美 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其景观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给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专业上的深层次要求和对于园林艺术美的特殊要求。 三、城市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 城市绿化不仅是增加绿地面积,还应该对城市具有较强的美化效果,体现赏心悦目的美学功能。园林绿化是城市园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生入学专业课试题2002-20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1、输沙模数 2、环境容量 3、生物指示现象 4、土壤吸收性能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影响范围。 2、简述山地景观垂直地带性,并举例说明。 3、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 1、试述热量水分平衡及其在流域环境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2、试述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与缓解对策。 3、试述地理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 4、试述江(河)-湖泊-海洋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 1、土壤缓冲性 2、流水地貌 3、剖面漫流 4、纬向环流 5、径流系数 湖泊补给系数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特征。 3、简述人地关系理论。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 1、试述自然区划的概念与基本方法。

2、请你利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失衡的原理,谈谈对湖泊富营养化形成和湖泊生态修复的理解。 3、试述湿地的基本类型及其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4、举例论述现代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人地相互作用机制。 2004年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 1、水体沼泽化 2、环境效应 3、土壤氧化还原作用 4、地带性规律 5、生态交错带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举例说明流域系统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2、简述自然保护的基本概念及对社会与自然协调的意义。 3、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 1、试述生物圈等级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地理环境中水文现象与地貌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3、试述中国黄土地貌形成的环境背景。 4、试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与联系。 2003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非恒定流 2、梅雨 3、小冰期 4、生态位

镉对植物的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_张金彪

第20卷第3期2000年5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 V o l.20,N o.3M ay ,2000镉对植物的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张金彪1,黄维南2 (1.福建农业大学,福州 350002;2.福建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 361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1998-10-30;修订日期:1999-10-22作者简介:张金彪(1964~ ),男,高级实验师。 摘要:综述了镉(Cd)在植物中的积累、分布、形态和植物对镉毒害的反应及影响镉毒性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镉;植物;生理生态效应 Advances on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cadmium on plants ZHANG Jin-Biao 1,HUANG Wei-Nan 2 (Fuj ian A gr icultural Univ ersity ,F uzhou 350002,China ;2.F uj ian Institute o f S ubstrop ic al Botany ,X iamen 361006)Abstract :T his paper summar ize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 f the accum ulation,distr ibutio n,fo rms and to xicity ,mechanism of Cd in plants and fact or s effecting Cd tox icit y,and puts for w ard ex ist ing pro blems in the studies and dev elo ping pro pects in t he futur e. Key words :cadmium ;plant ;phy siolog ical and ecolog ical effect 文章编号:1000-0933(2000)03-0514-10 中图分类号:Q142,X1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采矿、冶炼以及Cd 处理等工业的发展,Cd 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4]。据调查日本受Cd 污染的农田有314750hm 2,我国11个灌区遭受Cd 污染的农田有12000hm 2[4],如沈阳张士灌区一闸严重污染区土壤的含Cd 量甚至达5~7mg/kg,米中含Cd 也达1~2mg /kg [2]。Cd 是危害植物生长发育最终影响人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元素,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有关Cd 污染对植物引起危害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活跃[5~10],很多学者从不同侧面研究了Cd 对植物的生理生态效应,以期促进Cd 污染的理论研究和防治。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阐明,但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1 Cd 污染的来源 Cd 是一种稀有分散元素,未污染土壤中Cd 的主要来源于其成土的母质,一般在世界范围内,土壤中Cd 的含量范围为0.01~2mg /kg ,中值为0.35m g /kg [11],日本和英国土壤的背景值分别为0.413mg /kg 和0.62mg /kg ,中国土壤的背景值则只有0.097mg /kg ,以95%置信度的含量范围为0.017~0.33mg /kg [12];天然水中的含Cd 量为0.01~3L g /L ,中值为0.1L g /L [4],张立成[13]1992年报道,我国长江水源水的背景值为0.010~0.202L g/L ;大气中Cd 的平均含量为1~50pg /L ,欧洲为0.5~620pg /L ,北美为1~41pg /L ,南极上空则小于0.015pg /L ,北京西郊大气中含Cd 量一般为1~3pg /L ,个别最高点则达98pg /L [4];大多数植物含Cd 量在0~1.2mg /kg 之间[14],苔藓植物含Cd 量较高,在0.65~3.61mg/kg 之间,种间含Cd 量差异较大[4],在有Cd 污染的地区,植物中含Cd 量都可能偏高,植物受到Cd 污染主要是由“三废”所引起。 1.1 废气 工业废气是造成空气Cd 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偏远地区,空气中Cd 含量一般低于1.0pg /L 。但在工业区周围大气中Cd 浓度往往较高,在日本冶炼厂附近,在距厂100m ,400m ,500m 处,曾分别测得Cd 浓度为500,200,160~320pg /L [11],大气中的Cd 可以通过降雨或干沉降而进入土壤,有一部分则直接被植物叶片所吸收,造成污染,在有工业污染(包括燃煤)的地区,土壤和果树叶片都积累了大量的Cd [15,16],冶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树木遭到砍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存环境等问题,城市园林绿化也成为提高本文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建设;生态效益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1.1净化空气 植物是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调解者,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虽然植物进行呼吸的时候也消耗氧气,但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20倍,所以城市中的绿地被比作城市的“绿肺”。绿色植物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价值,据资料表明,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kg,排出氧气750kg;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天每公顷吸收二氧化碳360kg。通常木本植物较草本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阔叶树较针叶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 1.2吸收有害气体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种类越来越复杂,数量越来越多,造成了对大气的污染。大气污染包括多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氯化氢、氯气、氟化氢等。人吸入有害气体后极易患气喘、咳嗽,进而使机体抵抗力减弱,诱发各种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1.3滞尘作用 大气中除有害气体外,还有烟尘、粉尘等的污染。尘埃还使有雾地区雾情加重,使空气透明度降低,并大大降低日光中的紫外线含量。园林树木浓密的枝叶像一个滤尘器,对烟尘及粉尘有明显的阻滞、吸附和过滤作用,可减少空气中的浮尘。蒙尘的枝叶经雨水冲刷后又能恢复滞尘功能,使空气变得清洁。 1.4减弱噪音 噪声是城市的一大公害,其危害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当噪声超过70db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长期处于90db以上的环境中人们就产生失眠、神经衰弱,严重时可使人的动脉血管收缩、引起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园林树木对减弱噪声的作用很明显,树木的枝叶就像消音板一样反射、吸收部分声波,使其减弱并逐渐消失。可减弱城市的噪音,是市民生活的天然隔音屏障。 1.5改善温度条件 园林树冠能遮挡阳光,吸收太阳辐射热,起到降低小环境温度的作用,所以夏季人们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感受。行道树一般降

绿地生态功能导向下的CO2扩散效应研究——以沈北新区为例

绿地生态功能导向下的CO2扩散效应研究* ——以沈北新区为例 时泳,付士磊,屠兵 摘要:目前国内对绿地的研究大多限制在“量”上,还没有从空间格局上来进行研究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的固碳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以沈北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对二氧化碳扩散效应进行研究进而来确定绿地在空间上的布局。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采用实测-模拟-验证的方法对二氧化碳在空间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开敞空间通风良好的地区比较利于二氧化碳的扩散;上风向比下风向扩散效果好;较高处比较低处扩散效果好;有通风廊道且与主导风向一致时(廊道与城市风向之间的夹角在30°-60°的范围内)扩散效果更好;二氧化碳会在建筑背风向形成集聚,在较高建筑上风向脚下形成湍流风降低该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 关键词:生态功能,二氧化碳,扩散效应,绿地 气候变化已然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并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及发展的根本问题[1]。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要解决目前人类生活和自然的矛盾就需要构建基于目前情况下的绿地生态优化体系来满足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2]。然而有限的城市面积不可能无限的增加绿地的供给,我们不能一味地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来增加碳汇量,因此如何在有限绿地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大气动态模拟技术获取城市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二氧化碳空间分布特征,界定城市植物固碳效应最佳边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从空间格局的变化上增加碳汇量,从而在城市有限绿地面积下发挥植被最大生态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的固碳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以沈北新区为例开展基于植物固碳释氧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布局[3],采用生态规划中的定量分析与空间技术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实地外业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模型模拟为手段,以绿地生态功能的静态和动态空间分析为主要内容,构建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绿地适宜空间布局。 1 材料与方法 1.1 区域概况分析 沈北新区地处沈阳四环北郊,位于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东北城市走廊‖中部,南靠三环,北隔辽河、万泉河与铁岭、法库县相望,东与抚顺市、铁岭县毗邻,西接辽西走 *课题“基于二氧化碳扩散模拟的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规划研究(编号:51308350)”

探讨提高园林工程绿化生态效益的方法

探讨提高园林工程绿化生态效益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9-04-04T17:27:19.7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作者:郑周全[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发展也在不断进行,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现代居民对生活环境与空气质量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发展也在不断进行,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现代居民对生活环境与空气质量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园林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对于整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以及生态环境改善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提高园林工程绿化生态效益的方案,旨在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中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园林工程;绿化;生态效益;方案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是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结合自然环境与现代人文景观的功能与特性而逐渐产生和发展应用的一种工程措施,是当前世界各国在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开展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高生态效益也是形势所迫。 一、城市环境现状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人口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在我国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需求也越来越多,反映在城市化发展中就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园林绿化是调节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人们生活中自然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的见证,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从植物身上获取各种物质和能量,社会发展至今,人们还需要依靠植物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道路两旁、城市广场等场所的绿化建设,专项的园林绿化工程也完成了许多,这些建设的绿化工程在改善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国家绿化生态发展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一段时间里,还要加大城市园林工程建设,来不断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二、园林绿化工程的作用 2.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内的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化的发展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步不断前进的,所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一就是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给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何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减轻污染,提供给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为之提供了可能。园林绿化建设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小噪声污染、对局部气候有调节作用、还能净化空气,减轻污染。 2.2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进步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使居民向着环境优美的城区迁移,加快了城市内的旧城区改造项目;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房产开发项目进入到园林区,促进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具有工程艺术美的特性,也带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环境的改善,也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前来,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力量。由城市园林绿化带动起来的经济进步,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此外,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还体现在城市绿地面积增多,具有美化城市面貌的功能,为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活动空间,所以园林绿化工程应当继续扩大,以发挥其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 三、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生态效益的方法 现代城市化对园林工程的需求不但表现为绿化面积的增加,同时也有美感的追求,园林工程应当在此方向不断发展,来解决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所面对的生态问题,具体的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3.1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实际,实现与自然相适应的规划建设。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文化特色等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重要结合文化历史特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风格,同时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基础与其它有利条件,形成与既有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整体,共走生态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原则还要落实在园林建设中的植物种类选择上,各地要结合当地环境需求与整体功能发挥以及景观效果等因素,科学合理的进行物种选择形成合理的生态景观,发挥有效的生态效应,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3.2 以生态节约为理念 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巨大,而土地作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载体占据大量的建设用地,如何在稀缺、有限的城市土地上建设出既生态又效益的园林景观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几个方面,“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生态节约型的园林景观就是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应用而生。节约型园林强调因地制宜、返璞归真,但并不等于因陋就简、反对精品。无招胜有招,或许这才是园林人的最高境界。节约型园林一定是可持续、低消耗、高效益的生态绿地,各项技术措施必须区分“绝对节约”与“相对节约”,平衡当前投入与长期成本,融合自然、艺术、与人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的复合效益。 3.3 规划与养护并重 要想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就要以扩大城市植被量为基础,所以在规划中,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者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规划整个城市与园林区的植被覆盖,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形成独具城市风格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达到改善环境的目标。 科学的规划是园林绿化工程发挥功效的前提,但是要使这种功能得以长期有效的发挥作用,关键要对其进行养护,确保园林绿化的栽植生物健康生长,不断提高生态效益。以此要求有专门的管理组织,对不同生长特性的植物进行分析,制定出科学的养护计划,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水、肥、修剪等养护工作,确保植物能够健康成长。 3.4 减量与保留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