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合集下载

浅析城市绿地生态效应概念及应用(一)

浅析城市绿地生态效应概念及应用(一)

浅析城市绿地生态效应概念及应用(一)论文关键词:绿径输氧系数指状规划绿道绿带论文摘要: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生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一些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以及一些实践作一些简单介绍,阐述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沙尘暴、沙漠化等现象的日益严重,人们认识到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之肺”,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的关注。

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而不再仅仅是绿地的美学效应了。

1绿地生态效应的几个概念1.1手指状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彼得-布莱茨的罗夫为首的一批规划师提出了大哥本哈根区域规划建议,就是著名的手指状规划。

手指状规划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整体城市,而是若干个不连贯的小城镇。

他们紧靠快速火车铁路线,犹如穿在线上的珍珠。

未来的城市集中在五根伸出的手指上,而现有的城市则就是掌心。

选择此种方案在生态效应方面的体现就是有可能从手指缝隙中保存楔形绿地。

若城市地处内陆,其对外交通向四面八方放射,就可能产生星状反吸引模式。

若从长远来看,其夹角迟早要被填充,终于形成传统的大城市。

西蒙特在《地域环境》一书中提出解决办法:限制个走廊进入市中心区,使它们与外围环线相接,在郊区道路焦点上建立新的城市次中心。

市区由居住走廊构成发展轴,以快速有轨电车与市中心联系;二次中心则由铁路与交通干线沟通,可视为地区性发展轴。

如果能够坚强立法,严格控制一开始指状规划师后的楔状绿地不被开发,那么绿化在城市中的生态效应就会起到很大作用。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边界总是在不断的扩大,预留的楔状绿地总是被不断的侵吞。

1.2输氧系数在常年盛行风的作用下,位于各方向上的城市保护绿地对城市的输氧作用不同,可称之为输氧系数,规划实践中有两种比较明显的情况。

第一种,在城市规划的范围内,位于城市输氧系数大的方位,如果绿地的产氧量大,应将强管理和适时进行植物的更新换代,以保证充足持续的氧气供给量;如果绿地的产氧量小,应通过改善植物的种植结构,增加种类和绿地面积,以增加产氧量。

浅议城市绿地的作用及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1)

浅议城市绿地的作用及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1)

浅议城市绿地的作用及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1)城市绿地是指在城市规划中保留的或特意设置的绿色空间,包括公园、绿化带、花坛、草坪等,其作用及生态效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具有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效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改善空气环境。

同时,绿地还可以吸附悬浮颗粒物和吸收噪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

其次,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中的延伸,可以提供栖息地、食物来源和迁徙通道,维持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绿地还可以保持水源的自然循环,减少洪水的发生,并促进地下水的补给。

此外,城市绿地还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人们健康的促进具有积极的影响。

绿地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场所,可以缓解城市人口密度大、压力大的问题,减轻因生活压力带来的身心疾病。

绿地还可以增加人们与自然的接触,增强人们的情感交流和社会认同感。

对于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绿地的植被覆盖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的研究,包括对植物物种的选择、植被结构的调整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科学的植被管理提高绿地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

其次是绿地对城市气候的调节和改善作用的研究,包括绿地的降温、湿润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为城市气候调节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是绿地对水资源的调节和净化能力的研究,包括绿地的雨水收集、减少地表径流和水质净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水资源管理的参考和支持。

最后是绿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能力的研究,包括土壤微生物群落、动物的栖息地选择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城市绿地的生态建设和管理。

城市绿地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城市绿地,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的迅速扩张与发展,然而,这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减少污染、调节气候、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等角度,探讨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首先,城市绿地具有减少污染的作用。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导致了大量的废气排放与垃圾产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而城市绿地能够通过吸收废气与污染物、吸附垃圾等方式,减少了这些有害物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同时,城市绿地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高城市空气的质量,减少雾霾等空气污染的问题。

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的存在可以降低城市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

其次,城市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内的温度一般比郊区高出几度甚至更多。

而城市绿地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的温度,提供凉爽的气候环境。

此外,城市绿地还可以通过影响风向、减轻风力等方式,降低城市的风速,形成自然的风扇效应,为城市居民带来舒适的气候条件。

研究发现,在炎热的夏季,城市绿地可以使气温降低2-8摄氏度,显著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再次,城市绿地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功能。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建设活动不断扩展,城市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而城市绿地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和维持大量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绿地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此外,城市绿地还提供了城市居民进行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增加了城市居民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幸福感。

研究还表明,与无绿地区相比,有绿地的城市居民更健康、更快乐。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够减少污染、调节气候,还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功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绿地的建设与保护应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浅论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浅论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浅论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作者:李凌来源:《商情》2015年第30期【摘要】城市植物是城市地区生长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城市绿地是人工绿化的绿地地域系统,包括各种公园绿地、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地、机关单位绿地等共同组成的绿化地域,称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的生态效应已成为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环境、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要实现其生态效应,则必须对绿地系统在城市中的区位作出合理的规划,最终目的是为建设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美化人的生活服务。

【关键词】城市植物,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应,规划建设前言:科学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总结。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的一种形式,带来了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资源能源消耗集中、需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增多、绿地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森林中,如何建设好城市生态环境,如何处理好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一个急迫而重要的问题,而城市绿地,就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之一,而如何运用物理学、生态学、甚至美学等学科来设计我们的生态绿地,就是景观及城市设计师的任务,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世纪接班人,也应仔细研究生态绿地的环境效果,在设计中合理的运用,来使我们的人居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1城市植被1.1概念。

植被是指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植物之间以及它们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同往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集体群,叫植物群落,城市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植物和生存环境,使植物群落的原来面貌发生了变化,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植被。

1.2 城市植被的生态景观类型:(1)耕地:有水田、旱地和菜地,种植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瓜菜等。

(2)园地:有果园、桑园、茶园等,种植各种果树、桑树、茶树。

(3)林地:生长乔木、灌木、竹类、沿海红树林等,是城市植被的主要类型。

城市绿地及作用分解

城市绿地及作用分解

7 城市园林绿地及绿化
1 现代城市绿地的沿革
城市绿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我国在二千多 年前的周、秦时代, 当时的京城咸阳就沿着道 路种植行道树。到了唐代, 都城长安已是“绿 荫十二街”, “青槐夹驰道”了。唐朝还在长 安城东南隅秦、汉、隋代宜春园和芙蓉园的基 础上大兴土木, 开辟了景色明媚、游乐盛况空 前的曲江风景区。在国外, 如古罗马、古巴比 伦以及中世纪的欧洲大都市, 也都有许多占地 广阔、风景宜人的园林
国内外城市绿地现状水平的对比 资料表明, 欧、美国家的城市公共绿地指标较高, 一般在20m2/人以上, 如英国伦敦为24.2m2/人 (1977年), 法国巴黎为24.7m2/人(1976年), 美国 纽约为19.0m2/人(1976年), 洛杉矶为20.0m2/人 (1974年), 即基本在20m2/人以上
7 城市园林绿地及绿化

监测空气污染
通常利用地衣(lichen)、苔藓(algae) 和其他高 等植物如菜豆、烟草、唐昌蒲、杨树等进行

指示土壤污染
利用城市野生植物如(早熟禾)进行

指示热量状况
主要是以物候观测指示城市热岛效应
7 城市园林绿地及绿化
7.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 确定城市园林绿地定额的几个因素

7 城市园林绿地及绿化

吸滞烟尘和粉尘 树木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 附作用。这一方面由于枝叶茂密, 具有强大 的减低风速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于叶子表 面粗糙、有绒毛或黏性分泌物, 当空气中的 尘埃经过树木时, 便附着于其叶面及枝干上。 经过雨水的冲洗, 又能恢复其吸滞能力。草 地不仅和树木一样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 并 且还可固定地面的尘土
城市环境与健康保护的科学要求 根据林学方面的研究, 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率至 少应在30%以上, 才能起到改良气候的作用; 疗 养学方面的研究指出, 舒适的休养环境, 其绿地 面积应占总用地面积的50%以上 从保护环境和抗震防灾的要求来看, 城市绿化 覆盖面积应大于市区用地的30%。而我国1993 年绿化覆盖率全国城市总平均仅约为21.4%, 目 前约为25%, 尚不够30%, 难以起到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的作用

城市绿化与生态平衡

城市绿化与生态平衡
02
如净化空气、保护水源
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推广屋顶绿化
利用城市空间
倡导绿色出行
低碳生活方式
城市绿化的实践
建设城市绿地
公园
绿化带
广场
城市绿化的实践
城市绿化不仅仅是一种环保行为,更是一种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加绿地和引入植被,城市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绿化也有助于促进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城市打造更宜居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城市绿化需要合理利用资源
可持续发展需兼顾资源保护
未来城市绿化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绿化面临更大困难
如何应对挑战成为重要课题
总结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城市绿化的发展需要创新举措和管理方式,同时面临着各种挑战。只有科学规划、全面管理,才能实现城市绿化与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07
01
03
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支持生态农业
02
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
推广环保理念
城市绿化与生态平衡结语
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城市绿化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绿化行动,共同营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只有人人都献出一份力量,城市绿色才能更加璀璨,生态平衡才能更加稳固。
THANKS感谢观看
人口密度
绿化规划需与城市交通规划协调一致
交通
有效监督
建立绿地管理制度
加强绿地维护工作
共同推动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企业和社会参与绿化活动
城市绿化规划的实施
科学管理
合理配置绿化资源
监测和评估绿地效果
某城市通过规划与实践取得了成功的城市绿化成果。该项目在城市绿地建设中注重生态平衡,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并为其他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绿地的作用、建设与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具有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水资源等功能。

首先,绿地可以调节城市的气候。

城市常常因为高楼大厦和道路的存在而形成热岛效应,而绿地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减少环境温度的升高。

其次,绿地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质量。

此外,绿地还可以吸收降水,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保护水资源的安全。

城市绿地的建设与管理是实现上述功能的关键。

首先,建设绿地需要精心规划和设计,合理选择植被和景观,使其既符合城市的整体风貌,又满足居民的需求。

其次,绿地的养护和管理也至关重要。

定期修剪植物、清理垃圾、灌溉等工作,能够保持绿地的整洁,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给居民休闲娱乐。

另外,合理利用绿地上的水源,进行灌溉和节水管理,可以节约水资源的使用。

除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外,城市绿地建设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首先,绿地的存在可以增加城市的价值。

有研究表明,位于绿地附近的住房和商业地产价格往往较高,因为它们所在的区域更受人们的喜爱,居住和工作在这些地区的人们更加健康和愉快。

其次,绿地也为城市的旅游业带来了机会。

许多旅游景点都位于城市的绿地之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城市绿地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城市现有的绿地面积有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的用地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保留和建设绿地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城市绿地的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

养护和管理绿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这对于经济有限的城市来说是一个挑战。

另外,绿地的规划和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合作。

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浅议

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浅议

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浅议【摘要】城市植物是城市地区生长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城市绿地是人工绿化的绿地地域系统,包括各种公园绿地、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地、机关单位绿地等共同组成的绿化地域,称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的生态效应已成为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环境、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要实现其生态效应,则必须对绿地系统在城市中的区位作出合理的规划,最终目的是为建设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美化人的生活服务。

【关键词】城市植物;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应;规划建设0 前言科学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总结。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的一种形式,带来了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资源能源消耗集中、需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增多、绿地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森林中,如何建设好城市生态环境,如何处理好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一个急迫而重要的问题,而城市绿地,就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之一,而如何运用物理学、生态学、甚至美学等学科来设计我们的生态绿地,就是景观及城市设计师的任务,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世纪接班人,也应仔细研究生态绿地的环境效果,在设计中合理的运用,来使我们的人居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1 城市植被1.1 概念植被是指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植物之间以及它们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同往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集体群,叫植物群落,城市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植物和生存环境,使植物群落的原来面貌发生了变化,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植被。

1.2 城市植被的生态景观类型(1)耕地:有水田、旱地和菜地,种植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瓜菜等。

(2)园地:有果园、桑园、茶园等,种植各种果树、桑树、茶树。

(3)林地:生长乔木、灌木、竹类、沿海红树林等,是城市植被的主要类型。

(4)草地:有牧草地、草坪、荒草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植物叶片对有毒气体反应特别敏感,所以用叶片 伤斑的面积来指示大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
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4、指示和监测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 不足之处:
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对同一污染物的抗性和适 应能力,不可能完全相同;
不同污染物引起的症状,虽然可以区别,但也由不 少共同之处,不少污染物引起的伤害症状,常和其 它因素所引起的伤害症状有着某些显著的一致性
a.树木枝密叶稠,它的枝叶具有轻、柔、软的特点
b.树木的枝叶纵横交锗、方向不一,声波遇到这种不规则 的表面后,就会产生乱反射,使声波化整为零,越来越小。 树干是一个圆形的粗糙表面,声波遇到这种表而后,一部分 被吸收了,一部分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这也减弱了声波的 强度。
c.树木的枝叶轻软,在风吹下经常摆动,摆动的枝叶对声 波有着扰乱和消散作用。
相对湿度比市区及郊区高,利于植物在干旱期保持水份
二、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2、城市土壤
各种建设活动和居民生活、生产活动改变了城市土壤的物理、 化学性质,不利用植物生长
地面施工的影响:施工中,砖瓦、石块、灰渣等侵入土壤, 使土壤变松,增加了通气性,但保水保肥能力下降
地下施工的影响
3、植物病虫害
§6-2 城市园林绿地
d.结构复杂的绿化实体是一个群体结构,株较多,层次复 杂,当声波进入这种结构后,往往要经过一个吸收、反射一 再吸收、再反射,这样地多次反复,以使声波的能量逐渐消 失。
e.草坪的声衰减也主要是由于草的声吸收作用
2、减弱噪声作用
郁闭度0.6- 0.7,高9-10米,宽30米的林带可减少 噪声7分贝; 高大稠密的宽林带可降低噪音5~8分贝,乔木、灌 木、草地相结合的绿地,平均可降低噪音5分贝,高 者可降低噪音8~12分贝; 草坪的减弱噪声作用也比较明显。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具体条件,制定城市各类 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地的用的范 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作为指 导城市各项绿地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考虑因素:
城市性质、规模、自然条件、城市环境污染状况, 城市工业用地、居住区规划、道路系统等各方面因 素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如何理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大气 环境有何影响?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3、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
均匀分布,联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点、线、面 相结合,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 合 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 布局形式:块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 稧状、带状、指状
§6-3 城市绿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是显著 的,也是城市植被的主要功能之一。 包括:降温增湿、调节环境条件、吸收有毒 气体、滞留烟尘净化空气、降低环境噪音和 杀菌等
1、城市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小气候环境 :年平均气温高于郊区,日差小于郊区,温
度和风速小于郊区,总的说利于植物生长,但气温日差小, 不利于植物体内养分积累,果实不如郊区
城市楼房向阳侧,日照充足,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北 侧则不同
城市中由于建筑密度、地面铺装和绿化程度不同,形成不
同类型小气候:高层建筑 几栋楼房间形成风洞,且平均
§6-1 城市植物 §6-2 城市园林绿地 §6-3 城市绿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6-1 城市植物
城市植被(urban vegetation):城市里覆盖着的生 活植物,包括城市的公园、校园、广场、球场,医 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有地森林、灌 丛、绿篱、花坛、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和。
人类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破坏或据弃了许 多原有的自然植被和土生植物.另一方面又引进了 许多外来植物和建造了许多新的植被类群
3、杀菌作用
l 植物吸滞粉尘,减少细菌载体; l 许多植物能分泌出杀菌素,这是一种由芽、叶和花所分泌的
挥发性物质,能杀死细菌、真菌与原生动物。
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4、指示和监测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 l 某些对有毒性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称为指示植物 或监测植物。
利用紫花苜蓿、菠菜、胡萝卜、地衣监测SO2 郁金香、杏、葡萄、大蒜监测氟化氢, 早熟禾、矮牵牛、烟草、美洲五针松监测光化学烟雾,棉 花监测乙烯,向日葵监测氨,烟草、牡丹、番茄监测臭氧, 落叶松、油松监侧氯和氯化氢
新鲜空气,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6-1 城市植物
一、城市植被的特征
1、植被生境的特化 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城市环境,也该变了城市植 被的生境 地质-铺装了地面; 地貌-改变了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 气候―污染的大气,水文等
一、城市植被的特征
2、植被区系成分的特化
原生植被较少;人类引进的或伴人植物比例明显增 加。 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注意对物种的选择,最大程 度地保留和选择反映地方特色地树种是城市生态学 工作者关心地问题,亦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标志之一。
一、城市植被的特征
3、植被格局的园林化 4、结构的单一化
广州 人工栽培的单优种群,结构简单,以单层乔木为 主,少数可见乔、灌两层,极少数为乔、灌、草三层。 植被生态环境功能衰退,严重影响了生物物种栖息与繁 衍
5、演替偏途化
植被的演替都是在人为干预下的,按人的绿化政策发展 的偏途途径
二、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增加了植物监测的复杂性。
四、减弱噪声作用
1、减弱噪声的机理简述
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单株或稀疏的植物 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很小,但当形成郁闭的树木或 绿篱时,则犹如一道隔声板,可以有效反射声波。 当然反射系数仍然比较小,有相当部分能量透射到 另一侧。同时,绿化带有一定的声吸收,对降低噪 音有一定的效果。.
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3ppm时,植物就出 现伤害症状。 氯气及氯化氢毒性较大,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0.03ppm。 以氟化物为主的复合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比前两种有 害气体严重得多。氟化物主要是氟化氢,剧毒类的 大气污染物,它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30—300倍。 光化学烟雾
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6-4 城市自然保护
一、城市自然保护的兴起
§6-4 城市自然保护
二、城市自然保护的含义和特点
1、城市自然保护实质是调节人类行为的重要方面; 2、城市自然保护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持续发展的
问题; 特点:与传统自然保护不同 传统自然保护:强调自然性、多样性、稀缺性和规模,不强 调稀有物种,濒危物种 城市自然保护:面积不大,侧重对当地居民的价值和利益的 考虑,不强调稀有种,濒危物种
尽可能选择哪些适应性强,抗性强,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作为城市的主干树种;
选择树形美观,符合绿化功能要求,栽培管理容易, 不妨碍环境卫生,又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注意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
三、城市绿化植物
2、城市绿化植物的配置
根据绿化的功能和各种绿地的需要以及绿化树木 的生态习性与作用,制定植物树种的比例和配制 方式。
南部地区有树、桑树、黄槐、小叶 榕:夹竹桃等
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2、降低有毒气体浓度及有毒气体对植物的危害
对二氧化硫的净化,最好的树种有:樟树、桃花心 木、小叶榕、变叶木和大红花等 与叶片年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 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有关。
如果进入植物体(叶子组织)中的有毒物质浓度过大,超过植物体本身的自 净范围,也会对植物产生危害
一、城市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
1、城市绿化调节小气候效应:使局地气温降 低1-3℃,最大可降7.6℃;增加相对湿度3-12 %,最大可增加33%。
l 遮阳荫蔽作用 l 绿地的蒸腾作用
2、城市绿化树木降温增湿效能测算
2、城市绿化树木降温增湿效能测算
二、城市绿化的碳氧平衡效应
二氧化碳上升趋势显而易见。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氧气。 植被的面积不同,植被组成和结构不同,碳氧平衡 效益功能差异较大。
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减少粉尘污染
l 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 l 树叶表面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吸附大量 飘尘
据研究表明,吸滞粉尘能力强 的城市绿化树种
在中国北部地区有:刺槐、沙枣、 国槐、家榆、核桃、侧柏、圆柏、 梧桐等,
在中部地区有:家榆、朴树、梧桐、 泡桐、女贞、荷花玉兰、臭椿、龙 拍、圆柏、橄树、刺槐、桑树、夹 竹桃、丝棉木、
一、城市绿地的功能
提供娱乐、游览、文化、休息、科普、疗养等场
防御风沙、洪涝、改善气候,调节气温、增加湿度, 平衡碳-氧,减弱温湿效应、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二、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公共绿地 居植物
1、绿化植物选择的一般原则
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符合植物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广州国土规划
到2010年拟建立16个自然保护区
白云山风景保护区 海珠区新滘果树林保护区 罗岗果树林与文物古迹保护区 金鸡窿人工林生态保护区 芳村葵蓬洲人工生态花果林保护区域
城市生态建设
生态目标:以将广州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人居住的、 山水型生态城市为目标。
生态布局与结构:以“山、城、田、海”为生态结构的战略 选择;通过构筑区域的“一环两楔”、建立市域的“三纵四 横”、打通都会区的“生态廊道”,建立城市多层次、多功 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城市绿地定额指标: ※ 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和城市环境质量的一 个重要指标,以:城市绿化覆盖率,建筑绿 化用的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 积来衡量。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 绿地定额指标的确定: 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