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课本文化常识梳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知识总结教师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知识总结教师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知识总结本册课本分四个单元, 体裁分别是小说、古代诗歌(唐诗)、古代议论散文、科学文艺作品。

其中, 前两个单元侧重“品味与鉴赏”, 第三单元侧重“思考与领悟”, 第四单元侧重“沟通与应用”。

一、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

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 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 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 而且风格多样。

1.《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 为该书序幕之一, 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 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2.《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 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 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 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3.《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 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子”形象。

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 简洁洗练的文风, 生动的心理描写, 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情节, 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 欣赏《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 可以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

而其中, 人物形象的分析则是重点, 三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 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桑地亚哥, 无不栩栩如生, 学习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

另外, 在单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品味语言, 包括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与作者的叙述语言的品味。

前者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 后者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的叙述语言相对比较客观,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小说大多是这样的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 《老人与海》的叙述语言, 前者的有意拖沓、刻意啰唆, 后者的简洁明快, 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备考是关键。

以下
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1. 《庐山谣》
- 作者:宋·陆游
- 内容:该诗是陆游写于分别妻子后对山水和亲人的怀念。


诗以咏经典相叠加,寄哀思于画卷之中,表达了作者的别离之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醉翁亭记》
- 作者:南唐·欧阳修
- 内容:该文是欧阳修回家途中在醉翁亭听到醉酒叟讲述的奇
闻异事,把所听到的人、事和物逐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文章构思新颖,内容充实,被誉为小品文之巅。

二、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1. 《围城》
- 作者:钱钟书
- 内容:该小说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多种手法,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旧社会和新社会,传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2. 《春》
- 作者:鲁迅
- 内容:该文是鲁迅对一群年轻异乡人的描写,深刻而灵动地表现了他们的苦难、乐观和追求。

本文思想深邃,语言简练、风格鲜明。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___字高中语文必修三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总结。

希望能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文学是指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几个阶段。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古代文学发展的起始阶段,主要有诗、书、礼、乐四大类文学。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国风》、《雅》、《颂》、《周颂》等多个部分,内容涉及政治、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

2. 两汉时期两汉时期是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计130篇,内容包括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广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陆机的《文选》和陶渊明的《归田赋》。

《文选》是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文论及诗词选集,包括了陆机自己的作品和古代名家的作品,涵盖了文学的多个方面。

《归田赋》则是陶渊明的一篇田园诗作,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的《唐诗三百首》和《文选》、宋代的《宋词元曲》、元代的《西游记》和明清时期的《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以言为主古代文学以言为主,即通过文字来表达,这与口头传统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古代文学注重文字的遣词造句,通过精准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思想意义。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梳理)面对学习,高三的学习大多是对旧知识的复习,而做题往往是对知识的回顾与重温过程。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梳理),欢迎参阅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__、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解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对偶的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一些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必修三中会学习一些文言文的篇章,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重点在于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词汇用法和文化背景。

2.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必修三中会接触到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学习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3.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必修三会包括一些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等,学习现代文学的特点和思想内容。

4. 文学理论基础: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系统性研究,必修三中可能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文学理论概念,如文学的类型、功能、创作手法等。

5. 写作技巧:高中语文必修三会教授一些写作技巧,如叙事、描写、议论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6. 文学史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包括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

7. 文化常识:学习与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古代礼仪、风俗习惯等。

8.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对文学作品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9. 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10.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文言文和现代文学,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深入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以下是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的部分知识点:
1. 修辞格: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反问等。

2. 修辞方法:象征、借代、拟声、写景、描写、记叙等。

3. 文体特点:辞章显著、文采飞扬、抒情富厚、思想深刻。

4. 词语运用:词义辨析、虚实夸张、比喻曲折、双关巧思等。

5. 句法结构:并列句、合并句、独立句、主谓一致、倒装句等。

6. 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排比、反问、对偶、比喻、比拟等。

7. 文言文阅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等。

8. 现代诗阅读:阅读现代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现代人的思考问题。

9. 散文阅读:阅读中短篇散文,了解现实主义、真实主义等文学流派的特点和创作思路。

10. 修辞技巧: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应用和理解。

这些知识点只是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导语】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共5篇),欢迎阅读!篇1: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1.字音字形词义:石墁翚()戗兽()檩子()接榫()穹窿()戗兽:垂脊上的兽形装饰构件。

戗:支撑斜脊的斜梁。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像鸟一样展翅飞翔,像野鸡一样振翅高飞。

革,翅膀。

翚:野鸡。

2.作者作品:作者是梁思成,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建筑学小论文。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4.怎样理解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

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

5.简要分析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如何使用说明方法的。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类比说明“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举例说明“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

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

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
《语文必修三》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课后练习和文学
常识等知识点。

下面是《语文必修三》中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比拟、倒装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文学常识:了解诗、词、曲、小说、散文、寓言等文学体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认
识到文学的多样性和时代性。

3. 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从中体会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4. 现代文学作品:了解现代文学作品,如《孔雀东南飞》、《茉莉花》、《蟋蟀》等,从中感受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存在意义。

5. 阅读与鉴赏: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
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6. 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写作技巧的学习和应用。

7. 语言与表达:培养用准确、简洁、生动地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以上是《语文必修三》中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不同的学校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
差异,具体的课程内容还需要参考教材或教师的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课本文化常识梳理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3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4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5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6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7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8贾人,商人。

9出官,(京官)外调。

10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11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2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3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4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哀痛
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15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16“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 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 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

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

《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

”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17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

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
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18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19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0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1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22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23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4谨庠序之教,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庠、序,都是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教,教化。

25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26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7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28崤函,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9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

30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

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31约从离衡,相约为合纵,击破秦国的连横策略。

约,结。

离,使离散。

32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

履至尊,登帝位。

六合,天地四方。

3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34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

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35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

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36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37万乘,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38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

作难,起事,首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