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合集下载

麻醉学规培试题试题及答案

麻醉学规培试题试题及答案

麻醉学规培试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药物不属于吸入性麻醉药?A.氧化亚氮B.氟烷C.异氟烷D.吗啡答案:D2.以下哪个药物是全身麻醉药?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芬太尼D.咪达唑仑答案:C3.以下哪个药物属于肌松药?A.琥珀酰胆碱B.阿托品C.吗啡D.芬太尼答案:A4.以下哪个药物不属于麻醉性镇痛药?A.吗啡B.芬太尼C.哌替啶D.阿司匹林答案:D5.以下哪个指标用于评估麻醉深度?A.心率B.血压C.呼吸频率D.脑电图答案:D6.以下哪个疾病不是麻醉禁忌症?A.严重高血压B.严重心脏病C.上呼吸道感染D.轻度糖尿病答案:D7.以下哪个药物用于治疗局麻药中毒?A.阿托品B.肾上腺素C.利多卡因D.咪达唑仑答案:B8.以下哪个药物用于治疗全麻后的恶心呕吐?A.昂丹司琼B.吗啡C.阿司匹林D.咪达唑仑答案:A9.以下哪个药物用于治疗全麻后的呼吸抑制?A.纳洛酮B.吗啡C.阿托品D.肾上腺素答案:A10.以下哪个药物用于治疗全麻后的疼痛?A.吗啡B.阿司匹林C.利多卡因D.咪达唑仑答案:A二、简答题1.简述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答:全身麻醉的并发症主要包括:(1)呼吸道并发症:如呼吸道梗阻、肺部感染等。

处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抗感染等治疗。

(2)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处理方法: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3)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躁动、谵妄等。

处理方法:给予镇静药物、抗精神药物等治疗。

(4)消化系统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等。

处理方法:给予止吐药物、抗酸药物等治疗。

(5)泌尿系统并发症:如尿潴留、尿路感染等。

处理方法:给予导尿、抗感染等治疗。

2.简述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答:局部麻醉的并发症主要包括:(1)局部麻醉药中毒:处理方法:给予吸氧、抗惊厥药物等治疗。

(2)局部麻醉药过敏:处理方法:给予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全麻并发症》课件

《全麻并发症》课件

循环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全麻后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等。
VS
详细描述
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影响心脏传 导系统引起,也可能与患者原有心脏疾病 有关。心肌缺血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抑制 心肌收缩功能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手术操 作或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病变所致。
03
特殊并发症
苏醒延迟
总结词
苏醒延迟是指全麻后患者意识恢复延 迟,表现为患者长时间处于昏睡或昏 迷状态,无法唤醒。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 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全 麻手术。
告知风险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全麻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 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前准备方案 ,包括术前饮食、术前用药、术前心理疏导等。
术中监测与处理
80%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 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和 处理异常情况。
100%
维持呼吸道通畅
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呼吸 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梗阻和窒息 。
80%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 失常、缺氧等,应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
术后观察与护理
呼吸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全麻后可能引发一系列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喉痉挛、呼吸道梗阻、肺部感染等 。
详细描述
喉痉挛通常是由于麻醉药物刺激喉部神经引起,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呼吸 道梗阻可能是由于气管插管不当或呼吸道炎症引起,肺部感染则多见于术后护理 不当或患者免疫力低下时。
消化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全麻后消化系统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等。

全麻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

全麻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

通气量不足
▪ 麻醉期间发生通气不足时,主要表现为CO2潴留;而恢复期发生通 气不足,除CO2潴留外,还可发生低氧血症。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 mmHg,同时pH小于7.30。
▪ 颅脑手术的损伤、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和镇静药的残余作用, 是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的主要原因,应以机械通气维持呼吸直到 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必要时以桔抗药逆转。
高热、惊厥和抽搐
▪ 常见于小儿麻醉。由于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 温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如对高热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抽搐甚 至惊厥。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应积极进行物理降温,特别是头部 降温以防发生脑水肿。
▪ 恶性高热表现为持续肌肉收缩,PaCO2迅速升高,体温急剧上升 (1 ℃/5 min),可超过42 ℃,病死率很高,应提高警惕。最容易 诱发恶性高热的药物是琥珀胆碱和氟烷。
高血压
▪ 麻醉期间舒张压高于100 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都应 根据原因进行适当治疗。
▪ 处理原则:有高血压病史者,在全麻诱导前可静注芬太尼3~5 μg/kg,可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术中根据手术刺激的程 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麻醉深度。对于顽固性高血压者,可行控制性降压以维持 循环稳定。
心律失常
低氧血症
②弥散性缺氧:多见于NO吸入麻醉,停止吸入NO后应吸纯氧5~ 10 min。 ③肺不张:因分泌物过多或通气不足等因素引起肺容量降低所致。 大范围肺不张可表现顽固性低氧血症,胸片可见肺萎陷,应以纤维 支气管镜吸痰,严重者应以PEEP治疗。
低氧血症
④肺误吸入: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吸入物的pH值及容量,pH低于2.5, 容量大于0.4 ml/kg者危险性明显增加。轻者对氧治疗有效,严重者 应行机械通气治疗。 ⑤肺水肿:可发生于急性左心衰或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治疗包 括强心、利尿、扩血管、吸氧及机械通气治疗。

全麻”会让人变傻,其实没那么可怕

全麻”会让人变傻,其实没那么可怕

全麻”会让人变傻,其实没那么可怕全麻是指将全身麻醉药物通过吸入或者静脉方式进入到体内,对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抑制效果,临床表现为意识逐渐消失、疼痛消失以及肌肉松弛。

对患者来说,全麻主要感觉则是对手术过程未存在记忆,术中无法感知痛苦。

但是一般患者从麻醉中醒过来,会突然发现自己思维有点混乱,口齿存在不清,从而出现全麻会让人变傻意识。

由于大大量的麻醉药物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麻醉药物一般会存在残留作用,当全麻药物完全代谢出体外后,则会恢复正常。

此次则对全麻会让人变傻展开分析。

麻醉是应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促使患者全身或者局部产生暂时失去感觉,从而达到手术能够顺序进行目的。

全麻主要为三种,一种为硬膜外麻醉,一种为蛛网膜下腔阻滞。

目前大多数采取全身麻醉。

全麻即麻醉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者通过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促使手术患者丧失痛觉、肌肉松弛、放反射活动减弱。

全麻抑制状态能够控制,也是可逆的。

在实际全麻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调整麻醉用药剂量。

手术结束后,麻醉药物会渐渐散失,患者逐渐恢复意识。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的系统,影响发育因素较多。

疾病自身、手术部位、手术和麻醉时间等因素会对患者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对儿童来说,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手术认知较低,会产生一定恐惧感,同时手术疼痛以及手术过程中固定姿势会造成儿童不适,导致对手术配合度较弱。

为提高儿童手术效果,全身麻醉则是儿童手术有效方法。

儿童全麻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失眠和短时间记忆障碍,家属会将其认知为麻醉引起的智力下降。

其实手术是一个经历创伤的过程,康复需要一定时间,但是患儿术后暂时变化不能代表对智力造成了影响。

我国每年儿童因手术需要进行全面例数较多,甚至有些儿童还需要进行多次全麻,但是目前并未存在有关资料显示全麻对患儿智力产生不良影响。

加上智力无法像高度和重量一样能够精确测量,及时进行全面智力测试也会存在局限性。

所以对于家长不能因为对儿童智力测试达不到预期效果则将原因归属于手术全麻造成的后果。

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间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处理

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间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处理

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间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病人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

方法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所接收的682例全身麻醉后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性49.2%,女性50.8%,平均年龄(38.2±17.8)岁(6~78岁),平均停留时间41min(20~260min)。

结果 99.9%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1例病人转入ICU。

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循环不稳定(5.5%)、术后寒颤(3.2%)、低氧血症(5.6%)、术后恶心呕吐(1.1%)、苏醒延迟(0.5%)等。

结论术后2h内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关键词】术后麻醉恢复并发症观察处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anesthesia frequently causes complication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recovery. Method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2008 May to 2010 in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June received 682 cases of recovery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 including male 49.2%, female 50.8%, mean age (38.2+/-17.8) years (6~78), the mean residence time 41min (20~260min). Results 99.9% patients a smooth recovery after returned to the ward, 1 patients transferred to ICU. PACU common complication with circulatory instability (5.5%), (3.2%) postoperative shivering, hypoxemia (5.6%),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1.1%), delayed recovery (0.5%). Conclusion postoperative 2H appear the most easily anesthetic complications and accidents, its causes are not singl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irst of all to dispel pathogeny, unexplained to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symptomatic treatment, to respiratory and circulatory stability, conscious, various reflection back to normal before the safe return of ward.【Key words】anesthesia recovery after operation complication observation processing 绝大多数麻醉手术后病人平稳安全的苏醒恢复,是经过了有经验专业医生和护士努力的结果。

麻醉引发的并发症与应对方法

麻醉引发的并发症与应对方法

麻醉引发的并发症与应对方法麻醉是医疗手术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患者失去意识和疼痛感,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然而,麻醉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本文将就麻醉引发的并发症及其应对方法进行探讨。

一、麻醉引发的并发症1. 术后恶心和呕吐术后恶心和呕吐是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对于接受全麻的患者而言。

这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手术刺激、术后镇痛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恶心和呕吐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导致手术切口裂开,延迟患者康复。

2. 呼吸道并发症麻醉后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抑制、气道梗阻等呼吸道并发症。

这一方面是由于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也与手术操作、体位改变等因素有关。

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导致氧供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等严重问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3. 循环系统并发症麻醉过程中往往会影响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循环系统指标,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药物过敏等症状,进一步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

4. 神经系统并发症麻醉过程中,神经阻滞药物的使用可能引发神经损伤、感觉异常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这对于手术区域的功能恢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应对麻醉引发的并发症的方法1. 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应对- 调整麻醉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减少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

- 提前预防:术前使用抗恶心、抗呕吐药物,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的饮食、水、电解质平衡问题,降低术后恶心和呕吐的风险。

- 术后护理:采取正确的体位,及时给予呕吐物清除、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护理措施,缓解术后恶心和呕吐的不适。

2. 呼吸道并发症的应对- 监测呼吸道: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呼吸抑制、气道梗阻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 恢复呼吸功能:术后饱强化呼吸肌的锻炼,增强患者的呼吸功能,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

加兰他敏注射液-唯一具有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开启麻醉新时代!

加兰他敏注射液-唯一具有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开启麻醉新时代!

全麻手术与POC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opera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 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并发 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受损等,严重影响术后 恢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术后死亡率,在老年患者中尤甚常见 于老年术后患 者等。
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
——唯一具有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开启麻醉新时代!
保护脑神经功能
逆转神经肌肉阻滞
胆碱酯酶抑制药——加兰他敏
Ach
乙酸 + 胆碱
×Ach
Ach
E
加兰他敏
拟胆碱作用
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保护脑神经功能+逆转神经 肌肉阻滞
加兰他敏(galantamine,Reminyl)是源于石蒜属植物的一种菲啶类生物碱,分子式: C17H21NO3·HBr。
肌松药的分类
作用机制:肌松药主要在神经肌肉接合部 干扰了正常的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分为两 类:
1.去极化肌松药 2.非去极化肌松药:能被胆碱酯酶 抑制药所拮抗
非去极化肌松剂作用
肌松残余发生率高达64%,尤其老年患者是高危人群
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报道的肌松残余发生率为 2% ~ 64%, 2015 年,国内一项大样本研究分析了 32 家医院中 1571例接受腹 部手术的患者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为 52. 8%( TOFr<0. 9) ,其中 TOFr<0. 6 的发生率达 22. 9%。
2. 小儿按体重一次0.05~0.1mg/kg。 3. 抗箭毒:肌内注射起始剂量5~10mg(5~10支),5或10
分钟后按需要可逐渐增加至10~20mg(10~20支)。

纳洛酮用于老年全麻病人术后谵妄的分析

纳洛酮用于老年全麻病人术后谵妄的分析

纳洛酮用于老年全麻病人术后谵妄的分析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病例处理,探讨简单的治疗方法。

方法 15例给予氟哌利多2.5-5mg和咪唑安定2-5mg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的老年全麻术后谵妄患者分次给予纳洛酮0.4-1.2mg。

结果 10例病人恢复安静,症状改善。

结论纳洛酮对老年人全麻术后谵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人全身麻醉谵妄认知障碍老年患者全麻术后长期谵妄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谵妄,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出现术后较长时间认知功能障碍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造成医患纠纷,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风险。

现对我院2009年老年全麻择期手术术后早期在外科病房发生谵妄51例患者处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 45例,女6例,年龄65-84岁,术前自我认知良好,能配合各项检查治疗,患者及家属均无精神病史。

术前合并内科疾病者均先得到有效控制,ASAI-Ⅲ级。

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胆管取石,肝叶切除,胃、肠癌根治,乳癌根治,髂关节置换等。

1.2麻醉及复苏麻醉全部采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诱导视情况采用不同药物,维持以持续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为主,间断给予吸入麻醉及肌松剂。

术毕顺利清醒拔管,观察呼吸、循环稳定后送回普通病房,常规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测。

1.3谵妄评定该51例患者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注意力障碍,思维紊乱和意识水平的改变,并用谵妄评分法判断存在谵妄。

1.4处理及结果谵妄诊断明确后即在保证呼吸、循环稳定的情况下给予静注氟哌利多2.5-5mg,病症改善不明显者视情况给予咪唑安定2-5mg静注,经此处理后36例病人恢复安静,症状改善;15例症状无改善的病人,视情况分次给予静注纳洛酮0.4-1.2mg;10例病人在给予纳洛酮后安静入睡,醒后症状改善;5例病人至第二天仍不入睡,症状不改善,在与家属协商后转入ICU病房,在呼吸支持下给予大剂量咪唑安定及丙泊酚,促其入睡,醒后症状逐渐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杭燕南洪涛闻大翔近来,全身麻醉逐渐增加,老年病人手术也越来越多,全麻后并发症防治受到重视,以往认为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并不常见,但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和监测技术的发展,麻醉医师知识面的扩展以及病人对医疗要求的提高,对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更加关注。

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范畴包括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变化,也可有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脑损伤,如脑出血和脑梗死。

1.发生率全麻后并发脑梗死与脑出血可导致患者死亡或留下终身残疾。

有研究表明一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率可增加9倍。

在非神经非心血管手术发生局限性神经缺损并不常见,仅为0.02%~0.07%。

但在外周血管手术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则可增加10倍以上。

心脏手术的脑损伤发生率则更高。

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表明,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8%,而1997年的数据为1.5%~3.0%。

术后精神认知障碍由于定义方法的不同,统计发生率有很大差异。

所幸大部分神经兴奋或抑制是可逆的,但部分是不可逆的。

在冠状动脉旁路吻合手术患者,术后8天仍有60%以上的患者有神经功能障碍,8周后降至25%~30%。

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在主动脉瘤手术为46%,心内直视手术为7~77%,肺移植术为50%,骨科大手术为13~41%,上腹部手术为7~17%。

我院联合三家医院进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发病率见表1:表1各医院病人的基本情况及POCD发生例数医院病例数POCD例数POCD发生率仁济医院32 7 21.9%浦东新区人民医院38 9 23.7%第七人民医院40 14 35.0%公利医院25 10 40.0%总计135 40 29.6%我院ICU进行的有关精神障碍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如下表2:表2 各手术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病率手术类型例数精神障碍发生率(%)普外组221 34 15.38骨科组17 2 11.76泌尿组14 1 7.14普胸组58 8 13.79体外组70 23 32.86合计380 68 17.892.全麻后神经系统并发症2.1脑梗死与脑出血脑梗死与脑出血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包括:①病人本身存在的心脑血管疾病;②手术麻醉方法或药物引起的血栓或气栓造成的脑梗死;③围术期血压异常升高而导致脑出血;④长时间低血压引起脑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

在手术结束停止麻醉后,病人苏醒延迟或有异常神经系统表现,如偏瘫、截瘫、单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象限盲、皮质盲等时,应按神经系统检查纲要(见下表)进行检查,同时应及时与神经专科医生联系会诊。

脑梗病例介绍:患者,女性,80岁,因右下腹痛5天,满腹疼痛半天就诊,诊断为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中毒性休克。

患者一年前有脑梗史,恢复良好,无明显后遗症。

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

入院当天,急诊气静下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结肠肝曲占位,盲肠前壁穿孔,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患者入手术室时,神清,血压155/95mmHg,心率142次/min,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2mg,芬太尼0.2mg,维库溴铵8mg,异丙20mg,插管顺利。

术中异丙酚、维库溴铵维持,术中血压最低为70/40mmHg,给予麻黄素纠正。

术毕入ICU,给予补充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但患者一直神萎,呼之能睁眼,左侧肢体活动差。

术后第二天,高热41OC,予冰毯降温。

术后第三天,头颅CT检查示:右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2.2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2.2.1谵妄术后谵妄指在术后数天内发生的一种可逆的,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包括注意,定向,感知,精神运动行为,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

根据临床表现,术后精神障碍可分为:①躁狂型,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对刺激的警觉性增高,以及精神运动极度增强;②抑郁型,表现为对刺激的反应下降和退怯行为;③混合型,在躁狂和抑郁状态间摆动。

精神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注意力的紊乱。

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定向力障碍、注意力分散,不能记住当前所发生的事,以后不能保持一致的思维。

较轻的症状往往首先被家属发现,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或被认为是麻醉药物的正常后遗作用。

术后精神障碍的症状有时变化很快,甚至会在一小时内迅速恶化。

尽管主要表现为警觉状态和活动下降,有时也表现为兴奋骚动、谵妄,最后可发展成昏睡或昏迷。

昏睡是指患者处于一种无反应睡眠状态,但可被很强的重复刺激唤醒;而昏迷则是指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且不对任何内在需要和外在刺激所唤醒。

谵妄是一种特殊的术后错乱状态,可定义为精神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的过度活跃。

其特征是知觉紊乱尤其明显。

在这一状态下,可出现幻觉、妄想、失眠以及过度警觉等。

典型酒精戒断的患者可出现震颤和抽动性运动,同时可有瞳孔扩大、面色潮红、心动过速、出汗等。

急性躁狂型术后精神障碍很容易被识别,而抑郁型常被误认为成痴呆或抑郁,特别是当与痴呆共存时更难以诊断。

精神量表测试对精神状态的诊断非常有帮助,精神紊乱评估方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是基于DSM-Ⅲ-R标准,广泛用于术后精神障碍的研究;另外还有一些适用于ICU病人的精神量表,如ICU精神错乱评估法(CAM-ICU)及ICU 谵妄筛选检查表(The 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等。

在进行精神量表分析的同时还应进行有关放射学及实验室的检查。

术后精神障碍病例:男性,67岁,术前有高血压(180/100mmHg)和糖尿病(空腹血糖12mmol/ml)。

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动脉搭桥手术,全麻诱导期血压最高为250/110mmHg,诱导后低血压至80/60mmHg,体外转流时间110min,麻醉时间5h,术后送入SICU,呼吸支持6h后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第一天下午发生谵妄、骚动,用异丙酚持续输注,约24h后停药,病人安静,但有胡言乱语,至术后第三天血流动力学稳定送至病房,意识恢复正常。

2.2.2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按照北美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R)对认知障碍的分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属于轻度神经认知障碍,其特征是由一般的医疗处理引起而又不属于谵妄、痴呆、遗忘等临床类型,最重要的是其诊断需神经心理学测试。

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较常见,表现为病人在麻醉、手术后出现记忆力、集中力等智力功能的损害,在老年病人易被误诊为痴呆恶化,它可能是某些严重基础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梗死、肺炎、感染等)的最初或唯一表现。

2.3全麻对记忆功能的影响2.3.1 静脉麻醉药物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咪唑安定具有GABA A受体的激活功能,能产生顺行性遗忘,当临床使用较大剂量时同时具有逆行性遗忘作用。

氯胺酮是NMDA受体的非特异性阻断剂,小剂量时就能够显著抑制神经元烟碱受体功能,这两种受体对长时程增强(LTP)的产生、维持和学习记忆功能至关重要。

氯胺酮亚麻醉浓度时可影响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的认知功能。

氯胺酮可致幻觉和兴奋,但在小孩和老人较少见,且可用地西泮进行治疗和预防。

异丙酚时效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时间较短,但它同样可致幻觉、围手术期异常行为、异常姿势或肌肉紧张等。

异丙酚能够减少培养神经细胞中的GABA能神经元,提示该药对神经系统发育具有不利的影响。

O’Gorm an等在被动回避实验中发现小剂量异丙酚使大鼠产生顺行性遗忘,当增加到麻醉剂量时则产生逆行性遗忘作用,并认为这可能与异丙酚对基因转录的调制作用有关。

非镇静作用的小剂量异丙酚能够损伤大鼠对有害性和非有害性经验的记忆功能。

2.3.2 吸入麻醉药物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吸入麻醉药物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复杂而多样。

氟烷可产生逆行性遗忘作用,增强小鼠对回避训练记忆的巩固,安氟醚也能够促进小鼠对八臂迷宫空间学习的巩固。

用氟烷或安氟醚诱导和维持3.5min即可影响精神神经运动长达5h。

短时程麻醉后自然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中断可达24h,甚至持续数日之久。

异氟醚增强GABAA受体活性,对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异氟醚单独使用或与咪唑安定、氧化亚氮联合使用会促进新生大鼠部分区域神经细胞凋亡,影响它们成年后的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

动物实验发现异氟醚只产生顺行性遗忘。

2.3.3 全麻药物对记忆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麻醉手术后发生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困扰着临床麻醉医生,在成年和老年患者中均可发生,部分发展成为慢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参与社会活动与家庭生活的能力。

虽然影响因素很多,流行病学研究也未能发现其确切病因,但是全身麻醉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容否认。

全身麻醉药物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涉及了全麻机理和认知科学原理等领域诸多复杂课题,这方面的科学研究目前还不丰富,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随着对全身麻醉机制的深入探索和认知科学理论的全面发展,全身麻醉药物对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效应和机制也将更加清晰,并将会指导临床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全身麻醉药物。

3. 危险因素分析3.1年龄所有的危险因素中年龄因素可能是最突出的。

对比性研究表明,老年人围术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人,大于65岁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较年轻人高4~10倍,大于75岁的老年人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较65~75岁病人高3倍。

虽然,老年人仍保持着脑自身调节功能,但是,中风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尤其是当合并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隐性脑血管疾病时。

老年人的基础认知功能多数可能已经下降,所以,围术期较小的损害就可能对个体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在全麻后3个月仍9.9%的病人存在认知损害。

3.2 脑血管疾病有过中风或短暂脑缺血病史的病人,在围术期更易发生中风,有资料表明,再次中风的发生率与前一次中风距手术的时间长短无关。

颅外脑动脉生有无症状粉瘤的病人,在低灌注期发生局部缺血时危险性增加。

有颈动脉杂音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吻合术后围术期中风的发生率增加二倍。

经多谱勒超声诊断有颈动脉疾病者,中风的危险性增加三倍,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3 高血压和糖尿病由于血管调节功能受损,易于发生脑血管障碍,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尽管高血压患者血管自身调节功能仍然存在,但压力-血流曲线右移时易产生低血压,脑很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3.4 遗传因素阿朴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是-种34kD的糖基脂蛋白,在人类可表达为三种异构体(ε2,ε3,ε4)。

已经证明,拥有APOEε4等位基因是发生早老性痴呆的一个危险因素。

一项对65例冠状动脉旁路吻合术的研究发现,在出院和术后6周进行的9项认知功能测试中,有4项指标的降低与APOEε4等位基因相关。

3.5 微小脑栓塞微小脑栓塞的发生部位常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栓子为气体或是颗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