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合集下载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18
适应降阶梯治疗患者
重症肺炎(高热、呼吸频率快、感染性休克) 存在危险因素(曾接受抗生素治疗、住院时间长、
机械通气) 具有高危死亡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生理指数
高者、合并多脏器衰竭者及有休克表现者) 由假单胞菌属引起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高度怀疑患者为耐药菌感染及明显具有死亡的危
参与感染,即使联合用药仍不能控制感染 难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培养出真正的致
病菌,尤其是厌氧菌,而针对性强的抗生 素又须在药敏结果后选择
28
抗感染治疗应考虑原则
病原学治疗——消除致病菌 病理生理学治疗——阻断使疾病进展的恶
性循环 对症治疗——争取足够的时间以利痊愈
前两个方面的成功均可提高生存率,而 最后一方面的成功可降低不适当医疗所导 致的死亡
22
重症HAP(VAP)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通常首选药物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 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替代药物
结构性肺病:抗假单胞菌药物(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吡肟)+氟喹诺酮类(包括大剂量 环丙沙星)
β-内酰胺类过敏: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 可疑吸入史: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或β-内酰
39
适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40
适当起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阻断病情的进展 挽救生命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成本效益
41
抗生素对全身性感染:
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完全改善存活率
阻预 断后
病:
情
的
感染
适当抗生素治疗可以
进
使50%的患者避免发
展
展为严重全身性感染
激活炎症/凝血系统
适应降阶梯治疗患者
重症肺炎(高热、呼吸频率快、感染性休克) 存在危险因素(曾接受抗生素治疗、住院时间长、
机械通气) 具有高危死亡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生理指数
高者、合并多脏器衰竭者及有休克表现者) 由假单胞菌属引起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高度怀疑患者为耐药菌感染及明显具有死亡的危
参与感染,即使联合用药仍不能控制感染 难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培养出真正的致
病菌,尤其是厌氧菌,而针对性强的抗生 素又须在药敏结果后选择
28
抗感染治疗应考虑原则
病原学治疗——消除致病菌 病理生理学治疗——阻断使疾病进展的恶
性循环 对症治疗——争取足够的时间以利痊愈
前两个方面的成功均可提高生存率,而 最后一方面的成功可降低不适当医疗所导 致的死亡
22
重症HAP(VAP)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通常首选药物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 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替代药物
结构性肺病:抗假单胞菌药物(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吡肟)+氟喹诺酮类(包括大剂量 环丙沙星)
β-内酰胺类过敏: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 可疑吸入史: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或β-内酰
39
适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40
适当起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阻断病情的进展 挽救生命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成本效益
41
抗生素对全身性感染:
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完全改善存活率
阻预 断后
病:
情
的
感染
适当抗生素治疗可以
进
使50%的患者避免发
展
展为严重全身性感染
激活炎症/凝血系统
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病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类型及药物副作用等,以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避免给其注射多种抗生素,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降阶梯疗法就是为了避免多种药物对新生儿身体的损害,而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案。
降阶梯疗法是一种根据病原体敏感程度梯度依次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首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抗生素,以涵盖可能感染的所有病原体。
同时,在获得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后,逐渐将其替换为具有更狭窄谱的特定抗生素。
在临床治疗中,降阶梯疗法常用于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
一项研究表明,在使用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的早期,系统性广谱抗菌药物被用于抑制和控制病原体。
在获取病原体的抗生素敏感结果后,降阶梯疗法将抗生素逐渐替换为具有更狭窄谱的抗生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除了提高治疗效果以外,降阶梯疗法在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成本方面也有优势。
在一项研究中,与常规治疗相比,降阶梯疗法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药物费用,降低医疗成本。
这是由于在降阶梯疗法中,只使用必要的抗生素,避免无用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了医疗支出。
总的来说,降阶梯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方法。
而且,它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成本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应用。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00001)

19
患者特性
病原学特点
细菌感染多 耐药菌株多 革兰阴性菌多 复合感染多 反复感染多 院内感染多
临床特点
来势凶猛 多种器官受损 死亡率高
20
在治疗上应注意问题
应强调降阶梯治疗用药的早期性和及时性。 由于经验性治疗的基础是本地区、本病房细 菌流行病学与药敏试验。因此,在应用中一 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实践和总结 经验。 最初经验性治疗的抗生素其抗菌谱应选择足 以确保覆盖所有可能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 菌和阳性菌(包括MRSA),以提高首次用药 成功率。
12
呼吸道常见G-致病菌
100%
铜绿假单胞菌
25%
75%
肺炎克雷伯菌
18% 11% 47%
鲍曼不动杆菌
50%
25%
其他(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MRSA及MRSE等)
0%
13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获得性感 染的常见致病菌,由于该菌产生多
种蛋白酶引起组织破坏和感染播散,
常导致致命性的感染。其耐药率高,
感染 激活炎症/凝血系统
适当抗生素治疗可 以使50%的患者避 免发展为严重全身 性感染
阻预 断后 病: 情 的 进 展
严重全身性感染
死亡
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使病死率下降10%15%;病死率仍达 28%-50%
43
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革兰阴 性菌感染的病死率
基础疾病
迅速致死 最终致死 非致死 总计
0 50 60 70 80 90 100
临床疗效(% )
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7天或以上,15d内曾使用抗生素
Trouillet J-L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8;157:531-539.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第7页
相关名词及缩写
小区取得性肺炎(CAP)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感染性肺实质
(含肺泡壁,即广义上肺间质)炎症,包
含含有明确潜伏期病原体感染而在入
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肺炎。
常见病原体: 青壮年、无基础疾
病患者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 老年
20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临床特点
来势凶猛 各种器官受损 死亡率高
第20页
在治疗上应注意问题
应强调降阶梯治疗用药早期性和及时性。因 为经验性治疗基础是当地域、本病房细菌流 行病学与药敏试验。所以, 在应用中一定要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不停实践和总结经验。
最初经验性治疗抗生素其抗菌谱应选择足以 确保覆盖全部可能致病菌, 包含革兰阴性菌 和阳性菌(包含MRSA), 以提升首次用药成功 率。
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为肺炎链球菌、
8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第8页
相关名词及缩写
医院取得性肺炎(HAP)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
处感染潜伏期, 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
(包含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肺
炎。
9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第9页
HAP
以ICU取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较为常见;另外,HAP亦常 发生于免疫抑制宿主肺炎以及其它重 危患者。
一些抗生素可能促使细菌产生对其它种类抗生素 耐药性
选择对耐药性影响最小药品 重视门诊抗生素治疗对住院患者抗生素耐药影响
适当情况下应选择联适用药
33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第33页
相关名词及缩写
小区取得性肺炎(CAP)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感染性肺实质
(含肺泡壁,即广义上肺间质)炎症,包
含含有明确潜伏期病原体感染而在入
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肺炎。
常见病原体: 青壮年、无基础疾
病患者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 老年
20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临床特点
来势凶猛 各种器官受损 死亡率高
第20页
在治疗上应注意问题
应强调降阶梯治疗用药早期性和及时性。因 为经验性治疗基础是当地域、本病房细菌流 行病学与药敏试验。所以, 在应用中一定要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不停实践和总结经验。
最初经验性治疗抗生素其抗菌谱应选择足以 确保覆盖全部可能致病菌, 包含革兰阴性菌 和阳性菌(包含MRSA), 以提升首次用药成功 率。
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为肺炎链球菌、
8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第8页
相关名词及缩写
医院取得性肺炎(HAP)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
处感染潜伏期, 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
(包含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肺
炎。
9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第9页
HAP
以ICU取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较为常见;另外,HAP亦常 发生于免疫抑制宿主肺炎以及其它重 危患者。
一些抗生素可能促使细菌产生对其它种类抗生素 耐药性
选择对耐药性影响最小药品 重视门诊抗生素治疗对住院患者抗生素耐药影响
适当情况下应选择联适用药
33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第33页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智能化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 断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策略。
改善抗生素耐药性的策略探讨
加强抗生素研发
研发新型抗生素是应对耐药性威胁的关键。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大投入,支持抗生 素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推广抗生素合理使用
初始治疗
在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初始阶段,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快速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 化。
降阶梯调整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逐步将抗生素替换为窄谱 抗生素,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耐药性的应对
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避免长时间、 不必要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减少耐药菌 株的筛选和传播。
VS
促进合理用药
降阶梯疗法有助于促进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和使用,减缓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速度。
临床应用案例分享
重症肺炎治疗:初始阶段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随后根据病原学结果和药敏试验,逐步 调整为敏感窄谱抗生素,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院内感染控制:在医院暴发某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感染时,采用降阶梯疗法,迅速控制感染传 播,保障患者安全。
抗生素进行初始治疗。
实验室支持
实验室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 敏试验,提供准确、快速的检测 结果,以指导医生进行抗生素的
降级选择。
多学科合作
感染病专家、临床微生物学家、 临床药师等多学科团队进行合作 ,共同制定和执行抗生素降阶梯 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03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4. 监测和评估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和药敏试验数据,调 整抗生素选择,降级使用窄谱抗生素,以 更精确地针对病原菌。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智能化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 断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策略。
改善抗生素耐药性的策略探讨
加强抗生素研发
研发新型抗生素是应对耐药性威胁的关键。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大投入,支持抗生 素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推广抗生素合理使用
初始治疗
在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初始阶段,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快速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 化。
降阶梯调整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逐步将抗生素替换为窄谱 抗生素,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耐药性的应对
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避免长时间、 不必要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减少耐药菌 株的筛选和传播。
VS
促进合理用药
降阶梯疗法有助于促进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和使用,减缓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速度。
临床应用案例分享
重症肺炎治疗:初始阶段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随后根据病原学结果和药敏试验,逐步 调整为敏感窄谱抗生素,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院内感染控制:在医院暴发某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感染时,采用降阶梯疗法,迅速控制感染传 播,保障患者安全。
抗生素进行初始治疗。
实验室支持
实验室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 敏试验,提供准确、快速的检测 结果,以指导医生进行抗生素的
降级选择。
多学科合作
感染病专家、临床微生物学家、 临床药师等多学科团队进行合作 ,共同制定和执行抗生素降阶梯 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03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4. 监测和评估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和药敏试验数据,调 整抗生素选择,降级使用窄谱抗生素,以 更精确地针对病原菌。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适时调整 抗生素使用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THANKS
产生。
减少副作用
02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降低副作用对患者
的损害。
提高治愈率
03
通过降阶梯疗法,针对不同感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提高治愈
率。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适用范围
重症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早期可使用广谱抗生 素,待病情稳定后逐步降阶梯至窄谱抗生素 。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采用降阶梯疗 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逐步降低抗生素强 度。
第三步: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监测和评估
病情监测
在使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体征 和症状的变化。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 生理状况和抗生素使用情况。
评估疗效
根据监测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需要对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疗效进行评估。如果治疗无 效或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必要性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实施步骤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临床应用案例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挑战与前景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旨在早期控制感染,减少细菌耐药性,优 化抗生素使用。
随着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增加,降阶梯疗法在临床上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结果
采用降阶梯疗法后,患者病情 迅速得到控制,最终康复出院
。
案例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适时调整 抗生素使用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THANKS
产生。
减少副作用
02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降低副作用对患者
的损害。
提高治愈率
03
通过降阶梯疗法,针对不同感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提高治愈
率。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适用范围
重症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早期可使用广谱抗生 素,待病情稳定后逐步降阶梯至窄谱抗生素 。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采用降阶梯疗 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逐步降低抗生素强 度。
第三步: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监测和评估
病情监测
在使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体征 和症状的变化。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 生理状况和抗生素使用情况。
评估疗效
根据监测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需要对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疗效进行评估。如果治疗无 效或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必要性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实施步骤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临床应用案例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挑战与前景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旨在早期控制感染,减少细菌耐药性,优 化抗生素使用。
随着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增加,降阶梯疗法在临床上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结果
采用降阶梯疗法后,患者病情 迅速得到控制,最终康复出院
。
案例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提出背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导致一些传统抗生素在治疗某些感染时效果不佳。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被提出,旨在通过早期足量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 药菌的产生。
02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概述
定义和原理
定义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是指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初始采用广谱、强效的 抗生素,以迅速控制病情,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逐渐降阶梯调整 抗生素的种类和强度,以优化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缺点
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
如果降阶梯疗法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细菌产生更多的耐药性, 使抗生素失去作用。
可能影响其他治疗
降阶梯疗法可能会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 等,因为这些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
可能增加医疗成本
虽然降阶梯疗法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和住院时间,但也可能增加 其他医疗成本,如检查费用、护理费用等。
比较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抗生素 降阶梯疗法能够更快地控制感染 ,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 治疗效果。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适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等。 特别是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性较高的患者,该方法能够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禁忌症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过敏体质、药物不耐受等患者,应谨慎使用抗生素降阶 梯疗法。此外,对于某些轻症感染,该方法并非必须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降阶梯疗 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概述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实施步骤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临床应用及
效果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导致一些传统抗生素在治疗某些感染时效果不佳。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被提出,旨在通过早期足量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 药菌的产生。
02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概述
定义和原理
定义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是指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初始采用广谱、强效的 抗生素,以迅速控制病情,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逐渐降阶梯调整 抗生素的种类和强度,以优化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缺点
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
如果降阶梯疗法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细菌产生更多的耐药性, 使抗生素失去作用。
可能影响其他治疗
降阶梯疗法可能会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 等,因为这些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
可能增加医疗成本
虽然降阶梯疗法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和住院时间,但也可能增加 其他医疗成本,如检查费用、护理费用等。
比较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抗生素 降阶梯疗法能够更快地控制感染 ,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 治疗效果。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适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等。 特别是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性较高的患者,该方法能够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禁忌症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过敏体质、药物不耐受等患者,应谨慎使用抗生素降阶 梯疗法。此外,对于某些轻症感染,该方法并非必须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降阶梯疗 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概述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实施步骤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临床应用及
效果
ICU降阶梯治疗

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抗生素管理的重视和临 床研究的不断深入,ICU降阶梯治疗得到了进一步 的完善和改进。例如,对于某些特定的感染,如医 院获得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研究人员提出了更 加具体的降阶梯治疗方案。同时,新的抗生素和抗 菌药物的研发也为ICU降阶梯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 择和治疗手段。
02
耐药风险。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具体方法
起始治疗
起始时使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 疗,以迅速控制感染。
调整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 择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单药 治疗。
转换治疗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将广谱抗生素 转换为窄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风 险。同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 生素种类和剂量。
03
icu降阶梯治疗的临床应用
详细描述
抗生素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肝脏或肾 脏损害等。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使病人更加虚弱,增加治疗难度。
病人的依从性问题
总结词
病人可能不遵循医生的建议或忘记服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详细描述
在ICU治疗中,病人可能因为身体虚弱或精神状态不佳而无法完全遵循医生的建 议。此外,由于药物种类繁多,病人可能会忘记服药或混淆药物名称。
脓毒症
脓毒症是降阶梯治疗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另一种应用。脓毒症患者往往病情严重,需 要及时控制感染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降阶梯治疗在脓毒症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症状,并 逐渐降低抗生素的强度。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 和病原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早期应用抗生素
及时诊断并治疗
01
一旦确诊感染,应尽早开始抗生素治疗,以减少病死率和缩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当抗生素治疗 的病死率(范围)
84% (80-86%) 42% (39-45%) 10% (0-13%) 28% (22-32%)
21
在治疗上应注意问题
最初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策略是“猛
击”,培养报告后再针对性调窄抗菌谱,
这是避免VAP治疗不足最安全的方法。
避免传统性“从低到高”的“阶梯治疗”
或“逐步升级”的“螺旋式”治疗安排。
22
重症HAP(VAP)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通常首选药物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 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替代药物 结构性肺病:抗假单胞菌药物(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吡肟)+氟喹诺酮类(包括大剂量 环丙沙星) β-内酰胺类过敏: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 可疑吸入史: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或β-内酰 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霉素烯类+氨基糖苷类+氨曲南
16
特性
开始抗感染治疗即选用广谱、强效的抗生 素,或通过联合用药,以尽量覆盖可能导 致感染的病菌。 在用药48~72小时,当病情得到控制、临床 症状改善、体温下降,此时再根据微生物 学检查和药敏的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使之更具有针对性。
17
用强效抗生素的目的
阻断感染的进展及由此引发的多器官
耐药机制复杂。
14
相关名词及缩写
ESBLs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酶优势菌为大 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由质粒介导,对第三代 头孢菌素、氯唑西林耐药,对头霉素和克拉维酸、 第四代头孢菌素部分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敏感。 AmpC酶(头孢菌素水解酶)产酶优势菌为阴沟 肠杆菌、枸橼酸杆菌等,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 霉素和克拉维酸耐药,对氯唑西林、第四代头孢 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沙雷菌属 其它假单胞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2088 1869 1646 1378 1116 410 359 322 302 210
全国7城市14家医院 重症病房分离的菌株
7
相关名词及缩写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患者特点: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医生对
疾病恶化及死亡危险性的评估经验性选择治疗
方案。
当地药敏和流行病学资料:根据药敏资料,并
考虑既往的抗生素治疗,选择能够覆盖所有致
病菌的经验性治疗方案。
35
选择起始适当治疗时要考虑的因素
起始抗生素治疗的剂量及疗程:选择对感染部
位穿透性较好且具有很好耐受性的抗生素进行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1
前言
重症感染往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更令人 担忧的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 使原有效的抗生素变得无效,甚至出现交叉耐药,给曾 经辉煌的抗生素时代笼罩上了阴影。合理、有效地使用 抗菌药物是抗感染治疗的一项新挑战。抗感染治疗的主 要目标必须是增加危重患者的存活率,并能防止细菌耐 药性的产生。在重症感染治疗的初期阶段使用广谱抗生 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早期有效的治疗才能增加其生存 的机会,这已形成了一个具备国际性的共识,即采用降 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的策略。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 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 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常见病原体: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为肺炎链 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 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 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 菌等。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8
相关名词及缩写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 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 (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 肺炎。
9
HAP
以ICU的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较为常见;此外,HAP亦常 发生于免疫抑制宿主的肺炎以及其它 重危患者。 常见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 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不 动杆菌、肠杆菌属细菌、厌氧菌。
23
最强疗法
针对MRSA感染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关联的混合感染 提出了抗菌药物的最强疗法: 方案1:
1.
2. 3. 4. 5.
磷霉素2g+5%葡萄糖注射液40ml一次静脉注射(间隔 60min) 头孢哌酮/舒巴坦4g+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60min 万古霉素0.5~1g+生理盐水100ml 静脉滴注60min 向2中加入氢化可的松30mg 加3d
Bid 连用7d
24
最强疗法
方案2:
1. 2.
3.
4.
5.
磷霉素2g+5%葡萄糖注射液40ml 一次静脉注射 阿贝卡星100mg+生理盐水100ml(在“1”的60min 后)静脉滴注30min 头 孢 哌 酮 / 舒 巴 坦 4g +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250ml 静脉滴注60min 向3中加入氢化可的松30mg 加3d Bid 连用7d
12
呼吸道常见G-致病菌
100%
铜绿假单胞菌
25%
75%
肺炎克雷伯菌
18% 11% 47%
鲍曼不动杆菌
50%
25%
其他(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MRSA及MRSE等)
0%
13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获得性感 染的常见致病菌,由于该菌产生多
种蛋白酶引起组织破坏和感染播散,
常导致致命性的感染。其耐药率高,
功能不全,控制疾病的发展,一旦明确了 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即可有针对性地降 级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以减轻起始广谱 抗生素治疗的压力,这就是降阶梯疗法全 部含义。
18
适应降阶梯治疗患者
重症肺炎(高热、呼吸频率快、感染性休克) 存在危险因素(曾接受抗生素治疗、住院时间长、 机械通气) 具有高危死亡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生理指数 高者、合并多脏器衰竭者及有休克表现者) 由假单胞菌属引起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高度怀疑患者为耐药菌感染及明显具有死亡的危 险因素
39
适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40
适当起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阻断病情的进展
挽救生命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成本效益
41
抗生素对全身性感染: 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完全改善存活率
感染
适当抗生素治疗可以 使50%的患者避免发 展为严重全身性感染
阻预 断后 病: 情 的 进 展
激活炎症/凝血系统
42
抗生素对全身性感染: 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完全改善存活率
起始经验性治疗(考虑抗生素的组织穿透性)。
联合治疗和单药治疗:起始的抗生素选择应能
适当覆盖可能的致病菌,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如果必要联合用药时,联合方案应具有协同作 用。
36
VAP的联合治疗方案
亚胺培南+阿米卡星 +万古霉素
头孢他啶+阿米卡星 +万古霉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阿米卡星+万古霉素 氨曲南+阿米卡星 +万古霉素
注重“降级”换用相对窄谱的抗菌方案以减少 耐药性发生,并优化成本效益比
第二阶段
31
降阶梯治疗的第一阶段
一旦怀疑存在严重感染,应立即开始
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
应确保选择的抗生素覆盖所有可能的
致病菌
32
原则
选择起始适当抗生素治疗时应考虑所在医疗机构 的细菌药敏情况 某些抗生素可能促使细菌产生对其他种类抗生素
的耐药性
选择对耐药性影响最小的药物 注重门诊抗生素治疗对住院患者抗生素耐药的影响
适当情况下应选择联合用药
33
确定起始治疗时应考虑的因素
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
药物剂量和用药频率 组织穿透性
用药时机
药物毒性 影响耐药性的危险 既往的抗生素治疗
34
选择起始适当治疗时要考虑的因素
28
抗感染治疗应考虑原则
病原学治疗——消除致病菌 病理生理学治疗——阻断使疾病进展的恶 性循环 对症治疗——争取足够的时间以利痊愈 前两个方面的成功均可提高生存率,而 最后一方面的成功可降低不适当医疗所导 致的死亡
29
降阶梯治疗包括什么?
30
降阶梯治疗的策略
第一阶段
应用最广谱的抗生素治疗以改善病人预 后(降低病死率,防止器官功能障碍, 并缩短住院时间)
感染 激活炎症/凝血系统
适当抗生素治疗可 以使50%的患者避 免发展为严重全身 性感染
阻预 断后 病: 情 的 进 展
严重全身性感染
死亡
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使病死率下降10%15%;病死率仍达 28%-50%
43
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革兰阴 性菌感染的病死率
基础疾病
迅速致死 最终致死 非致死 总计
15
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
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对于严重细菌感染 的新的治疗策略。该策略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使用最广谱的抗菌药物,目的在于 防止患者病情迅速恶化,避免产生细菌耐药 性,防止器官功能障碍,挽救患者生命,并 缩短其住院天数; 第二阶段注重降级换用相对窄谱的抗菌方案, 以减少耐药菌发生的可能,并优化治疗的成 本效益比。
儿童:万古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成人:万古霉素+利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