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适应降阶梯治疗患者
重症肺炎(高热、呼吸频率快、感染性休克) 存在危险因素(曾接受抗生素治疗、住院时间长、
机械通气) 具有高危死亡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生理指数
高者、合并多脏器衰竭者及有休克表现者) 由假单胞菌属引起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高度怀疑患者为耐药菌感染及明显具有死亡的危
参与感染,即使联合用药仍不能控制感染 难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培养出真正的致
病菌,尤其是厌氧菌,而针对性强的抗生 素又须在药敏结果后选择
28
抗感染治疗应考虑原则
病原学治疗——消除致病菌 病理生理学治疗——阻断使疾病进展的恶
性循环 对症治疗——争取足够的时间以利痊愈
前两个方面的成功均可提高生存率,而 最后一方面的成功可降低不适当医疗所导 致的死亡
22
重症HAP(VAP)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通常首选药物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 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替代药物
结构性肺病:抗假单胞菌药物(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吡肟)+氟喹诺酮类(包括大剂量 环丙沙星)
β-内酰胺类过敏: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 可疑吸入史: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或β-内酰
39
适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40
适当起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阻断病情的进展 挽救生命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成本效益
41
抗生素对全身性感染:
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完全改善存活率
阻预 断后
病:
情
的
感染
适当抗生素治疗可以
进
使50%的患者避免发
展
展为严重全身性感染
激活炎症/凝血系统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智能化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 断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策略。
改善抗生素耐药性的策略探讨
加强抗生素研发
研发新型抗生素是应对耐药性威胁的关键。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大投入,支持抗生 素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推广抗生素合理使用
初始治疗
在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初始阶段,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快速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 化。
降阶梯调整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逐步将抗生素替换为窄谱 抗生素,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耐药性的应对
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避免长时间、 不必要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减少耐药菌 株的筛选和传播。
VS
促进合理用药
降阶梯疗法有助于促进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和使用,减缓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速度。
临床应用案例分享
重症肺炎治疗:初始阶段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随后根据病原学结果和药敏试验,逐步 调整为敏感窄谱抗生素,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院内感染控制:在医院暴发某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感染时,采用降阶梯疗法,迅速控制感染传 播,保障患者安全。
抗生素进行初始治疗。
实验室支持
实验室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 敏试验,提供准确、快速的检测 结果,以指导医生进行抗生素的
降级选择。
多学科合作
感染病专家、临床微生物学家、 临床药师等多学科团队进行合作 ,共同制定和执行抗生素降阶梯 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03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4. 监测和评估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和药敏试验数据,调 整抗生素选择,降级使用窄谱抗生素,以 更精确地针对病原菌。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小儿重症肺炎是指病变广泛、病情进展迅速的肺炎,常见于婴幼儿及幼儿。
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尚不健全,且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一旦患上重症肺炎,病情往往十分危急。
抗生素是治疗重症肺炎的重要药物之一,但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进而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对于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十分重要。
一、提高疗效抗生素降阶梯方案能够根据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以往,医生通常会根据临床经验和患者的症状选择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这种方法往往不能够确保选择的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而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医生可以根据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其最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失败的风险。
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抗生素降阶梯方案能够减少对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对于小儿患者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因此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通过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减少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护小儿患者的健康。
三、减轻抗生素耐药性压力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有效减轻抗生素耐药性的压力。
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滥用抗生素是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抗生素的滥用,从而减轻抗生素耐药性的压力。
只有在病原微生物对一线治疗药物耐药或对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时才转换到更强效的抗生素,有效地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四、降低治疗成本抗生素降阶梯方案不仅能够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减轻抗生素耐药性压力,还能够降低治疗成本。
过度使用抗生素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容易导致治疗失败,还会增加治疗的费用。
而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根据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精确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降低治疗的失败率,从而降低治疗的费用。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
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是指由病原菌引起的肺实质炎症,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策略,其意思是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从强效抗生素开始治疗,随着疗效的改善和病原菌敏感性明确,逐步减少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抗生素耐药性最小化的目的。
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提高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患儿,肺炎症状持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并且无不良反应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的具体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细菌学检查和敏感性测定、临床评估和随访、医疗机构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策略等。
同时,也需要严格执行规范化的抗生素使用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总之,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小儿重症肺炎抗生素治疗策略,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
但是,其具体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包括全面的医疗系统建设、严格的抗生素使用标准等。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适时调整 抗生素使用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THANKS
产生。
减少副作用
02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降低副作用对患者
的损害。
提高治愈率
03
通过降阶梯疗法,针对不同感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提高治愈
率。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适用范围
重症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早期可使用广谱抗生 素,待病情稳定后逐步降阶梯至窄谱抗生素 。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采用降阶梯疗 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逐步降低抗生素强 度。
第三步: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监测和评估
病情监测
在使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体征 和症状的变化。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 生理状况和抗生素使用情况。
评估疗效
根据监测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需要对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疗效进行评估。如果治疗无 效或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必要性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实施步骤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临床应用案例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挑战与前景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旨在早期控制感染,减少细菌耐药性,优 化抗生素使用。
随着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增加,降阶梯疗法在临床上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结果
采用降阶梯疗法后,患者病情 迅速得到控制,最终康复出院
。
案例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导致一些传统抗生素在治疗某些感染时效果不佳。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被提出,旨在通过早期足量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 药菌的产生。
02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概述
定义和原理
定义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是指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初始采用广谱、强效的 抗生素,以迅速控制病情,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逐渐降阶梯调整 抗生素的种类和强度,以优化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缺点
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
如果降阶梯疗法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细菌产生更多的耐药性, 使抗生素失去作用。
可能影响其他治疗
降阶梯疗法可能会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 等,因为这些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
可能增加医疗成本
虽然降阶梯疗法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和住院时间,但也可能增加 其他医疗成本,如检查费用、护理费用等。
比较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抗生素 降阶梯疗法能够更快地控制感染 ,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 治疗效果。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适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等。 特别是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性较高的患者,该方法能够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禁忌症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过敏体质、药物不耐受等患者,应谨慎使用抗生素降阶 梯疗法。此外,对于某些轻症感染,该方法并非必须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降阶梯疗 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概述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实施步骤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临床应用及
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引言小儿重症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冬春季节更为常见。
抗生素是治疗肺炎的主要药物之一,但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增加耐药菌株的风险,还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变得尤为重要。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它可以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过程中有效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并且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效果。
一、什么是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是指在治疗开始时,首先使用广谱抗生素,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切换到更为狭窄的抗生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且尽量减少对正常菌群的干扰。
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的药品负担,同时也可以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二次感染的发生。
1. 减少抗生素使用量2. 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这些耐药菌株不仅对抗生素失去了敏感性,还可能引发治疗上的问题。
而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量,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了二次感染的风险。
3. 提高治疗效果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病情稳定后逐渐切换到更为狭窄的抗生素,可以更好地消灭致病菌,同时减少对患者免疫系统和正常菌群的不良影响。
4. 减少不良反应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患者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风险。
对于小儿患者而言,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意味着更少的不良反应,这对于他们的康复非常重要。
三、抗生素降阶梯方案的实际应用情况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很多临床研究表明,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明显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对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
这种治疗策略也逐渐成为了小儿重症肺炎的常规治疗方案之一。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05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疗效评估与风险控 制
疗效评估指标与方法
临床治愈率
评估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患者的临床治愈 能力。
副作用发生率
评估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 现的副作用情况。
细菌清除率
评估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病原菌的清除效 果。
复发率
评估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后患者的复发 情况。
生存率
评估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患者生存情况的 影响。
提出背景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日益严重,传统抗生素治疗方法的疗效逐渐降低,而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策略,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临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遵循降 阶梯疗法的原则,以确保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风险。
02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概述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逐 渐凸显,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提出
为了更好地控制细菌感染,提高治疗效果,抗 生素降阶梯疗法被提出。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提
概念定义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是指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初始阶段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多联抗生素 联合治疗,以迅速控制感染,随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逐渐减少抗生素种类和 剂量的一种治疗方法。
提高患者依从性与加强多学科合作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加强多学科合作是实现抗 生素降阶梯疗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确保治 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患者依从性对于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成功至 关重要。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医生可以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解释治疗方案的重 要性,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此外,多 学科合作也是关键,包括与感染科、呼吸科 、重症医学科等其他相关科室的合作,以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Schentag J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1; 32 (Suppl. 1): S39-S46.
降阶梯治疗的第二阶段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即初始广谱抗生素的 疗效)对于决定是否使用降阶梯治疗、采用 何种药物进行降阶梯治疗及治疗的时间十分 重要。“降级”换用相对窄谱的抗菌方案以 减少耐药性发生,并优化成本效益比。
12
降阶梯治疗适应征
1、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脑膜炎以及严重的原 发性和自发性腹膜炎、脓毒症。 2、存在危险因素(曾接受抗生素治疗、住院时 间长、机械通气) 3、具有高危死亡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合并 多脏器衰竭者、休克、APACHE Ⅱ评分高者) 4、由耐药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院内获 得性肺炎。
5
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策略是在 2001年3月第21届急诊医学和监护医学国际研讨 会和7月在第22届国际化疗会议上提出的。 美国学者Kollef于2001年以“医院获得性肺炎与 降阶梯治疗”为题发表文章,正式使用降阶梯 (de-escalation)治疗一词,表述了重症感染的抗菌 治疗新理念,为改善重症感染患者预后和避免广 谱抗生素过度使用防止耐药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16
起始适当抗生素治疗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在一项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内感染患者 (n=655)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 接受起始适当抗生素治疗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医院死亡率 (%)
60
p<0.001
50
40
30
20
10
0 全因死亡率
不适当治疗
60
50
p<0.001
40
30
20
10
0 感染相关死亡率
适当治疗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Kollef MH et al. Chest 1999;115:462-474.
Thank You
33
有些抗菌药的抗菌谱与致病菌相符,但感染部位 浓度低,难以奏效,还可引起致病菌耐药。 所以,在降级用药时,要熟悉掌握每一种抗生素 的特点,不仅根据病原菌结果,还要结合抗菌药 物对病灶组织是否有较强的穿透力选择抗菌药物, 才能保证抗菌药物在感染部位有足够的浓度,获 得好的疗效。
34
疗程
疗程应个体化。其长短取决于感染的病原体、严重程 度、基础疾病及临床治疗反应等。 一般流感嗜血杆菌10~14天,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 菌14~21天,铜绿假单胞菌21~28天,金黄色葡萄球 菌21~28天,其中MRSA可适当延长疗程。卡氏肺孢 子虫14~21天,军团菌、支原体及衣原体14~21天。
Kollef M H, Sherman G, Ward S, et al. Inadequate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a risk factor for hospital mortality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Chest, 1999, 115(2):462474.
31
“降级” 时选择的药物种类
根据分离的细菌及其敏感性进行选择 根据初始治疗是否使患者有所好转 根据患者体征和临床反应性,实施治疗时间
个体化 采用多种不同的药物,了解所使用药物的局
限性(抗菌谱和剂量)
32
对于单药治疗选择的考虑
如果培养出非高度耐药细菌是肺炎的病原菌而不 是定殖菌,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如果培养阴性或培养出的不是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可选择既往成功治疗的药物,如:环丙沙星、 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或大剂量的左氧氟沙星。 如果患者之前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应考虑耐药的 可能性。
6
早期在获得病原微生物信息之前,针对最可能的病 原微生物给与积极的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能够 降低病死率,这已是国际性的共识,并写入了指南。 但使用抗生素目标是增加危重患者的存活率时防止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指南推荐采用降阶梯治 疗的策略。
Levy M M, Rhodes A, Phillips G S,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J]. Nihon Naika Gakkai Zasshi the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6, 95(12):2484.
25
确定念珠菌感染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免疫抑制治疗 腹部手术 长期广谱抗生素治疗 胃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置管 机体内念珠菌定殖部位超过两个
选择药物
真菌
首选:氟康唑,其次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 唑(曲菌、念珠菌、隐球菌等)。
27
初始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失败原因
所选用的抗生素不能全面覆盖病原体
8
9
降阶梯治疗包括什么?
10
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
该策略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即选用广谱、强效、足量的抗生素,或通过联 合用药,以尽量覆盖可能导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目的在于迅 速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导致多器官功能障 碍,挽救患者生命,并缩短其住院天数。
37
小结
不恰当的初始经验治疗可增加死亡率,不要保留广谱抗生 素作为最后治疗手段。 降阶梯治疗策略应尽早进行。 降阶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以及当地的细菌 流行病学资料及药敏结果。 降阶梯治疗策略为高度怀疑耐药菌感染者以及具有高度死 亡风险患者获益最多。
3S(streamline therapy,stop use,short course)
例:HAP(医院获得性肺炎)
以ICU的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较 为常见;此外,HAP亦常发生于免疫抑制宿主的肺 炎以及其它重危患者。 常见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 萄球菌(MRSA)、不动杆菌、肠杆菌属细菌、厌 氧菌。
21
例:VAP(呼吸机相关肺炎)
由耐药细菌引发VAP的两个危险因素为:VAP之前 机械通气的时间大于7d以及近期(15d)使用过抗菌 药物。 而导致VAP的主要是多重耐药细菌,包括铜绿假单 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MRSA 及 ESBLs ,其中90%的致病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 星+万古霉素的联合方案敏感。
重症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背景
重症感染往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令人担 忧的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 使原有效的抗生素变得无效,甚至出现交叉耐药,给曾 经辉煌的抗生素时代笼罩上了阴影。合理、有效地使用 抗菌药物是抗感染治疗的一项新挑战。
2
传统的初始经验治疗观念...
造成病原体未被覆盖的原因有: 该种病原体在该医院不常见; 感染源控制措施不适当; 患者存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属感染及曲霉菌属感染。
未考虑抗生素在不同患者体内的药动/药效学(PK/PD) 的差异
28
临床疗效的PK/PD 标记参数
Cmax (峰值)
AUC24 MIC
AUC
半衰期
高于MIC时间 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MIC Cmin (谷值)
13
患者特征
病原学特点
细菌感染多 耐药菌株多 革兰阴性菌多 复合感染多 反复感染多 院内感染多
临床特点
来势凶猛 多种器官功能受损 死亡率高
14
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基础疾病 近期住院 接受抗生素治疗 长期住老年或慢性病护理院等。
15
降阶梯治疗的第一阶段
一旦怀疑存在严重感染,应立即开始经验性广 谱抗生素治疗 应确保选择的抗生素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包 括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包括MRSA),以提高首 次用药成功率。
联合治疗和单药治疗:起始的抗生素选择应能 适当覆盖可能的致病菌,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如果必要联合用药时,联合方案应具有协同作 用。
19
判断可能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的基础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可能的致病菌 迁徙性脓肿——金葡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 感染部位组织坏死,恶臭——厌氧菌 脓液呈带荧光的黄绿色——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组织坏死,有黑缘——产黑类杆菌 组织坏死伴黄疸——产气荚膜杆菌
22
早期
中期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院内肺炎病原菌
肠杆菌 肺克,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晚期
入院天数 135
不动杆菌
1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5
20
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
头孢吡肟
左氧氟沙星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氨曲南 利奈唑胺
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
24
黄勋, 邓子德, 倪语星,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 14(1):1-9.
7
Kollef研究发现对严重细菌感染,若起始治疗不 当,再换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并不能提高患 者的生存率。
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交叉耐药的情况下, 在初期阶段使用广谱抗生素不但可提高重症感染 患者的存活率,还能防止产生细菌耐药性,所以, 对重症感染患者采用抗感染降阶梯治疗应是最佳 选择和好的治疗策略。
选择起始适当治疗时要考虑的因素
患者特点:根据病史、感染部位,严重程度, 医生对疾病恶化及死亡危险性的评估经验性选 择治疗方案。
当地药敏和流行病学资料:根据药敏资料,并 考虑既往的抗生素治疗,选择能够覆盖所有可 能致病菌的经验性治疗方案。
18
选择起始适当治疗时要考虑的因素
起始抗生素治疗的剂量及疗程:选择对感染部 位穿透性较好且具有很好耐受性的抗生素进行 起始经验性治疗(考虑抗生素的组织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