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42824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现实
• “第二个新时代”尚未到来 • 感染性疾病面临新局面: 新出现的感染; 已经控制的感染“死灰复燃”; 医院感染; 细菌耐药; 宿主的变化:老年人、免疫抑制宿主增加
•
2006-2007年度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 (Mohnarin)结果
历史和现实的启示
• • • • • 抗菌药耐药严重,并呈发展趋势; 感染性病并未控制,并显示新的特点; 面对感染(细菌),人们仍需要依赖抗菌药; 克服耐药需要“综合治理”; 就抗菌药物应用与防止耐药而言,目前需要的是: 优化抗菌药物治疗
重症病房常见革兰氏阴性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沙雷菌属 其它假单胞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2088 1869 1646 1378 1116 410 359 322 302 210
全国7城市14家医院 重症病房分离的菌株
导致院内MRSA感染升高的危险因素1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厦门中医院药剂科 陈雪梅
• 优化抗生素治疗策略及背景 •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
• 1928年弗莱明发明青霉素,1935年钱恩 和弗罗里对之进行分离、提纯和强化, 1941年青霉素药物上市,标志着人类进 入
抗生素时代
过去近70年细菌耐药性的 三个变化趋势
1940-1960,青霉素时代:解决了链球菌和葡萄
面临主要三大耐药问题
革兰阴性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问题,特
别是ESBLs、AmpC酶所致耐药问题
MRSA的继续增加,并出现首先发生在肠球
菌而现在发生在葡萄球菌中的耐万古霉素 问题
其他细菌的耐药问题,尤其非发酵菌耐药
糖非发酵菌 Non-fermenters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各类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了耐药性细菌感染导致的医院感染和病情加重等问题。
因此,为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和争取更高的治疗效果,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采用了抗生素降阶梯方案。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是一种综合利用各类抗生素的治疗方案,根据细菌的感染种类、病情的轻重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合理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先用强效、宽谱的抗生素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减少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降低靶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同时提高抗生素的使用率和抗菌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优点是治疗效果好,细菌耐药性低,减少了抗生素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降低了医药费用,同时降低了治疗成本。
第一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强效、宽谱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第二步: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的用药种类和剂量。
一般情况下,治疗的前三天内可以使用高剂量的强效、宽谱的抗生素,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减少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第三步:针对慢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情况,需要选择特殊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时,必须要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全面的分离鉴定,确定感染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便合理选择抗生素和调整剂量。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对重症肺炎的治疗价值探讨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对重症肺炎的治疗价值探讨引言:一、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的概念及原理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是指在经过充分的临床评估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该治疗法强调了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
其原理在于根据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用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与传统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方法相比,更加注重了抗生素的精准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细菌的耐药产生。
在重症肺炎的治疗中,细菌耐药现象的严重性日益加剧,传统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的提出给重症肺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 个体化治疗: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实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由于每位患者所感染的细菌类型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都有所不同,因此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的效果。
4. 降低治疗成本: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治疗的成本。
由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的效果,因此可以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开销。
三、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尽管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由于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技术和经验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需要有效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依据,然而当前临床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技术仍然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实际的临床需求。
在重症肺炎的治疗中,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及时提供诊断结果。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适应降阶梯治疗患者
重症肺炎(高热、呼吸频率快、感染性休克) 存在危险因素(曾接受抗生素治疗、住院时间长、
机械通气) 具有高危死亡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生理指数
高者、合并多脏器衰竭者及有休克表现者) 由假单胞菌属引起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高度怀疑患者为耐药菌感染及明显具有死亡的危
参与感染,即使联合用药仍不能控制感染 难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培养出真正的致
病菌,尤其是厌氧菌,而针对性强的抗生 素又须在药敏结果后选择
28
抗感染治疗应考虑原则
病原学治疗——消除致病菌 病理生理学治疗——阻断使疾病进展的恶
性循环 对症治疗——争取足够的时间以利痊愈
前两个方面的成功均可提高生存率,而 最后一方面的成功可降低不适当医疗所导 致的死亡
22
重症HAP(VAP)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通常首选药物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 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替代药物
结构性肺病:抗假单胞菌药物(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吡肟)+氟喹诺酮类(包括大剂量 环丙沙星)
β-内酰胺类过敏: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 可疑吸入史: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或β-内酰
39
适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40
适当起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阻断病情的进展 挽救生命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成本效益
41
抗生素对全身性感染:
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完全改善存活率
阻预 断后
病:
情
的
感染
适当抗生素治疗可以
进
使50%的患者避免发
展
展为严重全身性感染
激活炎症/凝血系统
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00001)

19
患者特性
病原学特点
细菌感染多 耐药菌株多 革兰阴性菌多 复合感染多 反复感染多 院内感染多
临床特点
来势凶猛 多种器官受损 死亡率高
20
在治疗上应注意问题
应强调降阶梯治疗用药的早期性和及时性。 由于经验性治疗的基础是本地区、本病房细 菌流行病学与药敏试验。因此,在应用中一 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实践和总结 经验。 最初经验性治疗的抗生素其抗菌谱应选择足 以确保覆盖所有可能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 菌和阳性菌(包括MRSA),以提高首次用药 成功率。
12
呼吸道常见G-致病菌
100%
铜绿假单胞菌
25%
75%
肺炎克雷伯菌
18% 11% 47%
鲍曼不动杆菌
50%
25%
其他(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MRSA及MRSE等)
0%
13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获得性感 染的常见致病菌,由于该菌产生多
种蛋白酶引起组织破坏和感染播散,
常导致致命性的感染。其耐药率高,
感染 激活炎症/凝血系统
适当抗生素治疗可 以使50%的患者避 免发展为严重全身 性感染
阻预 断后 病: 情 的 进 展
严重全身性感染
死亡
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使病死率下降10%15%;病死率仍达 28%-50%
43
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革兰阴 性菌感染的病死率
基础疾病
迅速致死 最终致死 非致死 总计
0 50 60 70 80 90 100
临床疗效(% )
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7天或以上,15d内曾使用抗生素
Trouillet J-L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8;157:531-539.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
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是指由病原菌引起的肺实质炎症,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策略,其意思是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从强效抗生素开始治疗,随着疗效的改善和病原菌敏感性明确,逐步减少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抗生素耐药性最小化的目的。
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提高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患儿,肺炎症状持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并且无不良反应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的具体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细菌学检查和敏感性测定、临床评估和随访、医疗机构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策略等。
同时,也需要严格执行规范化的抗生素使用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总之,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小儿重症肺炎抗生素治疗策略,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
但是,其具体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包括全面的医疗系统建设、严格的抗生素使用标准等。
降阶梯治疗在重症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肺部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危急,据统计,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则会病变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是多个器官逐渐衰竭等,直到患者死亡。
目前,临床中,一般会通过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方法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但是临床疗效不佳。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产生背景:因肺部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和医院多个科室有关,特别是近些年来,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免疫抑制性病人数量越来越多,侵入性检查频次逐渐升高,广谱抗生素以及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导致院内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逐渐升高。
而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病率较高,病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故临床治疗难度更大。
传统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原则就是升阶梯,即治疗早期应用青霉素,应用两至三天以后,若患者病情没有好转或者加重,考虑更换一、二代,甚至是三代的头孢菌素治疗,最后给予患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
这种治疗原则对于轻中度肺部感染患者来说,比较适用,但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来说,其病情危急、免疫力低下,容易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有一定的概率发生耐药菌感染,导致无足够的时间更换抗生素治疗方案,除此之外,感染若长期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抑制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免疫能力,即便之后更换敏感抗生素,也不如早期直接应用敏感抗生素的效果显著。
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以及治疗费用,还会形成耐药菌株,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引发药源性疾病,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
降阶梯抗生素治疗的应用,可以对重症肺部感染起到控制作用,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避免形成耐药菌,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抗菌药物滥用情况。
临床中治疗重症肺炎患者时,应该注意广覆盖原则的应用,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没有合理应用抗生素,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小儿重症肺炎是指因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严重的肺部炎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
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严重威胁了抗菌药物的疗效。
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正是有效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是指在临床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过程中,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剂量,确保患儿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不当使用,降低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可以节约医疗资源。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
在传统的治疗模式下,由于很难一开始就明确患儿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医生往往会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期覆盖更多的可能病原菌。
而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后,医生可以根据血、尿、痰或其他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有效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并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是一类常见的药物,长期和不适当的使用容易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肝肾毒性、耳毒性、过敏反应等。
而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后,患儿可以尽量避免接受不需要的抗生素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为可以根据病原菌的变化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剂量,也可以减少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减少对机体的损害。
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可以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长期、不适当使用抗生素是导致耐药菌株大量繁殖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抗生素降阶梯方案的实施可以减少不需要的抗生素使用,避免细菌对抗生素的过度暴露,有效降低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