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美

合集下载

山川之美作文400字

山川之美作文400字

山川之美作文400字篇1自古以来,山川的美景,都被文人雅士所赞叹。

巍峨的高山耸入云端,细长的小河清流见底。

甚至还能看见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仿佛一片绿色的小天地。

河流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坚挺的毅力在两边,四季长存。

清晨,大雾弥漫,周围万籁俱静,一片茫然,什么也看不见,甚至没有一点生机。

然而,只要耐心的等待,你便会看见大地竟如此美妙:雾渐渐地淡了,大地才显露出原本的轮廓。

这时,耳边就会若影若显地响起猿的啼叫。

当雾完全消散的时候,鸟儿便欢唱起优美的歌曲,萦绕在耳边,久久不停息。

太阳快要落山了,他那殷红的霞光,把飘荡在微红天幕上的洁白云朵晕染上了颜色,就像是一幅绚丽的油画一般,令人沉醉。

而每当这个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似乎也想点评天上的画作。

溅起的水滴在空中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后,又悄悄地跃进水里,漾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这实在是人间仙境啊!只是可惜很少有人能欣赏如此美丽的景色了。

山川之美作文400字篇2这是欲界仙都。

是杜牧的“白云生处”,是贾岛的“只在此山中”,是陶渊明的“桃花源”,是贾宝玉的“太虚镜”。

处于俗世人间,景如仙都天外。

这里的云总是飘渺着的,缠绵着的,痴痴地在山的四围盘旋,云光叆叇,波涛诡谲。

仿佛是温柔地陪伴着她的大山。

那样高耸挺拔,那样崇峻险峭的大山。

他是一位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间的巨人。

他不问世事,亘古不变地默默撑起一方天空。

他是俊美的,身上一如穿着五彩霞衣,斑斓色彩,交相辉映。

这里的竹林是窈窕的。

在那山上娇滴滴地倚着,靠着那坚实的石壁。

她们是一片流动的绿色。

看着吧,风一吹过,簌簌摇曳,竹叶动一下,动一下的,两片连在一起,三片叠在一起,一片片地簇在一起。

风翻绿浪,青翠欲滴。

这里光顾的,都是神仙的儿女。

早晨,便有仙使作那巫山神女,化作薄雾,在这宝镜,缭绕蔓延。

在这里布些清露,奉养翠竹。

所谓“芸芸众生,万物有灵”,想来那猿鸟便是通灵性的。

在雾里,万物朦胧,正到迷茫之至,忽的“嘀啾儿”一声鸟鸣,如同箫笛合奏,奏那迎神的仙曲,悠长如斯,清脆如斯。

表达山川之美的诗句

表达山川之美的诗句

表达山川之美的诗句
山川之美,令人心旷神怡。

以下是一些表达山川之美的诗句,供您参考: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2.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杜甫《登高》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滕王阁序》
5.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赋得古原草送别》
7. "千里江山图一色,万里悲秋常作客" - 杜甫《登高》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刘禹锡《陋室铭》
这些诗句描绘了山川的壮丽和美丽,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宏伟。

除了诗歌,还有许多其他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也表现了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作文

山川之美作文

山川之美【1】山间树木枝繁叶茂,地上的野草郁郁葱葱,大片的野花五彩缤纷,清可见底的小溪叮咚作响,鸟儿在林间歌唱,松鼠在树上跳跃,鱼儿在水中畅游……这是大自然的杰作,自古以来,山川之美就是人们赞美的对象。

看,那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野花零碎的散落在青翠欲滴的草地上,像是给绿色的大地点缀上了几朵显眼的花纹。

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阵鸟鸣,呵,原来是躲在那茂密的树叶中的鸟儿在歌唱。

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鸟儿,松鼠受了惊,急忙离开自己的藏身之地,柳条随风飘动,而小溪也打破了平静,水波有些荡漾。

天色晚了,太阳就要落到山的那一边,只留下半边羞红的笑脸,映红了西天上的晚霞。

太阳已经落山,西天上的晚霞还没逝去,是那么红,那么耀眼。

静静的小溪平的像一面镜子。

晚霞灿烂的影子倒映在上面,像大片大片的火焰。

溪水里还映着岸边垂柳的影子。

一阵微风吹过,镜子一般的水面波动起来。

鱼儿成群结队地游到水面,张大嘴呼吸新鲜空气。

偶尔也有跃出水面的鱼儿,翻个身而又落入水中,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是水中的倒影晃成一片。

天色越来越暗,深蓝的夜空上出现了许多星星,眨巴着眼睛,俯视着深夜安静的山间景色。

初一:吴嘉妍山川之美【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已经成为了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它高高在上,超越芸芸众生,而顶峰往往云遮雾掩,更激发了人们的想象。

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见。

”无不显示出山的伟大。

高高的峰顶如利剑插入云霄,矗立在天地之间。

高耸入云的山脚下,是一条小溪,潺潺的溪水清流见底,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出溪底的砂石。

溪水两旁的石壁色彩斑斓,各种颜色交相辉映,映出的溪水的影子,都是五光十色的,石壁上长满了青葱的树木和四季常青的翠竹。

苏东坡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的《竹》短小但精辟诙谐地写出了竹对文人墨客的重要性。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歇,一片朦胧幽美将不存在。

这时,听得远处传来阵阵猿猴与鸟雀频繁的鸣叫,远处能依稀看出它们的影子。

描写美丽山川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美丽山川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美丽山川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远离城市的喧嚣,我置身于美丽山川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每一次眺望,我都被这片壮丽景色深深地触动着。

以下是我对美丽山川的描写,唯美度(精选100句)的句子:1. 山川之美,如世外桃源般让人陶醉。

2. 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风景画。

3. 峰巅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4. 山脚下有清澈的小溪,水脉纵横,美不胜收。

5. 滔滔江水从山脉中流淌而过,给人以无尽的力量感。

6. 山川起伏,如同巨龙腾身。

7. 山峦叠翠,如同远方画卷。

8. 山花烂漫,似锦绣缀山间。

9. 触目皆绿,山川间绿意盎然。

10. 春天来临时,山川都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

11. 山峰如剑,高耸入云,让人肃然起敬。

12. 山川的岩壁纹理,宛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3. 清晨的山川,被温柔的阳光笼罩,如同一幅金色的画卷。

14. 雪山之巅,洁白如银,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15. 薄雾轻缭,把山川渲染得朦胧而神秘。

16. 蓝天白云映衬着山川,层次感十足。

17. 山川的轮廓宛如天然屏障,保护着人们安宁的心灵。

18. 看山川之间的浩瀚河流,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

19. 山川与大地融为一体,诠释着自然和谐的美妙。

20. 鸟儿在山川之间自由翱翔,给这片大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21. 高耸入云的山峰,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伟大。

22. 山川流水,象征着生命的不息与岁月的流逝。

23. 山川间瀑布飞泻,如银河倾泻而下。

24. 红叶点缀山川,给秋天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25. 山峦叠嶂,似乎无穷无尽,令人难以置信。

26. 山川的宁静给人带来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27. 夕阳西下,山川之间的美景尽显出浓烈的色彩。

28. 山川之间有着无数种植被,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奇观。

29. 高山给人以高尚的品质,山川鼓舞人心。

30. 草地如茵,山川的绿色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希望与活力。

31. 山川脱胎换骨,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2. 山川之美,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描写山川之美的古文

描写山川之美的古文

描写山川之美的古文
1. 山川之美,那真是如诗如画呀!你看那泰山,高耸入云,宛如巨人屹立,难道不像咱们心中的英雄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说得太对啦!
2. 嘿,那庐山的云雾缭绕,多神奇呀!就如同仙女舞动的裙摆,这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真让人惊叹不已!
3. 哇塞,华山的险峻,简直让人咋舌!好似一把利剑直插云霄,谁敢轻易去挑战它呢?“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4. 峨眉山的秀丽,那可是相当迷人哟!像一位温婉的女子,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去欣赏,不是吗?“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说得太贴切啦!
5. 黄山的奇松怪石,那可真是绝了!这不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惊喜大礼包嘛!“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真有道理呀!
6. 那衡山的连绵起伏,多么壮观呀!仿佛一条巨龙蜿蜒盘旋,这景色太震撼了吧!“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古人诚不我欺!
7. 嵩山的古朴厚重,多有韵味啊!就如同一位智者,默默地诉说着历史,难道不是吗?“嵩高维岳,骏极于天”,太有感觉了!
8. 雁荡山的奇峰怪石,真让人眼花缭乱呀!像是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我们能不陶醉其中吗?“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美极了!
9. 青城山的清幽宁静,太让人向往啦!恰似一个避世的仙境,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对吧?“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太有意境了!
10. 武夷山的丹山碧水,那是美不胜收呀!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不是上天的恩赐吗?“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真神奇呀!
我觉得山川之美真的是让人陶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我们应该多去欣赏,多去领略呀!。

山川之美_文言文翻译

山川之美_文言文翻译

吾观山川之美,首推五岳。

泰山,五岳之尊,巍峨壮丽,气势磅礴。

其巅之玉皇顶,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如仙境一般。

南岳衡山,林壑幽深,飞瀑流泉,古木参天,四时之景,各具特色。

西岳华山,险峻奇峭,群峰林立,云海茫茫,如梦似幻。

北岳恒山,雄浑壮阔,山势连绵,奇峰异石,令人叹为观止。

中岳嵩山,秀丽端庄,峰峦叠嶂,绿树成荫,古迹遍布,人文荟萃。

次之,江南水乡之美,亦不可忽视。

江南多山,山川秀丽,水清林茂。

西湖之美,天下闻名。

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花港观鱼,四景独绝。

钱塘江潮,汹涌澎湃,声如雷鸣,观者无不叹为观止。

黄山之美,奇松怪石,云海烟波,天下第一奇山。

庐山之美,烟雨朦胧,飞瀑流泉,秀美清幽。

又观中原大地,山川壮丽,名山古迹,星罗棋布。

太行山之雄,华山之险,嵩山之秀,嵩山之幽,皆各具特色。

黄河之水,奔腾不息,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洛水之清,如镜如练,蜿蜒曲折,润泽大地。

至于边陲之地,山川之美亦不逊色。

西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皑皑,世界屋脊,雄奇壮观。

云南大理,洱海碧波,苍山如屏,风景如画。

桂林山水,奇峰异石,漓江清澈,山水甲天下。

山川之美,在于其雄伟壮丽,在于其清幽秀丽,在于其千姿百态,在于其历史悠久。

山川之美,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登高望远,俯瞰大地,方知天地之大,山川之美。

夫山川之美,非徒自然之奇观,亦为人文之瑰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山川之美所倾倒,留下无数传世之作。

李白《将进酒》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杜甫《登高》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皆抒发了对山川之美的赞叹之情。

山川之美,永世长存。

吾辈当珍惜自然,爱护山川,让山川之美代代相传,永不衰败。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3.山川之美之:的。

4.共:都5.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6.四时:四季。

7.将:将要。

8.歇:消散。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11.乱:此起彼伏。

12.实:确实,的确。

13.是:这(是)。

14.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5.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6.自:从。

17.未:没有。

18.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9.奇:指奇山异水。

20.山川:山河21.美:美景22.俱:都23.青林:青葱的林木24.翠竹:翠绿的竹林25.竞跃:竞相跳跃26.者:……的人了。

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山川之美 古文

山川之美 古文

山川之美古文
古文《山川之美》原文如下: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古文《山川之美》译文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人们就谈论它,赞美它。

那奇丽的景象啊,往上看,高峰直插云霄;往下看,河水清清;往两岸看,石头色彩斑斓;往山上看,一年四季,林青青,竹绿绿。

晨光里,雾气即将散去,猿啼鸟鸣,声音交织在一起。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西沉,鱼儿争相跳跃。

这实在是
人间仙境啊。

自大诗人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异水的人了。

拓展资料
《答谢中书书》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一首佳作。

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川之美》品味探究1、想象文中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体会文章的意境。

2、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按时间分“晓”“夕”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

高峰如云清澈见底。

山水相映之美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色彩相配之美意境美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晨昏变化之美问题:⑴、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⑵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⑷、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⑸、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孙权劝学》练习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回答下列问题:1、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2、表现孙权对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3、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相近的成语。

①大有所益________、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4、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①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③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_____体史书,主持编纂的人是______代______家_______家。

“资治通鉴”的意思是_______。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①大有裨益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①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

②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

③表现出吕蒙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自得的心理。

5、编年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6、《诗》、《书》、《礼》、《易》、《春秋》《为学》练习《为学》练习(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①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②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下边句子加点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试解释它们,并注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读音。

(1)蜀之鄙.有二僧(2)贫者语.于富者曰(3)子何恃.而往(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翻译句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2)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3、说一说下面两个“学”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分析文段中划横线的两句话,为什么第①句用问号,而第②句则用感叹号呢?答:5、讲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请用原文回答)练习(二)1.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何恃.()钵.盂()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吾欲之.南海,何如?(之:)(2)蜀之.鄙有二僧(之:)(3)子何恃.而往(恃:)(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之:)4.“者”在文言文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试解释下边句中的“者”字:(1)学之,则难者亦易矣()(2)富者有惭色()(3)能者为师()5.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去:西蜀之去南海()你快去,他等着你。

()6.译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藏羚羊跪拜》练习及答案本文的作者是()1.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主题的一句话.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2.根据上下文,推断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凤毛麟角: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极其稀少。

(2)忐忑不安: 心神极为不安,文中指因羚羊的跪拜而迷惑不安.3.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1)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 外貌描写)(2)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心理描写 )4.第④段中"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在全文结构上起着什么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杀羊收起下文戒杀)5.第④段中藏羚羊"跪了下来",并且流出了"长泪"是为什么它想感动老猎人,乞求老猎人放它一条生路,保存自己的孩子。

6.第⑨段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杈子枪,这是为什么为自己扼杀了幼小的生命,枪杀了为保护小生命而下跪的藏羚羊而极度自责,决心从此不再杀生.7.展开合理想像,为故事续写了一个结尾,交代老猎人的去向.(90字左右)参考:从此,这个老人每天穿行于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一旦发现有人准备猎杀藏羚羊,他就会以曾经的羚羊式的跪拜,请求狩猎者放过这可爱的生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问题探究1、怎样看待三味书屋的先生?对三味书屋的那位先生的评价,不宜过多贬责。

从课文的叙述中,可发现他和蔼、方正、质朴,对学生能因材施教(“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有戒尺和罚跪的规则却不常用。

这反映出他比较开明的思想。

当然他那“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怪哉”式提问怒而不答)的落后的教育思想及偶尔运用戒尺和罚跪规则的落后的教育方式也不足取。

2、文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百草园的生活情趣盎然,那么,又如何看待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呢?提示:三味书屋苦中有乐。

⑴三味书屋的“苦”:要求严厉,不自由:①先生严肃;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⑵三味书屋也有“乐”: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无不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②读书乐。

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读中的乐趣也自然加多;“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的“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

③课间休息乐。

书屋后的小园,可以爬树折腊梅、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等,自然是“我”乐意所为;读书疲惫之时,偷看小说绣像,更是一大快事;“指甲上做戏”又别有情趣。

④收获乐。

知识渊博的先生,自然教给“我”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读书“渐渐加多”,收获自然不少;而且“画的画,也多起来”,“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⑤先生乐。

“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方正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我”的崇敬,给“我”带来了人生的最大乐趣;不仅当年印象深刻,而且至今难忘。

先生的开明之举,使我能在枯燥中找到乐趣。

先生读书自乐的情形,也给单调的读书生活增添了一大乐趣。

粗看是写读书之苦,但字里行间又洋溢着读书之乐。

让作者感到苦的是难读难懂的“死书”和那种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不是那里的人,更不是厌恶那种生活。

相反,对那段生活充满了甜美的欢乐回忆。

4、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那时”“我的乐园”?提示:不被大人看在眼里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足供好奇心盛的孩子们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曾磁石般地吸引着儿时的作者,激起了作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以至于在几十年后,这些景物还历历在目。

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生活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6、怎样理解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提示:学生提问说明好奇,有求知欲望,应予以肯定。

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犯了教学秩序和师道尊严。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7、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提示: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地来说是不允许的。

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8、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提示: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

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地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9、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是对比、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