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答案(花生)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花生)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花生)

1.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

答: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空想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历史的需要(现实条件)15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历史性转折: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它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根植于斗争实践。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世界文明大道发展的产物

1 它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创立的

2 它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科学方法。

3 它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经济运动的客观要求。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的实践经验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巨大而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 中国共产党八十余年艰苦奋斗的历史事实

3 《共产党宣言》最基本的原则未被证伪

4 苏联以及东欧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是修正主义的破产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会过时

(1)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

1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2 关于资本主义灭亡,未来共产主义必胜的原则。前提:生产力高度发展;公有制,共同富裕;阶段性。

(2)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

1 实践性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是理论价值的表现,也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鲜明的历史性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可战胜

四科学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 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批判了它的唯心史观和不切实际的空想,这种有批判性的继承和创新正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

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在这段时间里,无论苏联、中国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从本国实际出发,用实际行动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诠释。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第三次历史飞跃时期,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国际间激烈的经济较量,实质上是各国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表现为世界范围内高科技的竞争。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于邓小平能够敏锐把握时代变化,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根据中国国情,抓住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回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纲领,并在许多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3. 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读了人民日报近日接连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摘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怎样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之后,深深感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们创立了科学的理论,还在于他们以科学的态度来指导自己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不断修改自己的理论,不断创造新的理论,为我们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榜样。

经典作家是追求真理、发展真理的典范。他们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对一定历史时期客观情况的反映,“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因此,当时间、地点和条件发生了变化,针对具体历

史情况的个别论断

就会成为过时的东西,必须用符合新情况的新理论来取代过时的、陈旧的理论。对那种把他们的理论看作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当作现成的公式并按照它来剪裁实际生活的做法,他们一向深恶痛绝。 经典作家的理论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人们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认识,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人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人类历史和实践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处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人,即使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样的伟人也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得到完全的、终极的真理。因此,当历史和实践进一步展开的时候,原来的认识就成为不全面的、不完全的,必须根据新的实践来丰富和发展原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穷尽了一切真理的封闭体系,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这是貌似坚持实则背弃马克思主义的。

经典作家从不认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相反,他们认为自己的认识是会发生错误的。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通过实践深化认识,修正原有理论中的错误,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充分体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作神,以为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他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这是错误的,也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极大的不尊重。 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可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总有一些人死抱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本不放,以为凡上了书本的,就是对的 凡书本上没有的,就不能做。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背得烂熟,经常引经据典,对马克思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生动发展指手画脚、品头论足。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实际上是把马克思主义“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的态度。

今天,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变化的速度之迅速、程度之深刻,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我们生活中的世界与经典作家当年面对的世界相比,用天翻地覆、沧海桑田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像经典作家那样,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站在时代的前列,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从新的实际出发,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引导我们前进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4.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积极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5.《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答: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2.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3.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4.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1)资产阶级。(2)无产阶级。(3)中间等级。(4)流氓无产阶级。5.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 6.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1)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2)共产党的基本纲领。(3)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之间的关系。(4)共产党的策略原则。7.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8.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9.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10.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理论

6.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6)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7.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特点及弊病。

答: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形成的。苏联用从1928年到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工业化运动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同时苏联也形成了重工业过重、农业和轻工业过轻的畸形经济结构和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历史地看,斯大林体制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满足了苏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表现为: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一时期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它同当时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形成鲜明的对照。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一是在政治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过度集权,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国家安全机关地位特殊。二是在经济方面,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使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三是在思想文化方面,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过度集中,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舆论一律。四是在对外关系方面,从20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封闭,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1)政治上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专权;(2)经济上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由于现行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所以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由此也就产生了严重消极作用,即体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在这种体制和气氛之中,原本是充满批判意识、辩证法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行动的指南,相反成为僵化的教条,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的思想障碍。(4)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8、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根本原因: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我们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还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弊端概括:1、过左的急于求成的路线使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水平,过早的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尽快发展。2、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的体制同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的矛盾。3、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雪上加霜,更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历史教训: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的错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9、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改革,如果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就把它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体制绝对化,而不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革,它就在新历史条件下丧失曾赢得的一切;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有丝毫动摇,如果因社会主义存在种种弊端和缺陷而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那就把改革变成了改向,其结果必将葬送社会主义,使整个国家陷入沉重的危机和灾难之中;必须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保持高度警惕。

10.试述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其一,邓小平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只有一种固定模式即前苏联模式的僵化观念,提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抄照搬外国的模式,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遵照中国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

其二,邓小平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国家对自己的发展程度估计过高的错误观点,认定中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走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出发点,否则,同样会在实践中碰壁。

其三,邓小平理论突破了过去一段时期内仅仅从生产关系和政权性质的视角去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观点,科学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四,邓小平理论突破了过去一个阶段内盛行的那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完美无缺、勿需改革的错误认识,从而认定我们建立的制度是一个好的制度因而必须坚持,但在具体体制方面还存在弊端因而需要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一场革命,是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只能葬送社会主义的美好前程。

其五,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观点,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针。

其六,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从而为我们稳步步入现代化,规划了一个科学的蓝图。

其七,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因此,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八,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式,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的科学构想。

其九,邓小平理论面对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既要加强党的领导,又要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论断,为新的时期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开放;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必须建立特色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大力推动法制建设;必须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必须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必须坚持和加强、改善党的领导;

11.试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①苏东剧变以后,资本主义全球化主导全球。②全球化是指货物(或商品)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过了跨国化、局部国际化和全球化阶段。

③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但同时也包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全球化。④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其原动力是新科技革命,主动力是生产力革命。⑤全球化同时带来很多负面恶果,如犯罪全球

化、污染全球化、犯罪全球化等。本质:资本主义全球化主流是把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制度推广到全球。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化实质是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

12.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①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②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

⑤当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

重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剥削与政治压迫方式和内容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今的国际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变化原因:新科技革命是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强大动力;是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活动自我调节的结果,采取了5天工作日、带薪休假、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人参与管理、工人持股等等措施来保证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扩张是资本主义新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为资本主义提供了投资场所,为西方产品提供了新兴市场,为西方产品提供了廉价资源、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帝国主义资本扩张的结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灾难;国际资本的掠夺严重破坏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繁荣外表下,掩盖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危机;贫富差距,贫穷、失业、无家可归者日益增多;垄断资本主义以垄断权利的结合导致政府的腐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资本主义膨胀;资本集中和垄断阻碍了社会进步。13.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新时代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一,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发展的新时代。

我们认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头掀起的这场新科技革命发展不是资本主义朝阳的升起,不是资本主义的起死回生,而是资本主义的回光返照,是资本主义的晚霞。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资本主义会很快死亡。我们应当从这场科技革命中看到共产主义未来的曙光。第一,生产力高度发展为扬弃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创造了条件。阶级的出

现和存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即生产力发展到能够产生一定的剩余产品,但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消除阶级和实现按需分配的地步,这样就必然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所以新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里高度发展,归根结底它是为消除剥削和阶级对立、阶级差别创造更充足的物质条件。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要真正实现马克思提出的未来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就必须达到像马克思所说的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形态。第三,更进一步看,未来科技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为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备了前提。

二,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

新的时代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协作、竞争将同步进行,互相作用。我们要善于借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东风,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在对外开放中力争尽快追赶新科技革命大潮,尽快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期在科技方面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将极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14.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

在当今这样的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正面临着两大时代性的挑战:其一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其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这两大挑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能否获得新发展和大发展的重要机遇。只要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纠正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左”的观念,又防止转向右的方面,善于采取正确的对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就必定会达到新境界,开创新局面。

一、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当代世界发达资本主义的新年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科学社会主义至少在以下三个问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第一,为什么被科学社会主义断定为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个带头掀起一信息化为先导的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而使资本注意更加发达?第二,当代发到资本主义是否仍然处于列宁所说的腐朽、垂死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或者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第三,为什么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等十几个国家都竞争不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剧变,并且倒退去发展资本主义?

二、在当代世界,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也对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严

峻挑战。它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在至少以下三个问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第一,在资本主义世界,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越科学社会主义?第二,应当怎样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走势;第三,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何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正确回答这两大挑战,正面应对这两大挑战,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今和今后获得新发展、大发展的两大机遇和两个突破口。

1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及其前景?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遇到过许多困难,也遭到不少失败,特别是苏东剧变这样的严重挫折。这是否说明社会主义缺乏生机、前景渺茫呢?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第一,道路的曲折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崭新事业,前进的道路必然会更加曲折。

第三,人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2)应当看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有人说,社会主义只是一段历史弯路,最终人类社会要回到资本主义的老路上去。有人认为,20世纪最大的悲剧就是社会主义从胜利到失败。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那么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到现在,一个半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的兴起、发展,会不会仅仅在历史上留下些前尘旧梦呢?当然不是这样。尽管由于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尽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中,面临诸多难题和严峻考验,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

第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第三,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的中坚。

第四,世界共产主义组织在困难中坚持斗争,在调整中继续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答案

参考答案来自于教材以及课件。部分问题答案不确定,为了不影响大家,仅将明确的答案上传。欢迎大家完善答案,感激不尽。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答:“社会主义”是一个多义词,人们对它有多种理解。社会主义既指一种思想、理论、学说,也指一种社会实践运动,还指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⑴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学说的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最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及其问题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并且同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其二是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主要包括所有反对资本主义的比较有系统的思想,理论和主张及派别。也包括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其三是狭义的社会主义。即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客观标准。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的结果。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对古代理想社会观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回归。马恩认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直观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它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试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主要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批判,反对资本主义主义的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是乌托邦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以文字游记的形式,对理想的社会制度予以空想的描写。代表作如《乌托邦》《太阳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是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以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是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叶立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继承了前辈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了罪恶,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合理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们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创始人”。 历史功绩:(见教材48页) 局限性:(见教材49页)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⑴以唯物史观,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⑵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⑶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⑷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⑸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以取代原来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缺少阶级观点的旧口号。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其现实基础及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3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补充1。如何正确认识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运动? 答:1、方法(1)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模式放在当时大环境下分析(2)阶级分析的方法,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3)发展 2、认识(1)总结社会主义过去(2)观察社会主义的现在(3)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伪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59)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观点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社会制度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三,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以及答案

2011级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复习提纲 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方法: ①论联系实际②世界联系中国③成就联系挫折④现实联系历史⑤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定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 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 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 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在经济上,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了一件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群众逐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在遇到困难时,东欧国家不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是盲目依靠西方外债、专利、成套设备、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来“繁荣”经济。结果:经济依赖西方,失去了独立自主原则;债台高筑,大大超过了偿还能力,致使出现了债务危机,沉重的外债包袱加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经济恶化,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发展战略的失误,另一方面没有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而及时采取对策。前者既表现为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过早消灭其他经济成分,还表现为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的失调,更表现为长时期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积累政策,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不断扩大,陷于危机,难于自拔。后者则表现为长期固守着粗放经营,使经济失去后劲,停滞不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有的没有触动经济体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的则根本走偏了方向,因而没有收到顶期的效果。 3.执政党长期不重视自身建设,丧失了战斗力。东欧国家的一些共产党是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或与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有较深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虽然在党章中被规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但实际上并没有在党内扎下根来;共产党虽然成为执政党,但是缺乏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路线,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战斗力,也使党不具备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经不起风浪的袭击。当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新思维”之风袭来时,东欧各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考试答案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1.马义及其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简概为“人类的解放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2.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社会主义是终结。 3.科学社会主义是马义的核心:科社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不可调和。政治条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的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可堪其代表。思想条件:三大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剩余价值理论) 2.三次飞跃及三种形态:(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是19c40年代~90年代实现的是自下而上推翻旧制度的革命。这就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0c初叶和中叶,俄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一切新的革命席卷俄国。从1905~1917,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主义的进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3>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c末至今。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以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的社会主义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正在实现过程中。 (二)三种形态:第一次飞跃:马思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好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2.世界联系中国3.成就联系挫折4.现实联系历史5.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14c~16c。代表人: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托马斯*闵采尔;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及其续篇《论最好的国家》。特点:1>它们基本上是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反应,是近代无产阶级的先驱者反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最初的呐喊。2>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并改造了古希腊柏拉图的思想、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以及当时正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3>它们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时代。4>它们对未来社会主义思想制度的主张都较为粗疏,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5>它们的思想社会都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小农业生产基础上的,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思想的烙印。6>它们普遍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而把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制度及一切私有制度一起看成是一种罪恶的制度。第三阶段:批判的空想主义和共产主义。18c末~19c。代表人:圣西门《伦实业制度》《新基督教》;傅立叶《全世界和谐》《论情欲的力学》;欧文《新社会观》;特点:1>在欧洲近代产业革命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统治一基本稳固确立的时期出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成就。2>三大空想家站在自己时代的高度,其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及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因素的社会历史观。3)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来源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说,是在继承和改造启蒙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4)敏锐的看到了大工业发展的前景。5)处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统治全面确立的时期,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也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暴露出来。6)对未来社会的若干重大原则作了较之先辈们更有价值的猜测,提出了许多“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7)三大空想家在生前就拥有一批为数不少的信徒,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圣西门学派、傅立叶学派和欧文学派。 4.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及一国首先革命论 帝国主义论及五大特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资本主义的最高、最后的阶段,其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垄断性。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帝国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和以往的商品输出大为不同,既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的资本主义大国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列宁还指出,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这种腐朽性是帝国主义特有的,与帝国主义的垄断分不开,一是垄断在经济上人为地阻碍技术的进步,二是垄断并不消除自由竞争,但凌驾于竞争之上。帝国主义是过度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列宁的一国首先革命论;列宁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新阶段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1915.8《论欧洲联邦口号》列宁写道: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

【答案完整版】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 (答案完整版)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内容: 1、马克思、恩格斯悉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指明了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有重大的反作用,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刊:会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层次的理论。 2、他们进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主题的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层次的理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础。 3、最后,在这两大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认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大体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所指明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的道路和目标,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第三个层次的理论。 关系: 马克思、思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结则是科学社会主义。起点、中介和终结这二者是紧密相关、互相联结的。如果没有起点和中介,也就不可能有终结.这表明马克思上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大理论前提。 二、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1、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既然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结,那么,如果没有终结,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没有了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了。 2、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个组成部分。 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和三种表现形态 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 3、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既要肯定苏联模式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成果,同时要纠正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背离性歪曲,而且还要结合当今时代的变化和各国国情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这样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才能够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题目及答案(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题目及答案 (部分) 1.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贡献及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 历史功绩: 从莫尔的“乌托邦”一直发展到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空想社会主义日益完善。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恩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的鼻祖”、“社会主义创始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 1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了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 2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 3他们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如闵采尔、巴贝夫、欧文),还分别通过试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形式,不倦地实践着他们的理论主张。 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空想,其历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因而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他们不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他们没有真正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大多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的“良心发现”或自身“示范带头”上,少数人找到了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但对怎样搞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也还认识不足;他们仅仅把无产阶级当成受苦难的、急待别人去加以解放的阶级,而看不到无产阶级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1他们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 2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靠力量;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也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的这些历史局限性,从根本上说来,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制度还不够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等原因造成的。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两大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的创立的重要影响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性,从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明确指出了人类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基础,归根到底是物质生产状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题库与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复习提纲 一、简答题: 1.简评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2.简评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规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3.简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就。 4.分析评述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

5.简述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6.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应确立怎样的新战略? 7.简评剩余价值论

8.简评苏联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及其历史局限性。 9.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教训 10.简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就。 1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2.怎样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二、论述题: 1.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1)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只有当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可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时,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再也找不到缓和的办法,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资本主义才会灭亡。(2)当新制度创造出较之旧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快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完全显现出本身的优越性时,新的社会制度才能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各国都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并取得最终的胜利,显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当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世界上就形成了两大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现实,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某些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缓和社会以及阶级矛盾。这也使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4)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存在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庞大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在科技发展、经济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低潮期。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评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使用,是不断要后人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的。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其基本特征是: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政治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治理国家和社会;思想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简述社会主之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在西欧流行,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人物。、在半个多世纪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等革命家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将这个学说变为社会现实。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了胜利的发展。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贡献。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苏联和东欧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严重挫败。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00年以来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第二章 3.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从它产生之日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改变这种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2)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共产主义新制度。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它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又处在社会的最下层,是最有组织性、纪律性、革命坚定性和彻底性,是能够代表其他劳动阶级的利益,带领其他劳动人民前进的阶级,这些特点使无产阶级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3) 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无产阶级要完成推翻资本主义、建成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尽可能争取广大的同盟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孤立、分化、打击阶级敌人。 (4) 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支援。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国际性的事业,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联合起来是这一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5) 创立共产主义的政党,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建立起本阶级的革命政党,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则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根本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花生)

1.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 答: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空想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历史的需要(现实条件)15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历史性转折: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它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根植于斗争实践。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世界文明大道发展的产物 1 它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创立的 2 它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科学方法。 3 它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经济运动的客观要求。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的实践经验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巨大而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 中国共产党八十余年艰苦奋斗的历史事实 3 《共产党宣言》最基本的原则未被证伪 4 苏联以及东欧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是修正主义的破产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会过时 (1)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 1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2 关于资本主义灭亡,未来共产主义必胜的原则。前提:生产力高度发展;公有制,共同富裕;阶段性。 (2)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 1 实践性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是理论价值的表现,也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鲜明的历史性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可战胜 四科学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 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批判了它的唯心史观和不切实际的空想,这种有批判性的继承和创新正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