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

阅读教学之《雷雨》中周朴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雷雨》这部剧中,周朴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有着许多不同面孔的商人,同时也是因为他深藏不露的内心矛盾。

他的性格使他成为整个剧情生命力最强的角色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

首先,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周朴园是一个连名字都带有“园”字的人物,这一点也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他的内心矛盾显然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他身份的初期地位使他的生活和社交圈子仅仅局限于庇护、贿赂和算计之间的“园子”里。

虽然他有本事在园子里做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他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贡献。

其次,周朴园的性格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童年经历造成的。

他曾被父亲欺骗,被梁思申嘲讽,被刘二春毒打,这些都对他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经历使他有了一种强烈的忿忿不平的情绪,也使他有了一种反抗和逆来顺受的态度。

再次,周朴园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由于他和梁思申之间的爱恨情缘造成的。

他爱梁思申,但是他又痛恨自己的爱情。

他痛恨爱情可能会带来的破坏性,并且对于女人的生理和心理一无所知,这也成为他无法解决自己内心冲突的原因之一。

周朴园无法摆脱对梁思申的思念,亦无法告诉梁思申他爱她,因此他变得矛盾而复杂。

最后,周朴园的性格也体现在他的财富观念上。

他经常透露出对财富的热爱和渴望,而这也导致了他在梁思申的眼中变得陌生和恶劣。

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了贪婪和无情的商人,而这些都掩盖了他真正的人性。

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过去的人性,成为了社会、政治和商务方面的卓越人物。

在大多数人看来,虽然周朴园是个成功的商人,但是他已经失去了宝贵的东西,即人性。

总之,周朴园的性格复杂多样,既有他内心的矛盾,也有他追求财富的渴望。

他身上有很多让人深思的地方,值得我们反复去探究。

他的性格深刻地反应了时代背景和人性的复杂性,这也成为整个剧情中的高潮和重点之一。

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

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

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作家曹禺创作的话剧《雷雨》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极为成功的作品之一。

《雷雨》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例如:封建、专制、伪善的具有浓厚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家长——周朴园;善良、贤惠、温柔,但又敢爱敢恨的下层劳动妇女——鲁侍萍;本性热情,渴望自由而又压抑和摧残,最终被畸形的爱毁掉理性的女性——周繁漪;最给人力量和希望、疾恶如仇的使者——鲁大海;被罪恶感缠绕的无法自拔而又在不觉中陷入新的罪恶的公子哥——周萍:纯洁、善良、具有赤子之心的青年——周冲。

然而,一部好的话剧光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因为剧情就是在不同性格和不同目的冲突中逐步向前发展的。

有冲突才会有戏剧,人物冲突是戏剧行动的推动力量。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

一、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三十年生死的感情纠葛话剧中,周朴园最初给我们的印象是温情而有良知、痴情专一的好男人形象。

他认为鲁侍萍过世后,保留一切和她有关的东西:三十年前的老照片、侍萍为他修补的有梅花图案的衣服,记得她夏天要关窗户的习惯等。

种种迹象都可以看出他对鲁侍萍的怀念。

但是当鲁侍萍出现后,他的愤怒彻底打破了他伪装的形象,当一直思念的人出现在他面前,他不但认不出来,还在知道了其真实身份后厉声质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可见此时他内心的恐惧。

而我们也可以说他对鲁侍萍的怀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怀念,而是一种赎罪。

当他拿出支票的那一刻,我们彻底的看出了他的真面目——冷酷无情,自私虚伪。

鲁侍萍没有接受支票,而是说:“我三十年来受的苦并不是你所能想象的。

”可以看出此时的鲁侍萍已经不是三十年前善良、温柔的她了,而是清醒的、刚强的、有自尊的坚强女性。

二、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在《雷雨》中,我认为繁漪是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她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形象。

她是五四解放运动后资产阶级女性,本性热情,具有新思想,但在另一方面她也是自私、傲慢的,她那种极端的性格也凸显了她作为旧式女性的哀静。

雷雨人物分析范文

雷雨人物分析范文

雷雨人物分析范文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涵盖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各具特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下面我们就对其中几位重要人物进行分析。

一、贺矮子
贺矮子是《雷雨》中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彻底的资本主义者,贪婪、残忍、自私而又有权力欲。

他用心计和阴谋迫害了女主角孔云露,并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

贺矮子的形象在作品中很深刻,他象征了当时变革时期的资本主义家族,反映了资本主义对旧式家庭结构的破坏和变革,对家族和信仰的否认。

二、孔云露
孔云露是贺矮子的妻子,在与贺矮子的爱情中毫无选择的她,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贺矮子的掌控和摆弄。

她最终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解脱了自己,摆脱了贺矮子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云露是一个女性的代表,在这个梦寐以求的男性世界中,她充满了对爱和自由的渴望。

三、明智
明智是一个重要的配角,他是孔云露的侍从,也是孔云露解脱的关键人物。

他是一个有着内在美的现代人,有自己的个
性和思想,并且一直在为孔云露保护她。

他的形象象征了自由和平等,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

四、方片
方片是孔云露的妹妹,在作品中她是一个沉迷于生活琐事的小女生。

她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没有实际的想法和追求,最终她也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男人的手中。

方片的形象体现了旧传统对女性的依赖,她也象征了一种恋爱盲目和对未来不负责的态度。

通过对《雷雨》中几位重要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所反映的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阐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使得作品不仅在当时时代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至今,仍是可以影响人们的思考和生活。

繁漪人物形象

繁漪人物形象

《雷雨》是23岁的曹禺创作于1933年,发表于1934年的成名作。

作者受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表现了“天地间的‘残忍’” 。

繁漪是作者倾注精力最多,又最觉真切的人物。

本文试就繁漪的人物性格特点及繁漪形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和作家思想根源作出分析。

一、繁漪是“极端”和“矛盾”的统一体。

初读《雷雨》,给人感觉繁漪是个幽灵般的人物,让人心生恐怖。

又觉得她是一个谜,身上有着太多让人不理解的地方。

但随着对作品内容的深入,我们可以觉察出这个人物的可怜与可爱,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真实的内心和情感。

我们似乎看出许多矛盾,可这些看似极端的矛盾让我们更感觉到这个人物的真实与无奈,可悲与可怜,让我们对这个人物渐生好感。

1、是旧式女人,还是新潮女性?繁漪是“五四”之后,受过现代教育的新潮女性,具有追求自由,追求独立的个性解放的思想。

但她又生活在周公馆这个充满专制的旧式家庭里,她又不得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家庭专制——尽管她最终走向叛逆。

作者在《雷雨?序》中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其次是周冲。

”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周繁漪是倾注最多的精力和最真切的爱。

繁漪一出场就给读者展示出了一个矛盾的形象。

她生长在一个旧式家庭里,又嫁给了极端专制封建的周朴园为妻。

这样的女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在封建社会里,绝大多数女人都是这样的命运。

她们“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死从子”,她们守着妇道,“夫贵妻荣”“母因子贵”是她们的人生追求。

她们从来没有活出过自我,也从来不会感觉到悲哀。

然而繁漪又不完全是这样的旧式女人,她接受了“五四”时期的现代教育,接受了一些西方国家传入的关于个性解放,尤其是关于女性解放的思想。

封建思想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我们的繁漪有了才,她出生在一个有钱有门地的家庭,她因此有幸受到了教育,也是不幸受到了教育,所以她的行为便不再符合封建伦理的“德”,具有了强烈的判逆性。

繁漪生活了十八年的周家的阶级属性对她的性格也有很大影响。

繁漪的性格分析

繁漪的性格分析

在《雷雨》这部话剧中,繁漪是最具争议的人物形象。

有人认为她是“五四”以后寻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是一个值得同情和赞颂的女性;也有人认为她是有违纲常伦理、伤风败俗、寡廉鲜耻的女人。

毁誉不一正证明了繁漪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由这个典型形象表现出的思想意义的丰富性。

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十八岁那年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本身就没爱情可言,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是貌合神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空虚。

对于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来说,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自己渴望的爱情,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拷上精神枷锁。

她一方面渴望自由,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没有勇气去摆脱封建传统家庭的束缚。

所以她的悲剧有很大程度上是她自己造成的。

繁漪,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

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

她的出场就带着一种神秘的气质。

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她的脸上”。

然而她的生活并不快乐。

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她不甘心为人摆布,敢于反抗周朴园,面对周朴园的训斥,繁漪敢当面顶撞说:“不,我不愿意。

”可以说,繁漪是周朴园家长专制的掘墓人。

她这种性格的人是绝不能容忍别人的玩弄欺辱,绝不愿臣服失败的命运的,所以她采取报复手段与周朴园斗争。

书中经典的一幕是繁漪拒绝周朴园要她吃药的强制要求,不管周朴园怎么威逼利诱,繁漪丝毫不愿让步,直到周朴园要周萍下跪恳求,她才勉强同意。

足见她的倔强与反抗精神。

通常人们将繁漪的性格比喻成“雷雨”个性。

极端、彻底,敢爱敢恨,有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蛮力。

从一开始“喘不过气来”的郁热和压抑,到最后的不顾一切的“报复”,一种“雷雨”式的宣泄,她的情绪心态始终与作品的气氛融为一体。

《雷雨》文本解读

《雷雨》文本解读

《雷雨》文本解读一、人物形象1. 周朴园- 周朴园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封建家长形象。

他表面上是一个有教养、讲规矩的“社会上的好人物”。

例如,他一直保持着过去的生活习惯,家里的家具摆设还保留着侍萍在时的样子,还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

这看似是他对侍萍的深情,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伪善。

- 他对家人专横独裁。

他逼迫蘩漪喝药的场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不顾蘩漪的感受,以家长的权威强行要求她服从,这种专横不仅是对蘩漪个人意志的践踏,也反映出封建家庭中家长至上的腐朽观念。

- 在对待工人方面,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资本家。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残酷地压榨工人,当鲁大海代表工人来与他谈判时,他毫不留情地打压,甚至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显示出他唯利是图的一面。

2. 蘩漪- 蘩漪是一个被封建家庭压抑的女性形象。

她美丽、聪慧,但却被困在周公馆这个封建牢笼里。

她对周朴园的专制统治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她不愿意像传统女性那样逆来顺受。

例如,她拒绝喝药,这一行为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她对周朴园权威的公然挑战。

- 她在爱情上热烈而执着。

她爱上了周萍,这种爱情在封建礼教下是不被允许的,但她却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地去追求。

她的爱情又是畸形的,周萍是她的继子,这种乱伦的爱情关系也反映出她在压抑环境下心理的扭曲。

- 蘩漪也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

她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她在周公馆这个黑暗的环境中逐渐失去理智,她的悲剧命运是封建家庭对人性压抑的结果。

3. 鲁侍萍- 鲁侍萍是一个勤劳、善良但又饱受命运折磨的女性。

她年轻时被周朴园抛弃,经历了无数的苦难。

三十年后,她意外地回到周公馆,面对曾经抛弃自己的周朴园,她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怨恨,又有对过去爱情的一丝眷恋。

- 她坚强地抚养着自己的孩子,虽然生活困苦,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尊严。

当她发现自己的女儿四凤在周公馆做佣人并且与周萍相爱时,她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她对女儿的保护和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她深知周公馆这个地方隐藏着的黑暗和危险,不希望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周朴园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样惨剧的本源。

也许有人多人厌弃他,鄙视他,甚至憎恶他。

但其实我更想说,周朴园没有错,错的不是他,而是整个社会。

第一,我们先来看整部作品中,最显然,最强烈的矛盾——周朴园与侍萍。

好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牵扯不清,向来有着争议,向来在怀疑究竟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不是真的?但在这里我要明确的表示,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确切不移,甚至有一点动人,甚至这个周朴园还有点可怜。

周朴园基本上不是一个太胡闹的人;侍萍知书达礼,聪慧机灵,年青美丽,贤惠体谅;周朴园其实不是以自己地主的身份,欺负侍萍,诱骗侍萍,而是对她产生了真切的爱情。

我们能够想象,在那个情窦初开的年龄,一位少爷与一位佣人的爱情,也许没有那么甜蜜,但却起码是纯真的,是没有任何心计的。

是不是周朴园主动扔掉了侍萍?这个问题我表示怀疑,我以为,周朴园主动扔掉了侍萍的可能性近乎为 0。

清除周朴园自己的性格所致,况且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

因此我以为周朴园与侍萍的惨剧,错不在周朴园,而是这个封建社会。

是这个封建社会,拆开了这对本应幸福的情侣,造成了这个人间惨剧。

第一幕中繁漪曾对周冲说:“你父亲回来了,你少说你哥哥的母亲,省得你父亲又扳起脸,叫一家子不快乐”,这能够看出周朴园对侍萍的旧事有着十分敏感,不可以忍耐他人去触碰侍萍在他内心幻美的影子,但自己却安于在昼夜里死守那份原貌,单独回味、痴想!这时候,假如说周朴园是虚伪的,那他完整能够不用再提起鲁侍萍这个人了,特别是他迁居了以后,更是无人了解这事,假如纯真说他虚伪冷峻的话,那他就没必需再去回味过往了。

因此应当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懊悔是有真切感情在里面的。

但周萍与他的父亲对比,却又是另一幅画面。

乍一看,周萍跟他的父亲同样,与家中的佣人在一同,但却遇到重重阻扰,但假如细细品尝的话,你会发现,周萍才是真切的玩弄。

周朴园对对侍萍的感情是诚挚的,是发自内心的。

但周萍对四凤呢?由始至终我没有感觉到周萍对四凤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更多的,不过纯真的人类的欲念,与禽兽一般。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雷雨人物性格分析
1、周朴园:
周公馆的主人,出身于封建家庭,曾到德国留学,是一个当时所谓的“有教养”的人。

三十年前,他还是一个纨绔子弟的时候。

他和家里的侍女侍萍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他抛弃了侍萍,变得越来越狡猾和世俗。

2、繁漪:
周朴园的妻子,一个漂亮但性情古怪的少妇。

蘩漪成了专横自私的伪君子的玩物和花瓶。

她得不到爱情,更没有幸福,甚至还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她不堪父子两代人的欺侮与凌辱,她要报复。

当她落到“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时,她爆发出来的是一种“雷雨”般的性格。

她终于敢直接反抗周朴园,敢去揭露周萍的欺骗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做一次困兽的搏斗”。

蘩漪乖戾阴鸷极端的性格形成,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罪恶,揭露了专制统治的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扭曲。

3、鲁侍萍:
鲁贵之妻,四凤之母。

三十年前,她只有四风那么大年纪的时候,就被周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残忍地遗弃,她被逼得抱着刚刚生下三天的小儿子投河自杀。

直到周朴园露出了残忍狠毒的本来面目。

她才又清醒过来,重新激发起对周朴园的仇恨,毫不迟疑地撕毁了周朴园写给她的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

使侍萍更为痛苦的是,她渴望一见的别离了三十年的亲生儿子周萍。

竟当着她的面,恶狠狠地动手打了自己的胞弟——她带走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

4、周萍:
周朴园的长子,周家大少爷,一度是继母蘩漪的情夫。

他精神卑下,意志薄弱,缺少一般人所具有的善良品德。

不仅早已和继母蘩漪发生的两性关系,还使侍女四凤怀上了他的孩子。

他害怕他父亲,害怕社会的舆论,他很自私,只顾个人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中文摘要曹禺在《雷雨》中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性格独特的人物形象,其中蘩漪和周朴园这两个人物形象是其中最有戏又最有争议的人物,以往的评论绝大部分是褒蘩漪而贬周朴园,赞美蘩漪为追求自由和爱情而献身的精神,肯定她对封建势力及其观念作出的勇敢反叛,过分美化了蘩漪的形象;而对周朴园则是只贬不褒,往往是一片谴责和否定,将他定性为“封建暴君”,“专制魔王",是这一出惨烈悲剧的制造者,是冷酷自私的伪善者,可谓是过分丑化了周朴园的形象。

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有些评论肯定了周朴园,认为他是值得同情的受害者;否定了蘩漪,认为她是离经叛道的变态复仇者。

本人认为这些评论有的还是比较片面的。

尊重文本,对这两个人物形象作了浅入分析,返璞归真,肯定了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对蘩漪的关心,分析了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言行是出于其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本能和良知产生剧烈碰撞,揭示了周朴园复杂矛盾的思想性格,指出他的本性是善良的,愿望是美好的,是剧本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形象,否定了他封建家长的专制统治和资本家的反动本质;肯定了蘩漪的反抗精神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否定了蘩漪的个性解放和反封建思想,指出其只是具有新女性的表象,本质仍是旧女性。

同时从两方面揭示了产生争议的原因:一方面是作家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和创作意图与创作实际发生偏差。

另一方面是读者受时代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有的人从阶级观念出发,站在自身阶级的立场上肢解人物形象,并有盲目跟风的情形;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读者思想解放,张扬个性,从人性论出发,得出了与传统观点、与作者完全相反的结论,虽然标新立异却不够成熟,也有些矫枉过正。

新的形势下人物形象的分析应尊重文本,返璞归真。

关键词:《雷雨》人物形象分析——Analysis of Controversial images in Thunderstorm AbstractCAO Yu,the author of the famous novel thunderstorm,produces quite a few characters with individual and unique personalities,among whom Fanyi and Zhou Puyuan are the most dramatic and controversial.The previous remarks tO them were subject to praise the former and diminish the latter.Fanyi was admired for her spirits of seeking freedom and devoting to love and her brave resistance against feudalism.In this way,her image was over-beautified.When it came to Zhou Puyuan,however,they just condemned him as a“feudal tyrant”,“autocratic monster'’,or“origin of crime’’who produced the whole tragedy.Therefore,his image was over-uglified.Although the situation has been changed to some extent over recent years,many of the remarks are still unpractical and unfair.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two characters based on the text,and negates Fanyi’S spirits for individualism and against feudalism,pointing out that she is still a woman of old times in essence despite of her new-times-woman image.Meanwhile,it affirms that Zhou Puyuan is missing Siping and caring Fanyi,and that his behaviors after recognizing Siping are due to his instinctive self--protective intention,and reveals his complicated and paradoxical characteristics,pointing out that he,with a kind heart and good wishes,is the most tragic image in this play.Meanwhile,the reasons for the controversy are revealed in two aspects:on one hand,there are some biases between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s,feelings,and productive intention and his practical creation. On the other hand,influenced by the time and class,some of the readers dismember th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ir own class,and even go with the stream blindly.As time goes on,some open-minded and distinctive readers have used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o get conclusions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points or even the author,which is absolutely new but immature,sometimes overcorrects the previous.In the new situ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analyzed based on the tex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original.Keywords:thunderstorm,character image,controversy,analysis《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前言曹禺说“我是一个不能冷静的人,谈自己的作品恐怕也不会例外。

我爱着《雷雨》如欢喜在溶冰后的春天,看一个活泼泼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跃,或如在粼粼的野塘边偶然听得一声青蛙那样的欣悦。

我会呼出这些小生命是交付我有多少灵感,给与我若何兴奋。

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

”①郭沫若为《雷雨》的日译本作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说:“《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

作者于全局的构造、剧情的进行、宾白的运用、电影手法之向舞台艺术之输入,的确是费了莫大的苦心,而都很自然紧凑,没有现出十分苦心的痕迹。

作者于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术等,似乎也有相当的造诣。

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就使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么破绽。

在这些地方,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

"②郭沫若十分精当地点出了《雷雨》的成功所在,尤其是对全剧心理分析特质的把握,更体现出论者独到的眼光。

剧中八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在自己的角色空间里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在这些戏剧形象中,不仅流露出曹禺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同时也深刻地展示着家庭、社会的内层矛盾与冲突,体现了曹禺的悲剧意识。

周朴园和蘩漪是《雷雨》一剧中最主要的人物,也是最有戏又最有争议的人物。

以往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评论家对蘩漪是只褒不贬,赞美她为追求自由和爱情而献身的精神,肯定她对封建势力及其观念作出的勇敢反叛,过分美化了蘩漪的形象;而对周朴园则是一片谴责和否定,将他定性为“封建暴君",“伪善者”,是这一出惨烈悲剧的制造者,过分丑化了周朴园的形象。

近年来,对这两个人物的评论有了很大改变,评论者们否定了蘩漪“反封建和追求个性解放”的说法,肯定了周朴园对侍萍的真实感情;有些评论甚至作了彻底的翻案。

不过本人认为这些评论仍没有做到真正的客观公允、实事求是,仍然存在着或片面或跟风跟过激的倾向。

其实,这两个人物形象性格都很复杂,他们身上都有值得肯定和赞美的优点,也有应该否定和批判的缺点。

注解:①《雷回曹禺:《雷雨·序》,《悲剧的精神》,京华出版社,2005年。

②郭沫若:《关于曹禺的(雷雨)》,《沫若文集》第1l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第一章: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一、最复杂的性格最悲惨的命运周朴园作为脱胎于封建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天生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所以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

他阴险残忍、贪婪自私、唯利是图而又行为放荡,道德沦丧。

就连作者曹禺也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①但这只是从社会学角度、以阶级的观点来分析周朴园,触及的只是周朴园的表象,并且是把周朴园框定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这一特定的格局中来考察,并未顾及到作为“人”的周朴园的全部。

事实上,周朴园的本性是善良的,愿望是美好的,对待爱情是真诚的,他的性格矛盾而复杂,他的命运可怜而悲惨,可以说他是《雷雨》中最具有悲剧性的人物。

所以新时期以来不断有人为周朴园翻案,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受害者。

痛苦忏悔自责,真实深情怀念长期以来,人们不敢承认周朴园对梅侍萍怀念的真实性,认为一旦承认了这份感情的真实性,那么周朴园就不再具有反动资本家的本性了,也不再是反面人物了,而整个作品就够不上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了。

所以人们就把周朴园怀念鲁侍萍的种种表现视为虚情假意,认为这是他伪善的表现。

这实在不是依托文本而进行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如今,这种阶级性、概念化的分析应该抛弃了。

②曹禺:《曹禺谈(雷雨)》,《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