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观念的转变先秦
史传传统对中国小说观念的束缚

新
余
高
专
学
报
J OURN OF X NYU C L GE AL I OL E
Vo. 5, O. 11 N 5 0c. 01 t2 0
史 传 传 统 对 中 国小说 观 念 的束 缚
● 武传 阳
( 徐州师 范大学
摘
文学 院 , 江苏
徐州
2 11 ) 2 16
要: 中国古典小说的产生、 发展与史传 有着深刻 而直接的血缘关 系, 史传是 孕育 中国古典 小说的母体。史传 因其本
身所含有的丰富的与小说创作息 -n  ̄f 通的文学素质 , 而理所 当然地规束 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 、 变乃 至成熟。这种 演 影响与规束体现在 古典 小说观念方面 , 即补 史之阙的 目的、 史” 以“ 为宗的评判标准、 在事 实与虚构间徘徊等 。
的“ 不语怪 、 、 、 的推 波助澜 下 , 力 乱 神” 神话 历史化 思潮 大行 都 , 人 , 身 , 人 便 走 。有 男 女 , 长 四 五 丈 , 啸 相 唤 。 似 裸 见 可 能 似魑魅鬼物 。 就很像是 对原始“ ” 野人 ” 的早 其道 , 而为中国远古神话带来 r灾难性 的命运 , 却无 意 中 常在幽昧之 中, 从 但 促 成史传文学的发展 、 繁荣 。从史传文学 成熟之作 《 史记》 出 期 记 录 。又 如 卷 十 一 《 王 墓 》 描 写 干 将 、 邪 的儿 子 眉 问 三 中 莫 现 , 中 国小 说 作 为 独 立 的 文 学样 式 真 正萌 生 , 这个 长 达 八 尺通过 神奇方式为父报 仇的故事 , 到 在 在一定程度 上就真 实反映
百 年 的历 史 时 空 中 , 史 传 外 , 乎 别 无 规 模 较 大 、 整 统 一 了 当 时上 层 统 治 者 的残 暴 、 淫 。鲁 迅 还 据 此 写 了历 史小 说 除 几 完 荒 铸剑》 。同时 , 很多小说作者 , 别是演义小 说作者 , 特 出于对 的叙事文学 。因此 , 史传成 为我 国早期叙 事性 文体的雄视 一 《 纷 引 或 序 中 切的代表 , 为后起 的叙事 性作 品尤 其是 中国古 典小说 唯一 自己 笔下 历 史 史 实 的 深 信 不 疑 , 纷 在 小 说 “ ” “ ” 提 成 可资仿效 的榜样 。可以说 , 中国古典小说 的产生 与史传有 着 醒读者要 以读史之心来读 小说 。如庸愚子在 《 国志通俗演 三 更 加深 刻 而 直 接 的 血 缘 关 系 , 传 是 孕 育 中 国古 典 小 说 的 母 义引》 史 中说《 三国演义》 事纪其 实 , “ 亦庶 几乎 史” 林 翰在 《 ; 隋
先秦两汉小说概念辨析

先秦两汉小说概念辨析袁文春【摘要】先秦两汉时期并没有出现文体学意义的小说概念,此时期的小说是儒家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文化概念,它在目录学上反映为属隶子部末流的分类概念,而在形式上则是以拉杂辑录"丛残小语"为主的"大杂烩"式的著作体.【期刊名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1)002【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先秦两汉;小说概念;文化【作者】袁文春【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可远溯至先秦,“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小说在此只表示某种文化观念的一个词,而非后来文体学意义上的小说。
两汉出现刘向、桓谭、班固诸家皆论述到小说,班固《汉书·艺文志》列小说家为诸子一家,序于九家之后。
研究界多依此而证小说文体开始确立[1],侯忠义先生《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开卷明义,认为“我国的小说,起源于春秋战国,盛行于汉魏六朝。
把小说作为独立的文体和艺术形式,是汉代人始所具有的观点”。
然笔者经过对相关史料的考辨分析,认为先秦两汉时期并没有出现文体学意义的小说概念,此时期的小说是隶属于以经史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文化概念,它在目录学上反映为属隶子部末流的分类概念,而在形式上则是以杂辑录“丛残小语”为主的“大杂烩”式的著作体。
一、先秦小说的原始词义及其文化语境讨论两汉小说的概念,应先论及先秦小说之原初词义及其文化意义。
笔者现将首现“小说”一词的《庄子·外物篇》全段引出: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2、中国小说的孕育时期——先秦

三、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小说因素
• • • • • (一)历史散文与小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历史散文是以文运事,小说是因文生事 2、联系: 都属于叙事文体的范畴。二者都叙事写人, 都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典型环境等因 素。
古代小说专题研究 20
• (二)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小说因素 • 1、综述: • 先秦历史散文蕴含着不容忽视的小说因素,孕含着笔 记小说的形式因素和历史小说的种种原型和母题,是 后世小说赖以萌生和发展的土壤。 • 2、具体例证: • 1)《尚书· 商书》:开始具有小说因素,出现小说萌 芽。 • A、《伊训》、《太甲》: • 记载了伊尹扶佐太甲的故事;后世儒者据传闻编写, 涉及宫廷政变具有了一定的小说因素。 • B、《盘庚》三篇: • 追述者运用了倒叙抑或插叙的记述方法,本身即与历 史事件相违,实已具有了某些小说的虚拟因素。
古代小说专题研究 27
• (三)结论:
• 1、中国小说与史官文化、先秦历 史散文的关系密切。 • 2、早期文史不分,撰史者往往不 秉遵史实,摛文者也往往假借历史, 就使先秦历史散文中蕴含了众多小 说因素。
古代小说专题研究 28
四、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小说因素
• (一)诸子散文: • 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十 家。 • (二)与小说关系: • 1、影响小说较大: • 儒、道、法、墨、纵横、杂家+小说家 • 2、表现: • A、追叙写作: • 后人追记,则难免传说因素,甚且设身处地,悬想事端, 混洞虚诞 • B、叙事与寓言成分: • 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等,无疑都具小说因素
古代小说专题研究
17
• 宋玉
• 1、作品: • 《对楚王问》、《神女赋》、《登徒子好 色赋》《风赋》、《高唐赋》、《神女赋》 • 2、特色: • 全面体现了与小说的三种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引言:作为四大文学体裁的小说,在今天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网络小说,奇幻小说等等的兴起,给小说带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然而随着新派小说的兴起,古典小说却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中国小说之发展历程,需要更多人们去关注。
对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大家下了苦功夫,其中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鲁迅先生以严谨的笔墨写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曲折的发展趋势,本文也参考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很多观点,再加入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希望以此来展现另一个方面的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小说,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没有诗歌的高雅,没有散文的韵味,没有戏剧的复杂,然而它却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
究其原因,实在是与小说的本质大有关系。
“小说”一词来源于《庄子》,这种带有故事性的说理被庄子认为不可取,小说即小道理之意,事实上,这是小说的本意和本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多数情况是作者心目中几个人的集合体,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的主体是故事,虚构性是它的本质,新奇是它的防腐剂,通过故事反应组综合创作思想是它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
中国古代小说经过几千年曲折漫长的发展,才逐渐有了后来辉煌的成就,它比诗歌散文晚熟,略早于戏曲。
古代小说坎坷的发展,它强大的生命力终于使得它有了成就辉煌的那一天。
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叙述。
一、先秦两汉时期-------萌芽期古时,人类思想蒙昧,巫术盛行,神话鬼怪由此而生,开始了古代小说的萌芽。
中国神话自成体系,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表达出了一些简单的思想意识,已经初步具备了小说的基础要素。
先秦时期小说观念刍论

矣。 ” 仲尼 揖 而退 , 蹙 然 改 容 而 问 日: “ 业 可 得 进
乎? ” 老菜子日: “ 夫不 忍 一世 之 伤 而 骜 万 世 之 患 ,
先秦时期小说观念刍论
张 乡里
( 1 . 四川 大 学 文 学与新 闻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l ; 2 . 贵 州 民族 大 学 文 学院 , 贵州 I贵 阳 5 5 0 0 2 5 )
摘
要: 先 秦 时期 的 庄子 、 苟子 等 人 都 有 关 于 “ 小说 ” 或“ 小家珍说” 的论述 , 这 些 言 论 所针 对 的 虽 还 不 是 文 体 意
的言论或 思想 , 是没 有什 么价值 的琐 屑 言谈 , 不具 有 文体 意义 , 也 不 能 完 全 等 同 于 今 天 的 小 说 。这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3 1
作者简 介: 张 乡里 ( 1 9 8 0 一 ) , 女, 安徽泗县人 , 贵 州 民 族 大 学 文 学 院讲 师 , 四 川 大学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2 0 0 9级 博 士 研 究 生
常 大 的。在 后 来 的小 说 观 念 中 , 都 不 可 避 免 地 会 留有 庄子所 讨 论 的“ 小说” 的 印迹 。深 入 探究 庄 子 在 论述 小说 时 的 心 态 , 对 我 们 理 解 小 说 会 有 极 大
帮助。
老 菜子之 弟 子 出薪 , 遇仲尼 , 反 以告 , 日: “ 有
义上 的 小说 , 但 却是 后 世 小说 观 念 的 源 头 , 故 梳 理 它 们 的 所 指 及 其 所 暗 含 的 态 度 是 非 常 必 要 的 。在 相 关 的 论 述
中, 我 们可以看到, 庄 子 所 谓 的 小 说 是 指 与 大 道 相 同的 小 道 , 所 指 向 的是 道 家之 外 的 其 他 家 学说 , 也 就是认为 包
11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述

•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世说新书》,由 刘义庆召集文学之士写成。共三卷,分德行,言 语等三十六门,所记魏晋时代各类人物一千五百 多位,《世说新语》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 的故事集。书中记录了魏晋名士的生活轶事和玄 言清谈。 • 《搜神记》反映内容广泛,有直接暴露统治者的 凶残、人民对统治者坚决斗争的,如《干将莫 邪》,通过莫邪的儿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 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 深刻仇恨以及反抗精神
• 东汉桓谭著《新论》,对小说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 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可见小说已经是具 有文学意味的作品了。小说虽是短书,非儒者之 贵,但对治身理家尚有裨益,这就肯定了它的社 会功能。桓谭的话代表了汉朝人对小说的新的理 解。 • 魏晋以后,小说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三国 志· 王粲传》裴注引《魏略》称小说为“俳优小 说”,意思是诙谐的玩艺儿,是一些取材于人世 间的滑稽诙谐的笑话或故事。
三、唐传奇
•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的高度繁荣发展,各类文学作 品的普遍繁荣,古代小说开始成熟,成为一种独立 的文学形式——传奇小说(“唐传奇”)。 • 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摆 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写法的影响,代表着早 期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更重要的是唐人“有 意为小说”(鲁迅语),故成为中国小说的自觉时代, 实际上标志着中国小说的真正开端。作品从记录神 怪异闻,转向描写现实的社会人生,篇幅加长了, 描写细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也较鲜明,标志着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已趋成熟。对后代文言小说和白 话小说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至此,我们可以断言的是,小说是“不登 大雅之堂”的“俗”的民间文化形态,因 为它有着多种社会功能如“治身理家”, “诙谐”娱乐等,其文化的生命力日趋活 跃,最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古 代小说继续发展当中的一个繁荣局面。 • 从现存古代小说作品来看,古代小说形成 的主要源头有三个方面:神话与传说,寓 言故事和史传故事。 • 从小说内容考察,最早得到发展,也最具 有生命力的题材是志怪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的叙事文学传统,但真正成熟起来的时期还是在唐宋时期。
以下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叙事文学以传说、神话、典故等形式传承,如《山海经》、《楚辞》等。
这些作品在叙事形式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汉代:汉代以后,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小说创作。
《史记》中的一些章节已经具备了小说的特征,如《五帝本纪》、《夏本纪》。
而另一些作品则更加突出了史料的真实性,如《汉书》、《魏书》。
在此期间,虚构性叙事作品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类别。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小说作品,如《后汉书》、《裴秀才演义》。
这些作品以历史为基础,虚拟了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加强了叙事的虚构性,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高峰时期。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了独立的文学类别。
这些作品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5. 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说以史书、传记等为基础,融入了一系列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形成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如《红楼梦》、《金瓶梅》等。
6.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多样。
元代以后,小说开始反映社会现实,纷纷涉及到世俗生活,如《世说新语》。
明代的《聊斋志异》则更加注重奇异幻想的描绘。
清代以后,小说更加注重社会生活的描述,如《儿女英雄传》。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史略虚化到虚拟化,从叙事性传统向艺术性创新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小说的叙事形式不断丰富,从单一的历史叙述逐渐转向虚构故事的表达,作品的内容也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扩展到广泛的社会现实。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也提供了人们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
古代文学思想与演变历程

古代文学思想与演变历程一、古代文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1.先秦文学思想: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如孔子、老子、墨子等,对文学的创作、审美、教育等功能进行了阐述。
2.汉代文学思想:儒学独尊,文学被视为弘扬儒学、教化民众的工具。
如司马迁、扬雄、班固等,对文学创作及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3.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文学开始追求个性化、抒情性,重视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
如曹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等,对诗歌、散文等体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唐代文学思想:诗歌发展达到鼎盛,文学创作注重艺术表现,强调意境、声律、辞藻等。
如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5.宋代文学思想:词的发展达到顶峰,文学创作注重情感表达,强调婉约、豪放等风格。
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6.元明清文学思想:戏曲、小说等体裁的发展,文学创作注重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生活。
如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文学的演变历程1.先秦时期:诗歌、散文等体裁逐渐形成,如《诗经》、《楚辞》等。
2.汉代:诗歌、散文、辞赋等体裁发展,如《史记》、《汉书》等。
3.魏晋南北朝:诗歌、散文、辞赋、小说等体裁丰富,如《文心雕龙》、《玉台新咏》等。
4.唐代:诗歌、散文、辞赋、小说等体裁达到高峰,如《全唐文》、《唐宋八大家文钞》等。
5.宋代:诗歌、散文、词、小说等体裁繁荣,如《宋文鉴》、《宋词三百首》等。
6.元明清:戏曲、小说等体裁盛行,如《西厢记》、《红楼梦》等。
7.反映历史变迁:古代文学思想与演变历程反映了我国历史时期的变迁,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风貌。
8.丰富文学遗产:古代文学思想与演变历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
9.传承文化精神:古代文学思想与演变历程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弘扬了民族精神。
10.文学创新启示:研究古代文学思想与演变历程,可以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文学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講唱文學) 元.王實甫《西廂記》(雜劇) 明.李日華等《南西廂記》(傳奇)
山東曹縣戲曲紙紮藝術
《元曲選》木刻版畫
明元元
...
薛 近 袞
高 文
秀 《
石 君
寶 《
《鄭李
繡元亞
襦和仙
記風花
》
雪 打
酒 曲
瓦江
罐池
》》
小官們收集成文。
「小說」之為小 1.言者小--庶民2.所言者小--小道新聞 3.作用小--不合大道,不能經世致用。
以神話、傳說、寓言為主
神話、傳說︰《山海經》、《穆天子傳》 寓言︰先秦諸子
神話(主角--神)內容
自然神話,如:天有十日 天地開闢神話,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 英雄神話,如:黃帝大戰蚩尤 造人神話,如:女媧造人
傳說(主角--人)Fra bibliotek神話歷史化、人性化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
子貢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 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
計而耦,不約而成,此謂之四面。」(太平御
覽.卷七十九引《尸子》)
宰我問於孔子曰:「昔者予聞諸榮伊言:黃 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邪?亦非人邪? 何以至於三百年乎?」......
施耐庵《水滸傳》
形式︰第一本白話章回小說(梁山好漢) 內容︰宋江等108條好漢聚義梁山 歷史人物與虛擬人物交織 花和尚—魯智深黑旋風—李逵 打虎英雄—武松 郭勳傳100回本、楊定見傳120回本
金聖嘆腰斬《水滸傳》70回本
孔子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 得其利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 年。」(大戴禮記.卷七.五帝德)
古代小說觀念漢代
漢代小說地位略微提高
被視為一種文體,但位於九流十家之末。
提高小說地位的前提是他的社會功能--有助於教化, 如詩(詩經、樂府)可以觀風俗知得失、並非因為 文學性。
獻詩文,作為冀求聲譽的憑藉。 傳奇小說可包含眾多文體 3.人口集中、經濟繁榮、生活多采多姿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餘 〈閨意獻張水部〉
(近試上張籍水部)
唐傳奇的分類及代表作
志怪 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游仙窟駢文
愛情︰多士子、娼妓、富商三角戀愛 會真記(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
名稱由來︰晚唐裴鉶小說集《傳奇》 盛行時代︰唐、宋。以唐代表現較出色。
唐傳奇文體特色
以散文為主,夾雜駢文。 例︰袁郊《紅線傳》紅線曰︰
「侍人四布,兵器森羅。或頭觸屏風,酣而 軃者;或手持巾拂,寢而伸者。」
夾雜詩歌(→不順暢) 議論(→主題應待讀者詮釋)
唐傳奇興起背景
1.古文運動的激盪︰ 變六朝駢儷而為散體單行 2.溫卷的影響︰ 唐代士子入京應試,為了博得聲譽,在試前呈
1.政治動盪,厭世之風崛起 2.佛道盛行,迷信思想瀰漫 3.貿易頻繁,海外博物異聞傳入 4.崇尚清談,玄學興盛
六朝小說的價值
1.開後代筆記小說的先風 2.孕育唐傳奇的誕生 3.為後世文學作品提供豐富的題材 4.創作優美的文學語言 5.保存六朝人的生活資料
唐傳奇小說
性質︰ 有「完整結構」的「文言短篇」小說 六朝小說無論是志人或志怪,都只是零星記 事,並無完整的情節結構。
中國小說簡史
古代小說觀念先秦—六朝 唐.傳奇(文言短篇小說) 宋.話本(白話短篇小說) 元.章回小說(白話長篇小說) 明.話本、章回小說 清.筆記小說、章回小說 比較
古代小說觀念先秦
小說是瑣碎之言街談巷議殘叢小語
莊子:「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 俗民們的言談傳說,是一種口頭文學,後來由
長篇話本小說→章回小說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主腳—唐三藏)→ 吳承恩《西游記》(主腳—孫悟空)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可稱為章回小說之祖
大宋宣和遺事→ 水滸傳(36→108條好漢) 三國志平話→ 三國演義
元代.白話、長篇章回小說
施耐庵(師)《水滸傳》 羅貫中(徒)《三國演義》
小說界四大奇書(清.李漁)︰ 水滸盜、三國奸、西遊邪、金瓶淫 天下六才子書(清.金聖嘆)︰ 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 (思想、辭賦、史傳、詩、小說、戲曲)
歷史 長恨歌傳
豪俠 紅線傳、虯髯客傳
唐傳奇的影響
就「內容」而言︰ 說書藝人取為說話的底本 小說家改寫為白話小說
如《醒世恆言》的〈杜子春三入長安〉
劇作家將「本事」改編為戲曲
就「形式」而言︰ 涵蓋多種文體︰散文、詩詞、議論 話本、章回小說︰「有詩為證」、「詩曰」 小說敘事者跳出來評論
從唐傳奇→元明清戲曲之例
今存漢代小說多是魏晉人所作。
古代小說觀念魏晉六朝
漢書.藝文志 有意無意地用史書的觀點來評判小說。 把小說看成稗官野史,是史的附庸、史的補充。 葛洪《西京雜記》:「以稗《漢書》之闕耳。」
分類:
志怪—魏.曹丕《列異傳》、晉.干寶《搜神記》 志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六朝小說產生的背景
「顧曲齋」木刻版畫
唐傳奇多存於《太平廣記》中
太平廣記 成書時間︰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故名 主編︰李昉ㄈㄤˇ 該書匯集漢—宋初小說500餘種
保存不少已散佚的的古籍 入《四庫全書》? 子部.小說類
傳奇的名同異實
唐宋傳奇 諸宮調 元傳奇、明清傳奇
文言短篇小說 (敘事體) 講唱文學 (敘事體) 戲曲 (代言體)
唐愛 .情 白類 行︰ 簡
《 李 娃 傳 》
歷史類︰ 唐.白居易《長恨歌》(詩) 唐.陳鴻《長恨歌傳》(小說)
元.白樸《梧桐雨》……………… 清.洪昇《長生殿》
長生殿.小宴
政大崑曲社巫佩君、林忱薇
《中國戲曲剪紙》
志怪類︰ 唐.陳玄祐《離魂記》→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
唐.沈既濟《枕中記》→ 元.馬致遠《黃粱夢》、 明.湯顯祖《邯鄲夢》
宋元話本小說
宋代亦有傳奇,但以話本小說較出色。 興起背景︰市民經濟生活(清明上河圖) 話本︰說書人的稿本 形式︰白話、短篇小說,多俚俗口語
(唐傳奇︰文言短篇小說) 內容︰較符合現實性
(唐傳奇︰奇幻瑰麗)
清明上河圖追趕花轎湊熱鬧的狗兒
清明上河圖河畔戲臺
清明上河圖虹橋一角
清明上河圖市井店舖,騎在牛背上看猴戲的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