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合集下载

先秦文化总结

先秦文化总结

先秦文化总结先秦时期,即公元前约221年以前,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化涵盖了哲学思想、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对先秦文化进行总结,探讨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一、历史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早的时期之一,经历了春秋时代和战国时期的变革。

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但同时,各国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孕育了先秦文化的繁荣。

二、哲学思想先秦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哲学流派:1. 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提倡君主立身、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强调仁爱、忠诚、礼节等价值观。

2. 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主张追求无为而治,强调自然、无为而治、道德自觉的境界。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3. 墨家思想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墨家思想倡导节俭、兼爱等理念,反对战争和浪费,并提出了“非攻”和“兼爱”的观念。

4.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重视言辞、辩论和名声,注重说服力和辩证思维。

名家思想对后世的法家和儒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哲学思想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脉络,对后世的思想和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政治制度在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改革。

这一时期,各国之间形成了封建制度,以封建宗教和封建礼制为基础,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体制。

1. 封建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核心,封建体制包括有君主、贵族和士人。

君主通过封官让民,以维持政权稳定和统治秩序。

2. 诸侯分封制在春秋时期,诸侯国逐渐兴起,通过分封制度,各个国家中的贵族统治着一方土地,形成了分封政权体系,各自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3. 考试选拔制度在战国时期,各国开始注重才能的选拔。

例如,齐国的国君引入选拔制度,聘请名士担任官职。

先秦文学思想考论

先秦文学思想考论

二、神仙思想的发展
二、神仙思想的发展
到了先秦时期,神仙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神仙不再是单纯的宗 教或哲学概念,而是开始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道家思想的 代表人物庄子,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和超越性,认为人可以通过修炼达到神仙的 境界。
二、神仙思想的发展
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则认为,神仙不仅是人的超越目标,更是人类道 德修养的境界。
1、儒家文学思想
儒家还强调作家的道德修养,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创作出具 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
2、道家文学思想
2、道家文学思想
道家文学思想主张“自然”、“无为”,强调文学应当表现自然之美,反对 人为的干预和雕琢。道家认为,真正的文学应当是“天籁之音”,是自然界的本 真之声,而非人为的音律。道家文学思想倡导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反对矫揉造 作、华丽辞藻,强调作品的内在精神实质而非外在形式。
三、先秦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文化精神方面:先秦文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如儒家文学思想的“仁爱”、“忠诚”、“礼敬”,道家文学思想的“自然”、 “无为”、“逍遥”,墨家文学思想的“兼爱”、“非攻”、“尚贤”等。
三、先秦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这些文化精神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成为中国文化的 瑰宝。
四、神仙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之,先秦两汉时期的神仙思想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神仙思想 的起源、发展和在文学中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 神追求。虽然神仙思想已经不再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信仰,但它将继续以一种文化 符号的形式存在,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滋养和启示。
谢谢观看
三、神仙思想在文学中的表现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人生、道德、政治、宇宙等方面的探讨和表达上。

首先,在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中,对人生的思考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诗经》中的《小雅》、《大雅》等篇目,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庄子》中的“逍遥游”一文,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由、快乐的向往。

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先秦文学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其次,在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中,对道德的探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道德伦理的关注和探讨。

《孟子》中的“性善”、“天命”等思想,表达了对人性本善和对道德规范的思考。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先秦文学对道德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此外,在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中,对政治的思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左传》、《国语》等作品,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对政治制度、国家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

《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也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政治、军事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最后,在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中,对宇宙的探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老子》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表达了对宇宙规律和自然法则的思考和领悟。

《庄子》中的“逍遥游”、“齐物论”等作品,也体现了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总的来说,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人生、道德、政治、宇宙等方方面面。

这些思想内容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和思想史上的重要遗产。

通过对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可以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先秦文化文档

先秦文化文档

先秦文化一、背景介绍先秦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战国前的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之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先秦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二、哲学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诸多重要的哲学家和他们的学派。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思想流派为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的规范。

•道家主张返璞归真,追求自然和谐的境界。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国家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法家注重法治,强调权威和秩序的建立。

•名家则注重言辞的运用,强调辩论和辩证的思考。

这些思想流派不仅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哲学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文学艺术先秦时期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

1. 文学作品•《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其简洁明快的叙事风格脍炙人口。

•《国语》:记录了诸侯国的历史和各国之间的关系,为后世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提供了宝贵资料。

•《楚辞》:汇集了楚国文人的诗歌创作,表现了楚国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囊括了各个时期的民间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先秦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主要以琴、瑟、筝等乐器演奏。

•绘画:先秦时期的绘画以壁画和丝织品上的绘画为主,主题多样,包括人物、山水、动物等。

•雕塑:先秦时期的雕塑多以石雕为主,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宗教信仰。

四、对后世的影响先秦文化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其二,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后世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三,先秦文学和艺术作品在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正是先秦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才使得中国文化得以繁荣和传承,并为后世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素材。

先秦文学总结

先秦文学总结

先秦文学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

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不仅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先秦文学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经典著作先秦时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诗经》是先秦五种文学体裁之一,收录了大量的民歌、宴饮歌谣和宗庙祭祀歌辞,表达了人民的真挚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体现了儒家的思想理念。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哲学思考。

二、哲学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兴起的时期,诸子百家齐发。

其中,儒家的孔子、孟子等代表人物提出了仁爱之道,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道家的老子、庄子等提倡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墨家的墨子提出了爱人平等的思想,反对战争;法家的韩非、商鞅等主张法治和严厉的法律。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在当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三、诗歌创作先秦时期的诗歌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部分。

《诗经》中的民歌歌谣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和灵感,也成为后来文人雅士的借鉴对象。

《楚辞》则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另一种诗歌形式,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而闻名。

屈原的《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抒情长篇诗歌,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散文创作在先秦时期,散文开始独立于诗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孟子》、《荀子》、《韩非子》等著作中的散文,以及司马迁的《史记》等史书,都是先秦散文创作的代表作。

这些作品深入探讨了政治、伦理、历史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展示了先秦时期文学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

五、文化积淀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石,儒家经典成为后来士人的读书典籍。

古代文学名家的文学思想及影响力

古代文学名家的文学思想及影响力

古代文学名家的文学思想及影响力一、古代文学名家的文学思想1.先秦文学思想•儒家:孔子提倡“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孟子主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文学的艺术感染力。

•道家: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文学的自然主义倾向;庄子提倡“逍遥游”,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2.汉代文学思想•司马迁: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和社会责任。

•扬雄:提出“言必信,行必果”,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道德性。

3.唐代文学思想•杜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

•白居易:提倡“诗言志”,强调文学的抒情功能。

4.宋代文学思想•欧阳修: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和社会责任。

•苏轼:提倡“诗言志”,强调文学的抒情功能和艺术性。

5.元明清文学思想•关汉卿:主张“戏子无义”,强调文学的批判精神和现实主义倾向。

•曹雪芹:提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强调文学的人生哲理和艺术性。

二、古代文学名家的影响力1.先秦时期•孔子:对后世文学教化功能的探讨和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文学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得到极大的发展。

2.汉代时期•司马迁:史传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力,如《史记》、《汉书》等。

•扬雄:对后世文学的真实性和道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3.唐代时期•杜甫: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力,如《春望》、《三吏》等。

•白居易:诗歌的抒情功能和艺术性得到极大的发展。

4.宋代时期•欧阳修:文言文的改革和影响,如《醉翁亭记》等。

•苏轼:诗歌的抒情功能和艺术性得到极大的发展。

5.元明清时期•关汉卿:戏剧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力,如《窦娥冤》等。

•曹雪芹:小说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力,如《红楼梦》等。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名家的文学思想及影响力涵盖了先秦、汉代、唐代、宋代、元明清等不同时期,涉及儒家、道家、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文学流派,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

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第一节先秦文化思想综述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原创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最为重要而最为特殊的时期。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摇篮。

先秦的历史特征是:氏族公社的基本结构解体,代之的是诸侯纷争的激烈动荡,而正是这种巨大的动荡不安孕育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可能性,开启的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曙光。

正是那种动荡才有秦的大统,更重要的是正是那种动荡,孕育了百家蜂起,诸子争鸣的灿烂文化思想,我们将它称为先秦理性精神(春秋精神)。

在那种最为活跃、最为开拓的历史条件下,终于形成了以儒、道、墨为典型代表的诸子百家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儒道两家对立而又互补,相克而又相生,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线索。

所谓先秦理性精神,即是人文精神的理性自觉,追问的基本问题是: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世界是怎样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对此作了既对立而又有同一的理性思考,从而从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而又有相同的性质上确立了中国文化思想的基本体系,概而言之,儒家的走向是:自然的人化,即人的生命自然的人性化,它最终把人的生命价值落实为集群性价值,即在人际关系中实现人的价值,人的生命本性也提升为道德境界。

道家的走向是:人的自然化,即人的生命的自然化,它最终把人的生命价值落实到与万物为一的自然性中,即消除一切人为痕迹,自然率性,人的生命本性,也就是与自然万物本性一样,自然而然的自然境界。

尽管价值旨归不一样,但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解决人自身的安身立命问题,都是人的生命修养问题,且都是把生命自由作为最高境界。

尽管儒道两家的价值旨归,自古每每成为炎黄子孙永远的乡愁,但它们的理性思考的深刻性,对生命本身、对世界的体验和感悟的卓绝智慧,于其时是独领人类风骚的;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作为东方古代智者的沉郁深刻、博大精深的理性精神气质,卓然耸立于人类古代文明背景上。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至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和政治制度,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文学体裁1. 诗歌-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和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战国时期楚地特有的文学形式。

2. 散文- 史传:如《左传》、《国语》等,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法家的《韩非子》等,反映了各家各派的思想。

3. 戏剧- 先秦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戏剧形式,但有一些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表演艺术。

三、重要文学理念1. 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文学应当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 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承载和传播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2. 道家文学观- 倡导自然无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不受外界约束。

- 主张文学应表达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

3. 法家文学观- 认为文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调实用主义。

四、代表性文学作品及作者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3.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5.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儒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 1、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兴于诗,立 于礼,成于乐
• 言有物—内容 • 言有序—形式
• 2、楚辞
首先,楚辞注重自我主观世界的构想。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其次,屈原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歌创作理念。
•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兮,指苍天以为正。
所非忠而言之
• 再次,屈原之于诗歌的功能,提出了“愉乐”、 “自救”的主张。
•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 • 道思作诵,聊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 2、观诗知政
• 《周南》、《召南》: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 然勤而不怨矣。
• 《郑》: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 乎?
•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小雅·节南山》) 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大雅·崧高》)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四月》)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大雅·民劳》)
• 第一,诗可以抒写忧怨、表达哀思; • 第二,诗可以讽刺丑恶,劝谏不良; • 第三,诗可以颂美扬善,有助风教。
美刺、言志
返回
三、《左传》中 “赋诗言志”与“观诗知政”
• 2、观诗知政
• 《周南》、《召南》: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 然勤而不怨矣。
• 《郑》: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 乎?
• 《小雅》: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 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返回
四、《易经》、《楚辞》等
• 1、易经
• 《象辞》:“君子以言有物。” • 《艮》卦爻辞《六五》:“言有序”。
•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 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 为乐正。故君子曰:‘虁有一足。’非一 足也。”——《韩非子》
•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 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 雷,其名为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 第一节 文学作品和史书中萌芽状态的文 学观念
• 第二节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 第三节 庄子和道家的文学观
第一节 文学作品和史书中萌芽状态的 文学观念
• 一、“诗言志”:文学批评开山之祖 • 二、《诗经》中的美刺与言志 • 三、《左传》中 “赋诗言志”与“观诗知
返回
第二节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 一、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及其 对《诗经》的批评
• 二、孟子的文学批评方法
• 三、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孔子(公元前551—479),名 丘,字仲尼,鲁国人。
• 《论语·阳货》:“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 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 ‘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 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 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以威天下。”
• 诗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言志”。
闻一多在《歌与诗》:“志有三个意义:一, 记忆;二是记录;三怀抱”。
《说文》:“志者,心之所之也。”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 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政” • 四、《易经》、《楚辞》等
一、“诗言志”:文学批评开山之祖
• 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 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 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 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 百兽率舞。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阳律 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六阴律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 小,孰能为之大?”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赵文子对叔向说:“诗 以言志。”
• 《庄子·天下篇》:“诗以道志” • 《荀子·儒效》篇云:“诗是其志也。”
• “诗言志”的“志”实际上是与政治、教化分不开的,它 所抒发的怀抱是与政教意识相关的怀抱
• 诗、乐、舞三位一体
返回
二、《诗经》中的美刺与言志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魏风·葛屦》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魏风·园有桃》 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断章取义
• 1、赋诗言志”
• 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 子大叔、二子石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 子展赋《草虫》,赵孟曰:“善哉,民之主也! 抑武也,不足以当之。”……子大叔赋《野有蔓 草》,赵孟曰:“吾子之惠也。”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