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明细胞癌少见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合集下载

TTK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TTK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TTK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 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刘晓东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222006通信作者:姚东伟,E m ail:yaodongwei0916@ 163. com【摘要】目的探讨TTK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ccRCC患者 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并研究TTK在aR C C进展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对112例 ccRCC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测定,根据TTK表达水平将患者分 为TTK高表达组和TTK低表达组t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分期等临床特征与TTK表达水平的 相关性。

分别通过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TK对ccR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TTK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1结果ccRCC患者标本中TTK表达水平 明显升高。

TTK表达水平与患者T分期(P=0.008)和淋巴结转移(P= 0.023)明显相关。

TTK 敲除能够抑制《_RCC细胞株HTB47和CKL-I932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还有助于小鼠体内ccRCC 的生长和转移。

结论TTK能够影响《_!^(:的进展,并可能成为ccRCC治疗的新耙点3【关键词】肾肿瘤;腺癌,透明细胞;TTK;细胞增殖D0I: 10. 3760/cma.j. cn431460-20190905-00027TTK contributes to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by inducing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Liu XiaodongDe/xirtmeril of I\ephrolo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Uannmgang City, Lianyungang 22200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ao Dongwei, Email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TK in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 ccRCC) tissues and its possible link with the clinical pal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this disease,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potential role of TI K in the progression of ccRCC.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IHC)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 els of TTK in 112 samples of ccRCC tissues and corresponding non-tumor tissu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IHC assay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TK high expression and low expression group. Clinical analysis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features( age,gender,T stage) ,and the potential link between TTK ex­pression levels and clinical features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TYK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ccRCC cells were detected with colony formation assay and transwell assays, respective­ly.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TTK on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were measured in mice. Results We found a high expression level of TFK in human ccRCC tissues from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We also found its expression level was obviously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 stage( P =0. 008)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P =0.023). We further confirmed that knockdown of ITK suppress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in 2 types of ccRCC cells,HTB^7 and CRL-1932 cells. Conclusions TFK can affect the progression of ccRCC and we can further mechanically confirm that it can be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ccRCC.Key words Kidney Neoplasms ; Adenocarcinoma, Clear Cell ;TTK ; Cell Proliferation DOI : 10. 3760/cma. j. cn431460-20190905-00027肾细胞癌(R 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

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征

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征

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杨笑一,柴家荣,张代辉,郭宇,李星亮,杨志宏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CT核磁科河北邢台054000$摘要】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18个)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MRI信号改变及增强方式。

结果1)MRI信号:T l WITS多为稍低信号(10个),TWITS多呈稍高信号(10个),反相位图像病灶可见局部信号下降(9个),DWI多为稍高信号(11个);2)增强方式:肿瘤多为富血供(12个),12个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及延迟期逐渐减退。

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有一定的MRI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反相位图像病灶局部信号减低及增强扫描肿瘤为富血供,类似于肾透明细胞癌。

$关键词】胰腺转移瘤;肾透明细胞癌;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7.11&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T011(2020)11T055T5MRI imaging charactei's of pancreatic metastasis from reeal clear cell carcinomaYANGXiaoyi,CHAIJiarong,ZHANGDaihui,GUOYu,LIXingliang,YANGZhihongDepartment g CT/MRI,The Third Hospital og Xingtai,Xingtai054000,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RI imaging features of pancreatic metastasis which came from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Methods Changes of MRI signals and enhancement modes in18tumors,which were testified pathologically dter operation to be pancreatic metastasis from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in our hospital,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1)Most of tumors showed slightly low signal in Tl WITS,slightly high signal in T2 WI-FS and slightly high signal in DWI.Half of tumors showed local signal reduction in out of phase;2)Most of tumors were hypemascular and showed obvious enhancement a-the arte­rial phase,gradual reduction during the substance p hase and the delay phase in the dynamic enhancement.Conclusion Pancre-af e metastasis from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has some specific imaging features,which are similar to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especially,half of tumors show local signal reduction in out of phase and most of tumors are hypervascular.,Key worls]Pancreatic metastasis;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及诊断技术的提高,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在临床中似有增多的趋势。

肾癌临床分类、外形表现与影像学超声征象

肾癌临床分类、外形表现与影像学超声征象

肾癌临床分类、外形表现与影像学超声征象肾癌病理学称为肾细胞癌,占肾恶性肿瘤85%左右,好发于50-60岁男性,两侧肾脏发病率明显差异。

肾癌以透明细胞癌最为多见,包括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

肾癌临床表现为血尿、腹部肿块、腰腹部疼痛,二维超声诊断肾病变回声强度比较是以肾皮质回声为参考。

大多数外形边界清晰实性肿瘤,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少数肿瘤可呈不规则形,多数肿瘤向被膜外突出,有时周围伴晕环。

图1 肿瘤突出于右肾被膜,呈圆形较小肿瘤多呈高回声,较大肿瘤多呈低回声,肿瘤内部回声均匀,也可不均匀或出现多个等回声结节。

肾肿瘤向周围生长会直接侵犯肾盂、肾盏、肾周筋膜及肾外脏器。

肿瘤增大肾集合系统受压变形造成肾盂积水,可并发出血、坏死及囊性变等症状,导致内部回声不均匀,多见于5cm以上肾癌。

肿瘤侵犯肾脏周围结构可表现为肾包膜连续性中断,肾活动度受限;肿瘤血行转移时,右肾发生肾细胞癌,在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容易形成瘤栓(图2、3),彩色血流图可见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或中断等异常表现。

肾门或腹主动脉旁出现低回声肿块可能为肾癌淋巴结转移。

图2 下腔静脉纵切面声像图肾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表现多样,肿瘤内部彩色血流信号可丰富,可以稀少甚至没有,肿瘤表现为周边血流信号丰富的环球形彩色血流信号(图4)。

图4 彩色多普勒探及由肿瘤边缘向内部的环状血流信号超声扫查。

向肾外突出肿瘤容易漏诊,检查时需纵断面扫查,还需横断面扫查至患肾上下或内外两个极限为止,避免向肾脏内侧突出肿瘤漏诊。

案例超声显示超声检查显示左肾皮质内探及低回声包块,大小约33x29m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根部及内部均探及丰富血流信号,结合症状和体征考虑为肾细胞癌。

根据CT结果与病理穿刺确诊为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

肾透明细胞癌CT征象与Fuhrman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肾透明细胞癌CT征象与Fuhrman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肾透明细胞癌CT征象与Fuhrman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裴子璐;李小虎;蔡莉;杜俊华;林慧慧;余长亮;刘斌;钱银锋;余永强【摘要】目的探究肾透明细胞癌的CT征象预测其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7年6月共70例临床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依据手术Fuhrman病理结果,将肿瘤分为Ⅰ、Ⅱ、Ⅲ、Ⅳ级.Ⅰ级与Ⅱ级合并为低级别组,共39例,Ⅲ级与Ⅳ级合并为高级别组,共31例.观察肿瘤的CT征象,包括直径、形态、平扫密度、是否存在完整假包膜以及增强扫描动脉期绝对强化值、排泄期强化衰减值等特点,与Fuhrman病理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征象对预测其病理分级的价值.结果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肿瘤的平均直径分别为(5.03±1.27)cm、(6.92±1.56)cm,平扫密度不均匀肿瘤分别有29例、31例,有完整包膜肿瘤分别有34例、13例,增强扫描绝对强化值分别为(74.73±23.14)HU、(35.19±8.65)HU,强化衰减值分别为(56.89±16.84)HU、(20.69±15.95)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分别有11例、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直径、平扫密度的均匀性、有无完整包膜、增强扫描绝对强化程度及强化衰减程度等CT征象,有助于术前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的Fuhrman病理分级.【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8(031)010【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肾脏;透明细胞癌;CT征象;核分级【作者】裴子璐;李小虎;蔡莉;杜俊华;林慧慧;余长亮;刘斌;钱银锋;余永强【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 23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 23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安徽合肥 23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 23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 23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 23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 23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 2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肾脏肿瘤的90%,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约占所有肾细胞癌的70%[1]。

肾透明细胞癌的 CT 表现

肾透明细胞癌的 CT 表现

肾透明细胞癌的 CT 表现刘宏云;王锡明;于鸿强;吴建华;张静;田世磊;高浩;刘永顺【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7【摘要】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 CT 影像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16例,从病灶数目、大小、形态、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关系等方面总结其 CT 影像特点。

结果本组16例均为单发病灶,多位于肾皮质,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凸出肾轮廓之外,平均4.7cm(2.2~10cm 不等),伴或不伴邻近结构受累;增强扫描大多数(12例)动脉期明显不均质强化,静脉期及分泌期强化程度降低,低于周围肾实质,即典型的“快进快出”式强化,1例动脉期中等度强化,2例仅轻度强化,1例肿瘤内形成动静脉瘘。

本组病例其中 1例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内可见多发点状及条状钙化,增强后呈中等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

结论 CT 扫描是肾透明细胞癌的重要检查手段,其较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方式是与其它类型肾癌相鉴别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1249-1251)【作者】刘宏云;王锡明;于鸿强;吴建华;张静;田世磊;高浩;刘永顺【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影像科山东威海 264200;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21;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影像科山东威海264200;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影像科山东威海 264200;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影像科山东威海 264200;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影像科山东威海264200;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影像科山东威海 264200;山东省烟台市牟区整骨医院山东烟台 2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737.1【相关文献】1.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 [J], 司安创; 陈传新2.肾透明细胞癌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与Fuhrman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J], 张涛; 汪建文; 陈立芳3.肾透明细胞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超声表现与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J], 陈秋萍4.肾透明细胞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超声表现与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J], 陈秋萍5.肾透明细胞癌MS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J], 杨建萍;相华;荣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透明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瘤CT 表现

肾透明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瘤CT 表现

肾透明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瘤CT 表现陈文新;朱庆强;孙骏;李洁;吴晶涛【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11【摘要】目的:探讨C T扫描对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14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8例,嗜酸细胞腺瘤(OA )7例,对比分析各亚型肿瘤患者CT 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结果 CCRCC和OA多数密度不均(分别为12/14和5/7)、常见坏死(11/14和5/7);CRCC密度多均匀(6/8)。

CCRCC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最常见(11/14),CRCC节段增强反转最常见(5/8)。

CT 平扫期,CCRCC密度稍高于CRCC、OA及正常肾皮质(45.8±3.6与41.4±2.4与43.7±3.3与41.5±5.1,F值=2.458,P >0.05)。

增强CT三期扫描CCRCC强化程度最高,强化模式呈“快进快退”,OA呈中度‐明显强化,CRCC强化程度最轻,两者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CCRCC强化程度接近于各期肾皮质强化,OA强化稍低于各期肾皮质强化,CRCC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皮质强化( P <0.01)。

OA强化程度高于CRCC ( P <0.01)。

皮质期及皮髓质期,OA强化高于肾髓质( P <0.01),但肾盂期低于肾髓质( P <0.01)。

皮质期,CRCC强化值高于肾髓质,但皮髓质期及肾盂期低于肾髓质强化。

结论 CCRCC、CRCC和OA的CT扫描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与其病理特点密切相关,在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5页(P2037-2040,2041)【作者】陈文新;朱庆强;孙骏;李洁;吴晶涛【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扬州22500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扬州 22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R814.42【相关文献】1.肾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及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鉴别诊断 [J], 吴娟;顾红梅;王欣全;李敏达;沈海霞;葛敏2.小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增强表现及与小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 [J], 马丽娅;胡道予;李佳丽;沈亚琪;李震;罗彦3.对比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 [J], 熊文娟;谭永明;龚洪翰;李志;章晨蕾;钟军;何来昌4.增强CT在肾嫌色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J], 黎亚娟; 黄夏玲; 龙莉玲5.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应用价值 [J], 鲍远照;葛亚琼;程琦;刘欣;严立;韦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 CT 检查的肾细胞癌 43 例, 其中男 28 例, 女15 例, 年龄最小 21 岁, 最大 80 岁, 平均年龄 55.8 岁。经过手术、病理 证实 32 例, 血管造影、随访证实 11 例。 扫描方法: 1992 年 10 月 - 2002 年 5 月, 采用以 色列 EXEL2000 Sprint 全身 CT 扫 描机, 层厚 5 mm, 层距 5 mm, 扫描时 间 2.1 s, 315 mAs, 130 kV。全部病例平扫后, 用 12# 针头从肘静 脉团注造影剂优维显或泛影葡胺注射液 50 ml 增强扫描。 2002 年 8 月 - 2005 年 12 月 采 用 德 国 西 门 子 公 司 SOMATOM Balance 螺旋 CT 机。常规平扫后进行肾脏皮质期、实质 期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注射欧乃派克注射液或泛影 葡胺注射液 80~100 ml( 1.5 ml/kg) , 注射速率 3 ml/s。所有患者 术前均常规摄胸部 X 线片, 做肝脏 B 超, 然后按照 Robson 分期 标 准 进 行 评价 。 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由 2 名高级职称 CT 诊断医师 进行回顾性阅 片, 详细 记录肿瘤的部位 、大小 、密 度, 观察肾上 腺、肾周脂肪、肾静脉、下腔静脉是否受侵, 是否有淋巴结肿大。 影 像 学 检查 结 果 与 手 术 病 理 进 行 对 照 。 2 结果 43 例患者共检出肿瘤 43 个, 直径最小 1.5 cm, 最大 10.8 cm, 平均 4.3 cm。CT 表 现: 肿 瘤假 包膜 3 例 , 肾周 间隙 条带 状影 11 例, 结节影 9 例, 肾静脉瘤 栓 3 例, 下腔静脉瘤栓 2 例 , 肾上 腺转移 2 例, 肝脏、肺转移 4 例。术前 CT 诊断及分期与手术、病 理结果对照见表 1。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主要采用Fuhrman分级系统,该系统将肾透明细胞癌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如下:
1. Fuhrman分级I级:肿瘤细胞的形态正常,细胞核小而形态规整,核分裂少,细胞排列有序。

2. Fuhrman分级II级:肿瘤细胞的形态较正常细胞略有不规则,细胞核大于正常细胞,核分裂活跃度增加。

3. Fuhrman分级III级:肿瘤细胞的形态进一步变异,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分裂更加明显,细胞排列紊乱。

4. Fuhrman分级IV级:肿瘤细胞的形态高度异型性,细胞核巨大,核分裂活跃,细胞排列混乱。

除了Fuhrman分级系统外,肾透明细胞癌的分级还可以根据肿瘤大小、核/浆比例、有丝分裂指数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等因素进行评估。

这些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有肾透明细胞癌方面的疑问,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咨询和诊断。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透明细胞癌少见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摘要]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 rccc)的少见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与病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rccc38例患者资料。

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皮髓交界和实质期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复习影像及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结果: 38例rccc共40个肾脏病灶。

38例表现为少血供14例;囊性10例;多发性eccc2例,其中2例合并动静脉瘘。

结论: rccc少见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为少血供,囊性,多发病灶,合并肾外肿瘤,肿瘤致侧支循环及动静脉瘘等。

认识这些少见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rccc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05-04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组织亚型,倍增时间明显快于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5年生存率也明显低于后者。

有关rccc的报道多为典型、常见表现,血液动力学及其病理基础研究少见。

笔者搜集我院近5年间38例不典型rccc病例资料,结合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不典型rc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本组3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31~72岁,平均56..8岁。

18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12例腰痛,6例血尿,2例因外伤就诊。

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扫描。

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层厚5~10mm,分别行平扫、皮髓交界期(对比剂注射后19~20s)和实质期(注射后80s)扫描,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与肘前静脉注射,剂量1.5~2.0ml/kg体重,注射流率3~4ml/s。

3例行mri,采用ge1.0 t signa mr扫描仪,对比剂为gd-dtpa,剂量12~20ml或0.15~0.20mmol/kg体重,注射流率1.5~2.0ml/s。

由两名年资医师仔细复习影像学资料,确定病变大小、浸润范围、强化程度和信号特征,并与临床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

2 结果影像诊断及手术病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rccc共39个病灶,其中右肾20例(21个病灶),左肾18例。

8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转移。

10例累及肾筋膜。

肿瘤最大直径2.5-7.3cm,平均4.6cm。

38例中表现为少血供14例;囊性10例;多发病灶(2例为右肾2个病灶);外伤并肾包膜下血肿2例;4例同时合并肾外病灶,其中2例并腹腔畸胎瘤,2例合并左肺癌;6例并发显著侧支循环,其中2例并动静脉瘘。

38例中确诊rccc8例,诊断肾癌6例,肿瘤性病变8例;误诊为肉瘤2例,高密度囊肿6例,转移性肿瘤、血管源性肿瘤、畸胎瘤各2例;2例外伤后合并肾周血肿ct平扫漏诊,与外伤多天后行ct增强扫描诊断为肾癌并肾周血肿。

影像学表现少血供rccc(14例),ct平扫8例呈稍低密度,4例呈稍高密度,2例为等密度;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10例,14例中8例见散在点状钙化,境界清楚8例,6例境界不清。

ct增强扫描均表现为皮髓质期轻度强化,实质期轻度持续强化;2例强化均匀,不均匀强化12例,实质期更有利于显示病灶的境界。

2例mri平扫t1wi上病灶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夹杂小点状更高信号及低信号。

增强扫描皮髓质期轻度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呈轻度持续强化。

囊性rccc(10例),6例为多房囊性rccc,ct平扫4例为不均匀稍低密度,2例为均匀稍高密度。

增强扫描均表现为皮髓质期及实质期不规则分隔强化;2例mr 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内见较厚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分隔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明显消退。

4例为rccc明显囊变,ct平扫均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均表现为皮髓质期病灶边缘显著结节样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囊壁不规则较厚,实质期强化明显消退。

2例右肾中、下极4个病灶,ct平扫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皮髓质期明显不均匀结节样强化,实质期强化消退。

2例右侧rccc外伤后肾周血肿患者因外伤后行ct平扫,表现为肾脏外形明显增大,肾包膜下高密度血肿及肾周积液,肿瘤病灶与肾实质呈等密度导致漏诊,患者于外伤后多天后再行ct增强扫描,显示皮髓质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消退,而诊断肾肿瘤。

4例合并肾外病灶者中,手术及病例示2例为合并腹腔囊实性畸胎瘤,2例合并左肺舌叶腺癌。

肾脏病灶ct示4例均呈稍低密度,其中2例见斑点状钙化。

ct增强皮髓质期及实质期均表现为“快进快出”的不均匀强化。

6例rccc并显著侧支循环,其中2例合并动静脉瘘。

ct平扫2例表现为不均匀稍低密度并点状钙化,4例等密度,其中2例表现为并小片状高密度出血灶;ct增强扫描皮髓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点状及迂曲的血管强化影,2例因动静脉瘘形成导致左肾静脉明显增粗强化;实质期强化病灶均明显消退,肾周均可见迂曲走行的血管影。

2例mei平扫t1wi示病灶一等信号为主伴点状高信号和低信号,t2wi呈斑片状高信号伴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皮髓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并见明显强化的迂曲血管;实质期呈持续强化,肾周见迂曲走行的血管影。

2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见左侧输尿管上端受压迂曲。

3 讨论3.1 少血供rccc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rccc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组织亚型,占肾细胞癌的65%-80%。

典型的rccc病灶一般位于肾皮质,癌巢之间存在丰富的窦状血管,动态增强强化显著而迅速。

本组14例少血供rccc,占我院近5年rccc患者的5.2%。

与多数典型rccc的显著强化、”快进快出”不同,肿瘤动态增强各期强化程度均不明显。

动态增强呈进行性延迟强化,皮髓质期呈轻度或中度强化,实质期呈持续强化。

少供血rccc强化不明显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病理分型标准的掌握:乳头状肾癌为典型的少血供肿瘤,在所有肾癌中强化最不明显。

其病理诊断需乳头结构>50%-75%,目前多倾向于.>75%,乳头结构<75%者,多被诊断为rccc,因此,部分rccc影像学表现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仿,为少血供肿瘤:(2)rccc细胞分化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相关。

肿瘤细胞分化不同,微血管密度存在差异;(3)检查技术的影响:三期扫描错过了峰值期,少血供rccc,易误诊为其他组织类型的肿瘤。

有学者通过研究双皮质期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影响认为,传统皮髓质期只能显示部分rccc强化峰值,而有少部分rccc 强化的峰值在皮质早期,到皮髓质期强化即开始消退,因而双皮质期扫描可减少部分少血供rccc的误诊。

、3.2 囊样rccc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囊样rccc包含rccc并明显囊变和多房性囊性rccc。

rccc尤其是病灶较大的rccc易发生坏死、囊变、出血和钙化,然而,部分肿瘤囊变十分显著,实质成分比例很小,形成囊肿样改变,一般囊壁很厚,不甚规则,内壁毛糙,可见腹壁结节;囊内出血与壁的钙化可同时存在,或囊壁外有软组织成分。

动态增强扫描rccc囊变的部分不强化,周边实行部分及壁结节呈“快进快出”显著强化。

本组4例rccc伴明显囊变,均为此种强化方式。

需与之鉴别的主要为慢性肾囊肿或慢性血肿。

少数肿瘤壁薄且内壁光整,易与良性囊性病变混淆。

多房囊性肾癌多为rccc,较少见。

大体标本为界限清除的多房性囊性包块,囊内充满清亮、血性或胶状液体。

组织学上特征性改变为囊壁可见黄色实性区域,为透明细胞区,该区域通常不超过整个病变的10%,容易被忽略。

ct平扫病灶为低密度,边缘光滑。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多房状,其特征改变为分隔厚薄不均或不规则,强化明显,外缘及腔内无强化。

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多房状结构清楚,间隔为低信号,增强扫描间隔强化明显。

本组6例多房囊性rccc,6例ct检查及2例mri表现均较为典型,但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故未能准确诊断。

多房囊性rccc易误诊为多房囊性肾瘤应加以鉴别,后者分隔很薄、光滑,不含结节成分。

但也有少数多房囊性rccc壁结节很小,分隔很均匀,影像学不易显示,极易误诊。

3.3 关于rccc导致较大的动静脉瘘及侧支循环形成少数rccc可形成动静脉瘘,增强扫描时这些短路可使得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在动脉期提前强化。

因此肾癌患者伴较大动静脉瘘可在ct和mri上显示。

本组2例rccc并动静脉瘘形成,ct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左肾静脉明显强化增粗。

一些小的动静脉瘘需行dsa明确诊断。

当动静脉瘘足够大时可引起心功能衰竭、腹部杂音或肾性高血压。

另外瘘使得大量血流进入左肾静脉和肾、输尿管周围静脉,使得静脉扩张、迂曲,导致输尿管受压。

rccc有侵袭性生长的特征。

表浅的癌肿可突破肾包膜而侵犯肾筋膜,较深部位的肿瘤通常侵犯肾窦和集合系统或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当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受侵犯或有癌栓时,肾周侧支循环较显著,且可压破输尿管。

3.4 关于多发性肾癌肾癌多发病灶实质同侧或对侧超过一个病灶的同种亚型肿瘤,以乳头状肾细胞癌较多。

1%~2%rccc为多发,绝大多数为2个病灶,少数超过2个。

双侧同一亚型的肾癌可以遗传的形式存在,如von hippel-lindau综合症。

同一患者多发肾细胞癌之间,影像学表现和强化方式可以一致或差异很大,与肿瘤细胞分化和肿瘤大小有密切关系。

本组2例右肾4个病灶ct表现均为典型rccc强化方式。

呈“快进快出”显著强化。

3.5其它文献报道少数rccc含有脂肪,可能是由于肿瘤液化死区出现胆固醇和脂质空泡以及较大的外生性肿瘤吞噬和浸润肾周和肾窦脂肪组织。

除有明显的影像学表现或临床指标否认,否则一般肾脏病灶内出现脂肪成分均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且不需随访和手术。

笔者人为,临床诊断aml时不应仅凭含脂肪,还需结合其它特点。

此外。

只含微量脂肪的不典型aml,其影像表现类似肾细胞癌,对此,三期扫描瘤灶呈均已强化和延迟强化者,应强烈提示不典型aml(含微量脂肪)的诊断,肿瘤钙化则通常仅见于肾细胞癌,有助于排除不典型aml。

本组2例rccc外伤后行ct平扫,因出现肾周血肿,且病灶与肾实质呈等密度,以致漏诊,后于外伤多天后行ct增强扫描,皮髓质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明显消退,明确肿瘤病变的存在。

有报道rccc一起自发性肾周血肿的临床表现为突然腹痛,往往由于血肿较大,而肿瘤本身较小,且患者均为急诊仅行ct平扫,极易漏诊。

笔者认为,无论是外伤性还是自发性肾周血肿,当ct平扫不能显示肾出血的原因时,ct 增强扫描审视mri检查非常必要,有些还必须在血肿清除后再重复影像学检查,以防小病灶漏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