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现代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现代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现代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 文章介绍了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和分类,比较了两种调速系统的优缺点,并对新的调速方式进行畅想。

[关键词]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发展趋势 v-m系统 pwm 变频调速

电气传动系统在工业领域中是基本的动力系统,应用十分的广泛。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行业对电气传动技术的需求也是有增无减。19世纪先后,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相继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直流传动具有优越性的可控性能,高性能的可调速系统一般都采用直流电动机,因此广泛采用直流电动机作为电机的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调速具有调速平滑,方便,易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过载能力大,

能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无级快速起制动和反转。能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中各种不同的特殊运行要求。所以,直流调速系统至今仍被广泛用于自动控制要求较高的各种生产部门,是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20世纪70年代,由于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高效交流变频调速开发成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可靠、维护方便、效率高的交流笼型电机进入了可调速领域,从而直流调速被交流调速所代替。此后,交流调速系统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发展和应用:(1)一般性能的节能调速和工艺调速;(2)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3)特

大容量、极高转速的交流变频调速。

一、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

交直流调速系统大作业部分习题答案提纲

1、写出直流电动机的转速表达式,说明它有哪3种调速方式?每种调速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转速表达式ΦK R I U ΦK E n e d d e -== ; 有三种调速的方法,即调节电枢电压0d U ;减弱励磁磁通Φ;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 。 (1)调0d U 可平滑地调节转速n ,机械特性将上下平移。但电压只能向小于额定电压的方向变化。 (2)弱磁调速是在额定转速以上调速,其调速范围不可能太大。但所需功率小。 (3)改变电枢电阻调速简单,但是损耗较大,只能进行有级调速。 2、画出直流电动机理想启动时的转速、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曲线。采用理想启动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 , (∞) (a) (b) i n I 图1-30 调速系统启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 理想启动是使启动电流一直保持最大允许值,此时电动机以最大转矩启动,转速迅速以 直线规律上升,以缩短启动时间。 工程上常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负反馈调速系统。启动时,让转速外环饱和不起作用,电流内环起主要作用,调节启动电流保持最大值,使转速线性变化,迅速达到给定值;稳态运行时,转速负反馈外环起主要作用。 3、分别画出单闭环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和单闭环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的静态结构图;标出静态结构图中各个环节的信号;再分别说明两种系统在电网电压降低后如何进行恒压调节?从而说明哪种系统对电网电压的扰动具有更强的抗扰能力? 答:(1)单闭环转速负反馈调速 静态结构图和信号标注 图1-11 转速负反馈单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 恒压调节过程: ↑↑→↑→-=?↓→↓→↓→↓→↓→0* 0)(d ct n n n n d d U U U U U U n I U 电网电压(2)单

伺服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伺服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伺服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包括步进电动机开环伺服系统阶段、直流伺服电动机闭环伺服系统阶段、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伺服系统阶段,并分析了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交流化、智能化、网络化、小型化。 关键词:伺服;智能化;小型化 伺服系统也叫位置随动系统,它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执行机械对位置指令(给定量)的准确跟踪,当给定量随机变化时,系统能使被控制量准确无误地跟随并复现给定量,是一个位置反馈控制系统[1],主要包括电机和驱动器两部分,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及工业自动化等自动控制领域。随着电力电子、控制理论、计算机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机制造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伺服系统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 1伺服系统的发展阶段 伺服系统的发展与伺服电动机的不同发展阶段相联系,

由直流电机构成的伺服系统是直流伺服系统,由交流电机构成伺服系统是交流伺服系统。伺服电动机至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1 第一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步进电动机开环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的驱动电机为步进电动机或功率步进电动机,位置控制为开环系统。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3.6°、1.8°,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0.72°、0.36°。 步进电机存在一些缺点: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步进电机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启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大易出现丢步或堵转现象,停止时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现象。 1.2 第二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直流伺服电动机闭环伺服系统 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很多高性能驱动装置采用了直流电动机,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也由开环系统发展成为闭环系统。在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永磁式直流电动机占统治地位,其控制电路简单,无励磁损耗,低速性能好。 1.3 第三个发展阶段(80年代至今):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伺服系统

电机调速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及对比分析

电机调速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及对比分析

目录 1不同电动机调速系统发展及对比 (2) 1.1 异步电机驱动系统 (2) 1.2无刷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3) 1.3 新一代电机驱动系统 (4) 1.4 不同电机调速系统性能对比 (6) 2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的发展现状 (7) 2.1 交流电机调速原理 (7) 2.2 电机调速方式 (8) 3 DTC技术的发展现状 (20)

电机调速控制是电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应用技术。这些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其构成结构如图1所示。近十年来,主要发展交流异步电机和无刷永磁电机系统。与原有的直流牵引电机系统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其突出优点是体积小,质量轻(其比质量为 0.5-1.0kg/Kw)、效率高、基本免维护、调速范围广。其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下。 图1.电机运动控制构成要素结构图 1不同电动机调速系统发展及对比 1.1 异步电机驱动系统 异步电机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成本低廉、运行可靠,低转矩脉动,低噪声,不需要位置传感器,转速极限高。异步电机矢

量控制调速技术比较成熟,使得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被较早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目前仍然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主流产品(尤其在美国),但已被其它新型无刷永磁牵引电机驱动系统逐步取代。 最大缺点是驱动电路复杂,成本高;相对永磁电机而言,异步电机效率和功率密度偏低。 1.2无刷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无刷永磁同步电机可采用圆柱形径向磁场结构或盘式轴向磁场 结构,由于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以及宽广的调速范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电动车辆牵引电机中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已在国内外多种电动车辆中获得应用。 1)、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也称为混合式永磁磁阻电机。该电机在永磁转矩的基础上迭加了磁阻转矩,磁阻转矩的存在有助于提高电机的过载能力和功率密度,而且易于弱磁调速,扩大恒功率范围运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理论正在不断完善和继续深入,该机结构灵活,设计自由度大,有望得到高性能,适合用作电动汽车高效、高密度、宽调速牵引驱动。这些引起了各大汽车公司同行们的关注,特别是获得了日本汽车公司同行的青睐。当前,美国汽车公司同行在新车型设计中主要采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交直流调速系统期末试卷A

A 1. V-M系统主电路的电机输入端电源是( C ) A.不可控的直流电源B.不可控的交流电源 C.可控的直流电源D.可控的交流电源 2. 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与转速开环的直流调速系统相比,当要求的静差率不变时,其 调速范围将( A) A.增大B.减小C.不变D.等于0 3.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保持电机以恒定的加速度起动的阶段是( B ) A.电流上升阶段B.恒流升速阶段C.转速调节阶段D.稳态阶段 4. 采用H型桥式斩波电路的PWM直流调速系统,当电机停止时,主开关元件导通的 占空比(B) A.大于0.5 B.等于0.5 C.小于0.5 D.等于1 5. 闭环调速系统能够减少稳态速降的实质在于它的自动调节作用,在于它能随着负载的 变化而相应地改变(D) A.电网电压B.电网电流 C.给定电压D.电枢电压 6.只适用于高速段的数字测速方法是(A ) A.M法B.T法 C. M法和T法D.M/T法 7.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B) A.线性系统B.多变量系统C.2阶系统D.单输入单输出系统8.异步电机变频调速,(B) A.任何情况下变频一定变压 B.在大于额定转速区域,变频不变压 C. 在大于额定转速区域,变频也要变压 D. 在小于额定转速区域,变频不变压 8. 自动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主要的调速方法是(B)

A.减弱励磁磁通 B.改变电枢电压 C.改变电枢电流 D.改变电枢回路电阻9.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能够抑制负载扰动的是(A ) A.转速环 B.电流环 C.电流环和转速环D.电压环 10.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B) A.线性系统B.多变量系统C.2阶系统D.单输入单输出系统1、画出V-M系统的主电路;画出V-M系统主电路的等效电路。 2、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实验中,电机的额定转速为1450转/分、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为50A。如何使电压反馈为负反馈且转速反馈系数为0.02。如何使系统工作时不过流。

电液伺服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电液伺服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电液伺服系统的特点 电液伺服系统有许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响应速度快、输出功率大、控制精确性高,因而在航空、航天、军事、冶金、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类使用水利机械及液压传动虽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液压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却还是近几十年的事,随着电液伺服阀的诞生,使液压伺服技术进入了电液伺服时代,其应用领域也得到广泛的扩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动态试验。而电液伺服技术是实现动态高周疲劳、程控疲劳和低周疲劳以及静态的恒变形速率、恒负荷速率和各种模拟仿真试验系统的最佳技术手段。 国内电液伺服试验机的起步 国外试验机同行在电液伺服技术的应用和研制起步较早,自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就先后生产了各种使用电液伺服系统的试验机,如美国MTS、英国Instron、瑞士Amsler(现在分为瑞士RUMUL和瑞士W+B试验机公司)、德国Sehench和日本岛津等公司都先后研制成功各种电液伺服试验机。当时我国在这个应用领域还是空白,使用的电液伺服试验机都是从这些国家进口的。 我国试验机厂家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研制电液伺服试验机,长春试验机研究所、长春试验机厂、红山试验机厂和济南试验机厂等开始进行研制。在国家财力的支持下,先后都成功地开发出电液伺服动静试验机,并开始在国内应用。正是通过当时这段时间的成功实践,培养锻炼出一批技术人员,创建了我国今后电液伺服技术发展的平台,奠定了国内在该技术领域的基础。 国内电液伺服试验机的发展阶段 国内电液伺服试验机的发展按照产品发展时期的特点大致划分成两个阶段:即自主发展阶段和与国外合作发展阶段。 自主发展阶段: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到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的电液伺服试验机都是以自主开发为主。主要是集中在国内几个有实力的试验机厂家,如长春试验机研究所、长春试验机厂、红山试验机厂和济南试验机厂等。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性的产品有:1983年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研制的2000kN电液伺服岩石压力试验机,该设备采用高压容器作为围压,模拟试样的真实受力情况。是三轴动静试验机的代表性产品,并首次把计算机引入电液伺服试验机的控制。1984年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研制的3000kN电液伺服双缸卧式拉力试验机。该项目中首次应用静压支撑技术,成功地在两个卧式伺服油缸上实现静压支撑。另外,还首次应用了伺服同步技术,实现双缸系统的同步跟踪和精确定位。双缸的同步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 状与发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摘要: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和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部件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随着操作系统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加。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件必须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需要,于是系统不断膨胀,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从开发工具到系统工具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个平台环境。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技术变革作出了分析,同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和分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预测。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Operating system (O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softwar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computer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ources and the entire computer workflow, coordination between system components, systems and users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u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as a standard suite of softwar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as many users as possible, so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and

2012春交直流调速系统复习练习题

复习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对于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使机械特性平行移动的调速方式是( ) A. 电枢回路串电阻 B. 变电枢电压 C. 弱磁 D. 变频 2.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与转速开环调速系统相比,在同一理想空载转 速的条件下,其静差率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SA 、ACR 均采用PI 调节器,在电动机 起动期间,保持恒定转距升速的阶段是( ) A. 电流上升阶段 B. 恒流升速阶段 C. 转速调节阶段 D. 不确定 4. 采用H 型桥式斩波电路的PWM 调速系统,当转速为0时,元件导通的占空比是( ) A. 5.0>ρ B. 5.0<ρ C. 10<<ρ D. 5.0=ρ 5. 产生SPWM 波形的方法中,计算量最小的方法是( ) A. 等面积法 B. 自然采样法 C. 规则采样法 D. 自然采样法和规则采样法 6. 只适用于高速段的数字测速方法是( ) A. M 法 B. M/T 法 C. T 法 D. T 法和M 法 7.异步电动机的三相定子电流,通过2/3C 的变换,得到的是( ) A. 静止坐标下的两相转子电流 B. 静止坐标下的两相定子电流 C. 旋转坐标下的两相转子电流 D. 旋转坐标下的两相定子电流 8.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人为机械特性为直线的条件是( )。 A .C U =11/ω B.C m =Φ C.C E =11/ω D.C E r =1/ω 9. 电机坐标变换所依据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 A .能量等效 B. 绕组等效 C. 磁动势等效 D. 转矩等效 10.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输出限幅值决定( )。

现代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现代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高原 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264005 摘要: 文章介绍了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和分类,比较了两种调速系统的优缺 点,并对新的调速方式进行畅想。 关键词: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发展趋势;v-H 系统;PwH 变频调速 The Modern Alternating And Direct Velocity Modul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Forecasts Gao yuan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264005 Abstract :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alternating and direct velocity modul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the classification, compared with two kind of velocity modulation system's good and bad points, and carried on to the new velocity modulation way give free reign to the imagination. Keywords : Direct-current velocity modulation system ; Exchange velocity modulation system ;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V - h system;frequency changer. 电气传动系统在工业领域中是基本的动力系统,应用十分的广泛。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行业对电气传动技术的需求也是有增无减。19世纪先后,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相继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直流传动具有优越性的可控性能,高性能的可调速系统一般都采用直流电动机,因此广泛采用直流电动机作为电机的直流调速系统。 直流调速具有调速平滑,方便,易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过载能力大,能受频繁的冲击负载,可实现频繁无级快速起制动和反转。能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中各种不同的特殊运行要求。所以,直流调速系统至今仍被广泛用于自动控制要求较高的各种生产部门,是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20世纪70代,由于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高效交流变频调速开发成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可靠、维护方便、效率高的交流笼型电机进入了可调速领域,从而直流调速被交流调速所代替。此后,交流调速系统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发展和应用: (1)一般性能的节能调速和工艺调速; (2) 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 (3)特大容量、极高转速的交流变频调速。 一、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 1、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法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n 的表达式为: min)/(r Ce I R U n a a Φ-= 上式中: n ——电动机的转速; U ——电动机电枢两端电压;

《交直流调速系统系统课程设计》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一、性质和目的 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在学完本课程理论部分之后,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工程设计技能的能力;综合计算及编写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根据指导教师所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 2.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任务书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2)主电路设计:主电路结构设计(结构选择、器件选型、考虑器件的保护)、变压器的选型设计; (3)控制回路设计:控制方案的选择、控制器设计 (4)保护电路的选择和设计 (5)调速系统的设计原理图,调速性能分析、调速特点 3.编写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熟练掌握主电路结构选择方法、主电路元器件的选型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保护方式的配置及其整定计算。 3.掌握触发控制电路的设计选型方法。。 4.掌握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典型设计方法。 5.掌握绘制系统电路图绘制方法。 6.掌握说明书的书写方法。 四、对设计成品的要求 1.图纸的要求: 1)图纸要符合国家电气工程制图标准; 2)图纸大小规格化(例如:1#图,2#图); 3)布局合理、美观。 2.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1)说明书中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目录 ②课题设计任务书; ③调速方案的论证分析(至少有两种方案,从经济性能和技术性能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和选择; ④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 ⑤变压器的接线方式确定和选型; ⑥主电路元器件的选型计算过程及结果; ⑦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选型和设计; ⑧调速系统的总结线图 系统电路设计及结果。 2)说明书的书写要求 ①文字简明扼要,理论正确,程序功能完备,框图清楚明了。 ②字迹工整;书写整齐,使用统一规定的说明书用纸。 ③图和表格不能徒手绘制。 ④附参考资料说明。

伺服系统原理及发展趋势 王刚

伺服系统原理及发展趋势 姓名:王刚学号:50128523405 摘要:伺服系统是机电产品中的重要环节,其控制性能反映了机电设备的控制质量。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可以提供灵活、方便、准确、快速的驱动。本文在理解《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基础上,介绍了伺服系统的发展过程和伺服系统的分类、原理,并具体阐述了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伺服系统;控制;电机;发展 Abstract:Servo-system is the important link in the mechanical-electrical products ,its control property reflects the control quality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device.High-performance servo system can provide a flexible, convenient, accurate and fast driver.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servo driv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is course, the developing of the Servo-system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the principle of the servo system,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ervo system in detail. Keyword:Servo-system;Control;Motor;developing 引言 伺服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最基本的伺服系统包括伺服执行元件(电机、液压缸等)、反馈元件和伺服驱动器。

linux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Linux 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Linux操作系统发展迅速,全球Top500超级计算发布数据显示89.2%的超级计算机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之上;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份额虽然不高,但也在逐年扩大;国际大公司Intel、Google、IBM等都在Linux操作系统上加大研发投入,为Linux 操作系统长远发展带来充足后劲。国内操作系统研发组织机构、厂商也都相应加大投入,以缩小与国际Linux 厂商技术之间的差距。 但是Linux 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兼容性差,软件缺乏,以及面临版本众多导致Linux 操作系统分裂等问题。掌握核心技术,解决Linux 当前面临的关键发展问题是当务之急。 一国内Linux 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国内目前涉足Linux操作系统研发除学校、研发机构外,主要Linux 发行版包括红旗、中标、共创、新华、拓林思等,均有桌面和服务器两个版本; 国内各发行版均基于国际社区版本发展而来,基于国际社区成果,在界面定制上做了一些工作,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且与国际Linux 操作系统发行版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缺少技术积累,面临Linux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二国外Linux 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国外主要发行版包括redhat、ubuntu、Suse 等,均提供桌面

和服务器两个不同版本。服务器领域Linux 操作系统发展比较成熟,桌面发展比较缓慢,嵌入式领域发展较快。 Redhat RHEL是目前Linux服务器产品的标杆,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占据着主要的Linux 服务器市场份额。RHEL 产品功能全面,产品认证齐全,用户的接受度比较高。RHEL 主要依靠技术服务和产品维护获取盈利。Redhat自9.0以后,不再发布桌面版,而是把这个项目与开源社区合作,于是就有了Fedora这个Linux发行版。目前Fedora对于Redhat的作用主要是为RHEL提供开发的基础。Fedora 的界面与操作系统与RHEL 非常相似、用户会感觉非常熟悉;另外对于新技术,fedora一直快速引入;并且fedora 一直坚持绝对开源的原则。而因为Redhat 在Linux的地位和影响力,拥有很多坚定的爱好者使用。 Suse SLES被Novell收购以后,产品的竞争力获得了很大的提升。SLES最大的优势在于应用解决方案比较丰富。SLES同样依靠技术服务和产品维护获取盈利。SUSE的yast2配置工具一直是业内公认的非常完善的安装及系统工具,能够进行系统大多数的配置功能;另外,SUSE 与 67 微软的合作,也使得SUSE在与Windows的互操作性方面具

交直流调速(A)卷答案

《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课程A 卷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直流电动机有三种调速方法,分别是改变电枢供电电压U 、改变励磁通器、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 2. 可控直流电源有三种形式:旋转变流机组、静止可控整流器、直流斩波器。 3. 直流调速系统采用改变电源电压调速,已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n N =900r/min ,高速机械特性的理想空载转速n 0= 1000r/min ;低速机械特性的理想空载转速n 0min =200r/min ,在额定负载下低速机械特性的转速n min =100r/min ,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的调速范围D= 9 ,静差率δ= 0.5 。 4.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常用的校正方法有 串联校正、并联校正 两种。 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突加给定启动时,动态过程有三个阶段分别是_电流上升阶段、恒流升速阶段、转速调节阶段。 6. 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中,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_预期特性典型化、典型系统性能指标与其参数的关系表格化。 二、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V-M 系统 答: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可控变流装置广泛采用晶闸管变流器,这种系统称为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简称V-M 系统。其功能是进行功率放大,能量转换和传递,取得和处理系统中有关变量的信息,并按预定的控制规律产生控制信号或作用。 8.ASR 和ACR 答:双闭环系统中由转速调节器(ASR )和电流调节器(ACR )两个调节器组成,采用串级调速的方式。即用ASR 的输出去“驱动”ACR,再由ACR “驱动”晶闸管触发装置。 9.调速范围D 答: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的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之比,用D 表示,即max min n D= n ,D 值越大,系统的调速范围越宽。 10.退饱和超调

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以及对效率的追求,交流调速得到快速发展,加上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渗透到交流调速之中,使其不断呈现新的面貌。 关键词交流调速;脉宽调制;智能化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成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电气传动技术面临着一场历史革命,即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取代模拟控制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变频调速以其优异的调速和起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节电效果,广泛的适用范围及其它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深入了解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 的走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 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由于调速性能优越而掩盖了结构复杂等缺点广泛的应用于工程过程中。直流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以下运行时,保持励磁电流恒定,可用改变电枢电压的方法实现恒定转矩调速;在额定转速以上运行时,保持电枢电压恒定,可用改变励磁的方法实现恒功率调速。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获得优良的静、动态调速特性。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变速传动领域中,直流调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交流变频调速[1]的优越性早在20世纪20年代被人们所认识。但受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限制而未能广泛应用。 从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来看,交、直流两大调速系统一直并存于各个工业领域,虽然由于各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它们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但它们始终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而在相互竞争。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单片机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向交流电气传动领域的渗透,为交流调速系统的开发研究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1 电力电子器件是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 电力电子器件是现代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其发展直接决定和影响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迄今为止,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分立换流关断器件(第一代) →自关断器件(第二代) →功率集成电路PIC (第三代) →智能模块IPM (第四代) 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变频装置功率回路主要采用晶闸管元件。装置的效率、可靠性、成本、体积均无法与同容量的直流调速装置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用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GTR、GTO 、VDMOS-IGBT 等创造的变频装置在性能与价格比上可以与直流调速装置相媲美。随着向大电流、高电压、高频化、集成化、模块化方向继续发展,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是20世纪90年代制造变频器的主流产品, 中、小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1—100kw)主要是采用IGBT , 中、大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1000 —10000kw) 采用GTO 器件。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进入了第四代。主要实用的第四代器件为:(1) 高压IGBT器件, (2) IGCT 由于GTR 、GTO 器件本身存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功率器件进入第三代以来, GTR 器件已被淘汰不再使用。进入第四代后,GTO器件也将被逐步淘汰。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模块化更为成熟。如智能化模块IPM 、专用功率器件模块ASPM 等。模块化功率器件将是21 世纪主宰器件。

交直流调速系统期末考试(运动控制系统)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答案填在题号的前面) 1. (dui )交 - 直 - 交电压型变频器采用电容滤波,输出交流电压波形是规则矩形波。 2. (错)变频调速效率高,调速范围大,但转速不能平滑调节,是有级调速。 3. (对)有静差调速系统是依靠偏差进行调节的,而无静差调速系统则是依靠偏差对作用时间的积累进行调节的 4. (错)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愈硬,则静差度愈大,转速的相对稳定性就愈高。 5. (dui )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能够有效抑制一切被包围在负反馈环内的扰动作用。 6. ( dui)SPWM 即正弦脉宽调制波形,是指与正弦波等效的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列。 7. (cuo )在一些交流供电的场合,可以采用斩波器来实现交流电动机的调压调速。 8. (错)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采用比例调节器。 9. (dui ) PWM 型变频器中的逆变器件采用高频、大功率的半控器件。 10. (对)矢量变换控制的实质是利用数学变换把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定子电流分解成两个分量,一个是用来产生旋转磁动势的励磁电流分量,一个是用来产生电磁转矩的转矩分量。 二.填空题 1. 根据公式,交流异步电动机有三种调速方法: ① _调压 __ 调速、②__ 串电阻 __ 调速、③ ___变励磁磁通 _ 调速。

3. IGBT 全称为 __绝缘栅双极晶闸管__ ,GTO 全称为 _门极可关断晶体管__ , GTR 全称为 _电力晶体管______________ 。 4. 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装置,其功能是将电网的恒压恒频交流电变换成变压变频的交流电,对交流电动机供电,实现交流无级调速。 三、选择题 1、变频调速中的变频电源是(C )之间的接口。 (A)市电电源(B)交流电机(C)市电电源与交流电机 (D)市电电源与交流电源 2、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和静差率这两个指标( B )。 (A)互不相关(B)相互制约(C)相互补充(D)相互平等 3、电压型逆变器的直流端( D )。 (A)串联大感器(B)串联大电容 (C)并联大感器(D)并联大电容 4、变频器主电路中逆变器的任务是把( B )。 (A)交流电变成直流电(B)直流电变成交流电 (C)交流电变成交流电(D)直流电变成直流电 5、在转速负反馈系统中,闭环系统的转速降减为开环转速降的( D )倍。 (A)1+K(B)1+2K(C)1/(1+2K)(D)1/(1+K) 6、无静差调速系统中,积分环节的作用使输出量( D )上升,直到输入信号消失。 (A)曲线(B)抛物线(C)双曲线(D)直线

交流伺服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交流伺服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趋势运动控制系统作为电气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研究电动机拖动及机械设备的位移控制问题。交流伺服系统是运动控制系统所研究的重要的一部分,而纵观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交、直流两种拖动方式并存与各个生产领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两者相互竞争,相互促进。 1990年以前,由于技术成本等原因,国内伺服电机以直流永磁有刷电机和步进电机为主,而且主要集中在机床和国防军工行业。1990年以后,进口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系统逐步进入中国,此期间得益于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电力电子及微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交流伺服电机的驱动技术也得以很快发展。如今约占整个电力拖动容量80%的不变速拖动系统都采用交流电动机,而只占20%的高精度、宽广调速范围的拖动系统采用直流电动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电机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支撑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流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得以极大的迈进,使得先前困扰着交流伺服系统的电机控制复杂、调速性能差等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日渐提高,价格趋于合理,使得交流伺服系统取代直流伺服系统尤其是在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伺服驱动领域成了现代电伺服驱动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 一、交流伺服系统的概述 伺服来自英文单词Servo,指系统跟随外部指令进行人们所期望的运动,运动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和力矩。伺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液压、气动到电气的过程,而电气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反馈装置和控制器。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是直流电机作为主要执行部件,在70年代以后,交流伺服电机的性价比不断提高,逐渐取代直流电机成为伺服系统的主导执行电机。控制器的功能是完成伺服系统的闭环控制,包括力矩、速度和位置等。我们通常说的伺服驱动器已经包括了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和功率放大部分。虽然采用功率步进电机直接驱动的开环伺服系统曾经在90年代的所谓经济型数控领域获得广泛使用,但是迅速被交流伺服所取代。进入21世纪,交流伺服系统越来越成熟,市场呈现

Linux的现状及发展未来

Linux 学号: 姓名: 班级:08计算机1班 成绩:

Linux现状及未来发展 随着开源软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Linux在服务器、桌面、行业定制等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在服务器领域,Linux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从技术、产品、市场等不同角度就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1. Linux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器领域 在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随着开源软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日益增强,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在整个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并且形成了大规模市场应用的局面。Linux引起了全球IT产业的高度关注,并以强劲的势头成为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中的中坚力量。 目前国外服务器厂商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包括SUN的SOLARIS、IBM的AIX、HP的HP-UX,其中UNIX系列的产品几乎占据了大部分服务器高端市场和部分服务器中低端市场,WINDOWS 系列占据了较大部分服务器中低端市场,LINUX由于其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也有良好的表现,并且市场份额上升幅度很大。目前国内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情况基本类似于国外,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基本为UNIX平台所占据,由于国内中低端服务器的市场保有量较大,所以WINDOWS系列产品的实际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国外高,约占40%,LINUX由于低成本的特点,也取得了大约35%的市场份额。 从2001年以来,基于Linux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逐步发展壮大。国内几个主要的Linux厂商和科研机构,国防科技大学、中标软件、中科红旗等先后推出了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并且已经在政府、企业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从系统的整体水平来看,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与高端Unix系列相比差距越来越小,在很多领域已经实现了共存的局面。 目前主流服务器产品: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是目前Linux服务器产品的标杆,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占据着主要的Linux服务器市场份额。RHEL产品功能全面,产品认证齐全,用户的接受度比较高。RHEL主要依靠技术服务和产品维护获取盈利。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SLES被Novell收购以后,产品的竞争力获得了很大的提升。SLES最大的优势在于应用解决方案比较丰富。SLES同样依靠技术服务和产品维护获取盈利。 Red Flag Asianux Server 目前,红旗已经将服务器产品迁移到Asia Linux平台下,形成了一个国际化产品的概念。 中标普华服务器 同上述三个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标普华Linux服务器产品目前的主要劣势在于品牌影响力;优势在于我们面向细分市场的产品比较丰富(同时也带来了管理成本增加),另外在产品定制化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具体的竞争策略,现阶段还是采用差异化竞争的策略,突出产品在细分市场的

交直流调速系统期末考试(运动控制系统)资料

交直流调速系统期末考试(运动控制系统)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答案填在题号的前面) 1. (dui )交 - 直 - 交电压型变频器采用电容滤波,输出交流电压波形是规则矩形波。 2. (错)变频调速效率高,调速范围大,但转速不能平滑调节,是有级调速。 3. (对)有静差调速系统是依靠偏差进行调节的,而无静差调速系统则是依靠偏差对作用时间的积累进行调节的 4. (错)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愈硬,则静差度愈大,转速的相对稳定性就愈高。 5. (dui )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能够有效抑制一切被包围在负反馈环内的扰动作用。 6. ( dui)SPWM 即正弦脉宽调制波形,是指与正弦波等效的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列。 7. (cuo )在一些交流供电的场合,可以采用斩波器来实现交流电动机的调压调速。 8. (错)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采用比例调节器。 9. (dui ) PWM 型变频器中的逆变器件采用高频、大功率的半控器件。 10. (对)矢量变换控制的实质是利用数学变换把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定子电流分解成两个分量,一个是用来产生旋转磁动势的励磁电流分量,一个是用来产生电磁转矩的转矩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 1. 根据公式,交流异步电动机有三种调速方法: ① _调压 __ 调速、②__ 串电阻 __ 调速、③ ___变励 磁磁通 _ 调速。 3. IGBT 全称为 __绝缘栅双极晶闸管__ ,GTO 全称为 _门极可关断晶体管__ , GTR 全称为 _电力晶体管 ______________ 。 4. 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装置,其功能是将电网的恒压恒频交流电变换成变压变频的交流电,对交流电动机供电,实现交流无级调速。 三、选择题 1、变频调速中的变频电源是(C )之间的接口。 (A)市电电源(B)交流电机(C)市电电源与交流电机 (D)市电电源与交流电源 2、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和静差率这两个指标( B )。(A)互不相关(B)相互制约(C)相互补充(D)相互平等 3、电压型逆变器的直流端( D )。 (A)串联大感器(B)串联大电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控系统的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

数控技术课大作业 专业: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数控系统的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 目录 第1章序言 第2章数控系统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2.1数控系统的发展过程 2.2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3章国外和国内数控系统功能介绍与应用分析 3.1 国外数控系统功能介绍与应用分析 3.1.1 西门子SINUMERIK 840D 3.1.2 FANUC 数控系统6 3.2 国内数控系统功能介绍与应用分析 3.2.1 华中“世纪星”数控系统 3.2.2 广州数控GSK27全数字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

第4章国内外数控系统比较及差距分析 4.1 国内外数控系统比较 4.1.1 西门子公司数控系统(SIEMENS)的产品特点 4.1.2 FANUC公司数控系统的产品特点 4.2 我国数控系统与国外数控系统的差距 参考文献 第一章序言 数控即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NC)。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信号形成的控制程序对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进行控制的一门技术。 数控机床,简单的说,就是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床。即将机床的各种动作、工件的形状、尺寸以及机床的其他功能用一些数字代码表示,把这些数字代码通过信息载体输入给数控系统,数控系统经过译码、运算以及处理,发出相应的动作指令,自动地控制机床的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从而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 因此,数控机床就是一种具有数控系统的自动化机床。它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

现代制造业的关键设备。 第二章数控系统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2.1数控系统的发展过程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六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 1.数控(NC)阶段 (1952-1970年)早期计算机运算速度低,这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简称为数控(NC)。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数控 (CNC)阶段(1970——现在)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其运算速度比五、六十年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比专门"搭"成的专用计算机成本低、可靠性高。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把计算机前面应有的"通用"两个字省略了)。到1971年美国l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