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5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5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5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难度: A □ B □ C □

学期:2017秋季学期

任课教师:

实验题目:

组员及组长:

承担工作: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完成提交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构思(Conceive)】(10%)

(本部分应包括:描述实验实现的基本思路,包括所用到的离散数学、工程数学、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对问题进行概要性地分析)

首先是赫夫曼树的建立,根据所给字符及对应频度构造赫夫曼树;然后建立赫夫曼编码表,将每个字符的赫夫曼编码存储到一个数组中去;打印输出赫夫曼树和赫夫曼编码表,显示出赫夫曼树的结构和各字符名称及对应的赫夫曼编码;然后输入需要编码的字符串,并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哈夫曼编码,将结果写入文件;译码,将文件中的赫夫曼编码按照编码表翻译成对应字符串。

二、【实验设计(Design)】(20%)

(本部分应包括: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和基本操作说明,程序包含的模块以及各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关键算法伪码描述及程序流程图等,如有界面则需包括界面设计,功能说明等)

typedef struct tnode // 哈夫曼树结点存储结构

{

datatype name;

double weight;

int lchild, rchild, parent;

}huftree;

typedef struct cnode // 哈夫曼编码表结构

{

char bits[leafnum+1];

int start;

char ch;

}hufcode;

ch[]={'\0','','A','B','C','D','E','F','G','H','I','J','K','L','M','N','O' ,'P','Q','R','S','T','U','V','W','X','Y','Z'};

w[]={0,186,64,13,22,32,103,21,15,47,57,1,5,32,20,57,63,15,1,48,51,80,23,8 ,18,1,16,1};

//根据题目中的这些数据建立赫夫曼树,先把数据储存在数组中。

void creattreehuffman(huftree tree[]) // 建立哈夫曼树

void creatcodehuffman(hufcode code[], huftree tree[]) // 建立哈夫曼编码void writecodehuffman(hufcode code[], huftree tree[]) //哈弗曼编码

void transcodehuffman(hufcode code[], huftree tree[], char s[])

// 哈夫曼译码

void printtreehuffman(huftree tree[]) // 输出哈夫曼树

void printcodehuffman(hufcode code[]) //输出每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

三、【实现(Implement)】(30%)

(本部分应包括:抽象数据类型各操作的具体实现代码、关键操作的具体算法实现、函数实现,主程序实现等,并给出关键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如有界面则需包括界面的关键实现方法等。)

void creattreehuffman(huftree tree[]) // 建立哈夫曼树

{

int i, j, p1, p2;

double least1, least2;

for (i=1; i<=hufnum; i++)

{

tree[i].name = '\0';

tree[i].parent = 0;

tree[i].lchild = 0;

tree[i].rchild = 0;

tree[i].weight = 0.0;

}

for (i=1; i<=leafnum; i++)

{

tree[i].name = ch[i];

tree[i].weight = w[i];

}

for (i=leafnum+1; i<=hufnum; i++)

{

p1=0; p2=0; least1=least2=maxdouble;

for (j=1; j

if (tree[j].parent==0)

if (tree[j].weight

{

least2=least1;

least1=tree[j].weight;

p2=p1;

p1=j;

}

else

{

if(tree[j].weight

{

least2=tree[j].weight;

p2=j;

}

}

tree[p1].parent=i;

tree[p2].parent=i;

tree[i].lchild=p1;

tree[i].rchild=p2;

tree[i].weight=tree[p1].weight+tree[p2].weight;

}

tree[hufnum-1].parent=0;

}

void creatcodehuffman(hufcode code[], huftree tree[]) // 建立哈夫曼编码 {

int i, c, p;

hufcode buf;

for (i=1; i<=leafnum; i++)

{

buf.ch=ch[i];

buf.start=leafnum;

c=i;

p=tree[i].parent;

while (p != 0)

{

buf.start--;

if (tree[p].lchild==c)

buf.bits[buf.start]='0';

else

buf.bits[buf.start]='1';

c=p;

p=tree[p].parent;

}

code[i]=buf;

}

}

void writecodehuffman(hufcode code[], huftree tree[]) //哈弗曼编码 {

int i, j, k, n=0;

char c[100];

cout<< "请输入字符串:" <

gets(c);

cout<

cout<< "该字符串的赫夫曼编码为:" <

for (i=0; i

{

for (j=1; j<=leafnum; j++)

if (c[i]==tree[j].name)

for(k=code[j].start; k

{

cout<< code[j].bits[k];

huffmancode[n] = code[j].bits[k];

n++;

}

}

}

void transcodehuffman(hufcode code[], huftree tree[], char s[]) // 哈夫曼译码

{

int i;

char *q=NULL;

i=hufnum-1; q=s;

while (*q!='\0')

{

if (*q=='0') i=tree[i].lchild;

if (*q=='1') i=tree[i].rchild;

if ((tree[i].lchild==0)&&(tree[i].rchild==0))

{

cout<< code[i].ch;

i = hufnum - 1;

}

q++;

}

cout<

}

void printtreehuffman(huftree tree[])

// 输出哈夫曼树

{

int i;

cout<< "根据字符的频度所建立的赫夫曼数为:"<

cout<< "序号*字符名称*字符频度*双亲位置*左孩子*右孩子"<

for (i = 1; i

{

cout<< " " <

}

cout<<"***********************************************************"

<

}

void printcodehuffman(hufcode code[])

//输出每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

{

int i, j;

cout<< "该赫夫曼树中对应字符所建立的赫夫曼编码为:" <

cout<< "字符序号*字符名称*字符编码" <

for (i =1; i<= leafnum; i++)

{

cout<< " " <

for(j=code[i].start;j

cout<< code[i].bits[j];

cout<< "\t\t" <

}

cout<<"***********************************************************"

<

}

四、【测试结果(Testing)】(10%)

(本部分应包括:对实验的测试结果,应具体列出每次测试所输入的数据以及输出的数据,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附截图)

五、【实验总结】(10%)

(本部分应包括:自己在实验中完成的任务,及存在的问题,所完成实验过程中的具

体经验总结、心得)

这次实验主要是对字符及其使用频度构造哈夫曼树和哈夫曼编码表,再对输入字符进行哈夫曼编码,然后又根据文件里的赫夫曼数进行译码。

在这次实验遇到的问题是对赫夫曼树了解的不透彻,所以写代码前要好好研究一下赫夫曼是什么,原理是什么。然后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工作

还有对树的灵活运用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三实验报告——文件加密译码器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本实验项目方案受“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X3108005)”项目资助)实验难度: A □ B □ C □ 学期: 任课教师: 实验题目: 实验三栈和队列及其应用 小组长: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完成提交时间:年月日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2010学年秋季学期 《数据结构实验》成绩考核表 学号:姓名:本人承担角色:课题分析,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后期调试,完成实验报告 综合得分:(满分100分) 指导教师:年月日 (注:此表在难度为C时使用,每个成员一份。)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2010学年秋季学期 《数据结构实验》成绩考核表 学号:姓名:本人承担角色:课题分析,算法设计,后期调试 综合得分:(满分100分) 指导教师:年月日(注:此表在难度为C时使用,每个成员一份。)

(下面的内容由学生填写,格式统一为,字体: 楷体, 行距: 固定行距18,字号: 小四,个人报告按下面每一项的百分比打分。难度A满分70分,难度B满分90分)一、【实验构思(Conceive)】(10%) (本部分应包括:描述实验实现的基本思路,包括所用到的离散数学、工程数学、程序设计、算法等相关知识)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使我们深入了解栈和队列的特性,以便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它们;同时还将巩固对这两种结构构造方法的理解。 核心算法:加密与解密算法。 加密算法:将文件各位取反,再加上密码值。构成密文。 解密算法:将密文减去密码值,在按位取反,获得明文。 二、【实验设计(Design)】(20%) (本部分应包括:抽象数据类型的功能规格说明、主程序模块、各子程序模块的伪码说明,主程序模块与各子程序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定义一个类MyClass: class MyClass { char *buffer; //定义存储文件的缓存 char name[MAX_PATH]; //来存储用户输入的文件名 char pass[16]; //来存储用户输入的密码 DWORD size, psdlen; //定义变量存储文件的长度,密码的长度DWORD GetSize(); //检查文件的长度 void EncAlg(DWORD bsize); //声明加密函数 void DecAlg(DWORD bsize); //声明解密函数 public: MyClass(char *, char *); //声明构造函数 ~MyClass(); //声明析构函数 FILE *fp; //指向文件流的指针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数据结构实验8实验报告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名称习题6.37 6.38 6.39 指导教师孙世良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8 实验项目类型实验地点实验楼三楼机房学生姓名林炜哲学号2013053005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系专业软件工程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月日午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理解二叉树的结构特性; 熟悉二叉树的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掌握遍历二叉树的各种操作及其实现方式。 理解二叉树线索化的实质是建立结点与其在相应序列中的前去或后继之间的直接联系,熟练掌握二叉树的线索化的过程以及在中序线索化树上找给定结点的前驱和后继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6.37试利用栈的基本操作写出先序遍历的非递归形式的算法。 6.38同题6.37条件,写出后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提示:为分辨后序遍 历时两次进栈的不同返回点需在指针进栈时同时将一个标志进栈)。 6.39假设在二叉链表的结点中增设两个域:双亲域以指示其双亲结点; 标志域以区分在遍历过程中到达该结点时应继续向左或向右或访问该节点。试以此存储结构编写不用栈进行后序遍历的递推形式的算法。(三)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 (四)源程序

6.37: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typedef struct bitnode{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 void create(bitree &T){ char t; t=getchar(); if(t==' ') T=NULL; else{ if( !( T=(bitnode*)malloc(sizeof(bitnode)) ) ) exit(0); T->data=t; create(T->lchild); create(T->rchild); } } typedef struct{ bitree *base; bitre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S.base=(bitree*)malloc(STACK_INIT_SIZE *sizeof(bitree)); if(!S.base) exit(0);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 void Push(sqstack &s,bitree e){ if(s.top - s.base >= s.stacksize){ s.base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数据结构实验五-查找与排序的实现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查找与排序的实现 系别专业班级指导教师11 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2)掌握交换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实现方法; (3)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 (4)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对同一组数据分别进行冒泡排序,输出排序结果。要求: 1)设计三种输入数据序列:正序、反序、无序 2)修改程序: a)将序列采用手工输入的方式输入 b)增加记录比较次数、移动次数的变量并输出其值,分析三种序列状态的算法时间复杂 性 2.对给定的有序查找集合,通过折半查找与给定值k相等的元素。 3.在冒泡算法中若设置一个变量lastExchangeIndex来标记每趟排序时经过交换的最后位置, 算法如何改进? 三、设计与编码 1.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 2.算法设计

3.编码 package sort_search;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ort_Search { //冒泡排序算法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r[]){ int temp; int count=0,move=0; boolean flag=true; for(int i=1;ir[j+1]){ temp=r[j]; r[j]=r[j+1]; r[j+1]=temp; move++; flag=true; } } }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为:"); for(int i=0;i

数据结构-迷宫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本实验项目方案受“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X3108005)”项目资助)实验难度: A □ B □ C □ 实验难度 A □ B □ C □ 承担任务 (难度为C时填写) 指导教师评分(签名) 【实验题目】 实验4.数组的表示极其应用 【问题描述】 以一个m×n的长方阵表示迷宫,0和1分别表示迷宫中的通路和障碍。设计一个程序,对任意设定的迷宫,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基本要求】 首先实现一个以链表作存储结构的栈类型,然后编写一个求解迷宫的非递归程序。求得的通路以三元组(i,j,d)的形式输出,其中:(i,j)指示迷宫中的一个坐标,d 表示走到下一坐标的方向。如;对于下列数据的迷宫,输出的一条通路为:(l,1,1),(1,2,2),(2,2,2),(3,2,3),(3,1,2),…。?

(下面的内容由学生填写,格式统一为,字体: 楷体, 行距: 固定行距18,字号: 小四,个人报告按下面每一项的百分比打分。难度A满分70分,难度B满分90分)一、【实验构思(Conceive)】(10%) (本部分应包括:描述实验实现的基本思路,包括所用到的离散数学、工程数学、程序设计、算法等相关知识) 本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程序,实现手动或者自动生成一个n×m矩阵的迷宫,寻找一条从入口点到出口点的通路。我们将其简化成具体实验内容如下:选择手动或者自动生成一个n×m的迷宫,将迷宫的左上角作入口,右下角作出口,设“0”为通路,“1”为墙,即无法穿越。假设从起点出发,目的为右下角终点,可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8个方向行走。如果迷宫可以走通,则用“■”代表“1”,用“□”代表“0”,用“→”代表行走迷宫的路径。输出迷宫原型图、迷宫路线图以及迷宫行走路径。如果迷宫为死迷宫,输出信息。 可以二维数组存储迷宫数据,用户指定入口下标和出口下标。为处理方便起见,可在迷宫的四周加一圈障碍。对于迷宫中任一位置,均可约定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可通。? 二、【实验设计(Design)】(20%) (本部分应包括:抽象数据类型的功能规格说明、主程序模块、各子程序模块的伪码说明,主程序模块与各子程序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1. 设定迷宫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Maze { 数据对象:D = { a i, j | a i, j ∈ { ‘■’、‘□’、‘※’、‘→’、‘←’、 ‘↑’、‘↓’ } , 0≤ i≤row+1, 0≤j≤col+1, row, col≤18 } 数据关系:R = { ROW, COL } ROW = { < a i-1, j , a i, j > | a i-1, j , a i, j ∈D, i=1, … , row+1, j=0, … , col+1} COL = { < a i, j-1, a i, j > | a i, j-1 , a i, j ∈D, i=0, … , row+1, j=1, … , col+1} 基本操作: Init_hand_Maze( Maze, row, col) 初始条件:二维数组Maze[][]已存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1 (C语言补充实验) 有顺序表A和B,其元素值均按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要求将它们合并成一 个顺序表C,且C的元素也是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 #include main() { intn,m,i=0,j=0,k=0,a[5],b[5],c[10];/* 必须设个m做为数组的输入的计数器,不能用i ,不然进行到while 时i 直接为5*/ for(m=0;m<=4;m++)scanf("%d",&a[m]);// 输入数组a for(m=0;m<=4;m++)scanf("%d",&b[m]);// 输入数组b while(i<5&&j<5) {if(a[i]b[j]){c[k]=b[j];k++;j++;} else{c[k]=a[i];k++;i++;j++;}// 使输入的两组数组中相同的数只输出一 个 } if(i<5) for(n=i;n<5;n++) {c[k]=a[n];k++;} elseif(j<5) for(n=j;n<5;n++) {c[k]=b[n];k++;} for(i=0;i

求A QB #include main() { inti,j,k=0,a[5],b[5],c[5];//A=a[5],B=b[5],A n B=c[5] for(i=0;i<5;i++)scanf("%d",&a[i]);// 输入a 数组 for(i=0;i<5;i++)scanf("%d",&b[i]);〃输入b 数组 for(i=0;i<5;i++) {for(j=0;j<5;j++) if(a[i]==b[j]){c[k]=a[i];k++;}// 当有元素重复时,只取一个放入 c 中} for(i=0;i #defineN4 main() { inti,j,m,k,a[N+1];//k 为最后输出数组的长度变量

数据结构实验五

1. 实验步骤: 先定义顺序表的结点: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 InfoType otherinfo;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R; int length; }SqList; 然后定义一个随机取数的函数,存到顺序表中: void CreateList(SqList &L,int n) 然后定义一个显示顺序表的函数,将顺序表中的数据显示出来: void ListTraverse(SqList L) 然后通过排序函数,将所有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void BubbleSort(SqList &L) 实验结果: 测试数据: 38 86 9 88 29 18 58 27 排序后: 9 18 27 29 38 58 86 88 BubbleSort排序方法中数据的比较次数为:27 疑难小结: 这个程序的难点在于排序函数,总是把从第几个数开始排序以及怎样循环弄错。 源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char * InfoType;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 InfoType otherinfo;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R; int length; }SqList; int CmpNum; void CreateList(SqList &L,int n) { int i;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4

实验难度: A □ B □ C □ 学期:2017秋季学期 任课教师: 实验题目: 组员及组长: 承担工作: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完成提交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构思(Conceive)】(10%) (本部分应包括:描述实验实现的基本思路,包括所用到的离散数学、工程数学、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对问题进行概要性地分析) 首先输入迷宫数据,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一个8行8列的矩阵表示迷宫。矩阵中的每个数据或为通路(以0表示),或为墙(以1表示),所求路径必须是简单路径,即在求得的路径上不能重复出现同一道块。假设以栈S记录“当前路径”,则栈顶中存放的是“当前路径上最后一个通道块”。由此,“纳入路径”的操作为“当前位置入栈”;从当前路径删除前一通道块的操作为“出栈”。若找到出口,则从栈中弹出数据,在屏幕上显示从入口到出口的路径坐标。 二、【实验设计(Design)】(20%) (本部分应包括: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和基本操作说明,程序包含的模块以及各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关键算法伪码描述及程序流程图等,如有界面则需包括界面设计,功能说明等) 1、定义坐标(X,Y): struct Coor { int row; int column; int direction; }; 2、定义方向: struct Move { int row; int column; }; 3、定义/链表结点: struct LinkNode { Coor data; LinkNode *next; }; 4、定义栈: class stack { private: LinkNode *top; public:

数据结构实验五A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实验报告书 学期: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 学号: 1310030217 姓名:田洪斌 实验类别:(★)基础型()设计型 实验时间: 成绩: 信息管理系

一、实验内容 实现程序,按满二叉树给元素编号并输入的方式构造二叉树。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二叉树的静态及操作特点; 2、掌握二叉树的各种遍历方法; 3、掌握二叉树的存储、线索化等在C语言环境中的实现方法; 4、掌握哈夫曼树的构造方法及编码方法。 三、需求分析 用二叉树结构表示来完成输入、编辑、调试、运行的全过程。并规定: a.手动输入数字建立二叉树 b.程序可以输入、调试、运行、显示、遍历 c.测试数据:用户手动输入的数据 四、系统设计 1.数据结构设计 在本程序中对二叉树的存储主要用的是顺序存储结构,将二叉树存储在一个一维数组中。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采用整型数据进行。在主函数中只是定义数据类型,程序的实现功能化主要是在主函数中通过给要调用的函数参数来实现程序要求的功能。 2.程序结构设计 (1)程序中主要函数功能: main()/////////////////////////////////////////////主函数 menu()/////////////////////////////////////////////菜单 BiTree CreateBiTree()///////////////////////先序建立二叉树 (2)函数调用关系 见图4-1。

图4-1 函数关系图 五、 调试分析 1.算法和函数中出现了一些系统无法识别的变量,照成程序出现了错 误。原因是没有注意算法与源程序的区别。算法是简单的对源程序进行描述 的,是给人阅读的,所以有些变量没有定义我们就能看懂。而程序中的变量一定要先定义才能够被引用,才能被计算机识别。 2.在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利用C++程序进行调试的,找出错误并改正。 3.数据输出函数运行不正常,经检查程序,发现是定义错误,更改后错误排除; 六、 测试结果 1.运行时输入正确密码进入主界面,系统根据输入的数字选项来调用相应的函数。主要实现“功能选择”的界面,在这个界面里有显示系统的五大功能,根据每个功能前面的序号进行选择。以下为该界面: main BiTree CreateB iTree() meun()

数据结构-实验五-图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五:图的相关算法应用 姓名:cll 班级: 学号:

【程序运行效果】 一、实验内容: 求有向网络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 实验目的: 掌握图和网络的定义,掌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和十字链表等存储表示。掌握图的深度和广度遍历算法,掌握求网络的最短路的标号法和floyd算法。 二、问题描述: 对于下面一张若干个城市以及城市间距离的地图,从地图中所有可能的路径中求出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最短距离及路径,给出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最短距离值及途径的各个城市。 三、问题的实现: 3.1数据类型的定义 #define MAXVEX 50 //最大的顶点个数 #define MAX 100000 typedef struct{ char name[5]; //城市的名称

}DataType; //数据结构类型 typedef struct{ int arcs[MAXVEX][MAXVEX]; //临接矩阵 DataType data[MAXVEX]; //顶点信息 int vexs; //顶点数 }MGraph,*AdjMetrix; //邻接矩阵表示图 3.2主要的实现思路: 用邻接矩阵的方法表示各城市直接路线的图,之后用Floyd算法求解两点直接的最短距离,并用递归的方法求出途经的城市。 主要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VEX 50 #define MAX 100000 typedef struct{ char name[5]; //城市的名称 }DataType; //数据结构类型 typedef struct{ int arcs[MAXVEX][MAXVEX]; //临接矩阵 DataType data[MAXVEX]; //顶点信息 int vexs; //顶点数 }MGraph,*AdjMetrix; //创建临接矩阵 void CreatGraph(AdjMetrix g,int m[][MAXVEX],DataType d[],int n){ /*g表示邻接矩阵,m[][MAXVEX]表示输入的邻接矩阵,d[]表示各城市的名称,n表示城市数目*/ int i,j; g->vexs = n; for(i=0;i < g->vexs;i++){ g->data[i] = d[i]; for(j=0;jvexs;j++){ g->arcs[i][j] = m[i][j]; } } } //求最短路径 void Floyd(AdjMetrix g,int F[][10],int path[][10]){ int i,j,k; for(i=0;ivexs;i++){ for(j=0;jvexs;j++){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3]

云南大学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第三次实验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复习结构体、指针; 2、掌握链表的创建、遍历等操作; 3、了解函数指针。 二、实验内容 1、(必做题)每个学生的成绩信息包括:学号、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加权平均分;采用链表存储若干学生的成绩信息;输入学生的学号、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计算学生的总分和加权平均分(语文占30%,数学占50%,英语占20%);输出学生的成绩信息。 三、算法描述 (采用自然语言描述) 首先创建链表存储n个学生的成绩信息,再通过键盘输入学生的信息,创建指针p所指结点存储学生的成绩信息,从键盘读入学生人数,求出学生的总分和加权平均分,输出结果。 四、详细设计 (画出程序流程图)

五、程序代码 (给出必要注释)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score {int number; int chinese; int math; int english; int total; float average; struct score *next; } student; //创建链表存储n个学生的信息,通过键盘输入信息student*input_score(int n) {int i; student*stu,*p; for(i=0,stu=NULL;inumber);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

附录A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结构(c语言)实验名称:图的建立、基本操作以及遍历系别: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日期: 12月13号 12月20号 专业班级:媒体161 组别:无 姓名:学号: 实验报告内容 验证性实验 一、预习准备: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图的结构特性,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图的遍历方法及遍历算法; 实验环境:Widows操作系统、VC6.0 实验原理: 1.定义: 基本定义和术语 图(Graph)——图G是由两个集合V(G)和E(G)组成的,记为G=(V,E),其中:V(G)是顶点(V ertex)的非空有限集E(G)是边(Edge)的有限集合,边是顶点的无序对(即:无方向的,(v0,v2))或有序对(即:有方向的,)。 邻接矩阵——表示顶点间相联关系的矩阵 设G=(V,E) 是有n 1 个顶点的图,G 的邻接矩阵A 是具有以下性质的n 阶方阵特点: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对称,可压缩存储;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n+1)/2 有向图邻接矩阵不一定对称;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2 9

无向图中顶点V i的度TD(V i)是邻接矩阵A中第i行元素之和有向图中, 顶点V i的出度是A中第i行元素之和 顶点V i的入度是A中第i列元素之和 邻接表 实现: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的边(有向图中指以Vi为尾的弧) 特点: 无向图中顶点Vi的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数有向图中 顶点Vi的出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个数 顶点Vi的入度为整个单链表中邻接点域值是i的结点个数 逆邻接表:有向图中对每个结点建立以Vi为头的弧的单链表。 图的遍历 从图中某个顶点出发访遍图中其余顶点,并且使图中的每个顶点仅被访问一次过程.。遍历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边或弧对每个顶点查找其邻接点的过程,其耗费的时间取决于所采用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有两条路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当用邻接矩阵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查找每个顶点的邻接点所需要时间为O(n2),n为图中顶点数;而当以邻接表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找邻接点所需时间为O(e),e 为无向图中边的数或有向图中弧的数。 实验内容和要求: 选用任一种图的存储结构,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带权有向图: 要求:1、建立边的条数为零的图;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实验5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实验5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习报告 题目:四则运算表达式求值 学生姓名康小雪 学生学号 20090810310 专业班级计科三班 指导老师李晓鸿 完成日期2010-10-24

一、需求分析 1.该程序可以从通过从键盘输入一个中缀表达式,判断该表达式是否合法,若合法将 其转化为后缀表达式,并计算其结果,否则说明该表达式错误 2..输入的表达式包含数字和运算符及括号,之间用空格隔开 3.数字可以为整数和小数 4.运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输入输出举例 输入:21+23*(12-6) 输出:21 23 12 6 -*+ 二、概要设计 在表达式中每个运算符应对应两个操作数,与二叉树中非叶子结点和叶子结点之间的关系刚好相同,于是,本题可采用二叉树来将中缀表达式变为后缀表达式。 最后用堆栈来实现后缀表达式的计算。 抽象数据类型 二叉树 ADT BiTree {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集合 数据关系R: 若D为空集,则R为空集,则称BinaryTree 为空二叉树; 若D不为空集,否则R={H},H是如下二元关系: (1)在D中存在唯一的称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它在关系H下无前驱; (2)若D-{root}≠空集,则存在D-{root}的一个划分{D1,Dr} 且D1∩Dr=空集; (3)若D1≠空集,则D1中存在唯一元素x1,∈H,且存在D1shang de guanxi H1=H;ruo Dr≠空集,则Dr中存 在唯一的元素,xr,∈H,且 存在Dr上的关系Hr∈ H;H={,,H1,Hr}; (4)(D1,{H1})是一棵符合本定义的二叉树,称为根的左子树,(Dr,{Hr})是一棵 符合本定义的二叉树,称为根的右子树基本操作P: InitBiTree(&T)

数据结构图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教程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七、图算法上机实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熟知图的定义和图的基本术语,掌握图的几种存储结构。 2.掌握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定义及特点,并通过实例解析掌握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类型定义。 3.掌握图的遍历的定义、复杂性分析及应用,并掌握图的遍历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二、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2.图的xx优先搜索 3.图的xx优先搜索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1)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SIZE 30 typedefstruct{charvertex[MAXSIZE];//顶点为字符型且顶点表的长度小于MAXSIZE intedges[MAXSIZE][MAXSIZE];//边为整形且edges为邻近矩阵

}MGraph;//MGraph为采用邻近矩阵存储的图类型 voidCreatMGraph(MGraph *g,inte,int n) {//建立无向图的邻近矩阵g->egdes,n为顶点个数,e为边数inti,j,k; printf("Input data of vertexs(0~n-1): \n"); for(i=0;ivertex[i]=i; //读入顶点信息 for(i=0;iedges[i][j]=0; //初始化邻接矩阵 for(k=1;k<=e;k++)//输入e条边{}printf("Input edges of(i,j): "); scanf("%d,%d",&i,&j); g->edges[i][j]=1; g->edges[j][i]=1;}void main(){inti,j,n,e; MGraph *g; //建立指向采用邻接矩阵存储图类型指针 g=(MGraph*)malloc(sizeof(MGraph));//生成采用邻接举证存储图类型的存储空间}2)运行结果: printf("Input size of MGraph: "); //输入邻接矩阵的大小scanf("%d",&n); printf("Input number of edge: "); //输入邻接矩阵的边数scanf("%d",&e);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3543435

合肥师范学院实验报告册 2013 / 2014 学年第2 学期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课程数据库原理 专业计算机软件 班级软件一班 姓名周锦 学号1210431081 指导教师潘洁珠

实验一——数据库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 SQL SERVER运行界面,掌握服务器的基本操作。 2.掌握界面操作方法完成用户数据库建立、备份和还原。 3.建立两个实验用的数据库,使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对数据库和表进行基本操作。 二、实验预习内容 在认真阅读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上机前请预习以下内容,并在空白处填写相应的步骤或命令。 1.熟悉SQL SERVER 2000 的运行环境,练习服务器基本操作:打开、停止、关闭。 2.使用SQL SERVER 2000 中的企业管理器完成以下任务。 数据库名称:STC 表:STU(sno char(9), sname varchar(50), ssex char(2) , sage int, sdept char(2) ); COUTSES(cno char(3), cname varchar(50), cpno char(3), credit int ); SC(sno char(9), cno char(3), grade int ); 说明:以上为表结构,以sno char(9)为例,说明sno属性设置为字符类型,宽度为9,int指整型数据。 1)建立数据库STC,分别建立以上三张表,并完成数据录入。(表结构及数据参见教材) 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右击鼠标→新建数据库,出现如上图所示的框,然后填上所建数据库的名称。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5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五)递归 班级:学号:姓名: 上机时间:地点: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递归的定义和递归模型。 2.掌握递归设计的一般方法,能用递归算法解决一些较复杂应用问题。 二、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求解皇后问题 要求:(1)皇后的个数n由用户输入,其值不能超过20; (2)采用递归方法求解。 2.编写一个程序求解背包问题 三、实验过程 1.了解常用函数所在的头文件 stdlib.h stdlib 头文件里包含了C语言的一些函数 该文件包含了的C语言标准库函数的定义 stdlib.h里面定义了五种类型、一些宏和通用工具函数。类型例如size_t、wchar_t、div_t、ldiv_t和lldiv_t;宏例如EXIT_FAILURE、EXIT_SUCCESS、RAND_MAX 和MB_CUR_MAX等等;常用的函数如malloc()、calloc()、realloc()、free()、system()、atoi()、atol()、rand()、srand()、exit()等等。具体的内容你自己可以打开编译器的include目录里面的stdlib.h头文件看看。 conio.h conio.h不是C标准库中的头文件。 conio是Console Input/Output(控制台输入输出)的简写,其中定义了通过控制台进行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的函数,主要是一些用户通过按键盘产生的对应操作,比如getch()函数等等。 &表示引用传递。在函数参数表中,出现带&这个的形参,表示引用传递。2.程序实现(以下代码仅起参考作用) (1)求解皇后问题 #include #include const int N=20; //最多皇后个数 int q[N]; //存放各皇后所在的行号 int cont=0; //存放解个数 void print(int n) //输出一个解 { cont++; int i; printf(" 第%d个解:",co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