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艺术就是模仿,每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能
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名词解释

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吗?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东西呢!
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那就是一种模仿呀!
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呢,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比如说,画家画一幅画,那就是在模仿他看到的景色或者人物;
作家写一个故事,也是在模仿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和人。
这不就跟我们
照镜子一样嘛,镜子里的我们不就是对现实中我们的模仿嘛!
你想想看啊,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绘画、雕塑,不都是艺术家们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对现实世界进行的再创作嘛。
就像莎士比亚
的戏剧,他把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故事搬上舞台,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
代的生活百态。
这难道不神奇吗?
咱再说说音乐,音乐也是一种模仿呀!欢快的音乐能模仿快乐的场景,悲伤的音乐能模仿难过的心情。
这不就跟我们的心情一样,有时
候开心得像朵花儿,有时候又难过地想哭。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理论,影响了好多好多后来的艺术家和理论家呢!它让人们更加重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也让我们更加懂得欣赏艺术作
品背后的意义。
在我看来呀,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
艺术的大门。
它让我们知道,艺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我
们的生活,来源于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
所以呀,我们要好好去
欣赏艺术,去感受艺术家们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情感和思想。
这多有意思呀,不是吗?。
艺术学笔记:艺术起源的学说(上)

艺术学笔记:艺术起源的学说(上)考古发现,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始于万年之前的冰河时期。
一般谈到艺术的起源,许多美术史教程上就会提到,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画,距今约有2万年的历史。
早在很久以前,人类尚处于蒙昧时期,就提出了许多神话传说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西方出现了文艺女神缪斯的神话,中国则出现了夏禹的儿子偷了天帝的音乐并带回人间的传说。
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艺术的日益繁荣,许多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都对艺术起源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分为以下5种。
第1个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一个古老的说法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从燕子那里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那里我们学会了唱歌。
亚里士多德甚至说,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并指出所有的艺术都是模仿,不管艺术的种类如何多样,实际上模仿只有三点差别:模仿的媒介不同、模仿的对象不同、模仿的方式不同。
这种艺术起源于模仿的学说,霸占了2000多年的艺术思想史。
对艺术来说,模仿确实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但模仿说也只是接触到了事物的表面,并没有揭示艺术本质。
在原始时期,人类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岩石上画出野牛、野猪的形象,这绝对不是单纯的为了模仿而模仿,这些模仿有一定的实用目的,或许是为了分享信息,或者是为了猎取野牛,甚至是为了诅咒野牛。
第2个观点:艺术起源于游戏这个观点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类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自在的游戏。
席勒在他的《谈美书简》中指出: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
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受到限制,只有在游戏时才能够摆脱自然的强迫和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游戏人才能实现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对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解读

对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解读作者:王蕊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5期【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涵义,亚里士多德认为诗的本性首要原理,即艺术的本性是摹仿;其次分析解读了“摹仿说”:艺术本源于摹仿;艺术是对人的外在活动和内在品性的摹仿,人是艺术的主体和主题;摹仿是人的本性,艺术在实现人的本性中进化和完善;摹仿应表现必然性、或然性和类型。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摹仿说;诗学一、诗学的涵义《诗学》此书原名的意思是“论诗的技艺”。
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创制”的含义。
创制的技艺本来也包括制作实用物品。
而“诗”的创制,则指一切艺术创作。
诗人创造艺术形象,不同于实用事物,只存在于作品之中。
诗即艺术创造。
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
而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
对“诗”也可狭义地理解:从荷马时代至希腊古典文明时期,文学作品包括颂诗、讽刺诗、史诗、悲剧、喜剧等,都以韵文形式创作。
《诗学》着重研究文学创作,特别是处于希腊古典文学峰巅的悲剧。
《诗学》的美学思想可归结为三个要点:摹仿说,悲剧论,净化说。
二、摹仿说《诗学》研究诗的种类、功能、成分、结构之前,首先阐明关于诗的本性的首要原理,即艺术的本性是摹仿。
他认为:史诗、悲剧、喜剧、酒神颂以及其它各种艺术,“都是摹仿”,“摹仿处于活动中的人”,“摹仿出人的性格、情感和活动”。
在他看来,现实事物包括人的活动,就是真实存在,具有多样意义;诗摹仿人的活动,在作品中创制出艺术真实的存在;“摹仿”不只是映现外在形象,更指表现人的本性与活动,显示人的这种“存在”的意义。
而且,“摹仿”是求知活动,以形象方式获求真理,形成关于人的创制知识;艺术的“摹仿”并非只受感觉与欲望驱使,它凭借“实践智慧”洞察人生,把握生活的真谛。
因此,摹仿的艺术是高尚的知识活动。
他展开论述摹仿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1、一切艺术产生于摹仿亚里士多德用摹仿概括一切艺术的共同本性,有其深刻的涵义。
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论》和朱光潜《谈美》对比阅读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和朱光潜《谈美》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起源于古希腊的模仿说的基本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天生具有的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本能天性。
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在欧洲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模仿出自人的天性,人们既从模仿中获得知识,又从模仿的作品中获得快感。
因此,文艺作为模仿,总体上是一种理性的创造行为,其中也包含着感性的预约。
文艺模仿的对象是现实人生。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文艺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
在谈到悲剧时他又指出,悲剧的模仿对象是人的行动、遭遇、性格和思想。
可见,亚里士多德是把人的生活确立为文艺的模仿对象。
模仿的文艺能够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
亚里士多德把诗与历史作了比较,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也就是说,与历史相比,诗对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
之所以如此,在于历史叙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个别事情,而诗则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对生活中的事件做出如实的模仿,而在于它描写的事情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方面,历史学家记述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可能是偶然的、个别的,未必具有普遍必然性。
而诗人所描述的事情,则是某一种人,可能或必然要做出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历史学家的记述中,两件前后发生的事情之间可能只有时间上的承续关系。
但在诗人的描写中,前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因果必然关系。
因此,诗人所描写的事件,虽然也是特定人物的特定行动,也具有个别性,但其中却能见出普遍必然性。
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文艺需要虚构,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的模仿对象主要有三种:过去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其中,他更加推崇第三种模仿对象。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模仿说”是古希腊人研究文艺起源、解释文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一种学说。
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模仿说”的基础上,并柏拉图的“模仿说”进行了批判之后而形成了自己的“模仿说”。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集中体现在他的《诗学》中,他认为艺术是对于实物的模仿,但模仿的对象,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艺术。
他还认为模仿是人的本性,模仿的艺术不仅可以给人带来快感,还可以帮助人们求知。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艺术主要指的是诗和音乐。
他认为艺术史模仿,他不像柏拉图一样认为艺术是虚假的,而是认为艺术是真实的,艺术所模仿的不是现实世界的外形,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的普遍联系的规律和本质。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是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所以说诗模仿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物,不是偶然性事件,诗主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模仿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人有智慧和才能,也就是说他很重视人的智慧和能力。
他认为模仿是人的本性,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在于人善于模仿。
他说还认为创作诗歌的才能来自于人本身,而且这种才能是天生的,这就与柏拉图认为的神学论有了本质的区别,另外,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有高尚和低劣之分的,并不能片面的一刀切的认为它是高尚的或低劣的。
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反映现实,具有高度真实性,并且认为艺术可以高于现实,他对艺术持肯定的态度,认为不应该排斥艺术而应该把艺术发扬光大.。
优课uooc《艺术的星空艺术美学十二讲》答案

优课uooc《艺术的星空艺术美学十二讲》答案优课uooc《艺术的星空艺术美学十二讲》答案绪论一、单选题(共100.00分)1.《春江花月夜》原为歌曲名,张若虚采用此题写作诗歌,影响最大。
DA.相和歌声B.河北梆子C.楚辞D.乐府无声2.法国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星空》表现的是的精神A.奔腾B.悲伤C.崇高D.和谐3.康德曾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准则'。
其"头上的星空'典故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
A.亚里士多德B.叔本华C.泰勒斯D.惠斯勒4.远古图腾符号的演变是?A.蛇龙凤鸟B.龙蛇凤鸟C.蛇凤鸟龙5."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出自?A.《山海经》B.《诗经》C.《周易》D.《礼记》第1章一、单选题(共45.00 分)1.最早提出艺术是自然的摹仿说。
A.德谟克利特B.赫拉克利特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 '说,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和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A.美在摹仿B.美在生活C.美在游戏D.美在意象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马克思在中最早提出的?A.《政治经济学批判》B.《资本论》C.《哲学的贫困》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填空题(共15.00 分)_____ 自我暗示_____,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三、论述题(共40.00 分)1.简述对"所有的文艺都是摹仿'一说的认识。
模仿说是关于艺术本质问题和艺术起源问题的理论学说,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他在他的《诗学》中提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肯定了"模仿'现实艺术的真实性,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
亚里士多德诗学论述

亚里士多德诗学论述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文艺批评史上的里程碑之一,涉及戏剧和史诗,是一部系统阐述希腊古典文艺理论的重要著作。
以下是《诗学》的一些要点:
1. 艺术与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一种模仿的形式,艺术家通过模仿现实世界的形象和行为来营造艺术作品。
他指出,艺术家的模仿具有更高度的真实感和普遍性,可以揭示人类的本质和真理。
2. 戏剧:亚里士多德将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形式。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通过悲剧性主角的遭遇来引发观众的恐惧和怜悯的艺术形式。
而喜剧则通过滑稽的情节和喜剧性主角的行为来引发观众的笑声和喜悦。
3. 情节: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的核心。
他提出了“始末必有连续关系”和“有必然性或可信性”等情节构
建原则。
情节要有起承转合的结构,情节的发展要合乎逻辑和现实的可能性。
4. 角色:亚里士多德认为,角色是戏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色应该具有一定的品质和性格特点,要有所行动和发展。
他强调,角色的行动要与情节结构相吻合,不应该是突兀的。
5. 节奏和音节:亚里士多德讨论了诗歌的节奏和音节问题。
他认为,节奏和音节的使用应该符合诗歌的主题和表达目的,要根据语义和音响的要求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探讨了戏剧和史诗的核心要素,对于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对后世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起源于模仿说

艺术起源于模仿说艺术起源于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他认为人的主官感觉和思想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赋予的,而是从客观事物的“影象”中产生的,人的许多行为和创作是从对自然地摹仿中来的。
他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所为小学生。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其后的亚里士多德则照样首先肯定人类的“摹仿本能”,并进一步把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都断论为“摹仿”,一方面是人类有摹仿的天性,另一方面这种摹仿活动又能引起人的快感,于是由此产生了艺术。
他还进一步推论,艺术活动中的不同门类,是由于摹仿的对象、摹仿的媒介和方式不同而形成的。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猜测,如“师蜘蛛而结网”(《抱朴子》)、“作律,有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吕氏春秋》)。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艺术就是模仿,每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能
(1)亚里士多德简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83-322年)在西方文化史上首次构建了系统的学理论,即他的诗学。
他从哲学高度提炼魅力永恒的希腊艺术精神,铸成了西方美学的开山杰作。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2)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模仿”植根于人的天性
亚里士多德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肯定“模仿说”的。
他把诗和艺术的起源归结为“模仿”,而这种“模仿”的行为正是根植于人的天性之中。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段话:
诗一般来说似乎是有两个起因,各各深藏于我们的天性。
首先,人类从孩提时代就具有模仿的本能,他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他是最善于模仿的生物,通过模仿他得到了最初的知识。
其次同样普遍的,是模仿的作品中我们感到的快感。
经验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有些东西本身看上去给人痛感,栩栩如生再现出来以后,我们却乐于观看:诸如最可鄙动物的形状和尸体。
究其原因依然是快乐莫过于求知,不仅哲学家是这样,一般人亦然,虽然他们的求知能力有限。
很多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论著都会引用到这段话,但很少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
而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从人性这个角度来对它重新进行讨论和解读:首先,它涉及了人和动物的区别。
“人是两足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土多德对于人曾有过许多的定义,但在这里,似乎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新的定义,人是能够模仿并且最善于模仿的动物。
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来源于模仿,通过模仿,人类得到了最初的知识。
再次,人之所以热爱模仿,是因为他可以从模仿中得到快感。
现实中让人恶心甚至有痛感的事物,被模仿以后,却能够让人们在认知这事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这种快乐是人人皆有的,虽然哲学家的能力往往更加高超。
这实际还是昭示了人类求知的本能,并且这种本能最初是通过模仿来体现的。
诗和艺术的模仿能够使人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也就意味着接近真理,获得知识的过程也给人以愉快感。
甚至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推论,亚里士多德在此乐观地暗示了,模仿出于人的本能,诗和艺术就是模仿,因而人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气质。
而模仿天然地给予人以快感也昭示了诗和艺术与生俱来的魅力所在。
亚里士多德也正是站在人性的角度,给予了“模仿说”积极的肯定。
参考资料:《西方古典美学与文论选讲》,朱立元、张德兴著,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