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小儿外科是一门研究小儿营养、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专科。小儿外科服务对象是从胎儿到青少年(0-18岁),具有不断发育完善的动态特点。因此小儿决不是缩小的成人,小儿外科如同成人内科、成人外科、妇产科、小儿内科一样应该有独立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小儿外科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小儿外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小儿外科细则》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科室规模:

(1)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培训基地需符合下列条件:

①总床位数≥100张,床位使用率≥90%,平均住院日7~10天,床位周转率1.45。

②年收治病人数≥3000人次。

③年门诊量≥6万人次。

④年急诊量≥ 1.5万,门诊/住院人数比例20∶1,年手术例数≥4000人次。

(2)成人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小儿外科床位数应≥50张,病人及手术数量减半。

2.诊疗疾病和开展手术:

(1)疾病种类和例数:

疾病种类应覆盖小儿外科各亚专业常见的疾病种类和例数应符合《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小儿外科细则》的要求。详见表1。

(2)手术种类和例数:

科室所开展的手术覆盖小儿外科各亚专业常见的手术术式和例数应符合《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小儿外科细则》的要求。详见表1。

表1: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疾病种类和开展手术的要求

疾病种类诊治例数

(≥例)参加手术例数(≥例)

小儿急症外科:8065急腹症包括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腹股沟斜疝嵌顿、

肠套叠、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各种先

天畸形导致的肠梗阻)、肠扭转、腹内疝、消化道穿孔(溃疡病胃肠穿孔、外伤性穿孔、炎症穿孔)、美克尔憩室引起的并发症(憩室炎、憩室穿孔、肠梗阻、肠出血)、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肠重复畸形引起的并发症(肠出血、肠梗阻)、卵巢肿瘤蒂扭转、胆总管囊肿穿孔、腹部肿瘤破裂、克隆氏病引起的并发症(肠穿孔、肠梗阻、肠内瘘)、阴囊急症(睾丸扭转、睾丸附件扭转、附睾睾丸炎、感染性鞘膜积液)、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

感染性疾病:2010包括各种软组织感染(颌下蜂窝织炎、颈部及颌下淋巴结

炎、淋巴管炎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关节炎等,

创伤性疾病:2520包括软组织损伤、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泌尿

系损伤、会阴部损伤、四肢骨折、锁骨骨折、肋骨骨折、

骨盆骨折、消化异物、尿道膀胱异物、软组织异物等,

小儿烧伤整形外科:3015各种烧、烫伤包括焰烧伤、热水及蒸汽烫伤、化学烧伤、电击伤

整形外科疾病:3025包括血管瘤、淋巴管瘤、体表肿物、多指及并指畸形、瘢痕挛缩

小儿普通外科:

头颈部疾病

44包括甲状腺舌管囊肿与瘘、鳃源性囊肿与瘘、甲状腺疾

病等

上消化道疾病包括卵黄管发育异常(脐茸、脐窦、脐肠瘘、

44卵黄管囊肿、美克尔憩室)、肠系膜囊肿等

下消化道疾病包括先天性巨结肠、直肠及结肠息肉、肛瘘、

2015便秘、肛门失禁等,

肝胆疾病包括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小儿门脉高压症、小儿

54肝移植等

其他普外疾病如大网膜囊肿、病理性脾切除等2小儿肿瘤外科:108小儿常见肿瘤包括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母细胞瘤、胰

腺肿瘤、畸胎瘤(骶尾部畸胎瘤、腹膜后畸胎瘤)、肝脏

肿瘤、卵巢肿瘤、软组织肉瘤等

新生儿外科:

上消化道疾病包括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先天性

2015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环形胰腺、先天

性小肠闭锁及狭窄、新生儿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等

下消化道疾病包括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等,108其他新生儿疾病如脐膨出和腹裂、胆道闭锁、新生儿脐炎、

108新生儿皮下坏疽、产伤、先天性膈疝、新生儿消化道穿

孔及腹膜炎等

小儿泌尿外科:

尿路梗阻与反流包括先天性肾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后

2018尿道瓣膜症、前尿道瓣膜及憩室、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43泌尿生殖系肿瘤包括肾母细胞瘤、肾上腺肿瘤、泌尿生殖

系及盆腔横纹肌肉瘤、睾丸肿瘤等

各种泌尿系(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创伤及其并发症,43

4035其他疾病

如包茎、隐匿阴茎、隐睾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肾

输尿管重复畸形、输尿管开口异位、先天性巨输尿管、

尿道下裂、性别畸形、尿道上裂,膀胱外翻等

小儿骨科:

创伤包括桡骨小头半脱位、各种骨折、撕脱伤、肌腱韧带

2010损伤等

骨关节感染如急性、慢性骨髓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等32各种肿瘤如骨软骨瘤、骨肉瘤等21

其他疾病

4035包括狭窄性腱鞘炎、先天性肌性斜颈、脊柱侧弯、脊柱

后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膝内翻

和膝外翻、臀肌挛缩、膕窝囊肿、赘生指和并指畸形、

大脑性瘫痪后遗症、肢体不等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

小儿胸外科:

胸壁发育畸形(漏斗胸、鸡胸)64

21先天性膈膨升和先天性膈疝

(胸腹裂孔疝、胸骨后疝、食管裂孔疝)

先天性肺囊性变、隔离肺、脓胸等21纵隔肿物(肿瘤与囊肿)、化脓性心包炎等21

86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

间隔缺损、法鲁氏四联症等

小儿神经外科:

脊膜膨出及脊髓脊膜膨出、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脑积

86水等小儿常见神经外科疾病

其他小儿神经外科疾病如脊髓栓系综合征、颅内出血、颅

42内占位病变、脊髓肿瘤、颅脑外伤、脊髓外伤、脊髓纵

裂等

3.医疗设备和医院应配备设备:

X线摄片机、C型臂X线机、空气灌肠机、B超机、CT、MRI、心脏彩色超声、纤维胃镜、纤维肠镜、腹腔镜、胸腔镜、膀胱镜、尿道镜、尿动力学检查、24小时PH值检查、胃肠动力检查、手术显微镜、体外循环机、自体血液回收机、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

4.相关科室或实验室:

门诊部、急诊室、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ICU、儿内科、手术室、麻醉科、中心实验室、输血科。

5.中心手术室:

具备开展各个亚专业大型手术的相应等级的专用手术间及配有设备,并有手术示教的声像传输系统。

6.医疗工作量:

(1)每名受训医师管理床位数达8~10张,年诊治住院病人数≥100人次。

(2)门诊工作期间每日接诊40人次以上。

(3)急诊工作期间每日接诊20人次以上。

专科医院作为培训基地应具备同时接纳10人培训的容量(≥100张小儿外科床位);综合医院小儿外科应具备5人培训的容量(≥50小儿外科床位)。

7.医疗质量:

(1)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临床与病理等诊断符合率均应在90%以上。

(2)治愈率:90%以上。

(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

二、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应达到2∶1。

(2)培训基地内医师组成:每个主要亚专业应有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达30%以上,主任医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达20%以上。

(3)研究方向:应具有5名以上不同研究方向的主任医师,成人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应具有3名以上不同研究方向的主任医师。

2.专科指导医师条件: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小儿外科专业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超过10年。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在相关领域应做出一定成绩,居国内领先地位。

3.学科带头人条件:

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和主任医师或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15年,能掌握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有扎实的临床功底,有专业外科的科研能力,近5年有科研立项或有科研成果奖项,每1~2年能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并在相关学术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居国内领先水平。

参与本细则编写人员:

执笔:

孙宁北京儿童医院

审议:(以姓氏拼音为序)

李仲智北京儿童医院

张金哲北京儿童医院

周红北京儿童医院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综合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普通(综合)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普通(综合)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开展儿科专科医师培养工作的科室,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儿科专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儿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基地条件: 培养二年制综合儿科专科医师的基地: 1.1已经获得上海市住院医师3年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单位(即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总床位数≥200张,年收治病人数≥4000人次,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急诊量≥2万人次;综合性医院儿科:儿科病区≥2个,总床位数≥80张,年收治病人数≥2000人次,年门急诊量≥20万人次)可申请综合儿科亚专科培训基地,同时必须配备独立的儿科门诊、儿科急诊、儿童保健门诊; 1.2非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但符合综合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的,可提出申请,待审核批准; 1.3不符合基地培训标准,但需要培养儿科医师队伍的单位,可申请挂靠在儿童专科医院基地。联合基地间需签署协作同意书,总住院可在本单位或挂靠单位完成。工资由派出单位发放。 培养三年制综合儿科专科医师的基地: 除上述条件外,基地单位还必须是: 1.1三级甲等医院 1.2儿科博士授予点,必须有博士生导师 1.3国家或上海市重点专科单位优先考虑 2.诊疗疾病范围: 疾病种类年诊治例数(≥例)

儿童保健 营养不良10 多动注意缺陷障碍2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5 贫血30 遗尿症 5 肥胖症 5 抽动症 5 孤独症 5 精神发育迟滞 5 重症医学 心肺复苏术(心跳骤停、呼吸骤停) 3 哮喘持续状态 3 急性颅内高压 3 癫痫持续状态 3 急性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5 心力衰竭 5 休克 3 新生儿 新生儿窒息 5 缺氧缺血性脑病 5 肺炎 10 败血症 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 新生儿低血糖 5 新生儿贫血 5 颅内出血 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

2021年儿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儿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儿外科是一门研究小儿营养、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疾病防治综合性医学专 科,内容涉及畸形、肿瘤、感染和创伤,既涉及诊断学和治疗学,也涉及医学教 诲和科学研究。儿外科服务对象是从胎儿到青少年(0~18岁)。儿外科专业范 畴涉及: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肿瘤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 科等。我市按照儿外科医师3年培训模式进行,培训期间规定轮转儿外科各个亚 专业和小儿医学影像等专业。 一、培训目的 儿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由两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为基本培训,熟悉培训基地环 境和医疗规范、轮转小儿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和新生儿外科,涉及儿外科重 要专业常用病。第二阶段为初级专科培训,全面轮转儿外科各专业,涉及儿外科 各种疾病诊治。使受训者具备独立从事儿外科医疗活动能力,对儿外科常用疾病 诊断、治疗、防止、随访具备初步经验,初步掌握儿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可以独 立完毕常用儿外科手术,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引下进行比较复杂儿外科手术。 二、培训办法 轮转亚专业及时间安排: 年度职位轮转亚专业名称时间(月) 第1年 (基本培训)24小时住院医师普外科 骨科、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监护室(PICU) 4 各2 第2~3年(初级专科培训)住院医师普外科 4 肿瘤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 新生儿外科、神经外科、普外门诊、普外急诊 各2 麻醉、放射、B超和心超、病理和核医学各1 轮转儿外科各亚专业期间规定管床8~10张,月平均收治病人和完毕手术

15~20例,病种涵盖亚专业病种70%以上,并参加该专业门急诊工作及危重症急救(在监护室进行)。 三、培训内容与规定 (一)普外科 1.培训规定 (1)担任普通外科专业住院医师6个月; (2)担任普通外科专业病房一线值班医生; (3)接受、管理普通外科专业病人,书写病历; (4)参加普通外科专业查房; (5)在上级医师指引下完毕小儿普外手术; (6)参加该专业门急诊工作。 2.小儿普通外科专业诊治病种 (1)甲状腺舌管囊肿与瘘; (2)鳃源性囊肿与瘘; (3)贲门失弛缓症; (4)胃食管反流病; (5)肠套叠; (6)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各种先天畸形导致肠梗阻; (7)腹膜炎:原发性或继发性腹膜炎; (8)消化道穿孔:消化性溃疡穿孔、外伤性穿孔、炎症穿孔; (9)卵黄管发育异常引起各种并发症; (10)肠重复畸形引起各种并发症; (11)阑尾炎; (12)肠系膜囊肿和大网膜囊肿; (13)先天性巨结肠;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本市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临床医师。为进一步加强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有效保障本市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制定本办法。 一、培训和考核对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对象为已被本市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招录的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 二、培训科目设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小儿外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临床病理科、口腔科、全科医学科、肿瘤学等19个临床学科和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针灸推拿、中医五官科、中医骨伤和中医全科等8个中医学科开展。住院医师选择的培训学科应与其已取得的或将要考取的《医师资格证书》的类别相一致。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报请卫生部同意后,增设或调整部分培训学科。 三、培训时间 本科毕业生培训时间为三年,毕业研究生须经培训医院进行临床能力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和既往参加临床实践的经历,可相应减少培训时间。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公共科目:有关卫生法律法规12学时,循证医学8学时,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8学时,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50学时,职业病诊断知识8学时(限于内科等相关学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公共科目及课时。 (三)专业理论知识:根据住院医师培训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重症医学科细则 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症医学科(ICU)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ICU专科医师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科医师培养阶段,培养时间为3年,通过3年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第二阶段的危重病医学的高级培训,时间一般为2年。本细则为第一阶段专科医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 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 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ICU科住院医师的轮转应当着眼于重症医学范畴,应以在危重症出现机率较高的科室及区域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相关科室。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本科室(ICU)24个月,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2个月。详细安排如下: 1.所有的ICU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12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然后接受24个月的重症医学基本训练。 2.科室轮转的安排:详细时间分配见表1。 (1)第1年:基本培训,参加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 1~2月:参加呼吸科轮转;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

附件3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完善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步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 国执业医师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达到某一临床专科(包括普通专科和亚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成为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过程分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两个阶段。 第三条培训对象: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经过考核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 第四条培训要求: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2.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具备必要的临床思维能力。 3.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在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承担本亚专科某些疑难病症诊断与治疗、危重病人抢救工作。 2.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3.掌握一门专业外语,可熟练阅读本亚专科的学术论文和相关文献,具有一定外语交流能力。 第五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全行业属地管理。卫生部和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会是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组织。 第七条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部委员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麻醉学是以监测、调控和支持病人基本生命功能为主要手段,集临床麻醉、危重病人监测治疗、疼痛诊疗、体外循环、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临床专科。本细则为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所设置,受训者通过培训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麻醉亚专业的进一步培训。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受训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临床常见手术和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管理,以及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与治疗,为成为合格的麻醉住院医师建立基础。 二、培训方法 根据培训对象在培训前所接受的医学教育程度的不同,参加临床轮转的时间和计划分为三年期、二年期和一年期(具体按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问题的通知》执行)。 ㈠科室轮转的安排 1:三年培训制: ⑴非麻醉科室轮转:时间为4个月 普外科、神经内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等非麻醉 专业科室中选择2个科室,各轮转2个月,总时间为4个月 第1年轮转结束后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方能参加后续的培训。 ⑵麻醉科轮转:2年8个月 2:二年培训制 麻醉科轮转:2年 必须包括ICU和疼痛门诊或病房,两者共计3个月。 3:一年培训制 全部为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轮转 表:临床麻醉学亚专业轮转安排

轮转亚专业时间(月)手术室内麻醉 25(包括以下10项) 1.普通外科麻醉 2.泌尿外科麻醉 3.骨科麻醉 4.妇科麻醉 5.眼科和耳鼻喉科麻醉 6.口腔外科麻醉 7.神经外科麻醉 8.胸心血管外科麻醉 9.产科麻醉 10.小儿外科麻醉 门诊和检查治疗室麻醉 2 麻醉恢复室 1 ICU 2 疼痛病房和或门诊 2 总计 32 注:此表格适用于三年培训制,对于二年和一年培训制而言,可以将各个亚专业轮转时间相应缩 短。其中二年制培训必须包括ICU和疼痛门诊或病房,两者共计3个月。 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麻醉科医师培训内容主要为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教学科研能力的培训。(注:对于手术室外非麻醉专业轮转科室中,所规定的病种例数并非必须完成,各个培训基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达到轮转目的为基本要求)(一)普通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普通外科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普通外科体检方法和普通外科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 熟悉:普通外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腹膜炎、梗阻性胆管炎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改变、手术治疗和术后合并症。 了解: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小儿外科评分标准

小儿外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5个部分,实行量化900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7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4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7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所在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积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5.专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除人员队伍为申报时的情况外,无特别注明,其他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涉及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八、本标准中所指论文(包括SCI论文、中文期刊论文等)、科研项目或课题、科研成果等,均指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项目、课题或成果。 第 1 页共12 页

序号检查内容标准分评分标准修改内容一基础条件70 1 发展 环境 (10) 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5 评估前3年,专科建设管理的组织完善得5分;规划欠合理得3 分;无规划不得分。 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或 措施 5 评估前3年,政策、措施齐全,得5分;政策措施不完善或不 得力得2分;无明确的政策、措施或不落实,不得分。 2 专科 规模 (20) 床位数15 至少有2个护理单元,病床总数100张,得12分;每增加10 张床加1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低于60张,不得分。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6平方 米 5 ≥6平方米得5分;每减少1平方米,扣2分;少于4平方米不 得分。 3 支撑 条件 (40) 相关科室能够满足专科发展需 要 20 各科医疗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得10分,设备设施满足需要得10 分。 医疗设备能满足专科开展全部 技术项目需要,具有先进性和 适宜性 10 满足需要得5分;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得3分;具有适宜性得2 分。 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10 评估前3年投入≥300万元得10分,每少30万元减1分;未专 款专用的,不得分。 第 2 页共12 页

小儿外科培训细则(附件)

小儿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小儿外科是一门研究小儿营养、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专科,内容涉及畸形、肿瘤、感染和创伤,既包括诊断学和治疗学,也包括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小儿外科服务对象从新生儿到青少年(出生?18岁)。小儿外科专业范围包括:普通外科、急症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烧伤整形外科、新生儿外科、肿瘤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等。 一、培训目标 本阶段为二级专科科基础培训,目的是通过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好小儿外科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学会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基本掌握门、急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对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具备初步的经验,初步掌握小儿外科手术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小儿外科手术,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小儿外科手术,达到具有独立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同时具有基本的临床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专业外语阅读能力、指导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力、对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总则规定,将学习本专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综合临床思维能力,规范临床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的要求贯穿培训全过程。完成其科室轮转、学习病种、病例(在必选轮转科室时必须手写大病历)和技能操作要求,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小儿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由两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为基础培训,轮转小儿急症专业、普外专业和骨科专业,涉及病种主要是创伤、感染、急腹症和普外常见病。第二阶段为初级专科培训,轮转小儿外科其他各个亚专业,涉及小儿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 采取在小儿外科范围内各亚专业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轮转期间参加一线值班,要求在各亚专业轮转时管理床位数8?10张,月收治病人和完成手术15?20例,病种涵盖各亚专业病种的70%以上。 轮转科室与时间安排:

主治医师 (小儿外科学)-围手术期处理(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小儿外科学)-围手术期处理 1、阑尾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最主要的原因是 A.Ⅲ类切口 B.手术无菌观念不强 C.引流管引流不畅 D.脂肪坏死液化 E.切口止血不彻底 2、最有效、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 A.保护好手术野,避免污染 B.术前加强抗生素的使用 C.术后加强抗生素的使用 D.严格无菌操作,彻底冲洗 E.对残端进行良好的包埋 3、目前的处理措施宜采取 A.敞开切口充分引流,每日换药 B.全身应用抗生素 C.局部应用抗生素 D.理疗 E.换药时扩大消毒范围

4、最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是 A.严重低蛋白血症 B.肝功能衰竭 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D.肾功能不全 E.凝血功能障碍 5、为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前准备应 A.全面评价各重要器官功能,估计手术耐受力 B.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有副作用的药物 C.抗感染,清洁肠道,控制内毒素血症 D.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和体液代谢紊乱 E.以上都是 6、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 A.患有肝病 B.手术创伤因素 C.感染 D.输入较多库存血 E.综合因素的结果

7、术后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A.右肺炎 B.右肺不张 C.右侧胸腔积液 D.左侧气胸 E.术后呼吸功能衰竭 8、以下处理措施中,优先考虑的是 A.嘱患者咳嗽、咳痰 B.加大吸氧浓度或吸纯氧 C.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D.支气管镜下吸痰 E.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9、导致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 A.手术过大,时间过长 B.术前呼吸功能低下 C.肥胖原因 D.麻醉原因 E.术后疼痛不能咳嗽、排痰 10、术后休克患者,在病情许可情况下,体位应为

A.平卧、头转向一侧 B.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C.高半坐位卧式 D.低半坐位卧式 E.下肢抬高15°~20°,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的特殊体位 11、腹部手术后,在病情许可情况下,体位应为 A.平卧、头转向一侧 B.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C.高半坐位卧式 D.低半坐位卧式 E.下肢抬高15°~20°,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的特殊体位 12、颈、胸部手术后,在病情许可情况下,体位应为 A.平卧、头转向一侧 B.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C.高半坐位卧式 D.低半坐位卧式 E.下肢抬高15°~20°,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的特殊体位 13、颅脑手术后,无休克或昏迷,在病情许可情况下,体位应为 A.平卧、头转向一侧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重症医学科细则 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 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症医学科(ICU) 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 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 质量。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 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ICU 专科医师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科医师培养阶段,培养时间为3 年,通过 3年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第二阶段的危重病医学的高级培训,时间一般为2年。 本细则为第一阶段专科医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 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 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 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 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 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ICU科住院医师的轮转应当着眼于重症医学范畴,应以在危重症出现机率较高的科室及区域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相关科室。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本科室(ICU)24 个月,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2 个月。详细安排如下: 1.所有的ICU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12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然后接受24个月的重症医 学基本训练。 2.科室轮转的安排:详细时间分配见表 1。 (1)第1年:基本培训,参加重症医学相 关学科轮转。

Y0104内分泌科医师培养标准

内分泌代谢科细则 内分泌代谢病是二级学科内科的亚专科。主要包括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以及与新陈代谢相关的疾病。内分泌代谢科受训医师必须获得内科专科医师资格(或接受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包括3年住院医师在内科轮转和2年内科危重急症抢救及内科学会诊培训。)方可接受本阶段培养。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3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的培训,使受训医师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具有独立从事诊治内分泌代谢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各项临床医疗服务的能力。 1. 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临床思维能力,能基本正确的独立处理内分泌代谢的常见和多发病;并为其他学科提供内分泌代谢专科咨询。 2. 系统掌握内分泌代谢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新进展并在实践中应用。 3. 能指导低年医师进行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操作。 4. 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用英文熟练阅读本专业文献。 二、培养方法 受训医师在内科住院医培训期间,应到内分泌病房轮转4?6个月。在此期间, 掌握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掌握内分泌疾病的常规诊疗操作。 专科培训时间为3年,采用以临床实践为主的培训方式,分病房,(含门诊)、专科会诊、实验室和科研训练四部分。时间分配如下: 病房:2年,在此期间参加门诊平均每周2-4个单元(半日/单元)。 专科会诊:2?4月/年,可安排在实验室或科研训练时间。 实验室:0.5年 科研训练:0.5年 在具有内分泌专科医师资格的高年医师指导下,对内分泌代谢疾病独力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知识 不断充实和扩展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是专科医师成长的重要条件。内分泌代谢 亚专科医师首先应为内科专科医师,在亚专科培训过程中要了解内科各学科重要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儿外科试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儿外科试题 填空题: 1.头皮裂伤活动性出血的急救措施是加压包扎止血。 2.急性肠套叠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4-10个月为发病高峰年龄。 3.美克尔憩室多位于距回盲瓣100厘米以内小肠系膜对侧缘的回肠肠壁上。 4.脐疝仅少数病例需要手术治疗,一般在2岁以后,如有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者或有 嵌顿史时应及时手术。 5.先天性肌性斜颈一般于生后2周颈部一侧出现包块而就诊,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可出现头部歪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 6.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最常见的肘关节损伤,根据骨折类型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7.低血容量休克的病因包括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烧伤休克和失水性休克。 8. 阴囊反复出现肿物,透光(-),应考虑腹股沟斜疝。 9.桡骨小头半脱位是婴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发病年龄1~5岁,其手法复位方 法是:前臂旋后屈曲肘关节。 10.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发病率1‰,男性多见,男女比约5:1,双侧多见。Ponseti治疗方法是目前公认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11、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分型:1.髋臼发育不良。2.髋关节半脱位。3.髋关节脱位。 12小儿骨折的类型:1.外伤性骨弯曲 2.竹节状骨折 3.青枝骨折 4.完全性骨折。 13.法洛四联征包括:肺动脉狭窄,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 14.典型肠套叠的四联症是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 15、阑尾炎的病因是阑尾腔阻塞,细菌入侵。 16、阑尾切除后的主要并发症有:阑尾系膜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阑 尾株炎,粪瘘。 17、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基础是病变肠壁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缺如的肠道发育畸形 所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总则 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和规范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制订本标准. 一、培训目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 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弘扬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恪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 (二)专业能力 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了解和运用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具有疾病预防的观念和整体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提升的能力. (三)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协调和利用卫生系统的资源,提供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医疗保健服务. (四)教学与科研 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具备基本的临床研究和论文撰写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二、培训内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培育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分专业实施.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提高临床规范诊疗能力,适当兼顾临床教学和科研素养. (一)专业理论 专业理论学习应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内容主要包括公共理论和临床专业理论. 1公共理论 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相关人文知识等,重点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重点和区域性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预防医学、社区卫生、循证医学和临床教学、临床科研的有关基础知识. 2临床专业理论 主要学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应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培训的全过程. (二)临床实践 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和临床路径,危重病症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技能,基本药物和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达到各专业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 掌握临床通科常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临床合理用血原则、心肺复苏技术、突发性疾病院前急救、姑息医疗、重点和区域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与正确处理流程.在培训第一年能够达到医师资格考试对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熟练并规范书写临床病历,在轮转每个必选科室时至少手写完成2份系统病 历. 三、培训年限与方式 (一)培训年限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一般为3年(在校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3个月). 已具有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和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参加培训,由培训基地及专业基地依据本培训标准,结合其临床经历和实践能力,确定 接受培训的具体时间和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未按照要求完成培训任务或考核不合格者,培 训时间可顺延.顺延时间最长为3年. (二)培训方式

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简易大纲要求

(一)呼吸内科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常规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和X线异常的鉴别诊断;要求掌握病种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常用临床诊疗手段。 了解:下述要求掌握的病种的有关知识。结节病、肺真菌病、肺部良性肿瘤、肺间质性肺疾病、肺栓塞、睡眠呼吸紊乱等疾病的有关知识;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粘膜及肺活检,胸部CT、经皮肺活检、雾化治疗、睡眠呼吸监测等较高诊疗手段。 2.基本标准 3、较高标准 病种病种 肺真菌病肺栓塞 肺部良性肿瘤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二)心血管内科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和分类;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分型、诊断和处理;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常见心脏病X线图像的诊断;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电复律术。 了解: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心包穿刺术、临时心脏起搏术、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操作技术。 2.基本标准 常见的心脏病急诊的诊断与处理:10

3.较高标准 病 种 心包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肺血管病 (三)消化内科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生化功能(消化、内分泌、免疫);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慢性胃炎的病因、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并发症及处理;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炎及溃疡病的关系;制酸剂如组胺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胃粘膜保护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作用;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要点及抗炎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表现;肝性脑病、门脉高压的产生机理;腹水形成的原因及实验检查的特点、鉴别方法和处理;急性胰腺炎间质型与出血坏死型的区别及常规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三腔两囊压迫管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肝穿刺活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消化系统X 线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 了解: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及处理;慢性肝病病因及处理;消化内窥镜常见病理图像的识别;其它诊疗技术。 2.基本标准 病 种 例数(≥) 病 种 例数(≥) 黄疸 2 慢性肝病(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5 急性胆道感染 5 腹水 3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5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疾病 (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0 3.较高标准: 慢性腹泻 其他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 培养, 标准细则, 耳鼻咽喉耳鼻咽喉科学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觉器官和呼吸、发音、言语及吞咽等运动器官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包括对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各器官的解剖、生理及其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本学科不仅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间的解剖、生理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与全身多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等)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本学科下设耳科、鼻科及咽喉科学三个亚专业。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 3年,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耳鼻咽喉科学亚专业的培养。一、培养目标通过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水平,即具有独立从事耳鼻咽喉科学医疗活动的能力,可以独立完成耳鼻咽喉常见手术操作,并有全面承担本专业医疗活动责任的能力。二、培养方法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耳鼻咽喉各亚专科及相关学科轮转学习。主要轮转的相关学科有:心血管内科、普(或胸)外科、麻醉科学、神经内科、影像医学科等。受训者可选2~4个学科学习。根据具体情况,亦可选择、病理科、ICU、急诊科等学科。第1年,门诊学习6个月(耳、鼻、咽喉各2个月),相关学科轮转6个月(2个学科各3 个月)。第2~3年,相关学科轮转 6个月(2个学科)耳鼻咽喉科病房18个月(耳、鼻、咽喉各6个月)。培训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对培训全程负责。注重临床

实践技能和知识的培训,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三、培养 内容与要求(一)耳鼻咽喉科门诊(6个月) 1.轮转目的掌握: (1)耳鼻咽喉各器官的应用解剖、生理知识及常见病、多发病 的基本知识;(2)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检查法及常规检查器械 的应用;(3)认识耳鼻咽喉各部位的正常解剖形态及标志; (4)耳鼻咽喉各器官的症状学; (5)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6)门 诊诊疗手册的正规书写方法;(7)耳鼻咽喉科局部、全身用 药及麻醉药的用法、用量及毒副作用。熟悉:(1)耳鼻咽喉 内窥镜检查法;(2)纯音测听法及结果分析;(3)颈部检查 法;(4)某些急诊(鼻出血、喉阻塞、气管、食管异物等) 的诊断及处理原则。了解:(1)耳、鼻、咽喉影像学检查法 (X线、CT、MRI);(2)电反应测听及前庭功能检查法;(3) 耳、鼻、咽喉一般外伤的处理方法。 2.基本标准(1)学习病 种及例数要求病例数种(≥)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各10 分泌性中耳炎 10 耳聋 15 鼓膜外伤 10 急、慢性鼻炎各10 变应性鼻炎、鼻息肉各10 急、 慢性鼻窦炎各10 鼻出血 10 急、慢性咽炎各10 急、慢性

规培医师和实习生的教学和管理

第5章麻醉科规培医师及实习生入科培训安排表 (培训时间共 2 天)

第 6 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培训细则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受训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常见手术和检查的病人实施麻醉和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与监测,为围手术期医疗工作提供麻醉专科会诊。 二、培训方法 本科毕业生培训时间为3 年,实验型硕士毕业生培训时间为2 年,临床型硕士毕业生培训时间为1 年,博士毕业生培训时间为1 年。受训者在麻醉各亚专业及相关学科轮转学习。 科室轮转的安排 1.本科毕业生 (1)第1 年:基本培训。 9~12 月份:参加基本麻醉技能培训(主要为普通外科麻醉和骨科麻醉)。 1~6 月份:参加非麻醉科室轮转,在呼吸内科、心内科(其中心电图室半个月)影像超声科各轮转2 个月。 (2)第2~3 年:临床麻醉各亚专业、疼痛诊疗和重症监护室(ICU)轮转。 轮转亚专业时间(月) 基本麻醉技能培训(主要为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和骨科麻醉) 6 眼科和耳鼻喉科麻醉 2 口腔外科麻醉 1 神经外科麻醉 3 胸心血管外科麻醉 4 妇产科麻醉 2 小儿外科麻醉 3 门诊和手术室外麻醉(DSA) 1 麻醉恢复室 2 疼痛治疗(可以是疼痛门诊和/或疼痛病房和/或术后疼痛随访) 2 ICU 3 休假 1 总计30 注: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麻醉科医师培训内容主要为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教学科研能力的培训。 (一)心血管内科(病房1 个半月,心电图室半个月)

外科医师培养标准

外科医师培训细则 外科专科医师是指在完成医学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之上,接受并通过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能够对外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对外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经验。外科专科医师培训阶段为3年。 一、培训目标 通过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使受训者达到外科专科医师水平,具备比较熟悉的外科手术操作技能,能够指导医学本科生以及下级医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具备阅读外文文献所需的专业外语水平,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外科手术。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外科各亚专科轮转学习。 轮转科室时间(月) 普通外科15(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普通外科门诊3个月)骨科6(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骨科门诊1个月) 泌尿外科 3 心胸外科 3 神经外科 3 麻醉科 2 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 1 外科急诊 3 合计36 三、培训容与要求 (一)普通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消毒与无菌技术、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外科营养、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等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 熟悉: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熟悉外科基本用药。 了解: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器官移植进展状况、腹腔镜手术基本理论;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外科换药的技术;掌握外科手术切开、显露、缝合、结扎、止血等技术;熟悉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如导尿、静脉切开、中心静脉压力测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了解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如针吸活检、腹腔穿刺等;书写住院志60份以上,书写大病历不少于15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例数(≥) 疖和疖病10 破伤风 1 痈 1 急性乳腺炎 1 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 5 全身急性化脓性感染 2 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5 肛瘘、肛乳头炎、肛门周围感染 5 静脉炎 5 、外痔10 脓肿 3 体表肿瘤20 急性阑尾炎 5 腹外疝 5 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 5 乳腺增生 5 乳腺癌 5 胆囊结石 5 胃肠肿瘤 5 肠梗阻 5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例次(≥) 疝修补术 5 阑尾切除术 5 体表肿物活检 5 甲状腺手术 5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全面提高本市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素质,为人民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本市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临床医师。 第三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以下简称“培训对象”)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拟在本市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专业毕业生。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本市建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联席会议”),负责全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市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委托市医学会组织各相关学科专家,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以下简称“培训医院”)标准、培训大纲、培训考核的规定,开展培训医院评估认定、培训标准细则制定、培训过程指导和考试考核等工作。 第三章培训医院 第六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经认定的培训医院内进行。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培训医院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抽查督导,每3—5年进行一次重新认定。未经认定的医院不得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第七条培训医院要成立本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本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同时落实职能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第八条各培训医院在每年9月底前将下一年度拟招录培训对象数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各培训医院带教能力和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师需求,确定下一年度各培训医院的招录计划。 第九条各培训医院按下达的招录计划数,在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统一指导下,参照原有的招录用工方式组织招录,并将录取结果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第四章培训和考核 第十条培训按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小儿外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临床病理科、口腔科、全科医学科、肿瘤学等19个临床学科和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针灸推拿、中医五官科、中医骨伤和中医全科等8个中医学科开展。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报请卫生部同意后,增设或调整部分培训学科。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

普通外科细则 普通外科是以腹部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为主要领域,兼顾甲状腺、乳腺、腹壁、血管等疾病,以外科手术为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的外科专业学科,是所有外科临床专业的基础。现代普通外科学已开始分化出结直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血管外科、器官移植外科或腹腔镜外科等亚专业。普通外科受训医师必须获得外科专科医师资格(或接受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方可接受本阶段培养。普通外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2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普通外科专科医师培养,使受训医师在完成培养后具备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人文综合素质,系统掌握普通外科相关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理论,能够独立的对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指导预防与随访,具备比较熟练的普通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对普通外科罕见或疑难疾病具备初步的认识,初步胜任急重病症的抢救和疑难病例的诊疗工作;具备初步的临床医学教学意识、临床科研能力,掌握阅读英文文献和进行国际交流所需的专业英文。 二、培养方法 普通外科专科医师的基本培养阶段为期2年,其中: 普通外科各专业科室病房轮转12个月 普通外科住院总医师训练8个月 普通外科专业门诊2个月 普通外科急诊2个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第1年 在普通外科各专业科室轮转,包括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血管外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等。 1.学习目的 掌握:对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深入的了解,能熟练掌握以下各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并能够独立完成以下各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确立治疗原则: (1)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2)乳腺疾病,(3)腹外疝,(4)外科急腹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