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平南王 尚可喜
靖南王 耿精忠
【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归中央,促联系,促开发,固海防
施琅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帝挽郑成功联
【平叛噶尔丹】消分裂,定西北,促团结,固统一
噶尔丹:“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康熙:“朕必噬雪穷追,断不回师”
乌兰布通古战场
【学习与创新,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 对汉族:缓矛盾,加快满族文化发展 对蒙藏:护宗教,控蒙藏;促团结,固统一
毛泽东:“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康熙)的统一战线政 策”。
(汉)尊崇儒学,恢复科举
(蒙)多伦会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藏)达赖
(藏)班禅
(蒙)哲布尊丹巴
(蒙)章嘉
【抗击沙俄侵略】
定边界,获稳定 称中国,护主权
【问题三】康熙抗击沙俄侵略,体现了清初在巩固统一多 民族国家方面的什么新特点?
少年康熙的忧患:如何统一全国、保卫边疆呢?
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漠西漠北蒙古各部叛乱
满汉民族矛盾
“三藩”割据
郑氏割据
【问题一】概括康熙巩固统一的各种措施,并推 断其实施作用。
沙俄侵扰黑龙江流域
漠西漠北蒙古各部叛乱
满汉民族矛盾
“三藩”割据
郑氏割据
【平三藩之乱】扫割据,定南疆,固统一,安民生
平西王 吴三桂
少冲践祚,毕生勤学
从五岁学习开始,他早出晚 归,无论严寒酷暑,从未中 断· · · · · · 繁重的学业差点儿压垮了 他的身体,他累得咯血,仍然坚 持学习。后来不得不发展到需要 针灸治疗的地步,以至于多年后 康熙皇帝一闻到灸条的艾味还心 有余悸。
这位称孤道寡的皇帝陛下,对 西学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令人瞠目: 从天文地理,到物理、化学,甚 至高等数学、西洋音乐,他全都 学过,而且学得还不错。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原创1: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一)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
⑴措施:派施琅领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⑵影响: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一)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 3、三征噶尔丹 ⑴背景
平定准噶尔部
噶尔丹自杀,平叛取得胜利。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4、加强民族团结 ⑴尊崇儒家文化
①表现:A.拜祭孔庙 B.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②影响: 既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 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⑵加强与蒙、藏民族团结,尊重喇嘛教 ①表现: A.在多伦与内外蒙首领会盟 B.册封五世班禅 ②影响: 加强了对蒙古和西藏的管理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一)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 3、三征噶尔丹 ⑴背景 ⑵主要战役:
乌兰布通、昭莫多
乌兰布通古战场
该图示为“伊犁河”与“大营”的受降场面
《
平
定
准
噶
尔
图
卷
》
局
部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一)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 3、三征噶尔丹 ⑴背景 ⑵主要战役:乌兰布通、昭莫多 ⑶结果影响: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一)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⑴“三藩”问题的由来 ⑵平定“三藩”的经过
思考:试分析康熙平定三藩的历史影响。 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 巩固了中央集权; 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

解决方法: 抗击沙俄,组织两次收复雅 解决方法: 抗击沙俄, 克萨之战,签订《 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 约》。 意义: 意义: 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雅克萨之战(油画) 雅克萨之战(油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知识结构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面临危机 解决措施
平定三藩 统一台湾 巩固 边疆危机
平定噶尔丹 分而治之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
作
用
维护
内地危机
尊崇儒家文化
缓和、 缓和、加快
宫廷危机
智擒鳌拜
稳定、 稳定、显示
功绩: 功绩:
智擒鳌拜,稳定朝廷秩序,表现出机智与果敢; 智擒鳌拜,稳定朝廷秩序,表现出机智与果敢; 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叛准噶尔噶尔丹叛 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 巩固了国家统一; 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 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维护了国家主权。 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 尊崇儒家文化,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 尊崇儒家文化,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满 族文化发展。 族文化发展。 是一位对多民族国家巩固有着突出贡献的封建帝 王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解决方法: 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 解决方法: 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 昭莫多战役的胜利, 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平定 准噶尔部。 准噶尔部。 意义: 意义: 加强了清政府对蒙古、 加强了清政府对蒙古、西藏 地区的管辖, 地区的管辖,有利于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 国家的统一。
解决方法: 抓住时机,任用降将, 解决方法: 抓住时机,任用降将, 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历史答案

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历史答案1、康熙帝不仅是“康乾盛世”的开拓者,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通过平定地方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我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在清朝前期基本奠定。
下列属于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有①设置台湾府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雅克萨战役④设置驻藏大臣()[单选题] *A.①②③(正确答案)B.②③④C.②③D.③④2、67.结束长期的分裂实现统一的政权有[单选题] *A.秦、西汉、隋、元B.秦、西晋、隋、元(正确答案)C.秦、西晋、隋、唐D.秦、西汉、西晋、隋3、“把诸王诸臣所占有的土地、山泽岛浦和部曲(注:部民)一律收归国有,彻底废除了私地私民制度。
'私地私民'变成'公地公民',国家把'公地'授予'公民','公民'担负一定租庸调。
”材料描述的是( ) [单选题] *A.伯里克利改革B.法兰克改革C.日本大化改新(正确答案)D.西欧大学的兴起4、31.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
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①唐蕃和亲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单选题] *A.②③④(正确答案)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中国文明高度发展,交相辉映。
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文明成果是( )。
[单选题] *A.《十二铜表法》《史记》B.《荷马史诗》《论语》(正确答案)C.《十二铜表法》《论语》D.《荷马史诗》《黄帝内经》6、归納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秦汉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B.隋唐时期——民族政权并立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正确答案)7、隋朝平陈的第二年十一月,旧陈的中心地带吴会地区就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陈之故境,大抵皆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 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 功业只是在人为的延长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中 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给中国近代 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
从康熙所处的时代来看,康熙即位前后,中国和 世界都处于新旧交替的紧急关头.英国开始了资产 阶级革命,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已经达到了中国的 邻邦,俄国势力已经深入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这 种形势对于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能借机 了解西方,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进行社会改革,率先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强 国,就可以避免近代中国的厄运.
2.秦始皇嬴政
6.宋太祖赵匡胤
7.明太祖朱元璋
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晔
4.汉武帝刘彻
8.元世祖忽必烈
9.周武帝武则天
5.隋文帝杨坚
10.汉光武帝刘秀
康熙帝的自我评价
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 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康熙帝的一生政绩
一, 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二, 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三, 反击侵略,签订条约。 四, 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五, 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六, 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七, 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八, 引进西学,学习科技。
另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重新评价—— 延误了历史的进程 认为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 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所谓的 “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
一个封闭保守,顽固 地坚守腐朽落后的皇权 专制体制,拒绝改革, 把自己隔绝于日新月异 的世界体系之外; 一个胸襟博大,大胆 拿来,为我所用,大刀 阔斧地实行改革,紧跟 世界文明步伐,开拓进 取。
1、思考:康熙帝即位时,在巩固统治上面临什么问题? 沙俄入侵 准噶尔叛乱 鳌拜专权
高中历史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 要是因为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 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二)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
1、背景: 2、经过:
⑴ 康熙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 ⑵ 分别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 战 ⑶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 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1尼68布9年楚《条尼约布》楚意条义约:》规定: 1中.双俄方两平国等以协格商尔下必签齐署河的、平额等尔条古约纳;河和外兴安 岭 2.往肯东定至了海“为两界江,一岭岛北”河属西中属国俄。国,岭南河东 属(中即国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
①台湾——郑成功 ②黑龙江流域——沙俄 ③漠西、漠北——蒙古各部 ④云贵、两广、福建——“三藩” ⑶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⑷辅政鳌拜专权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
平定“三藩”历 剿抚时并八用年,,有终获利全安定胜
收复台湾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三征噶尔丹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康熙帝之功绩:
1、平三藩,扫割据 2、收台湾,固海防 3、抗沙俄, 定边疆 4、征蒙古,平叛乱 5、善学习,尊各族
通过以上史实,你如何评价康熙?
1、康熙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 者,在位期间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 展,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
2、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总结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3.教师强调康熙帝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和事迹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康熙帝的作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针对康熙帝的生平和事迹,设计了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紧密有序:本节课通过分组研究、小组展示等形式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史料,掌握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如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等,并能够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历史观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进行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刻: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紧凑合理,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系统地介绍了康熙帝的生平和主要政绩,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原创4: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康熙帝书法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康熙,清圣祖,名爱新觉 罗·玄烨(1654—1722), 为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 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一、少年皇帝
1.幼年继位 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第 三子。 1661年,幼年的玄烨继顺治之位,为清入 关后第二位皇帝,由索尼、鳌拜等辅政。
(2)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 从唐朝开始到17世纪40年代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时,中国政府 管辖这一地区已有近千年之久。唐朝政府设置黑水都督府,元 辽阳行省,明奴尔干都司,清代在入关以前,就在这一地区取 得了统治权。可见,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6世纪后期,本是欧洲国家的沙皇 俄国,却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 沙俄军队乘清军入关时大肆侵入我 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雅克萨和尼 布楚,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2.年幼的康熙执掌着根基未稳的江山 (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
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 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 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 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 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
郑成功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写 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他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为保卫中华民族的利益作出了辉煌贡 献。他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放英雄,又是团结 各民族,发展生产,开发祖国台湾的先驱。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后,因操劳成疾逝 世,时年38岁。以其子孙郑经、郑克爽为首的 郑氏集团,将他们统治下的台湾变成同清政府 长期对峙的独立王国。
4.镇压噶尔丹叛乱 游牧于漠西的蒙古准噶尔部发展起来,准噶尔汗噶尔丹征服 南疆回部,笼络西藏,进兵青海,噶尔丹曾狂妄地向康熙帝 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完全暴露出他分裂清朝疆 土的野心。康熙帝下令出兵平叛,他以“除恶务尽”的气魄, 深入大漠,三次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 莫多战役的胜利,又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西藏 的通道。众叛亲离的噶尔丹服毒自杀,平叛取得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跨葱岭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 东
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临 太
平
洋
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 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
南到南海诸岛
东南到台湾及 附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等
评述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作用?
1、 对内:平定三藩之乱、准噶尔叛乱,接管台 湾,巩固国家统一; 对外:击退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 完整; 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 历史进步意义.
《尼16布89楚年条《约尼》布意楚义条:约》规定: 1.中 双俄方平两等国协以商格尔下签必署齐河的、平额等尔条古约纳;河和外兴 安 2.岭肯往定东了至“海两为江界一,岛岭”北属河中西国属。俄国,岭南河 东(属即中黑国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北接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二)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⑴“三藩”问题的由来 ⑵平定“三藩”的经过
(3)平定三藩的历史影响。
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 巩固了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二)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
民族英雄郑成功
1684年清朝 设置台湾府
施琅进军台湾
施琅
1683年,清军进 入台湾,郑成功的 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政府 设置台湾府,隶属 福建省,实现了统 一。
台湾府的设置,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 内地的联系,促进 了台湾的开发,巩 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二)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 派施琅领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三)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
1、背景: 2、经过:
⑴ 康熙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 ⑵ 分别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
雅克萨
雅克萨之战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三)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
1、背景: 2、经过:
⑴ 康熙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 ⑵ 分别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 ⑶ 军事外交双重手段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 定中俄东段边界
康熙简介
清圣祖仁皇帝 名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文治武功 臻于极致
一、少年天子
康熙即位之初面 临怎样的形势?
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但根基未稳 (4种矛盾)
1、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明朝遗留抗清力量的存在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二)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 3、平叛噶尔丹 ⑴背景
平定准噶尔部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 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 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 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 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 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 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 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 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 大举进犯漠南。
第三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清朝十二帝
入关之前: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入关之后: (1) 清世祖 顺治 (1644-1661)
(2) 清圣祖 康熙 (1662-1722) (3) 清世宗 雍正 (1723-1735) (4) 清高宗 乾隆 (1736-1795) (5) 清仁宗 嘉庆 (1796-1820) (6) 清宣宗 道光 (1821-1850) (7) 清文宗 咸丰 (1850-1861) (8) 清穆宗 同治 (1861-1875) (9) 清德宗 光绪 (1875-1908) (10) 溥仪 宣统 (1908-1912)
兴 文 重 教 , 编 纂 典 籍
移 天 缩 地 , 兴 建 园 林
重 农 治 河 , 兴 修 水 利
亲 征 朔 漠 , 善 治 蒙 古
抵 御 外 侵 , 缔 结 和 约
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积极作用。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二)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 3、三征噶尔丹 4.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
(1)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 (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多伦会盟 -------接受臣服 特封四大活佛 ---直辖于朝廷 设立木兰围场、避暑山庄
螯拜骄横跋扈 国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家 2统、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满占族地与、汉剃族发)易民服族等矛政盾策 3一、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
从,需要加强管理
——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国家主权
----中国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二)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 3、三征噶尔丹 ⑴背景 ⑵主要战役:
乌兰布通、昭莫多
该图示为“伊犁河”与“大营”的受降场面 《 平 定 准 噶 尔 图 卷 》
局 部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二)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2、收复台湾 3、三征噶尔丹 ⑴背景 ⑵主要战役:乌兰布通、昭莫多 ⑶结果影响:噶尔丹自杀,平叛取得胜利。
2、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3、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自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局限性: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
对外轻视西方,闭关锁国
对
历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史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
、、、、、、、、八பைடு நூலகம்
阎 崇 年 《 正 说 清 朝 十
吸 纳 西 学 , 学 习 科 技
(一)智捕鳌拜,稳定朝廷秩序
(二)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 藩” ⑴“三藩”问题的由来及危害
三藩即吴三桂、 尚可喜、耿精忠, 他们三人位高权 重,为清朝建立立 下汗马功劳。三 藩掌握重兵,割 据称雄,吴严三重桂威 胁清朝统治和国 家统一。1673年, 清政府下令撤掉 三藩藩王称号,吴 三桂等随即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