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古典主义

合集下载

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

巴黎旺多姆广场
广场的喷水池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建于1757年。1763年取名“路易 十五广场”,广场中心曾有路易十五骑像。大革命时期 称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方尖 碑
一块高230米、重230吨 的玫瑰色岩石的‘方尖 碑’,耸立在广场的中 央的埃及‘卢克索’神 庙的方尖碑,是18世纪 从埃及而来,方碑上有 很多埃及的象形文字。
欧洲艺术风格
⑧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又称古典复兴,兴盛于18世纪 中晚期,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
一、兴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叛, 二、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复兴 古希腊罗马时代那种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 艺术形式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 材模仿古代艺术,用实证方法研究古希腊罗马艺 术。
新古典主义风格家具的线形变直,不再是圆
曲的洛可可样式,装饰以青铜饰面采用扇型、叶 板、玫瑰花饰、人面狮身像等。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
建筑师有英国的亚当、钱伯斯,法国 的苏弗洛,德国的申克尔,雕塑家有法国 的乌东,意大利的卡诺瓦,画家有德国的 门斯,英国的韦斯特,法国的维安、 大卫、 安格尔。
外观以罗马圣彼得教堂的
古典风格为蓝本。典型的
当时帝国风格的特征具有。
1812年战胜拿破仑军队后
教堂里面保存了战利品和
俄罗斯军队征服的多个城
市的钥匙(在古代钥匙为
城市权力的象征)。
俄罗斯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

坐落在俄罗斯圣彼
得堡的伊萨基辅大教堂
(圣埃萨大教堂),与梵
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
弗吉尼亚大学创建于1819年,创建人 是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新古典主义时期服饰

新古典主义时期服饰

1.男装向朴素、机能化方向推移

大革命时期,男装,抛弃了过去那种装饰过 剩、沉重庞大的假发和装饰性的配剑,向朴 素、机能化方向推移。
革命者的装束
(1)卡尔玛尼奥尔(carmagnole),原是意大利 工人穿的茄克,驳头很宽、有挖兜和扣子。 (2)庞塔龙 pantalon -长裤,又叫“桑•克尤 罗特”是对贵族穿的半截裤克尤罗特的革命。 红、白、蓝三色条纹毛织物象征革命。与庞塔龙 组合穿的有双排扣背心和红色无檐帽。
2.帝政样式时代的男装
1、基本样式:夫拉克、基莱和庞塔龙的组合
男装又回到路易十六时代,一般资产阶
级仍是夫拉克、基莱、庞塔龙的组合。 夫拉克,大翻领宽驳头,前片从腰节处 横向切断的燕尾服样式,1810年左右, 后下摆变短,腰身变低。
2.修米兹(内衣),出现了现代型的白
衬衫“夏次”shirt的原型,领子相当于 现在衬衫领竖起来的样子, 领带-卡拉巴特流行小型的,袖口的克 夫用浆糊浆得很挺括。 3.庞塔龙时瘦时肥;克尤罗特为紧身, 下穿白色高统袜,上穿丝绸夫拉克和明 快色富有装饰性基莱(领子、驳头造型 同前),头上编发辫 4.卡里克carrick-即长大衣,肩上有几 层披肩,长及踝,戴高筒帽子。
新古典主义时期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化背景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装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化背景
自18世纪中叶起,由于意大利、希腊和小亚
细亚地区古代遗址的发现、勘察和考古研究 的兴起所引起人们对古代新的、比过去更大 的科学兴趣,在文艺思潮上形成了新古典主 义。它注重古典式的宁静和考古式的精确形 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启蒙运动和理性时代 相适应,与自然主义相呼应,体现了通过采 纳古典形式重新建立理性和秩序的意图。在 服装史上称为新古典主义时期。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02
PA RT
阐述
新古典主义主义追求古典风格的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淳朴
和壮穆的宏伟”
在各国的发展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多少也有些差异,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 在英国、德国则是希腊式样较多
安格尔 浴女
美术上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 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 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 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 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 色彩不够重视 大卫 荷拉斯兄弟之誓
3、扶手右软村垫
4、坐垫为椭圆形
DESCRIBE
井开槽装饰,常用青铜镀金装饰。
采用直线造型,腿部方柱或圆柱形由上 而下逐渐收缩变细
DESCRIBE
有的橱柜还用女像柱装饰。
DESCRIBE
研究思路
Research Approach
1 简要脉络梳理:
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柱式 英国希腊式家具 英国谢尔顿式家具
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图式表现, 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 度雕刻
新古典主义文化
卡诺克 浅浮雕
建筑上追求体型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 节的朴实、形式符合结构逻辑 杰佛逊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
杰佛逊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
研究思路
Research Approach
1 简要脉络梳理: 古罗马庞贝建筑
法国罗马式建筑 法国路易十六家具
1、自上而下逐渐变细的圆柱
腿,常沿长度方向镂刻出直线
状或螵旋状。 2、靠背呈方形、一般不与坐 垫后的横档直接相连接。 3、扶手右软村垫。扶手的端
头常常呈涡卷形,略微伸出扶
手的支撑之外。 4、坐垫呈有正方形的、梯形 的。
DESCRIBE
1、上而下逐渐变细的圆柱腿 2、背成卵形,一般不与坐垫后的横档直 接相连接。

新古典主义派风格

新古典主义派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家具主要特征为做工考究, 造型精炼而朴素,以直线为基调不作过密的细 部雕饰,以长方形为主体,追求整体比列的和 谐呼应。
新古典主义装修特点:

这时期最喜欢用的木材是胡桃木,其次是桃花 心木、椴木和乌木等。以雕刻、镀金、嵌木、 镶嵌陶瓷及金属等装饰方法为主,装饰题材有 玫瑰、水果、叶形、火炬、竖琴、壶、希腊的 柱头、狮身人面像、罗马神鹫、戴头盔的战士、 环绕“N”字花环、月桂树、花束、丝带、蜜蜂 及与战争有关的题材。
新古典主义派风格设计风格
主讲人:段佳秀 成 员:董德胤 白 雪 张庆庆
新古典主义的起源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 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19 世纪初叶,成为欧洲文学艺术的主要思潮。所 谓古典主义,就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 为典范而得名。到了18世纪中叶,庞贝城的发 掘,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传播,引起 了人们对古典主义的兴趣,古典主义又重新复 兴起来,故称新古典主义

表现特征 新古典主义在美学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 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期浪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 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 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主张采取“中立” 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应该回到“古典”中去, 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美 (不混杂诗或绘画等);作曲家应该摆脱主观性,而以 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手法再 现出来。代表艺术家 布索尼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钢琴演奏家,同时也是一 位富于理智的作品解释者他演奏的音乐丰富多彩,踏板的 掌握有独到之处。 他的创作中最动人的作品是1890~1905年间作的 《小提琴奏鸣曲》 作为体系而对后世有影响的新古典主义,以意大利 作曲家F.布索尼和俄国作曲家I.F.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

新古典主义文化

新古典主义文化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

新古典主义,顾名思义,古典主义的新 兴与再现。这种思潮是在资产阶级大革命 的特定背景下,经济和文化思想共同作用 下产生。它反对洛可可样式的繁琐过剩, 崇尚古典美的质朴 、简练和自然。在服 饰上,淘汰洛可可过分泛滥的装饰和萎靡 不振的纤弱形态,代之以健康 、自然的 古典格。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2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3
谢谢观赏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4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19
发饰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0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1
帝政样式时代的男装
基本样式:夫拉克、基莱和庞塔龙的组合 内衣——修米兹出现了现代型的白衬衫“夏次”的原型 外套——鲁丹郭特、叫做“卡里克”的长大衣 领带——克拉巴特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5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6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7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8

连衣裙——修米兹·多莱 斯(罗布·修米兹):简练、 朴素。一种用白色细棉布制作 的宽松的衬裙式连衣裙,腰际 线提高到乳房底下,内有护胸 层,袖子很短,袖形为帕夫袖 或爱奥尼亚式希顿的样子,戴 长手套,裙子很长垂到地上, 形成的悬垂衣褶像希玛纯,下 摆刺绣花卉。穿着的女人被称 为“麦尔贝幼兹”与时髦男子 “昂克罗瓦依亚布尔”并称于 世。

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以及个体决策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下面是对新古典主义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方愿意提供的数量,需求是指购买方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2. 均衡价格和数量:均衡价格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均衡数量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交易数量。

在均衡价格和数量下,市场处于供求平衡状态。

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对个体总效用的影响。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到边际效用,即每个单位商品对其满足感的影响程度。

4.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对生产者成本的影响。

生产者在决定生产数量时会考虑到边际成本,即每个单位商品对其成本的影响程度。

5.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而实际支付以下的价格区间之间的差额,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商品而实际收到的价格区间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是评估市场效率和福利分配的指标。

6. 弹性: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程度。

常见的弹性概念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

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7. 无差异曲线和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是表示消费者在不同商品组合之间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曲线,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愿意将一个商品减少一单位,同时增加另一个商品的数量的比率。

8.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作出某个选择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一种选择即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这些放弃的选择的价值就是机会成本。

以上是对新古典主义中一些重要名词的简要解释。

这些名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个体决策行为以及市场经济的机制。

新古典主义通过对这些名词的研究和分析,试图解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为经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作《论古代和现代悲剧》、《论对古代作家 的摹仿》
1.反对文学创作脱离现实而一味沉浸在神话
和虚构之中; 2.批评古代悲剧所产生的社会心理效果; (怜悯、恐惧——伟大——爱情) 3.反对盲目地顶礼膜拜古代文学作品。
其他新古典主义文论 家选讲
一、沙坡兰(1595-1674)
(一)古典主义批评原则的确立
启示,他们对自然的摹仿达到了最高成就;
理由2:古希腊罗马的作品经历了长久的时间
考验并受到长久的赞赏;
理由3:法国的优秀作品都是摹仿古典作品的
结果。
荷马的作品: “荷马之所以令人倾倒完全是从大自然学来的,他的 书是众妙之门,并且取之不尽,不论他拈到什么,他 都能点石成金,一经到他手里,腐朽也变为神奇。”
《法兰西学院关于悲喜剧<熙德>对某方所提意见的感想》
1.批评的目的:赞美优点,批评缺点,最终让 真理 得以阐明 2.批评的方法:教条、理性、分析
创作中的情感:肯定情感的作用,但须
以理性驾驭情感。
内容与形式的处理:形式应符合内容的
理性要求,避免以辞害意。
3.三一律的确定——遵循理性的要求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要固定、说清, 比利牛斯山那边诗将能随随便便, 一天演完的戏里可以包括许多年:
在粗糙的演出里时常有剧中英雄,
开场是黄口小儿终场是白发老翁。 但是我们,对义理要服从它的规范, 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发展; 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
《诗的艺术》——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法典
1669至1674年,布瓦洛用
了5 年时间写了一千多行的 诗体论文《诗的艺术》, 这是一部向封建贵族妥协, 按照王权的政治需求和艺 术趣味,总结文学创作经 验,规范法国文学艺术的 理论著作。发表后为路易 十四所重,钦定为古典主 义文学的理论法典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一、新古典主义产生的原因:1、18世纪下半,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场巨大的革命运动即将来临,渴求改变现状的法国民众对散发着没落贵族气息和华丽脂粉的“洛可可”艺术越发反感。

他们都期待庄重严肃的新艺术风格作为宣传革命号召人民的有力武器,希望艺术能够发挥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

2、18世纪中叶,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发表了《古代艺术史》一书大力宣传古代社会的纯洁,静穆,提倡古典美的艺术思想。

3、1748年,庞贝古城的发掘,使壮丽辉煌得古代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激起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崇拜。

在思想界,古典精神成了美的最高标准,法国因此掀起了一股学习研究古典艺术。

二、新古典主义的概述: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影响了装饰艺术、建筑、绘画、文学、戏剧和音乐等众多领域。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亦即反对华丽的装饰,尽量以俭朴的风格为主)。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到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三、新古典主义艺术的特征: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

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

“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它的杰出代表是达维特(杰克·路易斯·达维特(1748-1825)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约翰生的“类型”理论
约翰生(1709一1784)是英国古典主义后期 的代表作家。写过诗歌、戏剧,编过词典, 还编过《莎士比亚戏剧集》。其主要批评著 作是《〈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约翰生强调类型的重要性,113 .他说:“诗人的任务不是考察个别事物,而 是考察类型;是注意普遍的特点和注意大体 的形貌。
第二 英国新古典主义
17世纪,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文论立足文坛, 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批评家是屈雷 顿、蒲柏和约翰生。
1、屈雷顿及其《论剧体诗》
屈雷顿1631一1700,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批 评家、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 他一生共创作30个剧本,兼任皇室史官。 1670年被封为桂冠诗人 他的文艺论著有《论戏剧诗》、《论英雄 剧》、《悲剧批评的基础》等。
是否属“自然”不在于它是否是生活中的 “真实的事”,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常情常理 布瓦洛模仿自然的原则,实际上是主张借自 然表现情理。人物上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 持写的古代人物性格应和他在人们心目中早 已定型的性格相一致;共性一方面指年龄共 性,一方面指类型的共性,即写出诸如风流 浪子、守财奴、老实、荒唐、糊涂、嫉妒等 类型的性格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文论显然不同于法国,就 性质而言,,淡化了宫廷色彩,教条主义也没 有法国那样严重; 就内容而言,它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主 义内涵。
第三节 德国新古典主义
法国新古典主义关心的是“古今”问题,一 度掀起过“古今之争 而德国新古典主义所关心的是“法英”问题, 掀起的是“法英之争”—究竟是应该借鉴法 国还是英国,对德国新古典主义者来说,是 一个大问题。
文克尔曼认为,研究艺术史不仅要以艺术作品为根基,而且 要与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119 艺术史的目的在于叙述艺术的起源、发展、变化和衰颓,以 及各民族各时代和各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并且尽量地根据流 传下来的古代作品来作说明一’文克尔曼认为历史环境对艺 术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希腊艺术的形成既得益于希腊良好的 自然环境—温和气候和美丽的景色,也得益于良好的社会氛 围—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希腊艺术达到卓越成就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天气的影响,一 部分在于希腊人的政治体制和机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状况 119
1660一1668年布瓦洛创作了《讽刺诗》。刺 封建贵族的腐败行径和当时社的各种丑态, 表现出明显的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倾向,这 使他遭受了一系列打击。 1669一1677年间创作了 《书简诗》献媚于路 易十四,企图寻企图寻求王室的支持和维护。
1669至1674年,布瓦洛用了5 年时间写了一 千多行的诗体论文《诗的艺术》,这是一部 向封建贵族妥协,按照王权的政治需求和艺 术趣味,总结文学创经验,规范法国文学艺 术的理论著作。
d·道德的原则106
在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理论中,理性、真、 善、美是四位一体的,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 理性、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艺术如何才能达到至善的境地?作家的道德 修养至关重要。
3、艾弗蒙与布瓦洛的古今之争107
圣·艾弗蒙“610一1703,法国批评家)严厉 地批评了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理论,表现出 一个批评家不畏权势、尊重事实、仗义直言 和追随时代的精神。代表作包括《论古代和 现代悲剧》、《论对古代作家的摹仿》,都 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理论的核心是 “厚今薄古”,反对盲目地膜拜古人的文学 作品,反对没有历史内容的永恒的理性法则。
文克尔曼1764年出版的《古代艺术史》 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美,二是精神美,而 艺术的最高原则是追求美。 古希腊艺术不仅提供了真实的自然形象,而且提供 了反映某种精神的理想的美 古希腊艺术群雕拉奥孔就是这种理想美的化身,它 表现了拉奥孔以静穆的心情忍受着肉体的痛苦,显 示了人类战胜苦难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尊严,是精神 美和自然美的完美融合。
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
是唯理主义。唯理主义是17世纪法国的主导 哲学思潮,其核心是崇拜理性而轻视感性和 情感。它认为人世间存在着一种普遍永恒的 人性,即存在著天赋的良知,这就是理性, 每个人都应该唯理性是从,根据理性去判别 是非,决定行为。
唯理主义的产生
文艺复兴时期高扬人性的继续和发展,科学进步, 以理性反对宗教迷信,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要求 但唯理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性质又适应了君主专制制 度强化秩序和法则的需要,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 潮。 这种社会思潮反映在文艺上,就是强调以理性为文 艺立法,以整顿文艺复兴以来的“混乱”的文艺状 况。
【法】布瓦洛:《诗的艺术》(任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第37一38行。
b,自然的原则103 亚里斯多德、贺拉斯所说的“自然一是指客 观现实的人的生活;而布瓦洛所说的“自然 基本含义是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特别是 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人性。 人性的根基是理性,因此合乎理性的人性才 是人性的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理性的。
首先,他反对文学创作脱离现实而一味地沉浸在神 话和虚构之中。107 其次,他批评古代悲剧所产生的社会心理效果。 他反对盲目地顶礼膜拜古代文学创作,不承认存在 永恒的理性法则。 圣·艾弗蒙的这些见解上表了一个新的阶级力量对于 文艺创作提出的要求,表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精神。
布瓦洛《诗的艺术》的意义
对法国17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实践的总结,反过来 又推动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它比较全面地概 括了新老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经验,在艺术创作的 某些具体间上它曾经提出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见解, 包含了一些合理的因素,因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 一席之地。它在政治上满足了法国17世纪封建君主 专制的需要,艺术上又体现了当时的封建贵族阶级 的审美趣味,客观上扼杀了作家的创造性和开拓精 神,因而又是一部充满了保守气息的教条主义的文 论著作。
2·文克尔曼的古典艺术理论
文克尔曼(1717一1768)是一位卓越的艺 术 史家和文艺理论家。是近代欧洲第一个对古 希腊艺术进行全面、彻底、认真、细致研究 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崇拜和学习古希腊艺 术的风气迅速弥漫开来,这对德国乃至欧洲 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 影响,
1755年,文克尔曼出版了《对古希腊绘画和雕刻的 反思》 认为古希腊艺术最为重要的特点:无论是就姿势还 是就表情来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优点在于高贵 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希腊人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 尽管这灵魂是处在激烈情感里面;正如海面上尽管 是惊涛骇浪,而海底的水还是寂静的一样。” 118
约翰生认为:诗人‘必须摆脱他的的代那本 国的偏见;他必须考虑抽象的和永恒状态中 的是与非,他必须撇开当时的法规和观点, 进而追求那种普遍的、超越一切永久不变的 真理。” 114
约翰生的类型论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文论, 对三一律中的时间整一、地点整一给予无情 的批判。 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传统,使约翰生能跳出 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束缚,以常识对三一律做 分析,否定三一律中的两条,他只承认情节 一致是必需的。115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概况
第一节 法国新古典主义与布瓦洛的 《诗的艺术》
1.布瓦洛和路易十四时代 17世纪的前半叶,法国的君主专制逐渐建立 和巩固起来。1661 年,路易十四结束了法国 百年割据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法国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有限度地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古典主义就产生在从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这一时期,它的 理论代表是布瓦洛。
2.《诗的艺术》的主要内容
《诗的艺术》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总论,一般地论述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阐 明理性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同时概 括地说明了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分析了牧歌、挽歌、颂歌、十四行诗、歌谣 等次要诗体。 第三章论述悲剧、喜剧和史诗等主要诗体,为金书 的核心部分’三一律”就是在这一章被定为法规的。 第四章论作家的道德修养 .作家提出了很多忠告, 并做全篇总结。
布瓦洛于1636年诞生于巴黎,两岁丧母,个 性孤寂,后服从父亲旨意,专攻神学,准备 献身宗教。二657年毕业于巴黎大学,考取了 律师资格。但他渐渐地厌倦了这个职业。后 来他父亲去世给他留下一笔遗产,使他经济 上得以独立,他不久便离开了法院,专心致 力于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以讽刺诗人的姿 态跃登文坛。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
引言
新古典主义文论是欧洲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 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形成的文艺理论。 17世纪的法国和英国,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资产阶级进一步强大的时期,也是趋向 没落的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强化 王权的时期。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强化封建王权,在意 识形态领域强调秩序和理性,与此同时在文 艺驰上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亚里斯多德、贺拉 斯的理论体系,于是便出现了新古典主义。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哲学出发点是笛卡尔的理 性主义,德国的新古典主义的哲学出发点, 也是理性主义,但更直接受到由笛卡尔理性 主义发展起来的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理性主 义的影响。
1·高特雪特与莱比锡学派
高特雪特(1700一1766),表重要的批评著 作是《批判的诗学》,该书在18世纪的德国 影响巨大,使他成为了文学界的权威和莱比 锡派的领袖。
当时的德国文学界,巴洛克(bamque)风格 占主导地位。 高特雪特认为,要扫除德国文坛上粗野无文 的巴洛克风格,就必须引进法国的新古典主 义理想,以之开辟德国文学的新天地。 依据新古典主义原则为诗的各种文体制订了 详细的规则。116
高特雪特只是一味强调理性的重要性,把 “惊奇”神奇“想象”完全排斥在文学创作 之外; 德国从中世纪以来的民族传统就偏在情感和 想象以及表现的自由和奇特方面,高特雪特 的新古典主义不符合德国民族特性的。不符 合德国民族传统,但对德国民族传统文学却 起了补偏救弊的作用。
《诗的艺术》所倡导的理论原则
a.理性的原则 ‘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 值和光芒。” 理性是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目的,遵从理性是艺术达到 完美的根本途径。 他强调作家的“文词里就要有热情激荡,直钻进入的胸臆, 燃烧、震撼着人的心房” 作家要凭理性,而不是凭感情去鉴别、判断一切,决定写什 么和怎样写。 写作之前先要学构思清楚,全要看你的文思是明朗还是暧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