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本文针对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从作用机制、治疗途径、疗效、安全性及新的治疗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于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随着环境污染等诱因日益加重,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常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然而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难以实现,而药物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因此常规治疗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欠佳。免疫治疗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唯一对因治疗的方法,可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1],WHO指出免疫治疗达到一定的疗程和强度可根治变应性鼻炎[2]。

1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

免疫治疗详尽确切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免疫反应机制错综复杂,掺杂因素众多,影响其中任一环节均可能产生临床效果,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发现免疫治疗对免疫反应若干环节和不同生物标记物产生影响。研究发现[3]免疫治疗可改变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反应,影响下游抗体合成和炎性细胞活化,减少抗原特异性IgE,增加抗原特异性IgG,后者可阻断抗原特异性IgE与Fc gamma RIIb交联,减少炎症细胞活化。

当前对免疫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已达到细胞分子水平,IL-10和淋巴细胞成为关注热点。IL-10在免疫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常人淋巴细胞以分泌IL-10的Th1为主而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见可分泌IL-4的Th2异常升高,应用免疫治疗后,抗原特异性Th2反应下调而Th1和Treg反应上调。二者的失衡与过敏反应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免疫治疗使二者趋于平衡[4]。SCIT可升高IL-10和TGF并呈IL-10和TGF依赖性抑制PBMC增殖,同时抑制IL-5和IL-13,降低Th2细胞水平[5]。使用SCIT 4w后,Bet v1的特异性增殖呈IL-10依赖性降低,CD3+细胞IL-10和Foxp3的mRNA表达增加[6]。Savolainen等发现免疫治疗1年和2年后IL-10的mRNA表达增加,而TGF表达和IL-10则呈正相关[7]。

Foxp3+Treg细胞是受到关注的另一个生物标志物。2年后,鼻粘膜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CD25+和CD4+增加,研究者认为其升高和SCIT的有效性有关[8],变应性鼻炎经治疗后患者Foxp3+淋巴细胞降低[9],抗原特异性Th1和Treg可抑制Th2细胞,而且直接或间接抑制外周炎症反应,动物实验发现CD25+和CD4+细胞直接抑制IgE交联后巨细胞脱颗粒。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慢性炎症性鼻组织可表达CD40,CD40和CD40L交联可增加嗜酸粒细胞的存活,诱导GM/GSF释放,而IL-10可抑制嗜酸粒细胞CD40mRNA表达[10]。免疫治疗降低变应性鼻炎的严重程度和气道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ENO降低,作者指出免疫治疗的作用可能不仅在于诱导Treg细胞数量,更在于激活和恢复Treg细胞内信号转导[11]。免疫治疗后,CD203在CD3crth嗜碱粒细胞比例降低,其与症状评分有关,而血浆IgE滴度未改变,这一改变可能与嗜碱粒细胞表面阻断性抗体上调部分有

过敏性鼻炎常见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两型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 过敏性鼻炎常见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首选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更佳(不可滥用),均有效缓解相关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鼻渊畅。 2.免疫疗法:又称脱敏疗法,用已找到的变应源制成脱敏浸液,以小量渐增大的方法舌下含服,使机体对变应源产生抵抗力。 3.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对下鼻甲粘膜的冷冻疗法、激光、微波、20%硝酸银烧灼等,皆可使鼻粘膜表面敏感性降低,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 4.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翼管神经切断或岩浅大神经切断,均可使鼻内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5.手术疗法:因为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而造成鼻腔通气欠佳者,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厚,鼻息肉等,需要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骨折外移术、鼻内镜下微波(射频消融术)治疗、鼻息肉摘除、鼻窦开放术等,均能有效缓解相关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

6.穴位疗法:李氏灵坤膏,采用的是穴位针对性疗法,是结合了针灸与药物的原理,药贴内含医用磁粉+纯中药提取物制剂而成,可以消炎祛痛,改善不适,增强机体细胞活力,具有不错的康复疗效。 7.减敏(脱敏)疗法:这是在测出过敏原之情况下以微量稀释之过敏原溶液逐量长期注射,以达到人体能对此抗原产生耐受性的方法,不过此法因要病人长期配合,治疗周期长,而且效果介于50-70%之间,所以许多病人配合度不佳。 CZB聚焦超声术治疗过敏性鼻炎 “CZB聚焦超声”技术,聚焦超声技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全新的非侵入性技术,是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在非肿瘤性疾病治疗领域的又一创新。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1T11:56:29.1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5期作者:马艳华[导读]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 (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耳鼻喉科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8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50例本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5)、对照组(n=25),给予实验组患者冲击免疫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冲击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165-02 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病变应原后导致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由遗传、变应原暴露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鼻痒等,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其向哮喘发展。本次旨在研究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实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7~55岁,平均年龄(31.5±20.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8~57岁,平均年龄(32.5±22.5)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查,病情确诊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冲击免疫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常规免疫治疗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20SQ-U,每次1针,每周1次,连续治疗14周,剂量维持阶段为15周,将剂量维持在100000SQ-U分别与第16、17周各注射1次,随后6周注射1次,每次1针。(2)冲击免疫治疗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10SQ-U,在住院前3天,每天注射3次,每次1针,在第4天、第5天每天注射2次,每次1针,第6天维持剂量100000SQ-U,第7天采集血液样品后安排出院,第5周、第11周,第17周,每周1针。(3)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瘙痒症状可以给予冰敷治疗,若出现皮肤过敏性坏死可以停止免疫治疗[1]。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粘膜上皮表现正常,无粘连,鼻腔未发生出血。有效:患者粘膜上皮偶尔出现粘连,鼻腔少量出血。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2]。治疗效果=显效率+有效率。疼痛评分为0~10分,得分越低,疼痛越小。治疗依从性采用RE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内容包括坚持服药、生活规律、戒烟戒酒等内容,总分100分,总评分≥92分为完全依从;总评分70~91分为部分依从;总评分小于70分为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3]。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护理效果88.0%(22/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护理效果60.0%(15/2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5.094。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完全依从13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4例,治疗依从性84.0%(21/25);对照组完全依从8例、部分依从6例、不依从11例,治疗依从性56.0%(14/25),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667。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2/25);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2.0%(8/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547。 3.讨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2-22T09:55:14.8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鲁杰龚梁陈建强胡银亚 [导读] 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值得广泛开展。 鲁杰龚梁(通讯作者) 陈建强胡银亚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3153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标准化的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法、手术和传统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650例,随机分为A组(标准化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组)、B组(等离子手术组)和C组(药物治疗组),A组患者注射特异性变应原疫苗,B组患者施行下鼻甲+鼻丘低温等离子消融术,C组患者进行常规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随访2年以上。结果脱敏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手术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值得广泛开展。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036-02 随着工业化生活程度的提高,临床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 tis, AR)患者日益增多,据统计已占10~25%[1],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和流清涕等,可影响睡眠、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学童记忆力,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脱敏治疗。药物能有效控制鼻炎症状,起效快,但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治疗采用鼻腔筛前神经烧灼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可有效缓解鼻炎症状,但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复发率;脱敏治疗需要持续数年,起效慢,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目前脱敏治疗在我市开展的时间较短,仍缺乏对该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的大样本临床调查。为比较分析标准化的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法、手术和传统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探索给药的新方法与最佳疗程,便于临床选择安全、方便、效佳、价廉的治疗方法,本课题组于2005年始,对来本院诊治的6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建立患者档案,并进行至今为期2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作总结,并就相关研究作出有效探讨。 资料和方法 1.资料 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本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65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2009年武夷山会议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A组(标准化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组)、B组(等离子手术组)和C组(药物治疗组)。A组患者275例,其中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9例,患者均对尘螨过敏,男性125例,女性150例,年龄7-52岁,中位年龄22岁;免疫治疗的入选标准: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为尘螨阳性> (+++),血清尘螨特异性IgE>2级,符合中华医学会1997海口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B组患者198例,对尘螨过敏,男性95例,女性103例,年龄10-50岁,中位年龄24岁。C组患者177例,对尘螨过敏,男性93例,女性84例,年龄7-55岁,中位年龄24岁。所有患者均有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塞症状,鼻内镜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使用德国默克公司的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血清尘螨特异性IgE的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 CAP检测系统;尘螨变应原疫苗使用德国默克公司的阿罗格(NHD)。 2.方法 A组患者注射特异性变应原疫苗(分常规注射和改良注射),采用剂量累加方案,总疗程2-3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阶段初期:药液浓度从0级开始逐渐递增为1级、2级、3级浓度,每种浓度每次注射剂量由0.05ml开始,逐渐递增为0.1ml、0.2ml、0.4ml、0.6ml、 0.8ml,该阶段每周一次,总共注射24次。然后进入维持剂量阶段,以3级浓度0.8ml/次注射,注射频率依次延长为每2周1次、每4周1次、每6周1次、每8周1次,每个注射频率4-5次。每次注射前,询问并记录患者上次注射的耐受情况,只有上次注射能耐受,患者才能递增剂量。B组患者施行下鼻甲+鼻丘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同时可根据患者情况对增生肥大的下鼻甲做等离子消融以改善通气。C组患者进行常规鼻内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 采用单盲法收集每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资料及电话号码的登记便于开展回访工作,于首次治疗时、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作为近期效果评价依据,治疗后1年、2年的随访结果作为远期评价依据,并填写变应性鼻炎登记随访表。按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2004年兰州会议),采用症状与体征分级计分,即先参照中华耳鼻喉科学会于1997年修订的标准,在治疗前及免疫脱敏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症状评估,轻度症状者症状评分≤4,中度症状者症状评分>4且≤8,重度症状患者评分≥9;再据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计分的总和计算出改善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结果≥51%为显效,21%-50%为有效,≤20%为无效。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有效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开始后28~120(56±15.8)天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且均完成了2年的免疫治疗。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结束时显效108例(39.3%),有效132例(48%),无效35例(12.7%),有效率为87.3%。治疗中33例患者出现非全身性不良反应(其中风团16例,局部反应14例,大局部反应2例),全身不良反应发生5例8次,其中较严重的2例中,1例为一女性患者注射2分钟左右即出现全身瘙痒、咽部不适、眼睑浮肿,发觉后迅速给予甲强龙40mg静滴,半小时后症状缓解;另1例为一8岁男童,注射后5分钟出现口唇红肿水疱,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后好转;其他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局部荨麻疹,给予扑尔敏、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后好转。该5例患者均没有停止免疫治疗。B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显效60例(30.3%),有效102例(51.5%),无效36例(18.2%),有效率为81.2%,较之于A组疗效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也得以缓解、改善,且治疗后起效较快,其中显效60例(33.9%),有效86例(48.6%),无效31例(17.5%),有效率为82.5%,其疗效评价较之于A、B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时A组患者无失访,其中显效106例(38.5%),有效128例(46.5%),无效41例(15%),总有效率85.0%,复发率2.5%;B组失访3例,其中显效53例(27.2%),有效95例(48.7%),无效47例(24.1%),总有效率75.9%,复发率9.5%;C组失访6例,其中显效42例(24.6%),有效70例(40.9%),无效59例(34.5%),总有效率65.5%,复发率30.1%。可见,治疗后6个月A、B两组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复发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1年,A组275例患者有5例失访,其中显效99例(36.7%),有效125例(46.3%),无效46例(17%),总有效率83.0%,复

过敏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a12054185.html, 过敏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晔萍潘潇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观察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过敏性鼻炎诊疗中心150例通过德国Mediwiss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查出尘螨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75例对照组和75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接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75例接受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出现了服药时缓解、停药后复发的现象,只能暂时控制症状,停药之后,再次接触过敏原还是会引起过敏反应。观察组7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显效5例、有效56例、微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且要在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化免疫治疗中心开展。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规范化管理;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5.2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078-01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物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征。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环境控制主要是指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各种刺激物,是本病防治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可以影响过敏性疾病基础机制,从而改变其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规律性的免疫注射,让免疫系统趋于正常,能够逐渐适应耐受外界过敏原,从而避免过敏症状的出现。我院过敏性鼻炎诊疗中心从2014年5 月开始采用丹麦生产的安脱达屋尘螨标准化变应原制剂,对7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皮下注射脱敏治疗,目前疗程已结束。现对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2月150例通过德国Mediwiss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查出尘螨阳性的患者,其中男74例,女76例,年龄在5岁至45岁之间,平均13岁.,过敏性鼻炎症状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明显。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75例对照组和75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我院过敏性鼻炎诊疗中心接受标准化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1.2方法

2018年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分析报告

2018年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 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8年1月

正文目录 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治标”免疫治疗“治本” (3) 过敏性鼻炎以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为主 (3)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 (3) 免疫治疗进入一线用药推荐使用,临床地位显著提升 (4) 过敏性鼻炎患者众多,免疫治疗面临过百亿市场 (5) 放量限制因素逐渐去除,免疫治疗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7) 临床地位随着新出台诊疗指南的更新而提升 (7) 较高的价格因人民逐渐提升的生活质量而不再成为障碍 (7) 变应原能检测手段的丰富将发现更多可治疗的患者 (8) 图表目录 图表1: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应用的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4) 图表2:变应性鼻炎推荐使用治疗药物总结 (5) 图表3:过敏性鼻炎推荐使用药物*南方所公立医院放大销售金额 (5) 图表4: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药物市场空间 (6) 图表5:尘螨免疫治疗药物南方所公立医院放大销售金额 (7) 图表6:过敏性鼻炎常用治疗手段价格及医保情况 (8)

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治标”免疫治疗“治本” 过敏性鼻炎以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为主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通常会引发鼻痒、打喷嚏、清水样涕等症状,同时容易伴随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慢性鼻炎鼻窦炎、上气道咳嗽综合症等疾病。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外科治疗四种方式。变应原回避通常并无法实现,而外科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法,仅酌情使用。因此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还是药物治疗与免疫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是指通过药物缓解免疫症状,仅能够缓解症状而不能够去除病因。药物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包括鼻喷剂及口服剂。药物治疗通常疗程短则两周,长则可达一年以上,症状缓解效果明显,是临床最常用的和治疗手段。

综述变应性鼻炎经淋巴结注射免疫治疗

综述变应性鼻炎经淋巴结注射免疫治疗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全球范围内AR患者约超过 6亿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可能根治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该疗法疗程长且及存在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低,仅有4%的AR患者选择该疗法,目前寻找患者依从性好且同时能提高疗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是AR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学者研究发现,经淋巴结注射免疫疗法(ILI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新方法,对AR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ILI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免疫疗法;淋巴结;综述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炎性疾病[1]。全球范围内AR影响约超6亿的人口,且其发病率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AR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工作和学习,同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AR的治疗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AR免疫治疗的利与弊 变态反应是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所致的机体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等的病理性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免疫系统紊乱疾病的主要目标。1911年Noon和Freeman首次采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治疗AR,并证实了该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SIT 也称脱敏疗法,是通过用特异性致敏的变应原持续刺激机体并逐渐增量,最终使机体对变应性刺激达到适应和耐受,减轻或消除变应原引起的临床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变应原(如花粉、动物皮屑、尘螨等)引起的儿童和(或)成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SIT能长期改善AR的临床症状,阻止患者对新变应原发生变态反应的可能,并降低其向变应性哮喘发展的风险[3]。目前AR的治疗方式包括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4],其中SCIT是一种经典的治疗方式,疗程3~5年,注射次数可达30~80余次。虽然SIT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由于SIT的疗程长并且治疗过程中存在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SLIT和SCIT治疗过程

[转载]我的过敏性鼻炎是这样治好的

[]我的过敏性鼻炎是这样治好的 未 0722 0658 :: 我母亲是老过敏性鼻炎,我以前亦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开始我的鼻炎症状并不重,只是早起会打几个喷嚏,也不是很重。当时我是推广左旋咪唑搽剂的专家,左咪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这我很清楚,因为我母亲的过敏性鼻炎就是左咪治好的,学术上也支持左咪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但我没有耐心涂药,鼻炎不舒服时,也拿左咪来用,一周涂药一次或两次,坚持不了一个月就放弃了。 这样过了几年,到2003年非典时,那个灰暗的春天,我的过敏性鼻炎加重了,每天早晨起床,要打十几个喷嚏,喷嚏打得我头昏脑胀,清鼻涕象水一样地流,真是难受死了!于是我下决心治疗我的过敏性鼻炎,但这次与以往不一样了,我有了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秘密武器,我有什么秘密武器呢? 虽然左旋咪唑搽剂没有治好我的过敏性鼻炎,但是北大一附院的斯教授过敏性鼻炎犯时,我很热烈地向他推荐用左咪,我告诉斯教授我母亲用左咪半年治好了她的过敏性鼻炎。斯教授是肝病研究的大专家,斯教授改进了左咪的用法,他认为免疫调节剂一开始给药要冲击量,于是天天涂药,斯教授告诉我他用左咪七天时鼻炎症状就明显缓解,斯教授用了多久治好他的过敏性鼻炎我记不住了,反正左咪的确治好了斯教授的过敏性鼻炎。 非典期间不能往医院跑了,于是我天天在家涂左旋咪唑搽剂,当时用免疫调节剂也是时髦,那个岁月,我将左咪都卖疯了。我涂左咪见效更快,三天我就明显感觉打喷嚏减少了,流鼻涕也少了,一周我的过敏性鼻炎症状就完全消失了,这样我坚持用左咪一个月,涂了整整五盒药,真的治好了我的过敏性鼻炎,而且至今我的过敏性鼻炎没有犯过。 我自学中医后,就离开生产左咪的福建凯华药业。当时左咪的定位是治疗乙肝,没有往过敏性鼻炎上发展,这是我的遗憾,虽然斯教授见我就说,要往过敏性鼻炎上发展。最近凯华药业的老总特地来北京拜访师父,师父开示,要以不贪的心做药厂,要将左咪卖给真正需要它的患者。我建议老总,将左咪的定位转型,更能帮助患者。

过敏性鼻炎分型与发病免疫机制

过敏性鼻炎分型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鼻炎作为耳鼻咽喉科的一种重要常见疾病,曾研究统计本病于西方国家成年人的患病率为10%~20%,美国白人的患病率为15%~18%,甚至于个别地区竟可高达30%以上。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应从病理生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免疫学角度进行全方位分析和考察,以便能对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客观依据。 一、过敏性鼻炎分型 常将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草热或花粉症)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在过敏性鼻炎总体患者中,大约20%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40%是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其余的40%多是前面二者的混合性过敏性鼻炎。在2001年,曾组织过37位专家总结有关于当前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并且撰写了“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一文,通过WHO的名义而将此文推荐为过敏性鼻炎临床评估和治疗的参考标准。在此文中已依据本病发病的特点和其症状特征,把过敏性鼻炎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种;其次还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程度将过敏性鼻炎分为轻、中重度两型,通过交叉组合后又可以构成过敏性鼻炎的4个亚型。在文中,同时还强调了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之间的相互关联。 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我们应重视并评估其哮喘的发生,在患过敏性鼻炎的人群中,其日后患哮喘的风险是无过敏性鼻炎人群的4倍;反之,70%-80%的哮喘患者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因此,对于哮喘患者我们也应重视过敏性鼻炎。同时预防和治疗上下呼吸道炎症,完善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案,特别是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才可以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或复发。 当过敏性鼻炎的炎症仅局限于上呼吸道时,就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其炎症向下呼吸道蔓延而导致哮喘。治疗措施包括:特异性免疫治疗、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各种抗过敏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如果措施得当、积极治疗、绝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避免发展成哮喘,尤其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儿童,在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之前,及时治疗并配合预防措施,尽早改善儿童过敏体质,台敏乐益生菌是台湾通过卫生署“辅助调整过敏体质”的益生菌。荣获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抗过敏益生菌发明专利。儿童越早使用台敏乐益生菌,改善过敏体质的机率就越高:1-3岁幼儿服用台敏乐益生菌,其过敏体质改善机率可达80%以上;4-12岁儿童服用台敏乐益生菌,其过敏体质改善机率达50%以上;13-18岁青年服用台敏乐益生菌,其过敏体质改善机率达30%以上。过敏性鼻炎完全可以在青春期之前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避免哮喘发作。 二、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以过敏性鼻炎为代表的过敏性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些知名学者的关注。目前,随着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和炎性介质等基本环节被逐一阐明,有关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会更加清晰。 1、基本的免疫反应 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明确了过敏性鼻炎的基本免疫反应过程,就是由于过敏原经抗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本文针对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从作用机制、治疗途径、疗效、安全性及新的治疗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于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随着环境污染等诱因日益加重,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常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然而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难以实现,而药物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因此常规治疗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欠佳。免疫治疗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唯一对因治疗的方法,可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1],WHO指出免疫治疗达到一定的疗程和强度可根治变应性鼻炎[2]。 1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 免疫治疗详尽确切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免疫反应机制错综复杂,掺杂因素众多,影响其中任一环节均可能产生临床效果,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发现免疫治疗对免疫反应若干环节和不同生物标记物产生影响。研究发现[3]免疫治疗可改变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反应,影响下游抗体合成和炎性细胞活化,减少抗原特异性IgE,增加抗原特异性IgG,后者可阻断抗原特异性IgE与Fc gamma RIIb交联,减少炎症细胞活化。 当前对免疫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已达到细胞分子水平,IL-10和淋巴细胞成为关注热点。IL-10在免疫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常人淋巴细胞以分泌IL-10的Th1为主而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见可分泌IL-4的Th2异常升高,应用免疫治疗后,抗原特异性Th2反应下调而Th1和Treg反应上调。二者的失衡与过敏反应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免疫治疗使二者趋于平衡[4]。SCIT可升高IL-10和TGF并呈IL-10和TGF依赖性抑制PBMC增殖,同时抑制IL-5和IL-13,降低Th2细胞水平[5]。使用SCIT 4w后,Bet v1的特异性增殖呈IL-10依赖性降低,CD3+细胞IL-10和Foxp3的mRNA表达增加[6]。Savolainen等发现免疫治疗1年和2年后IL-10的mRNA表达增加,而TGF表达和IL-10则呈正相关[7]。 Foxp3+Treg细胞是受到关注的另一个生物标志物。2年后,鼻粘膜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CD25+和CD4+增加,研究者认为其升高和SCIT的有效性有关[8],变应性鼻炎经治疗后患者Foxp3+淋巴细胞降低[9],抗原特异性Th1和Treg可抑制Th2细胞,而且直接或间接抑制外周炎症反应,动物实验发现CD25+和CD4+细胞直接抑制IgE交联后巨细胞脱颗粒。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慢性炎症性鼻组织可表达CD40,CD40和CD40L交联可增加嗜酸粒细胞的存活,诱导GM/GSF释放,而IL-10可抑制嗜酸粒细胞CD40mRNA表达[10]。免疫治疗降低变应性鼻炎的严重程度和气道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ENO降低,作者指出免疫治疗的作用可能不仅在于诱导Treg细胞数量,更在于激活和恢复Treg细胞内信号转导[11]。免疫治疗后,CD203在CD3crth嗜碱粒细胞比例降低,其与症状评分有关,而血浆IgE滴度未改变,这一改变可能与嗜碱粒细胞表面阻断性抗体上调部分有

过敏性鼻炎自我治疗的6个方法

日常生活中过敏性鼻炎可是给很多患者带来了痛苦,不仅是因为身体上的折磨,更重要的是过敏性鼻炎给患者带来了阴影,因为长时间无法治愈过敏性鼻炎,很多患者通常会失去治疗的信心。但是专家在此鼓励患者应该不放弃任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信心,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治疗过敏性鼻炎。那么,过敏性鼻炎如何自我治疗呢?下面就让抗过敏咨询网来介绍一下吧。 过敏性鼻炎自我治疗 1、饮食疗法,要吃的清淡,少食辛辣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2、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急、不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劳累,定时选择一些功能性保健食品,提高免疫功能,少生或不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3、说到底是一种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判断入侵异物有害时产生的排异行为,也就是免疫球蛋白E升高(过敏体质)。敏仕通益生菌采用发明专利4株抗过敏乳酸菌组合物(进口国家专利抗过敏益生菌),减小过敏体质个体差异性,用于降低血清中的IgE(免疫球蛋白E)过敏抗体,以及通过增进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的方法,可用于增进抗过敏的能力,调整过敏体质,预防反复。过敏源也是千奇百怪,花生、蛋白、海鲜等食物,花粉、稻草、落叶、灰尘,甚至羊毛、皮革衣物都会引发过敏。 4、常年性鼻炎患者,要改善居室环境,如不养猫、狗等动物,撤换地毯,羽毛褥垫,室内通风,减少灰尘等可减少发病机会。

5、对已查明过敏原者,应尽量脱离接触,花粉症患者,在花粉播散期应减少户外活动。 6、适当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如爬山、打太极、慢跑等,还要经常做鼻部按摩以增强鼻腔抵抗过敏原的功能。 以上就是关于过敏性鼻炎怎样自我治疗的相关内容了。敏仕通提醒说,过敏性鼻炎自我治疗还应包括在生活中避免过敏原。如少接触宠物皮毛、远离新装修的居室、避开粉尘多的天气出行等,皆是生活中的过敏性鼻炎自我治疗方法。 感冒还是过敏性鼻炎? 一、打喷嚏的次数。一般来说,得了感冒虽然会打喷嚏,但次数并不多,更不会连续打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之一就是连续打喷嚏。 二、鼻痒。感冒时,鼻子并不会很痒,鼻塞较为常见。但如果得了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腔与咽喉都会发痒,甚至出现眼睛、面颊部位的瘙痒。 三、流清水鼻涕。感冒初期会流清水鼻涕,但量一般不多。过敏性鼻炎则恰恰相反,患者在打喷嚏的同时,还会流大量的鼻涕。 四、其他不适。感冒是由于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或细菌侵入导致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因此,在感冒的同时,还会并发一些全身症状,如头晕、头疼、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而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并不会出现上述全身症状。

浅谈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治疗方案

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调查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对过敏原粉尘螨的认识程度,为临床开展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工作起到临床指导性作用。方法采用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和现场访问的方法进行调查,通过数理统计学研究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研。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通过使用粉尘螨滴剂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对粉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缺乏正确的认知而导致在治疗过程中忽略对环境的控制而使鼻炎的症状得不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加深过敏性疾病患者对过敏的认知;医疗工作人员应该加强患者教育工作的力度与建立患者档案,有效地进行患者管理,使过敏性鼻炎患者配合进行规范化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1 前言 1.1 过敏性鼻炎的概况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 ) 是指鼻腔粘膜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而产生超出正常范围的过强反应,医学上称之为鼻粘膜高反应性鼻病[1]。这类反应包括血管的舒缩(鼻塞)、腺体的分泌(流清水涕)和喷嚏反射等。刺激因素有免疫性(变应原)、非免疫性(神经性、体液性、物理性)之分,根据刺激因子的性质和发病机制,过敏性鼻炎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变态反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因此过敏性鼻炎实际上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其症状表现为充血或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过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当鼻内出现炎症时,鼻腔内可以分泌大量的鼻涕,并可以因感染而变成黄色,流经咽喉时可以引起咳嗽,鼻涕量十分多时还可以经前鼻孔流出。因为家庭装修时可能不慎选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含有大量的甲醛、苯、氨、甲苯等有害气体,会散发出刺鼻难闻的气味,人吸入体内时间久了,会出现打喷嚏、头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致癌,危害人体的健康。再加上冬季室外温度相对来说比较低,人们开窗通风换气的时间也不多,一些体质较差的人就特别容易引发或感染过敏性鼻炎。 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源为尘螨。尘螨分为屋尘螨和粉尘螨,屋尘螨主要分布在床单、枕头、席梦思、地毯、窗帘及沙发等处,粉尘螨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厂等单位。尘螨以人体脱落下来的皮屑为食物,其尸体和分泌物聚集后易引发过敏。过敏性鼻炎患者要勤洗勤换勤晒床单,并保持房间通风,使用防尘螨的功能性床罩也具有一定作用。经统计,有尘螨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占鼻炎患者总数的70%-80%[2],尘螨已成为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元凶。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规范的“脱敏治疗”。脱敏治疗又叫特异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认可的可改变过敏机制的对因治疗[3]。 过敏性鼻炎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多数国家呈上升趋势[4]。2002年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中AR患病率为27.6%[5]。据中国北京地区的一项近期研究,AR患者中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阳性率可达70%[6],WHO已将过敏性鼻炎列为全球关注的公众卫生问题。

2020年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完整版)

2020年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完整版) 儿童过敏性鼻炎(AR),也称儿童变应性鼻炎,已经成为儿童 主要的呼吸道炎性疾病,发病率高。《儿童过敏性鼻炎诊疗— 临床实践指南》阐述了儿童AR如何进行规范化诊疗,旨在向儿 科、耳鼻咽喉科,特别是基层医师提供相应的指导性建议。 儿童AR的预防与治疗 儿童AR治疗需要防治结合,防治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儿童AR的防治应采取阶梯治疗模式(见图1)。

避免接触过敏原 室外过敏原不能完全避免,室内过敏原则可以避免。对于经常暴露于高浓度室内过敏原的AR患儿,在环境评估之后,建议采用多方面措施避免接触过敏原。对花粉过敏的AR患儿,最好避开致敏花粉播散的高峰期,以减少症状发作。 药物治疗 轻度间歇性儿童AR采取抗组胺药物治疗,中-重度间歇性和持续性儿童AR采取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或(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用药。 1抗组胺药物 ?口服抗组胺药 第二代抗组胺药为儿童AR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用于儿童患者的治疗。这类药物起效快速,持续作用时间较长,能显著改善鼻痒、喷嚏和流涕等鼻部症状,对合并眼部症状也有效,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一般每天只需用药1次,疗程不少于2周。5岁以下年幼儿童推荐使用糖浆。

目前,临床上儿童AR常用的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为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能有效控制轻度和一部分中-重度间歇性儿童AR。对于严重的、持续性发病的患儿,可与鼻用激素联用。抗组胺药物不但可以治疗过敏性疾病,还能减少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喘鸣次数,在哮喘的二级预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伴有湿疹、眼部过敏症状的患儿更适用口服抗组胺药治疗。 ?鼻用抗组胺药 鼻用抗组胺药物起效快,临床上季节性、常年性、间歇性发作的患儿可使用该类药物。 2鼻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其抗炎作用为非特异性,对各种炎性疾病均有效,可持续控制炎性反应状态。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儿童AR的一线治疗药物,对儿童AR 患者的大多数鼻部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主要用于中重度儿童AR。中重度间歇性儿童AR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的每个疗程原则上不少于2周;中重度持续性儿童AR联合应用抗组胺药每个疗程4周以上。掌握正确的鼻腔喷药方法可以减少鼻出血的发生,应指导患儿避免朝向鼻中隔喷药。

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与常规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对照研究

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与常规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 全性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尘螨过敏应变性鼻炎患者实施常规免疫治疗与集群免疫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差异。方法:本研究中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为观察区间,收集于我院耳鼻喉科确诊尘螨过敏应变性鼻炎患者共100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纳入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免疫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集群 免疫方法治疗。以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临床有效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临床有效率72.00%(36/5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为8.00%(4/50),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5/50)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螨过敏应变性鼻炎患者应用集群免疫方法治疗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应变性鼻炎;尘螨过敏;集群免疫;疗效;安全性 皮下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国内针对应变性鼻炎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皮下免疫治疗疗程在3年 左右,期间可以根据剂量累加的不同阶段分为常规免疫与集群免疫两类[1]。既往有报道中指 出[2]:集群免疫属于加速免疫疗法,对缩短免疫治疗时间,提高免疫疗效有积极作用。为系 统对照分析尘螨过敏应变性鼻炎患者实施常规免疫治疗与集群免疫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差异,本研究中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为观察区间,收集于我院耳鼻喉科确诊尘螨过敏应变性鼻炎患者共100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后展开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为观察区间,收集于我院耳鼻喉科确诊尘螨过敏应变 性鼻炎患者共100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纳入50 例患者。对照组方面,男性共30例,女性共20例,年龄区间为21~45周岁,平均年龄为(28.5±2.6)岁;观察组方面,男性共33例,女性共17例,年龄区间为21~45周岁,平均 年龄为(29.6±1.5)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免疫方法治疗。患者接受标准满屋尘螨应变原免疫治疗,初始给药剂量 为20 SQ-U,治疗每次注射1针,治疗频率为1次/周,连续治疗15周后调整为维持剂量, 以100000 SQ-U剂量干预,治疗间隔时间视患者实际情况逐步延长至6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集群免疫方法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前30.0min口服10.0mg剂量盐酸西替利嗪。注射前、注射后30.0min分别对最大呼气峰流速进行测量,使用满屋尘螨应变原集群免 疫治疗,治疗疗程换分为剂量累加以及剂量维持两个阶段。剂量累加阶段中,以10 SQ-U剂 量干预,每次注射2~3针,注射间隔时间为30.0min,治疗频率为1次/周,剂量维持阶段中,以100000 SQ-U剂量干预,治疗间隔时间视患者实际情况逐步延长至6~8周。 1.3 观察指标[3] 以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为:①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改善51%及以上为显效;②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改善

过敏性鼻炎分型与发病免疫机制

过敏性鼻炎分型与发病 免疫机制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过敏性鼻炎分型与发病机制过敏性鼻炎作为耳鼻咽喉科的一种重要常见疾病,曾研究统计本病于西方国家成年人的患病率为10%~20%,美国白人的患病率为15%~18%,甚至于个别地区竟可高达30%以上。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应从病理生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免疫学角度进行全方位分析和考察,以便能对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客观依据。 一、过敏性鼻炎分型 常将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草热或花粉症)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在过敏性鼻炎总体患者中,大约20%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40%是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其余的40%多是前面二者的混合性过敏性鼻炎。在2001年,曾组织过37位专家总结有关于当前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并且撰写了“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一文,通过WHO的名义而将此文推荐为过敏性鼻炎临床评估和治疗的参考标准。在此文中已依据本病发病的特点和其症状特征,把过敏性鼻炎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种;其次还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程度将过敏性鼻炎分为轻、中重度两型,通过交叉组合后又可以构成过敏性鼻炎的4个亚型。在文中,同时还强调了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之间的相互关联。 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我们应重视并评估其哮喘的发生,在患过敏性鼻炎的人群中,其日后患哮喘的风险是无过敏性鼻炎人群的4倍;反之,70%-80%的哮喘患者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因此,对于哮喘患者我们也应重视过敏性鼻炎。同时预防和治疗上下呼吸道炎症,完善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案,特别是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才可以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或复发。

8种药物轻松治过敏性鼻炎

8种药物轻松治过敏性鼻炎 *导读:根据患者检测的主要过敏原,通过反复皮下注射或者舌下含服等途径,逐渐增加过敏原疫苗的摄入量,使患者达到对这些过敏原耐受的目的。…… 目前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喷鼻剂、血管收缩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白三烯药物、抗IgE抗体以及过敏原疫苗。这些药物和疫苗针对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而发挥作用。 1、抗组胺药 组胺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症状的主要物质,它和鼻黏膜和眼结膜等部位的H1受体结合后引起鼻痒、眼痒、打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抗组胺药可结合H1受体,从而阻断组胺发挥作用。有些抗组胺药物还可通过其他致病环节发挥作用。 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一般一天只需口服一次,此外还有氮卓斯汀等鼻喷剂型。这些药物起效快,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即可起效,对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效果明显。某些药物对鼻塞症状也有一定缓解效果,疗效能持续12~24小时,嗜睡作用以及影响判断力和操作能力等副作用,较氯苯那敏(即扑尔敏)等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明显减轻。 2、糖皮质激素喷鼻剂

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的症状主要是由于鼻黏膜和眼结膜局部的 炎症反应引起,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炎症反应以发挥疗效。但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明显全身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上世纪70年代初,二丙酸倍氯米松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取 得良好效果,此后相继合成了布地奈德、曲安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等鼻腔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目前这些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鼻腔局部用药可直接抑制黏膜炎症反应,每天使用一到两次,每天剂量仅为100~200微克,用药方便,可明显缓解鼻塞、打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此类药物连续使用数天后才能达到最大疗效,且需要连续使用数周,再逐渐减量至能够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全身吸收量很少,药物通过肝脏代谢清除,对内分泌系统和儿童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3、减充血剂 此类药物可对鼻甲中的容量血管产生收缩作用,缓解鼻堵症状。口服减充血剂常与解热镇痛药、止咳祛痰药或抗组胺药组成合剂,用于治疗感冒。单独应用减充血剂不多,有失眠和烦躁等副作用,也不适用于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鼻用减充血剂起效迅速,喷雾剂的分布效果强于滴剂。如果使用频率过高或疗程过长,可使鼻黏膜损伤,从而导致药物性鼻炎,因此,此类药物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周。 4、抗胆碱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