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二轮电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

中考物理二轮电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
1. 课堂互动不足:虽然设计了小组讨论,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学评价单一:目前主要依赖课后作业和考试,缺乏过程性评价,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改进措施
1. 增强课堂互动: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课堂提问、角色扮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丰富教学评价:除了作业和考试,增加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过程性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校本资源库: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可自主学习。
4. 信息化资源:
- 网络教育资源:电学知识讲解视频、习题库等;
- 电子图书、教育APP。
5. 教学手段:
- 实物演示:展示电路连接、实验操作等;
-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 案例分析:讲解典型例题,提高解题能力;
- 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巩固知识点。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提升电学知识水平。
- 反思总结: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电学知识点,提升解题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提问与讨论:主动提问,与同学和教师交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电学重难点。
-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2012年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力学公式:序号物理量公式各物理量符号及所对应的单位备注 1 速度速度( ): ________ 距离( ): ________ 时间( ): ________ 1m / s =3.6Km / h 声速υ= 340m / s光速C = 3×108 m /s C=λ f(电磁波) 此公式也适合于声音速度的计算 2 温度 T = t +________K 开尔文(): ________ 摄氏度(): ________ 注意超导的现象各种温度计的使用 3 密度密度( ) :__________质量():______ 体积():_________ m一定时,ρ和V成正比; V一定时,ρ和成m反比。

1 g / c m3 = 103 Kg / m3 ρ木=0.6×103 Kg / m3 4 压强固体压强:压强( ) :__________压力():______ 受力面积():_________ 适用于固、液、气压强的计算(注意F 及S的取值:特别F=G的条件:___ __)液体压强:深度( ) :__________ 液体压强的特点应该注意深度如何计算?气体压强:1标准大气压 = ________cmHg柱 = ________ Pa =________m水柱,气体压强随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5 浮力①弹簧测力法F浮= ________ ②阿基米德原理 F浮=________ =________ ③漂浮、悬浮:________ 浮力():_______密度( ) :__________ 排水体积( ) :__________ 计算浮力的步骤:(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 F浮_____G 上浮至漂浮ρ液__ _ρ物漂浮② F浮 ________G 悬浮ρ液_ __ρ物悬浮③ F浮______ G 下沉ρ液__ _ρ物下沉(1)密度计,轮船,潜艇,热气球(飞艇)等原理(2)轮船的吃水线和排水量是指排开水的质量 6 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力():________力臂():________ 力臂的标示方法: 7 重力重力():_______质量():_______ g:_______ (1) g的取值为:(2) g的取值与_____与_____有关 8 滑轮组 F =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不计滑轮重力) S= ___________ VF= ___________ 拉力():_______ 物体上升的距离():_______ 绳自由端上升的距离():_______ (1)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2)接法:n 为奇数,下接法; n为偶数,上接法(3)滑轮组水平放置时的处理(4)单动,单定滑轮的性质(5)动滑轮重的求解方法 9 功 W =________=________ 功():_______距离:():_______ 力():_______ 1J = 1N•m = 1W•s 做功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实验题专题 一、力学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 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与某种金属的密度相同就得出一定是这种金属做的结论•此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3 •用天平、量筒和水,测一金属块的密度.(1 )为了测量金属块的质量,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如图 15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c .正确操作后天平平衡•在托盘放上金属块,再让天平重新平衡时如图 16所示,金属块质量 m = _________ g .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21 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 调(选 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 置如图21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质量 m= ;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0 I 治J4 5甲乙图21;由此可算得小矿石的密度p =kg/m 3。

2 •小芳为了鉴别一金属块是用什么金属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a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如图 26甲所示.到如图26乙所示. 物质名称密度 p ( kg m -3)问:(1 )金属块的质量银 10.5 X103m= g.铜 8.9 >1032 )金属块的体积 铁 7.9 >03V= cm3.图 26 乙铝2.7 >03中 金 属 块块所受浮力F= N.( 水 密度 P =1X 1kg/m 3, g =10N/kg )(3)金属块块的密度是 g/cm 3.图27OMn095乙_________ 做的•同组的小明根据该金属块的密度a • 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调 ;|ITII|I)I 1^11 l|HH| III I]10080 60 40 2C图15 图16d所示,记录小木球质量为m;(e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mL出结果。

初中物理第二复习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第二复习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第二轮复习教案-------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知识储备】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基本要求:●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

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问题: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解题方法: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基本要求:●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猜想: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

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基本要求:●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的假设之后,你认为在实验中你需要解决那些的问题?如何解决?解: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怎样测量磁性强弱,怎样改变和测量电流,怎样改变线圈匝数。

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物理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物理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物理知识,巩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技能;3. 帮助学生总结复习方法和技巧,为物理考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1. 复习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复习与物理相关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3. 复习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维逻辑。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力学知识1. 复习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加速度、速度等;2. 复习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3. 练习力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二步:复习热学知识1. 复习热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量、热传导等;2. 复习热学的基本原理,如热传导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3. 练习热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三步:复习光学知识1. 复习光学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2. 复习光学的基本原理,如折射定律、光的波动性等;3. 练习光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四步:复习电学知识1. 复习电学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2. 复习电学的基本原理,如欧姆定律、电路分析等;3. 练习电学问题的解答,包括计算和分析题。

第五步:复习实验方法和技巧1. 复习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测量、数据处理等;2. 复习实验中常见的仪器和设备,如电表、光谱仪等;3. 练习设计和分析物理实验。

第六步:总结复习方法和技巧1. 总结复习物理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如刷题、归纳总结等;2. 分享复习经验和策略,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3. 解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估:1.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物理问题;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课堂讲义,作为主要的教学参考资料;2.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示意图和实验视频等;3. 物理实验室和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

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课件--跨学科实践+

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课件--跨学科实践+
透镜与平凸透镜一样,都能将平行于主光
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与平凸透镜相比, 菲涅尔透镜减少了光在透镜中直线传播的 部分,只保留透镜发生折射的曲面,在节省 透镜材料的同时也减少了光在透镜中传播 乙 的光能损失。
菲涅尔透镜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乙
为手机闪光灯上用到的菲涅尔透镜,从上 方俯视,它由数个同心圆纹路的玻璃组成。
问题。
菲涅尔透镜 甲图中图1是平凸透镜的截面图,由 光学知识可知,平行光由平凸透镜左侧垂 直入射,在透镜中传播方向不变,只有经透
镜另一侧曲面时才会发生偏折,并会聚于 焦点。若在图2中将平凸透镜阴影部分去
掉,保留图中曲面的白色部分并将其向左
平移到透镜平面处,即为图3,这样的透镜 图1图2图3 叫作菲涅尔透镜(又称螺纹透镜)。菲涅尔 甲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 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 征二号F 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 约10 min 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 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江新林、唐胜 杰、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 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5.如图所示是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发掘的青
铜人面具。铸造青铜器大面具时 (
)
A. 铜先液化后凝固
B.铜先放热后吸热
C.铜有熔点但没有凝固点
D. 可用熔点比它高的铁锅熬制
6. (2023 ·四川遂宁)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 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 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
(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O A.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 光的折射形成的 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等 大、正立的实像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实施理由:(1)我们考虑到同学刚学完课本知识,有些已学过内容已经生疏,需要老师援助进行复习,所以我在第一轮复习用时上精打细算,绝不贪图进度而缩短复习时间,导致同学“过儿不熟”。

(2)由于中考重点知识为电学和力学两大部分,且九班级刚学完电学,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继续复习电学会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我们按着先九班级后八班级、先电学后力学的顺次进行复习。

详细做法:事先向同学宣布老师复习计划,让同学知道老师接下来要干什么,布置复习任务,同学会在课下进行提前复习,由于复习时间焦灼,不可能一节一节复习,只能一单元一综合。

所以课本上基本知识点多数以填空题形式给同学,让同学有一个回忆的过程。

试验以各种题型呈现给同学。

每个专题通过系统有机的组合会使整个中学物理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以近三年中考题为指导,为同学分析考点,热点,复习时引导同学牢牢紧扣每单元重点、难点,以课堂为阵地突出重点精讲精练。

第二轮综合复习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已经掌控了大量的知识点,但还缺乏一些解题技巧。

所以这一轮我们进行专项练习,分阶段总结。

这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特别是近几年来河北省中考试验题量加大,为了适应中考物理学科的试题特点,同学需要娴熟掌控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综合模拟试卷的训练是不不可少的。

通过模拟训练让同学从自身找缘由,找缺点,发觉问题,实时解决。

第三轮复习模拟冲刺详细措施:从模拟考试中发觉同学各式各样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辅导。

保障措施1.细备课、精上课、师生建立平台,发挥课代表作用。

2.组内老师多上网从网上收集新的信息。

从份发挥多媒体资源。

3.每天都有任务,但不多。

(家庭作业不超15分钟)我们做的复习计划不管多么细致,但在实施中也会有偏差,会有变动,当涌现调整时,组内老师实时沟通。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二中学物理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物理事实(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教案:力学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教案:力学

力学中考热点概括一、测量的初步知识【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其符号和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时间的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其符号和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4.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

5.平均速度公式应用。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应用,其中知识点2多以考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形式出现,知识点4和5以对速度公式的应用的形式出现。

速度也会以数学图像的形式出现。

二、质量和密度【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质量的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符号和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2.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3.密度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及常用物体的密度(如水、酒精)。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基础知识,理解应用。

知识点1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知识点2和3会以在实验探究题中测量物体密度的形式出现。

三、力【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3.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方向。

4.测量力的大小的(使用弹簧测力计)。

5.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概念和规律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知识点3会以重力的公式计算的形式出现,知识点4会以穿插在实验探究中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形式出现,知识点5会以作图题中作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的形式出现。

四、力和运动【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在二力平衡下物体的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现象。

4.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的状态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金属块的体积V=__________cm3.图26乙中金属块块所受浮力F=N.(水密度ρ=1×103kg/m3,g =10N/kg)
(3)金属块块的密度是_____g/cm3.
(4)由图27密度表可知该金属块可能是用做的.同组的小明根据该金属块的密度与某种金属的密度相同就得出一定是这种金属做的结论.此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8.小刚小组探究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后,联想斜面也是一种机械,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刚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萌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于是他们将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17所示。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的有关数据。
2.小芳为了鉴别一金属块是用什么金属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如图26甲所示.
物质名称
密度ρ/(kg·m-3)

10.5×103
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9×103

7.9×103

2.7×103
(b)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26乙所示.
问:(1)金属块的质量m=__________g.
B.将10枚硬币放入金属筒中,让金属筒漂浮在量杯中,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53mL;
C.将空金属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杯中,让其漂浮,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22mL.
(1)合理的实验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
(2)由实验可知十枚硬币的总质量为g,总体积为cm3,由此可知硬币的密度ρ=________kg/m3。
(1)在第1、2、3次实验中,选用玻璃、木板、毛巾作为斜面表面的材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1)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木球的质量m=_____g,木球的体积V=_________cm3,计算出小木球的密度ρ木=___________g/cm3。此值比木球密度的真实值要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实验后,她总结经验发现使用天平测量小木球质量误差较大。如不用天平,只在a、b、c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以测出小木球的密度。请你写出这个步骤。
(a)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a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b)用细线在小木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c)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d)从水中取出小木球,用天平测量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d所示,记录小木球质量为m;
(2)分析图,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金属块完全浸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N;
(4)根据图18五个实验提供的信息,小明认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得到多个物理量的数值,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物理量及其数值(格式见示例,重抄示例不给分。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示例:煤油的密度ρ煤油=0.8×103kg/m3.
实验题专题
一、力学
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①金属块的质量m=(填数值带单位)
②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填数值带单位)
③(填物理量及其数值带单位)
7.欣儿手头上有完全相同的l元硬币10枚,为了测出其中一枚硬币的密度,她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器材有空金属筒、量杯和水;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取g=10N/kg)
A.将10枚硬币全部放入水中,此时量杯中水面处刻度如右图所示;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2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1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质量m=;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21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体积V=;由此可算得小矿石的密度ρ=kg/m3。
3.用天平、量筒和水,测一金属块的密度.
(1)为了测量金属块的质量,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如图15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调节;b.调节;
c.正确操作后天平平衡.在托盘放上金属块,再让天平重新平衡时如图16所示,金属块质量m=g.
(2)为了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小明做了下面两个操作:
a.在量筒中倒入一些水,根据液面高度,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如图17所示)
b.把金属块放入装有水的量筒,根据液面高度测出体积为V2(如图18所示)上述两个实验操作中,存在两个错误之处:①;②.
(3)上述步骤错误已改正,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金属块体积:V=;金属块密度:ρ=.
4.某同学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使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钩码重2N,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从图甲上升到图乙的位置,上升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一直指在图丙所示的刻度,请将实验数据和结果填入表中。
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小木球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6.小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 探究。图18所示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A、B、C、D,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钩码重
(N)
弹簧测力计读数(N)
钩码上升高度(m)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
有用功(J)
总功(J)
机械效率
该同学想进一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滑轮组中细绳的绕法有关。根据探究目的,请你在下图中选取你需要的滑轮组,并完成达到实验目的的绕线。
5.小红想测出一个实心小木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小木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小红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