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实验探究
测定中和反应热(实验报告)

测定中和反应热【实验目的】1.理解中和热的概念2.能以中和热的测定为例掌握反应热的测定方法3.能进行误差分析,采取措施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原理:根据中和热的概念,通过简单实验测量一定量的强酸、强碱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据Q=cm△t计算Q(反应放出的热量),从而测定反应热(中和热)计算公式:即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反应热。
①c:比热容,近似认为4.18J/(g·℃);②m: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总质量(密度近似为1g/cm3);③Δt:前后两次的温度差Δt=t2-t1。
(2)实验用品(3)实验装置:①装置名称:(简易)量热计。
②各部分仪器的作用ⅰ.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接触。
ⅱ.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ⅲ.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4)实验步骤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0.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
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为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t2)的测量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
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并记录为t2。
③重复实验操作三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5)实验数据处理:①计算实验中盐酸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下同) 。
Q=cmΔt=100g×4.18 J·g-1·℃-1×(t2—t1) ℃=0.418(t2—t1) kJ≈ 1.42kJ;②计算生成1 mol H2O时的放出的热量。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与讨论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酸 碱 中 和 反 应 的 实 验原理
03 酸 碱 中 和 反 应 的 实
验结果分析
05 酸 碱 中 和 反 应 的 探
究性讨论
02 酸 碱 中 和 反 应 的 实 验操作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反应的速率与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 中和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特例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目的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对溶液酸 碱度的影响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学会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解 释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Part Two
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有关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接触面 积有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酸碱中和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热力学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焓变、熵变以及自由能变化,影响反应自发性的因素。
动力学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速率常数、活化能以及反应机理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 因素。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常数和速率常数,探究反应条件对平衡和 速率的影响。
04 酸 碱 中 和 反 应 的 应 用
Part One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 验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程。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与碱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因此也称为中和水解反应。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HCl + NaOH → NaCl + H₂O。
中考化学复习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精品课件

(2)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所示。 (8)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 2CuO(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5.(1)可燃物
5. CO2通过炽热的碳层
将相同大小的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铁的表面产生气泡,铜的表面无变化 铁比铜活泼
(3)硫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S+O2 SO2(剧烈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空气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②根据①中的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对比实验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
案是_用__等__量__蒸__馏__水__代__替__稀__盐__酸__进__行__图__1_实__验__,__若__红__色__不__消__失__,__则__可__排__除__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其他方法 方法1:pH变化法
(1)①酸入碱时,pH由__>__(填“>”“<”或“=”,后同)7变为__=__7再
到__<__7时,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如__图__1__(填“图1”或“图2”)。
B. 改变温度②,产碱物中入NaCl的酸最小时理论,产量为p4Ha mo由l _<__7变为__=__7再到__>__7时,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选B。
如__图__2__(填“图1”或“图2”)。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根据反应式:①2Fe3++2I-===2Fe2++I2;②Br2+2Fe2+===2Fe3++2Br-,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答案】A A.在含有BaSO4固体的溶液中,一定有c(Ba2+)=c(S042-) D.2Na2O2+2H2O===4NaOH+O2↑ C. 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考点: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相关知识。 【详解】A、Fe2+被H2O2氧化为Fe3+,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2H++H2O2=2Fe3++2H2O,故A错误; (2)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则等体积O2和O3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可以知道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含有原子数之比为(1×2):(1×3)=2:3; B.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合金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实验探究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生活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探究的方法与结果进行详细探讨。
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是因为它们之间发生了质子(氢离子)的转移。
具体而言,酸会释放出氢离子(H+),而碱则会接受氢离子。
当酸和碱以适当的量进行反应时,它们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OH-)会结合生成水,并形成相应的盐。
以硫酸(H2SO4)和氢氧化钠(NaOH)的中和反应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在这个反应中,硫酸释放出两个氢离子(H+),而氢氧化钠接受这两个氢离子生成水,并形成硫酸钠盐(Na2SO4)。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还包括:1.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能够感受到反应产生的热量。
2. 酸碱中和反应需要适当的反应物比例。
酸碱反应需要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进行,否则会有剩余的酸碱存在。
3. 酸碱中和反应是快速反应。
大部分酸碱反应发生迅速,反应速率较快。
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为了更好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探究。
以下将介绍一种简单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酸和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
实验材料:- 硫酸(H2SO4)- 氢氧化钠(NaOH)- 盐酸(HCl)- 炭酸氢钠(NaHCO3)- 酚酞指示剂实验步骤:1. 取4个试管,标记为A、B、C、D。
2. 在试管A中加入硫酸溶液,试管B中加入盐酸溶液,试管C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试管D中加入炭酸氢钠溶液。
3. 在试管A、B、C中各滴加几滴酚酞指示剂。
4. 按照适当的比例,将试管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入试管A中,观察颜色变化。
5. 将试管D中的炭酸氢钠溶液滴加入试管B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在试管A中,加入氢氧化钠后,酚酞指示剂的颜色从无色变为粉红色,表示发生了中和反应。
催化剂中和反应实验探究题1

一、有关催化剂的实验探究1.张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张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1)在张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
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2.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H2O2)分解的催化剂后,想再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提出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作出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思提高】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三: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交流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提出新的问题】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四:实验四的目的是探究。
3.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能作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 D.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提出问题】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除了二氧化锰,是否有其他物质也能作催化剂?【查阅资料】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探究课(29张PPT)

栏 目 链 接
(2)又因50 mL 0.5 mol/L盐酸中含有0.025 mol的H+,所
以跟0.025 mol的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0.025 mol的水, 放出热量为Q(ΔH=-Q),所以:
Q 0.418(t 2 t1) KJ / mol。 中和热ΔH=- =- 0.025 0.025
3.实验原理
实验时,先测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温度,求其
平均温度 t1 ,两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读取混合液温度 t2 。
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
(1)0.5 mol/L 盐 酸 和 0.55 mol/L 氢 氧 化 钠 的 密 度 都 是 1 - g/cm3,则:50 mL盐酸质量m1=50 g,50 mL氢氧化钠质量m2 =50 g。近似认为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所以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是: Q=(m1+m2)×C×(t2-t1)=0.418(t2-t1)kJ。
收一部分热量,使所得中和热数值偏小。
(2)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
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要使用同一支温度
计,减小实验误差且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
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
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3)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 却至室温,才能使用。 (4)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1.反应原理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测定方法
栏 目 链 接
本实验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计算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并由此求得中和热。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实验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实验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本实验旨在探究酸碱溶液中和反应的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反应的理解。
实验所需材料和步骤如下:实验材料:1. 雌黄酸(硫酸)2. 碳酸钠3. 酚酞指示剂4. 试管、试管夹、滴管、玻璃棒等实验仪器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用洗过的试管夹夹住。
b. 准备两个试管,分别标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2. 操作步骤:a. 在试验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雌黄酸溶液。
b. 在对照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作为空白对照)。
c. 向试验组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d. 持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直至试验组试管中呈现明显的颜色变化。
e. 在对照组试管中重复步骤d的操作。
3. 结果观察:a. 在试验组试管中出现颜色变化,由黄色转至粉红色。
b. 对照组试管中颜色保持不变(继续呈现黄色)。
实验原理: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是指酸溶液与碱溶液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具体而言,雌黄酸溶液是酸性物质,而碳酸钠溶液则是碱性物质。
当两种物质混合时,酸性和碱性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本实验中,酸性的雌黄酸与碱性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同时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作为中和反应的指示剂。
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试验组试管中的雌黄酸溶液在滴加碳酸钠溶液后发生了颜色变化,由黄色转变为粉红色,这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而对照组试管中的水没有出现颜色变化,仍然呈现黄色。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一种酸性溶液与一种碱性溶液混合后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中和反应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离子交换导致溶液的pH值变化,从而引起颜色的改变。
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还提供了观察和验证反应发生的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性质。
总结: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化学教案:实验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化学教案:实验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一、引言在化学教育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和探究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科学实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份化学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来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二、教学目标1.了解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强酸和强碱。
2.观察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变化。
3.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特点。
4.学习使用试剂配制、提取溶液等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三、课前准备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滴管、电子天平等。
2. 实验试剂:浓盐酸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等。
3. 安全设施:安全眼镜、手套、实验室通风设施等。
四、实验步骤1. 根据需要配制出10 mL左右浓度适中的盐酸溶液,并用量筒量取。
2. 同样地,配制出10 mL左右浓度适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量筒量取。
3. 将盐酸溶液倒入一个烧杯中。
4. 采用滴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在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可以观察到以下变化:溶液开始呈现酸性,颜色为无色或淡黄色。
随着氢氧化钠的添加,溶液逐渐呈现碱性,颜色由黄变成橙色,并最终变为红色。
这表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提供了H+离子和OH-离子。
当它们结合形成水(H2O)时,产生热能。
这个过程被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我们可以看到生成了普通盐(NaCl)和水(H2O)。
六、实验讨论与延伸1. 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应用:中和反应是指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混合后,生成普通盐和水的化学变化过程。
这种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胃酸与抗酸药物、柠檬汁与小苏打等。
通过实验探究中和反应,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2.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本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问题:- 戴好安全眼镜和手套,避免接触皮肤或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想二:探究活动一中的最后溶液 可能显 酸性 ?
liuguilan
活动与探究二
1、利用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设计
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可能出现的现象 和结论。
2、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证明自 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liuguilan
小结
回归考点
考点55:知道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能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
liuguilan
我复习了,我会了!?
1、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可选用 ABCD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试纸 D、 pH传感器 2、判断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 CDE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试纸 D、 pH传感器 E、 pH计
liuguilan
我复习了,我会了!?
3、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 可借助( 酸碱指示剂 )指示 反应是否发生。
liuguilan
我复习了,我会了!?
②如果把CuSO4溶液换成另一种试 剂,只要各试剂的用量适当,则不管加 入试剂的顺序如何,都能证明二者发生 了反应,这种试剂是 。
liuguilan
胃 乐
胶
囊
胃乐说明书
[药品名称] 胃乐胶囊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黄棕色,气味香,味微苦 [主要成分] 氢氧化铝[Al(OH)3 ]、甘草提取物、白芨、 木香等 [药理作用] 中和胃酸过多、抗溃疡、镇痛、抗炎 [功能与主治] 用于慢性胃炎胃酸和多酸胃痛。行气止痛, 收敛生肌,促进溃疡愈合。用于胃胀闷疼痛,嗳气泛酸,恶 心呕吐,气滞引起的胃腕疼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空腹服用 [规格] 0.4g/粒
liuguilan
My God! 胃好痛...
难道是啤酒和炸鸡吃多了? 幸好我有斯达舒,呵
liuguilan
斯 达 舒
胶 囊
斯达舒说明书
[药品名称] 斯达舒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主要成分] 每粒含氢氧化铝[Al(OH)3]140毫克、维生素U50 毫克、颠茄浸膏10毫克 [药理作用]本品中维生素U可促进肉芽发育和黏膜再生;氢氧 化铝为抗酸药,能中和过多的胃酸,缓解胃痛及胃烧灼感; 颠茄提取物可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功效主治]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各类慢性胃炎、胃 酸过多、胃痉挛等。
我复习了,我会了!?
5.下列各组物质通常借助指示剂才 能证明是否反应的是( D ) A.氢氧化铜和稀盐酸 B.石灰石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D.烧碱和稀硫酸
liuguilan
我复习了,我会了!?
6.小菌认为Na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 合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说明二者是否发 生了反应。 ①她设计下图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 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H2SO4溶 液,CuSO4溶液。请在箭头上方的括号中填入 试剂名称,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 试剂的用量。
liuguilan
我复习了,我会了!?
4、如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稀盐酸 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中和完全, 溶液颜色由( 红色 )色逐渐变为 ( 紫色),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过 量,可选择的方法有( 紫色石蕊试液)、 ( pH试纸 )、( pH计 )、 ( pH传感器 )( 硫酸铜溶液 )等。
liuguilan
[贮藏] 密封,置干燥阴凉处
[包装] 20粒/盒 [有效期] 两年
好药用心制造 liuguilan
在试管中加入2滴 管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红 滴入2滴酚酞溶液, 色逐渐变 逐滴滴入稀盐酸, 为无色 并不断震荡
酸和碱 恰好中 和反应 完全
liuguilan
质疑
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 酚酞试液变色(仍然是无色),上 述结论是否正确?
liuguilan
讨论
问题二:探究活动一中的最后溶液一定 显中性吗? 你有哪些猜想? 猜想一:探究活动一中的最后溶液 可能显 中性 ?
liuguilan
知识回顾
完成复习方案中的自我检测部分 (3-5分钟)
liuguilan
讨论
问题一:如何让稀盐酸和氢氧 化钠溶液恰好中和完全?
liuguilan
稀盐酸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氢氧化钠溶液
紫色
氢氧化钠溶液 无色酚酞试液 红色 稀盐酸
无色
liuguilan
稀盐酸
NaOH溶液
红 -无
蓝 -紫 -红
氢氧化铝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好药用心制造 liuguilan
复习啦!
中和反应实验探究
南区学校 刘桂兰
liuguilan
复习目标
1、能设计实验证明没有明显现象的中和 反应事实; 2、能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判 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完全; 3、会使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以及pH传 感器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无 -红
红 -紫 -蓝
NaOH溶液 中加酚酞
√
NaOH溶液 中加石蕊
盐酸中加 酚酞
盐酸中加 石蕊
liuguilan
稀盐酸
NaOH溶液
红 -无
蓝 -紫 -红
无 -红
红 -紫 -蓝
NaOH溶液 中加酚酞
√
NaOH溶液 中加石蕊
盐酸中加 酚酞
盐酸中加 石蕊
liuguilan
活动与探究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