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署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_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广东署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_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广东署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_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E D C B A 4.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

2、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学习过程:

一、预习(阅读教材P122-124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都是_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_ ___组成的封闭图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对角线。n 边形有______个顶点、______条,_____________个内角。

3、过n 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________条对角线。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正多边形.

5、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圆,___________叫做弧,_____________叫做扇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圆心角。

6、写出下列图形的名称

(1)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_

二、课堂学习(阅读教材P122-124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本课需学习的基本定义

1.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有_____________等.它们是由一些_______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__ __相连组成的___ ____图形.

2.如图所示,在多边形ABCDE 中,顶点有 ,多边形的边

有 ,多边形的内角

有 ,多边形的对角线的定

义 。(请在图上画出两条对角线)

3.正多边形的定义 。

4. 圆上A,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_______,记作: ,读作: ;

由一条_______和经过它的端点的两条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心角的定义: 。

5、扇形与弧的区别:弧是一段曲线,而扇形是一个面.

(二)圆心角度数的计算

1.如图,若OA,OB,OC是圆的三条半径,则图中共有个扇形。

2.示例: 将一个圆分割成三个扇形,他们的圆心角度数比为1:2:3,求这三个圆

心角的度数。

3.完成P124中“议一议”

例:如果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他们的圆心角的读书吗?

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面积的关系吗?

例: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你会计算

这个扇形的面积吗?

目标练习: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144度,则该扇形的面积是整个圆面积的______

三、合作复习

1.多边形:

2.对角线:.

3.正多边形:.

4. 圆:;

圆弧:圆心角:;

扇形:

四、作业目标

A类

1.判断题

①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②圆的一部分是扇形.()

③扇形的周长等于它的弧长.()

④所有边长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⑤所有角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2.若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4,则它的周长是_____。

3.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180度,则该扇形的面积是整个圆面积的______

4. 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将这个圆分割成三个扇形,他们的圆心角度数比为1:3:5,

求(1)这三个圆心角的度数,并画出来。(2)并求出这三个扇形的面积。

5.已知扇形AOB的圆心角为240度,其面积为8平方厘米 .求扇形AOB所在的圆的面积。

B类

6.(1)若在n边形内部任意取一点P,将P与各顶点连接起来,则可将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2)若点P在多边形的一条边上(不是顶点),再将点P与n边形各顶点连接起来,可将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

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总复习题3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9) (空间与图形-立体图形) 班级姓名得分 ★【展示真功夫】 一、对号入座。 1.填上合适的数字或计量单位。 ⑴ 0.98立方米=()立方分米 3.7公顷=()平方米 500000()=0.5() 13/20()=0.65() ⑵我国陆地领土总面积是960万()。 ⑶冰箱的容积大约有216()。 2.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要用()厘米的铁丝;如果用彩纸把这个框架包起来,至少要()平方厘米的彩纸。 3、求一个圆柱形铁桶的占地面积是求它的(),求做这个铁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它的()。 4、把24分米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5、一种圆柱形铁皮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50厘米,这个油桶的容积是()毫升。 6、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是8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7、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9、下面形体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拼成的,它至少还需要()个

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拼成一个正方体。 10、5个棱长为30厘米的正方体木箱堆放在墙角(如下图),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明辨是非。 1、圆锥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小2倍。 ( )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 ) 3、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圆锥体体积是长方体体积的3 1。( ) 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也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4倍。 ( )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圆柱体积是15立方厘米时,圆锥体积是15立方厘米 ( ) 6、有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与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相等,它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必定相等。( ) 7、长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能用底面积乘以高。即Ⅴ=Sh 。( ) 8、一个圆柱形量杯,内半径10厘米,高30厘米,它的容积是9.42升。( ) 三、慎重选择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6厘米,以短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体 (a)圆柱(b)长方 (c)圆锥 (d)正方 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a)54Л(b)108Л(c)18Л(d)36Л 2、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那么表面积就减少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初一上册数学图形题

一、填空题。 1.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 ) (A ) (B ) (C ) (D ) 2.有一个正方体木块,它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6,图1是这个正方体从不同方向所观察到的数字情况,则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是( ) A.4,3 B.3,2 C.3,4 D.5,1 3. 如图2,直线A B 与C D 相交于点O ,12=∠∠,若140AOE = ∠,则AOC ∠的度数为( ) A.40 B.60 C.80 D.100 4.已知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若20cm A B =,30cm A C =,则B C 的长是( ) A.10cm B.50cm C.25cm D.10cm 或50cm 6.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 ) A. 只有图① B.图①、图② C.图②、图③ D.图①、图③ 7.如图,∠AOB=180°,OD 、OE 分别是∠AOC 和∠BOC 的平分线,则与线段OD 垂直的射线是( ) A.OA B.OC C.OE D.OB 二、画图与说理(本大题共2题,满分18分) 8.(本题满分8分)如右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 (1)图中有 块小正方体; (2)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请在下面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它的左视图和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O B E C D A

O P F E D C B A 9.(6分)如图,已知点C 、点D 分别在AO B ∠的边上,请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作AO B ∠的余角A O E ∠; (2)作射线D C 与O E 相交于点F ; (3)取O D 的中点M ,连接C M . 10.(本题满分10分)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P 是∠BOC 的平分线,OE ⊥AB , OF ⊥CD. (1)图中除直角外,还有相等的角吗?请写出两对: ① ;② . (2)如果∠AOD =40°. ①那么根据 ,可得∠BOC = 度. ②因为OP 是∠BOC 的平分线,所以∠C OP= 2 1∠ = 度. ③求∠BOF 的度数. 11.如图3,A O B ∠为直角,A O C ∠为锐角,且O M 平分B O C ∠,O N 平分A O C ∠,求MON ∠的度数. (第10题图) O D B A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七年级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3)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1、如图,线段AB 上有两点C 和D ,则图中共有____条线段。 写出其中的一条线段为 ;若直线上有n 个点,则它们共组成 条线段 2、C 为线段AB 的中点,D 在线段CB 上,6=DA ,4=DB ,求CD 的长度。 3、如图,D C B A 、、、是圆周上的四个点,连接其中任意两点可得到一条线段,这 样的线段共可连出__________条。 4、 请你做裁判:过C B A 、、三个点中的两点作直线,小明说有一条,小林说只有一条,小牛说不是一 条就是三条,你认为他们三人谁的说法对?为什么? 5、 如图,从A 地到B 地有①②③三条路可以走,每条路长分别为n m l 、、(图 中、、表示直角),则第_________条路最短,另两条路的长短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 6、 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_________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__ 个交点;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__个交点;n 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个交点。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B 、直线是一个平角 C 、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D 、AOB ∠与BOA ∠表示同一个角 8、 对角的表示方法理解错误的是( ) A 、可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角边上的点写在两旁 B 、任何角都可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C 、记角有时可靠近顶点加上弧线注上数字来表示 D 、记角有时可靠近顶点加上弧线注上希腊字母来表示 9、 用1∠、ACB ∠、C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 A 、 B 、 C 、 10、下列语句:①线段AB 是点A 与B 的距离;②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③可以反 向延长角的一边,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没有 B 、1个 C 、2个 D 、3个 11、如图,图中共有________个小于平角的角,其中以A 为顶点的角共有_______个。 12、(1)?34.42= 。 、 、、 ⑵215256'''?= 。 13、下课了,小聪和小明在争论着,小聪说:“?25.36和5236'?一样大。”小明说:“?25.36没有5236'?大。” 你同意它们的看法吗?

初一数学图形认识专项练习题

初一数学图形认识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一圆柱,从它的侧面展开,问:展开的图形是 ___________ : 2?有一棱柱,从它的侧面展开,问:展开的图形是___________ : 3?有一圆锥,从它的侧面展开,问:展开的图形是____________ : 4 ?有一正方体,观察后请写上;有__________ 顶点,经过顶点共有_____________ 条边.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是可以分解成若干 个扇形,而扇形是由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经过这条 __________ 的__________ 的两条_________ 组成的图形. 6 ?你知道圆锥由__________ 面组成的,那么其中一个是____________ ■勺,另 一 个是_________ 的.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七棱柱共有_ 面、____________ 棱、顶点, 其 中有_________ 面的形状和面积是完全相同的? 有一图形是十边形,它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通过它的一个顶点分别与其它顶点连结,可分割成三角形. 8.如图所示,用四个不同的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请根据截面的形状填空: (1) C 2)(3)(4) (1)截面是;(2)截面是 (3 )截面是;(4)截面是 10 .现有一张长52cm宽28cm的矩形纸片,要从中剪出长15cm,宽12cm的矩形小纸片(不能粘贴),则最多能剪出________________ 张.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A.主视图和俯视图是三角形,侧视图是圆 B.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 C.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和圆心

七年级数学下平面图形折叠问题

初一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张文彩 折叠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不仅在中考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初一初二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中都是经常遇到的题目。初一年级的折叠问题大多是与平行有关的问题,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有关角的度数问题,初二的折叠问题不仅与平行线有关,还和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等相关的问题,初三的折叠问题就显得复杂得多,因为与初中阶段所学的各个知识点都有可能相关。下面就从最简单的初一数学知识有关折叠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折叠矩形的一个角,求角的度数问题。 例1.如图,将矩形ABCD 沿AE 对折,使点D 落在点F 处,若∠CEF=60°,则∠EAF 等于( );∠AED 的大小为 ( ) A. 60° B. 50° C. 40° D. 30° 解析:根据折叠的性质,折叠的角等于原图形中的角,也就是∠DEA=∠FEA ;再根据平角的度数是180°和条件∠CEF=60°,先求出∠DEA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DAE ,最后求出∠EAF 。 解:∵∠CEF=60°,∴∠DEA=21 (180°-60°)=60°. 在Rt △ADE 中,∠DAE=90°-∠DEA=90°-60°=30°. ∵△EAF 由△EAD 翻折而成, ∴∠EAF=∠EAD=30°. 故选D . 例2. 将矩形ABCD 沿折线EF 折叠后点B 恰好落在CD 边上的点H 处,且 ∠CHE=40°,求∠EFB 的度数.

解析:折叠的性质:折叠后得到的角等于原来的角,也就是∠EHF=∠B=90°,∠EFH=∠BFE. 因为∠CHE=40°,所以∠FHC=90°+40°=13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得∠HFB,最后求得∠EFB的度数。 解:根据折叠的性质:∠EHF=∠B=90°,∠EFH=∠BFE ∵∠CHE=40°,∴∠FHC=90°+40°=130° ∵CD∥BA, ∴∠EFH=180-∠FHC=50度 ∴∠BFE=∠EFH=50÷2=25°。 .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6-10的方式折叠后,量得∠AOB'=110°,则∠B'OC=_______. 例3.将长方形ABCD沿着BD折叠,得到△BC/D,使C/D与AB交于点E,若∠1=35°,则∠2的度数为() A.20° B.30° C.35° D.55° 解析:这道题目是沿矩形对角线折叠一角。解题方法是根据矩形的性质: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可以先求出∠DBC=90°-35° =55°,∠DBA=∠1=35°。再由折叠性质得∠DBC/=∠DBC=55°,所以∠2=∠DBC/-∠DBA=20° 二.沿矩形内部的一条斜线段折叠,求一个角的度数问题。 常用的方法是:邻补角互补,折叠得到的角等于原来的角,平行线的性质。

【初一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

【初一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 一、目标与要求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 三、重点 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四、难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是难点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这些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叫做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叫做平面图形。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2.几何图形的分类:几何图形一般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3.直线: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4.射线: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或半直线。 5.线段: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同线素组成一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图线,如实线的线段或由长划、短间隔、点、短间隔、点、短间隔组成的双点长划线的线段。 线段有如下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 端点: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15

七年级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3) (一)、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联系,角的图形特征。 图形 与线段的联系 表示方法 有无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1、如图,线段AB 上有两点C 和D ,则图中共有____条线段。 写出其中的一条线段为 ;若直线上有n 个点,则它们共组成 条线段 2、C 为线段AB 的中点,D 在线段CB 上,6=DA ,4=DB ,求CD 的长度。 3、如图,D C B A 、、、是圆周上的四个点,连接其中任意两点可得到一条线段,这 样的线段共可连出__________条。 4、 请你做裁判:过C B A 、、三个点中的两点作直线,小明说有一条,小林说只有一条,小牛说不是一条 就是三条,你认为他们三人谁的说法对?为什么? 5、 如图,从A 地到B 地有①②③三条路可以走,每条路长分别为n m l 、、(图 中、、表示直角),则第_________条路最短,另两条路的长短关系 为__________________。 6、 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_________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 ___个交点;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__个交点;n 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个交点。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B 、直线是一个平角 C 、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D 、AOB ∠与BOA ∠表示同一个角 8、 对角的表示方法理解错误的是( ) A 、可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角边上的点写在两旁 B 、任何角都可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C 、记角有时可靠近顶点加上弧线注上数字来表示 D 、记角有时可靠近顶点加上弧线注上希腊字母来表示 9、 用1∠、ACB ∠、C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 A 、 B 、 C 、 10、下列语句:①线段AB 是点A与B的距离;②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③可以反 向延长角的一边,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没有 B 、1个 C 、2个 D 、3个 11、如图,图中共有________个小于平角的角,其中以A 为顶点的角共有_______ 个。 12、(1)?34.42= 。 、 、、 ⑵215256'''?= 。 13、下课了,小聪和小明在争论着,小聪说:“?25.36和5236'?一样大。”小明说:“?25.36没有5236'?大。”

初一上册数学图形题

N M F E D C B A 一、填空题。 1.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 ) (A ) (B ) (C ) (D ) 2.有一个正方体木块,它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6,图1是这个正方体从不同方向所观察到的数字情况,则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是( ) A.4,3 B.3,2 C.3,4 D.5,1 3. 如图2,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12=∠∠,若140AOE =∠,则AOC ∠的度数为( ) A.40 B.60 C.80 D. 100 4.已知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若20cm AB =,30cm AC =,则BC 的长是( ) A.10cm B.50cm C.25cm D.10cm 或50cm 5.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着EF 折叠,点C 、D 分别落在M 、N 的位置, 且∠MFB= 1 2 ∠MFE.则∠MFB=( ) A.30° B.36° C.45° D.72° 6.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 ) A. 只有图① B.图①、图② C.图②、图③ D.图①、图③ 7.如图,∠AOB=180°,OD 、OE 分别是∠AOC 和∠BOC 的平分线,则与线段OD 垂直的射线是( ) A.OA B.OC C.OE D.OB 二、画图与说理(本大题共2题,满分18分) 8.(本题满分8分)如右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 (1)图中有 块小正方体; (2)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请在下面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它的左视图和俯视图. O B E C D A (第5题)

七年级数学上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五)达标检测:见学案 (六)总结提高: 1.我学会了 2.我还有什么不懂 三、布置作业:见学案 课题4.1.1几何图形(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 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重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形 一、导入课题 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 二、挑战知识 (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117页探究前内容。独立完成“探究” (二)合作交流 1.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探究” 2.解答下列各题 ⑴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下图中的正方体与圆柱,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请画出来。 ⑵画一画: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下列立体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 画。 (1)(2)(3) ⑶如图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这个物体的图是()

A.B.C.D. ⑷如图一个水管接头,下面哪一个是它从左面看的平面图() A B C D ⑸如图是由六块积木搭成,这几块积木都是相同的正方体, 请你画出这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5题图 ⑹指出图中右面的三个图形,分别是左面这个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三)展示点评: (四)拓展质疑: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正视图,又叫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侧视图,依观看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通常将正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称作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2.讲评“合作交流”中的问题⑴⑶⑸⑹ (五)达标检测:见学案 (六)总结提高: 1.我学会了 2.我还有什么不懂 三、布置作业:121页4题 课题4.1.1几何图形(3)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初一数学平面图形

初一数学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所以射线比直线短; ②已知两点的线段有无数条; ③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④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A.1 B.2 C.3 D.4 2.经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画…………………( ) A.1条 B.2条 C.无数条 D.无法画 3.如图中只有( )个角(指少于平角的角)……………………( ) A.4 B.5 C.6 3题图 4题图 4.下列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有……………………………………( ) A.3组 B.4组 C.5组 D.7组 5.要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要钉( )个钉子 A.1 B.2 C.3 D.4 6.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点,点D 为BC 中点,若AD =5cm 则AC+AB=( ) A.8cm B.10cm C.12cm D.不确定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如果直线a ∥b,a ∥c,b ∥c 。 A.1 B.2 C.3 D.4 8.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两直线不平行,一定相交;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 B D C

最新七年级下册 数学 图形试题

A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选择题: 1.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A.30° B.60° C.90° D.120° 2.下列语句中,是对顶角的语句为( ) 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 B.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的角 C.顶点相对的角 D.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 3.如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和∠3是同位角; B.∠1和∠5是同位角 C.∠1和∠2是同旁内角; D.∠5和∠6是内错角 5 64 321 G F E D C B A D C B O A (1) (2) (3) 4.如图2,已知AB ∥CD ∥EF ,BC ∥AD ,AC 平分∠BAD ,那么图中与∠AGE 相等的角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5.如图3,OB ⊥OD ,OC ⊥OA ,∠BOC=32°,那么∠AOD 等于( ) A.148° B.132° C.128° D.90° 二、填空题: 1.∠1与∠2互余,∠2与∠3互补,∠1=63°,∠3= . 2.∠α和∠β互为补角,又是对顶角,则它们的两边所在的直线 . 3.如图,已知直线EF 与AB 、CD 都相交,且AB ∥CD ,说明∠1=∠2的理由. 理由:∵EF 与AB 相交(已知) ∴∠1=∠3( ) ∵AB ∥CD(已知) ∴∠2=∠3( ) 3 2 1 F E D C B A

1 A ∴∠1=∠2( ) 4.已知,如图,AD ∥BC ,∠BAD=∠BCD ,请说明A B ∥CD 的理由. 理由:∵AD ∥BC(已知) ∴∠1=( )( ) 又∵∠BAD=∠BCD(已知) ∴∠BAD -∠1=∠BCD -∠2( ) 即:∠3=∠4 ∴AB ∥CD( ) 三、解答题: 1.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若∠1=118°,则∠2为多少度? 3c b a 2 1 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一半大90°,则这个角的度数等于多少度? B 三角形 一、细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7cm 、5cm 、12cm B 、6cm 、8 cm 、15cm C 、8cm 、4 cm 、3cm D 、4cm 、6 cm 、5cm 2、如图1,⊿AOB ≌⊿COD ,A 和C ,B 和D 是对应顶点,若BO=8,AO=10,AB=5,则CD 的长为( ) A 、10 B 、8 C 、5 D 、不能确定 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如图2所示的情况,在电线杆上拉两条钢筋,来加固电线杆,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 ) A 、稳定性 B 、全等性 C 、灵活性 D 、对称性 4 3 2 1 D C B A A D C B O B C A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

4.1.1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认为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

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初中农村学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我在讲七年级的几何图形时,会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多让学生发言,慢慢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原来数学也不是那么难学,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多鼓励“数困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学好数学。 三、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本节的知识主要是认识图形,因此应该让学生观察尽量多的与简单图形有关的生活实物图,使学生在观察生动、形象图片的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法:总结归纳法。通过观察生活实物图片,结合以前学段学习过的图形知识,对实物中总结出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归纳分类,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整理

几何图形初步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简单,都是基础,当看书应该就能理解。 二、知识要点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比如:三角形、长方形、圆等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棱柱的侧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如: 、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三、经验之谈 本节知识比较重要的是我们要对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个概念性的认识,很多图形在小学就学习过,我们要巩固其相关求法。其次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时候要小心,多在脑子里形成空间想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思维》训练题_六年级试卷.doc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思维》训练题_六年级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知识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后的拓展练习。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解读】 【例1】已知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它的侧面积是60平方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思路简析】这道题的突破口是在“侧面积是60平方厘米”,侧面积的算法是πdh,而体积求法是πr2h,只需把60除以2,算出πrh,再乘上r (4)即可。 列式:60÷2×4=120立方厘米 【l 【思路简析】画一个示意图会发现增加的只是侧面积,底面积并没有增加,所以,只用50.24÷3.14÷2,算出它的底面直径,除以2就行了。 列式: 50.24÷3.14÷2÷2=4厘米 【经典题型练习】 1.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5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6.28厘米,如果把圆柱体沿直径切成两个半圆柱体,表面积就增加2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用直径为40毫米的圆形钢材截下一段压成直径为60毫米,高为40毫米的圆柱形零件毛坯,需要截取多少毫米圆钢?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七年级数学图形认识

图形认识初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中几何体的展开图形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P= 2 1 AB ,则P 是AB 的中点 B.若AB =2PB ,则P 是AB 的中点 C .若AP =PB ,则P 为AB 的中点 D 。若AP =PB=2 1 AB ,则P 是AB 的中点 3、正方体的截面不可能构成的平面图形是( ) A .矩形 B 。六边形 C 。三角形 D 。七边形 4、当平行光线与屏幕垂直时,某个平面图形在屏幕上留下影像,影像与原图形相比,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面积变大 B 。面积不变 C 。面积变小 D ,面积不可能变大 5、如图所示,C 是AB 的中点,则CD 等于( ) A . 21AB -BD B 。2 1 (AD +DB ) C .AD -BD D 。AD -2 1 AB 6、如图所示,从正面看下图,所能看到的结果是( ) (第6题) A B C D 7、如图,坐在方桌四周的甲、乙、丙、丁四人,其中丁看到放在桌面上的信封的图案的是 ( ) A B C D A B C D 甲 丁

8、已知在线段上依次添加1点、2点、3点……原线段上所成线段的总条数,如下表: 若在原线段上添n 个点,则原线段上所有线段总条数为( ) A .n+2 B.1+2+3+…+n+n+1 C.n+1 D.2 ) 1( n n 二、填空题 9、将线段AB 延长至C ,使BC =31AB ,延长BC 至点D ,使CD =3 1 BC ,延长CD 至点E ,使DE = 3 1 CD ,若CE =8㎝,则AB =_____。 10、M 、N 两点间的距离是20cm ,有一点P ,若PM +PN =30cm ,则下面说法中:①P 点必在线段NM 上;②P 点必在直线NM 外;③P 点必在直线NM 上;④P 点可能在直线NM 上,也可能在直线NM 外,正确的是_____。 11、线段AD 上有两点M 、N ,点M 将AB 分成1:2两部分,点N 将AB 分成2:1两部分,且MN =4cm ,则AM =_____,BN =_____。 12、某种零件从正面看和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则该零件的 体积为_____。 13、在如图所示的楼梯上铺设地毯,至少需要地毯的长度为_____cm. 14、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展开图,则该几何体是_____。 15、在如图所示的3*3的方格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共有_____个。 16、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要订___根铁钉,其中的 道理是_____。 17、如图所示,小志发现,在△ABC 中AB +AC>BC ,请你说出他的理论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AB =2,BC =4,把矩形绕着一边旋转一周, 则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

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立体图形》思维训练

立体图形(一) 【知识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后的拓展练习。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解读】 【例1】已知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它的侧面积是60平方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思路简析】这道题的突破口是在“侧面积是60平方厘米”,侧面积的算法是πdh,而体积求法是πr2h,只需把60除以2,算出πrh,再乘上r(4)即可。 列式:60÷2×4=120立方厘米 【例2】一个底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木桶里装有水,水中放着一个底面直径为18厘米,高为20厘米的铁质圆锥体。当圆锥体取出后,桶内水面降低多少厘米? 【思路简析】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降低的水位与木桶底面积相乘就是圆锥的面积,而圆锥的面积为20×92×3.14÷3,算出后只需除以圆柱底面积就行了。 列式:﹙20×92×3.14÷3﹚÷﹙102×3.14﹚=5.4厘米 【例3】一个圆柱体,如果它的高增加2厘米,它的侧面积就增加50.2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

【思路简析】画一个示意图会发现增加的只是侧面积,底面积并没有增加,所以,只用50.24÷3.14÷2,算出它的底面直径,除以2就行了。 列式: 50.24÷3.14÷2÷2=4厘米 【经典题型练习】 1.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5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6.28厘米,如果把圆柱体沿直径切成两个半圆柱体,表面积就增加2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用直径为40毫米的圆形钢材截下一段压成直径为60毫米,高为40毫米的圆柱形零件毛坯,需要截取多少毫米圆钢? 立体图形(二) 【知识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之后的拓展练习。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解读】

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初步知识

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初步知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30分,第Ⅱ卷90分,共12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65°,则∠A的补角等于( ) A.125°B.105°C.115°D.95° 2.如图1①所示,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MN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图②中的( ) 图1 3.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 ①用两个钉子就把毛巾架固定在墙上; ②有人向你打招呼,你笔直向他走过去; ③教室的门要用两扇合页才能自由开关; 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其中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有(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如图2,OA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射线OB与射线OA垂直,则OB的方向角是( ) A.北偏西30°B.北偏西60° C.东偏北30°D.东偏北60°

图2 5.如图3,∠BAC=90°,AD⊥BC于点D,点C到AD的距离是下列哪条线段的长度( ) 图3 A.AC B.BC C.CD D.AD 6.有三个不同的点A,B,C,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出直线的条数是( ) A.1 B.3 C.1或3 D.无法确定 7.如图4,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 cm,DB=7 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 ) A.3 cm B.6 cm C.11 cm D.14 cm 图4 8.如图5,∠ACB=90°,CD⊥AB,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 图5 A.2对B.3对

C.4对D.5对 9.如图6,直线AB,CD交于点O,OE⊥AB,OF平分∠DOB,∠EOF=70°,则∠AOC的度数是( ) A.20°B.30°C.40°D.50° 图6 10.如图7,线段AB被分成2 ∶ 3 ∶ 3的三部分,其中线段AP的长为4,则线段AB的长为( ) 图7 A.15 B.16 C.17 D.18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汽车在行驶时车轮的旋转看起来像个圆面,这说明________;一枚硬币在光滑的桌面上快速旋转形成一个球,这说明________. 12.填空: (1)48°39′+67°31′=________;

七年级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题 一、精心选一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AB和直线BA是两条直线; B、射线AB和射线BA是两条射线; C、线段AB和线段BA是两条线段; D、直线AB和直线a不能是同一条直线 2、下列图中角的表示方法正确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4、经过同一平面内任意三点中的两点共可以画出() A、一条直线 B、两条直线 C、一条或三条直线 D、三条直线 5、若∠A=20 o 18′,∠B=20 o 15′30〞,∠C=20.25 o,则() A、∠A>∠B>∠C B、∠B>∠A>∠C C、∠A>∠C>∠B D、∠C>∠A >∠B 6、如图,每个图片都是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不能折成正方形的是 ()

西东 A D 7、如左图所示的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能得到的图形是() 8、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钝角与锐角的差不可能是钝角; B.两个锐角的和不可能是锐角; C.钝角的补角一定是锐角; D.∠α和∠β互补(∠α>∠β),则∠α是钝角或直角。 9、在时刻8:30,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为() A、85 ° B、75° C、70° D、60° 10、如果∠α=26°,那么∠α余角的补角等于() A、20° B、70 ° C、110 ° D、116° 11、如果∠α+∠β=900,而∠β与∠γ互余,那么∠α与∠γ的关系为() A、互余 B、互补 C、相等 D、不能确定。 12、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A方向是北偏东40° B、OB方向是北偏西15 ° C、OC方向是南偏西30° D、OD方向是东南方向。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1)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有一个端点; (2)角的大小与我们画出的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3)线段上有无数个点; (4)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如右图∠AOD-∠AOC=()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二课 教学设计意 图综述 知识与技能: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的简单组合 的三种视图.;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 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 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 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 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 目标及重难 点 重点: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难点: 1.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 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件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欣赏漫画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争执?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 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 学道理吗? 2.新课学习 (1)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 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 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 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 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 (2)猜一猜,看一看 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 Ⅱ.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