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临床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临床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9-27T05:14:02.12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5期作者:何袆萍[导读]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

何袆萍兰大一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本院1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血小板输注,并观察患者临床输注情况,分析无效输注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0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总共输注次数302次,其中有效输注次数为184次,占比60.93%;无效输注次数118次,占比39.07%。

输注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4.54±11.26)×109/L,与输注前(14.09±6.45)×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血小板输注无效因素分析中,反复输注、感染、特定疾病、脾肿大、血小板配型为主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影响血小板输注相关因素较多,如反复输注、感染、脾肿大、血小板配型、特定疾病。

关键词:护理;患者;住院;患者;影响引言血液病为临床常见的严重病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均为常见的血液病,可见于不同年龄阶段,可对患者正常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各类药物、化疗等手段被逐渐应用于血液病治疗中,并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较多并发症,其中以血小板降低尤为明显,对待此症,临床多选择血小板输注治疗,为患者及时补充血小板。

临床应用中发现,在血小板输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部分患者输注无效情况,部分研究表明,可能与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血小板损伤有关。

本研究探讨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白血病22例、血小板减少症46例。

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作者:黄振荣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8期黄振荣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141[摘要] 目的对利用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疾病患者所得到疗效进行观察,对其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80例血液病患者,对其进行血小板输注,输注前后对其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①在新鲜的血小板输入24 h之内,血液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得到十分明显的提高;②血液病患者的类型不同,其输注血小板的有效率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淋巴瘤患者,其输注有效率为86.8%,对于白血病患者,其输注有效率为62.2%;③血液病患者的体重不同,其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也有所不同,体重与输注有效率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即输注有效率随体重增加而减小;④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其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是随着次数的增多而不断下降的,在血小板的输注中,有无并发症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血小板输注对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防治是十分有效的,在临床上利用血小板输注来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治疗,要考虑到个体化,使重复输注减少,将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提高。

[关键词] 血小板;血液疾病;疗效[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153-02血小板属于一种凝血因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出血患者来说,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补充血小板。

本文将我院血液科内所收治血液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小板输注前后所得到效果进行评价观察,对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疾病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我院血液科所收治的血液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都经过确诊患有血液病,并且都有既往输血史,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有48例,女性有32例,其年龄在1~80岁之间。

其中有20例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6例患有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有16例患有淋巴瘤,有18例患有急性白血病,10例为非急性白血病,有6例是全血细胞减少,有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余2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计学意义 。
综上所述 , 在 考 虑 到性 别特 点 和 排 除 贫 血 等 疾 病 造 成 的 假 阳性 结 果 后 , R D W 对 心 肌梗 死 有 一 定 的 辅 助 诊 断 作 用 。 MP V 和P D W 在 排 除 血 小 板 自身 疾病 的 情 况 下 , 对 心 肌 梗 死 的 诊 断 具 有 相 当可 观 的诊 断 价 值 。 因 此 在 发 生 胸 痛 等 症 状 的 可 疑 急 性心肌梗死 的患 者 中, 密 切检 监测 和 观察 R D W、 MP V、 P DW 的变 化 有 利 于对 心 肌 梗 死 的 诊 断 。 由 于 以上 数 据 检 测 只 是 对 二 者进 行 简 单 的 分 析 和 讨 论 , 如 需 弄 清 楚 它 们 之 间 的 确 切 关
t i o n wi d t h o n a d mi s s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r o me s
细胞 的大 小 不 均 一 性 增 大 。 有 研 究 发 现 , R D w 的 增 高 和 患 有 心 肌 梗死 的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发 病 率 、 死 亡率 有 独 立相 关 性l l 2 ] , R D W 联合 c T n T 等 指 标 同 时分 析 , 可 能 在 AC S诊 断 方 面 成 为
得尤为重要 , 特 别 是 能 早 期 发 现 。本 文 探 讨 了 I 临床 血 常 规 检 验
中常 见 指 标 MC V、 R D w、 MP V、 P D W 等 在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中 的异 常 变 化 , 尽 可 能 的 为 临床 医生 诊 断 提 供 依 据 和 参 考 。 RD W 是反应红 细胞异 质性 的指 标 , R D W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J ] . Tu r k K a r d i y o l De r n Ar s , 2 0 1 0 . 3 8( 2 ) : 8 5 —

临床输注冰冻血小板疗效观察

临床输注冰冻血小板疗效观察

板 减 少 而 引起 的 出 血等 都 是 血 小 板 输 注 的主 要 适 应 症 。但 有
时 保 存 时 间 长 了血 小板 会 溶 解 或 发 生 输 注 无 效 , 们 通 过 冷 我 冻保 护剂 二 甲亚 砜 将 浓 缩 血 小 板 在 低 温 下 或 深 低 温 下 长 期 冰
患 者 血 小 板 寿 命 很 少 超 过 3天 , 2 3天 输 注 一 次 , 不 同 应 ~ 但
见表 1 。
病 例 均 为 临 床 确 诊病 例 。
12 冰 冻 血 小 板 的 制 备 . 二 甲亚 砜 ( DMS N)为 血 小 板 保 护 剂 。DMS N缓 慢 加 入 合 格 的 浓 缩 血 小 板 中 , 匀 5 ~ 1 混 % O
终 浓度 用 程 控 降 温 仪 按 1 8 ~ O℃保 存 , O℃ 的 冰 冻 条 件 一8
1 4 输 注 方 法 自 一 8 . O℃ 冰 箱 取 出 迅 速 置 于 4 2℃循 环 式 水 浴 箱 融 化 , 用 输 血 器 于 3  ̄6 使 0 0分 钟 输 注 完 毕 。
15 观 察 指 标 . 1 观 察 输 注 前 和 输 注 后 1小 时 、 4小 时 、 ) 2 出 血 时 间 ; ) 注 后 的 不 良反 应 。 2输
裹 1 4组输 血 前 后 血 小 板 计 数 和 出 血 时 间 比 较 ( 士 s )
22 不 良反 应 患 者 经 冰 冻 血 小 板输 注后 , 中有 3例 发 生 . 其
过 敏 反应 , 部 或 四肢 出现 米 粒 大 小 血 性 疹 或 成 片 疹 子 高 出 胸 皮肤 。发 热 反 应 5例 , 温 升 高 1 1 体 ~ .8℃ , 中 1 1 经 输 其 0例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原因,以提高血小板有效输注率。

方法观察210例患者的562例次血小板输注效果。

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为26.4 %。

其中急性白血病(AL)组为24.3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为15.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47.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为23.0%。

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情况作出综合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输血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出血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血液病患者在疾病治疗或进展过程中,大多数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人们发现输注血小板时不仅有输血时可出现的一般反应,如发热、寒战等症状,反复多次血小板输注或既往大量输血的患者往往会引起血小板的无效输注[1],指血小板输注后不能达到预期血小板增加的效果,一般认为患者至少2次输注ABO相合保存时间<72h的血小板后若血小板计数增加值不能达到预期值,现将我院收治的210例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的疗效报告如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输注血小板210例血液病患者,其中男性129例,女性81例,年龄14-70岁,平均41岁。

其中AL116例,AA25例,ITP30例,MDS39例。

1.2方法血小板悬液由新疆省中心血站提供,ABO同型输注,输注前受体及供体作ABO正反定型,并在受体供体之间做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分别测定每次血小板输注前、输注后18~24h的血小板计数,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发热、感染、脾肿大等情况。

1.3输注血小板的指征患者有血尿、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体表有紫癜、瘀斑和或外周血小板计数< 20×109/L或(20-30)×109/L合并明显的出血[2]、计数<40×109/L并有凝血指标异常[3]者输注血小板。

42例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疗效分析

42例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疗效分析

42例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的效果。

方法:对42例血液病患者180例次浓缩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脾功能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输注浓缩血小板有效率分别为74 44%、74 19%、41 93%和29 62%,AL及AA疗效好,与脾功能亢进及I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血小板输注总体效果较好,不同病种输注效果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血小板; 输血;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文献标识码] AZHANG Shao de(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ird Hospital of Yiyang City, Yiyang 413002,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efficiency of platelet transfusion.Methods:Effects of 42 cases of blood diseases patients with 180 platelet transfusion was analysed. Results:The infusion effciency of acute leukemia (AL), aplastic anemia (AA), hypersplenism and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 (ITP) was 74 44%, 74 19%, 41 93% and 29 62%, respectively. The infusionefficiency of AL and A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ypersplenism and ITP(P<0.01).Conclusion: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s better, the transfusion effect is different because of different diseases.[Key words]platelet; transfusion;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血小板明显减少的患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及时输注血小板已成为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

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国卫生检 验杂 志, 2 0 1 3 , 2 3 ( 1 ) : 1 5 8 — 1 6 1 .
目前肺 癌为威胁 人类健 康和生命 安全的重要 恶性 肿瘤 。因此临床早期
[ 2 ] 戴诗 敏 , 梁世锋 , 谢少 娟等 . 联合 检测 5 种 血清肿瘤 标志物 在肺 癌 诊 断中的意义 [ J ] . 临床肺 科杂 志, 2 0 1 3 , 1 8 ( 5 ) : 9 5 7 — 9 5 8 .
血 小板输 注对血液病患者 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瑞 娟
( 漯河市 中医院血液病科 ,河南 漯河 4 6 2 0 0 0 )
【 摘 要l 目的 探 讨 血 小板输 注对 血液 病 患者 的临床 效 果。 方 法 选取 我 院2 0 1 1 年 6月至 2 0 1 3 年1 2 月6 2 例( 1 l 1 例 次) 血 液病 患者 , 输 注血 小板 ,
分析其 临床 治疗 效果 及 效果 因素 。结果 输 注 前后血 小 板计 数存在 明 显差 异性 <O . 0 5 ) ,不 同类型血 液 病经血 小板输 注后 治疗 有效率 差 异 明显 ;患者体 质量 上 升 ,有 效率下 降 ;输 注次 数增 加 ,有 效率 减少 。结论 血 小板输 注 能够有 效 治疗血 小 板减 少性 出血 ,在 血 小板输 注 治疗 过程 中患者 基础 资料较 为重要 ,避 免重 复输 注 ,能够增 加血 小 板有 效输 注率 。
【 3 ] 齐 拥军 . 多 种血 清肿 瘤 标 志物联 合 应 用在 肺 癌诊 断 中的 临床 研 究[ J ] . 现代 诊 断与治 疗 2 0 1 1 , 2 2 ( 5 ) : 2 6 8 — 2 6 9 .
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改善肺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出于对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分析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86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计数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1.7%;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不同,淋巴瘤有效率最高(87.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率最低(46.7%);输注有效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结论临床血小板输注应考虑个体化,减少重复输注,开展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可提高输注的有效率。

标签:血小板输注;血液病;疗效分析血液病患者常出现血小板减少,因血小板原因所致出血是血液病较常见并发症,其严重出血如不及时控制常危及患者生命。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会出现输注疗效降低或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1]的现象,即输血小板后计数不升甚至下降,部分患者的出血倾向再次出现,成为困扰临床输血治疗的难题。

为了解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无效输注的原因。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后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的血液病患者,其中男49人,女37人,年龄14-75岁。

包括急性白血病39人,再生障碍性贫血17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人,淋巴瘤6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人。

1.2 血小板来源由绵阳市中心血站提供,单采血小板每袋1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

1.3血小板输注指征患者体表有出血点、紫癜、鼻衄、牙龈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出血症状或血小板计数小于2O×1O 9/L,伴或不伴出血症状。

1.4 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符合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指标:即血小板计数增加;出血症状改善;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回升率(PPR)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8例血液病患者,均采用血小板输注进行治疗,观察本组研究对象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血液病患者完成血小板输注后,输注有效率为72.22%,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3.24±6.82)×109/L、(37.31±7.26)×109/L,与输注前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由于血液病患者需要反复输血治疗,输注血小板次数对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血小板输注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标签:血液病;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
血小板输注主要是对各种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者减少造成出血症状进行治疗、预防,其有着其他药物无可比拟的效果[1]。

为了对血小板制品的输注效果进行分析,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采用血小板输注方式进行治疗,获得的血小板输注效果更为明显,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2年1月~2015年9月到我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08例,男患者68例,女患者40例,年龄15岁~88岁,平均年龄为(49.32±16.3)岁。

1.2血小板来源本组研究对象所采用的血小板均通过我市中心血站供应。

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
2.5×1011/L。

1.3血小板输注指征若患者体表存在瘀斑以及紫癜、牙龈出血、鼻出血、阴道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PLT低于20×109/L,则进行输注血小板治疗。

本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本次研究之前排除曾经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在输注时进行单采1单位血小板单采操作,在输注治疗前对患者的Rh血型、ABO血型进行复查,同型血小板进行交叉配血实验,采用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注射,防止出现输血反应,如果在输注时没有白细胞滤器,通过分析患者血小板计数以及临床症状合理的选择输注时机,以患者耐受情况作为基础,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血小板输注治疗。

1.4血小板输注效果判定[2] 分别在输注前24h、输注后24h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小板计数,通过血小板回收率(PPR)、输注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来对输注效果进行判定。

若患者在血小板输注治疗24h后CCI>4.5×109/L或者PPR>20%,则表示血小板输注有效;若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则代表血小板输注为无效。

CCI=[血小板增加值(×109/L)×体表面积(m2)]/输注的血小板总数(×1011个)×100%;PPR=[血小板增加值(×109/L)×血容量(L)]/輸注的血小板总数(×1011个)×100%;体表面积=0.006 1身高(cm)+0.012 8体重(kg)-0.152 9;其中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值-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值=血小板增加值。

1.5统计学分析所有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2
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采取血小板输注治疗后,输注有效78例,有效率为72.22%,输注无效为27.77%;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前(13.24±6.82)×109/L,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37.31±7.26)×109/L,输注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单采血小板具有供者单一、红细胞与白细胞混入少、高纯度、高浓度等优势,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血小板输注方式,从根本上降低不良反应、输血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率[3]。

最近几年,血液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逐渐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但由于大部分血液疾病患者需要大量输血或者多次反复输注血小板,容易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以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等情况,因此,临床医生在选择血小板输注方法时,应该对输注效果进行考虑,严格筛选血小板供者对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

血小板是否能有效的输注主要是通过PPR值、CCI值来有效判定。

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本组研究对象输注有效率为72.22%,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37.31±7.26)×109/L,与输注前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

随着逐渐增加输注频率,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代表血液病患者要长时间接受反复输血治疗,体内会因血小板抗体而降低输注有效率。

另外,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过程中需要防止出现PTR,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均是造成出现PTR的原因,免疫性因素是指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后体内出现ABH、HPA、HLA-I等与血小板相关的抗体;非免疫性因素则包括DIC、脾大、感染、发热等原因。

临床上有较多的因素对血小板输注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输注性质以及病因得知,输注血小板可促进出血发生率明显较低,可促进患者血小板计数获得有效提高。

通过分析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得知,血小板输注具有不良反应低、治疗效果理想等优势,若条件允许,血液病患者应尽量选择血小板输注进行治疗。

临床医生需要对血小板输注指征进行严格掌握,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给予正确评价,以期能更有效、合理的使用血小板。

参考文献:
[1]熊婷,周小玉,汪承亚.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3,01(09):73-75.
[2]夏世勤,苏莉,刘秋洪,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2(12):82-84,86.
[3]马光丽,方炳木,曲志刚,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0(08):1540-1542,1574.
[4]吴擘颋,唐群业,姚顶根,等.部分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输血杂志,2010,08(24):584-5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