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健康饲养及管理
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1.犊牛的分娩和初生护理:在犊牛分娩前,应确保分娩箱干净、舒适,并配备足够的干净干草用于铺垫。
及时为母牛切断乳头上的脐带,避免脐带感染。
清理破膜后的犊牛口鼻部,帮助犊牛快速呼吸。
2.营养饲料供应: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需要提供高质量、易消化的饲料。
初生7-10天内提供高质量的初乳,这是犊牛生长发育的最佳饮食。
如果无法提供母乳,可采用配方奶粉代替。
逐渐引入容易消化的少量干草和浸泡的谷物,帮助犊牛适应固体饲料。
3.犊牛舒适的环境和住房:犊牛需要一个干净、干燥、适当通风的住房环境。
保持住房内的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寒冷或过热。
提供干净的干垫和床料,经常清理住房以预防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传播。
4.疾病预防和健康监测:定期给犊牛进行健康检查,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如腹泻、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
注射预防性疫苗和提供寄生虫预防措施,如蛔虫驱虫剂等。
确保犊牛的免疫系统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5.适当的运动和社交:提供合适的运动空间给犊牛,有助于促进其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
同时,确保犊牛有适当的社交机会,可以与同龄犊牛进行互动,减少压力和焦虑感。
6.饮水设备和饮水保障:为犊牛提供清洁的水源,确保水质的安全和饮水的可及性。
检查饮水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并定期更换、清洁水槽。
7.合理的断奶过程:在犊牛3-4个月大时进行断奶过程,逐渐减少乳头间的哺乳次数。
同时,逐渐引导犊牛过渡到固体饲料,确保其能够适应新的饲料。
8.重视犊牛的体重和生长情况:定期测量犊牛的体重,监测其生长情况。
及时调整饲养方案,以确保犊牛正常生长发育。
总结起来,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分娩和初生护理、提供高质量的饲料、提供舒适的住房环境、预防疾病和监测健康、适当的运动和社交、饮水设备和饮水保障、合理的断奶过程以及重视犊牛的体重和生长情况。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要点,可以提高犊牛的幸存率和生长速度,确保其健康成长。
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犊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对牛一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强管理。
下面是我们总结的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供养牛的朋友们参考。
1、犊牛的喂奶方法
当初生犊牛能站立后,一般在一小时左右喂初乳,第一次可喂
1-1.5公斤,以后的喂量约相当于犊牛体重的1/7-1/6,每昼夜喂4-5次。
每次喂奶后1-2小时,应喂给36-38℃清洁凉开水0.5公斤。
犊牛生后5-10天可随意饮水,一般到15-20天后再喂给凉开水。
我国一般多采用4月龄断奶,喂全乳400-600公斤,国外犊牛期一般为3-5周左右,喂全乳100公斤左右。
2、犊牛生后一周的饲养管理
犊牛生后一周后,可在草架上放上优质干草,训练其采食,以利于瘤胃的早期发育。
3、犊牛的饲料管理要点
生后10-15天要训练采食混合精料:用玉米、麸皮、大麦,豆饼混合粉碎,加入骨粉、食盐混合成干粉料或煮粥喂之,每日每头给10-20克,数日后可增之80-100克,1月龄250一300克,2月龄0.5公斤。
此时,也可在混合精料中加入切碎的胡萝卜,2月龄时每日每头可给1-1.5公斤。
2月龄开始就可给青贮饲料,3月龄每日每头给1.5-2公斤,4-6月龄给4-5公斤。
2-3月龄可补饲抗生素饲料如金霉素,每日每头给1万国际单位,可提高犊牛日增重10%左右。
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犊牛是指出生不久的小牛,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得到良好的饲养管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犊牛饲养管理的要点。
一、饲料供给犊牛饲料供给的合理性对其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犊牛初期,母乳是最好的饲料,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抗体。
随着犊牛的生长,适当引入粗饲料和浓缩饲料,如青贮料、玉米秸秆、饲草、糠麸等。
饲料供应要定时定量,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
二、饮水管理犊牛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每日饮水量应在5-7升之间。
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水槽要定时清洗消毒,确保犊牛饮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三、环境管理犊牛的饲养环境要保持干燥、清洁和舒适。
牛舍内部要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床铺要及时更换,保持干净卫生。
牛舍内要定期进行消毒,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四、疫病防控犊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疫病的侵害,因此疫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犊牛出生后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
同时,要定期进行驱虫和体外消毒工作,预防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五、定期体检犊牛的生长发育情况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体检内容包括体温、呼吸、心跳、粪便等指标的观察和记录。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六、合理断奶犊牛的断奶时间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和饲养管理水平来确定。
一般来说,犊牛出生后2-3个月左右可以逐渐断奶。
断奶过程要温和,逐渐减少母乳喂养,增加粗饲料和浓缩饲料的供给。
七、合理饲养密度犊牛的饲养密度要合理控制,避免过度拥挤。
过度拥挤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不宜超过3-4头犊牛。
八、科学配种犊牛的繁殖是牧场的重要环节,科学的配种可以提高犊牛的品质和产能。
选择合适的种公牛和母牛进行配种,根据犊牛的品种和用途确定配种方案,提高犊牛的遗传质量。
九、合理运输犊牛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舒适性和安全性。
运输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洗消毒、饲料供应、饮水管理等。
浅析肉牛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

浅析肉牛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
肉牛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非常重要,这关系到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以下是对
这方面的浅析。
一、饲养管理
1. 饲料供给:肉牛犊牛的主要饲料为青贮料、干草和浓缩饲料,这三种饲料应控制
好比例和供给量,使牛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2. 牛舍环境:牛舍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定期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播。
3. 饮水:给牛提供清洁、新鲜的水源,以防止牛因饮水不干净而患病。
4.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对肉牛犊牛进行体重、体型等方面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饲
料供给和防止疾病。
二、疾病防治
1. 肠道疾病:肉牛犊牛容易患上肠炎、腹泻等疾病,这些疾病主要是由饲料不干净、病原菌等原因引起的。
防治措施包括对饲料的质量进行控制、保持牛舍干燥、定期消毒
等。
2. 外伤疾病:肉牛犊牛在运输、饲养等过程中,容易患上外伤疾病,比如跛行、创伤、骨折等。
防治措施包括站立面积的调节、运输过程的保护、及时治疗等。
3. 疫病:肉牛犊牛容易患上蓝舌病、口蹄疫等疫病,这些疫病会导致牛只死亡,疫
情爆发。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加强环境卫生、预防传染病的传播等。
总之,对肉牛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工作要高度重视,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确
保肉牛犊牛的健康生长发育。
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及措施

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及措施1新生犊牛护理出生3d内的犊牛称为新生犊牛,在母牛临近生产时,将产房、垫草及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充分消毒,犊牛出生后,在其头部或者耳后部位洒一些凉水,给予一定的刺激,帮助其顺利呼吸,清理口、鼻、耳内的黏性物质,防止阻塞呼吸,掐住脐带,距离肚脐7cm左右处剪断,使用碘酒消毒脐带断口,如果出血过多,需要按住断口一段时间帮助止血,断脐后将犊牛安置在干净的垫草上,令其身体自然干燥,注意周围的环境要温暖,出生后的犊牛与母牛分开饲养,保持卫生干净整洁。
2吃足初乳新生犊牛自身的免疫蛋白很少,基本没有免疫力,所以,要尽早令其吃足初乳,以获得母体抗原,获得免疫力。
初乳是母牛产犊后第一次挤出的奶,要在2h 以内全部挤完。
在饲喂初乳前,要进行质量评定,确定抗体浓度,优质初乳的抗体浓度应该是50g/L。
在新生犊牛出生后的12h内必须令其采食初乳,最好在母乳中抗体水平最高的时候采食,母牛母乳中的抗体水从12h开始逐渐减少,到24h时基本已经不能被犊牛所吸收了。
因此,吃母乳要趁早,并且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出生时采食1L,出生2h时采食1L,6h 后再采食2L,这些基本能够满足初生牛犊获得足够免疫力。
犊牛采食的初孚L量越多,吸收的抗体蛋白就越多,免疫力就越好,患病的几率就会更小。
初乳最好采取人工饲喂的方式,方便计算采食量,挤出来的牛乳需要加热至40℃放入奶瓶中饲喂。
没有使用完的初乳冷冻保存,方便没有优质初乳时代替使用。
3哺乳期饲养管理出生4d后至断奶这一阶段的犊牛处于哺乳期,哺乳期的饲养可以选择全乳或者代乳粉,喂过奶后过30min再令其饮水,不能间隔时间过短。
犊牛舍要保证清洁干净,并与其它牛群分开。
犊牛断奶时不要转群,防止应激反应导致疾病。
在喂奶时要定时,定量,保证在40℃,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饲喂,不得随意更换。
4保证环境卫生4.1清洁饲喂用具母牛的乳房以及饲喂犊牛的奶瓶、用具等要保证清洁,每天消毒,防止细菌污染造成犊牛感染发病,牛初乳由工作人员挤出后放入到专用容器中保存,饲喂后要及时用温水将其清洗干净,再倒入热水彻底冲洗消毒,晾干,仔细的做好这些清洁消毒工作,对减少疾病的感染有很大的帮助。
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犊牛是牛群中的幼崽,对于农牧业来说,犊牛的健康成长是牛群繁殖和生产的基础。
合理的饲养与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犊牛健康成长,提高其生产性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犊牛饲养与管理的技术。
一、合理的饲喂1. 提供优质饲料:犊牛的饲料应以优质牧草、浓缩饲料和精饲料为主,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在犊牛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其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2. 饲喂频率和量:犊牛的胃容量有限,应分次、分量饲喂,避免一次性喂太多。
刚断奶的犊牛可以每天饲喂4-5次,每次分量逐渐增加。
随着犊牛生长,饲喂次数逐渐减少至2-3次,但每次的饲喂量要保持稳定。
3. 喂养规律:犊牛的饲喂时间要规律,不可随意更改。
定时喂养可以促进犊牛的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二、合理的饮水管理1. 提供清洁饮水:犊牛的饮水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
2. 定时更换水源:定期更换饮水设备中的水源,保持水质新鲜。
同时,定期清洗水槽和水管,防止水质污染。
3. 注意水温:犊牛对水温敏感,一般应保持在15-20摄氏度。
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会影响犊牛的饮水量。
三、合理的环境管理1. 温度适宜:犊牛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应保持舒适的温度环境。
夏季高温时,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犊牛受寒。
2. 通风良好:犊牛舍应保持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通。
过度潮湿或缺氧的环境都会影响犊牛的健康。
3. 干净卫生:犊牛舍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床草,防止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四、健康管理1. 疫病防控:定期做好犊牛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预防常见的疾病。
定期体检犊牛,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个体。
2. 合理的运动:犊牛需要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肌肉的发达。
3. 防止外伤:犊牛舍和饲养设备要安全可靠,避免犊牛因摔倒或被夹伤等意外事故。
总结起来,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合理饲喂、合理饮水、合理环境和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肉犊牛是指用于肉类生产的幼年牛,从出生到屠宰一般需要18个月到24个月。
在这
个生长过程中,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包括饲养环境、饲料供给和健康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
详细介绍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出生到断奶期(0-8周)
1. 饲养环境:为了确保新生犊牛的舒适度和健康,应提供干净、温暖、通风且没有
寄生虫的饲养环境。
牲畜舍应干燥,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2. 饲料供给:新生犊牛在出生后的6小时内应被喂食初乳,以获取充足的抗体和营养物质。
之后,可以逐渐引入乳粉或乳酸菌等奶粉饲料。
每天喂食2-3次,每次饲喂约4-6升。
3. 健康管理:定期进行犊牛的体检,观察犊牛是否有腹泻、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处理疾病和感染。
可以为犊牛注射疫苗来预防传染性疾病。
2. 饲料供给:在断奶后的几天里,逐渐将犊牛从牛奶转换到粗料饲料。
最开始可以
提供干草和饲料粉,然后逐渐引入浸泡过的青贮料、浓缩饲料和精料。
三、育成期到屠宰期(6个月-18个月)
2. 饲料供给:为育成期的肉犊牛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包括粗料饲料、浓缩饲料和精料。
根据犊牛的体重每天喂食适量的饲料,并保证充足的饮水。
3. 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体检,观察犊牛的生长情况,检查是否存在疾病和感染。
定
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结:肉犊牛的饲养管理是肉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犊
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减少疾病和感染的发生。
养殖场应加强对犊牛的环境管理和健
康管理,确保犊牛的生长和发育。
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5篇

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5篇第1篇示例:肉犊牛是指出生后不久即开始饲养的小牛,主要是用于肉类生产。
在肉犊牛的饲养过程中,合理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肉犊牛的生长速度和产肉量。
下面将介绍肉犊牛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出生后至断奶阶段1. 出生后的头几小时,肉犊牛需要吸食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肉犊牛的抵抗力。
因此要确保母牛有足够的初乳供应。
2. 在母牛断奶前,逐渐开始为肉犊牛提供精细颗粒料和优质青贮料,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可以在一岁以下就断奶,喂牛群食的时候要及时换水,确保饮水卫生。
3. 定期给肉犊牛进行防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保持牛棚的清洁卫生,确保肉犊牛生长环境的良好。
1. 在断奶后,逐渐将肉犊牛转移到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混合饲养模式,逐渐增加精饲料的比例,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促进生长发育。
2. 根据肉犊牛的生长情况和体重进行分类饲养,确保每头肉犊牛都能得到适量的饲料,避免出现过度肥胖或生长不良的情况。
3. 定期进行体重测量和生长性能评估,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措施,以保证肉犊牛的生长速度和产肉量。
三、肥育阶段至出栏阶段1. 在肉犊牛进入肥育阶段后,应逐渐增加饲料的能量含量,促进体重的快速增长,提高产肉量。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添加剂,如抗生素和激素,加快生长速度。
3. 在肉犊牛接近出栏的阶段,逐渐减少饲料的含量,以减少脂肪沉积,保证肉质的品质。
同时要注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压力,避免对肉犊牛造成伤害。
肉犊牛的饲养管理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过程,需要合理的饲料配方、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定期的疫苗接种等措施。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肉犊牛的快速生长和良好的养殖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第2篇示例:肉犊牛是一种优质的肉源动物,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而肉犊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其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犊牛健康饲养及管理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以前的小牛。
犊牛是奶牛生产的第一步,由于这一阶段的小母牛瘤胃发育尚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早吃到初乳,提高犊牛成活率;适时饲喂精料,促进瘤胃发育;推行早期断奶,培养健康的犊牛群。
犊牛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时期:新生犊牛、哺乳犊牛和断奶后犊牛。
一、新生犊牛饲养管理新生犊牛指出生后3天以内的犊牛。
饲养管理目标主要是提高犊牛成活率。
(一)饲养技术犊牛出生时机体循环系统免疫球蛋白的浓度非常低,所以尽早给犊牛提供足够的优质初乳对犊牛存活和健康至关重要。
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数量变异很大。
因此,为了让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必须让犊牛尽早足量的吃上初乳,这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关键。
1.初乳饲喂量和饲喂时间犊牛出生后初乳的饲喂量以及饲喂时间对于犊牛成活率影响极大。
第一次饲喂初乳到底喂多少才算够,通过下边的计算便可知道。
刚出生的犊牛体重平均为40kg(35~45kg),体高70~2000px。
体内血液含量占体重10%左右。
犊牛在出生时身体内不含任何抗体,必须从初乳中获得抗体,才具有后天免疫力。
而要想使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犊牛血液中IgG的浓度必须达到15g/kg。
优质初乳中IgG的浓度为50g/kg。
为此,计算如下:犊牛体重:40 kg血液容量(约占体重10%):4 kg血液中IgG的浓度必须达到:15g/kg则通过初乳至少必须吸收IgG:60g而犊牛对初乳中IgG的吸收率仅:30%所以至少需要从初乳提供IgG:200g初乳中IgG的浓度为:50g/kg因此第一天饲喂初乳的量至少为:4kg这样,犊牛在初生1小时内完成第一次饲喂,第一次初乳喂量至少应达到2kg以上(日喂量的一半),出生6h~9h喂第二次,在24h内最好饲喂初乳2次~3次,总共饲喂4~6kg,以便让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
以后每天喂奶3次,每天4~6kg,全天喂奶量应控制在体重的10%~12%。
如果第一次初乳饲喂太晚或喂量不足,则犊牛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将大大减少,犊牛死亡率也会随之升高,见图1。
图1 初乳饲喂量和饲喂时间对犊牛血液IgG浓度和死亡率的影响2.评价初乳质量的方法只能喂给犊牛高质量的初乳,测量初乳密度可以作为评价初乳质量的一个指标,质量好的初乳相对密度高于1.056。
初乳饲喂前应用比重计或折光仪,测定比重和折光率,推断IgG浓度,进行质量评定,见表1。
表1. 奶牛初乳质量评定IgG浓度(mg/mL)比重计标记折光率(%)质量判定≥50绿色≥22好25.1~49.9黄色20.1~21.9一般≤25红色≤20差初乳中的抗体浓度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干奶期不够长(少于4周)或早产;(2)分娩前挤奶或初乳遗漏;(3)奶牛年龄,经产母牛初乳比头胎母牛初乳抗体含量高,由于经产母牛生活时间长,接触免疫源广,其所含抗体的种类也较多,抗病能力比较广;(4)奶牛是否有严重传染病,如乳房炎等会影响初乳的质量。
3. 饲喂初乳的方法与自然吮吸相比,使用带有奶嘴的奶瓶饲喂初乳能够更好地控制饲喂量。
这种方法饲喂很容易调教,因为犊牛天生头向上吮吸乳头。
每次饲喂后奶瓶以及所有用具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的生长和病原菌的传播。
让犊牛直接把头伸入奶桶中饲喂初乳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方法与犊牛天生抬头吮吸的本能相逆反,犊牛头朝下从奶桶中吸奶需要训练和引导几次,方法是用手指沾一些牛奶然后慢慢引导犊牛头朝下从奶桶中吸奶。
4.初乳的保存和处理初乳加热到犊牛体温水平(39度)才能使用奶瓶饲喂,剩余的初乳可以在4度冰箱内保存几天,高质量的初乳长期冷冻保存。
生产实践中,可将合格的初乳按2kg 标准统一装瓶进行收集,记录采集日期、母牛编号等信息,然后-20℃冷冻保存,以便实行新生犊牛出生后尽早哺食初乳的需求。
冷冻初乳经解冻后可用以饲喂那些初乳质量差或初乳有问题的母牛所产的犊牛。
(二)管理要点刚出生的犊牛要精心护理,按顺序做好以下几点:1. 犊牛出生后用毛巾清理口、鼻、耳内的黏液,确保呼吸畅通,耳内干净。
2. 让母牛舔干犊牛身上的黏液;也可用干净毛巾或者一次性纸巾擦干。
3. 舔干或查干后,将犊牛与母牛隔离。
4. 用消毒剪刀在距离犊牛脐部150px~200px处断脐,并挤出脐带内污血,接着用5%~10%的碘酒浸泡消毒1~2min。
5. 给犊牛称重、打耳标、照相、建系谱,放至消毒好的犊牛笼。
6. 注意犊牛保温,保持环境卫生。
二、出生后4天~断奶前犊牛饲养管理(一)培育目标成活率≥95%;平均日增重≥800g;断奶时体重为出生体重2倍;体高≥2250px。
(二)饲养技术正确饲喂犊牛对早期健康和发育均有极大的好处。
以下几个因素非常重要:饲喂量、饲喂次数、饲喂方式、牛奶温度、饲喂人员的手及喂奶器具的清洗消毒。
1.常乳及代乳粉的饲喂量犊牛进入常规的哺乳阶段,饲喂一定量的全奶并配合优质开食料是饲喂犊牛的最好方式,饲喂全奶所获得的犊牛生长状况可以作为一种饲养标准评价其他饲喂方法下的犊牛生长情况。
乳房炎奶牛使用药物治疗期间所产的牛奶用来饲喂犊牛可能会增加犊牛患病的危险性,因为牛奶中可能含有大量细菌和残留的抗生素,虽然犊牛尚未发育,这些潜伏在犊牛乳房内的细菌使这些犊牛成熟后容易患乳房炎。
长期摄入低浓度抗生素也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会削弱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所以最好不要使用乳房炎奶饲喂犊牛。
按照培育方案饲喂常乳。
犊牛哺乳期长短各地不尽一致,一般为6~8周,培育方案分全乳培育方案和代乳粉培育方案。
(1)全乳培育方案全乳培育犊牛是指整个哺乳期间犊牛饲喂的营养主要是鲜牛奶,每天哺乳量为体重的10%~12%,哺乳期一般6~8周,其8周培育方案和6周培育方案见表2和表3。
(2)代乳粉培育方案代乳粉培育指出生后4天至断奶的犊牛用代乳粉替代鲜牛奶哺乳的一种方案。
是否使用代乳粉取决于出售牛奶的价格与购买代乳粉的价格,饲喂代乳粉的犊牛日增重比饲喂全奶稍低,但这个时期的饲养目标是保持健康,所以生长速度稍微缓慢一些没有不良影响,关键是选择的代乳粉质量要使犊牛保持健康生长。
饲喂方法:一般将代乳粉用38~42℃的温开水按1:7比例进行稀释,稀释后按犊牛体重的10~12%进行饲喂。
它具有营养全面、防止疾病垂直传播、价格低廉等特点。
哺乳期一般6~8周,其8周培育方案和6周培育方案见表2和表3。
2.犊牛开食料饲喂犊牛饲养应该在早期饲喂固体饲料即犊牛开食料,开食料在瘤胃中发酵后的终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尤其是丁酸,有助于刺激瘤胃功能的发育。
开食料的组成和物理性状非常重要。
开食料应该是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含有足够的可消化纤维、具有适当粒度的固体饲料。
在瘤胃及其微生物菌群还没有发育成熟之前,纤维素在瘤胃中的消化过程很有限,饲喂长干草对于哺乳期犊牛瘤胃发育不如开食料有效,而且还会限制犊牛代谢能采食量,长干草在断奶后饲喂更好。
犊牛开食料饲喂量及饲喂方式见表2和表3。
表2 犊牛8周培育方案(单位:kg)日龄乳饲料种类喂量方式种类喂量方式1~3初乳4吸吮奶嘴或灌服强饲---4~7常乳或代乳粉4奶桶自饮开食料0.1加入奶中8~14常乳或代乳粉5奶桶自饮开食料0.2~0.3加入奶中15~35常乳或代乳粉6奶桶自饮开食料0.5~0.8自由采食36~49常乳或代乳粉5奶桶自饮开食料0.9~1.2自由采食50~60常乳或代乳粉3奶桶自饮开食料1.3~自由采食合计-292----表3 犊牛6周培育方案(单位:kg)日龄乳饲料种类喂量方式种类喂量方式1~3初乳4吸吮奶嘴或灌服强饲---4~7常乳或代乳粉4奶桶自饮开食料0.1~0.2加入奶中8~28常乳或代乳粉5奶桶自饮开食料0.3~0.8自由采食29~42常乳或代乳粉3奶桶自饮开食料0.9~1.2自由采食合计-175----(二)管理要点1.饲喂哺乳期犊牛时要做到“五定”、“四勤”和“三不”。
“五定”、“四勤”和“三不”即定质、定量、定时、定温、定人、勤观察、勤消毒、勤换褥草、勤添料、不混群饲养、不喂发酵饲料、不喂饮冰水。
(1)定质劣质或变质的牛奶、含抗生素的牛奶、发霉变质的开食料以及被污染的饮水禁止饲喂;发霉、潮湿、坚硬、含有农药残留的褥草禁止使用。
(2)定量每日、每次的喂量按饲喂计划进行合理分配,同时按犊牛的个体大小、健康状况灵活掌握。
饲料变量和变更要循序渐进。
(3)定时犊牛每天可喂2~4次,一旦喂奶时间和次数固定下来,就要严格执行,不可随意更改。
(4)定温喂奶的温度要控制在35~40℃,一般夏天控制在34~36℃,冬天控制在38~40℃,奶温不可忽冷忽热。
(5)定人固定的饲养人员熟悉犊牛的食量和习性,频繁更换会产生较大应激,影响犊牛发育。
生产实践中,犊牛饲养要由有经验和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
(6)勤观察饲养人员应每天三次观察犊牛的采食、饮水、排便及精神状态。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7)勤消毒饲养人员应每天对水槽、料槽和地面进行清理、刷洗和消毒。
犊牛转出后,应彻底消毒牛床、牛栏及用具,并空置一周以上,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8)勤换褥草褥草必须保持干净、干燥、足量,否则立即添加和更换。
(9)勤添料饲料按犊牛实际采食量分多次添加,确保随时吃到新鲜饲料。
做到每天人工清槽一次。
(10)不混群饲养犊牛混群饲养会增加水平传染疾病的风险。
所以应单独饲养。
(11)不喂发酵饲料在犊牛断奶之前,胃肠道生物菌群不健全,对粗饲料的消化能力很差,故不准饲喂青贮、酒糟等发酵饲料。
(12)不喂饮冰水奶牛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饲喂冰水,尤其是哺乳犊牛,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拉稀。
2.防寒保温0~3天犊牛由于抗寒能力较差,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18℃,新生犊牛适宜饲养在室内高床犊牛笼内,并采取保暖措施。
犊牛从舍内转移至舍外时,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应激。
3.环境犊牛的生活环境要求安静、清洁、干燥、背风向阳、冬暖夏凉。
哺乳期犊牛应一牛一栏单独饲养,以保证犊牛健康成长。
4.饮水犊牛每次喂乳1h~2h后,喂饮适量温水。
开始应人为控制饮水,以防涨肚,7~10天后逐步过渡到自由饮水。
控制饮水时,每天饮水次数与喂奶次数相同。
夏天控制饮水时,每次饮水量应从0.5kg逐步增加到1.5kg,温度从30℃逐步降低到15℃;冬天控制饮水时,每次饮水量从不给水逐步增加到1.0kg,温度从35℃逐步降低到15℃,以适应自由饮水,防止发生下痢。
5.去角犊牛出生后2~5周去角。
过早应激过大,容易造成犊牛疾病和死亡;过晚角基生长点角质化,容易造成去角不彻底而再次长出。
常用的去角方法有电烙铁法和火碱棒法。
电烙铁法选择枪式去角器,其顶端呈杯状,大小与犊牛角的底部一致。
去角时将犊牛简单保定,防止挣扎。
将去角器通电10分钟加温至480℃~540℃后,放在犊牛角突起的基部处10秒钟,或者使基部组织变为古铜色为止(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