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哭嫁风俗_550字
民间习俗哭嫁作文

民间习俗哭嫁作文在咱们民间,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习俗,叫哭嫁。
这哭嫁啊,可不是随随便便哭一通,里面的讲究和门道可多了去了。
我曾经有幸亲眼目睹过一场哭嫁仪式,那场面,真叫一个印象深刻。
那是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里有户人家的闺女要出嫁了。
提前好些天,这家人就开始忙前忙后地准备。
出嫁的前一天,家里就已经热闹非凡,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来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喜悦又带着一丝不舍。
到了晚上,哭嫁就正式开始了。
新娘子坐在闺房的床上,穿着一身大红的嫁衣,头上盖着红盖头,那模样真是娇羞又美丽。
新娘子的母亲坐在旁边,拉着闺女的手,眼泪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闺女啊,你这就要嫁人了,妈心里真是舍不得啊!”母亲一边哭一边说着,“以后到了婆家,要懂事,要孝顺公婆,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受了委屈就跟妈说,妈永远是你的依靠。
”新娘子听了母亲的话,也跟着哭了起来,“妈,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过日子的,您别担心我。
”这时候,新娘子的姐妹们也围了过来,一个个红着眼睛。
“姐姐,你嫁了人可别忘了我们啊,我们会想你的。
”其中一个妹妹说道。
新娘子抽泣着回答:“怎么会忘了你们呢,咱们姐妹的感情这么深。
”接着,新娘子又开始哭着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
“还记得小时候,咱们一起去山上摘果子,一起在河边洗衣服,那些日子多快乐啊。
”说到这里,姐妹们也都纷纷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哭得更厉害了。
这哭嫁啊,不仅仅是哭,还得有唱。
新娘子哭着唱了起来:“我的爹呀我的娘,养育之恩不能忘。
今日女儿要出嫁,心里不舍泪汪汪。
”这歌声里带着浓浓的眷恋和不舍,让人听了心里也酸酸的。
在一旁围观的我,被这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
我看到新娘子的脸上虽然挂着泪水,但眼神中也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而她的家人和姐妹们,虽然哭得伤心,却也是满满的祝福。
哭嫁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大家的眼泪似乎都流干了。
但这哭声中,包含的是亲人间深深的爱和牵挂。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习俗可能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它所承载的那份亲情和传统文化的韵味,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土家族哭嫁的作文

土家族哭嫁的作文
哎,说起这土家族哭嫁,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习俗啊!在咱们福建这边,虽然没这风俗,但听起来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先说说重庆那边吧,重庆话里,土家族的哭嫁可就有那么一股子辣味了。
新娘子呀,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哟,眼泪哗哗的,跟那重庆的麻辣火锅似的,辣得人眼泪直流。
不过啊,这哭嫁可不是真哭,而是表达一种对家的不舍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再来说说陕北方言里的哭嫁吧。
陕北那边的人,说话就像他们的民歌一样,高亢激昂。
新娘子一哭起来,那声音哟,就跟那陕北的信天游一样,回荡在山谷之间,让人听了都觉得心里头热乎乎的。
河南话里头的哭嫁,那就更是有味道了。
河南人说话,总是那么朴实、那么直接。
新娘子一哭,那声音就像那河南的烩面一样,既实在又感人。
她们用河南话诉说着对家的眷恋,对新生活的期待,真是让人听了都忍不住想哭。
这土家族哭嫁啊,虽然各地的方言不同,但表达的情感都是一样的。
都是对家的不舍,对新生活的期待,还有那种深深的人情味。
所以啊,不管你是哪里人,只要听了这哭嫁,都会觉得心里暖暖的,被那种淳朴的情感所打动。
土家族哭嫁作文800字

土家族哭嫁习俗探析哎哟喂,你晓得不,咱们土家族啊,有个习俗,那可真叫一个特别,说出来能笑你一脸褶子——哭嫁!哈哈,别急着撇嘴,听我慢慢摆哈龙门阵嘛。
在咱们土家山寨里头,姑娘要出嫁了,可不是欢欢喜喜就上了花轿,那得先“哭”上几场,哭得邻里乡亲都动容了,这才算有模有样。
你说这哭嫁,是不是听着就挺逗?但其实啊,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头一天晚上,新娘子就开始“练嗓子”了。
这可不是干嚎啊,得有词儿,有调儿,还得带着感情。
一般是唱些感谢爹娘养育之恩啦,舍不得兄弟姐妹啦,还有对未来婆家的期盼和忐忑啥的。
你听听,那歌声里既有离别的哀愁,又有对新生活的憧憬,简直是情感大戏一场接一场。
“哎哟我的妈呀,您把我养这么大,一朝出门去,不知何时归家哟……”新娘子这一开腔,眼泪花儿就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周围的七大姑八大姨也跟着抹眼泪,那场面,感人得嘞!不过呢,有时候哭着哭着,新娘子自己就先绷不住了,“噗嗤”一声笑出来,弄得大家也跟着乐呵,气氛一下子就从伤感转到了喜庆。
这哭嫁啊,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得哭得响亮,哭得动听。
你说要是哭得跟猫叫似的,那可不行,得让人一听就知道,这新娘子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所以啊,有些新娘子为了哭得好,还得提前找村里的老姐妹们学学技巧,怎么控制气息,怎么拿捏情感,跟现在学唱歌练发音似的,也是一门学问呢。
而且啊,这哭嫁还不仅仅是新娘子一个人的事儿,全家人都得参与进来。
爹娘要跟着抹泪,兄弟姐妹要劝慰,就连邻居家的婶婶阿姨们也要来凑热闹,一边听一边夸:“这姑娘,真是孝顺,哭得人心都碎了。
”这样一来二去的,哭嫁就成了整个村寨的一件大事,大家伙儿都跟着忙活,热闹得很。
当然了,现在时代变了,很多年轻人都觉得哭嫁有点儿老套,不太能接受。
但咱土家族的老人说啊,这哭嫁啊,是咱们土家族的文化传统,是祖辈们留下来的宝贝,不能丢。
再说了,就算不真哭,走走过场,也能感受一下那份浓厚的乡土人情嘛。
所以啊,下次你要是有机会到我们土家族村寨来,赶上哪家姑娘出嫁,可千万别错过这哭嫁的热闹场面。
土家族的风俗哭嫁作文题记

土家族的风俗哭嫁作文题记《土家族的风俗哭嫁》篇一《哭嫁:土家族独特的告别仪式》土家族的哭嫁可真是个有趣又特别的风俗。
记忆里,我去参加过一次土家族朋友的婚礼,那时候算是真正见识到了哭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迈进村子,就感觉氛围不太一样,喜气洋洋之中又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要出嫁的是一个名叫阿花的姑娘。
我去看她的时候,她屋子里已经聚了好些人。
阿花坐在床边,眼睛红红的,周围的长辈、姐妹也一脸凝重。
这哭嫁可不只是干哭,那是有词的。
阿花一边抽泣,一边嘴就开始念叨起来。
她说着和父母的种种往事,什么小时候生病时父母焦急的样子,还有爹带她上山打野兔的种种乐趣。
越说越动情,眼泪就珠子似的往下掉。
她妈妈在一旁也是泪眼朦胧,时不时地擦擦眼泪,插上几句,像在回忆又像是在安慰。
她姐妹们哭得也是各有特色。
有的捶着阿花的背放声大哭,哭词里都是不舍得阿花离开的话,说什么今后没人一起绣花了,没人一起在山脚采野花了。
我当时就在想,这简直就是一场表演,不过是真心的表演。
每个人似乎都把自己多年的感情借着这个机会一股脑儿地宣泄出来。
而且这哭嫁还有调呢,那抑扬顿挫的,像是一种独特的乐章在屋子里奏响。
整个过程,阿花都在哭诉着对即将过去生活的怀恋,对未来新生活的害怕与期待。
以前总是觉得结婚就应该是满脸欢笑的,但是土家族的哭嫁让我明白,原来告别过去的生活,哪怕是走向幸福,也是充满着不舍与伤感的。
篇二《哭嫁背后:土家族的情感纽带》再回想阿花的那场哭嫁,越想越觉得这风俗背后其实有着很深的家族和情感意义。
阿花在屋子里哭爹妈的养育之恩的时候,说的那些事儿可真是细致。
比如说,她提到小时候家里穷,爹爹到集市上卖了自己心爱的烟斗才换来米下锅。
这种心酸又充满爱意的往事在哭嫁的时候被提起,就像是把家族中那些隐藏的爱的脉络重新梳理了一遍。
在哭嫁过程里,阿花不仅仅是哭和父母的感情,她和姐妹们那也是哭得惊天动地。
那些姐妹们看似哭的是以后没人陪着玩闹之类的小事,但在这里面,其实可以看出土家族女孩之间那深厚的情谊。
家乡的风俗作文哭嫁

家乡的风俗作文哭嫁
《家乡的哭嫁习俗》
我的家乡在神秘的湘西村寨,这里大部分居民都是土家族,而土家族哭嫁的习俗由来已久。
家乡的哭嫁歌以歌代哭,旋律优美,用土话唱来,煞是好听。
哭嫁歌的哭词没有规定,全凭新娘和陪哭者临时发挥,所以哭嫁歌的作词人都是每一个待嫁的新娘和陪哭的亲朋好友。
当接到男方通报结婚日子的前七天或者半月,新娘子就不再轻易出门露脸了。
如果婚礼在冬天举行,那么火塘上会围一圆桌,倒上几杯茶水,邀亲邻姊妹依次坐下,哭起嫁歌来。
一般都是新娘居中,唤作包席,又为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
先由新娘起哭,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管白天黑夜。
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还有骂媒婆的。
哭的内容既丰富又复杂,新娘的哭包含了对爹娘养育之恩的感谢,对母女之情的回忆,对嫁去之后想念父母牵挂父母担忧父母的心情,托兄嫂或者下面的弟妹照顾年迈的双亲。
新娘见谁哭谁,会回忆某个婶娘啊,我何年何月吃过你熏的腊肉;某个姐妹呀,何年何月,我们一起去赶过场;某个姨姨呀,你曾经为我绣了双鞋垫,我就要嫁出门了,以后恐怕没有机会经常在一切了,也不知这一走,何时再能相见?我好伤心呀!
哭得越好,越发显得这个新娘聪明贤淑,哭得越动情,越发显得这个新娘会为人处事。
哭到动情处,大放悲声,听者也止不住泪水涟涟。
直到声音嘶哑,到了临行前那个晚上,哭嫁就到了高潮,新娘的一些小姐们会围拢来一起陪着新娘狂哭,有临别之前的不舍,有回忆往日的情分,有对以后的期盼,有新娘子嫁走了的叮咛,哭声委婉凄楚,悲情当中不时又夹带着一些嬉笑和哄闹。
这种哭嫁的习俗悲中带喜,泪中带笑,在神秘的湘西村寨里形成一种独特的本土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哭嫁

家乡的风俗作文哭嫁
《家乡的风俗作文哭嫁》
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咱家乡那特别有意思的风俗——哭嫁。
在咱家乡啊,姑娘出嫁那可是大事,而哭嫁就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姐姐的婚礼,那场面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极了。
婚礼前几天,那姐姐就开始时不时地掉眼泪啦,一开始我还觉得奇怪呢,这好好的哭啥呀。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哭嫁呢。
到了婚礼当天,那姐姐坐在闺房里,一群亲戚朋友围着她。
只见那姐姐先是轻轻地抽泣着,然后声音越来越大,开始诉说起来啦。
她一边哭一边说:“哎呀,我要离开爸爸妈妈啦,以后不能天天在他们身边啦。
”那眼泪就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不停地往下掉。
旁边的婶婶阿姨们就开始劝她,说些以后会幸福的话。
这时候,那姐姐又开始哭着说起和姐妹们一起玩耍的那些日子,说以后不能经常一起逛街一起聊天啦。
那哭得呀,让在场的姐妹们也都忍不住跟着掉眼泪。
然后她又哭起家里的小狗,说以后不能天天照顾它啦。
哎呀呀,那场面,真的是又好笑又让人感动。
哭嫁哭了好一会儿,终于到了新郎来接亲的时候啦。
这时候那姐姐哭得更凶啦,好像真的特别舍不得离开似的。
新郎在旁边一脸的无奈又心疼,不停地哄着姐姐。
等姐姐被接到了婆家,这哭嫁才算是告一段落。
但我想,这哭嫁的风俗会一直留在大家的记忆里,成为家乡的一道独特风景。
这就是咱家乡有趣的哭嫁风俗,是不是很特别呀!以后要是有机会,你们也一定要来感受感受哦。
土家族哭嫁作文800字

土家族哭嫁作文800字The Tujia ethnic group is one of the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known for their uniqu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Their "Crying Marriage" custom, known as "Ku Jia" in Chinese, is a tradition where the bride starts to cry one month before getting married, followed by her mother crying for a week, and then her grandmother joining in. Finally, all the female relatives of the bride join in the weeping. This custom is believed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and bring good luck to the bride.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以其独特的风俗和传统闻名。
他们的“哭嫁”习俗,中文称为“哭家”,是一种传统习俗,新娘在婚礼前一个月开始哭泣,接着是母亲哭泣一周,然后是奶奶加入哭泣。
最后,新娘的所有女性亲属都会加入哭泣。
据说这个习俗可以驱除邪灵,给新娘带来好运。
From an outsider's perspective, the Tujia ethnic group's "Crying Marriage" tradition might seem unusual or even distressing. The sight of a group of women crying together may be surprising, especially for those unfamiliar with the tradition. The custom may be misunderstood as a sign of unhappiness or reluctance towards themarriage, when in fact, it is a deeply rooted tradition that holds significant cultural and symbolic meaning for the Tujia people.从外人的角度来看,土家族的“哭嫁”传统可能看起来不寻常甚至令人不安。
哭嫁的风俗作文

哭嫁的风俗作文在咱们中国的一些地方啊,有个特别有趣又充满深情的风俗,那就是哭嫁。
我第一次听说哭嫁的时候,心里直犯嘀咕:结婚这么喜庆的事儿,为啥要哭呢?这不是扫大家的兴吗?后来我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我有个远方的表姐,她结婚的时候就有哭嫁这个环节。
我当时就在现场,那场面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表姐穿着漂亮的红嫁衣,坐在床边,周围是一群七大姑八大姨的。
刚开始的时候,表姐还只是眼眶红红地低声抽泣,就像小雨刚开始下,淅淅沥沥的。
然后啊,她就开始边哭边念叨起来。
她哭着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呀,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家呀。
我在这个家里长了这么多年,您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还没好好报答您呢。
以后我就不能天天在您身边,给您捶背、陪您唠嗑了。
”这时候,她妈妈也忍不住跟着掉眼泪,一边抹泪一边说:“傻孩子,女大当嫁,这是好事儿。
”可表姐哭得更厉害了,好像要把这么多年的母女情都用眼泪倾诉出来。
接着,她又对着自己的姐妹们哭:“我的好姐妹呀,咱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一起上学。
以后我去了别人家,就不能和你们一起在夜里说悄悄话,一起分享小秘密了。
”姐妹们也都被她哭得心里酸酸的,纷纷过来抱着她安慰。
你看,这哭嫁啊,可不是真的伤心到不行的那种哭。
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大爆发,是对过去生活的不舍,对家人朋友的眷恋。
在那个地方,女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哭着嫁出去。
这哭嫁的词儿啊,有的是自己临时想的,有的是从老一辈那里传下来的。
而且,哭嫁哭得好不好,在当地还挺有讲究的呢。
要是哭得真情实意,哭得有条有理,那大家都会说这个姑娘懂事、重感情。
要是哭不出来或者哭得干巴巴的,就会被人觉得这姑娘对家里没什么感情。
所以啊,那些即将出嫁的姑娘们,在婚前都会偷偷练习哭嫁呢。
这哭嫁的风俗,就像一首独特的歌,它唱出了女孩子从少女到新娘的转变过程中的复杂情感。
它把亲情、友情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都融合在那止不住的泪水和声声哭诉里。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的婚礼都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了,但是这哭嫁的风俗还是在一些角落里保留着,就像一颗古老而珍贵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族哭嫁风俗_550字
十姊妹歌,恋亲;恩,伤离别,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
土家姑娘出嫁前哭嫁多在婚礼前三日开始,哭三天三夜。
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数碗,邀亲邻少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
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
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
哭嫁歌每首四句,先从母亲哭起,接着是父、祖、兄弟、姐妹。
哭完直系亲属再哭旁亲。
哭到哪位旁系亲人,则此人需送钱添箱。
凡是来劝哭的人都要哭遍,女性则须陪哭。
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感谢养育恩,诉说离别苦,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画、十绣、十二月等。
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
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惋动人。
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本是土家民族独特风俗的传承,也是土家文化之精髓。
十年前,土家女子出嫁时不会哭或哭得不动人,还会被人耻笑,而现在,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却极少有人再哭了。
大概这也是土家民风民俗日益零落的迹象吧。
或是土家旅游业热点多卖点少的根本原因之一。
别失却那分土生土长的古朴韵味,别失却那分原始的生态文化,愿哭嫁歌不会成为土家族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