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环节中自主性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环节中自主性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者开始重视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幼儿期是孩子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自主性培养不仅对孩子的个人发展、心智成长、社交能力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在小班幼儿的生活环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成为每一个小班教育者和家长共同的关注焦点。
一、创设有利于自主性培养的环境在小班幼儿生活环节中,创设有利于自主性培养的环境是第一步。
教室的布置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决策空间。
在教室里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落,让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活动,搭建一个能够激发孩子们主动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和家长也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在幼儿生活环节中,教师和家长应当给予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选择和决策,同时用温暖的话语和细致的引导,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注重活动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也要注重活动的多样性。
可以开展一些小组讨论、合作活动,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小型的手工制作、小小的杂技表演,让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要做到吃饭自理、穿衣自理、卫生自理等方面,就需要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
在饮食方面,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吃饭,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做出的决策的结果。
在穿衣方面,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自己穿上自己的鞋袜,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幼儿科学养育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幼儿科学养育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是每个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目标。
自主性是指孩子在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独立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品质之一。
在幼儿科学养育中,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具体技巧,来促进孩子的自主性发展。
一、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自主选择的机会。
比如,孩子在选择玩具、衣服、食物等方面,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当孩子面临选择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可选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做出决定。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意愿和决策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做出选择的能力。
二、鼓励孩子表达意见和想法孩子的自主性也表现在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上。
在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无论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都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听取孩子的意见时,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和尊重,不轻易驳斥或忽视他们的想法。
这样能够激发孩子思考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合理的自主活动空间在幼儿科学养育中,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合理的自主活动空间。
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和能力,提供一些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和任务。
比如,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专属的玩耍区域,让孩子在这个区域中进行一些自主的探索和创造活动。
同时,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适当的责任和任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和任务,孩子可以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自主性和自信心。
四、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自主性方面的发展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过度干预和强求。
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养环境和资源。
同时,也要给予他们适度的支持和鼓励,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个体需求,促进他们自主性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环节中自主性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环节中自主性的培养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也是他们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和学习自主能力的地方。
在小班幼儿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在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成为了老师们的关注点。
本文将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一些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方法,并共同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促进孩子自主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自主性发展的环境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首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性发展的环境。
在小班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中,可以设置一些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的活动,比如自主选择玩具、自主选择玩伴、自主选择玩耍的地方等。
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流程中,比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摆放玩具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做出自主选择和决定,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小班幼儿园中,老师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在生活环节中,比如游戏时间、用餐时间、午睡时间等,老师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老师也要倾听孩子的意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声音是可以被听见的,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和自主性。
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小班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活环节中,老师可以适时地指导孩子们进行一些日常生活自理活动,比如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手等。
通过这些自理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懂得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并且享受到做事的成就感。
四、给予孩子适当的选择权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小班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中,通过创设有利于自主性发展的环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给予孩子适当的选择权和自由空间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自主性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做到自主、独立、自信。
希望广大幼儿园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培养幼儿自主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自主性培养的策略

浅谈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自主性培养的策略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而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主题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孩子从生活中的经验出发,发展兴趣,增进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能够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而教师们也能通过主题活动这种教学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本文将从主题活动的概念、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自主性培养现状以及策略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主题活动的概念主题活动是一种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和发展特点,以主题为纽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
主题活动通常包括主题的设定、主题环境的创设、主题情境的营造以及主题情节的编排。
通过主题活动,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实践和感悟,增长见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主题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自主性培养现状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缺乏自主性,表现为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对活动不积极参与,没有较强的主动性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幼小的年龄,认知和语言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自主性较差导致的。
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是造成孩子缺乏自主性的原因之一。
而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缺乏自主性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主题活动时,甚至会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而这些都将对孩子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何培养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自主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创设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环境在主题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场所、搭建道具和装饰环境等方式,为主题活动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
环境中可以设置与主题相关的图画、实物、故事书籍等,让孩子在这种情境中,一进入主题活动就能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
2. 提供多元化的主题活动材料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活动材料,包括纸张、颜料、玩具、模型等等,让孩子在参与主题活动时可以有更丰富的选择和更多的自由度。
幼儿培养的自主性

幼儿培养的自主性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自主性的关键时期。
自主性是指幼儿具备自主选择、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于幼儿的正常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自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幼儿培养自主性的重要性、培养自主性的方法和培养自主性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幼儿培养自主性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自主意识和行为形成的重要时期。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自主性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建立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自主性的方法1. 提供适当的选择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适当提供一些选择权给幼儿,让他们自主决策。
比如,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玩具或食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和决策的重要性。
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面对问题时,尝试提供解决方案并进行思考。
同时,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3. 鼓励自我管理:教师和家长需要给予幼儿适当的自我管理空间,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比如,幼儿可以自己整理玩具、选择衣服、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责任感。
4. 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同时,给予幼儿适当的自由和探索空间,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培养自主性的效果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对其全面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自主性的培养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其次,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自主性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策略

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策略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涉及到幼儿的个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为了帮助幼儿培养自主性,教育者需要采取一些策略,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教育者应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权。
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指导和干预,而是给幼儿提供一些自主决策的机会。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育者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画笔,而不是过多地干预他们的选择。
通过给予幼儿自主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其次,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启发式提问是一种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育者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教育者可以问幼儿:“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或者“你有什么想法?”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此外,给幼儿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也是培养自主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合适的学习环境应该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环境。
例如,在幼儿园的游戏区域,教育者可以提供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游戏和玩具,让幼儿有机会尝试和挑战自己。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当幼儿展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时,教育者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
例如,当幼儿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教育者可以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
这样的正向反馈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激发他们更多地参与学习和探索。
最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培养幼儿自主性的重要因素。
家长和社会应该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家长可以鼓励幼儿参加各种兴趣班和活动,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领域和学习内容。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环节中自主性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环节中自主性的培养幼儿是成长的芽苗,他们需要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得到精心的呵护和培养。
在小班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性是指幼儿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决策、自主行动、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小班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在小班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在小班幼儿园中,生活环节是幼儿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的重要活动。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和自主决策,让他们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和决策。
比如在用餐时间,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餐具,以及在游戏时间,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玩什么玩具,参加什么游戏等。
这些小小的选择和决策都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生活环节中,幼儿园应该创设有益于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环境。
在生活环境中设置一些易于操作的家具和小工具,让幼儿可以方便地自己取用和使用,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生活规范上,可以让幼儿自主制定生活规范和行为规范,比如在整理玩具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自己决定玩具放在哪里,让他们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
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各种生活活动,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选择。
家长也应该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
比如在家庭用餐中,让幼儿自主挑选食物,自主用餐,这样可以让幼儿培养饮食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在家庭购物时,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的衣服和玩具,让他们学会理财和决策。
在家庭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自主参与家务活动,比如自己整理玩具,给家里的植物浇水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有耐心和包容心,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过于苛刻。
要关注幼儿的需求和意愿,让他们有机会犯错和失败,从中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要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是被尊重和认可的。
幼儿培养的自主性发展

幼儿培养的自主性发展自主性发展是幼儿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强调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幼儿培养的自主性发展。
一、创设自主学习环境为了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教师和家长需要提供一个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环境。
例如,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学习中心,如阅读角、绘画角、建构角等,供幼儿自由选择。
家庭中,可以给幼儿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角落,放置各种适合他们年龄的玩具和学习材料,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二、提供自主决策机会幼儿培养的自主性发展需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决策权。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班级活动的决策过程,让他们参与投票、提出建议等,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给幼儿提供适当的选择,例如让他们自己决定穿哪件衣服、吃哪种水果等,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三、鼓励自我管理自主性发展还包括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洗手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鼓励幼儿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自己整理床铺等,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性发展也与学习习惯培养密切相关。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按时完成作业、整理学习材料等。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给予幼儿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如每天固定时间阅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等。
总结起来,幼儿培养的自主性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给予自主决策机会、鼓励自我管理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发表时间:2011-04-29T13:33:24.6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6期上供稿作者:王娟[导读] 自主性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
王娟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第一幼儿园256206 自主性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
那么我们教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呢?我们必须做到如新《纲要》所说的那样: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一、为幼儿营造自主发展的氛围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她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氛围,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
”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
而快乐的游戏易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创设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前提。
在我们的幼儿园里,随处可见为孩子们精心创设、量身定做的环境。
瞧:美工角里有幼儿可以自己快乐完成的手工作品;科学室里幼儿可以自己快乐地探索科学奥秘;音乐角里幼儿可以自己快乐地演奏出美妙的旋律;语言角里幼儿可以快乐地编制出动人的童话故事……在这些充满童趣、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得到一个尊重、温暖、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为了给幼儿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除了在物质环境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我们懂得去相信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使其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纳、喜爱的快乐,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建立自信心。
和孩子交流是与其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幼儿发展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宽松、充满爱与平等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我约束等良好品质。
二、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意识
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要以欣赏、忍耐、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会解读幼儿的行为、理解幼儿的行为;观察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应不同层次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自主活动的进展如何,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等,以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
新《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在共同的生活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因此,我换了一种教育方法。
我规定: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在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一定得事先征得他的同意。
改善后的方法是让幼儿自己去做,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学习交往。
实施初,确实有一些幼儿仍不愿把自己的玩具给同伴玩,可时间一长,他们发现这样的话别人也不会把玩具给他们玩,于是幼儿们开始改变自己的交往方式了,他们会通过商量、请求、交换等方法来获得玩别人的玩具的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的纠纷明显减少了,我也“轻松”了不少。
所以,我认为:在幼儿办错事或自己能处理事情时,要尽量让他们自己处理或参与,使他们成为主角。
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意识,还提高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只需适时地加以引导,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舞台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而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来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这兴趣点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使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在自由的游戏和学习中获得自主性发展。
记得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看到了秋天的落叶,有的拿起来吹,有的跟着落叶跑,有的则议论:叶子为什么会掉下来?它们是不是生病了?——于是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题为《奇妙的叶子》的亲子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兴趣特别高涨,有的幼儿会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叶子的有关问题,有的会带来各种叶子图片和好朋友交流分享。
随着幼儿兴趣的不断深入生成了一些好玩有趣的活动,我引导幼儿进行了叶子贴画、叶子想象画等一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成功的体验中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2、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有效。
” 听说班级里的区域要重新布置,孩子们可高兴了,他们迫不及待地围着老师问:老师你们准备把班级打扮成什么样呀?一时间许多孩子围着我们问个不停,大家见我们把材料放在桌上更是兴奋极了。
“老师,让我来帮你吧!”“我也要!我也要!”不知谁提了一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是呀,为什么不让孩子参与我们环境的布置呢?在以往的环境布置中都是由老师一手包办,极少有让孩子参与的机会,更是轮不到孩子做主了。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不是提倡尊重孩子、与幼儿共同成长吗?这正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孩子们很快分成几组,他们自己分工合作,有的剪树叶,有的粘贴纸条,有的染颜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将区域布置好了,在这种师幼互动中幼儿的自主性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3、通过幼儿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幼儿间的交流可以帮助幼儿互补缺陷、学习借鉴、求新求异,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记得有一次我从办公室拿来一大叠报纸,本想用来垫桌子,可谁知班中一些调皮的小孩子乘我不注意时却玩了起来,有的拿了它折了一架飞机,有的卷起了纸棒,还有的甚至拿剪刀剪起了窗花……看到这些不起眼的报纸却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于是我在班中开展了《神奇的报纸》这个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想出了报纸的各种玩法。
可见,孩子的心是相通的,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又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自由、健康、富有个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