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

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
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

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旅游管理

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

杨永菲李欢李延鹏

作者简介:杨永菲,1993年2月15日,山西,汉族,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2011级;李欢,女,1992年9月30日,河北,汉族,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景观设计2011级;李延鹏,男,1986年2月7日,鞍山,汉族,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助教。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十分广泛,其游赏性在园林建筑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廊的体量虽小,但几乎所有的园林都有廊。作为建筑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概念、分类、功能、特点及功能等方面归纳了廊的多种运用手法。

一、前言

(一)选题缘由

廊的运用,增添了空间视觉艺术魅力,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道独特的景观。大多数园林都有廊的存在,但是对于廊的研究相对于古典园林中的其他对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中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许多研究者从园林中廊的尺度来研究,廊的宽度变化大一些,一般在1.2 m到2 m之间。廊的长度通常达到数十米甚至更长,即使有弯转,在可视范围内不被遮挡的长度也至少有数米。这种窄而长的空间具有较强的引导性,人处在廊中,会被引导。

点、线、面、体是廊的重要要素。许多研究者从建筑中廊的形式来研究:

第一、廊空间是体要素。源于对廊的内部空间特征进行总结,它包括三个方向:长度、深度与高度。廊空间显示出的独特体积特征,使之不同于他类。

第二、廊空间是线要素。廊空间的空间形态本为线形,其长度远大于其深度,即体现出线的特点。其次,廊空间的功能主要用于交通,而作为走道的本质就是由起点通往终点的一条线。

第三、当廊空间用于空间界面时,将同时体现线与面。作为一个空间的界线,廊空间体现的是一个空间的总体轮廓,即线的特征;而作为空间的侧界面时,它是长度和高度两个方向的一个侧界面,即体现其面的特征。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中廊的研究旨在详细论述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的概念、构成、分类、特点及功能,归纳廊的多种运用手法,并分析曲廊、复廊、水廊、爬山廊等多种独特的廊,并结合实例分析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表现的不同于其他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本文希望通过对廊的研究可以引起设计者对建筑设计细节的关注,为廊的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理论依据,为设计者在设计中提供更好的帮助。

二、廊的定义

廊的意义为:“带有屋顶的过道或独立的有顶的过道。”另有“廊,有顶的通道,用于联系交通和欣赏园景。”,“廊,一种专供连接建筑的要素。”等说法。从这些定义来看,廊有两大特点,一是屋檐下的过道,二是独立有顶的过道。这里可以看出廊虽然是屋檐下的一种过道,但是其是独立存在的,不依附与其他建筑。

三、廊的功能

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首先起着衔接联系的作用,作为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接体,

既能使行人在通行中免于艳阳暴晒和雨雪飘零,也使分散的单体建筑组成整体的丰富的建筑群落。廊在园林中是最有游赏功能的建筑类型,具有过渡、引导、框景、造景以及组织和分隔空间等一系列作用。

(一)连接组合建筑的功能

廊广泛用于连接组合单体建筑,成为合情合景的建筑群。像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就每一幢建筑而言可谓单调无趣至极,但正是借助于廊的连接,却形成了变化丰富的建筑群。

(二)组织路线的功能

廊大量用于组织路线。廊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引导着游览视线。例如苏州网师园经过小山丛桂轩后,正是借游廊巧妙的引导作用,使人不由自主地沿着曲折的游廊而一路来到了月到风来亭。

(三)造景、观景的功能

廊用于造景。廊本身的艺术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别具一格。廊柱与廊檐的就似建筑的门窗、门洞,廊楹形成画框来构图取景,将景物范围起来,使自然景观升华为一种艺术美,是谓框景、组景;廊的形态变化多样,本身也具有形式美和节奏美。廊用于观景,则引导着游客们随景而动,一步一景。随着廊空间方向上的转折,风景往往别开生面,柳暗花明。

(四)衬托、过渡的功能

在园林景观布局中,主次分明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园林的景观要素丰富多变,如果控制不好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条理,自然也体现不出景观的美感。而廊在其中就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廊一般建造在主要景观的周围,既不影响主体空间内创造风景,又为周围空间提供观赏的环境。

四、廊的特点

“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6]这句话很精辟的概括了廊的特点,宜曲宜长。而我们所见的廊往往都长而幽,弯而空,有着两排高高大大的细柱,托着轻而薄的廊顶,时拱时平,形态各异。

(一)廊妙在“曲”

从古至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总是离不开一个“曲”字。廊几乎可以作各种形式的弯曲变幻,既可以蜿蜒曲折,又可以高低错落。而廊的曲折,不仅体现在线性的曲折,同时有着空间的曲折。

(二)廊妙在“长”

廊是一个细长幽深的线形空间,其存在这某种很明显的方向性,这个幽长的空间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能使人产生某种寻觅的冲动,会有一种探幽寻奇的期待。廊越长,这种不能抑制的冲动就越强烈。造园者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探幽寻奇的心态变化,才会想到用廊这种幽长的建筑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五、廊的形态分类

(一)从廊的平面形态来分

从平面的组合构成来看,廊是园林中的线性建筑的典范,其平面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直廊

所谓直廊,简单理解就是笔直的廊。从空间来看就是一条线向前的延伸,这是廊最原始的平面形态。

2、折廊

折廊就是由直廊转折结合而成的廊。从角度来看,有90°直角转弯的“曲尺

曲”,这种折廊形态规整,常用于廊和建筑物、墙组合成小院之用。

3、曲廊

曲廊一般指廊型蜿蜒曲折的廊或由许多段直廊微折;连接而成的廊。就如狮子林临水而建的曲廊,弯弯曲曲,引人入胜。

(二)从廊与地形的结合情况来分

廊作为交通性的建筑,自然免不了要与园林中各种地形相结合。这种结合可分为三类。

1、平地建廊

岭南园林,一般建在平坛而小有起伏之地,这类廊的数量居多,有时也根据地形的差距,设有踏步,清晖园的连廊就属于这类。

2、爬山廊

江南园林中有很多爬山廊,比如留园中涵碧山房西侧的那段廊。整个园廊高下与明暗不时交替而生,不禁使人妙趣盎然,游兴大发。

六、结语

古典园林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空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时空艺术。这种时空性,有点类似电影镜头的时空性。那么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廊就似镜头移动的轨道,游人就似在轨道——廊上移动的摄像机。景物是不动的,通过人在廊中停步观赏,属于静观,穿行游览,属于动观。产生视点的移动而形成一连串的连续画面而。这是继承多年构园实践的经验总结,值得我们后人汲取。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姓名:滕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导教师:傅德亮 20040201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渊源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必然呈现出反映中国人生理心理行为特点的尺度比例原则指导现代园林创作 1. 总论篇 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空间规模的历史演变 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在空间上不断缩小 先秦至西汉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明清代私家园林空间规模的历史发展经历四个时期规模宏大 魏晋南北朝 唐宋但仍具有相当巨大的规模城市私园成为营造的主流  2)中国私家园林空间规模和园林要素的尺度 左右大型宅园与宅邸总面积之比为25 é????°???yμ?±èày?ú35.1?????°???yμ?±è ày?ú1.3不等 经过园→景区→景点的分割 千尺私家园林中主体空间限定在 为半径的空间范围之内 而皇家园林中视距存在

超出千米的远观视距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都存在频繁的仰观   2. 个论篇  详细介绍了拙政园艺圃   3. 实践探索篇  昆山娄邑滨江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了本论文中总结出的尺度规律以百尺形     关键词私家园林实践

SPACE SCALE’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were influenced by social economy so they must present the scale principles reflecting Chines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is to sum up the space scale rules in order to direct the production of morden gardens. The main matters were as follows: 1. Pandect piece 1)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was reducing during developing.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imperial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gwent five periods including three risings and two fallings. During Xianqin to Xihan dynasty during Donghan dynasty to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hrinking the space size was adding distinctly the imperial gardens’ became the lowest in the history the space size lifted another climax. While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private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went four periods. During Xihan and Donghan dynasty, the size of the private gardens was huge, which main function was to product; during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till very large, but some exquisite small gardens appeared the size was becoming smaller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

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景观当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景观当中的运用 简介: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1.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 园林是物质环境,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 2.. 城市化加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

写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 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placeless)(Ralph,1976)。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3 现代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发展 3.1. 设计要素的沿用与发展创新 3.1.1 自然设计要素 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 3.1.2 构筑物设计要素 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想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细。特别是“景观盒”概念的提出,这些盒子由墙、网或柱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给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中最重要的核心范畴,是东方艺术魅力的神奇所在。中国传统的“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念,不仅推动了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a-~建筑的审美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构成;意境 1.楼阁建筑意境分析 楼阁是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是极为常见的园林建筑。楼阁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高峻宏敞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古人对楼阁的追求有两种倾向:“欲与南山齐”与“高处不胜寒”。 首先,楼阁的特点是壮美与优美。和其他艺术类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体现在了和谐与对抗中。中国自古以来推崇高大阳刚之美,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所在。登高远眺,会使人领略到平地上不能体会的感受,加深对人生以及世界的理解与体验。中国美学的传统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强调“大壮适形”的中和之美。楼阁之美在“高大”与“和谐”之中找到了平衡,展现其独特的风味。 其次,楼阁强调形与势。在楼阁建筑的设计中,风水形势说对其有深刻影响。风水形势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理论,它通过对建筑环境景观中空间构成的各个方

面的把握,诸如高下大小、远近离合、主从虚实、整体局部等视觉效果及内在规律的调和,使得建筑观感能够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引起审美愉悦。在单体建筑的尺度控制上,风水形势说尤为重要。 2.亭和塔的建筑意境分析 塔本为佛教中的墓塔,传人中国后逐渐演变成高层观景建筑和宗教标志建筑。“亭者,停也”,是供人驻足休息的一种小型建筑。亭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形式美之精华,有很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亭和塔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既是观景建筑,也是点景建筑。亭和塔一般成为激发山水意境或建筑意境的点睛之处,它们作为主要空间因素,虽然是意境中、视觉上的“画框”的中心,但却与欧洲集中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在环境中不能独立地构成景观,一般从属于既定的环境之中,联系植物山石和周围建筑共同构建景观,成为景观结构的枢纽――“点”。 亭和塔的空间意境从建筑本身结构到环境空间的结合都体现出“动静相映、虚实相生”的意境。首先是空间的虚实交错,由于亭和塔经常是空间的中心,甚至可以认为是空间中的“点”的垂直拉伸,因此常常被作为“实景”。但亭本身有着通透的视觉感受,空间分割感不强,使空间虚实变化丰富。其次是动静结合,作为在线性上和空间形态中的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探析 前言: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园林建设普遍选用国外的园林构建理念,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园林理念尤其是哲学内涵的深层次挖掘的现状,着重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及其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为我国园林建设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特色提供一些建议与看法。 园林,是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创造的一种富有自然情趣而又可供人游玩、观赏的自然环境,是一种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的方式,而纵观浪漫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代表了东方园林的最高成就,其中所蕴涵之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在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相比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深远。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景观丰富多彩,从东南海岸岛屿到西北戈壁高原,冰峰雪岭、茫茫森林、河湾溪流,这些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创作以极大的启迪和灵感。但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因为人类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的任何一次改造活动都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而做出的。就园林设计来说,人的因素尤其是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极大地影响其建设效果,而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是属于哲学世界范畴的,由此可见,哲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古往今来,中国的许多古典园

林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等。因而,正确认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充分体现于园林之中,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就显得意义重大。 1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以“儒”“道”两家为主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礼、乐”,以“仁”为其崇高境界,始终坚持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而这种人生观体现在艺术上就显得非常严谨、浑厚而有次序感,勇于实践而又充满理性。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精神,通常称之为行为论理学。儒家思想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次序)、房屋设计(北京四合院)、甚至室内设计(紫禁城的室内设计),而对于皇家园林中的寺庙和处理政务的建筑,如太液池、万寿山、龙王庙、琼华岛、凤凰墩等园林中的部分建筑,虽然从园林自身而言是自然的、布局自由的、非严格空间序列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 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的,应该要数文士园林了。所谓文士园林,是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住宅、别墅的延伸,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现了文士的所思所想,成为了文士寄托情思的理想场所。文士园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与隋唐,成熟于明清,它不仅在美学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 在中国历史上,信奉儒家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数是理想主义者,

中国古典园林史 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 理上常用的手法,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自然;意境 A Discussion On The Gardening 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The Layout Of Garden In T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ZHANG Lei Abstract: Through analytizing the spacious layout of the gardens in t 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gardening methods of layouting spac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additio n, many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tatement above.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Space; layout; Nature;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 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 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 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 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 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 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 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 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 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 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 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 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 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 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 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 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 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 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 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 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 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众所周知,中国的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的。寄畅园之所以能这样吸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要从人性的本原来寻找原因。在社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节奏与生存环境均受到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在闲暇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就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与奢望。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也正是“法天象地”的自然法则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园林是大自然的艺术,从大自然中摘取自然元素是造园的基本要求。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

中国古典园林中地哲学内涵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涵探析 前言:本文针对当前国园林建设普遍选用国外的园林构建理念,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园林理念尤其是哲学涵的深层次挖掘的现状,着重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涵及其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为我国园林建设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特色提供一些建议与看法。 园林,是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创造的一种富有自然情趣而又可供人游玩、观赏的自然环境,是一种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的方式,而纵观浪漫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代表了东方园林的最高成就,其中所蕴涵之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在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相比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深远。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景观丰富多彩,从东南海岸岛屿到西北戈壁高原,冰峰雪岭、茫茫森林、河湾溪流,这些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创作以极大的启迪和灵感。但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因为人类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的任何一次改造活动都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而做出的。就园林设计来说,人的因素尤其是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极大地影响其建设效果,而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态度是属于哲学世界畴的,由此可见,哲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古往今来,中国的许多古典园林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等。因而,

正确认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充分体现于园林之中,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就显得意义重大。 1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以“儒”“道”两家为主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礼、乐”,以“仁”为其崇高境界,始终坚持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而这种人生观体现在艺术上就显得非常严谨、浑厚而有次序感,勇于实践而又充满理性。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精神,通常称之为行为论理学。儒家思想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的空间次序)、房屋设计(四合院)、甚至室设计(紫禁城的室设计),而对于皇家园林中的寺庙和处理政务的建筑,如太液池、万寿山、龙王庙、琼华岛、凤凰墩等园林中的部分建筑,虽然从园林自身而言是自然的、布局自由的、非严格空间序列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 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的,应该要数文士园林了。所谓文士园林,是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住宅、别墅的延伸,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现了文士的所思所想,成为了文士寄托情思的理想场所。文士园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与隋唐,成熟于明清,它不仅在美学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 在中国历史上,信奉儒家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数是理想主义者,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家,他们虽然饱读诗书,但思想上却深深的印刻着儒家的君臣观念,宏伟远大的政治抱负被统治者看成是荒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怡园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植物分析 摘要:中国古代园林是以建筑为基础,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内涵。把植物和山水得以精致的搭配,形成优雅的环境,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创造美的意境。 关键词:中国古典苏州园林、园林意境、植物

O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Plant Analysis Abstract:Ancient Chinese garden architecture is based on a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landscapes and flowers and trees, the natural and human unity, with modal aesthetic poetry to painting, creating a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f the realm, known as the "solidification of the poem, three-dimensional painting "The smooth natural aesthetic sense of God outside the injection of" poetic "and" beauty "connotations. To the plants and landscapes with exquisite form and elegant environment, to achieve the highest realm of aesthetics to create a beautiful mood. Key words:Chinese classical Suzhou garden、Artistic Landscape、Plant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前言 中国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侵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个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再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他深深痕迹,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关键词:拙政园、狮子林、造型艺术、意境、组织规律、建筑风格 古典园林里面的建筑 廊的造型艺术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廊桥是一种带有廊顶的桥。早期时的桥大都为木桥,但木桥不耐长久的风吹雨打,人们便想办法在桥上加盖了顶盖,形成了桥屋,以保护木制的桥体,这种带有屋顶的桥被称为廊桥。廊桥运用于园林更有意义,,它除了保护下部桥体不受风雨侵蚀的功能之外,还能让游园的人在雨天游园时不受风吹、雨淋和日晒。而在雨中欣赏园景也颇具韵味。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所以,桥是园林建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平静清幽的水面上,用贴近水面的曲桥或平桥,给人有一种碧波荡漾的感觉,人行其上,恍同凌波微步。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种形状。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间、桥上,可以供人们遮阳避雨、休息观景,也使园中的风景更加美丽。中国的亭子大多是用木、竹、砖、石建造的,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苏州的沧浪亭等。 假山的造型艺术假山与建筑的结合是苏州园林景观的特色之一。在苏州园林中用假山来陪衬建筑,丰富建筑立面,渲染和增加自然的气氛。亭台楼阁本是社会中人文景象,而崇山峻岭也是大自然中的壮景,园林艺术中将以“假”山衬“真”楼,以“假山”映“池水”,更是彰显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彰显自然野趣。假山层层堆叠力求使游览者觉得身在山间。 池水的造型艺术苏州园林中的水是体现自然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苏州没有一座园林是缺了水的.它既是水乡特征的体现,又起着协调和陪衬景观的作用。有些楼阁四周环水,加之与假山辉映颇有一种“楼阁睡在水上,水便是楼阁的床”的美感。水具有膨胀感,可以扩大只有咫尺之地的狭窄空间,拓宽人的视野;水具有流动性,通过波纹连绵的水面,来延伸视野,使整个画面具有整体性。 拙政园、狮子林的特点和布局 经常在各种书上看到很多漂亮的园林风景图片,很想亲眼看看那些地方。去年五一的时候几个同学结伴去了苏州。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园林十分的精致。像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它们就是典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的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一.中国园林的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 1 自然山水i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2建筑风格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