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目录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 (1)1.1 中国古典园林 (1)1.1.1 商周时期 (1)1.1.2 秦汉时期 (1)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1.4 隋朝时期 (1)1.1.5 宋朝元朝时期 (2)1.1.6 明清时期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3)2.1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3)2.1.1 人工山水园 (3)2.1.2 天然山水园 (3)2.2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3)2.2.1 皇家园林 (3)2.2.2 私家园林 (3)2.2.3 寺观园林 (3)2.3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4)2.3.1 北方类型 (4)2.3.2 江南类型 (4)2.3.3 岭南类型 (4)3 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4)3.1 筑山 (4)3.2 理池 (5)3.3 植物 (5)3.4 建筑 (5)3.5 书画 (6)4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6)4.1 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6)4.2 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7)4.3 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7)4.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7)4.5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7)4.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7)5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7)5.1 厅 (7)5.2 堂 (8)5.3 楼 (8)5.4 阁 (8)5.5 榭 (8)5.6 舫 (8)5.7 廊 (8)5.8 亭 (8)5.9 塔 (9)5.10 桥 (9)5.11 墙 (9)6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9)6.1 抑景 (9)6.2 添景 (9)6.3 夹景 (9)6.4 对景 (10)6.5 框景 (10)6.6 漏景 (10)6.7 借景 (10)7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10)7.1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10)7.2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10)7.3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11)7.4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11)总结 (11)参考资料 (11)致谢 (12)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1.1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个性特征鲜明,极具有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式建筑中它是艺术中的极品,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深深的履痕,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中国现代园林、历史发展、特点、发展方向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我国造园最初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这有我们今天仍能亲眼目睹的很多实物实景所证明。

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育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3)艺术化。

兹为分述如卜: (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休发展,卜,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济后大备,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花,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此其一。

(2)形式多。

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园林之中的金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分类,以拙政园为例从园林特色、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和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拙政园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园林的发展与分类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地带,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与艺术,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园林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 私家园林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中国旅游文化之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旅游文化之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旅游文化之古典园林论文论中国旅游文化之古典园林外国语学院宋钰11301084中国古典园林内容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因为其独有的魅力,厚重的文化内涵,奇特的布局设计,多种艺术的安排融合,在众多的文物中脱颖而出,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在这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影响了我们对于园林的观赏及研究,对于这些问题,也有其对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对策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旅游价值中国古典园林,起于商周,经过秦汉,走过唐宋明清,经过一个漫长悠久的岁月,走过上百年的风雨洗礼,如今可以映入我们眼帘的,无一不能给我们穿越时空的错觉,享受到天人合一的舒适与畅快。

小桥,流水,人家,亭台,阁楼,淡雅,美丽的风景让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一个个古石错落,曲径通幽的园林,不仅时刻展现其独特的文化气息,还为城市的浮躁焦虑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园林往往能以它鲜明生动的物质形态具体,形象的传达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或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心理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尤其如此,“它是一种荟萃文化、积淀传统的有力形式”。

以景寓情、感物咏怀,不只是诗、画的审美追求,也是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明确并最终确立的创造宗旨。

人们生活在这里,也享受于这里,它既能满足功能需要,供人居住、读书、接待宾客、宴饮亲朋,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怡情悦性、消遣精神、标榜风雅、超世独立的心理活动空间,是精神逍遥的理想天地。

其一山,一石,都经过精心设计,摆放顺序,地理位置都经过精心测量。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独有的魅力。

二.古典园林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中国古代园林实物保存较少,现存遗迹的原真性较差。

由于时代久远,天气环境,人为破坏等一系列的原因,使我国古典园林现存完整实物远较一般想象的为少。

以内中大家最习惯见到的私家园林来说,全国总数可能不及200处。

其具有典型性者,多集中在苏南,浙北及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一带。

而以规制鸿奢称誉海内外的皇家苑囿,更是屈指可数。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第一篇:园林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园林景观历史 2园林景观意境 3园林景观特点 4总结诗情画意中的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力和鉴赏力。

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意境中诗画的分析,探讨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蕴。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情画意正文1 园林景观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其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丰富和完美。

园林是既可供居住、避暑、宴客等的场所,又是获得高级精神享受、倾心游赏山水林泉等自然美的地方。

匠心独运的造园家们在喜爱自然、模仿自然、进而再现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实现至高至美的理想境界,从而创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意境。

2 园林景观意境“意境”说早在唐朝就已经诞生了,但是思想渊源不仅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哲学,而且因佛教的传入,受佛教禅宗的直接影响。

从先秦时代的“象”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化为“意象”;从“立象以尽意”到“得意忘象”,由“忘象”而探入“象外”这条观念之流,同“意境”的出现自有其历史的渊源。

但是,“意象”的发展却并非是“意境”之所以诞生的直接原因。

而是由于佛教流传影响的结果。

“境”和“境界”是魏晋至唐代佛经翻译中常用的词汇,特别是在六朝以来的佛家典籍中更是常见。

所谓“清清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般若,梵文,意为智慧)。

即是把无情之物都看作具有真如的境界(真如,梵文,意为事物的真实性)。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

从而推动了诗歌美学家从理论上对诗歌形象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境”这个新的美学范畴。

“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

“意境”说既得禅宗“境界”的启示,吸收其“顿悟”的直觉体验方式,超功利、无思虑、以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的审美境界。

毕业论文(设计)-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当今景观的应用

毕业论文(设计)-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当今景观的应用

毕业论文(设计)-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当今景观的应用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瑰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其造园手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当今景观设计中,成为了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从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和造景手法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造景手法;构成要素;改进措施Abstract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s a unique cultural treasure,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cultural background. Its gardening techniques are still widely used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becom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andscape design. However,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gardening techniques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and gardening techniques of classical gardens,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gardening techniques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landscape design; gardening techniques; constitutive elements; improvement measures一、绪论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建园要素和理念。

在古代,园林被视为人们逃离尘嚣的乐园,也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

下面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建园要素和理念进行浅析。

古典园林的建园要素包括布局、景观、建筑和装饰等方面。

首先是布局,古典园林通常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以小巧精致的场所相互连接。

其中,以中轴线为主的布局方式最为常见,如故宫的建筑群、颐和园的设计等。

中轴线上的建筑和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了对称美和延续性。

其次是景观,古典园林注重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以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水池、山石、花木、假山等元素被广泛运用,使景观变化丰富而和谐。

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的建筑通常以亭、台、楼、阁等精致的建筑风格为主,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最后是装饰,古典园林的装饰风格多样,包括砖雕、石雕、木雕、泥塑等工艺技法,以及壁画、瓷砖等艺术形式,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古典园林的建园理念主要体现在自然、和谐和意境等方面。

首先是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以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为主要表达手段,营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

其次是和谐,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不仅在布局上追求对称美,还在景观和建筑的搭配上注重和谐统一、古典园林中常常糅合了自然和人工的景观元素,使其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最后是意境,古典园林强调营造意境,以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通过用景、透景、映景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意境,恰当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和主题。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建园要素和理念在布局、景观、建筑和装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以中轴线为主的布局方式、自然和谐的景观表达、精致的建筑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装饰形式,都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古典园林通过创造丰富的意境,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使其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和谐自然”的设计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观,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发展至成熟处处体现了对自然的追求,其“和谐自然”的造园设计思想使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确立了今天的地位,并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林的风格著称于世的。

研究传统古典园林,必须从自然美和园林意境入手。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和谐自然;园林意境一、引言园林,大体可分自然规划式园林和整齐规划式园林。

自然规划式园林以表现大自然天然的山水景色为宗旨,布局自由,假山假水,在方寸之间仿造千里自然美景,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哲学观,中国传统园林为其代表,“是具中国风的,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的王国”。

二、师法自然,崇尚自然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迫求是显而易见的。

对自然美的认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以深化,山水诗、山水画、文人园林也都出现于这个时代。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儒学,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濡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天人合一”。

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道家思想对园林风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为宗,强调天为。

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其精神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天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1]。

在传统中国园林设计中,山、水、花木和建筑是几个明显而重要的要素。

石头的功能和它所表达的意境被视为其生命的象征,无论是放置在厅堂之前、窗下、水边,它的作用是在自然与人工因素之间构成空间上的联系。

作为一种垂直方向的构成元素,它引导向上的视野,并丰富了园林中的光影变化效果;作为屏障它又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作为独立的物体,它是一座抽象的雕塑,展示形式、肌理的变化,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作为品格的象征,它表现了君子的坚忍与气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目录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 (1)1.1 中国古典园林 (1)1.1.1 商周时期 (1)1.1.2 秦汉时期 (1)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1.4 隋朝时期 (1)1.1.5 宋朝元朝时期 (2)1.1.6 明清时期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3)2.1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3)2.1.1 人工山水园 (3)2.1.2 天然山水园 (3)2.2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3)2.2.1 皇家园林 (3)2.2.2 私家园林 (3)2.2.3 寺观园林 (3)2.3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4)2.3.1 北方类型 (4)2.3.3 岭南类型 (4)3 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4)3.1 筑山 (4)3.2 理池 (5)3.3 植物 (5)3.4 建筑 (5)3.5 书画 (6)4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6)4.1 模山水的景观类型 (6)4.2 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7)4.3 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7)4.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7)4.5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7)4.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7)5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7)5.1 厅 (7)5.2 堂 (8)5.3 楼 (8)5.4 阁 (8)5.5 榭 (8)5.6 舫 (8)5.8 亭 (8)5.9 塔 (9)5.10 桥 (9)5.11 墙 (9)6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9)6.1 抑景 (9)6.2 添景 (9)6.3 夹景 (9)6.4 对景 (10)6.5 框景 (10)6.6 漏景 (10)6.7 借景 (10)7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10)7.1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10)7.2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10)7.3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11)7.4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11)总结 (11)参考资料 (11)致谢 (12)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1.1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1.1.1 商周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1.1.2 秦汉时期据记载,秦始皇在位时开始兴建的大型园林宫苑阿房,但由于失度的规划,没能完工。

在渭岸开辟上林苑,掘水池引来渭水,东西200里,南北20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象征东海仙境。

秦始皇一生忙于征讨巡狩,又大肆营造宫殿和骊山皇陵,似还来不及细致经营园林。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据说上林苑是汉武帝在150年之后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

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

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当时的园林由树和灌木、小桥流水和山石组成风景造型的山水田园式园林。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

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

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真正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还是在隋唐之后。

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1.1.4 隋朝时期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大兴。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

迁都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宫苑都穷极豪华。

《隋书·地理志》载:“西苑周二百里。

”在苑修建了16院,各有院名,相当于16座园中之园。

园理水、筑山、植物种植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

在城市与乡村日益隔离的情况下,那些身居繁华都市的封建帝王和朝野达官贵人,为了逍遥玩赏大自然山水景色,便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园苑,不出家门,却能享“主入山门绿,水隐湖中花”的乐趣。

因而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都市,也就成了皇家宫苑和王府宅第花园聚集的地方。

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

他三下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唐太宗“励精图治,国运昌盛”,社会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

当年唐太宗在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

1.1.5 宋朝元朝时期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

先在、设置了“造作局”,后来又在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建造宫苑。

“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

此外,还有“琼华苑”、“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现今相国寺里展出的几块湖石,形体确乎奇异不凡。

、、等地也都有“花石纲”遗物,均甚奇观。

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1.1.6 明清时期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

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

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

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

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

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有三种分类法:2.1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2.1.1 人工山水园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

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

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

2.1.2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

2.2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2.2.1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用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的颐和园、的公园、的避暑山庄。

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是帝王的离宫别院,供休息、游玩之用,有的还有处理政务的功能。

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皇家园林的几个特征:(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

(2)、建筑风格多姿多彩。

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苏堤六桥、狮子林、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

(3)、功能齐全。

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受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

2.2.2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追求,注重构图,突出主题,建筑点缀,山水为主,意境淡雅,诗情画意浓厚,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相对要求更高。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的恭王府,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的豫园等。

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2.2.3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在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场所附设的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如碧云寺的水泉院、大明寺东院等。

寺观园林服务于宗教活动需要,其目的是创造修身养性的氛围,因此表现出幽静肃穆、超凡脱俗的意境,在都市之中人化出景色优美的自然情趣,将人间喧嚣置之度外,以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宗教文化涵。

2.3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2.3.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