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译文及注释
大林寺桃花古诗

唐诗《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江州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
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关于大林寺桃花古诗相关文章,欢迎大家浏览。
《大林寺桃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古诗词全文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前言】《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作于江州(今九江)。
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自己因惜春而怨恨春去无情,原来是对春天的错怪。
春并未归去,不过是转到这山寺里来了。
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和意外的惊喜,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注释】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⑶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⑷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⑸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翻译】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鉴赏】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大林寺桃花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春天的古诗之大林寺桃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古诗意思

《大林寺桃花》古诗意思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全文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大林寺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发现这一春景后的欣喜之情。
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表现了诗人对春的无限留恋和热爱。
《大林寺桃花》古诗背诵

《大林寺桃花》古诗背诵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借助桃花的花期巧妙揭示了高山与平底的物候差别,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与留恋之情,侧面也能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
该诗现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属于背诵内容。
下边整理分享这首诗的原文、注释和译文,帮助大家背诵过程中的理解记忆。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花草美盛芬芳,泛指众花。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译文】
四月正是平川里百花快要开败的时候,高山上古寺中的桃花却才刚刚盛放。
我常因为春光短暂,一旦逝去就无处寻觅而怅恨,不曾想它却静悄悄转到这里来了。
第1页(共1页)。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带拼音、注释、译文)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带拼音、注释、译文)
《大dà 林lín 寺sì 桃táo 花huā
》
作zuò 者zhě:白bái 居jū 易yì
人rén 间jiān 四s ì 月yuè 芳fāng 菲fēi 尽jìn
,
山shān 寺s ì 桃táo 花huā 始shǐ 盛shèng 开kāi。
长cháng 恨hèn 春chūn 归guī 无wú 觅mì 处chù
,
不bù 知zhī 转zhuǎn 入rù 此cǐ
中zhōng 来lái 。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注释:
山寺:指大林寺。
长恨:时常抱怨。
不知:岂料,想不到。
译文:
四月里花儿都已经凋零,大林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时常抱怨春光逝去无处寻觅,想不到它已经转到这里来了。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解释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解释
【原文】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

【原文】《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人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国三大诗人,人们尊杜甫为“诗圣〞、“诗史〞,尊李白为“诗仙〞,对白居易称“诗魔〞等,日本学界那么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而李白的“诗仙〞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
因此,学者认为:中国诗坛应该是一圣二仙。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赏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赏析《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原文:《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赏析: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
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译文及注释
《大林寺桃花》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浓艳欲滴,妩媚动人。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从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间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都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开始;刚刚开始。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