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岁暮》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杜甫《岁暮》阅读鉴赏及答案

杜甫《岁暮》阅读鉴赏及答案

杜甫《岁暮》阅读鉴赏及答案杜甫《岁暮》阅读鉴赏及答案《岁暮》杜甫[唐] 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2)题。

(7分)岁暮①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参考答案(1)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3分。

每点1分。

)(2)①借代。

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②用典。

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③双关。

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④对比。

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4分。

答出两点即可。

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

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参考文档】杜甫《岁暮》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3页)

【参考文档】杜甫《岁暮》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杜甫《岁暮》阅读答案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试题】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映,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

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201X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又被奉为“诗圣”。

【补充注释】①岁暮句——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终年积雪得名。

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

④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语译】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鉴赏】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52岁。

岁暮 谢灵运 试题

岁暮 谢灵运 试题

岁暮谢灵运试题
《岁暮》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一首五言诗。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试题及答案:
1. 题目:《岁暮》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在《岁暮》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岁暮之景,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2. 题目:《岁暮》这首诗中,作者如何通过景色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答案:在《岁暮》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阴沉、凄凉的景色,如“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朔风劲且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悲哀。

同时,通过“明月照积雪”的描写,也暗示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题目:《岁暮》这首诗中,“殷忧不能寐”中的“殷忧”是什么意思?
答案:“殷忧”表示深重的忧虑,作者因深感忧虑而不能入睡。

4. 题目:《岁暮》这首诗中,“苦此夜难颓”中的“夜”指的是什么?
答案:“夜”指的是岁暮之夜,即一年的最后一夜。

5. 题目:《岁暮》这首诗中,“运往无淹物”中的“运往”是什么意思?
答案:“运往”表示四季更替、时间的流转。

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消逝。

杜甫《岁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岁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岁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岁暮》【年代】盛唐【作者】杜甫【体裁】五言律诗岁暮远为客①,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③。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④?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释:①“岁暮”句: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终年积雪得名。

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江。

④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译文: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赏: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又被奉为“诗圣”。

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五十二岁。

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

其间曾经到州(今四川中)。

在这儿,他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心忧国家的杜甫写下了这首《岁暮》诗。

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

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多么希望国家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呀。

可是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

所以首联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却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多么沉重的心境!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一个“犯”字,一个“动”,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把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挚情感含蕴其中。

颈联先写“天地日流血”,天地间日日有人在流血(或解为“连‘天地日’都在流血”),战争带来的血腥,是多么惨不忍睹啊!接着作者发出自己的担忧之声:“朝廷谁请缨?”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一片乱象,如今面临强敌入侵,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先来一个反问句:“济时敢爱死?”一个真正心系国家的人,是不会顾及个人生死荣辱的,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只会奋不顾身,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血雨腥风之中。

杜甫《岁暮》》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岁暮》》阅读练习及答案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孤独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朝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旅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

②雪岭:别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邻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 ),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克。

(1)诗人为何会发出“孤独壮心惊”的感触 ?请联合全诗作简
要剖析。

( 3 分 )
参照答案:①边疆发生战争,时势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②年终晚年,流浪他乡,孤单孤独;③诗人崇敬的责任感、激烈的爱国感情与其困难的处境、报国梦想的难以实现形成
巨大反差。

( 3 分。

每点 1 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 4 分)
①借代。

如“烟尘”代边疆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双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衬着了时势的艰危。

②用典。

如“请缨” ,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示意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愁。

③双
关。

“岁暮”既指时序年终,又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晚年,还指
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岌岌可危的晚唐。

④对照。

如朝廷之臣无
人请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照,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
门对照;( 4 分。

答出两点即可。

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
表达技巧联合诗句剖析1分。

)。

高考诗歌鉴赏题《岁暮》详解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题《岁暮》详解精选

古诗赏析:杜甫?岁暮?参考答案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古诗赏析:杜甫?岁暮?参考答案古诗赏析:杜甫?岁暮?参考答案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理解鉴赏评价〕古诗赏析:杜甫?岁暮?参考答案默认分类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较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比照、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

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

此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外表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最新2018】岁暮道家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3页)

【最新2018】岁暮道家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岁暮道家阅读答案篇一:杜甫《岁暮》阅读答案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试题】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映,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

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201X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又被奉为“诗圣”。

【补充注释】①岁暮句——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终年积雪得名。

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

④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语译】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鉴赏】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52岁。

第4辑:修辞手法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4辑:修辞手法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4辑:修辞手法题专练练习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东北部)。

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第三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折杨柳萧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①借代。

诗歌借“烟尘”指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危急。

②双关。

诗中的“岁暮”表面指时序岁末,实则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同时还暗指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

③对偶。

诗歌以“烟尘”对“鼓角”、“雪岭”对“江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④用典。

诗中的“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这里暗指朝中无人肯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更抒发了自己对国事的忧愤和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岁暮》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 爇(ruò):焚烧。

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写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C.“雁默线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E.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
【参考答案】
14. B.C(答对一项给 2 分,两项给 5 分)(B:“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错C “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妒忌而先被淘汰”错,应是“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15. ①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

②有才无法施展的喟叹.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
被打压。

③命运无常的愁苦.无奈:面对祸福,不能掌控,只好借酒浇愁。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