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到家-岁末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
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铨诗作

岁暮到家清代蒋士铨诗作
《岁暮到家》是清代蒋士铨的一首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其中“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是表现母子相见的情景,母亲初见儿子,心疼他瘦弱,问候他在外是否受苦。
这句真切写出母子相见的情态,悲喜交集,酸甜共生。
全诗语言平实无华,但感情却真挚深沉,细细读来,一股深沉的哀婉之情沁入人心。
诗中描绘的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问候,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充分展现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母爱的伟大和人子的思亲之情,情感真挚而动人。
此外,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
首先,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愧疚进行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和人子的思亲之情。
其次,诗歌运用了细节描写手法,如“寒衣针线
密,家信墨痕新”,通过对寒衣和家信的细节描绘,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的关爱和儿子的思亲之情。
最后,诗歌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实无华,却能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情感世界。
综上所述,《岁暮到家》是一首真挚动人的诗歌,通过描绘母子相见的情景,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人子的思亲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具特色,运用了对比、细节描写和白描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全诗赏析及翻译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全诗赏析及翻译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出自清代蒋士铨的《岁暮到家》。
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岁暮到家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岁暮到家》原文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岁暮到家》赏析《岁暮到家》一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
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
“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
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
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岁暮到家》翻译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作者简介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
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
铅山(今属江西)人。
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
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出自清代蒋士铨的《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全文赏析《岁暮到家》一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
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幺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
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
“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
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
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1全文翻译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
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
岁暮到家全诗的意思

岁暮到家全诗的意思
岁暮到家,是一首描绘游子归乡的古典诗歌,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全文意思。
岁暮到家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王之涣的笔下。
全诗如下:
岁暮到家百事休,
灯火相亲笑语稠。
不须邻舍再三让,
且与儿孙话岁筹。
这首诗的意思可以这样解读:
首先,诗人描述了岁末时节回到家的情景。
当游子归乡,百事皆休,意味着在外奔波劳累的一年终于结束,回到了温馨的家庭怀抱。
这里的“百事休”表达了诗人放下一切世俗烦恼,专注于家庭团聚的心情。
其次,诗人描绘了家中温暖的氛围。
灯火相亲,笑语稠密,一家人围坐在灯下,亲密无间,欢声笑语不断。
这里的“灯火相亲”和“笑语稠”展现了家庭和睦、欢乐的气氛。
接着,诗人表达了与邻居友好相处的情感。
不须邻舍再三让,意味着邻居们热情好客,主动邀请诗人共享岁末的喜悦。
而诗人也愿意与邻居们共同分享这份快乐,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诗人强调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
且与儿孙话岁筹,意味着诗人要与儿孙们共话过去一年的点滴,共同为未来的生活筹划。
这里的“话岁筹”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对儿孙的关爱和期望。
蒋士铨《岁暮到家》古诗赏析

蒋士铨《岁暮到家》古诗赏析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①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②。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④。
(注)①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
①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
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①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
①风尘:这里指旅途的劳累辛苦。
1.颔联中的“密”“新”两字有何表达效果?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密,细密之意,母亲把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答到细密即可),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爱。
新,崭新,嘘寒问暖的家信还带着崭新的墨迹(答到崭新即可),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关怀。
2.看到母亲是那么心疼自己,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敬爱;自己出门在外,不能尽人子责任,深感惭愧内疚;不敢直言在外奔波劳累,怕母亲担忧。
(写到两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这两句大意是: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的,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密”,意思是“细密”,表明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那一针一线中蕴含的是慈母对儿子的怜爱。
“新”意思是“崭新”,指家信墨痕尚新,表明母亲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那一字一句中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
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
因此,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怕母亲担忧。
【点睛】白话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的,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关于母亲的诗词《岁暮到家》蒋士铨

岁暮到家作者:蒋⼠铨朝代:清代爱⼦⼼⽆尽,归家喜及⾠。
寒⾐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怜清瘦,呼⼉问苦⾟。
低徊愧⼈⼦,不敢叹风尘。
《岁暮到家》译⽂ 母亲爱⼦⼥的⼼是⽆穷⽆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见⾯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岁暮到家》介绍 蒋⼠铨与袁牧、赵翼齐名,是性灵派⼈代表⼈物之⼀。
这⾸诗前六句描写他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微不⾄关怀。
最后两句写⾃⼰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连累⽼母牵挂的愧怍之情。
第七句中的“愧”(惭愧、愧怍)就是指这个。
但⾃⼰长年在外奔波也是⽆奈之举,⽽且风尘仆仆,⼗分⾟苦,本来也是可以向母亲倾诉的。
但看到母亲刚才见⼉⼦回来时的⾼兴劲,特别是看到母亲是那么⼼疼⼉⼦因在外劳累⽽“清瘦”了不少,⾃⼰⼜怎么忍⼼把在外⾯奔波劳累的情况告诉母亲⽽使她更增担忧呢?所以最后⼀句“不敢叹风尘”就是写这种复杂的感情的。
刻画慈母形象在于前六句描写他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微不⾄关怀。
⽽最后两句写⾃⼰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连累⽼母牵挂的愧怍之情。
慈母形象具体表现“喜”“怜”“呼”《岁暮到家》写作背景 表达了作者念家,乾隆⼗⼀年(公元1746年),蒋⼠铨于年终前⼣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的关怀之情,故有此。
⼀⼆句从母亲的⾓度落笔,写其⽇夜思念⾃⼰的⼉⼦,看到⼉⼦在年底前回到家中,喜悦之情难以掩饰。
三四句以寒⾐在⾝和家信墨新,分写母⼦深情。
以下四句叙述到家时的情形,疼⼉之语声声在⽿,让⼈⼼碎,怎忍在母亲⾯前为旅途劳顿⽽发怨⾔。
可谓情真意切,语浅情浓。
《岁暮到家》赏析 《岁暮到家》⼀⽤朴素的语⾔,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相见时真挚⽽复杂的感情。
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归家,为母的定然⾼兴,“爱⼦⼼⽆尽”,数句虽然直⽩,却意蕴深重。
《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

《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岁暮到家》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
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岁暮到家 / 岁末到家清代: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她为我缝制棉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
注释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
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寒衣针线密:唐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
愧人子: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
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赏析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
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说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问候的家信墨痕尚新。
这两句诗极力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思念:细细缝好御寒的冬衣,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
那一针一线,一字一句中蕴涵了多少慈母的爱心。
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
最新蒋士铨《岁暮到家》赏析(含翻译)

蒋士铨《岁暮到家》赏析(含翻译)兵变岁暮到家(清)蒋士铨[quán]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赏析《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
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
“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
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
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赏析2:“江右三大家”之一蒋士铨(公元1725—1785),字心余,号清客、藏园,晚号定甫,江西铅山县人,官至翰林院编修。
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有《藏园九种曲》等杂剧、传奇十六种,诗集《忠雅堂诗集》。
蒋士铨与袁牧、赵翼是标榜性灵说的,他们都反摹拟,不拘一格,比较富于革新精神,但袁牧语言新颖,想象丰富,含蕴较深;赵翼则不讲格调,喜发议论,浅露易懂;而蒋士铨诗曲双全,笔力遒健,语言老练。
从本书所选袁牧的《渡江大风》、赵翼的《后园居诗》和蒋士铨的《岁暮到家》可看出三者艺术风格的区别。
《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
《岁暮到家》一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介绍
蒋士铨与袁牧、赵翼齐名,是性灵派代表人物之一。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他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无微不至关怀。
最后两句写自己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
第七句中的愧(惭愧、愧怍)就是指这个。
但自己长年在外奔波也是无奈之举,而且尘仆仆,十分辛苦,本来也是可以向母亲▼写作背
表达了作者念家,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
一二句从母亲的角度落笔,写其日夜思念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在年底前回到家中,喜悦之情难以掩饰。
三四句以寒衣在身和家信墨新,分写母子深情。
以下四句叙述到家时的情形,疼儿之语声声在耳,让人心碎,怎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