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论格式塔心理学中“完形”及“异质同构”概念在美学中的运用

浅论格式塔心理学中“完形”及“异质同构”概念在美学中的运用

塔”是德文 “ etl G sa ”一词的音 译 , t 在德文 中 , 它是 “ 形式”或 “ 形状 ”的同义词 。1 9 年 , 80
主体忙于组 构格式塔 , 而难 于对它按照主观愿
望进 行优 化 “ 补” 主体 的 自由度 降到 很 弥 。
奥地利 心理 学家埃 伦菲 尔斯 在他 的论文 论 的 “ 藤、老 树、 昏鸦 ”一句 , 枯 用短短的 三个
维普资讯
科 教 论 坛
Ci d ao Io :n e: ● ha u tnn v! rd 晶 n E c i n ao H a - t! 嵋 i l ! !
浅论格式塔 心理 学中 “ 形 ’ 完 ’及 “ 质 同 构 " 概 念 异 在美学中的运用
种包 括审 美价值 在内 的价值 理论 。 卡夫 卡 赏者 的欣 赏活 动就 不再 是一 种外部 纯 客观事
在美学 与艺术活 动中 , 阿恩海姆 不仅非常
则在 1 4 年 撰写 艺术心理学问题 中, 90 以格 物的认识 活动 。这 个特定 的力的样式 , 在观 赏 注重 整体性思 维特 征 , 并且 十分推崇知 觉的组 者头脑 中活跃起来 , 使观赏者处 于一种激 动 织 作 用 。 认 为 凭 借 着 人 的 感 知 活动 这 一 桥 并 式 塔心理学 的理论去 解释审 美现象 。
格式塔特 质 中首先提 出 “ 格式塔特 质” 一词 。 名词 , 就足 以让读者在 阅读过程 中产生一种 悲 低点 。从 台下观 看舞 台上 的演 员总 比在实际 后 由惠 尔泰 墨 、柯 勒和 卡 夫卡等做 了进 一步 凉 、 静寂的意境 , 杜牧的 “ 银烛 秋光冷 画屏 , 轻 生 活中看到 的演员本人要 美些 , 因就在于前 原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又 称 完 形 心 理 学 。 “ 式 格

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摘要】Abstract:This article examines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stalt psychology. The introduction outlin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bjectiv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y.【关键词】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英语课堂教学,视角,理论基础,影响,实践案例分析,评价,优化建议,研究成果总结,研究方向,意义,启示。

1. 引言1.1 1. 研究背景Gestalt psychology emphasizes the holistic nature of human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how individuals organize and make sense of information. This theory suggests that learning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acquiring isolated facts and skills, but rather involves the active organ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knowledge. 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Gestalt psychology offers insightsinto how teachers can create meaningful learning experiences that engage students'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facilitate the integration of new language knowledge.1.2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教学,通过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深入探讨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运用作者:徐颖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3期【摘要】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强调“形”的“整体”性。

本文主要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论点,以网易新闻专题为例,解析其如何通过整合达到1+1>2的效果,并试图借用“变调性”理论探讨其在媒介中广泛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新闻报道新闻专题变调性一、格式塔心理学简述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gy)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

“格式塔”的意思是“形式”、“整体”、“结构”或“本质”,中文一般译为“完形”。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

按照厄棱费尔的解释,格式塔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凡是格式塔,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

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的全新整体。

比如,一个三角形,是从三条线的特定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但它决不是三条交叉线之和。

第二个特征是“变调性”,即一个格式塔,即使它在各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

正如一个曲调不管由谁演唱,由何种乐器演奏,它都是这个曲调,不会改变。

二、“格式塔”视角下的网易新闻专题(一)网易新闻专题的“黏性”网络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时效性不容质疑,吸引受众的能力较其他媒体有独特优势,然而由于其速食文化的特点,网络媒体在留住受众能力方面却深受诟病。

数据显示,对社会热点事件快速追踪及处理的能力,吸引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是网络媒体留住用户的主要原因。

由于现在的网民不仅关心热点新闻,更关注新闻背后的现象,以及热点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因而用户黏性也成为衡量网络媒体的重要指标①。

截至2008年11月,万瑞数据监测显示,网易新闻频道的页面浏览量、平均访问停留时长这两项反映用户规模和黏性的重要指标,双双高于行业均值。

格式塔心理学中视知觉规律的理论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中视知觉规律的理论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中视知觉规律的理论研究作者:偰倩来源:《理论与创新》2019年第12期【摘; 要】视觉和知觉作为心理学和平面设计学共同研究的对象,如何能够有效地研究视知觉,是现在学者研究的课题。

研究者利用格式塔原理去进行探究和总结,吸收有效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让更多的学者有探讨的学习空间。

本文重点说明了什么是格式塔原理格式塔原理有哪些原则。

此文仅供参考。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视觉,知觉引言在心理学中,视觉和知觉具有,完形性,简化,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的特征规律。

这些特征规律确立了图形的基本设计,并且对其进行指导。

而格塔式心理学图形论,需要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选择和吸收信息。

所以所需需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何进行更好的研究,也就成为了研究者的重要话题。

格塔式心理学,也就成了重要研究学习的手段。

1简述格塔式原理,格式塔是作为心理学术语的,具有两种含义。

第一个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及刑事,另一方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及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英文名称Gestalt Psychology,格斯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

它的提出者是20世纪的韦特海默和卡夫卡,还有苟琴等德国心理学家。

他们创建了格式塔心理学,并且成为了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后来又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流派认为任何一个整体的知觉不同于个部分感觉的机械综合任何对象的直觉都是一个具有结构性的整体。

为了证明这一理论,他们做出了实践研究。

通过实验证明了感知运动并不等于实际的运动。

知觉的结果不等于单一刺激的总和。

这为视觉心理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何探讨大脑对视觉素传送信息处理和理解方式?怎样才能把图形设计改进的更加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成為了探讨图形设计,中视知觉所存在的目的和产生的重要意义。

2格塔式心理的主要原则心理学家根据对知觉的大量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了一个能够形成塔式的组织原则,分为如下几大类:第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Figure-Ground)当我们观察的时候会认为有些物体或图形比背景更加突出。

绘画艺术格式塔心理学现象论文

绘画艺术格式塔心理学现象论文

绘画艺术格式塔心理学现象论文概要:本文从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概念的阐述出发,结合中西方的部分典型代表作品分析了绘画艺术中的格式塔心理现象的具体体现,揭示了绘画作品中特有的艺术心理特征。

希望能为绘画艺术创作思维的拓展和绘画艺术鉴赏体验的丰富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格式塔”,即德文Gestalt 的音译,近乎于中文里面的“完形”的含义[1]。

它的基本观点是“知觉本身自带着天然的结构形式,它们会侧重于把对象看做一个整体来对待。

”后来演变为被用来分析美学和艺术类的问题。

作为西方的艺术心理学中的一种研究,它强调的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事物的完整表面形象,也不是一般艺术上模糊概括的外在形式。

它的内涵主要指的是由人的知觉活动体验经过重组后呈现的整体,是视知觉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者结构。

从观赏者的角度看,基于格式塔心理的优秀的完美的绘画艺术作品应该是有机联系到一起的,任何细节部分的更改都会对作品的性质产生影响,从而会破坏作品的和谐与表现力。

因此格式塔在绘画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物质对象的完形结构和视觉本身的完形结构,如此,客观结构的相互作用和主观心理上的体验就联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格式塔。

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定义可以得知,在观赏者进行具体的绘画艺术作品的观赏活动时,应该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方面是透过作品的形象来把握作品蕴含的深意;另一方面观赏者主观意志情感产生作用进而产生视觉经验与感受。

作品的本身形象,也就是作品中的结构,主要由线条、色彩、位置、轮廓等组成。

人在观赏的时候,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取舍、偏好的倾向选择和不同配置来判断作品的好坏。

这种建立在物理学上的“力”与“场”的分析是和传统的“主题先行”的艺术理论截然相反的,它破除了人为臆造对作品进行认知的弊端,主张尊重作品独有的结构和模式,以及在这种结构和模式基础之下的客观存在的意义[2]。

历史表明,从20世纪初兴起到如今,这种心理学理论对于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发挥着着巨大的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这位心理学家坚持问道,“你真正知觉到的是什么?尽 可能精确地描绘给我听。”
.
实验者变得有点不耐烦了。“是的,它是一本书,没 有人给你开玩笑。我只是想让你精确地描绘你看到的 东西,既不要添加什么,也不要减少什么。”
现在你的猜疑更大了。“好吧,”你回答说,“从这 个角度来看,书的封面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暗红的四边 形。”
“对!”他高兴地说,“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暗红 色,还有呢?”
“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在那下面有另一同样暗 红色的细线。在细线下面,我看见桌子----”他向后 退了一点,“在它周围,我看见一些闪烁着淡褐色的 杂色条纹,这些条纹大致是平行的。”
.
“很好,很好,”他对你的合 作表示感谢。
当你站在那里看着桌子上的那 本书时,你为这个固执的家伙 让你做出这样的分析而感到难 堪。他使你如此地谨慎,以至 于你都不敢确定你真正看到了 什么和你认为你看到了什 么……由于你的谨慎,你开始 用感觉这类术语谈论你看到的 东西,而刚才,你十分确定桌 子上放着的就是一本书.。
.
为了了解格式塔心理学与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的不同, 我们首先来读一段假想的对话,主持实验的心理学家请 你描述桌子上看到的东西。你回答说:
“一本书。”
“是的,当然是本书,”他同意你的观点,“但是你究 竟看到了什么?”
“你是什么意思,“我究竟看到了什么?””你困惑不 解地问道,“我告诉你我看到了一本书,书不大,有一 个红色的封面。”
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格式塔心理学所提 出的“知觉的原则”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格式塔心理学采
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在胡塞尔看来, 现象学的方法就是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用 直观的方法对观察到的东西做如实的描述。 现象学要求尽可能对直接经验作朴素的和完 整的描述。格式塔心理学将现象学作为自己 的方法论,并对现象学的方法进行了改造, 主张采用现象描述的方法去研究直接经验。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
一、导论
1.1 任务背景介绍
1.2 任务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结构概述
二、格式塔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1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概述
2.2 格式塔原则与人类感知
2.3 格式塔设计在用户体验中的应用
三、格式塔设计心理学的实践案例分析
3.1 案例一:网页设计中的格式塔原则应用
3.2 案例二:App界面设计中的格式塔原则应用
3.3 案例三:平面设计中的格式塔原则应用
四、格式塔设计心理学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4.1 形状与布局对用户认知的影响
4.2 颜色与对比度对用户情感的引导
4.3 字体与排版对用户阅读感受的影响
4.4 图像与符号对用户信息传达的效果
五、格式塔设计心理学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5.1 技术发展对格式塔设计心理学的推动
5.2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
5.3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在广告与营销领域的应用
六、结论
6.1 主要内容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作者1. (年份). 题目. 期刊,卷(期),页码.
2.作者2. (年份). 题目. 期刊,卷(期),页码.
3.作者3. (年份). 题目. 期刊,卷(期),页码.。

论格式塔心理学在大学英语交际课堂中的运用

论格式塔心理学在大学英语交际课堂中的运用

论格式塔心理学在大学英语交际课堂中的运用作者:雷娟吴大志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9期摘要:格式塔心理学涉及多学科研究,成果斐然;英语交际课堂的任务型教学研究,也是硕果累累。

然而,两个理论的交集部分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尝试将两个理论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相整合,切实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为格式塔心理学提供新的实用性研究拓展。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大学;英语;交际课堂一、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格式塔”(Gestalt)是个德语词汇,意为“形式”或“形状”,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也译为“完形主义”或“完形心理学”,由惠苛勒、太海默、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在1912年创立。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是一门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原型来研究心理现象,反对元素分析而注重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注重三大原则,整体性、顿悟和创造性学习,这三个原则无疑在现代语言的教学中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有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有以学习者为中心,也有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真正全面有效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来进行语言交际教学课堂的实效性研究十分必要,也因此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英语教学研究具有广阔的研究意义和发展空间。

二、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大学英语交际课堂的应用1.英语交际课堂设计的整体性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任何一个心理现象都是完整的整体,是具有特殊内在规律的完整集合,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群。

同时,全体并不等于局部相加得出的总和,全体由局部构成又改变了局部,任何一个单元里的局部都显示出一种整体性。

强调整体,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这对心理学的研究是个重大的贡献,同时对英语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大学英语交际课堂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活动板块,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体系的完整体,它的各个环节也应该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完整性。

要实现交际课堂的课程完整性设计,就要有完整的结构链Stimulation→Cognition→Assimilation→Reaction,本文以大学英语口语为例,探析其完整性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课程论文题目:格式塔心理学流派课程论文二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心理学(师范)年级: 2012级班别: 12心本班学号: 2012704157指导教师:郑荣双成绩:2014年 12月 12日格式塔心理学流派课程论文许帅委(2012704157,12心本)1、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简介格式塔心理学产生于1912 年,发源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不像机能主义或行为主义那样明确地表示出它的性质。

综合上述两种涵义,它似乎意指物体及其形式和特征,但是,它不能译为“structure”(结构或构造)。

考夫卡曾指出:“这个名词不得译为英文structure,因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争论的结果,structure在英美心理学界已得到了很明确而很不同的含义了。

”因此,考夫卡采用了E.B.铁钦纳(E.B.Titchener)对structure的译文“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

所以,在我国,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2、格式塔心理学流派核心思想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

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

,它的理论受哲学、社会学以及心理科学的自身发展的影响。

其中哲学主要是受康德和胡塞尔的理论的影响。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的现象,不能分为简单的各种元素。

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

康德的这一思想称为格式塔心理的核心思想,也成为该理论建构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另一个影响哲学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其实现象学是一种方法论,现象学认为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对观察到的东西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展现出来。

在社会学方面,主要是由于当时德国的社会背景强调统一,强调积极地主观能动。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的研究。

一个学科的进步肯定要受到自然科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界的新发现---场的观念对心理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中的马赫理论和形质学派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3、格式塔心理学流派主要理论和研究内容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和行为。

研究方法主要有整体的观察法和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主要的理论有突现论、同型论、知觉的组织原则、学习理论和创造性思维等理论。

突现论主要是对似动现象的研究,该研究是从韦特海默开始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实验。

知觉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主体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且总是尽可能用简单的方式从整体上去认识外界事物。

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一方面总结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实验提出了许多知觉的组织原则,这些知觉的组织原则主要包括:图形与背景、接近或邻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好图形原则、共同命运原则、简单性原则、连续性原则。

突现论和知觉理论的研究促进了知觉的研究与进步。

韦特海默也同样对思维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研究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并且把顿悟学习原理应用到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的探讨上。

韦特海默在他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有关创造性思维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的这些观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创造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psycho-physical field)和同型论(isomorphism)。

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

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eld),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 field)。

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同样一把老式椅子,年迈的母亲视作珍品,它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在时髦的儿子眼里,如同一堆破烂,它蕴含着在女友面前陷于尴尬处境的危机。

同型论这概念意指环境中的组织关系在体验这些关系的个体中产生了一个与之同型的脑场模型。

考夫卡认为,大脑并非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感觉运动的连接器,而是一个复杂的电场。

格式塔心理学也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强调研究心理的内部机制,强调从整体上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进行模拟研究,这一点可以说是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中的心理环境理论也同样受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影响。

在勒温的理论中,心理环境就是实际影响一个人发生某一行为的心里事实。

勒温的心理环境概念和考夫卡的行为环境概念有点类似,是受其影响发展出来的。

4、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实验研究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实验研究:(1)、似动现象似动现象是指,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如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间,那么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

例如,我们看到灯光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事实上是这只灯息了,那只灯同时亮了。

这种错觉是灯光广告似动的基础。

在韦特海墨之前,人们一般都认为这种现象并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意义,只不过是一些人的好奇心罢了。

然而,对韦特墨来说,这种现象正是不能把整体分解成部分的证据。

这种现象的组成部分是一些独立的灯在一开一关,但组成一个整体后,给人造成这些灯在动的印象。

似动现象是形成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

(2)、整体与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家把重点放在整体上,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承认分离性。

事实上,格式塔也可以是指一个分离的整体。

例如,格式塔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是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明显的实体。

他们是用“图形与背景”这个概念来表述的。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

“图形”是一个格式塔,是突出的实体,是我们知觉到的事物;“背景”则是尚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

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的。

重要的是,视觉场中的构造是不时地变化着的。

一个人看到一个客体,然后又看到另一个客体。

也就是说,当人们连续不断地扫视环境中的刺激物时,种种不同的客体一会儿是图形,一会儿又成了背景。

说明这种现象的一个经典性例子是图形与背景交替图。

事实上,这种图形-背景交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3)、顿悟实验1913 年至1917年,苛勒在腾涅立夫岛的大猩猩研究站以大猩猩为被试,作了大量的学习实验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是给大猩猩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观察大猩猩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表现。

其中两项最有代表性和最有说服力的实验,一是“接竿问题”实验,一是“叠箱问题”实验。

5、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格式塔心理学说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

它向旧的传统进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它向当时存在的诸种心理学体系提出中肯而又坚定的批评,对人们深入思考各种对立的观点具有启迪作用;它的主要学说极大地影响了知觉领域,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理论,致使后人在撰写各种心理学教科书时不得不正视该学派的理论;它使心理学研究人员不再固于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而是从另一角度去研究意识经验,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打下了伏笔;它通过对行为主义的有力拒斥,使意识经验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它的哲学基础导源于现象学,并用大量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充实了现象学,遂使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直至今天仍有影响。

6、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局限性对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不是没有批评。

事实上,这种批评从格式塔心理学问世时便产生了。

这些批评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格式塔心理学家意欲把各种心理学问题简化成公设(postulate)。

(2)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的许多概念和术语过于含糊,它们没有被十分严格地界定。

(3)尽管格式塔心理学是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的,但是许多格式塔实验缺乏对变量的适当控制,致使非数量化的实证资料大量涌现,而这些实证资料是不适于作统计分析的。

(4)格式塔理论提出了同型论假设,这是从总纲的意义上而言的。

在论及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具体组成部分时,却明显缺乏生理学假设的支持,也没有规定出生理学的假设。

7、总结格式塔心理学流派把意识和意义带回到了心理学;他们并没有对冯特的信徒或者行为主义者的发现造成损毁,而只是极大地扩大了科学心理学的范围和规模,他们在其中重新确立了思维和它所有的过程——按考夫卡的说法,这个过程还包括它所有的意义、重要性和价值。

如他所说:我们并不是被迫着要从心理学和普遍意义上的科学中废弃诸如意义和价值这些概念,我们得利用这些概念来更全面地理解思维和这个世界。

1950年,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心理学慢慢失去它的影响了,艾德温·波林在《心理学史》中用一些迄今为止尚没有更好说法的话总结了它的命运:学派可以没落,可它们也可能因为成功而消亡。

有时候,有盛极必衰这一说。

19世纪90年代的“新”心理学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成功,可它在20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却消亡了,因为它不能够往前进,也因为有了某种可以替代它的更好的东西出现了。

(格式塔心理学)开创了许多重要的新研究,可是把它标为格式塔心理学不再有什么益处了。

格式塔心理学的顶峰状态已经过去,现在,因为它的成功,因为被吸纳进现在叫做心理学的东西而消亡了。

总之格式塔心理学派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无论对以后的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对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普通心理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