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脑室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2017.9.28
医学影像-侧脑室占位影像鉴别诊断

• 肿瘤内可有散在钙化,钙化明显时在T2 加权图呈较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均质显
著强化或稍不均质显著强化
• 鉴别诊断 • 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需要与侧脑室脑
膜瘤区别,两者均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但脑膜瘤边缘光滑,而乳头状瘤边缘呈 颗粒状凹凸不平或呈分叶状,侧脑室脉 络丛乳头状瘤常见于幼儿,而脑膜瘤主 要见于成人,另外,脉络丛乳头状瘤可 分泌过多脑脊液,使整个脑室系统扩大, 是提示诊断的重要征象。
• 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还需要与侧脑室 室管膜瘤区别,两者都多见于儿童,但 室管膜瘤与室壁间有广基相连或跨壁生 长,而乳头状瘤因过度分泌脑脊液而表 现有脑室系统扩大。
• 11.2. 2脉络丛乳头状癌 • 又称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约占所有脉
络丛
肿瘤的10%~20%。易出现在较大儿童。 CT和MR表现与乳头状瘤相似,难以区别。
11.2侧脑室占位病变
• 11于第三脑室。绝大多数出现在5 岁前,尤其易发生于1岁前。男性多于女 性。肿瘤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也可位 于侧脑室体部。左侧多见,偶可见于双 侧。
• 肿瘤大体标本呈灰红色,质软,无包膜, 但与脑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多呈乳头状、 小结节状、绒毛颗粒状,出血、囊变、 坏死少见。
球大小3-22mm,两侧侧脑室脉络膜丛 的大小和钙化程度可不对称。
• 双侧侧脑室被两侧透明隔分隔,绝大多 数情况下两侧透明隔互相融合,偶尔也 可未融合其间充满脑脊液,形成透明隔 腔。透明隔腔向后延伸超过室间孔,形 成第六脑室。透明隔腔的脑脊液通过室 间孔进人脑脊液循环。另外一个正常变 异的脑脊液腔是中间帆腔,位于第三脑 室顶的后部,与四叠体池相通。
侧脑室三角区以脑膜瘤最为常见。
• 少数侧脑室脑膜瘤可以很大,形态可很 不规则,并向周围脑实质内生长,境界 欠清楚,这时确定脑膜瘤的诊断比较困 难,氢质户波谱对这种特殊形态脑膜瘤 的诊断很有价值。
四脑室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四脑室占位-概述
➢ 临床表现: ✓ 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等 ✓ 小脑症状:共济失调,眼球震颤 ✓ 其他神经症状
➢ 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肿瘤等有脑脊液播散风险, 要进行术前脊髓影像学的评估
➢ 治疗方式:手术为主,根据其组织学和切除完整度进行辅 助放化疗
室管膜瘤-概述
➢ 占颅内肿瘤3-5%,其中幕上(40%,大于一半位于脑实质 内)、后颅窝(60%)
➢ 起源于室管膜细胞,脑实质可能起源于胚胎残留室管膜组织 ➢ 多起自第四脑室底部,少数位于幕下脑实质 ➢ 好发于儿童(平均6岁),儿童第三常见的颅内肿瘤 ➢ 发生四脑室内有两个高峰年龄:5岁前和40岁左右 ➢ 可通过脑脊液播散(12%),较MB少 ➢ 手术为主,儿童5年生存率50-75%,预后较成人差;术后
室管膜瘤-影像
➢ 可塑性生长(石膏铸或浇注状、牙膏征),可通过外侧孔 进入桥小脑角池(15%),经正中孔向枕骨大孔延伸(60%)
➢ 常见囊变、钙化(50%)、出血(10%) ➢ 可侵犯周围脑实质(血管源性水肿) ➢ MR:T1等低、T2等高,钙化或出血SWI可见,DWI多样;
部分囊性FLAIR不抑制(高蛋白) ➢ CT:低-等-稍高密度 ➢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级,几乎均见于侧脑室,几乎均是儿童(中位年龄26-32月),
成人罕见
➢ CPP:CPC=5:1;CPP恶变为CPC罕见
➢ CPP和不典型CPP虽然常见于儿童,但年龄跨度可以很大
➢ 临床症状:脑积水(产生过多和吸收障碍)
➢ 预后:CPP 5年生存率97%,CPC为26-43%
髓母细胞瘤-概述
颅内环形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共246页文档

别诊断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脑室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室管膜瘤
• 幕下占60%;四脑室好发(90%)。 •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三
脑室内 (15%)。
• 病理上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 粘 液型和细胞型,后者常见。
室管膜瘤的影像学
• 平扫:CT 等/低密度;MRT1WI等或低 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
• 肿瘤内可见囊变、钙化、出血。 • 增强扫描:多呈轻度到中度强化常可见
• 室管膜瘤。 • 室管膜下瘤。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 星形胶质细胞瘤。 • 脉络丛乳头状瘤(癌)。 • 脑膜瘤。 • 中枢神经细胞瘤。
室管膜瘤
•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 • 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
15岁和40~50岁。
• 脑积水常见(梗阻性与非梗阻性)。
脉 络 丛 乳 头 状 瘤。
脉 络 丛 乳 头 状 瘤。
右侧脑室三角区CPP。
右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乳头状ca。
右侧脑室三角区内脉络丛乳头状癌。
脑膜瘤
• 发生于脑室内者占脑膜瘤的1%。 • 年龄:好发发病高峰为40~70岁,
女/男=2:1。 • 部位:以侧脑室三角区最常见,偶
室管膜下瘤的影像学
• 平扫,呈低或等密度, T1WI 呈 低或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 钙化少见,偶见出血。
• 增强后大多无强化。
室 管 膜 下 瘤。
星形胶质细胞瘤
• 发病率占中枢NS肿瘤的40~50%。 • 据生物学行为分三个亚型: Ø 低度恶性、间变性和高度恶性。 Ø 发病年龄与恶性度密切相关。 Ø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
侧脑室脑膜瘤。
侧脑室脑膜瘤。
脑 膜瘤
侧脑室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概述

侧脑室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概述一、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1、部位:部位对侧脑室肿瘤诊断很重要,侧脑室肿瘤以三角区最常见,发生在该部位的肿瘤以脑膜瘤最常见,其他肿瘤包括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转移瘤。
孟氏孔是另外一个较常见的部位,该部位常见的肿瘤包括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等。
2、年龄:年龄对不同侧脑室部位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侧脑室三角区肿瘤中,脉络丛乳头状瘤和室管膜瘤常见于婴幼儿或儿童,脑膜瘤常见于中年人,转移瘤常见于老年人。
孟氏孔附近的两个常见肿瘤中,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常发生在青少年,而中枢神经细胞瘤常见于中年人。
3、数目:4、形态特点:5、密度和信号特点:6、强化特点:7、DWI信号特点:8、磁共振波谱表现:9、其它有意义的征象:二、侧脑室肿瘤1、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最常发生于侧脑室,偶可发生于三脑室。
绝大多数出现在5岁前,尤其易发生于1岁前。
男性多于女性。
肿瘤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也可位于侧脑室体部。
左侧多见,偶可见于双侧。
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少数呈稍低密度。
MRT1WI多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少数可接近于等信号。
肿瘤具有三个特点:肿瘤内常见颗粒状混杂信号:边缘常为颗粒状凹凸不平:肿瘤分泌大量脑脊液,肿瘤完全浸泡在脑脊液中。
约半数有散在钙化。
增强扫描呈均质显著强化或稍不均质显著强化。
2、脉络丛乳头状癌脉络丛乳头状癌又称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约占所有脉络丛肿瘤的10%~20%。
易出现在较大的儿童。
CT和MR 表现与乳头状瘤相似,难以区别。
若肿瘤侵及周围脑实质则提示可能为乳头状癌。
但巨大的良性脉络丛乳头状瘤也可侵犯周围脑实质。
3、脑膜瘤脑膜瘤发生在侧脑室少见,但对侧脑室肿瘤来说,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最常见的肿瘤,最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肿瘤小者常呈类圆形,形态较规则,边缘圆滑,境界清楚。
大的肿瘤形态常不规则。
肿瘤呈均质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境界清楚。
脑室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疗和鉴别讲义

男性,25岁,反复头晕,双眼视物模糊10天
“蜂窝状改变”
绳索状改变
脑膜瘤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好发于成年女性 起源于侧脑室内脉络丛组织内的蛛网膜颗粒内帽状 上皮细胞;由于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组织比较丰富, 所以侧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三角区。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呈边界清楚的分叶状或 圆形病灶,常见钙化,囊变少见,T1W 多数呈等或 稍低信号,T2W表现为等、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是一类起源于脑室壁、脊髓中央管 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 主要发生于5岁前,好发于第四脑室,沿脑 室塑形生长是其特点。 成人常发生于幕上侧脑室,与侧脑室室壁广 基相连。
室管膜瘤影像表现
密度/信号不均匀是室管膜瘤的特点;常伴出血、坏死、囊变 、钙化,囊变常为大囊,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 有沿脑室通路突入邻近脑室生长的特性;四脑室肿瘤可经四脑 室正中孔、侧孔进入枕大池、桥小脑角区(塑形生长或“浇注 ”现象)。 肿瘤常浸犯邻近脑实质,这可能与肿瘤起源于脑室壁室管膜上 皮邻近脑实质有关,也可作为鉴别脑室内肿瘤的依据之一。 DWI呈等、稍高信号;MRS:Cho/NAA多在2-4之间。
脑室占位性 病变的影像 诊疗和鉴别
CASE2:女性,44岁,头痛7个月,左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5个月
请大家分析?
脑室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福鼎市医院 放射科 胡炫松 hxs@
脑室肿瘤
室管膜瘤(WHOII、III级) 中枢神经细胞瘤(WHOII级) 脑膜瘤(WHOI、II级) 脉络丛乳头状瘤(WHOI级)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I级) 室管膜下瘤(WHOI级) 其它:星形细胞瘤,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瘤等
增强通常呈较均匀明显强化,也可强化不均。
脑室占位病变的影像表现分析及鉴别诊断

·19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UL. 2023, Vol.21, No.07 Total No.165【第一作者】蔡振德,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
E-mail:**************【通讯作者】马 捷,女,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乳腺、中枢神经系统。
E-mail:*****************.comFeat u re s a n d D i f fe re n t i a l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7月 第21卷 第07期 总第165期室(3/4); 表皮样囊肿均见于第四脑室(2/2);脉络丛乳头状瘤发生在侧脑室2例及第四脑室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在侧脑室及四脑室各一例; 胶质瘤母细胞瘤两例均发生在侧脑室;血管母细胞瘤及血管瘤各一例仅见于侧脑室(1/1),详见表1。
2.3 CT、MRI表现 (1)脑膜瘤:体积较小时多呈实性均匀的等或稍高密度,体积较大时瘤体内常可见囊变、钙化;本组病例多数体积较大,长径多大于40mm;发生于脑室的脑膜瘤钙化常见,可见特征性脑膜尾征。
CT平扫肿块呈稍高密度,其血供较丰富,强化明显;MRI多表现为T 1WI呈等、等低信号,T 2WI呈高信号,实质成分常强化明显,由于囊变钙化可出现强化不均匀。
(2)中枢神经细胞瘤:病变多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区(5/6),瘤体前后径较长,密度不均,实质成分疏松,以周边为著;CT检查多数中枢神经细胞瘤可见钙化、囊变、甚至出血。
肿瘤在T 1WI、T 2WI图像中实质成分常与脑灰质的信号相近,部分呈略高信号,常呈轻或中度不均匀强化(5/6)。
(3)室管膜瘤:本研究收集的四例室管膜瘤年龄27-61岁,病灶CT呈均匀的实性稍高密度,多呈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偶可见钙化(1/4),常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可见交通性脑积水(3/4)。
侧脑室占位影像诊断与鉴别

第5页/共9页
第6页/共9页
左侧脑室占位, 边缘光滑,信 号均匀,T2W 稍高信号,增 强后明显均匀 强化,MRS示 Cho峰明显升 高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结节性硬化病人中,约10%一15%室管膜下结节可以转 化为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肿瘤位置特殊,常位于侧脑室孟氏孔附近。 病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T1W为稍低信号, T2W为稍不均匀高信号,这种稍不均匀可是由于肿瘤内 钙和铁的沉积。 增强后呈均匀强化,而未转化为该瘤的结节不显示强化。 其他部位室管膜下或脑实质同时有多发钙化或未钙化的 结节存在。
左侧脑室占位,T1W稍低信号,T2W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有囊变 坏死区
第2页/共9页
脉络丛乳头状瘤
多出现在5岁以下儿童,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
T1W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呈高信号,内常见颗粒状混杂信号, 肿瘤常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凹凸不平或分叶状
肿瘤边界清楚,可因肿瘤分泌大量脑脊液而表现为脑积水,肿瘤 完全浸泡在脑脊液中
增强扫描呈均匀或稍不均匀显著强化
第3页/共9页
第4页/共9页
女性,10岁, 右侧脑室后角 占位,边界较 清,T1W等信 号,T2W稍高 信号,增强后 明显强化,脑 积水明显。
脑膜瘤
脑膜瘤好发于中年人,发生在侧脑室少见,但对侧脑室肿瘤来说 ,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最常见的肿瘤,最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肿瘤形态比较规则,边缘光滑,境界清楚,MR T1W呈稍低或 等信号,T2W呈稍高或等信号,有钙化时表现为低信号。
第7页/共9页
第8页/共9页
பைடு நூலகம்谢您的观看!
第9页/共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岁,男性
右侧侧脑室前角内见类圆形软组织信号影,
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未 见明显强化,右侧侧脑室扩张。
侧脑室占位鉴别
肿瘤名称 好发年龄 侧脑室位 囊变 置
室管膜瘤 成年人 任何地方 常见
钙化 常见
中枢神经 20~40 细胞瘤
透明隔
脑膜瘤 成年女性 三角区
几乎都有 常见
男性,49岁,头痛半个月
淋巴瘤
起源于颅内淋巴、网状细胞系统。 多发生于大脑半球深部及中线区,发生于侧脑室罕见。 CT通常呈等或略高密度结节。 MR平扫T1WI呈等或者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 ,边界清楚,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低信号。MRS 显示NAA峰减低,Cho峰升高,高大的Lip峰。 低灌注、高强化是其特点;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 “尖角征”、“脐凹征”、“握拳征”。 可沿室管膜蔓延,可累及软脑膜或硬脑膜。
脑室脑膜瘤
氢质子波谱可见Cho峰明显增高,缺乏NAA峰和Cr峰(脑外 肿瘤),可出现Ala(丙氨酸)峰。 不向脑组织内侵袭,较小的肿瘤多无周围脑水肿;较大的脑 膜瘤有时周围脑实质可见轻-中度水肿。 瘤周水肿是由于瘤体体积较大时对脑室周围机械性压迫导致 静脉回流障碍及压力差致使水渗透出至脑实质所致;亦有认 为是肿瘤合并局部脑室压力升高致室管膜水肿或脑脊液通过 破裂的室管膜向白质逆流所致。
男性,25岁,反复头晕,双眼视物模糊10天
“蜂窝状改变”
绳索状改变
脑膜瘤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好发于成年女性 起源于侧脑室内脉络丛组织内的蛛网膜颗粒内帽状 上皮细胞;由于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组织比较丰富, 所以侧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三角区。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呈边界清楚的分叶状或 圆形病灶,常见钙化,囊变少见,T1W 多数呈等或 稍低信号,T2W表现为等、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 增强通常呈较均匀明显强化,也可强化不均。
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
CT平 扫
T2WI
T1WI
T1WI 增强
侧脑室内分叶状 肿瘤
儿童,6y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常伴有结节性硬 化(临床表现有癫痫、皮脂腺瘤、智力低 下三联征)。 好发于侧脑室孟氏孔附近的室管膜下。 病灶信号混杂,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 可见室管膜下结节。
CASE1: 男性,11岁,右下肢无力,呕吐3天
CASE2:女性,44岁,头痛7个月,左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5个月
请大家分析?
脑室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福鼎市医院 放射科 胡炫松 hxs@
脑室肿瘤
室管膜瘤(WHOII、III级) 中枢神经细胞瘤(WHOII级) 脑膜瘤(WHOI、II级) 脉络丛乳头状瘤(WHOI级)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I级) 室管膜下瘤(WHOI级) 其它:星形细胞瘤,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瘤等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是一类起源于脑室壁、脊髓中央管 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 主要发生于5岁前,好发于第四脑室,沿脑 室塑形生长是其特点。 成人常发生于幕上侧脑室,与侧脑室室壁广 基相连。
室管膜瘤影像表现
密度/信号不均匀是室管膜瘤的特点;常伴出血、坏死、囊变 、钙化,囊变常为大囊,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 有沿脑室通路突入邻近脑室生长的特性;四脑室肿瘤可经四脑 室正中孔、侧孔进入枕大池、桥小脑角区(塑形生长或“浇注 ”现象)。 肿瘤常浸犯邻近脑实质,这可能与肿瘤起源于脑室壁室管膜上 皮邻近脑实质有关,也可作为鉴别脑室内肿瘤的依据之一。 DWI呈等、稍高信号;MRS:Cho/NAA多在2-4之间。
男,21岁,视力下降4月余
室管膜下瘤
室管膜下瘤是室管膜瘤的1个亚型,WHOⅠ级。 起源于室管膜下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神经胶质祖细胞,具有 向室管膜瘤与星形细胞瘤分化的混合特征,肿瘤血供较少。 好发于成年男性,主要见于侧脑室(近室间孔处)及第四脑室 肿瘤多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多较清晰,常黏附于侧脑室壁或 透明隔而不侵犯邻近脑组织,瘤周脑组织一般无水肿; 肿瘤可见多发囊变,出血钙化少见; MR:类圆形或分叶状;可伴囊变、出血、钙化;T1WI呈低、 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或轻度不均匀强化(不规则索条状)。
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底部) 髓母细胞瘤(第四脑室顶部)
与脑干分解不清,横断位上 肿瘤的后方及侧方有脑脊液。
第四脑室多呈“一”字形前移 ,横断位肿瘤前方有脑脊液环 绕
中枢神经细胞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25%~0.5%,主要 发生于青壮年。 好发于透明隔或侧脑室内前 2/3 处近 孟氏孔区,常以一侧 脑室为主向双侧侧脑室生长。 囊变、坏死、钙化常多见,CT显示病灶钙化率高。 T2WI显示病灶内多发小囊变,酷似“蜂窝状”或“丝瓜 瓤”改变是其特征性表现。 肿瘤与脑室壁间边缘呈“绳索状”改变;“周边囊肿-条 索征象”;一般不侵犯两侧脑实质。 增强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罕见
可有
脉络丛乳 <10
室管膜下 瘤
<30 中老年
三角区 罕见 孟氏孔 少见
侧脑室壁 常见 透明隔
可有 可有
罕见
强化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其他特征
易侵犯脑 实质
“囊肿-条 索征”
T2WI信 号不高
形态呈葡 萄串
伴发结节 性硬化
轻度、局 强化程度
灶性
轻
星形细胞瘤
脑室星形细胞瘤可发生于脑室的任何部位,影像表现与脑实 质内星形细胞瘤表现相同。
低度恶性:CT低密度,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无 明显强化或轻度不均匀强化。 高度恶性:表现为明显的不均质,瘤内可有出血、囊变、坏 死,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典型的表现为不规则的花环样、 簇状强化。 特性:肿瘤沿室管膜、室管膜下和白质纤维、周围脑质播散 明显广泛,可出现脑积水
儿童发现侧脑室脑膜瘤应注意是否存在神经纤维瘤病可能。
女性,27岁,视物模糊3月余
61岁女性
55岁女性
脉络丛乳头状瘤
最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 肿瘤常呈类圆形,边缘常为绒毛颗粒状、乳头状、小结节状等, 凹凸不平。可分泌脑脊液,引起全脑室扩张(交通性脑积水), 不同于其他肿瘤压迫引起的局部脑室扩张。 其内常见颗粒状、乳头状混杂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 肿瘤内可见囊变,出血或钙化;富血供;由于脉络丛含有较多 穿支血管且无血脑屏障,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