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围绝经期各阶段激素水平的说明

合集下载

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指南

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指南

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指南背景:绝经期是指女性的月经停止。

在这个阶段,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健康问题,包括热潮红、阴道干燥、失眠等。

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旨在通过提供适量的雌激素来缓解这些症状并预防相关的健康问题。

1.治疗适应症:-绝经期症状:包括热潮红、夜间盗汗、阴道干燥、性欲减退等。

-预防骨质疏松: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可以通过提供适量的雌激素来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心血管健康: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可能与心血管健康有关,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治疗方式:-雌激素替代疗法(HRT):通过口服或外用雌激素补充剂来提供适量的雌激素。

-荷尔蒙疗法(HT):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基础上,加入孕激素来模拟自然月经周期。

3.剂量和调整:-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风险,选择适当的初始剂量。

对于大多数患者,低剂量的雌激素疗法是安全有效的。

-剂量调整: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应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最低有效剂量:在调整剂量时,应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以最小化潜在的副作用。

4.治疗持续时间:-普遍原则:治疗持续的时间应在患者个体化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并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共享决策。

-最短时间:在症状得到控制或达到治疗目标后应尽早停止治疗,并定期重新评估。

-年龄因素:治疗的持续时间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对于60岁以上的患者,治疗的时间可能较短。

5.监测和评估:-体征和症状: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治疗的效果和调整剂量。

-血液检测: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监测治疗的效果和调整剂量。

-年度评估: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乳腺卫生、子宫卫生和骨密度检查等。

6.安全性考虑:-乳腺癌风险:大多数研究表明,围绝经期激素治疗与乳腺癌风险的增加相关。

应根据个体化的情况进行风险和利益的权衡。

-心血管风险: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在特定的人群中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在治疗开始后的早期。

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绝经症状和性激素水平的对比研究

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绝经症状和性激素水平的对比研究
・7 0 8・
西 部 医学 2 0 1 3 年 5月 第 2 5卷 第 5期 Me d J We s t C h i n a , Ma y 2 0 1 3 , Vo 1 . 2 5 , No . 5
不 同 绝 经 状 态 妇 女 绝 经 症 状 和 性 激 素 水 平 的 对 比研 究
u s a 1 s t a t u s wo me n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p e r i me n o p a u s a 1 g r o u p( = 4 8 ) ,e a r l y p o s t me n o p a u s a l g r o u p( , z =6 5 )a n d l a t e me n o p a u s e g r o u p( = 4 1 )b y me n s t r u a 1 s t a t e . Me n o p a u s a l s y mp t o m s c o r e f o r p a t i e n t s u s i n g t h e mo d i f i e d Ku p p e r ma n s c o r e ,s e r u m e s t r a d i o l( E2 ) ,f o l l i c l e - s t i mu l a t i n g h o r mo n e( F SH) ,l u t e i n i z i n g h o r mo n e( LH) l e v e l s we r e me a s u r e d b y r a d i o i mmu n o a s s a y,a n d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 Re s u l t s ( 1 )Ku p p e r ma n s c o r e o f e a r l y p o s t me n o p a u s a 1 g r o u p a n d l a t e me n — o p a u s e g r o u p we r e o b v i o u s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p e r i me n o p a u s a 1 g r o u p( P< O . 0 1 )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e a r l y p o s t me n o — p a u s a l g r o u p a n d l a t e me n o p a u s e g r o u p s w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O . 0 5 ) ;( 2 ) Th e mo d i f i e d Ku p p e r ma n s c o r i n g s y mp t o ma t i c g r a d i n g o f t h r e e g r o u p s w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P< 0 . 0 5 ) ; ( 3 )c o mp r a i n g wi t h p e r i me n o p a

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

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

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摘要】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1]。

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并非逐渐下降,在绝经过渡早期,FSH水平升高,导致雌二醇分泌过多;在卵泡完全停止生长发育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

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抑郁或烦躁、失眠等。

上述一系列症状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补充治疗,并鼓励锻炼身体和健康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关键词】围绝经期雌激素变化与症状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

北美绝经协会(NAMS)中说围绝经期指自绝经前2-8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

一般开始于40多岁,也有些女性在30多岁已经有围绝经期的症状。

英国PRODIGY(英国NHS指南)中说围绝经期指自卵巢功能开始下降(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潮热症状),至末次月经后12个月。

卵巢为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为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分别称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数明显减少且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最终,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导致卵巢功能衰竭。

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妇女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抑郁或烦躁、失眠等。

现将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以及处理综述如下。

1 雌激素的变化绝经前后最明显变化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卵巢功能衰竭[2],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FSH(促卵泡生成素)敏感性降低。

抑制素是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它的生理作用是选择性地抑制垂体FSH的产生,包括FSH的合成和分泌。

绝经后妇女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

抑制素有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SH作用,此期抑制素浓度下降,而FSH水平升高。

围绝经期女性骨代谢指标的监测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

围绝经期女性骨代谢指标的监测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
平进行检测 , 分 析 了 围绝 经 期 女 性 骨代 谢 平 衡 的 特 征 及 其 和激 素的关系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料
选取本 院 2 0 1 2  ̄2 0 1 3年 1 4 2例 门 诊 患 者 , 年
龄在 2 O ~6 O 岁 之 间 。其 中 , 计 划 生 育 门 诊 就 诊 的 围 绝 经 期 门 诊患者 8 O 例, 平均年 龄 ( 4 9 . 8 1 士2 . 6 1 ) 。并 以 3 2例 育 龄 期 女 性、 3 O例 绝 经 期 女 性 为 对 照 组 , 平均年龄分 别为 ( 2 9 . 1 6 ± 4 . 1 3 ) 岁和 ( 5 7 . 7 7 ±1 . 9 8 ) 岁 。所 有 受 试 女 性 均 进 行 系 统 的体
组) , 3 2例 育 龄 期 女 性 ( 育龄组) 和3 O例 绝 经后 女 性 ( 绝 经后 组) 进行 外周血 骨代谢 指标及 性激 素的检 测 , 并 将 结 果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结 果 围绝 经期 组 与 育龄 组 比 较 , 口 一 异构化的 端肽( B — C Tx ) 、 甲状 旁 腺 素 ( P TH) 、 促 卵 泡激 素 ( F S H) 、 黄 体 生成 素 ( I H) 水
P TH 能 准 确 地 反 映 出骨 吸 收 的 强度 , 联合 E 2 、 F S H和 L H 可 为 围绝 经 女 性 骨 质 流 失 的评 估 提 供 参 考 。
关键词 : 围绝 经 期 ; 骨代谢指标 ; 性 激素 ; 骨质 疏 松
D 0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4 . 1 8 . 0 4 8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O 1 4 ) 1 8 - 2 5 3 3 — 0 2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疗~
性激素替代治疗
(HRT)
– 适应症 – 禁忌症 – 常用药物
原则上尽量选用天然雌激素,以雌 三醇和雌二醇间日给药最为安全有 效,并以最不效量为佳。
– 副作用及危险性 尼尔雌醇
妊马雌酮 诺坤复
7-甲异炔诺酮
~治疗~
性激素替代治疗
(HRT)
– 适应症 – 禁忌症 – 常用药物
※子宫出血
※性激素副作用
• 雌激素 • 孕酮 • 雄激素 • 促性腺激素 • 催乳素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抑制素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不变同化阶段,雌激素水平的变
• 雌激素 化有差异。
• 孕酮
绝经过渡期早期,雌激素水 平高于正常卵泡期。
• 雄激素
绝经过渡期雌激素水平不呈
• 促性腺激素下降趋势,而只是在卵泡停止
• 催乳素 生长发育时,其水平才下降。
有无卵巢功能减退及雌激素不足引 起的症状;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的变化诱发的一系列症状;个性特点 与精神因素引起的症状。
-护理评估-
• 进行全身检查,包括精神状况、贫血程 度、出血倾向、高血压、肺部检查、泌 尿系统检查。
• 妇科检查。
-护理评估-
• 血、尿、粪三大常规检查; • 必要时针对症状采用一些正确的方法。
雌激素:乳房胀、白带多、 水肿、头痛、色素沉着
– 副作用及危险性
孕激素:抑郁、易怒、乳腺
痛及浮肿。
※子宫内膜癌
※乳癌
五、护理评估
• 病史 • 身体评估
– 症状 – 体征 – 辅助检查
• 心理社会评估
-护理评估-
• 对已有40岁的妇女,出现月经增多或不规则 阴道出血,必须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

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FSH、LH、E2激素水平分析

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FSH、LH、E2激素水平分析
的 水平 。
经 期 抑 郁 症 妇 女 于 治 疗 前 、治 疗 3个 月 后 血 H、 H、 L E 激
素水 平 的 改变 无 显 著 差 异 。 探 讨 围绝 经 期 抑 郁 妇 女 的性 激 但 素 水 平 的 变 化 . 为 临 床 医 生 寻 找 发 病 的原 因及 提 供 准确 可 可 靠 的诊 断 依 据 . 察 治 疗 效 果都 具 有 重 要 意义 。 观 32 围 绝 经 期 抑 郁 症 妇 女 症 状 的发 生 。 否 与 F H、H、 . 是 S L E 有 关 绝 经 前 后 体 内性 激 素 的变 化 是 每个 人 都 必 须 经 历 的 . 而抑 郁 症 症 状 却 不 是 每 个 人 都 发 生 。 当然 , 围绝 经 期 抑 郁 症 是 否 发 生 及 发 生 的 轻 重 程 度 . 与 内 分 泌 功 能 状 态 有 密 切 关 除 系外 , 与 个 人 体 质 、 康 状 态 、 还 健 心理 素 质 、 作 与 生 活 环 境 工 等 密 切 相 关 , 一 点 临床 医 师应 引 起 足 够 重 视 。 故 围 绝 经 期 这 抑 郁 症 状 的 发 生 也 是 多 因 素 影 响 的结 果 . 相 应 的 神 经 递 质 与 的变 化 及 各 种 社 会 、 理 因 素 、 可 能包 括 体 内性 激 素 的 变 心 也 化 Mua u l 女 性 抑郁 症 病 因归 为 生 物 、 会 和 心 理 上 rk mi将 4 1 社 综 合 因素 造 成 有 文 献 报 道 神 经 递 质 在 抑 郁症 的发 病 机 制 中也 起 到 非 常 重要 的作 用 33 此 外 . 绝 经 期 抑 郁 症 状 的 发 生 . 了 与 上 述 因 素 发 . 围 除 生有关 系外 , 与个人体 质 、 康状 态 、 作与生 活环境 、 还 健 工 精

中老年女性围绝经期症状与激素替代治疗效果

中老年女性围绝经期症状与激素替代治疗效果

中老年女性围绝经期症状与激素替代治疗效果发表时间:2014-04-08T13:58:59.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作者:胡志英1 李东顺2 [导读] 从近绝经期时出现和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及临床特征开始至绝经后1年,称为围绝经期[1]。

它主要有3个阶段,分别是绝经前期、绝经期与绝经后期。

胡志英1 李东顺2(1邢台医专附属三院 054000;2邢台医专附属二院 054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围绝经期的临床症状及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66例围绝经期中老年女性,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

参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与安宫黄体酮片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清激素E2、FSH值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E2、FSH值变化幅度远远大于参照组,两组的血清激素E2、FSH值及临床疗效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激素替代治疗中老年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围绝经期症状激素替代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030-02 引言从近绝经期时出现和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及临床特征开始至绝经后1年,称为围绝经期[1]。

它主要有3个阶段,分别是绝经前期、绝经期与绝经后期。

在该阶段,妇女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并出现一系列症状,严重危害了妇女身心健康。

激素替代治疗(HRT)作为现行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国内有20多年的应用历史。

为了探讨围绝经期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部分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了激素替代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围绝经期中老年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3例。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指标_激素六项雌二醇正常值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指标_激素六项雌二醇正常值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指标_激素六项雌二醇正常值女性绝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那么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有什么指标吗?小编在此整理了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指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指标介绍绝经指妇女正常生理过程中的最后一次月经。

生理性绝经是卵巢功能自然衰退的结果,意味着卵巢生殖功能终止。

妇女卵巢普遍在生命历程的中期阶段开始衰老,生殖力终止明显早于人类特有的一个明显生物学特征。

绝经年龄反映卵巢的生殖寿命,细胞衰老是绝经的结果。

影响绝经年龄的因素有遗传、营养、胖瘦、居住地区的海拔高度、嗜烟等。

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

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

如26~40岁的无排卵月经为3%~7%,41~50岁为12%~15%。

不少人表现为周期延长,2~3个月或更长,而经期和血量正常。

少数人表现为月经失去周期,呈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量增多,甚至出现继发性贫血。

妇女绝经是指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以致最后消失的时期。

据国外资料统计,40岁以前绝经的妇女,死亡的危险性较40-44岁绝经的妇女高39%,较45-49岁绝经的妇女高60%,较50-54岁绝经的妇女高95%。

因此,了解影响绝经的各种因素,延缓绝经年龄,是中老年妇女保健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决定妇女绝经期年龄最重要的因素是卵母细胞的数量。

婴儿出生时,每个卵巢约人一百万个卵母细胞,出生后卵母细胞持续不断地减少。

当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至临界数量时,就会绝经。

正常情况下,女人绝经年龄一般在44-54岁之间,而过早或过晚绝经都有可能对身体健康带来风险。

我国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

绝经年龄范围可在35-55岁之间,美国妇女为51.4岁。

绝经的年龄范围可在48~55岁之间。

近世纪来,月经初潮的年龄有提早的趋势,但绝经年龄的改变不明显。

40岁以前绝经,称为过早绝经或卵巢早衰。

约1%妇女在40岁前即绝经,55岁以后绝经,称为迟发绝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围绝经期各阶段激素水平的说明
摘要】通过对绝经过渡期、绝经期、绝经后期各个阶段激素水平的说明,体现
围绝经期女性生理的变化。

【关键词】绝经过渡期绝经期绝经后期激素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竭,生殖
能力终止。

卵巢功能衰退是渐进性的,以往一直用“更年期”来形容这一渐进的变
更时期,但由于更年期定义模糊,1994年WHO提出废除“更年期”这一术语,推
荐采用“围绝经期”一词。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间,包括从接近绝经出
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绝经过
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1]。

1.绝经过渡期
1.1雌激素
绝经过渡早期雌激素水平呈波动状态,其原因是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引
起雌二醇分泌过多,导致雌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

在绝经过渡期中,即
使雌激素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卵泡对FSH的耐受也逐渐增加。

对促性腺激素的相
对耐受在临床围绝经期之前就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这一过程在进行IVF刺激卵
泡的妇女中显示得比较清楚。

在平均年龄小于30岁的妇女,如果每天用225IU
的FSH刺激,雌激素水平很容易高于1000pg/ml。

相反,大多数年龄超过40岁的
妇女,即使给予3倍剂量的促性腺激素,也很少达到这一水平。

卵巢对激素刺激
的耐受,可解释一些妇女为什么雌激素水平正常却产生潮热症状。

它提示潮热或
许与促性腺激素水平突然变化导致雌激素水平波动或其他卵巢激素(如抑制素)
水平过低有关[3]。

1.2孕酮
孕酮主要由颗粒细胞产生,且在黄体中期达到高峰。

在绝经过渡期中很少发
生排卵,总孕酮产生量下降。

在另一些妇女,虽然排卵继续出现,但黄体期孕酮
水平却低于年轻的妇女。

1.3促性腺激素
绝经过渡期FSH水平升高,呈波动型,LH仍可在正常范围,但FSH/LH仍<1。

1.4催乳激素
绝经过渡期由于雌激素具有肾上腺能耗竭剂的功能,可抑制下脑分泌催乳激
素抑制因子(PIF),使催乳激素水平升高。

2.绝经期
在近绝经期,激素水平、激素产生方式以及其作用都发生改变。

卵巢产生的
激素受影响最大,其中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

2.1雌激素
尽管绝经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量可忽略不计,但在绝经后,妇女雌酮和雌三
醇的量仍然可以测到。

在绝经前,雌激素水平为50-300 pg/ml。

但是,当卵巢功能停止时,雌激素
仍保持100 pg/ml的高水平。

该矛盾现象的出现依赖于外周组织对肾上腺和卵巢
雄激素芳香化的能力。

雄烯二酮是由肾上腺和卵巢产生,并由肌肉和脂肪组织芳
香化为雌激素,肝、脑、肾等组织也可促使转化。

雌酮在周围组织也与雌二醇互
相转化,但与生育期妇女相反,雌酮(E1)高于雌二醇(E2),形成了E1/E2>1。

肥胖妇女外周血循环雌激素水平较高,因此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相反,消
瘦妇女循环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增加骨质疏松的危险。

出乎意料的是,尽管肥胖
妇女的雌激素水平增加,但并不能使其幸免于绝经期症状。

但是,高水平的雌激
素却可以保护骨骼。

无论在绝经前还是绝经后,循环中的雌激素仍可以保持高水平以刺激子宫内膜,这种在绝经前后对子宫内膜产生的没有对抗的刺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通常会发生在此时期。

已知乳腺
对性激素绝对敏感。

尽管雌激素与乳腺和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尚未阐明,在没有孕
酮的情况下,雌激素对乳腺管上皮的刺激在乳腺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
哈灵侠等人对更年期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与脾细胞凋亡的实验证实,随着年龄的
增长,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更年期大鼠脾细胞凋亡率增高,这与更年期脾淋巴细
胞上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增加有关。

可以看出衰老过程中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同样
影响着免疫系统。

2.2孕酮
绝经过渡期卵巢尚有排卵功能,但因卵泡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孕酮
分泌减少。

绝经后孕酮产生停止。

孕酮水平的下降可能会影响对性腺激素有反映
的靶器官,如子宫内膜和乳腺。

在生育年龄,孕酮通过直接调节雌激素受体,保
护子宫内膜对抗过剩的雌激素刺激。

同时也通过直接的核内作用,抑制雌激素对
子宫内膜的增生作用。

2.3促性腺激素
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诱导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进
而刺激垂体释放FSH和LH增加;同时,由于卵泡产生抑制素减少,使FSH和LH
水平升高,其中FSH升高较LH更显著,FSH/LH>1,绝经后2-3年达到最高水平,约持续10年,然后下降。

2.4催乳激素
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下丘脑分泌PIF增加,使催乳激素浓度降低。

2.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绝经后GnRH分泌增加,与LH相平衡。

2.6抑制素
抑制素通过反馈抑制垂体FSH和GnRH对自身受体的升高调节,使抑制素水
平与FSH水平呈负相关。

围绝经期妇女血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敏感的指标。

绝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而FSH升高。

3.绝经后期
绝经后期是指绝经以后出现的相对卵巢功能静止,此期平均占妇女一生的
1/3。

在此期妇女容易产生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各种症状。

与雌激素缺乏相关的健康问题大多为慢性。

例如,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直到绝经后几十年才明显,这时
很难医治;又如,雌激素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常常又与年龄相关改变混淆。

此外,由于来源于卵巢和肾上腺的雄激素在外周血可以转变为雌激素,所以卵巢
功能的丧失不一定导致绝对的雌激素缺乏,所以会对有的妇女造成的影响较少。

参考文献
[1]谢幸.围绝经期综合征.见: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9-352.
[2]曹绩孙.绝经早期和中期的相关疾病.实用妇科杂志,1999;15(4):169-170.
[3]段涛,丰有吉主译.绝经.NOVAK妇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1-7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